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伊拉克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伊拉克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4 02:12:13

『壹』 伊拉克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

人民網
阿拉伯國家聯盟的一家信息機構公布的一份調查報道顯示,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造成的間接損失可能會達到10000億美元。

調查結果顯示,伊拉克戰後重建及包括石油工業在內的經濟現代化將高達1200億美元。這份文件預測,戰爭將導致世界證券市場紊流、歐美之間發生貿易戰、美元匯率下跌、投資積極性急劇下滑以及世界恐怖主義泛濫等戰爭後果。

該文件還認為,伊拉克重返國際石油市場將以其他石油輸出國成員的利益為代價,其中主要是沙特、委內瑞拉及其他主要石油生產國,這些國家將被迫削減石油產量.

『貳』 想了解伊拉克戰爭對當時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的影響

伊戰分復2個階段,海灣制戰爭時期,美國出兵得到了聯合國授權和支持,在政治上,美國憑借伊戰牢牢地控制住了海灣國家,實現了在海灣地區軍力的長期部署。在軍事上,實現了軍事革命,開創了精確打擊和信息戰時代,在經濟上,由於當時海灣國家和日本歐洲承擔了大部分軍費,所以美國通過伊戰,付出小收貨巨大。並且直接影響到了美國經濟,伊戰後的柯林頓時代,美國憑借網路信息科技,開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經濟大發展,罕見地實現了預算盈餘。

第2個階段,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發動伊戰,雖說迅速推翻傻大木,但是戰爭一直持續了數年,開支巨大,而且美國不久又開辟了阿富汗戰場,同樣遲遲不能脫身,出現了嚴重的赤字,影響到了美國的經濟,也直接影響了世界經濟

至於世界經濟,基本就是綁定在美國這步戰車上

『叄』 伊拉克戰爭的戰爭影響

隨著伊拉克戰爭來的硝煙逐漸散自去,美國「倒薩控伊」的目標似乎已經達到,但是美國政府很快發現,他們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游擊戰中。從布希總統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到現 在,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如想像的那樣趨於穩定,而是越發混亂不堪。越來越復雜的戰爭形勢和巨額的軍費開支, 讓美國政府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也使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
至今,伊拉克局勢仍舊動盪,戰爭對該地區及世界經濟的打擊正日益顯現。鑒於經濟全球化的紐帶令世界經濟日益相互依賴,此次的伊拉克戰爭與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相比,其嚴重後果必將對正從低谷中艱難走出的世界經濟形勢產生消極影響。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旅遊業和航空業遭受重創,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復甦將步履艱難等幾個方面。

『肆』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有什麼好處和弊端 對美國經濟和世界政局有什麼影響 對伊朗有什麼影響

一是布希為了轉移當時國內經濟低靡的矛盾,依靠軍工訂單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二部分程專度上是為了屬石油利益,第三布希與薩達姆的個人恩怨,因為在老布希任期內曾經發動過91年海灣戰爭,當時就把薩達姆擊潰,但是美國卻沒有扳倒薩達姆政權,老布希也為此失去連任機會,在老布希回訪伊拉克時薩達姆有意要暗殺老布希,所以小布希發動伊戰在一定程度上是帶著個人情感在其中的
伊戰雖然在短期為美國國內經濟增長帶來好處,但布希卻沒有想到會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從而導致美國經濟重新回到戰前低靡的狀態,而且是同時跨越兩個戰場,經濟的低迷一直持續至今

『伍』 伊拉克戰爭對伊拉克造成的影響

戰爭造成了伊拉克大量基礎設施損毀或癱瘓。戰後經濟重建也因持續動亂而難以開展。目前,包括水電供應系統等大量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全恢復,失業、高物價、貧困等問題嚴重困擾著伊拉克民眾。 由於設施老化、技術陳舊,加上管道經常遭到襲擊,作為伊拉克經濟支柱的石油生產至今未能恢復到戰前水平。目前伊石油出口量每日僅為200萬桶。11 伊官方數據顯示,伊目前失業率為28%,全國3070萬人口中,約有23%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當地專家認為失業率可能高達50%,貧困人口達1000萬。安全局勢惡化過去7年多來,伊境內教派沖突、恐怖襲擊、反美武裝和美軍的沖突等各類暴力事件不斷。一波又一波的爆炸、襲擊、綁架、暗殺及派別爭斗,使伊拉克安全局勢持續惡化。今年年初,由於大選,伊各地爆炸襲擊事件明顯增多,僅2月就有352人在各類襲擊事件中死亡。7月,伊全國有535人死於暴力襲擊。隨著美戰斗部隊在8月底前全部撤出,新一輪的暴力活動和恐怖襲擊又起,僅8月25日一天,伊9個省就發生了14起爆炸事件,造成300多人傷亡。人道主義危機嚴重伊戰以及持續的動亂不僅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而且還使成千上萬的伊拉克人流離失所。生活環境日益惡化、日常生活必需品及水電供應嚴重不足、衛生設施嚴重缺乏等,使伊拉克人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伊拉克現有難民人數為480萬,其中200多萬主要集中在鄰國敘利亞和約旦。

『陸』 伊拉克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不管戰爭如何結束,可以肯定的是,從近期來看,戰爭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產生回一定的直接損答害:1中國主張的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的立場被美國的戰爭取代,這是中國不願看到的,是對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大國利益的損害;2 油價上漲因素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利,現在油價已經上漲到30多美元一桶,開戰後油價如何走勢,取決於戰爭結束的時間,時間越長,油價上漲的幅度可能越大,再加上其他重要的產油國如委內瑞拉局勢不穩,如果伊拉克再把戰火引向中東地區科威特、沙特等其他重要的產油國,對中國的損害會更大;3中國在伊拉克現有的利益會遭到損害,其中包括中國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的協定和投資,中國在伊拉克的使館和其他設施可能遭到損害等。從更長的時期看,戰爭對中國國家利益的間接和可能的情況有:1如果戰爭對美國和西歐經濟、東亞經濟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會使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惡化,可能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2美國控制中東石油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中美關系出現重大矛盾的情況下,會對中國形成一定的戰略壓力。

『柒』 伊拉克戰爭的影響

伊拉克戰爭,又稱美伊戰爭、第三次海灣戰爭。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澳大利亞和波蘭的軍隊也參與了此次聯合軍事行動。軍事行動是在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所發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兒子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的最後通牒到期後開始的。

聯合部隊是由12萬人的美軍部隊、4萬5千人的英軍部隊、2千多人的澳大利亞軍隊和200人的波蘭軍隊所組成的,除此之外還有大約5萬人的伊拉克反叛軍。他們是通過駐扎在科威特的美軍基地正式對伊發動軍事打擊的。

美國第三步兵師從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達挺進,伴隨他們作戰的還有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的若幹部隊。在另一個方向,伊拉克東南部方向,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和英國遠征軍(包含第四和第七裝甲旅組成的第一裝甲師以及若干海軍陸戰隊)則發動了鉗形攻勢以打開伊拉克的海運通道。在戰爭進行了兩周後,美軍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區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種部隊,並和該地的庫爾德反叛軍結成同盟,美國預期中的准備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師則由於土耳其議會的反對而未能在該地參加戰斗。

經過兩個星期的激戰,英軍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鎮、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بصرة , Basra)。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現了斷水和停電等人道主義危機。國際多個人道組織向伊拉克運輸救援物資。這些援助物資大多都從聯軍所控制的烏姆蓋茨爾港(أم قصر, Umm Qasr)進入伊拉克,還有部分則從科威特進入伊拉克。

戰爭爆發大約三個星期之後,美軍順利進入巴格達市區,途中並沒有遇到任何頑強抵抗。伊拉克官員則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軍隊向美軍投降。之後巴格達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紛紛陷入無政府狀態,巴格達市內發生頻繁的搶掠事件,巴格達博物館遭到洗劫,上萬件珍貴文物失蹤。有伊拉克民眾批評美軍並沒有努力維持巴格達的市內安全。

導火線
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向恐怖主義宣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2002年伊拉克危機爆發,聯合國通過1441號決議,聯合國武器檢查團重返伊拉克檢查伊拉克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3月18日美國總統布希發表電視講話,要求並沒有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武檢團立即撤離伊拉克。

參見:2003年伊拉克危機、伊拉克解除武裝大事記

開戰理由及目的
美國等國家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踐踏人權的行徑。根據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說法,美國對這場戰爭最終要達成的目的包括:

鏟除薩達姆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治的政府,
發現並銷毀藏匿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
結束制裁,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保護伊拉克的石油以及其他天然資源。
但伊斯蘭國家如伊朗,敘利亞則認為原因並不單純。根據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的看法,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所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只是猶太集團龐大侵略計畫的序曲。美軍攻下伊拉克後,將以伊朗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出兵伊朗,最後則輪到敘利亞。最終目的是透過控制伊拉克,伊朗,侵吞伊斯蘭民族的經濟命脈-石油,從而瓦解巴勒斯坦的抵抗,支配整個中東。

戰前,美國、英國等國家指責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以此作為開戰的重要理由,然而至今,他們還沒有找到確鑿可信的證據。

反戰與主戰
美國政府宣稱有49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但真正參加地面戰的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四國,丹麥政府亦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韓國、義大利、烏克蘭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這場戰爭遭到俄羅斯、法國、德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盟、不結盟運動等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與譴責。

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宣稱,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由於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埃及籍的聯合國前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譴責該軍事行動,認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奧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沙烏地阿拉伯禁止美軍導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戰情緒最終導致了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伊拉克現狀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帶處於膠著狀態,直到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便隨即兵敗如山倒。當時主張出戰的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民望一度升上高位。2003年12月美軍更成功捉拿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美國媒體形容乃是次戰事的最大成就。

戰後美國不斷草擬計劃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計劃交給美國各財團,同時委任當地人任臨時政府官員。但由於當地不少派別的政治組織並不支持美國,故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的伊拉克游擊戰正風起雲涌,截止至2006年6月15日,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達到2500人。而伊拉克經濟則久久未恢復,不但當地石油設施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且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國家的反戰分子再度公開舉行反戰示威,指責布希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而美國的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更在秘密專訪中明言,指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只是「攻伊的方便理由」。

相關條目
美伊戰爭時間表
美伊傷亡情況
美英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
撲克牌通緝令

伊拉克危機
2003年伊拉克危機
聯合國對伊拉克問題的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1441號決議

全球對戰爭的觀點
美國對伊拉克政策
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羅馬天主教廷反對對伊拉克戰爭

軍事戰略
斬首行動
震懾行動
伊拉克軍事
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捌』 戰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階級解放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爭霸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戰爭等等,違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災難的戰爭。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是我們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
自古以來,一般戰爭都具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原始狀態的戰爭,就是為爭奪天然資源等生存條件引起的。到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公社解體並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就已經蛻變成搶劫財富和奴隸的行為。進入奴隸社會以來的戰爭,攻城略地,掠奪資源財富和奴隸的行為日益加劇。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從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對外侵略戰爭的目的放在經濟目標上,掠奪金、銅礦產和財富。英國自16世紀起推行殖民主義戰爭政策,到l9世紀侵佔了比其本國大150倍的殖民地,到處進行經濟掠奪。從鴉片戰爭起,在百餘年中,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並掠奪中國,僅兩次鴉片戰爭,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賠款,喪失 1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等於 14個江蘇省的面積。
就戰爭與經濟的關系而言,戰爭依賴經濟,經濟為戰爭提供作戰工具和手段,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經濟因素,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體系、經濟設施、經濟實力和潛力。國家的面積大小、人口眾寡、礦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著國家在戰爭中發展戰爭力量、開發戰爭潛力的程度。經濟因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程度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和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的影響。同時,經濟部門為戰爭服務的程度,又受國防工業體系和戰備交通體系的影響。同時,隨著軍隊、武器的發展,戰爭強度不斷提高,戰爭消耗隨之增大,使戰爭對經濟和國防經濟的依賴越來越大。在當今和未來,要打贏現代化的反侵略戰爭,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防工業,才能保障戰爭的勝利。因此,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戰爭對世界經濟的破壞
除兩次世界大戰外,上世紀40年代末迄今,戰爭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計其數。以中東為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和戰爭綿延不息,單是大規模的戰爭即有5次。據不完全統計,5次中東戰爭共造成10餘萬阿拉伯人傷亡,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阿拉伯國家從此背上了沉重的軍費開支負擔,債台高築,民生凋敝,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譬如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及的工農業生產陷於停頓,電力和原材料供應脫節,許多工廠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蘇伊士運河被迫關閉,旅遊業不景氣,埃及兩項重要的外匯收入化為烏有。在生產下降、收入減少的同時,軍費開支卻急劇上升。作為戰勝方的以色列,日子也並不好過。約3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而長期的政治孤立和軍事對峙,使以色列一直疲於應付,苦不堪言,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為防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著龐大的軍費開支,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間平均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更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雙方死亡人數達60多萬人,受傷人數95萬人,比阿以5次戰爭傷亡人數的總和還高出許多倍。這場戰爭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高額軍費開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兩伊入不敷出,國庫告急。伊拉克的戰爭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億至10億美元。伊朗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億美元。雙方一度將摧毀對方經濟設施作為軍事行動的首選目標,油田、港口、煉油廠、輸油管、運油船等均在軍事空襲目標之列,兩國因空襲而導致上千億美元的財政損失。伊拉克戰前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後竟負債800億美元。兩伊停戰實乃因為雙方都無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無條件接受聯合國要求兩伊停火的598號決議時曾說:「這是真主的意願,即使這個意願是一杯毒酒,我們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灣戰爭,也是用金錢堆起來的。 不包括軍事裝備等費用,戰爭直接消耗是611億美元。伊拉克戰爭更是一種高強度戰爭,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事實上,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戰爭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徵越來越明顯。至於戰爭的消耗,資料顯示,平均每消滅一個敵人所花費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為2萬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為20萬美元,朝鮮戰爭為55萬美元,第四次中東戰爭為10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的局部戰爭為180萬美元。伊拉克戰爭還沒有具體數字,但估計要高得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伊拉克戰事爆發之前,世界經濟集中於對不確定的開戰時間、戰爭持續時間以及戰事殘酷程度的推測。然而,當人們面對戰後的伊拉克,環顧世界經濟走勢時,發現由戰爭引起的伊拉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全球消費不景氣,投資萎縮加重,直接影響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交易,經濟金融風險更難預測。
美伊戰爭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但增長緩慢,今年盡管國際機構預測世界經濟要比去年增長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講,世界經濟處於艱難復甦的爬坡階段。由於目前世界經濟本身存在著一些弱點,伊拉克戰爭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威脅將變得更加嚴重。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復甦乏力,特別是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均處於疲軟狀態。盡管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但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絕對不可依靠戰爭,這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背離。戰爭首先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環境,對包括消費投資、國際貿易、旅遊運輸等經濟活動環境產生負面消極影響。本來「9.11」事件之後,全球航空、旅遊、保險等行業處於蕭條狀態,伊拉克戰爭無疑將使這些行業雪上加霜。其中航空業蒙受損失最大,戰爭爆發當天,美國一家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產。當然,盡管航空業普遍不景氣,一些業務「亮點」卻依然存在。例如,戰爭給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也帶來了特別生意。美國空軍空運指揮部的官員說,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間,包括美洲航空和聯合航空在內的美國主要商業航運企業獲得了軍方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向戰爭地區運送士兵、軍需供給和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戰爭沖擊世界石油市場。中東有世界油庫之稱,原油儲量約佔世界的2/3。因該地區重要戰略地位和巨大經濟利益誘人,各大國爭相逐鹿中東。而沖突不息,動盪多變的中東局勢,幾十年來一直是攪動世界原油市場的導火線。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不久,為支持埃及,反對美國資助以色列,阿拉伯國家決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們宣布實行石油減產,將產油量逐月減少5%,同時大幅提高油價,對美國禁運,並將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歸國有,大力推行石油國有化運動。這一系列措施導致油價猛漲數倍,許多依賴中東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工業大國由此蒙受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觸發了二戰後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事實上,伊拉克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是制約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之一。布希政府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裝以後,因擔心戰爭導致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中斷和發生新的恐怖襲擊,西方國家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跌,導致股市和美元匯率節節下滑,油價大幅攀升。油價飆升首先會增加許多國家的石油進口開支,導致一些國家貿易盈餘減少,從而削弱這些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其次,油價上升會提高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企業效益,還會抬升消費品和能源產品的價格,給一些國家維持低利率以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帶來壓力。 盡管幾年來美國進口中東地區石油在減少,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但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必然產生不利影響。有人認為,油價每漲10美元,美國經濟將會下降0.1個百分點,甚至達到0.5個百分點。而對歐盟來說這種影響更明顯。歐洲不同於美國,能源進口佔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場附加稅種類很多,這兩個原因會導致歐洲成品油人格漲幅更大。不同於經過新經濟轉型的歐美經濟,東亞經濟對於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更高,不確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國經濟滑坡將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從而減少從亞洲國家的進口,其中包括減少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石油凈出口國的非石油類產品的需要。
戰爭刺激軍火工業。
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如兩次世界大戰為美國日後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在海灣戰爭徹底結束後的1993年,美國軍火商拿到了價值200億美元的訂單,比戰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對伊拉克戰爭硝煙才起,敏銳的美國軍火商已經嗅到了商機。軍事專家認為,一般來說,經過實戰考驗的武器,相對於新開發的武器,銷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灣戰爭結束後,很多新型武器自研發出來後一直「待字閨中」,這次終於有機會亮相。而由於通訊的發達,美國的各種傳媒,特別是電視,將伊拉克戰場上的情況不間斷地送到世界各地觀眾面前。除了關注戰事進展,美國的電視屏幕,活脫脫地成了各種新型武器的展台。軍火商們認為,對於宣傳武器,沒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輕人在戰場實地演練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國媒體開玩笑說,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現在是美國軍火商最好的代理。但《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對伊拉克的戰爭將無法像以往的軍事沖突那樣對經濟產生推動。軍事研究和開發項目已不具備過去的強大商業副效應,而戰爭的負面效應,包括消費者信心的急劇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願進行投資等,遠遠超出了軍費開支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對伊拉克戰爭的擔心已經導致美國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7%。
戰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將造成嚴重影響。
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石油依賴進口,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將加重它們的進口負擔,增加生產成本,加劇通貨膨脹,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戰爭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將受到影響。而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美國又正是亞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由於中東地區局勢可能出現長期不穩定,這將影響在那裡工作的大量亞洲國家勞工的就業機會及他們寄外匯回國。以菲律賓為例,在海外就業的菲律賓勞工人數約有700萬,其中140萬至150萬在中東地區。菲外勞每年70億至80億美元的匯款,不但是菲律賓外匯主要來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撐國內個人消費的一大支柱,對菲經濟發展貢獻極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經濟增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周期。對於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影響還是源自經濟內生因素,而不是人們對戰爭的擔心和戰爭的影響本身。就伊拉克戰爭而言,不大可能改變目前的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因為戰爭僅是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眾多因素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而已。

『玖』 伊拉克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伊拉克打仗之後,他對經濟的影響簡直是太厲害了,導致人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閱讀全文

與伊拉克戰爭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