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二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二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4 10:04:23

① 二戰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影響

戰後影響

成立聯合國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通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創建,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在戰後初期新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及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國際經濟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由中、蘇、美、英等11國代表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開始在日本東京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了審判。《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其司法實踐,對戰爭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國際法院於1946年在海牙設立。

民族獨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朝鮮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展到中東、北非。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

60年代以來,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這一系列斗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礎。

戰後世界政治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和發展的集中表現。1955年亞非會議的召開,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誕生及隨後七十七國集團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標志。

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勝利,60年代印度支那三國人民抗美救國斗爭,70年代拉美國家發起爭取200海裏海洋權的斗爭,還有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斗爭為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震動了當時的世界,極大地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著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兩極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徹底打破了數世紀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歷史從一個歐洲列強主宰的時代,逐步過渡到一個兩極格局的時代。

戰後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形成了以美蘇兩大國為首的、從兩大陣營的對峙到兩極對抗的世界政治格局。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發生了改變。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向希臘、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並派遣美國軍事人員。標志著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執行「冷戰」政策和東西方之間特別是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5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這兩大組織的建立,由此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長期對立的局面。

美蘇在戰後分別以「世界憲兵」和「世界革命中心」的特殊地位自居,使大批國家處於不平等的依附地位。後來,被控制的「盟國」和「兄弟國家」情況雖有較大變化。但也未能完全擺脫受制境況。

科技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戰期間,為了戰爭的需要,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發展相應的科學技術,製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用於製造作戰武器的科學技術為和平事業服務,推動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機械化時代特有的典型戰爭形態,其軍事上的成功與失敗和戰爭的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內燃機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群與作戰理論、戰術的結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類新興技術的悄然發展,決定了機械化戰爭的來臨。

一類是飛機、坦克、大型艦船製造技術,另一類是電子通信技術。坦克和飛機廣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蘇聯採用了新的作戰理論和戰術,美英開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機動兵器的戰役理論和戰術,蘇軍則重新恢復了大縱深作戰理論。

在戰爭開始向有利於反法西斯聯盟轉化的同時,三大新技術的發展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電子技術群的發展。雷達、聲納及其它電子通訊器材的改進與應用,飛彈技術群的出現、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核技術的誕生。

(1)二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二戰後,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蘇聯成為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在美蘇實力的基礎上,根據雅爾塔等會議規定的原則,重新劃分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確立了戰後新的國際關系格局──雅爾塔體系。

一超多強與多極化

隨著東歐劇變(20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1991年),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國)多強(多指中國、歐盟、俄羅斯與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這一世界格局並不穩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歐盟一體化建設、俄羅斯振興經濟的計劃以及日本的經濟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

這三個體系的相同之處

1、背景:都是戰爭的產物;都是在實力的基礎上確立的,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開國際會議的方式;

3、內容:都包括劃分世界版圖、宰割弱小民族、劃分勢力范圍的內容;

4、組織:都建立了維護這一體系的國際組織;

5、結果:都暫時協調了各國的關系,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狀態。

雅爾塔體系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不同之處

1、核心國家:從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亞太地區爭奪到美蘇兩分天下;

2、兩種不同性質國家關系:從對社會主義蘇聯的仇視、排斥到和平共處;

3、處置戰敗國:從宰割戰敗國到解除法西斯體制,使德日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4、組織:國聯成為英法操縱下的侵略擴張的工具,而聯合國則日益成為伸張正義的講壇;

5、崩潰原因:隨著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之瓦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雅爾塔體系隨之瓦解。

兩極格局解體與以前格局的區別

1、方式不同:以前經過大戰,戰勝國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戰敗國;而後者則沒有這種情況。

2、形成過程:以前是舊格局瓦解之後就會形成新格局;而後者新格局的形成則需要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網路——第二次世界大戰

網路——世界格局

② 一戰~二戰分別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作為復大規模的戰爭,對國家制經濟的破壞都是難以想像的,德國,日本的話,都是受經濟危機影響而走向軍國主義的,但義大利則不同,它是在一戰時期收到經濟重創後再也沒能緩過勁來,從而陷入混亂,被墨索里尼攫取了政權,所以真正一戰的經濟影響主要是對英法的削弱和對義大利經濟的影響,經濟格局的變化影響國際格局,美國逐漸開始趕超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了。
二戰的話,英法德···其實所有歐洲國家都被嚴重削弱,經濟基本崩潰,這直接反應在戰後的那次大嚴寒,因為煤、糧食等物資缺乏,而導致大量人飢寒交迫而死,當然,通過馬歇爾計劃,西歐重新崛起,那又是後話了。
其實這都是講戰後影響,如果要談及戰時的話,主要是國民經濟軍事化,一言以蔽之,就是錢都買槍去了

③ 二戰對世界的影響,從政治 經濟 文化等方面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戰爭,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危害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參戰國最多、波及范圍最廣的一場戰爭,給人類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遠的影響.
一、世界政治局勢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並開始分化,形成約半個世紀的「冷戰」國際關系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和鼓舞下,東歐和亞洲出現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越出了一國范圍,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中蘇關系破裂,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出現分化。
2. 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同時,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兩大陣營趨向瓦解。
3、美國和蘇聯為了在全球稱霸,展開全面斗爭。在政治上雙方各自擁立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在經濟上蘇聯實行計劃主義經濟,美國實行自由主義經濟;在軍事上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成立華約組織。雖然美蘇雙方沒有正面開戰,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對其它國家發動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戰爭;文化上蘇聯推行共產主義,美國推行民主主義。最後以蘇聯解體為標志結束冷戰格局。
4、由於雙方都有足以摧毀地球的核武器,因此雙方都不敢開戰,二戰結束後幾十年沒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5、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6、聯合國誕生
聯合國由中、美、蘇、英等國在戰後創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權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它在實現全球非殖民化、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據聯合國公布的材料,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二、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
1.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情況下,進入了高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黃金時期」。
2. 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3. 日本、聯邦德國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強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4. 這一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雖然有所恢復和發展,但是各國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日益顯露,各國紛紛進行改革,未能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建設道路,嚴重製約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潛伏著各種危機。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文化上:
促醒人們熱愛和平的覺醒
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 和社會主義運動 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的發展

④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對世界格局有什麼影響

二戰讓歐日強國衰退或被壓制,導致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以及冷戰,成為世界一流強國,歐日變成了世界二流,跟著一流跑腿打下手,這就是影響

⑤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各國將資源從經濟建設轉移至戰場,經濟發展停滯,同時戰爭的破壞使一些地區經濟倒退;然而戰爭中發明的各項科技,戰後迅速民用!為戰後經濟回復、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基礎

⑥ 二戰對美國經濟和科技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1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二戰擴大了美國的經濟市場)
2促進了美國的科技發展;(特別是工業、軍工方面)
3使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資本主義強國。(以前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
一.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獨一無二的綜合實力,使美國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企圖安排世界秩序卻無果而終的尷尬,開始按照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主導國際秩,並最終在20世紀後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通過雅爾塔協議,美國和蘇聯達到了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國用馬歇爾復興計劃使西歐成為它的附庸。其勢力逐步滲入全球。
二.經濟

「二戰」對美國經濟的一大影響是它增加了總需求和生產,尤其是武器,軍火和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大多數人都厭倦了參與歐洲的爭端,而且又值經濟大蕭條時期,所以美國沒有立即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當戰火在歐洲和亞洲蔓延時,美國政府知道他們要時刻為戰爭准備著。除了加強軍事、招兵買馬外,政府還將工業向軍事物資轉型,
很多汽車生產流水線都開始生產戰斗機零件,漁業碼頭也停泊了軍艦,越來越多的曾被廢棄的美國工廠又重新開始了生產。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
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
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
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三.科技

二戰還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軍事上的需要,使交戰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發展相應的科學技術,製造克敵制勝的武器。原子彈的試製成功,正是由於迫切地軍事需要。V-2火箭的發明最初也是軍事上的用途。
四.負面影響
據戰史材料,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亡、45.1萬人(次)受傷。美軍的巨大傷亡(以美國人意向)使得美國民眾極度反對政府發動或參加戰爭。二戰的勝利給予的美國目空一切的傲氣,結果錯誤的進行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美國遭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損失。

⑦ 二戰對世界的影響怎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人類經歷了一場空前的劫難,全世界絕大多數獨立國家,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幾乎無一倖免,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幾乎毀於一旦,人類歷史的面貌被這場極其殘酷和極端對立的戰爭根本改變,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世界進入全新的歷史時期。

戰爭重創了歐洲,歐洲列強爭雄的條件不復存在,以英德法等國為核心的歐洲傳統均勢體系崩潰,歐洲中心時代成為歷史。

戰爭引起世界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世界上出現了以美蘇為代表的兩大平行力量在各個領域的對抗與較量。

戰爭給舊殖民主義體系以毀滅性打擊,加速了存在數百年之久的殖民主義體系的徹底瓦解。

戰爭促使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推動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展開。

戰爭帶來了新的國際關系原則,每一個民族國家都被承認是國際社會中平等的成員,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原則日益成為處理各國之間關系的基礎。
「二戰」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對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戰爭,對後世的借鑒作用尤為重大。為了贏得戰爭,雙方調動一切經濟力量,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特別是戰後的經濟在高科技的推動下重新起飛之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已成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潮流。於是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之時,國際合作也成為絕對必須之事。正是這種相互依存的國際經濟關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因素。

二戰後,人們更多地接受了歷史的教訓,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危機時表現出更多的謹慎。今天,「妥協」意味著任何國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意味著各國在捍衛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時,必須承認和照顧他國的合理利益,達到某種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著反對和抵制國際關系中的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有國家應當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發展。

⑧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

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迅速,體現出的特點是:

1、國際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的形成。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3、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更為迅速。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進作用。

2、各國推行壟斷資本主義,加強政府對經濟的領導。

3、注意發展科學教育事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

(8)二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

二戰後的國際貿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但在不同的階段里,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並不一致。戰後國際貿易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

(1)國際貿易迅速發展階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間,國際貿易從600 億美元增加到5740億美元,增長了8.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0.3%,這一增長速度超過了國際貿易歷史上增長最迅速時期的水平。戰後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是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2)國際貿易緩慢發展階段(1973年以後——1900年)

1973年以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高通貨膨脹率所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

其次,能源危機的爆發

再次,貨幣制度危機的爆發

(3)1900年以後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

戰後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

社會主義國家所佔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佔的比重迅速提高。

⑨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

第二次世界來大戰歷時6年,參戰國源軍費開支總計約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戰後美國和蘇聯為了在全球稱霸,展開全面斗爭。在經濟上美國實行自由主義經濟,蘇聯實行計劃主義經濟。
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
1.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空前發展的情況下,進入了高速發展和空前繁榮的「黃金時期」。
2. 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3. 日本、聯邦德國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強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4. 這一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雖然有所恢復和發展,但是各國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日益顯露,各國紛紛進行改革,未能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建設道路,嚴重製約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潛伏著各種危機。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⑩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經濟的影響

呵呵,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二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