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經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4 14:06:53

⑴ 對汽車行業產生影響的宏觀經濟因素有哪些

你好,總結以下幾點:第一個就是真實GDP,真實GDP高,自然人們生活水平好自然就會有對汽車行業的消費。
第二個就是物價指數,物價指數太高,會導致,人們將在必要生活支出上花費掉大量費用,自然會替代掉汽車市場的份額。
第三個是汽車市場的失業率,及其互補市場石油市場的失業率。如果汽車行業的失業率高漲,自然意味著汽車行業不向好。石油是同樣如此。
第四個是利率。如果利率過高說明投資成本會很高昂。而汽車行業必須要大量投資,所以利率時一定要考慮的。
第五是生產者采購指數。反應要素供給的價格,汽車行業存在規模經濟,必須在一個很大的規模上生產才會有規模經濟產生,否則成本會很高。
第六個股市指數咯,股市是經濟的風向標,股市指數不漲,自然會反應出經濟的增長停滯,如果停滯了當然不應該加大生產。
這些是一些數字的宏觀指標,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要考慮的不是數字指標,而是宏觀的政策,舉個例子,
1.國家對汽車行業的關稅,進口配額,這個肯定是要去了解的。
2.市場的需求彈性有多大,關繫到定價。
3.進入行業的壟斷勢力有多大?
4.行業中是長期重復博弈還是怎麼樣,如果是長期重復博弈,大家會選擇高利潤高利潤的合作,而不是低利潤低利潤的競爭。
5.國家對汽車行業的稅收政策是怎麼樣
6.外部性上,國家對汽車行業的污染處理要求是怎麼樣的。是採取限額,還是污染費,還是提供可交易的污染證市場。

⑵ 經濟危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是的,一定會。緊急危機直接受害者就是製造業。能想到全世界最大的通用、克萊斯勒、福特公司都接近倒閉邊緣嗎。

⑶ 經濟對汽車的影響

由於汽車產業的強大產業聯動效應和高新技術吸附性,它一直被許多國家看作是發展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通常被看作是國家製造業整體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的象徵,甚至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就一直大力扶持汽車產業的發展。40多年以來,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理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戰略作用。
1 汽車產業發揮戰略作用的歷史考察
汽車產業對一個國家的實力增長具有戰略作用。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汽車產業都曾經或正在發揮其不可替代的戰略性影響力。
由於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汽車產業的發展。
當前,如果沒有強大的汽車產業,就不大可能具有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汽車產業在某種意義上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現在的客觀事實是,汽車產業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如美國、德國和日本。
在經濟起飛時期,汽車產業往往成為許多國家的領頭產業。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都曾經經歷過這個過程。汽車產業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過關鍵性作用。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經濟尤其是德國經濟強有力的復甦,70年代日本的崛起,80年代韓國的成長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汽車產業的發展。
汽車產業作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成為製造業增加值和資本形成的主要來源,並且聯動眾多相關產業和容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正是由於作為加速器的汽車產業的強力推進,這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才得以迅速完成工業化,為進入後工業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工業力量。
2 汽車產業發揮戰略作用的方式和表現
在工業化中期到進入後工業社會之前,一個國家實力的增強,尤其是大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汽車工業之所以能夠發揮這樣的戰略作用,其主要原因在於汽車工業能夠直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整個製造業系統的生產效率。
2.1 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庫茨涅茨的相對國民收入理論,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並最終向技術或知識密集型產業轉換。各國的經濟實踐也證實了這一趨勢或規律。
從庫茲涅茨的研究結論來看,汽車(尤其是轎車)在主要國家(主要研究對象是1880-1948年的美國)的經濟結構的變化(尤其是產業結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種作用的發揮來自於汽車工業能夠創造巨大的產值,因為汽車既是價值高的產品,又是批量大的產品。汽車工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也是資本和其他社會經濟資源向汽車工業集中及資本的密集程度大幅度提高的過程。
2.2 提高國家整個製造業系統的生產效率
汽車產業作為工業化時期的新興產業,為相關諸多產業的高效率發展樹立了先進生產方式的典範和提供了強大的聯動力,從而提高了整個製造業系統的生產效率。
2.2.1 創造現代工業的兩種生產方式
汽車工業為現代工業製造系統創造了兩種先進的生產方式,其一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造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其二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的精益生產方式。大批量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方式分別使福特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的競爭力得到巨大的提高,並很快在其他製造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從而促進了整個相關製造業系統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2.2 推進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
市場需求的要求不斷提高,它們主要表現為:安全、舒適、環保和輕巧。所以盡管汽車工業是一種傳統製造業,但是卻必須發展和應用各個時期的大量高新技術。由於汽車工業發展和應用高新技術的范圍廣、數量多、周期長和規模大,所以汽車工業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工業技術發展的「火車頭」和「領頭羊」,它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的「領航產業」。汽車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相關原材料革命,使新型原材料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促發了裝備製造業的革新,使各種自動化設備、數控機床、機器人和計算機以及信息和電子技術等得到廣泛的應用。
2.2.3 對相關產業具有強大的聯動效應
汽車本身是一個結構非常繁雜的大宗耐用消費品。汽車工業不僅投資量大、規模經濟要求高,與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聯系密切,更為重要的是中間投入和價值量轉移的比重大。所以說,汽車工業的發展既依賴於相關部門,同時也對整個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聯動效應。換句話說,汽車產業的投資具有某種乘數效應。
2.3 提供大量廣泛的就業機會
汽車工業能夠提供數量龐大、范圍廣泛的就業機會。汽車工業本身既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它的生產和使用對其他相關產業具有強大的聯動效應,由此就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尤其是相關產業。汽車及其相關產業的各個生產和管理環節所要求的工作技能都不一樣,所以就可以容納不同層次的勞動者。而且,隨著汽車產量的增加、使用的普及化和汽車產品的高科技化,汽車及相關產業所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的數量將越來越多,范圍將越來越廣。
3 汽車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戰略作用
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來看,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個或幾個主要的消費熱點及其相應的主導產業支持其經濟的發展。消費熱點的不斷轉換,推動工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增長。西方發達國家的歷史表明,「住」與「行」的消費是工業化時期的主導型消費熱點。其主導產業就是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機械製造業和建築業。其中前兩者主要對應於「行」的載體——汽車,後者主要對應於「住」的載體——住房。
3.1 汽車產業發揮戰略作用的經濟發展階段
根據產業經濟學理論,當一個國家完成工業化進入後工業社會時,第二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就開始顯著下降。在後工業階段,國民經濟的動力源已經轉變為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如信息產業和生物工程產業。傳統的第二產業的競爭力強弱並不能夠直接反映後工業階段的國家國民經濟的實力大小。
從汽車產業對國家實力增長發揮作用的歷史考察來看,在一個國家完成基本的原始積累之後進入工業化階段,尤其是在從中期向最後階段的過渡直至完成工業化進入後工業階段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大國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或者說汽車規模化生產和普及化消費。
3.2 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 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判斷標准主要有兩個:其一是人均GNP總量標准,其二是經濟結構標准。
綜合人均GNP指標和經濟結構指標來判斷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認為,盡管從某些單項指標來看,中國還沒有進入或已經完成工業化,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工業化初級階段末期和中級階段初期。而這一時期正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
3.3 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作用的現實條件
汽車工業是工業化階段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然而,到目前為止,汽車工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戰略作用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事實上,從投資、工業、人力資源、市場條件及道路條件等方面來看,中國現在已經具備大力發展汽車工業的條件和現實基礎。
3.3.1 投資條件
汽車工業具有資本與技術密集和規模化的主要特徵。盡管中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經濟指標相對來說都比較低。但是,總量指標大多居於國際前列。尤其是經過20多年的經濟改革與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強大和穩固。
在現階段,從國內居民儲蓄和大部分產品產能嚴重過剩的角度來看,中國具有龐大的投資能力,缺乏合適的投資機會或途徑。如果能夠把這些資本吸引到汽車產業,那麼就可以為它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來源和堅實基礎。
3.3.2 相關工業條件
汽車產業的關聯度非常大。這一方面說明,汽車產業的發展能夠聯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其他許多相關產業的基礎性支撐,也就是說,汽車產業不可能「單兵獨進」,而必須依賴於強大的產業群才能有效地發展。
經過50多年的建設,我們不僅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而且許多重要的工業品總產量都已躍居世界前列。與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規模化發展的歷史階段相比,無論是美國或德國等汽車先發國家,還是日本和韓國等後起國家,目前的中國都具有非常優越的工業化基礎。而且,經過20多年的對外開放和汽車生產的國產化活動,汽車工業已經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相關產業都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3.3.3 人力資源條件
目前中國的人力資源基本上能夠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從數量上來講,中國勞動力豐富,從質量或素質上講,經過改革開放,尤其近些年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張,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數量已經得到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大量國外企業在國內建立了眾多的投資企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本土專業人才。汽車行業內同樣如此。與此同時,近年來,眾多在汽車跨國公司國外分支機構中的華人技術和管理骨幹紛紛回國加入汽車行業。由此,中國的人力資源可以適應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3.3.4 市場條件
中國目前的轎車普及率和汽車擁有率都與現有人均收入水平相對應的指標水平相比要低得多。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市場競爭的激化,汽車品種明顯增加,汽車價格已經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這兩年),消費環境也正在逐漸改善。2002—2003年期間出現了世界汽車工業史上少有增長爆發期,年增長率超過35%,轎車更是超過60%。2004年汽車產量突破500萬輛,從2002年到2004年3年期間,中國的汽車產量基本上是一年增加100萬輛,迅速成長為世界上第4大汽車生產國。
自去年年中以來,中國汽車發展速度雖然明顯減慢,但在2010年之前仍將會保持15%左右的增長速度,轎車普及率和汽車保有率將迅速上升就顯現出發展中大國的市場優勢。巨大(13億人口)、分層(地區、貧富、消費觀念差異明顯)的國內市場對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①可以使產業鏈中的許多環節都能獲得規模經濟效應,由此大幅度降低成本;②可以為企業的各種層次和形式的競爭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由此加速優勝劣汰過程和培育差異化優勢。
3.3.5 道路條件
汽車與道路之間存在一種顯著的互動依存關系。世界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道路的建設。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公路建設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
90年代初開始實施「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高速公路、一級和二級公路)建設,以聯接所有1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及絕大部分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2004年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185.6萬km,其中高速公路近3.42萬km。2005年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可達到195萬km,其中高速公路達到3.5萬km,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20.3km。
2004年12月國務院審議通過《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確定放射線與縱橫網格相結合的布局形態,建設總里程大約為8.5萬km,覆蓋10多億人口,直接服務區域GDP佔全國總量的85%以上。2005年2月國務院審議通過《全國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對農村公路投資達到1000億元,完善農村公路網體系。
中國的公路建設為汽車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每公里道路的汽車輛數(即道路汽車密度)來看,1997年的指標要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只高於印度和巴西。中國的道路狀況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和較大的潛力。
3.4 汽車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作用
從經濟發展史的一般規律來看,汽車工業應該成為正處於工業化中級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導產業,並且將發揮其戰略作用。另外一方面,從當前的宏觀經濟發展狀態來看,迫切需要新的、強大的經濟增長點。所以,無論從歷史和現實,還是生產和消費來看,汽車工業都應該,並且可以成為推進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分析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過程,我們發現,一個國家一個完整的長期經濟增長過程一般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增長的加速期,第二個階段是增長的調整期,然後再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過程。這2個時期的切換主要基於經濟結構的變化或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根據經濟發展史規律,一個國家在由「小康」階段向富裕階段過渡期間,汽車是其主導消費品。因此,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增長在相當長時間內要依靠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來維持。也就是說,汽車的大眾化或平民化消費是不可逾越的必經階段。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收入與汽車擁有率和轎車普及率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對照國際經驗,中國現階段的汽車擁有率和轎車普及率嚴重偏低。這已經顯著限制汽車產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說明:一方面,由於汽車進入家庭步伐的緩慢,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遭遇較大的障礙,進而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總量的擴張;另外一方面,它延緩了城市化進程和城市功能結構的改善和延展,強化城鄉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
3.5 汽車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戰略作用的方式
根據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一個國家的發展一般需要經歷3次消費革命和與之相隨的產業結構升級,即耐用消費品(家用電器)、「住與行」革命和網路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消費革命和與之相隨的產業結構升級都能夠把一國經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和層次。如果沒能利用好這樣的機會,那麼整個國民經濟就很難發展起來,甚至有可能被排除出世界主導經濟國家的行列。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利用世界產業的轉移和家用電器消費革命和與之相隨的產業結構升級,迅速地發展了國民經濟,提升了國家經濟實力。下一階段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有賴於我們把握好汽車產業發展的契機。
如果我們認同汽車產業對當前和未來10年間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作用,那麼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明確,即這種龐大的汽車需求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滿足?
我們在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上採取了「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幾乎全行業都外資化(合資、合作、技術許可)。中國的汽車產量規模已經很大,在2004年已經位居世界第4位。但是,這只是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尤其是轎車領域)在中國的多個車間拼組成的大工廠而已。近年來,國內自主品牌企業的競爭力提高較快(其關鍵零部件也是進口),但是比重還是比較小。
現在,中國所產轎車的國產化率都比較高。也就是說,轎車的絕大部分零部件都在國內生產。從理論上講,這樣就可以發揮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戰略作用。通過合資合作方式生產當然要比純粹進口汽車對於國民經濟的影響好。然而,它其實還是一種變相的「進口」,因為所謂的產品國產化,其實是指產品(主要是零部件)由國內企業生產,可這些國內企業還大都是合資合作企業。關鍵零部件還必須依賴於進口,因為即使是引進了20多年的上海大眾公司的主導產品——桑塔納轎車還沒有實現百分之百的國產化。為了搶占市場,國內各汽車企業不斷推出新車型。這些新車型幾乎都源於國外,其關鍵零部件來源於進口或國內的相關合資企業。國內資本企業只在其中分得了一小羹。
我們應該吸取教訓,必須自主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當然,限於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我們目前還只能依賴於跨國汽車公司。但是,合資合作並不是最終目的,我們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盡快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這里所說的「自主」並不是指自我封閉式的自我開發,也不是要求國內資本企業生產全部汽車及其零部件,因為在經濟一體化和專業化分工日漸深化及汽車產業全球化的當代,企業和國家都要發揮其比較競爭優勢。我們現在不可能、不期望、也沒有必要對汽車產品進行完全的國產化,但是我們應該在汽車產業鏈的某些環節上創建比較競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增加中國汽車產業的自主性。對於中國汽車企業來說,「自主」是指在學習跨國汽車公司的過程中掌握汽車產品生產的部分核心技術,培養「干中學」、「學中創」的組織慣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部分自主開發能力,從而掌握產業發展的部分主導權。
如果國內企業還是希望通過「傍大款」(跨國汽車公司)賺大錢,而不培養自主發展能力,那麼在加入WTO之後經濟日益開放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被這些「大款」所甩棄。因為隨著成本的上升,製造基地角色在世界范圍內不斷轉換,中國汽車企業最終就可能失去發展自身的機會,在汽車產業,整個中國就將演變為另外一個拉美。中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會因為缺乏系統性的產業聯動推進而長期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

⑷ 經濟危機對汽車市場有什麼影響

經濟危機影響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無非是三個:
一是產車成本,特別是原材料價格;
二是回市場需答求;
三是政策導向。
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
一方面,國內對汽車的需求潛力太大,汽車市場不會出現較大的萎縮;
另一方面,汽車原材料價格在危機環境中或影響下也很難出現明顯的上漲趨勢;再就是國家前段時間已經進行過一次汽車消費稅調整,盡管揚小抑大的效果並不明顯,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局面下,只能採取穩健的相關政策。
但是國內目前汽車生產這種點多、面廣、重疊建設、品牌繁多的格局被重組成幾個汽車大集團是遲早的事。而不論汽車價格如何,養車、用車成本一定會不斷增加。尾號限行的大城市將有所增加。

⑸ 汽車的發展對經濟有多大的影響

經濟危機影響汽車市場的主要因素無非是三個:
一是產車成本,特別是原材料價格版;權
二是市場需求;
三是政策導向。
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
一方面,國內對汽車的需求潛力太大,汽車市場不會出現較大的萎縮;
另一方面,汽車原材料價格在危機環境中或影響下也很難出現明顯的上漲趨勢;再就是國家前段時間已經進行過一次汽車消費稅調整,盡管揚小抑大的效果並不明顯,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局面下,只能採取穩健的相關政策。
但是國內目前汽車生產這種點多、面廣、重疊建設、品牌繁多的格局被重組成幾個汽車大集團是遲早的事。而不論汽車價格如何,養車、用車成本一定會不斷增加。尾號限行的大城市將有所增加。

⑹ 經濟危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有什麼

論經濟危機下汽車業的產能擴張圈套

美國次級債危機自爆發以來,愈演愈烈,不僅從金融領域蔓延到了美國整個經濟領域,而且大有從美國經濟危機向全球化經濟危機轉化的傾向,「災區」像是雪球般越滾越大。且不論長此以往是否會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低迷都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能夠獨善其身的幾率微乎其微,而對於國內汽車業的發展影響,鴻銳新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乘用車研究經理劉輝認為,對於此次的經濟低迷,汽車市場感應強度上會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倘若經濟長期持續低迷,那麼車市波動將比宏觀經濟加一個更字,產能擴張圈套可能引發危機的累加效應。

令人擔憂的產能擴張速度

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性經濟低迷使得汽車市場需求隨之萎縮,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連同一向以高效著稱的豐田、大眾都被迫調整了全球銷售目標。與全球銷售目標縮減相對性的卻是各大跨國車企中國戰略的紛紛提速。豐田下調北美市場銷售目標的同時宣布,將計劃投資15億人民幣以增加一汽豐田第二工廠的產能。其產能預計將提高一半,即從目前的年產10萬輛提高至15萬輛,同時,在華銷售目標再曾20萬輛;東風日產9月份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排名已躍升至第四位,在這種情況下,日產與東風攜手增資10億元擴建鄭州日產的項目也已開工;另一家巨頭本田也在提升了旗下品牌謳歌今年在中國的銷量計劃,並於在上海建立了謳歌的第一家經銷商,搶奪長三角客源。

另一方面,外資不斷湧入,投資商紛紛將目光投向正處於發展期,需要大量資金的新興汽車市場。美國國際集團(以下簡稱「AIG」)入股力帆正式成為力帆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麥克庫姆斯和火箭資本斥資約1億美元認購華晨中國10%-15%的股份,並擬組建合資公司。「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日前以18億港元認購了比亞迪10%的股份,「股神」巴菲特看中了國內以電池發家的比亞迪在電動車領域的領先優勢,而比亞迪也欲借力中美能源進軍國際市場。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應對競爭,也打起產能戰略。按照十一五的規劃,一汽要實現總體產銷200萬輛;2010年上汽股份要完成汽車產量翻番,達到 200萬輛;東風計劃2010年乘用車銷量提升到135萬輛,商用車銷量提升為45萬輛;北汽控股將2010年的目標提高到了180萬輛。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年產20萬輛項目即將上馬,奇瑞三廠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吉利汽車斥資100多億元在當地建設包含發動機、零部件以及整車製造在內的完整的生產基地;華晨汽車四川基地將正式起用;海馬汽車第三工廠開工;東風日產正在籌劃建設第二工廠;廣州豐田第二工廠明年下半年正式投產;一汽豐田計劃投資15億元擴充第二工廠的產能;神龍汽車第二工廠的投產時間有望提前到2008年;北京現代第二工廠竣工投產,二期工程將在2011年投產;長安福特第三工廠2010年竣工投產……

看似熱火朝天的產能擴張景象,卻讓人忍不住為之擔憂,以我國現階段的需求狀況、消費水平和發展速度,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是否真的能消化如此產能呢?
難以承受之重

一場金融風暴推高了國內汽車產業的投資熱情,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汽車產業這不失為一個發展良機?而鴻銳新思劉輝認為機遇一說還有待推敲。

因為這種產能增加既非出於對經濟的樂觀估計,也非受市場需求所驅使,而是在經濟衰退,車市蕭條期間所顯現出來的虛假「繁榮」。深究其產能擴張的原因,除了市場需求下的計劃內擴張外,主要還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受全球經濟動盪的影響,中國相對穩定的基本面表現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眾多國外資金的青睞對象,而作為經濟發展支柱又極具市場空間的汽車產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外資的流入成為產能建設的一大動因。第二,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需要完備的生產線來豐富產品系列,攤薄生產成本,以彌補日以壓縮的利潤空間,在競爭中奪得一席之地。第三,還有部分企業為了緩解融資困境,用「圈地擴張」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吸引投資,來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這種產能擴張含有太多被動的成分,恰恰反映了車企當前的艱難困境。

誰也不能否認中國的汽車業的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人口眾多,07年千人保有量僅33輛,離發到國家相差甚遠,那是不是產能過剩的擔憂就是杞人憂天了呢?事實並非如此,說過剩其實是一種相對的過剩,我國汽車產業更多存在的是階段性和結構性的產能過剩,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也是人均GDP較少,消費水平仍有待提高的發展中國家,用發達國家的水準來做簡單的比對,顯然是不大科學的,市場空間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挖掘出來的,也不是供給到了需求就會跟上。經濟發展速度、人民消費水平與汽車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如果其步調相差太大或是相互背離,矛盾就會顯現出來。那時,產能將是汽車產業難以負荷之重。

產銷困境循環圈套

經濟低迷對於車市的影響有多少?直觀影響確實有限,頂多使汽車產業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不足為懼,但是隱憂卻絕不僅僅限於此。劉輝認為一旦掉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影響就絕非流於目所能及的程度。對於此次經濟沖擊,中國是基本面較為穩定的國家之一,也正因如此部分外資流入國內暫避風頭,無形中推高了國內車市的產能建設氛圍,另一方面對於企業來講,此次由金融引發的經濟衰退除了對企業資金鏈條,企業進出口業務產生了直接影響外,對於消費者心裡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據有關調研數據顯示,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會有較大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消費者信心的一種體現,這種情況下,消費需求的下降將是一種必然,而作為大額消費品又非生活必需品的汽車必定首當其沖。產能的擴張和需求的萎縮無疑會導致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為了保持市場份額,部分企業只能被動的進一步擴充生產線,壓縮生產成本,從而陷入產能循環擴張的圈套。如此循環往復,當量變引發質變時,對產業本身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

2009年車企的日子想必不會比今年好過多少,但如果09年經濟增長仍無法增強消費信心,那麼接下來的兩年產銷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將使汽車產業雪上加霜,那時,產能過剩的危機將不再是「盛世危言」

⑺ 運用經濟生活分析消費新趨勢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促進生產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帶來新供給,推動產能擴張
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版級其導向作用,推動權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帶動與新型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
創造新的勞動力,產能擴張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⑻ 經濟危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汽車行業發展的問題: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發展汽車行業是必要的,一方面這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良好的話好處多多啊:解決就業問題;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帶動汽車產業鏈的全面發展;GDP增長等等。但是具體說到這個行業到底怎麼發展這個問題就很復雜了。從產業鏈來講,要早出好的汽車,技術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政府很高的投入,同時還有要大批高端人才的出現。
第一步,原材料。包括鋼鐵、鎂、鋁、合金、塑料、有機材料,這些就牽涉到了各種各樣的基礎產業,這些做好了才有後面的東西。
第二步,零部件、電子配件、其他配件的製造。這些東西都是很難的。有一個現象可以用來參考,就是現在的進口車國產的問題。拿賓士、寶馬、奧迪來說,賓士現在國產的C和E價位跟進口相比並沒有下落多少,原因是因為國產率不夠高,就是說國產的C級和E級的車當中來自國內的部分並不多,因為國內生產的零部件質量夠不上德國總部的要求,仍然只能進口,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相對較低,但是根據政府的規定,一旦進口零部件的價值總額超過了整車價值的60%(印象中是這個數),那進口的零部件按照整車進口的關稅率進行課稅,那最後生產出來的國產車的價格跟進口車相比必然不會有大的變化。再看寶馬和奧迪,A4、A6、3系是比較早進行國產化的進口豪華車型,國產率也是相對較高的,但是這些車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小毛小病出現的比較多,這三個品牌綜合起來看,很容易得出結論:國產零配件的質量還跟不上。最後再看看很多國外的品牌,大凡技術含量較高、企業旗下較為高端的產品都沒有國產這個說法,賓士、寶馬、奧迪的S級、7系、A8、各類越野車、跑車,包括沃爾沃的S80等等,根本不可能國產。寧可在自己國家生產然後運出來,承受出口國家的各種昂貴的稅收、費用也在所不惜,這些都是會啃掉公司利潤的項目,這么大的集團的管理層會不懂這個?為什麼?要保證品質和招牌!反觀這些成功的汽車企業,他們在國內製造銷售的汽車都經久耐用、品質一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有高品質的供應商。
第三,零部件都有了,就是汽車製造企業自己怎麼造車了。他們發展靠什麼?賣車!賣得越多,企業發展的越好,資金越充足,回過頭來能造出更好的車。怎麼樣車能賣得好?無非就是三點:1,便宜;2,性能好;3,功能齊全好用;4,外觀漂亮。三點都能做到也不是沒有,但肯定有個限度,你要用QQ的價錢買一輛長得像雷克薩斯、跑起來堪比寶馬而且跟S600一樣舒服當然是天方夜譚了。廠商的選擇必然是這個幾個因素的最佳平衡點。怎麼樣能便宜?成本控制,包括生產製造成本(生產流程式控制制,步驟多了成本增加,步驟少了質量不行;生產人員工資,多了嫌貴,少了人不幹;……),管理費用(怎樣用最少的人辦最多的事,怎樣的工資是最合適的……),銷售費用(怎樣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時間、僱用最少的銷售人員能完成最多的銷售業績……你不能在馬路上立個廣告牌就有人上門來買車吧?人憑什麼啊,他那錢又不是偷來搶來的,即使是偷來搶來的也得花時間和精力啊,對不對?)。怎麼樣造車能讓車跑得快呢?這就是很大的技術問題了,我這皮毛也不班門弄斧了,想想為什麼寶馬的Z4(3.0的排量)比賓士SLK350(3.5的排量)跑得快呢?你明白嗎?我反正是不明白。功能怎樣又多又好用又實用?怎樣的車開著能舒服?這個我還真不太懂,但你開開富康,在開開賓士你就全體會到了,至於怎麼做出來,得問兩個廠家技術專家。怎樣的看著好看,讓你能夠跟親朋又要炫耀一番?這是美學問題,而且見仁見智,我是一竅不通,不過大概沒有一個人會認為奧拓比奧迪好看吧?漂亮的外觀是要優秀的設計師設計滴!怎樣的車能好用?除了功能之外,估計也沒有一個人願意隔三差五地去維修店和咖啡吧?其他還有油耗、品牌、廠家宣傳等因素,這些都是小問題,但很多時候也起到了很多作用。
估計你的公司可能影響較小或是滯後了!我們這里凡是跟汽車有關的行業要麼是停產放假就是裁員!你最好做最壞的打算!未雨綢繆也好,祝你工作順利!

⑼ 汽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樓下的,什麼叫人多力量大?我只是說我的理解.人家可能有沒有全新的認知是人家的事.既然你說我的認為的道理不行`那麼你有推翻我這個道理的存在`不知道有沒有呢?

⑽ 經濟全球化對汽車行業有什麼影響

汽車越來越便宜,功能越來越多,進口車多了,國產車少了,修車的多了。

閱讀全文

與經濟對汽車行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