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海外華僑不忘國恥的事例
菲律賓華僑沈爾七,1938年1月率領「菲律賓華僑救國義勇隊」回國參加新四軍,在一內次戰斗中壯烈犧牲容,年僅28歲。他在給母親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兒為了革命——抗日救國,多年來未寄分文到家,致母親生活更苦,心殊不安。唯今如不抗日救國,民眾將永無翻身之日,故兒願犧牲一切奮斗到底。家中甚然困苦不言而知,望母親能以兒為光明事業而努力,勿怪兒之不肖,並安心教養弟弟……」鏗鏘數語,海外赤子的報國之心躍然紙上。
❷ 海外華僑與我們什麼,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說的那麼好聽,都是中華民族子孫,但是人家在國外那麼多年了,對我們祖國還有什麼感情嗎?還不是假洋鬼子嗎?
❸ 關於海外華僑購買養老保險事宜
目前平安的規定如圖:
各公司的規定應該差不多,大同小異。
出於風險管控的目的,有效維護客戶權益,保單監管,等等目的,目前,都是類此的規定。
至於各樓上的回答,多是,,,,
你懂的。呵呵。
❹ 華僑試驗區能推動僑資與中國經濟的融合發展嗎
報道稱,早在2014年12月8日,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成專為全國唯一一個以屬「華僑」冠名的試驗區,華僑試驗區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約55平方公里,是全國唯一一個兼具「僑」和「文化」內涵的國家級發展平台。
專家表示,積極推動華僑銀行、華僑人壽保險等一批金融服務平台和機構的設立,構建具有華僑特色的金融政策試點區。同時,設立了規模達200億元的國家級華僑產業母基金,以及「華僑試驗區發展專項資金」,計劃籌資6億元。
希望試驗區可以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❺ 湖南友誼阿波羅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友阿集團是由原長沙友誼(集團)有限公司和長沙阿波羅商業集團兩家國有企業全資改制,聯合其他發起人共同組建的股份公司,是一家以商業零售為主,集商、工、貿、科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長沙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以商業經營為主,兼有工業生產和外貿進出口業務的大型國有商業企業。其主要有兩家大型現代化商場——友誼商店、友誼商城。
其中,計劃經濟時代全國性的專門經營進口商品的「友誼華僑商店」,在中國經濟尚不發達上世紀80年代,即成為專用外匯券進行交易、銷售售價高檔商品的專店。
1989年底至1993年,時任友誼商店總經理、現為友阿集團董事長、家潤多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鬍子敬用三年時間,徹底改變了老友誼商店的形象,並提出了「友誼購精品,精品在友誼」的經營理念,這也是在長沙率先提出「精品」理念的第一人。經過數十年高檔商品經營歷史,友誼商店見證和領導了湖南商界的發展壯大。它不僅是湖南省唯一一家涉外商店,同時也是湖南商界中創造了「第一個銷售高檔商品,第一個創造百貨店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第一個以主動和微笑作為服務標志」等六個「第一」的百貨商場典範。
持續幾十年定位高端的經營歷史,強化和增加了友誼商店家喻戶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省內外顧客乃至海內外遊客心中都樹立了根深蒂固的「貴族商店」的品牌形象。
「最珍貴的,還是『友誼』。」在很多長沙市民心中,對伴隨自己數十年購物生活的友誼商店,既有著像朋友一般無需言說的熟悉、依戀,更有著一份由衷的喜愛、珍愛之情。 長沙阿波羅商業集團的前身是一家以商業經營為主,主營大眾化商品的綜合性國有制商業企業,主要有兩家大型購物廣場,即阿波羅商業城(原韶山路百貨大樓)和阿波羅商業廣場。
1971年5月1日,「長沙市韶山路商場」開業,經營規模在當時的長沙商界位列第二,一時引得長沙市民爭相前往觀看、購物。如今,渾身「洋氣十足」的阿波羅商業城,仍然引領著普通市民消費的新潮,不少老百姓至今仍津津樂道於當年朴實、溫馨的「韶百」。
1987年7月,譚永源,這個在長沙商界嶄露頭角的青年小夥子,通過資格審查、標書評定、公開答辯,在67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被聘為長沙市韶山路百貨大樓的總經理。他帶領員工艱苦創業,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成為全國百家最大零售商店和全國最佳效益商店之一,營業面積從不足3000平方米,擴展到23000平方米,年銷售額由2400萬元增到4.5億元,1996年實現利稅2847萬元,企業總資產達2.05億元,分別比1987年增長30倍和80多倍,已成為當年上交國稅逾千萬元的企業。
1993年,「韶山路百貨大樓」變成了「阿波羅商業城」,讓人感嘆的,不僅僅是世事與商界的變遷。1970年11月,「韶百」憑著50萬元起家,僅用了175天時間,就建成當時經營規模僅次於中山路百貨大樓的大型商場。上個世紀80年代,「韶百」與其他商界列強一起,演了一出轟轟烈烈的「五虎鬥長沙」的好戲,攪得長沙商界水起風生、一派繁榮氣象。
2000年10月,阿波羅商業城與友誼華僑商店「強強聯合」,組建湖南友誼阿波羅股份有限公司,再一次實現了「版本升級」。「友阿」總裁鬍子敬強力推動企業改制、進行「兩個置換」,在商界引起巨大反響。他提出「經營、管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帶領「友阿」走進了全國零售商業「十強」。
❻ 請問GDP是什麼那包括了海外華僑在國外的經濟收入的經濟指數叫什麼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❼ 改革開放後,廣大華僑、海外華人向祖國內地投資辦廠,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 ]
× |
❽ 香港海外華僑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對張家界市慈利縣木魚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有項目投資嗎
香港海外華僑企業在墨玉縣有旅遊開發公司,帶動了那裡的經濟。
❾ 請問GDP是什麼包括海外華僑在國外的經濟收入嗎
GDP及其含義
作者:武陵源區… 文章來源:武陵源區統計局 點擊數:255 更新時間:2006-6-11
隨著經濟日漸成為人們生活的焦點,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指標———GDP(國內生產總值)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內在含義是什麼
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涉及的是經濟活動,是實實在在的。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值是如何確定的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是怎麼得到的呢?,GDP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
此外,GDP數據還需要經過一個歷史數據調整過程,即當發現或產生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准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時,要進行歷史數據調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是國際慣例。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
總之,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我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中國如何統計GDP?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引世人矚目,GDP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採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人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不一樣,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有個不斷向客觀性、准確性調整的過程。首先是初步估計過程。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先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准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28日發表在《中國統計公報》上。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准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一般在第二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公布。至此,工作還未結束,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後,如果發現新的更准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准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我國在1995年利用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過一次重大調整。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歷史比較短,又經歷了從傳統體系向新的國際標准過渡的歷史,所以,與發達國家和一般國際規則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資料來源方面還有不完善之處,比如服務業,特別是一些新興服務業,如律師服務、會計師服務、廣告咨詢、證券交易等,缺乏健全的資料來源;分類方面比較粗,還未達到國際標准,比如由於小型和個體工業企業統計缺少細分類資料,全部工業增加值盡管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但卻沒像國際標准那樣劃分為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細行業;在計算方法上仍保留著部分傳統方法;在數據發布上還不夠及時完整,透明度不夠。目前我們正在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講,要做到國內生產總值數據100%准確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又正在經歷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的過程之中,統計體系正在從適應傳統體制向適應新體制的轉換過程之中,完全搞准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實屬不易,中國目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反映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斷改進核算工作,提高數據質量,使之更好地逼近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世界銀行,對中國國家的統計水平還是比較肯定的。世界銀行對中國統計數據的認可有個過程:20世紀80年代,世行在計算按美元表示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時都直接採用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們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產生了懷疑。世行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官方統計雖然進行了很多方面改革,但基本概念依然深深紮根於傳統體系,基本調查范圍仍主要局限於物質生產領域,基本調查方法仍然採用的是全面行政報表的方法。隨後,世行開始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90年代末,隨著中國統計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向世行正式提出了取消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的要求,經過雙方深入磋商和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後,世行認為,中國的統計體系是比較健全的,中國統計人員和國民經濟核算人員具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世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的基礎已不復存在,今後世行在其出版物上公布中國人均GNP時直接利用中國官方數據進行計算。近些年,世行一直履行它的上述承諾,並且每發表數據前,都徵求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