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今韓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給中國的啟示.太多了。 一時記不起來了。
2. 韓國的經濟情況如何,世界地位怎麼樣
韓國先是利用發達國家產業向外轉移的機遇,結合本國國情,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版展勞動密權集型產業;後又不斷調整發展策略,發展向外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並注意產業的更新換代,發展經濟。這一時期,韓國的年增長率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 不過從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發展也存在較大問題。
3. 韓國經濟為什麼能發展成現在這樣
韓國是一個以來外向型源經濟為主的經濟體,以經貿環境,特別是亞太地區的經貿環境,對韓國經濟的影響特別巨大。2018年年中,特朗普挑起大規模所以沖突之後,以外需為主的韓國經濟,就開始遭遇重大的沖擊。先是韓國的鋼鐵產業遭遇美國232調查,被徵收高額關稅,為了挽救韓國的鋼鐵產業,韓國被迫向美國進一步放開皮卡等乘用車市場,換取美國的豁免。隨後美國又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爆發了規模更大的貿易沖突,「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半導體產業作為韓國的支柱產業,在這場貿易戰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出口幾近停滯。
4. 日本經濟和中國經濟以及韓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那要你從哪個方面抄看了 GDP固然重要 人口基數和國土面積也是重點 人家日本韓國 人口少 而且國家為了拉動國內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醫療 福利 交通 哪個不是國家投大錢 韓國日本 就是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也是政府給修公路 反看我們GDP 聽說一個廣東省就已經快超過韓國了 但是你看看都是什麼行業在拉動GDP
房地產 出口外貿業 以廉價勞動力換取GDP 再看看房地產 真正的老百姓誰能買的起 GDP是高了 但錢都進ZF手裡 老百姓手裡沒錢 ZF手裡的錢 基本投資在國外 買MG國債 要嗎就是搞形象 工程
5. 韓國的經濟問題
韓國GDP排世界第抄11位
2005-08-11 15:40 駐釜山經商室襲
韓國《釜山日報》8月11日報道, 韓國統計廳10日發表的《從統計數字看韓國在世界排位》的資料顯示,2004年韓國的GDP規模比去年增長11.9%,達6801億美元,不及印度6860億美元,但趕超墨西哥,排世界第11位。
統計顯示,去年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比去年增長11.3%,達14162美元,排世界第30位;出口排12位、進口排13位;船舶建造量為831萬9千CG/T,佔世界總建造量的33.6%,連續3年排世界第1;汽車生產量為346萬9千台,排世界第6;鋼鐵生產量為4752萬噸,排世界第5位;電子產品產值為903億美元,被中國趕超,排世界第四位;韓國人口100名中有61名上網,上網人數排世界第3位。
6. 中國和韓國經濟貿易上有什麼問題
韓中兩國的經濟合作是從貿易方面開始的。通過資本的貿易,我覺得韓國是有對華進行投資任務的。綜合性的合作形式是有必要的,韓中關系過去18年來,因為中國和韓國是不同的社會形態,所以沒法談社會分工的問題。但是在亞洲國家,在東亞國家,中國和韓國如果不參加亞洲分工的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原來是垂直性的合作,現在應該發展成橫向的合作。我們同等的對待,像高附加值的產業、技術性產業,還有像資本的合作,通過這樣的關系實現產業的分布,通過共同的研究來實現分工。這種環境下,韓國和中國過去依靠了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但是將來由於地區貿易的擴大,我們應該改善一下我們的戰略。21世紀,從地理的角度來講,我們也應該重視中國和韓國、美國和日本的市場,共同創造新的經濟模式的框架,這是非常重要的。
中韓兩國經貿合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現在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在中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中,韓資位居第三,比重由1992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10%。一些韓國大企業在中國市場表現突出,例如三星集團去年在中國的銷售額達240億美元,占其海外營業額的22%,LG在中國的銷售額也達100億美元。
中韓雙方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妥善解決。比如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經過27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建立和完善了市場經濟的體系,不然中國的市場也不可能成為世界所有跨國公司所矚目的大市場。據中方保守的統計,在中韓雙邊貿易中,中方貿易逆差累計已達到1500億美元,特別近年來,中方貿易逆差在不斷擴大,差不多每年要增長100億美元以上。韓國已經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這表明在世界范圍內,韓國是最成功的以中國為市場來拓展本國經濟的國家。中方願與韓方加強協調與配合,深化雙邊經貿合作,推動東亞地區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局面。中韓合作,還會具有很多新的特點和機會,還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7. 論述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和背景
說到韓國崛起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日本,以及50-80年代那個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 韓國經濟起步時期是全斗煥的軍事政府,過分地獨裁,為韓國的民主化發展構成了很大的負擔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問世,提高了生產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世界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使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貿易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提供了寬活的發展空間。從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多邊化自由化的政策,參與世界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60年代初,韓國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點。在60年代,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韓國持續高速增長為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勞動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 韓國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基礎,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教育一直超前發展。長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中,韓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在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手段,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農村問題,及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扭轉了發展的偏差。 韓國在治理腐敗、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金融危機等方面同樣表現了韓國人剛毅的特點。 由於儒家傳統,韓國社會發展中強調社會倫理價值,強調社會風氣的純潔,強調愛國主義,強調人的精神面貌。 韓國社會還保留了大量的舊傳統。現在還有人按古禮祭祀孔子,長幼尊卑秩序在韓國社會中表現明顯。傳統道德仍然被韓國人所信守。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成為韓國人最突出的民族特點。
8. 韓國經濟發展,對中國有什麼啟示
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韓國經濟騰飛的經驗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預和主導是一國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前提,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建立有利於市場有序運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二,為市場經濟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設施;其三,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四,維持社會公平正義;其五,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其六,宏觀調控,實現社會經濟總量需求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政府主導作用的有效性有賴於集權統一的政治領導和科學的決策。目前中國的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設置過多,職權存在交叉,有必要進一步精簡或合並。
(1)合並商務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貿易和工業部。全面負責管理工業、貿易、能源、國際貿易政策和促進出口政策等,對外國企業的進入和引進外國技術
及海外投資政策進行綜合協調,為工業和貿易領域提供援助和服務。(2)改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一個國家應該設立一個宏觀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發改委雖具有這一性質,但卻同時承擔著微觀經濟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處理,直接涉足企業重要投資和主要商品定價,這不僅不利於其宏觀管理職能的行使,而且也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的經濟企劃院應是發改委改組的方向。改組後發改委的職責應包括:研究擬訂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制定國家中長期經濟計劃;進行總量平衡;制定有關國土綜合開發、能源開發和有關物價的基本政策;調查和分析經濟動向和國民收入,分析和測定綜合國力;協調各有關部委經濟政策;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發改委應實行專家決策,以保證政策和規劃的科學性、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2、 扶持教育發展
制約中國競爭力提升的一大「軟肋」在於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國民素質總體不高,教育體系適應性不強,人才缺乏。要改變落後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1)樹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國家應建立一種機制,不僅人人名義上享有平等教育的權力,而且實際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當前急需解決的兩大問題:一是國民教育系列全部實行公費教育,這是加快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惟一途徑;二是免去高校全部教育債務,使高校一心一意辦教育。(3)創新教育體制。一是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滿足全體國民受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知識結構的人才要求;二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滿足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社會進步對人才知識更新的需求;三是構建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確保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四是改進教育方式和辦學模式,優化教育內容,培養創新型人才。
3、 加快產業促進
審時度勢,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韓國經濟騰飛的一項重要經驗。從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產業結構基本上都是沿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軌跡不斷演進的,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也應如此。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基礎設施落後、外部經濟援助缺乏,這就決定我們現階段一方面要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逐步進行產業結構
調整和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著力解決眼前及將來相當長時間存在的兩億多農民工和每年幾百萬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政府承載著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任。除政策引導外,政府更多的工作應該是起促進作用,一是經濟上扶持,二是政策上優惠,三是法規上強制。
4、 加強自主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是現代經濟增長最好的推動力。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通過技術引進來實現,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創新。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技術引進並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創新,不失為一條推動技術進步的捷徑。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要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等。但政府要為企業自主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包括:培育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公共技術支持平台,開放科研設施,加強技術信息服務,營造公平的人才發展環境,減免稅收,資金支持等。
9. 經濟發達的背後,是千瘡百孔的社會,韓國社會到底面臨著那些問題
韓國社會的壓力太大,很多人忍受不了就自尋短見,直接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