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治!!!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區別和各自的側重方面
全面復就是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看製成一個系統工程,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建設。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是要著眼於對自然、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全面思考,著眼於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全面建設。而協調發展,就是政治、經 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適應、相互促進、良性互助。從上面可以得出,全面發展注重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內容全面性,而協調發展則注重了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方面之間的協調關系。
可持續發展,就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生態的承受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社會的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主張兼顧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為保證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的永續性,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
『貳』 如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
2、堅持「五個統籌」
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五個統籌」,必須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要求,實現經濟社會各構成要素的良性互動,在統籌協調中求發展、以發展促進更好的統籌協調,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
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系。
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系,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唯物辯證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及時研究和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叄』 全面協調可持續什麼意思
全面協調可持續意思是全方面協調起來,做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與可持續發展同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協調。
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2、意義
這一發展要求是在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借鑒國外發展理論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全面部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思維,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
(3)經濟發展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擴展閱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堅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准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
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肆』 經濟增長、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第一,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國民素質.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國土遼闊的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落後,處於發展之中的國家.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取得了重大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僅取決於國家經濟總量,還取決於國家的人均社會財富佔有量.由於人口數量龐大,導致了我國人均經濟指標多數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許多指標名列世界100多位.因此,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中國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關繫到國家和個人的切身利益.因為,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著直接的關系.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沒有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要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在本世紀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很困難的.所以,人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我們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如果人口盲目膨脹,不僅難以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勢必破壞資源與環境,危及後代人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是關繫到國家富強、民族繁榮、子孫後代幸福的根本大計,必須把實行計劃生育和不斷提高國民素質作為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切實加以貫徹落實. 第二,加強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如前所述,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均資源佔有率低,生產力相對落後.尤其應該看到,今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資源總量的需求更多,環境保護的難度更大.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以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之路.必須切實保護資源和環境,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我們必須努力做到投資少、消耗資源少,經濟社會效益高、環境保護好.在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統籌規劃國土資源的開發和整治;要嚴格執行土地、水、森林、礦產、海洋等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要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要堅持節水、節能、節材、節糧以及節約其他資源;農業要高產、優質、高效、低耗;工業要講質量、講低耗、講效益;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要協調發展. 第三,大力推行科教興國戰略.黨的十六大再次強調,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首先,科教興國在科學技術的層面上是認識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早在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密切關注、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影響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馬克思在把生產力看作是推動社會歷史最終決定性力量的基礎上,最早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深刻地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要想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尤其需要大力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其次,從教育層面上看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如何培養大量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類專門人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和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作用,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的緊密結合,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
『伍』 正確理解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穩定政策、適度調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握全局、解決矛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思路,做好各項工作。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切實把工作重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貫徹這個總體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醒目的變化是:對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續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協調」兩字。這是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這不僅充分表明了我國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決心,而且豐富了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的內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學。從過去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發展觀的重大進步,這是科學發展觀的確立,這是發展觀念與時俱進的體現。
傳統的發展觀,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人的全面發展,簡單地把經濟增長等同於經濟發展而忽視社會的全面進步,相應地把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標尺而忽視人文的、資源的、環境的指標,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索取對象而忽視自然界首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盡管人類曾創造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奇跡,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象屢見不鮮,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往往不能隨著經濟增長而相應提高,甚至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和社會動盪。
科學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是開放的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說明我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一個令人矚目的地方是,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列入了奮斗目標,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就要求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文明和有利於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
我國是一個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不足,現在又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中期,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任務異常繁重。十六大報告所說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僅區別於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路子,而且也區別於那種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人為破壞為代價的「先發展,後治理」的舊路子。從人口狀況來說,雖然我國現在的人口生育率已經降到國際平均水平,但由於人口基數過大,未來十幾年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在1000萬左右,這種狀況給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必須繼續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大力提高人口質量。從資源狀況來說,我國人均自然資源的佔有量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各種礦產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不大力節約資源,不僅影響經濟效益,而且今後的發展也將難以為繼。從環境狀況來說,盡管我們已經開始注意環境保護,但由於我國人口密集,加之多年來的過度開發,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科學技術的落後和投入的不足,我國的環境質量總體上仍處於惡化之中。這種情況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保護環境同樣是我們的基本國策。我們要力爭在2010年基本改變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使城鄉環境有明顯的改善;到2020年,使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視經濟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但發展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應當更加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最基本的動力,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但是,社會發展不僅包括物質文明的發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也不僅要有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而且要有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以及各種服務部門的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僅包括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殷實、富足,而且包括使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里講的發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包括在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包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的發展。
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動力。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同實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的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也是完全一致的。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我國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重要保證。
今天我們仍然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視經濟發展,但是同時有必要也有條件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我們不僅要關注經濟指標,而且要關注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不僅要增加促進經濟增長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進社會發展的投入,增加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投入。要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要在加快城市發展的同時,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以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發展。要在東部地區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同時,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有效發揮中部地區的綜合優勢,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振興的步伐。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實現可持續發展。
『陸』 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協調、可持續發展
簡單,我來回答: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必須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中心位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增強促進發展的緊迫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充分調動和切實保護廣大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第二.堅持「五個統籌」。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努力做到「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使各方面的發展相適應,各個發展環節相協調。 第三.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須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要准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各種關系: 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系;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柒』 什麼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版: 科學發展觀,基權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這一發展要求是在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借鑒國外發展理論有益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全面部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思維,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
『捌』 什麼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玖』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義是什麼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
2、堅持「五個統籌」
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五個統籌」,必須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要求,實現經濟社會各構成要素的良性互動,在統籌協調中求發展、以發展促進更好的統籌協調,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
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系。
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系,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唯物辯證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及時研究和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你要的要義應該是第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