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是如何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馬全國人來大代表、廣東省自省長興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預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很快出台。 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王國慶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據悉,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台、重要經貿合作等。規劃范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中央決策、國家規劃,也是廣東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加強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載體。
㈡ 中國的三大灣區如何發展成世界三大著名灣區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版圖上也在形成三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的改革開放發軔於廣東。廣東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發展優勢得天獨厚,所以廣東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策源地,一直是開風氣之先的地方。改革開放近40年,一輪又一輪政策紅利釋放,珠三角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現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也是全球領先的現代服務業基地。交通高速發達、要素充分流動、經濟聯系緊密,這一切讓珠江三角洲正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這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提出,奠定了經濟基礎。「粵港澳大灣區」以廣州為一極,一邊挑起珠海、中山、佛山、江門、肇慶,另一邊連接深圳、東莞、惠州,香港和澳門位於另外兩極,形成一個金三角。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總量已達6796萬,GDP總量超過1.39萬億美元,未來將是全球范圍內具有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灣區。
▲杭州灣區
杭州灣區
長三角經濟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標桿,以上海為核心城市的經濟帶活力十足。最近10年,長三角經濟發展又呈現一個新特徵,這便是以杭州灣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的崛起。目前杭州灣聚集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總部坐落於杭州,比如我們熟悉的阿里巴巴、網易、丁香園、蘑菇街、有贊、51信用卡、同花順等等。
杭州灣區還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很多國際會議、互聯網會議都在這里舉辦,從雲棲大會到烏鎮互聯網大會,再到全球G20杭州峰會,互聯網給了杭州一個成為黑馬的機會,也讓杭州灣經濟充滿魅力。以至於有人說,中國有四個超大型城市,不是「北上廣深」,而是「北上杭深」。
目前的「杭州灣區」,有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做龍頭,又有杭州、寧波2座中心城市做支撐,還有3座支點城市嘉興、紹興、舟山,已經形成了一個城市梯度結構。
「杭州灣區」區位優勢、政策優勢也很突出,既是沿海開放帶,又是長江經濟帶,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還有「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支持。「杭州灣區」的帶動效應還在擴散,2014年「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灣區經濟又增添了一股力量。未來,「杭州灣區」將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期。
▲渤海大灣區
渤海大灣區
中國北方的灣區建設,始於1992年。那一年正式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隨後確立了「環渤海經濟圈」的概念,吹響了「渤海大灣區」建設的前奏。起初的環渤海地區,是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沿海城市主要是大連、青島、煙台、威海,其他覆蓋的省會城市有沈陽、濟南、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等,這樣的規模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群落。
今年,又加了一個新力軍——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前一段很多科研院所、央企、互聯網巨頭紛紛落戶雄安,可以想像,未來的「渤海大灣區」建設,將形成北京、天津、雄安新的經濟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充滿想像。
㈢ 簡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經濟的有利自然地理條件
大灣區的定位是來對標世界一流灣源區,像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相互協作,優勢互補,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合在一起發展,就像你用一根手指拎東西,和用一隻手拎東西的區別,更加進步一步刺激灣區經濟發展
㈣ 談一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戰略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江門、中山、肇慶九市組成。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1][2][3][4][5]2018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發展機遇論壇在深圳舉行。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在論壇上發布的《粵港澳灣區企業大戰略》白皮書預測,按照近年發展趨勢,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人口規模,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都將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目標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 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6]2019年3月1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成立。
㈤ 灣區經濟的主要特徵是
灣區經濟特抄征
海洋特徵:灣區必須具備港闊水深的優良海港,並據此形成發達的海港經濟區,因港而生、依灣而興。
創新引領:灣區經濟的起點是工業,而且是全球化時代開啟之後才有的經濟現象,引領相鄰地區的產業升級、科技創新。
高度開放:灣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天然的開放屬性、強烈的外向型經征、多元化的人口與文明特徵。
集聚發展:灣區具備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產業、資本、人才集聚提供保障。
宜居宜業:灣區往往是生態環境資源卓越的宜居地帶。
㈥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將向哪方面推進
有業內人士提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更多是在宏觀層面、框架性層面的醞釀和明確專;而2018年隨著規劃屬文件的出台實施,將有一批落地項目推進。
江門方面,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的目標,加快謀劃承東啟西、輻射粵西乃至祖國大西南的通道建設,形成互聯互通、全方位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今年江門交通公路系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6項,計劃投資102.4億元。其中高快路網項目完成73.45億元,等級公路網項目完成26.37億元,港口航道完成2.58億元。
㈦ 如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需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縮小各地社會管理水平的區域差距和加強各層級政府與企業、社會的協同合作,鼓勵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
1、要推動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
區域差距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為社會成員提供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各個區域發展最基本的條件的均等。
在全覆蓋、標准化、可持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均等化,進而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是積極應對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重大舉措和施政方向。
2、要縮小各地社會管理水平的區域差距,創建經濟協調發展的軟環境。
政府提供的社會管理服務及其質量,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總是嵌入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與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息息相關。
過去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在經濟領域,隨著區域經濟政策的逐步完善,協調的重心應該轉向區域社會管理和服務,為本地區社會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各區域的社會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利於各區域生產要素和資本的力量整合
3、要加強各層級政府與企業、社會的協同合作,鼓勵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區域互動的主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或有組織的團體;既可以是各級政府,也可以是地方企業。
區域的協同發展離不開與橫向和縱向的互動,在合作中才能使區域協同發展獲得強大的推動力。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早期,由於注意到了區域的功能互補和發展的異質性,特別強調中央與地方及地區之間的合作。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既要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格局,也要重視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以點帶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也可以說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說。
韓文秀還表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同時,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當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基礎設施密度和網路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㈧ 港澳大灣區發展經濟要注意哪一個原則
粵港澳大灣區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改革開放走向更高水平,提升中外投資者專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從而屬,不只是「北水南下」支撐港股市場,還將吸引歐美等國的外資「西水東進」。此外你想要了解更多區域經濟發展動態,不妨先從經濟帶網了解,其中必然會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