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世界上共享經濟發展處於領先的國家有哪些各自的突出表現是什麼
所謂共享經濟,其實是平台經濟,而一旦某個平台完全掌握了市場,則遲早會變成壟斷經濟,滴滴打車一統天下後的情況就說明了這樣的問題。
❷ 共享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以及未來趨勢
國家信息中心對共享經濟的定義:共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徵,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
目前,共享經濟已滲透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醫療、辦公和生產能力等多個領域,並憑借其強大的生命力正在滲透更多的傳統行業和細分領域。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歷程分析
從發展實踐看,我國的共享經濟共經歷了從萌芽階段到起步階段再至現在的平穩發展階段四個重要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美國陸續出現Craigslist、Zipcar等共享經濟平台,在互聯網大潮的影響下,一批海龜回國創業,國內互聯網產業開始發展。並逐漸出現一些眾包平台,共享經濟萌芽發展。進入2019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共享經濟領域的直接融資規模也出現明顯下降。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❸ 共享經濟如今發展前景如何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隨著出行、短租、醫療等領域多點開花,共享經濟正在成為最活躍的創新領域。2016年共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知識付費、網路直播、單車共享呈現爆發式增長,迎來「發展元年」。報告認為,發展共享經濟是踐行「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抓手,預計到2020年,共享經濟提供服務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共享經濟模式的迅速崛起,共享廣告迎來發展契機。共享傳媒「共享廣告」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種,將線下數以億計的閑置人流進行增值利用,為流量主和廣告主同時創造價值。投唄傳媒共享廣告平台,擁有良好的前景。
❹ 共享發展與共享經濟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演進推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也稱分享經濟,是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共享發展強調發展的目的是一切為了人民。
❺ 共享經濟發展的怎麼樣
目前是共享行業的時代 比如共享單車 共享充電寶 都是共享的時代 今後可定都是共享經濟的趨勢
❻ 共享發展和共享經濟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
共享發展是一種理念,共享發展是對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原則的堅持和豐富。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最大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也稱分享經濟,是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
❼ 共享經濟對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增加了就業崗位,比如自行車回搬運、答維修工作等,同時改善自然環境,改變了摩的、黑車生態,這些都是共享經濟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不止如此,善林金融專家認為,共享經濟也促進了電子支付和技術發展,也提升了國民素質和誠信意識,對民對國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❽ 共享經濟今後該如何發展
第一:要加強市場管理,和誠信管理,給客戶提供很好的體驗服務。
第二:學會創新,不要一味的模仿,突出方便又使用而且新穎的地方,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❾ 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這一先進的經濟理念和傳統的經濟制度之間的症結該如何解開?在經濟總是快速前進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讓共享經濟助力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建設信用體系,完善市場,積極擁抱共享經濟,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僅僅因為它會打破傳統就對其避而不見,而是應該引導其價值走向。
政策積極擁抱
就像最初人們覺得互聯網不過是技術層面的東西一樣,現在人們對於共享經濟,更多的是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或者是一種未來的概念。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朱俊生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說,人們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共享經濟。那些對於共享經濟下傳統社會保障體制會失效的判斷,也應該換一種方式重新思考。
「這種新的經濟形態肯定和傳統的不太一樣,它其實是比較分散的業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僱傭關系,所以傳統的僱傭合同不一定適用於他們,我們不要用傳統的東西去套這個新的東西,那中間肯定會有偏差的。」在朱俊生看來,傳統的社會保險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它適合於工廠這種比較大規模的集中就業,其實在後來有一些非正規就業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大的沖擊。
「像Uber這個共享性的業態,它跟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那種社會保險不完全一樣,如果用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這種關系,你可能認為它有問題,它違規,因為畢竟按照咱們的社會保險法是強制繳納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理解為個人之間的自願聯合,或者說個人和資本之間的自願聯合,它涉及的不是傳統的僱傭合同,所以也沒有必要歸屬為社會保障問題了,這樣的平台給我們帶來了客觀上的便利,打破了一些壟斷的東西,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事情。」朱俊生認為,對一些創新的東西都應該有足夠的包容,因為創新的東西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做好了它將來可能會引起一些商業模式的變革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變革;第二,也可能是曇花一現,後來出現一些問題消亡了,那麼大家擔心的問題也都不復存在了。
朱俊生認為,現在比較重要的是要給予寬松的政策環境。「現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它打破了一些競爭利益的東西,當然大家會有反彈,各種監管部門試圖通過一些政策扼殺它,我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市場應該讓它自發地去發展,恢復競爭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楊東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向《經濟》記者表示,「未來社會保障方面,他能共享就隨時都能獲得幫助,獲得眾籌眾幫,這本身就是一個保障,社會保障本身的作用、功能、價值在未來發生重構或者顛覆也未可知」。
法律嚴格管制
基於互聯網金融浪潮而起的共享經濟,之所以有很多不確定性,就在於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不確定性。只有給企業與消費者更多的保障,才能促進市場的正常發展,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便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地完善監管制度,靠強制手段單方面處罰企業,強制關停並非明智之舉。
完善法律體系,做好市場監管與宏觀調控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楊東認為,應該注意投資者權益人的保護,平台本身有監管的義務。「對於開車的和用車的,應該與平台的資質有一定的吻合,通過大數據監控那些不規范的車主,發現就應該及時地清除,給他信用降級,將他踢出這個市場,一旦發生問題隨時都能夠找到追究責任的相關方。」
一些嚴厲的管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認識到共享經濟是未來的大趨勢、大方向,就應該出台一個監管政策或者相關法規,規范這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避免無法可依的狀況。競爭不公平、失去應有的平衡反而會出現泛濫和一種非正常的、不健康的發展態勢。這既不利於行業的發展,又不利於對消費者或普通老百姓的保護。」楊東認為,面對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應及時出台相關監管措施,不能走極端,「現在不給它法律地位反而發展得很快,你沒法阻止它發展,還不如主動去監管,讓它和傳統行業光明正大地進行競爭」。
而共享經濟涉及的行業跨度很大,那麼在界定的過程中如何進行細致規范?楊東認為,這還是要看具體情況,根據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規則。
建設信用體系
國內公民信用體系建設仍在進行中,共享經濟領域的信用數據仍然較少。「信用度的問題在國內比較嚴重一點,大家缺乏溝通,政府間的數據也沒有做到大規模的鏈接。」貝波網創始人朱泓源說。
以太資本創始人兼CEO周子敬對此也表示認同,「由於尚缺少能快速建立信用機制的基礎條件,普及尚需更多時日」。
「其實陌生人交易的最大問題就是能否實名制。怎麼讓交易變得可追溯?後面必須有一套基於實名體系的交易方法。現在通過在線交易信息,以及電話號碼、身份證號和銀行卡信息的實名認證。」小豬短租CEO陳馳向記者表示,只有依託於現有的公民身份體系實現陌生人之間的閉環交易,才能逐漸打消安全交易。「央行已允許多家第三方民營徵信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意味著未來基於實名身份,可以把每個人在社會不同場景下的信用記錄,如消費、出行、違章、貸款等匯集起來,這會產生更立體更可用的信用記錄。」在他看來,一旦這些成型,國內的陌生人社會信用機制問題會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決。這將有助於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成型。
現在的信用體系建設也需要圍繞著「互聯網+」進行,畢竟這已經是一個大數據迸發的時代。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誠信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主任陳貴向《經濟》記者分析稱,「互聯網+」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先要重視市場機制。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行動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移動為基礎的移動互聯時代,也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提供了新發展契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社會協同和市場機制綜合構建,信用包括經濟、社會、司法、政府公信諸多維度,信用也覆蓋法治與道德和精神文明諸多領域,需要定量也需要定性進行中和評價。」陳貴說,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展是中國信用體系建立的有效路徑。
在他看來,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以市場為主導的「自下而上」的私人模式;一種是以歐洲大陸為代表的、以政府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國家模式。美國模式的優點是市場主導、法治先行、中介發達、行業自律,具有重法治、輕道德、效率高、風險大的體系特徵。歐洲模式的優點是政府主導、政令暢通、監管有力、透明度高,具有重監管、輕規制、效率低、公信差的體系特徵。
陳貴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徵信市場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為防範信用風險,擴大信用交易規模,有必要產生第三方徵信機構,收集交易過程中的各種信用信息,對外提供專業化的徵信服務。專業化的徵信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促使商業主體基於信息應用加快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推動了商業信用進一步蓬勃發展。個人徵信業因信用卡、房地產和汽車按揭貸款等個人信貸消費而興起,企業徵信因上市、發債、信貸等資本市場擴大而興起。」
而市場聯防聯控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構建失信懲戒機制有幾個必備的要件:一是政府和民間的徵信數據對徵信機構開放;二是由專業徵信機構投資,合法採集徵信數據,構築聯合徵信資料庫,並合法公開徵信調查結果;三是由政府倡導建立一個市場聯防機制,由具備監管功能的政府部門、各類授信主體參加,使失信主體不能取得任何方式的信用便利。」陳貴說,企業機構和個人相關信用數據和信息的依法公開、共享、採集、加工和使用必須有法可依,不能有效保護集體和個人的合法隱私,不能清晰界定公開與保護信息的合理界限,社會信用體系就會失去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也會失去該體系的正義性和公平性。
只有在信用體系建設上下大功夫,共享經濟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❿ 中國共享經濟近年來發展情況如何
投資了ofo、滴滴和餓了么等知名企業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說,在過去內的五六年裡,中容國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在改造線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線上用戶交易和信用系統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國共享經濟正是站在這一肩膀上才獲得跨越式發展。
騰訊研究院《2016-2017分享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分享經濟資本熱潮在2014年起步,2015年井噴,當年融資筆數增幅高達100%,融資規模增幅近340%。2016年融資筆數回落30%,但融資總額仍保持3%的小幅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強治表示,近三四年共享經濟融資增長態勢世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