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像波蘭、瑞士、挪威等歐洲國家經濟很發達,在世界上只算個經濟大國,地位還較差,影響力也不怎麼好是嗎
是的,但是想我們拚命百姓很嚮往這樣的國家。不過真正讓一個國家強大的是製造業。一個製造業發達的國家自然也強大。
『貳』 誰談談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和地位
法國在世界上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大國。法國是歐洲的主要國家內,歐盟的重要成員國。法容國和英國還是聯合國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的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的第五位。歐洲的第三位,僅次於德國和英國。在外交方面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為美國馬首是瞻,文化方面堅持本國的傳統文化,排斥美國文化的影響。總之法國在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叄』 歐洲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是哪個
法國。
法國軍隊是歷史悠久的法國武裝力量,對歐洲歷史甚至世界歷史都有多次關鍵影響力。
組織大致包含法國陸軍、法國海軍、法國空軍和法國國家憲兵隊。法國總統是三軍統帥,軍隊主要任務是防衛法國領土,第二是保衛親法國海外勢力,第三是維持世界穩定。
公開資料中軍隊總人數是779,450(2006年資料,其中259,050 常備兵[1],419,000 預備役[2],101,400國家憲兵隊[3]),法軍人數上是歐洲最大軍隊暨世界第13大軍隊。法國常備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排行第三(以美元計,不考量各國物價),也是世界核武第三多的軍力,只在美國和俄羅斯之後。 [4]。
2007年7月31日,總統命令 m. jean-claude mallet(一位國家評議會成員)撰寫一份廣泛圍的法國軍力總攬於2008年中新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之中.[5]
軍力
服役年齡17歲以上
現役359,050(2006)
備役419,000(2006)
可用性15-49歲(男性和女性):13,676,509人(2005年資料)
適合服役人數15-49歲(男性和女性):11,262,661人(2005年資料)
每年可徵兵數(男性和女性):389,204人(2005年資料)
軍費
總計(美元)650億
(2005年資料 約€477億歐元 )
佔gdp百分數2.6%(2005年資料)
工業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04年法國每人每小時創造的產值超過美、英、德、日四國,成為當時主要工業國中生產力最強的國家。法國的核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航空航天工業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中國的航天工業雖在近些年長足發展,成為航天大國,但在關鍵技術上與航天強國法國尚有差距);鋼鐵和紡織工業居世界第六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飛機製造;電子、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法國的航天和軍事工業很發達,是世界上少數能發射衛星的國家。
『肆』 材料二反映西歐經濟發展的什麼狀況
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共同體的目標應是:通過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個共同體內促進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以及各成員國間越來越密切的聯系。」
材料二:(見右圖)
材料三:《歐盟憲法條約》是歐盟的首部憲法,其宗旨是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順利進行。由歐盟憲法、歐盟公民基本權利憲章、歐盟政策和歐盟條約基本規定4個部分組成。
請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提到的「共同體」和「歐盟」的全稱是什麼?請你分別說出這兩個組織建立的時間及它們的關系。
「共同體」全稱是歐洲共同體,「歐盟」全稱歐洲聯盟. 「歐共體」全稱是歐洲共同體, 「歐盟」全稱歐洲聯盟. 歐盟是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建立的. 「共同體」成立於 20 世紀 60 年代,「歐盟」成立於 1993 年.歐盟是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建立的.
(2)觀察材料二請說出歐盟旗幟中共有幾顆星,代表著什麼?歐盟成員國內部人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12顆星,代表著歐盟成立時的12個成員國。歐盟各國逐步使用單一的貨幣——歐元;歐盟成 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 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 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
(3)歐盟的成立,你認為對世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6.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為提高西歐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在以後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歐共體成員國之間頻繁協調,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援助,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
請回答:
(1)結合所學,描述20世紀50~60年代末,美國經濟發展的表現與地位?
表現:科技的進步大大促進了整個經濟的發展;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加強 ;新興產業得到發展。地位:(50 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國生產的)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確立。
(2)比較材料一中兩幅圖,反映了西歐經濟比重的上升,根據所學知識,試著分析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條件有哪些?
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由20.8%增加到28.6%;西歐經濟持續發展;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比重增加
(3)西歐國家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在1993年已成為現實,標志是什麼?
歐洲聯盟的成立。
(4)歐洲國家「用一個聲音講話」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有利於歐洲經濟發展,提高了歐洲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利於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27.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教育作用於開發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獲得發展的原動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材料二:1991年,歐洲共同體12國在比利時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決定在十二國范圍內實現經濟貨幣聯盟和政治聯盟,即建立歐洲聯盟。
請問答:
(1)結合材料一提示:請你歸納出戰後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原因有哪些?
1.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2.適當的經濟政策
3.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
4.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事業
(2)結合兩段材料,你認為歐盟與日本經濟的崛起對世界秩序會有怎樣的影響?
「歐盟」成立後,其成員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歐盟」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使西歐相對零散的實力聯合起來,加強了歐洲在世界的影響力。
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國際地位不斷加強。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引起亞洲各國的關注和不安。
『伍』 歐盟的形成與發展對世界和歐洲的影響
經濟上:強化了歐洲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增強了歐盟對外的經濟競爭力,提高國際版經濟權合作水平,使國際經濟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強了歐盟各國在世界中的影響了,強化了世界多樣化趨勢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抑制美國搞單極世界圖謀。
文化上: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經濟聯系的密切使得歐盟各國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於世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安全上:強化了歐洲各國經濟聯系,使歐洲各國經濟相互融合和滲透,總體看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但可能同時也可能增加了各國經濟的風險。
『陸』 英國脫離歐盟會給本國經濟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不管是好是壞對於中國來說英國脫歐對於歐洲的不穩定對中國終究是弊大於利,雖然為了短期利益英國退出歐盟,在短期內對英國無疑是有利的。 英國可以立即省下每年需繳納給歐盟財政的80億英鎊款項。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人說,90%的英國經濟與對歐盟的貿易無關,但仍然受歐盟規章的制肘,擺脫歐盟將使英國許多中小企業不受歐盟規章制度的鉗制,就業機會可能會因此增多。長遠影響失去歐盟成員國的資格,英國難以依託歐盟在歐洲和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將大打折扣。在貿易方面,英國與歐洲向來唇齒相依,有一半貿易額都來自歐洲其他國家。若脫離歐盟恐令英國與歐洲貿易關系受到影響,影響到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避風港的地位,如果大量投資從英國撤出,經濟前景或進一步轉差。英國國內商界領袖,包括英國首富、維珍集團主席布蘭森已發出警告,指英國試圖與歐盟重新談判兩者關系,可能構成不明朗前景,有損商界利益。另外,失去在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的影響力,英國將更加被華盛頓冷落,並且在諸如環境、安全和貿易等眾多跨國事務中被邊緣化。美國和其他盟友想要英國留在歐盟內部,一旦離開歐盟,英國將有可能成為一個孤立的地區國家,可是中國對於英國脫歐是沒有半點影響力的對此也只能默默接受。
『柒』 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對二戰後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美國人與西歐國家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而作為對抗,蘇聯人則將回大多數東歐國家答集結在一起,共同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這一共同防禦性實體.這兩個組織中的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遭受攻擊,則視為對整個組織的挑釁,該組織的所有成員國將立刻針對挑戰國,發動最嚴厲的反擊.盡管美蘇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戰爭從未爆發,但有數次戰爭已弓在弦上,一觸即發.這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人發現蘇聯人正在古巴地區——距美國本土僅90英里處建造核導彈基地,更糟的是,更多的核彈正通過艦船向此運輸.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以果斷的行動與蘇聯人達成了一項外交默契,促使蘇聯人從古巴地區撤出導彈基地,導彈危機得以解除.最終,美國的經濟發展終於戰勝了蘇聯的人力優勢.
『捌』 歐盟的成立對歐洲經濟和資本主義世界及世界格局各產生什麼影響
歐盟成立和日本的崛起對世界格局有什麼影響和啟示
影響:1、歐盟、日本從經濟、政治上脫離美國的束縛,成為世界上制衡美國霸權的力量,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2、日、德的法西斯主義勢力有所抬頭,軍國思想主義存在威脅世界和平 3、經濟、政治上更加獨立也有利於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客觀上促進了當前世界上整體穩定、局部動盪的局面形成 啟示:1、中國要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樹立科學發展觀,才不會在世界上落後。 2、當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才不會受到強國的束縛、制約。影響:1、不再受制於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既有聯盟亦有摩擦,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推動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出。早晚滅了小日本。
歐共體和歐盟的成立給我們什麼啟示?
歐洲國家間需要的是合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團結就是力量經濟全球化現在,世界的趨勢是向多極化發展的。歐盟的「歐洲協調」精神意味著世界經濟關系正由國家之間的較量轉向區域經濟組織之間的角逐,區域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各國和地區促。歐盟模式的三大啟示 但從外部觀察的眼光來看,歐盟模式卻給人類提供了可謂了不起的貢獻和智慧。眾所周知,歐洲大陸烽火連綿一千。
在歐共體的基礎上建立的歐洲聯盟採取了哪些措施協調各成員。
1、在內部建設方面,歐共體實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 ①實現關稅同盟和共同外貿政策。1967年起歐共體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率,1968年7月1日起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的關稅和限額,建立關稅同盟(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加入後,與其他成員國間的關稅需經過10 年的過渡期後才能完全取消)。1973年,歐共體實現了統一的外貿政策。馬約生效後[url=56/],為進一步確立歐洲聯盟單一市場的共同貿易制度,歐共體各國外長於1994年2月8日一致同意取消此前由各國實行的6400多種進口配額,而代之以一些旨在保護低科技產業的措施。 ②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1962年7月1日歐共體開始實行共同農業政策。1968年 8 月開始實行農產品統一價格 ;。
歐洲聯盟的成立給我們哪些啟示?
歐盟的成立使歐洲所有國家的經濟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建立起統一的市場,促成了歐洲經濟的快速發展,I 在政治上一個統一的歐洲可以使歐盟在與美國的矛盾中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經濟上同美國抗衡。 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將逐步走出低谷 歐洲經濟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歐洲的不同區域其影響力又有較大的差別。歐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塊,俄羅斯、[url=43/]獨聯體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為一塊,這一塊除俄羅斯外,其餘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甚顯著。第二塊是前東歐國家(現在一般稱為中東歐國家),包括10個國家。它們在政治、經濟方面都積極向歐洲聯盟靠攏,但自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中東。
歐洲共同體_歐盟對世界有什麼啟示?
1、在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初,並不重視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雖然使用了「社會政策」的術語,但是,歐盟並不幹涉成員國的社會事務。當時EEC的目標限定在經濟事務范圍內,任何歐盟層次上的社會政策只有在能夠支持和加強經濟政策時才具有合法性。因此,在「羅馬條約」中有限的幾句關於社會層面的條文,其原則主要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福利制度,目的主要是為了拆除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障礙,從而使每一個成員國不因其社會福利制度而處於有利或不利的競爭位置。後來,在「社會權利憲章」中,歐盟各成員國就最低社會保障標准達成協議,堅決同意禁止「工資傾銷」和「社會傾銷」。(註:意指採用低工資、低社會保障。簡單點說吧: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最重要的啟示應該是世界民族走向團結統一的大融合。
『玖』 歐洲為什麼超級發達
歐洲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西歐的凱爾特人就出現了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跡。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了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公元前3世紀,來自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歐洲很多國家以前基本上都是海盜出生,從14世紀開始,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亞洲。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稱帝;德國、義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資本主義最早就是從歐洲發展起來的,工業和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屬發達國家,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在歐洲一些傳統產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產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佔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和旅遊業也很發達。
『拾』 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競爭力/影響力的關系
經濟發展速度是指當年國民生產總值同去年相比而得到的比率,是從宏觀上研究一國社會再生產狀況和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就和問題、現狀和趨勢以及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研究的綜合性指標,也是簡要地表明一定時期經濟發展目標的指標。
國家影響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影響著別的國家甚至世界的能力大小。該指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反映國家發展的各方面。
國家競爭力是指一國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場條件下,能夠生產出滿足國際市場需要的產品和勞務,同時又能維持和擴大本國居民長期的實際收入水平的程度。具體測算包括經濟總量、經濟效率、經濟結構、發展潛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若干指標。
長時間序列下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影響力的關系
1、世界權力中心轉移與國家影響力變遷
國家影響力的開始與全球化的推動進程相關。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全球已發生了三次世界權力轉移或更替。每次權力轉移都重塑了全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而支配權力分配的國家往往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
(1)第一次權力轉移:歐洲崛起
15世紀地理大發現後,歐洲國家開始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先後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的國家,成為世界權力中心或某大洲具有影響力的國家。
第一階段,國際海洋貿易與海外掠奪、殖民統治塑造的世界權力中心。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5世紀依靠海外掠奪實現強國,在16世紀上半葉成為第一代最具影響力的國家。17世紀,荷蘭通過海洋貿易和商業而成為世界強國並左右世界。
第二階段,因工業革命、經濟發展而塑造的世界權力中心。16世紀起英國開始發展,18世紀通過工業革命而經濟迅速發展,世界進入了「英國時刻」。此時,部分歐洲國家積累起日益強盛的國力而擁有強大的影響力。17世紀,法國憑借武力而成為歐洲權力中心,19世紀中期通過發展工業而逐步強大。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在國民生產總值、鋼鐵產量及鐵路里程等方面均居歐洲前列。17世紀末期俄國逐步發展,在歐洲的影響力增強。
(2)第二次權力轉移:美國崛起
19世紀結束之際,美國開始登上世界舞台。美國工業革命起步較晚,18世紀末期啟動第一次工業革命,但速度和力度卻超過了歐洲,1894年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強國。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獨占鰲頭。20世紀大部分時期,美國主導著全球經濟、政治、科學和文化。
權力交接時期——經過一戰德國對英國霸主地位的挑戰,雙方都遭到重創,世界中心向美國轉移,世界進入了「英美時刻」。
美蘇對抗時期——二戰重創了新興大國德國、日本,使傳統大國英國、法國失去對世界的支配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取代。美國戰後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
美國主宰時期——1989年蘇聯解體之後,作為世界唯一的大國,美國成為世界各領域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主宰世界。
部分國家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1917年蘇聯誕生,開始發展重工業,1932年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1937年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二戰後與美國並列成為主導世界規則的權力中心。二戰結束後,法國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走出了獨特的大國之路。1990年東德與西德合並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強國。二戰後,日本以超常規的速度騰飛,成為經濟強國。
(3)第三次權力大轉移:他者崛起
在過去幾十年間,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在快速增長,最明顯的增長發生在亞洲,目前已遠超出了這一地區。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強國,在全球的經濟、科技、軍事與文化等各領域主導著世界,但其他國家開始崛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和韜光養晦,經濟高速增長甚至超高速增長,超過歐洲強國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按購買力算已是第二經濟大國,外匯儲備已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同時,德國有所復興並成為世界上具有很高影響力的國家和歐洲實際的權力中心;印度、巴西、俄羅斯等金磚五國的經濟逐步發展,尤其是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逐步恢復。
2、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影響力變遷的時間關系
(1)英國經濟增長速度與100年世界影響
按照「英國時刻」與英國作為世界權力中心、最具影響力國家的地位形成時間1815年計算,1831-2013年180多年期間,英國經濟增長率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特徵。除1936-1940年之間發生過一次高速增長(10個百分點以上)外,其餘各年份的經濟發展速度均在5個百分點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英國近200年內經濟增長率波動不大,在維繫世界權力中心地位的時期,經濟發展速度基本保持在5%以下。
(2)美國經濟增長速度與100年世界影響
1930-2013年期間,二戰之前,在經濟增長時期,增長速度較快,甚至呈現兩位數的增長,有時接近20%的增長。進入戰後時期,經濟增長速度波動較小,基本保持了平穩態勢,總體介於3-7個百分點的增長區間,但多數年份低於6%的增長率,保持著中低速的發展,個別年份出現負增長。
在一戰之後英國將世界權力中心轉移給美國時,即「英美時刻」時期,美國經歷了周期性的快速增長過程與快速下降。二戰之後,美國成為最強大國家,即「美國時刻」與「雅爾塔體系」時期,經濟發展進入了中低速增長時期,並伴隨著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1934-1944年美國保持了高速增長,而該時期是世界權力中心由英國向美國轉移並由美國掌管的時期。
(3)其他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影響力
日本——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速度總體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但60-70年代,保持了高速增長(8.5%-13%),甚至出現兩位數的增長,該時期是日本在美國幫助下快速發展的過程。7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5%以下增長速度的時期;90年代初期開始,進入2%以下增長速度的時期,但仍保持著較強的影響力。
法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速度同世界平均水平保持類似的軌跡。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基本保持了5%左右的發展速度,處於中速增長時期。該時期是「戴高樂改革時期」,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充滿活力。此後進入了2-4%左右的低速增長時期,但仍保持較強的影響力。
德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處於中低速增長,基本低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其中,東德與西德的合並曾培育了一個短期中速增長的時期。低速增長的經濟發展並未影響德國的國家影響力。
俄羅斯——蘇聯解體之後,經濟發展呈現負增長,一直延續到90年代末期。1999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時期,保持了中高速的發展過程,保持在6-8%左右。該時期是普京當選總統而影響力逐步恢復的時期。目前基本處於低於5%的中低速增長。
(4)當前主要國家的影響力
根據中科院現代化研究中心的研究,2013年國家客觀影響力指數位居世界前10名的國家是:美國、德國、法國、英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主要是歐洲國家,也以發達國家為主。中國影響力的排名不斷上升,1990年排名位居全球第10位,1995年仍保留在第十位,2000年開始世界排名不斷上升,開始位居第七位,2004年達到第六位;2013年居全球第五位。在亞洲地區的排名從落後於日本開始超越日本。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影響力的強國。
3 當前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競爭力的關系
1、經濟發展速度的空間分異
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呈現不同的增長速度。(1)在185個國家/地區中,有163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呈現增長態勢,佔88.1%,有22個國家或地區呈現負增長,比例達11.9%。(2)經濟發展呈現衰退趨勢的國家或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同時在非洲、中東、東南亞及加勒比海等地區也有少量分布。(3)總體上,歐洲地區呈現低速增長,東南亞、西非、東非、南美地區、中東地區和中亞地區均呈現較快的增長速度。
2、國家競爭力的空間分異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世界各國國家競爭力呈現明顯的空間差異。
(1)競爭力較強的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國家影響力的全球前十位中,歐洲國家佔六席;瑞士連續6年拔得頭籌,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繼續保持了強有力的競爭力水平,芬蘭居全球第四位,德國居第五位,荷蘭、英國與瑞典分居第八位、九位和十位。
(2)拉美和北美地區的國家競爭力相對較高。美國的競爭力連續兩年上升,目前居第三位,主要受惠於良好的商業成熟度與創新能力。
(3)東亞多數國家的競爭力較高,中東國家的競爭力也較高。中國的競爭力排名穩中有升,連續6年穩列世界前30位,目前位列第28位,並繼續在「金磚五國」中居第一位。新加坡、日本仍位居前十,其中新加坡連續4年居第二位,主要受惠於制度框架和基礎設施及財政管理。日本位居第六位,商業成熟度、創新能力、科研支出等領域支持了日本競爭力。
(4)競爭力較低的國家或地區集中在非洲以及南亞。
(5)「金磚五國」中,除中國(第28位)和俄羅斯(第53位)外,南非(第56位)與巴西(第57位)的排名均出現下滑,而印度(第71名)延續了之前5年的下滑趨勢,2013年下跌至11名。
3、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競爭力的關系
總體上,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競爭力的關系呈現如下特點。
(1)經濟超高速增長的國家往往是競爭力處於全球平均水平以下的國家,擁有較低的競爭力。經濟的超高速發展往往帶來其他問題,如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導致競爭力的下降。
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往往也是競爭力較低的國家,並往往處於全球平均水平以下。經濟的高速發展往往帶來其他問題的產生,導致國家競爭力的下降。但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僅中國保持較高的競爭力。
(2)競爭力高的國家往往是經濟發展速度較低的國家,經濟發展處於低速增長狀態甚至出現負增長。這些國家主要是歐洲、北美國家、中東石油國家和澳新國家,即發達國家和石油國家。
(3)競爭力較高的國家的經濟發展多處於低速增長狀態,但經濟中速增長的國家增多,甚至出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這些國家除了包括歐洲國家,還拓展到拉美和亞洲國家。但部分競爭力較高的國家仍呈現經濟負增長。
(4)經濟超低速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國家往往是競爭力較高、高甚至很高的國家,多是發達國家且以歐洲國家為主。但許多經濟低速增長的國家缺少競爭力,主要是發展中國家。
研究結論
國家影響力、競爭力與經濟發展速度之間並非存在嚴格的線性關系,但國家影響力、競爭力需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進行支撐,尤其是國家影響力、競爭力的培育、強化提升階段仍需要中速的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世界權力中心在轉移過程中,退位者往往具有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承接國家往往具有較高的經濟發展速度,多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狀態。但世界權力中心地位穩定之後的長期維系,國家則往往保持低速或中低速的經濟發展水平。
國家影響力、競爭力是眾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較高國家影響力、競爭力的國家往往有較低的經濟發展速度,甚至零增長或負增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高速甚至超高速的國家往往有著較低的競爭力。
王成金,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地理與交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