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學校建設帶動經濟發展

學校建設帶動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12:12:20

⑴ 為了促進學校的發展,該提什麼樣的建議

一、強化精細化管理。
1、關於幹部管理。
要充分發揮每個成員(含職能部門負責人)de4 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克服目前部分幹部忙於事務,應付被動,凡事都要問一把手,自己沒有主見的現象。兩周一次的行政會例是很好的,是不是可以改進一下,簡化工作匯報(因為所做工作計劃和周工作安排中都有),而要看重談工作成效,存在問題和改進設想,另外是否可以增加兩個內容:提建議性意見,蹲點領導交流所蹲年級的情況。這可以克服目前蹲點領導「點而不蹲」的現象,履行好領導的職責,有利加強年級組建設。
對每個幹部(含年級組長)是不是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凡有什麼工作有什麼問題要請示領導(含一把手和蹲點領導)時,必須先談自己的意見(自己設想如何進行,如何解決‥‥‥)然後領導再給予指導、不能養成他們什麼事都等領導意見,靠領導解決。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幹部都動腦思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對幹部是否需要進行培訓。可以每學期一次,就幹部職責、工作方法、如何進行創造性工作等等方面進行研討。幹部,使用必須培養,培養是為了更好地使用。
2、關於工作作風
凡工作必須抓徹、抓實、抓緊。這一點分管領導和職能幹部尤為重要。
任何一項工作的發展,都必須有布置、有要求、有指導、有檢查、有總結分析、有評價,才能使每項工作落實到實處,見到成效。
以前,校長多次提出要求,要強化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要強化學習習慣的培養‥‥‥但效果如何?有多少教師當回事來抓的,而且抓到低的,抓出成效來的?關鍵是抓些工作部門負責人抓得不徹不實不緊,停留在口頭上。長此下去,就會產生一種負面效應:對校長的話也可以聽而不行的,導致惰性的蔓延。
3、關於德育工作。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少先隊負有主要責任。對小學生來說,德育即養成教育。少先隊主管人員克服艱難情緒(如認為班主任很忙,少先隊活動難的開展,時代不同了‥‥‥)正因為時代不同了,少先隊才更應該創造性開展工作。如何把養成教育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除職能部門和班級要抓細抓實以外,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就顯得很有必要。要讓隊員們動起來,做好小主人,決不能單靠搞幾次活動解決問題。根據我校學生多,目前范圍還比較窄小的情況,是否可以設立「紅領巾崗哨」,組織「小小志願者」,然後開展教育工作。各班級(中隊)是否可以組織隊員討論提出自己的班風口號,是否考慮如何在新形勢下進行傳統教育的問題。無疑,傳統教育被淡化了,戰爭年代的英雄先烈的故事聽不到了,艱難歲月的斗爭故事也聽不到了,主觀的學生對過去知之太少了,是否可以乘建國之東風。深入進行系列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祖國,我愛您」,「我們緬懷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先烈」 ‥‥‥等活動,給學生補上傳統教育這一課。
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負責任該是認真考慮一下德育「為先育人為本,事事皆德育,處處有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問題了。
養成教育,目前是否可以從出操集合的隊伍抓起,現在的隊伍比較懶散,隊形不齊,步伐零亂,說話聲不斷。要大力培訓學生做到精神飽滿,隊形整齊,挺胸闊步,雙臂有節奏地擺動,在領隊人的口令下進行。也可以有秩序的呼喊簡短口號(班風),各班可發動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班風,要簡短有力,富於鼓動性,激勵性。這是學校的教師風貌,每當出操、升旗時,圍牆外圍有不少群眾駐足觀賞,所以抓好這一工作,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展示學校的一個窗口。(也符合「干好中走好路」的要求)。
二、關於理念、目標和要求
前三年,「營造書香校園,促進和諧發展」,取得了進展。為促進教師的提高,本學期提出開展評比「十個優秀團隊,十個優秀師得標兵,十個感動任務」的活動。開學初,校長又向學生提出「十好」的要求。無疑,這些有力舉措會提升學校品味和師生素養。我有個想法,對這些要求是否可以細化一下,對每一項應該有明細的要求。比如,書香校園、書香班級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和諧校園和諧班級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優秀團隊、師得標兵、感動人物要求達到怎樣的標准?「十好」的每一好有些什麼的具體要求等等,是否應該請有關職能部門或發動教師、學生討論提出來。這樣做既能使各項要求明細化,評有依據,又能讓廣大師生參與,自己教育自己,凸現過程管理。
三、 關於教師。
A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我校教師的文化學歷和職稱都大大超過了教師法的要求,達到了「雙高」,可教師的實際水平是否與「雙高」適應,有些教師本科文憑到手,小中高到手,產生了船到碼頭與車到站的思想。於是馬放南山,刀楦入庫,不思進步了。業務真正過得硬的為數並不多,象我們這樣一個有規模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學校,需要有大批業務上硬的教師。辦好學校靠教師,所以我覺得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除了加強學習以外,還應有一些舉措(當然在過去的三年中採取了不少措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取得了相當的成效,這是不可否能的,應該堅持)。如:
(1)、開展常態課評比。以往評課多有集體智慧,事先充分准備。至於常規課則是面廣量大,經常上的,進行這方面的評比,可看出真正水平。如何進行,是否可以這樣:a、組織2~3人(評議組)在不作任何通知或暗示的前提下,鈴響入室聽課。b、聽課後檢查備課,是否做到備為教,備為學。c、聽完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的課進行評議,分出等次。為避免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有預感,可採取異年級交叉進行。對常態課採取聽查結合的方式,我想效果可能會好些。
(2)、進行封閉式的說課、備課評比。
(3)、進行專業性論文評比(封閉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4)、進行教師書寫評比(含坐勢、握筆姿勢)。
(5)、進行命題試卷評比,封閉式獨立命題。
這些命題不必統一、集中進行,可以分年級、批次有重點進行。
(6)校長提出看蘇霍姆林斯基的對教師的建議的一書,很有必要,是否可以在面讀的基礎上選定諾干篇建議精讀,聯系實際,學心致用,寫心得筆記,定期沙龍交流,也可以進行讀書筆記評比評優印成冊子,作為讀書成效交流存檔。
B、進一步健全完美製度。我校一套規章制度,但有些時候日子久,有些分教分散,近幾年新進來的教師也不甚了解,是否可以大這些制度全拿出來,分門別類,交有關部門再審視,修改不適應新形勢的有關條文,適當補充心的內容,然後由校長室或行辦組織專業人員統一審核,然後印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手冊,發給教師。
C、改善和加強教師的思想工作。要使全體教師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在以校長為核心的校行政班領導下齊心協力,出色完成各項任務,這是辦好學校的根本所在。
(1)、加強黨員的教育。現黨員約占學校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如何發揮他們的先進性、模範性和帶頭作用,至關重要。
(2)、加強對各類先進人物和各類學科帶頭人的教育,通過座談、匯報、交流溝通等方式了解思想動態,徵求他們的意見,提出要求,是他們認識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的位置所在,引導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
(3)、加強對年級組長以上幹部的教育,運用各種形式溝通引導,提要求,明責任,教方法。
(4)、關心每位教師,讓他們感受學校的溫暖,是否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教師過生日,生日那天,校長、書記送上一束鮮花或一句生日的祝福語,或個別談心以示關愛。在教師「整十」生日時,召開同年級祝壽座談會,對少數工作不盡人意的教師要更多談心多交流,多具體幫助,讓他們感受到學校並不嫌棄他們,而是真心關心他們,從而樹立自信,努力向上。
e、進一步形成特色關。
(1)、原有的科技特色取得了很大榮譽,省市有名。現主要總結反思,做強做大,現就是缺乏統盤打算,目標不明,處於零打碎敲狀態。我覺得應向有系列有普及有重點的方向發展,抓幾個項目搞出成績,盡管目前活動場所沒有,但綜合樓竣工在即,主管人員應早作思考。
(2)、在減負增效的形勢下,可以考慮在開展興趣活動方向形成特色。
(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方向。我覺得原有基礎不錯,應再採取一些舉措,不斷實踐,不斷創新,持之以恆,做出成效,也能形成特色。

⑵ 學校發展的未來靠哪些因素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一所好學校應當將健全人格的培養作為其根本
一所好的學校,僅有優美的校園環境與先進的教學生活設施是遠遠不夠的,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才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一所好的學校,人是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事在人為,
1 好學校的五大核心要素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優良的業務素質、學校優良的物質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人本化的學校管理模式、積極的校風、學風及好的校長是廣大被調查者認同的好學校的核心要素。這也正是目前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所遇到的重要問題。這幾個要素對學校產生的正面影響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日益受到校長、教師、中層幹部、家長和學生的重視。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教師優良的業務素質是校長、教師、中層幹部和學生家長、學生都認同的首要核心要素,位居各要素之首,認同率為66%。其中,校長對這一要素的認同高達100%,學校中層幹部的認同率達78%,學生家長的認同率為64%,學生的認同率達67%,教師對這一要素的認同達64%。

優良的物質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是被調查樣本認同的第二大要素,達62%。對這一要素的認同存有明顯的差異,教師、學生、家長的認同率都在50%左右,而校長和中層幹部的認同率較低,校長不足10%,中層幹部僅為20%。

人本管理是被調查樣本認同的第三大要素,達51%。教師對這一要素的認同率最高,為54%;校長和中層幹部的認同沒有很大的差異,均在40%左右;而家長和學生對此的認同卻不足10%。

好的校風、學風是被調查樣本關注的第四大要素,達44%。家長對這一要素的認同率最高,為68%,是家長認同的第一大核心要素。

好校長是樣本總體認同的第五大要素,為41%,但對這一要素的認同有較大差異。校長的認同率最高為88%,在校長樣本中為第二大要素。中層幹部的認同為40%,家長的認同率為43%,教師的認同率為51%,學生的認同率僅為38%。
2 不同等級學校認同有差異

我們發現,各級學校調查樣本總體對教師優良的業務素質、校風的認同沒有很大差異。對「教師的業務素質」,小學認同率為52%,初中為65%,高中為73%;對「校風、學風」,小學認同率為38%,初中為44%,高中為52%。但對「物質環境與教學設施」和「升學率」、「校長」,及「人本化管理」的認同卻存在明顯差異。

對於「物質環境與教學設施」,小學認同率為69%,初中為52%,高中僅為48%;對「升學率」,小學為0.08%,初中為33%,而高中高達55%;對「校長」的認同,小學僅為27%,初中為39%,高中則為67%;對「人本化管理」的認同,小學為58%,初中為52%,高中為37%。

從縱向來看,小學調查樣本總體對物質環境和教學設施、人本管理和教師業務素質的認同最高,分別為69%、58%和52%;初中調查樣本總體對物質環境和教學設施、人本管理和教師業務素質的認同分別為52%、52%和65%,同時對校長、升學率、和校風也表現出較高的認同,分別為39%、33%和44%;高中調查樣本總體對教師業務素質、校長、升學率和校風、物質環境和教學設施表現出極高的認同。

3 不同類型學校不同人群認同差異明顯

首先是重點校和非重點校對上述各要素的認同具有明顯差異。重點校對「教師業務素質」的認同為62%,非重點校為89%;對「校風」的認同,重點校為43%,非重點校為20%;對「物質環境與教學設施」的認同,重點校為56%,非重點校為100%;對「升學率」的認同,重點校為21%,非重點校為77%;對「校長」的認同,重點校為38%,非重點校為60%;對「人本管理」的認同,重點校為54%,非重點校為31%。

其次,是在不同人群中,校長和中層幹部對學校核心要素的認同有很大的一致性,除了上述要素外,他們對好的學校領導班子也表現出較高的認同,校長為65%,中層幹部為52%,在他們的認同中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二大要素;而家長則對升學率有較高的認同,與良好的教師素質的認同相近,是他們認同的重要核心要素。

同時,統計數據表明,校長、中層幹部和學生家長、學生、教師對教育科研的關注極為不夠,僅為0.5%,為最低水平。

討論和建議

1 核心要素的強化和建設

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有力支撐點。

通過研究發現,教師優良的業務素質是廣大被調查者認同的好學校的首要因素。濰坊市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其中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有力支撐點,是促進學校發展的不可忽視的第一要素。教師作為課程與教學實施的一個重要組織者、實踐者,優良的師資隊伍是促進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我們應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大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將教師教育工作提到學校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切實做好這項工作。

學校優良的物質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是學校發展的物質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濰坊加大了對學校物質建設的投入。通過調查發現,這一要素在對推動學校發展方面正日益發揮出積極效能,並被公眾所認同,尤其被小學和初中階段的人們所高度認同。對非重點學校來說,優良的物質環境和教學設施則更是他們認同和關注的第一要素。調查中發現,有很多學校(尤其是非重點校)由於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如操場、實驗設備等)而制約著學校的發展。這一方面反映出他們立足自身實際,期望優良的物質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推動學校發展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優良的物質環境和先進的教學設施這一重要因素在影響學校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和地位。說明優良的硬體在推動學校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保障作用。

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是學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主流。

人本化的學校管理模式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成為了人們尤其是廣大教師所認同的重要因素。這說明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的行為指南。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學校都存在著靠傳統的剛性制度單一模式管理學校的現實。人們對學校管理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對人本化管理的呼喚和對傳統的剛性制度管理模式的批判。尤其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現有剛性管理的反叛心理較重,因此人本化管理受到人們的期待;高中學校則由於突出了應試升學功能,因此對人本化管理的呼喚顯得並不迫切和重視。

校風學風對學校發展的影響必須重視。

良好的校風、學風是又一個影響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研究表明,尤其是廣大的教師、學生、家長非常關心學校的校風、學風。校風、學風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一種核心力量,在學校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影響著師生的思想行為,因而深受人們的重視。尤其在家長中,這一要素成了家長衡量學校的重要標志之一。調查顯示,很多高中學生的家長將校風、學風作為擇校的一個重要參考方面,他們認為孩子已開始步入青年,已有了基本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好的校風、學風是重要的外部環境因素,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自覺提高。當然,調查中也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學校(尤其是新建學校)對學校文化建設不夠重視,校風、學風建設僅僅停留在「口號」的淺顯層次。

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需進一步完善校長職級制管理。

校長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的認同顯然沒有以上要素那樣受到重視,這與以往很多首先認同校長作用的觀點略有不同,但正是這種不同,表現出校長在學校發展中作用發揮的差異。

濰坊學校教育有著良好的基礎,這種基礎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學校教育傳統文化和師資、教育技術等層面的積淀,因此,相比之下校長的作用並不突出。同時,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校長是上級指派的行政領導幹部,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學校工作經驗和群眾認同基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師生中後現代思潮對權威中心的解構和反叛。通過調查還發現,校長本身素質及作用發揮也存在不少問題,沒有得到教師、中層幹部及家長、學生的認同,也就沒有被作為一個首要因素來對待。這顯示出學校管理中的一個深層問題,即校長素質與學校發展的關系問題,折射出人們對校長的批判和對提高校長素質的呼喚。但是,在高中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人們對校長表現出較高的認同度,這說明校長在高中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中的作用被廣泛認同;而在廣大小學和初中,一方面人們對校長的認同趨於多元,甚至懷疑;另一方面,由於上級行政部門對廣大小學、初中校長的關注沒有上升到高中校長的重要地位,因此,人們對小學、初中校長的認同並不凸顯,需引起高度重視。校長是學校管理的主要責任者和實施者,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調查還發現,盡管實行了校長職級制,但其職能的發揮和運行機制還沒有得到教師、中層幹部及家長、學生的充分認同,為此,管理部門應將校級領導幹部的管理問題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去研究,進一步完善校長職級制,使校長在學校發展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2 學校教育科研期待價值重建

通過研究發現,對教育科研的關注度並不高,從一定意義上暴露出當前一些學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問題。這一方面說明教育科研成果在學校發展中轉化為實際的推動力的影響、作用並不十分明顯,並沒有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說明教育科研過程本身存在著與實踐、與教師、家長和學生脫節的問題,得不到他們的廣泛認同。

時下,許多學校的課題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了,可為什麼很多教師在精神上總會感到一種說不清的痛苦?課題研究越來越紅紅火火,可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的教師感到課題研究成了一種苦不堪言的負擔?課題研究催生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先進了,可為什麼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總是少得可憐?課題研究方式、方法日趨成熟有效,可為什麼一旦離開一定的資源支持條件,就寸步難行,風光不再?課題研究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可為什麼培育出的專家卻寥寥無幾?如此等等一系列的追問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和審視我們的學校教育科研。新課改推進中,教育科研被簡單化為「出書」等所謂的「成果」,一些偏執的、片面的、簡單的觀點與做法,以及主觀臆斷的「美麗口號」,甚至占據著相當的主導地位。當它們進入到教師的實踐中,存在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目前教育面臨的險境之一。因此,學校的發展一方面要重視抓住學校管理、課程與教學、教師素質、學校物質環境、學校文化、學校領導隊伍素質者幾大方面的因素,總結成功的經驗,並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解決教育科研在學校發展中的價值定位和過程方法等問題。

⑶ 武昌的經濟主要靠學生拉動起來的吧。建這么多學校,拉動經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模式

武昌的主要經濟來源屬於學生?你覺得可能?

目前武昌在整個武漢屬於新區,也是比較繁華的地區,消費水平低於漢口大於漢陽,那麼來源是?學生?

武昌的人最多?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漢口。

武昌的學生都是富二代?錯,富二代絕大多數集中在漢口。

武昌的學校收費很高?錯,武昌的學校大多數屬於一本。例如:武大,華科,華師,中南財政。(都明白現在大學的收費模式吧?越好的學校收費越低,且獎學金也高,學校越差收費反而越高,並且沒什麼用,混文憑的;即便是個富二代,那些一本學校他們也是進不去的。)

為何武昌那麼多學校?這個問題得問問你的長輩,因為這些學校並非新建的,而是在很早就建成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你的問題好比問北京為何那麼多名勝古跡,難道北京是靠旅遊發展的.?而且旅遊城市北京並不排在首位。所以,你只看到了表象。

個人認為武昌學校多的原因:武昌處於的環境非常適合建立高校,東湖,植物園,森林公園全部在武昌,給武昌一個清靜,自然的學習環境。

你可以試想假設那麼多高校全部在喧鬧的漢口商區,或是在滿處是工廠的漢陽?整天都是周圍吵鬧,車輛賓士,花天酒地的娛樂,酒吧,KTV,重機械的「叮咚」能學習嗎?

而武昌的綠化,原生,清靜非常適合建立高校;你有見過什麼一本高校建在繁華的商區嗎或是喧鬧的城市中心?還是重工業區?答案很明顯:幾乎所有的高校周圍環境都是清靜,自然,和諧,無喧鬧的,那就是武昌。

這都是環境位置決定的。
而武昌的經濟來源他是個新區(例如:光谷和沿江的經融中心等等)和旅遊(例如:黃鶴樓,東湖,森林公園,植物園,磨山景區等等),不單單是學生。
當然對於高校來說,收入不單單是學生的學費,還有科研經費等等。

⑷ 學生如何增強學校發展建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進入了一個誤區。本來應該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教育變成了條塊分割、相互推委、相互埋怨。我們認為,對於青少年教育來講,學校教育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必須指導家庭教育,必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形成以學校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在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方面,最大的困難是:學校教育是相對獨立的,但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基礎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學校很難因地制宜地給予指導和幫助;社會教育是非常綜合和復雜的,學校有時無能為力。在我校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嘗試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社會實踐的中介作用,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融為一體,整體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德育。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校最大的教育資源。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效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高境界。
1.建立三級學生幹部體系,讓學生成為管理的主體
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非常繁雜,教師經常陷入管理的事物而不能自拔,學生常常因為不能主體參與而失去動力。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學生發展處為龍頭,以年級為中心,輻射到每個班級和每一位學生的,以學生幹部為管理主體,以定量評價為重要管理手段,以常規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系統。完成學校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管理,實現學校的有序、和諧、健康發展。
為使三級管理系統能夠自動有效運轉,我校建立了三級學生幹部體系。校學生會負責全校的社團及活動管理,年級學生會負責年級活動的組織和年級常規管理工作,班委會負責班級工作、班集體建設和小組合作管理。該體系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的主體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效能。由於學生幹部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教師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幹部)在自我管理過程中成長起來了,學生自管自育的文化狀態逐步形成了。
2.搭建多種個性發展平台,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
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學生個性發展平台,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學校專門成立了體育、藝術和科技俱樂部,下設學校各類運動隊、藝術團和金鵬科集團,每年通過體育節、藝術節和科技節把學生的體育、美育和科技活動推向高潮。
學校始終把學生健康放在首位,積極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多種體育課程菜單供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利用每周一次拓展課時間為學生開設100多門拓展性課程,學生按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上課;學校鼓勵學生自主申報成立社團和參加社團活動,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交往和發展特長;學校每周開設午間論壇,師生都可以走上講台,學生自主選擇參加活動。
學校還經常積極開展「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弘揚民族精神」、「三禮教育」、「奧運文化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校園百名學生標兵評選活動,通過大量的正面教育,讓中華民族精神佔領學生的心靈。通過青春校園建設、和諧集體建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尊重教育等,推動深層次德育,促進學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和諧發展。
3.全面建設「八好班集體」,讓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
班集體是學校最基本的教育單位,學校通過以「學生出勤好、儀容儀表好、師生和諧好、公物維護好、教室整潔好、參加活動好、行為習慣好、課堂秩序好。」為主要內容的「八好班集體」建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同學自覺成為集體的一員和集體的主人,每一位同學都處在集體的互感互喻場之中。
學校還將各種常規管理內容量化,組織分層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為學校、年級和班級進行集體教育提供抓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過,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在集體中利用集體進行集體教育」,通過學校對年級評價,年級對班級評價,班級對學生個人評價,將學生個體置於集體之中,學生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集體的榮譽,學生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集體負責,學生成為集體的真正主人,教育效果明顯提高。
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讓社會處處充滿愛
愛是人類共同的需要和教育永恆的話題。學校積極開發利用各種資源,不斷探索志願服務的新途徑和新基地,把志願服務的范圍從社區拓展的家庭、班級、學校、社區和社會等方方面面,通過志願服務奉獻,通過愛的奉獻傳遞愛,通過愛的傳遞學會愛,實現「以愛育愛」的教育效果,讓世界處處充滿愛。
1.開展家庭志願服務,實現小手拉大手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我校組織學生利用假期開展家庭志願服務活動,自己動手洗衣服、做飯、幹家務,自己主動為父母洗腳和做一些服務性工作,自己向家長宣傳奧運和文明禮儀知識……通過家庭志願服務活動,學生服務自己、服務家長,發展自己,帶動家長,實現愛心傳遞和小手拉大手,促進家庭和社會文明。
2.開展學校志願服務,校園涌動小紅帽
學校是一種教育資源和教育場。為解決學生志願服務的時間、場所和管理問題,我們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內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班集體內的同學互幫互助、學習上的小組合作,食堂內同學們宣傳自覺排隊和清掃桌面,辦公室內衛生清掃,圖書館內整理圖書,校園內的護草小分隊,網路上的文明衛隊……志願服務的同學多數戴上小紅帽,穿上志願者服務服裝,服務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3.開展社區志願服務,讓社會處處充滿愛
社區是學生教育的重要資源。我校和幾個社區居委會建立合同關系,使社區成為學校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基地。我們還主動和養老院、臨終關懷醫院、自然博物館、海洋館、科技館、藍島商廈等聯系,為學生志願服務提供場所和機會,學生利用活動奉獻勞動和愛心,也通過活動體驗社會,學會關愛。
家庭、班級、學校、社區、社會志願服務相互補充,互相完善,並通過星級評定形成動力,進一步推動志願服務活動,解決了志願服務場所不足、時間不夠、管理不便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實現了愛滿天下,而且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真正融為一體。
三、開展人生遠足活動,有效開發社會資源
社會環境是把雙刃劍,道德淪喪、誠信缺失、黃毒泛濫等不良環境會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但社會中也蘊涵著巨大的教育資源,我校通過開展人生遠足活動,有效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過程中感受文化與文明、感悟博大與秀美、體驗開放與交流。
1.開展市內遠足活動,感受文化與文明
感受文化與文明是「人生遠足」市內課程的主旨。通過市內遠足活動,把北京豐富的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及其他文化場所,北京的歷史、地理、文物、自然、山川、草木等都納入學校教育資源的視野,用文化培育文明。讓同學們通過感悟北京文化、感受現代文明、踐行禮儀禮節,成為有「文化」、懂「文明」、講「禮儀」的高素質的北京人。
2.開展省外遠足活動,感悟博大與秀美
感悟博大與秀美是「人生遠足」省外課程的主旨。通過省外遠足活動,把社會教育資源的外延進一步擴大,為有教育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學生和家庭拓展更為廣闊的成長和發展空間,把同學的視野從北京擴大到全國,使同學們在參觀和游歷中體驗生活的艱辛與同學的關懷,感悟祖國的博大與秀美,進而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懷,讓同學們自覺地成長為自豪的中國人。
3.開展國外遠足活動,體驗開放與交流
體驗開放與交流是「人生遠足」國外課程的主旨。通過國外遠足活動,打破國家之間科學、教育、文化之間的界限和籬笆,進行跨國文化的開放與交流,實現國際理解教育,把同學的視野由中國拓展到世界,使同學們能夠在「地球村」內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逐步成為有國際視野和現代意識、能夠適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的卓越人才。
學校德育的最大困惑是德育實效性問題,而德育實效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德育缺乏魅力。我們認為,只有凸顯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的德育;凸顯實踐性,強化學生道德體驗的德育;凸顯自主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和選擇空間的德育;堅持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德育,才可能是有魅力的德育。為此,學校設計了自管自育、志願服務、人生遠足三個教育系統解決德育主體嚴重缺失、德育內容脫離生活、德育活動遠離社會等問題,提高德育的魅力和實效。自管自育、志願服務和人生遠足活動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以實踐為媒介把學校、家庭和社會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三位一體」的大德育。

⑸ 教育對經濟發展有何促進作用

第一,拉動我國經濟增長

2000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教育發展對飲食業、運輸旅遊業、文化用品製造和印刷業、基礎設施等相關行業最終需求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僅從文化用品業來看,我國2010年與2000年相比,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增加了1305.7萬人,如果每生每年平均消費的文化用品按百元計算,新增學生能帶動我國文化用品業產值增加130570萬元。

第二,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

大力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可以延緩低級教育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問,起到「蓄水池」作用。此外,發展教育還直接或間接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一些優秀的高校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不僅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職位,吸納大量的勞動力。

第三,通過提高人的素質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能夠傳播知識,提高人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勞動者承擔工作的數量和質量,從而提高生產率。從生產領域看,與小學沒畢業的勞動者相比,小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43%;

與小學畢業的勞動者相比,中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1.1倍;與中學畢業的勞動者相比,大學畢業的勞動生產率要高3倍。

第四,通過加速科技進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提高了全社會的科學文化水平,為技術力量成長提供廣闊的基礎和保證,優化人才結構,傳播科學知識,使科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5)學校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高等教育的發展程度和發展質量,不僅影響整個教育事業,而且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提升我國人力資源整體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1999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按照「科教興國」的戰略部署,作出了高等教育大擴容的重大決策。

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力。現代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教育可以再生產人的勞動能力,可以增加勞動力價值,還可以改變人的勞動能力的性質和形態,使勞動能力具有專門性。

⑹ 對學校發展有什麼建議

1、 我們學校是一所薄弱學校,教師隊伍相對薄弱,教師年齡偏大,新的教育手段沒有合理利用,新因此建議招錄新教師,強化教師隊伍,改變教師年齡偏大,新的教育手段沒有合理利用的局面,從而推進學校的教學工作。
2、 多關注培養青年教師,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結合學校實際和教師個人情況有意向培養各崗位管理人員。
二、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5、切實抓好教學管理人員和體、音、美等專任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
三、落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1、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全體教職員工要盡心盡力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切實加強責任意識。責任是做好工作的一種動力,同時也是一種良心,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做好本職工作。
3、提高能力。能力即具備做好工作的技能和本領,全體黨員幹部要不斷地學習提高,促使管理工作上水平。
4、加強制度建設。要按照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調整、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狠抓落實
5、提高創新意識。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改革管理方式,增強活力。

閱讀全文

與學校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