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科的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科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17:03:38

❶ 了中國的經濟學進步嗎

1.薛暮橋倡導和推動經濟體制的市場取向改革,提倡和堅持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1979年,他發表了系統總結新中國歷史經驗的著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在全國發行1000萬冊。2.馬洪倡導和推動中國市場取向改革,主張穩健地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他在建立合理經濟結構的理論研究與對策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技術革命與對策、經濟發展戰略、管理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3.劉國光對社會主義經濟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雙向協同、穩中求進」的改革戰略、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兩重模式轉換、宏觀調控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4.吳敬璉在理論經濟學、決策咨詢、經濟學和管理學教育等多個領域中長期辛苦耕耘,成果豐碩。他與經濟學界幾位學者一起,創建了我國的比較制度分析學科。運用這一學科的研究成果,他對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理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取得的成就

伴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對外開放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舉國上下重新矚目入世的影響與對策時,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對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作出系統深入的研究。本文擬就此談幾點想法。
一、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基本任務與意義
如果對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作出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務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考察這一理論的發展歷史,即其產生、推進和形成的歷史演變過程,揭示該理論是在我國哪些不同歷史時期受什麼樣的政治經濟條件和經濟開放實踐的影響而產生與發展的;在不同社會歷史時期佔主流地位的理論觀點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對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發生重要影響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見解和觀點,如何評價其歷史地位;在同一歷史時期就一些重要理論問題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認識;這一理論的演進過程經歷了哪些大的階段,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和規律性,等等。
另一個方面是考察這一理論的發展現狀,即在概括介紹現階段佔主流地位的觀點和理論界對各個重要問題的探討的基礎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論成就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同時,針對學術界就一些主要理論問題產生的不同認識作進一步的分析,結合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作前瞻性研究。
之所以承擔兩個方面的任務,是由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內在需要所決定的。首先,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思想源遠流長,並對現代經濟理論有重要影響。即使自近20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對外開放理論也伴隨實踐的發展而經歷了不斷演進的過程。對這一理論的歷史是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理論發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史的考察上,只有深刻把握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研究的現狀並開展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探討,才能使「經濟理論發展研究」臻於全面。而後一種角度恰恰是現今中國經濟思想研究領域中較為薄弱的環節。一些論著只停留在思想史的考察之上,過於側重學術性,影響了經濟思想研究服務於指導實踐的功能的發揮。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研究應避免只承擔思想史研究任務的作法,注意就理論現狀部分做出自己的研討,也就是說要對現階段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研究特點、重點問題、歷史任務及發展趨向等作出分析和概括。
從上述兩個方面研究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任務量很大,但在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條件下很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1.有益於促進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深入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學界結合對外開放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特別是圍繞對外開放戰略、引進外國資金與先進技術、國際貿易與金融、經濟特區與區域開放、「三資」企業及其管理、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等方面出版了不少著作,發表了大量論文。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政府決策部門在總結實踐經驗、吸收學術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許多指導我國正確實行經濟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其中同樣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有關理論和思想。但是目前還缺少較為全面總結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發展過程的著作,並且在經濟學界近些年全面總結理論發展經驗時又存在對此方面注重不夠的情況,這顯然不適應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條件下總結理論發展經驗,推進理論建設與時俱進的需要。(註:筆者近幾年就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年之際出版的總結經濟理論發展方面的若干著作和一些研究跨入新世紀經濟理論與實踐的著作進行了初步考察,感到一些論著在作出很多學術貢獻的同時卻對總結經濟對外開放理論的發展與經驗方面注意不夠。例如在《經濟理論20年著名經濟學家訪談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中選擇了15個重要理論專題,卻沒有對外開放方面的題目。在《中國經濟學家代表作精選(1978-1998)》(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中選了14位著名經濟學家的代表作,也沒有一篇論文是研究對外開放的。在《影響中國20年經濟體制改革論文精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中,共選錄160多篇論文, 只有一篇關於經濟特區方面的文章。在《跨世紀的預言》(山西經濟出版社,1997)中,有65位經濟學學者透析中國經濟走勢,只有5 篇文章從局部的角度思考了經濟開放涉及的問題。這種情況固然與我國國內經濟改革與發展存在許多重要問題需要著力探討有直接關系,但卻與對外開放在實踐中支撐我國近20年來經濟發展的地位不很相稱。此種情況在近幾年出版的研究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如《新中國經濟理論史》(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等。)因此,對經濟對外開放理論作出較為系統的考察與分析,從發展歷史的角度總結其間的規律性認識,從發展現狀的角度概括其特點並找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無疑會促進此理論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更好地發展,使這一關系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事業全局的理論更加豐富和深入。
2.有益於加強理論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一是可以幫助深入進行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研究經濟對外開放是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任務。但很長時期,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沒有這一塊內容。在建國後對我國政治經濟學影響頗大的前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雖論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但只講前蘇聯陣營內部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排斥這些國家向西方發達國家的開放。我國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由沒有對外經濟關系的分析發展到在社會主義部分的某一章中加進了少量有關介紹,再發展到單獨設置了「對外經濟關系」一章,直到我國將對外開放確定為重要國策,才開始從真正意義上闡述了經濟對外開放的理論。但是,受教科書的性質、篇幅等限制和影響,書中展開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紹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原則、形式等。因此,對我國經濟開放理論從發展歷史到現狀進行系統考察與分析,將有利於展開和深入研究對外開放的基本理論,使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這一越來越顯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實。
二是可以提高中國經濟思想史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等學科研究的水平。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科在我國學術界是個較老的學科,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始就已經先後涌現了一批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建國後,一大批學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從通史的角度出版了不同特色的專著,但研究的領域主要是古代和近代的思想部分。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以來,學科的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研究程度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出現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史的研究〔1〕和加強了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 〔2〕但是研究專題主要集中在經濟學基本理論,國內經濟改革、 發展理論乃至應用經濟理論方面。一些有關對外開放思想研究方面的專著也屬於較早時期的斷代史,如《走向世界的歷史足跡——中國近代對外開放思想研究》(1992)、《中國近代利用外資思想研究》(1994)等。〔3〕可見,系統研究我國經濟開放理論的演進過程, 尤其是把重點放在當代理論與近20多年理論發展的考察之上,可以對中國經濟思想史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促使這一學科朝著更全面完善的方向發展。
此外,由於經濟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由於對外開放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加強經濟開放理論的系統研究還會對中國發展經濟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鄧小平理論等學科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3.有益於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的順利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新的實踐。基於跨世紀條件下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特點和我國特殊國情,我們肯定不能照搬西方經濟學的有關理論,也不能簡單依據我國原有的理論認識來辦事,而應當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和理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現實,探索有效指導實踐的新理論。中國經濟開放理論研究的主要目的正在於此。通過對這一理論進行系統的歷史考察,可以幫助我們認清對外開放實踐的歷史經驗,努力揭示這一理論的發展規律;通過剖析這一理論的現狀,找出其需要繼續深化和發展之處,正可以推動這一理論朝著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的方向前進,這將為促進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工具和有利條件。

❸ 中國經濟學的學科發展

中國人創立的高度原創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王亞南在經濟研究方法論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他極力倡導「應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來研究經濟」。他認為經濟科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應該面對中國的實際,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建立「中國經濟學」。王亞南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中國經濟原論》,被譽為中國的《資本論》。這些給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學者的研究以極大的啟發。
同時,陳世清認為,中國經濟學是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經濟學理論體系與經濟學研究範式。它具有高度原創性,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比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更具備科學性,並且能夠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的特殊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科學本身沒有國界的,但科學發展有時空層次統一的規律。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本來不應該有「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學」之分。「中國經濟學」概念的提出,反映出人們認識到現有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存在許多缺陷,很難解釋和應用於中國經濟實踐。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當能夠帶來理論上的重大進展。中國學者應當能夠對經濟學做出特殊的、重大的貢獻,從而建立以「中國經濟學」命名的新的經濟學範式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主流。這是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中國經濟學家對人類的貢獻。
中國經濟學範式,應當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對稱邏輯、對稱哲學萌芽運用到現代成熟的經濟學中,經濟學範式,是通過中國經濟學範式體現出來的人類經濟學的範式。所以,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核心價值、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各個流派有本質不同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內核。中國經濟學範式是用生產力發展代替GDP增長,用知識運營增長方式代替資本運營增長方式,用直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制代替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制,用再生型經濟發展模式代替配置型經濟發展模式,用價值機制代替價格機製作為市場核心機制,用國民創新體系、國民創業體系代替國民產業化體系,用福利型國民經濟系統代替貨幣型國民經濟系統,用對稱代替均衡、對策代替博弈作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用主客體對稱的對稱經濟學代替主客體對立的西方主流經濟學,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內在深層結構。
歸結起來認識,中國經濟學是多路向研究的工作合流,以《資本論》研究體系為地基,在多學科的融會貫通中突出「中國元素」。所以中國元素,就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體系下的獨有的「思維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中國化的《資本論》解讀的要點有三:一是區分對象和研究對象,二是區分物和事,三是區分物的科學和事的科學。概言之,就是堅持以「事的科學」審查《資本論》的邏輯,真正做到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現代經濟理論體系」為我所用,實現兼容並蓄。針對這一點,《資本論》第一卷研究講述「歷史發生學」,《資本論》第二卷研究講述「系統發生學」,《資本論》第三卷研究講述「現象發生學」,《資本論》第四卷研究講述「認識發生學」。
對稱經濟學的中國經濟學範式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與批判,並且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
對稱經濟學是以對稱哲學、五維空間理論、復雜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吸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通過對現有世界上經濟學三大流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揚棄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建立起來的真正科學的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奠定了新常態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也奠定了新常態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確立了中國經濟學的話語權。
《對稱經濟學》是以對稱哲學、五度空間理論、復雜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吸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通過對現有世界上經濟學三大流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揚棄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建立起來的真正科學的中國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對稱邏輯、對稱哲學萌芽運用到現代經濟學中,是通過中國經濟學研究體現出來的人類的一般經濟學範式和特殊經濟學範式的總稱。在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範式是幸福經濟學範式。幸福經濟學就是以主客體對稱的對稱辯證法和對稱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為理論出發點、以共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合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和諧經濟為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以人的幸福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對稱思維方式和整體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五度空間分析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對稱性、具體性、全面性,是幸福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從所滲透的思維方式特徵來看,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只能是中國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範式與幸福經濟學範式在思維方式上根本不兼容。幸福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幸福經濟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幸福經濟學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正好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代替一樣,西方經濟學範式被對稱的、系統的、五度空間模式的中國經濟學範式所代替,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學以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

❹ 中國經濟發展史的學習心得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後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❺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從哪些展開主要內容是什麼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來自網路】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推開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從1979年開始在農村進行了兩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實行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順農民與集體的關系。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承包給農民家庭分散經營。從1982年開始,取消了原來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復鄉(鎮)、村政權機構。同時,國家從1979年開始連續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第二步改革的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理順農民與國家的關系。從1985年起,國家取消了過去實行多年的農副產品統購派購制度,實行合同收購的新政策,把農業稅由過去的實物稅改為現金稅,基本上確立了國家與農民實行等價交換的關系。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從進行擴大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試點開始的,已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了局部改革試驗和探索。1978年夏,四川省率先進行6個企業擴權試點,1982年擴大到全國6000多個企業。第二階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經濟管理體制。1984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此後,全國改革的重點由農村轉移到了城市,開始進行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深化企業改革 自1984~1987年,國務院為增強企業活力,逐步深化企業改革,先後發布了13個文件,作出了給企業擴權的97條規定,各地區、各部門也相繼給企業下放了一些權力,使企業有了一定的自主權。 以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通過1979~1986年的改革,調整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已由80%下降到68.7%,集體工業由20%上升到29.2%,個體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已發展到 2.1%。 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主要是:①搞活消費品市場。通過對商業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條流通渠道和減少流轉環節的改革,改變了過去消費品統購包銷的制度。②建立生產資料市場③發展資金市場。④在一些大中城市進行開辦技術市場、勞務市場、信息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試點。⑤改革價格體系。 改革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工資制度 從1983年開始,實行了企業兩步利改稅和產品稅、增值稅。到1986年,國營企業留利比改革前增加了 4倍。從1987年開始,又將折舊和大修理基金全部留歸企業,增加了企業自主支配的財力。1987年,地方財政收入已佔國家預算的49%,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在調整國家和企業、中央和地方分配關系的同時,還改革了工資制度,以調整國家、企業與幹部、職工的分配關系。從1985年7月起,對國家機關幹部和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實行了以職務工資為主的新的結構工資制度,將企業原有的300多種工資標准簡化為3類產業5個工資標准,普遍給企業職工實行了升級和套級。1987年又實行了在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內,由企業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和獎金分配的辦法,進一步落實了按勞分配原則。 進行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發展橫向經濟聯合 從1980年開始,先後在全國72個大中城市進行綜合改革試點,對9個城市實行了計劃單列,賦予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在16個中等城市和哈爾濱市進行城市政府機構改革試點,在 5個城市進行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在17個大中城市進行住宅商品化試點,並在全國 1/3的地區實行了市帶縣的新體制。在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方面,到1987年上半年,全國已建立了 3.2萬個新的橫向經濟聯合組織,組建了100 多個大型企業群體和企業集團,形成了49個跨地區的橫向經濟聯合網路,出現了一批以中心城市為依託的經濟區,如上海經濟區、東北經濟區、西南五省區六方經濟協調組織等。 擴大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從1979年7月開始,對福建、廣東兩省實行靈活政策和特殊措施,對外開放。1980年,陸續興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見中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了沿海14個港口城市和海南島,興辦了13個經濟技術開發區(見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開放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帶。隨後又逐步開放山東和遼東兩個半島。到1987年初,在中國大陸已興辦了7700多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中國還在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興辦了 270多個合資或獨資企業。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增加,已達到700多億美元。 深化改革的長遠目標是,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總目標,把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以增強企業活力為中心,以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為前提,實現國家由直接控制為主向間接控制為主的轉變,把計劃經濟的優越性和商品經濟的創造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起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體制,最終實現「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長遠目標。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推動作用,使國民經濟擺脫單一發展模式,在多種混合模式下快速發展,適應時代經濟發展潮流,為中國的崛起奠定基礎。

❻ 您好,請問能夠發一份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電子檔給我嗎出版社是武漢大學出版社,張連生主編。謝謝

改革開放(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國為什麼要實行改革開放,而且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答案既簡單又清楚: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它開啟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們黨在上世紀70年代末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其歷史背景有兩個方面:從中國國情看,「文革」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作為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必須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從外部環境看,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拉大,我國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必須通過改革開放來追趕時代前進潮流。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汲取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後作出的戰略選擇。「文革」十年浩劫之後,我們黨和國家處於十字路口,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一個選擇是固守舊的體制機制,按照「左」的路線走下去,其結果就是社會主義難以獲得生機與活力,廣大人民群眾難以擺脫物質文化生活的匱乏,國家難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另一個選擇是全盤西化,按照「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路走下去,全盤照搬照抄西方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其結果就是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得逞,國家和人民重新淪落到舊中國式半殖民地的苦難深淵。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全盤西化是一條死路,而不搞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也是一條死路;只有按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走出「左」的誤區,排除「自由化」的干擾,突破舊的體制和觀念的束縛,才能「殺出一條血路」,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改革開放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就其目的來說,改革開放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30年來,在國際風雲變幻、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中國不僅沒有重蹈覆轍,而且在改革開放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中國未來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我們的遠大目標相比,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固步自封。我們過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伴而生、相融而進。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就是要在政治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在實踐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在理論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就在於它是有利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和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就一定能夠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直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須發展,亟須創新,亟須戰略改革戰勝強大發展。北京廣州上海天津重慶
石家莊 張家口 承德 秦皇島 唐山 廊坊 保定 滄州 衡水 邢台 邯鄲
山西
太原 大同 朔州 陽泉 長治 晉城 忻州 晉中 臨汾 運城 呂梁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包頭 烏海 赤峰 通遼 呼倫貝爾 興安盟 鄂爾多斯 錫林郭勒 阿拉善 巴彥淖爾 烏蘭察布鄭州 三門峽 洛陽 焦作 新鄉 鶴壁 安陽 濮陽 開封 商丘 許昌 漯河 平頂山 南陽 信陽 周口 駐馬店 濟源
湖南
長沙 張家界 常德 益陽 岳陽 株洲 湘潭 衡陽 郴州 永州 邵陽 懷化 婁底 湘西
湖北
武漢 十堰 襄陽 荊門 孝感 黃石 咸寧 荊州 宜昌 隨州 鄂州 黃岡 恩施 仙桃 天門 神農架 潛江哈爾濱 齊齊哈爾 黑河 大慶 鶴崗 佳木斯 牡丹江 雙鴨山 大興安嶺 伊春 雞西 七台河 綏化
吉林
長春 延邊 白城 松原 吉林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山
遼寧
沈陽 朝陽 阜新 鐵嶺 撫順 本溪 遼陽 鞍山 丹東 大連 營口 盤錦 錦州 葫蘆島
西南地區 成都 廣元 綿陽 德陽 南充 廣安 遂寧 內江 樂山 宜賓 自貢 瀘州 攀枝花 巴中 達州 資陽 眉山 雅安 甘孜 涼山 阿壩
雲南
昆明 曲靖 玉溪 麗江 普洱 臨滄 德宏 怒江 迪慶 楚雄 昭通 大理 紅河 保山 文山 西雙版納
貴州
貴陽 六盤水 遵義 安順 畢節 黔東南 黔南 黔西南 銅仁
西藏
拉薩 阿里 昌都 林芝 日烏魯木齊 昌吉 克拉瑪依 吐魯番 哈密 石河子 伊犁 巴音郭楞 和田 阿勒泰 塔城 阿克蘇 博爾塔拉 克孜勒蘇 喀什 圖木舒克 阿拉爾 五家渠
陝西
西安 咸陽 渭南 延安 寶雞 漢中 銅川 榆林 商洛 安康
甘肅
蘭州 酒泉 嘉峪關 張掖 天水 白銀 定西 甘南 金昌 臨夏 隴南 平涼 慶陽 武威
寧夏
銀川 石嘴山 固原 中衛 吳忠
青海
特別行政區
香港 澳門
廣東
廣州 清遠 韶關 河源 梅州 潮州 汕頭 揭陽 汕尾 惠州 東莞 深圳 珠海 中山 江門 佛山 肇慶 雲浮 陽江 茂名 湛江
廣西
南寧 桂林 百色 玉林 欽州 北海 梧州 柳州 河池 防城港 賀州 來賓 崇左 貴港
海南
海口 三亞 瓊海 白沙 保亭 昌江 澄邁 儋州 東方 樂東 定安 臨高 陵水 瓊中 屯昌 萬寧 文昌 五指山 西沙 中沙 南沙
西寧 果洛 海北 海東 海南 海西 黃南 玉樹 南京 徐州 連雲港 鹽城 泰州 鎮江 南通 常州 無錫 蘇州 淮安 宿遷 揚州
浙江
杭州 紹興 寧波 湖州 嘉興 金華 麗水 溫州 台州 舟山 衢州
福建
福州 莆田 南平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寧德
山東
濟南 聊城 煙台 威海 青島 泰安 萊蕪 濟寧 菏澤 臨沂 德州 淄博 濰坊 日照 東營 濱州 棗庄
江西
南昌 九江 景德鎮 上饒 鷹潭 宜春 萍鄉 贛州 吉安 撫州 新余
安徽
合肥 蕪湖 黃山 安慶 蚌埠 亳州 巢湖 池州 滁州 阜陽 淮北 六安 馬鞍山 宿州 銅陵 宣城 淮南 希望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挑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發展戰略世界機遇競爭。筆劃 漢字 拼音 筆劃 漢字 拼音 9 革 gé,jí, 11 靪 dīng, 12 靬 qián, 12 靸 sǎ, 12 靰 wù, 12 靭 rèn, 12 靱 rèn, 12 靫 chá, 12 靮 dí, 12 靯 dù, 13 靶 bà,bǎ, 13 靳 jìn, 13 靴 xuē, 13 靷 yǐn, 13 靹 nà, 13 靵 niǔ, 13 靲 qín, 14 靼 dá, 14 靺 mò, 14 鞅 yàng,yāng, 14 靿 yào, 14 靽 bàn, 14 鞁 bèi, 14 鞆 bing, 14 鞃 hóng, 14 鞂 jiē, 14 鞄 páo, 14 鞀 táo, 14 靾 xiè, 14 靻 zǔ, 15 鞍 ān, 15 韃 dá, 15 鞽 qiáo, 15 鞋 xié, 15 鞌 ān, 15 鞏 gǒng, 15 鞈 gé, 15 鞎 hén, 15 鞊 jié, 15 鞐 kō hā zēi, 15 鞉 táo, 15 鞗 tiáo, 15 鞇 yīn, 16 鞔 mán, 16 鞘 qiào,shāo, 16 鞓 tīng, 16 鞕 biān, 16 鞙 xuān, 16 鞖 suī, 17 鞞 bǐng, 17 鞬 jiān, 17 鞠 jū, 17 鞚 kòng, 17 鞟 kuò, 17 鞡 lɑ, 17 鞝 shàng, 17 鞛 běng, 17 鞜 tà, 18 鞭 biān, 18 鞮 dī, 18 鞥 ēng, 18 鞨 hé, 18 韉 jiān, 18 鞫 jū, 18 秋 qiū, 18 鞧 qiū, 18 鞣 róu, 18 鞤 bāng, 18 鞢 xiè, 18 鞪 mù, 18 鞰 wēn, 18 鞩 qiào, 18 鞳 tà, 19 鞴 bèi, 19 韝 gōu, 19 鞶 pán, 19 鞾 xuē, 19 鞵 xié, 19 鞱 tāo, 19 鞹 kuò, 19 鞸 bì, 19 鞷 gé, 20 鞻 lóu, 20 鞺 tāng, 21 鞽 qiáo, 21 韃 dá, 21 鞼 guì, 21 鞿 jī, 22 韂 chàn, 22 韁 jiāng, 22 韄 huò, 22 韀 jiān, 23 韈 wā, 23 韅 xiǎn, 24 千 qiān, 24 韇 dú, 25 韉 jiān, 29 韊 lán,有革字旁都是改革開放強國之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❼ 請用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知識,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

簡單的說,從宏觀經濟組成要素來看(開放經濟模型下)我國改革開放後從大方面來說,是由I-投資拉動型以及N-出口牽引型來使宏觀經濟以年均百分之7到9左右的GDP增速飛速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匯率制度上由近乎純粹意義的固定匯率制逐步轉為緊盯美元(當然現在是一籃子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效果,不僅解除了資本流入限制(這其中當然包括逐利性較強的熱錢)也使人民幣在相對被低估的局面下促進了出口的增加(具體可以參見馬歇爾的條件,相對被低估的本國貨幣可以改善經常收支)為我國帶來了巨額的貿易黑子和外匯儲備。
其次,由於初期人均GDP和物價水平(可參見改革開放後CPI,PPI的變動)和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較低水平,加之為了吸引優質的外資所提供的稅收等方面優惠的貿易條件,大量外資湧入大陸,在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亦使全民消費水平得到了提高,於是由凱恩斯所提出的個人所得誘發需要進而誘發生產,GDP總量便進一步以高於發達國家的增長率持續增長。
補充,宏觀經濟要素的政府投資帶來的效果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例如近些年政府投資興建的高速公路或大型水利工程對於經濟的發展也具有牽引作用
簡單的來說Y 等於 C加I加G,在IS-LM曲線上,由於政府支出所帶來的增加ΔY除以ΔG所帶來的乘數效果可以說明。
再次,由貨幣供給和需求的條件來看M除以P 等於L(Y,r) GDP的增加帶來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加。央行不斷擴大貨幣發行量,特別是從M2改革開放後的增加趨勢來看,我國的貨幣發行逐漸變為*被動超發*,也就是為了吸收由出口得到的大量外匯,央行不得不印鈔大量購匯,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最後,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央行為國企,央企等提供的優惠政策-也就是允許以較小的自有資產率來進行大額的商業貸款,也是經濟增長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❽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一、 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實行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前提條件
首先談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國經濟體制僵化,嚴重束縛了經濟的增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開始轉向經濟建設。中國先後實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改革了僵化的制度,解放了生產力。1992年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活力。接著談對外開放。1978年中國敞開國門,為經濟發展添加了催化劑。對外開放政策使得外國投資者紛紛湧入中國。他們帶來了資金、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經驗,而這些恰恰是當時的中國所十分匱乏的。憑借勞動力價格優勢,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十年的經濟擴張,利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中國走完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國迅速在世界的東方崛起為令世人矚目的「世界工廠」。
二、教育的發展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中國勞動者素質普遍提高。中國每年培養的工程師數量超過了美日每年培養的總和,並且還在迅速增長中。這些工程師活躍於各行各業,支撐起中國經濟的骨架。教育的發展還使得中國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尖端科技在中國迅速興起,帶動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產業每年都大量出口創匯,成為我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最新消息,中國每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已躍居世界之首,由此終結了美日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的歷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三、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浪潮的形成恰逢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難得機遇。
在改革開放之除,中國的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隨著美日歐以及台灣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低端產業紛紛移向中國。雖說中國所接受的是勞動力密集型低端產業,但不可否認這些產業確實為中國工業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產業轉移,中國很多工業都要幾乎從零開始,經濟就不可能迅速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化強有力地促進經濟的增長。
四、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強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國企以及私企在各行業的投資逐年增長,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金越來越充足,各領域的投資必然會不斷增多,可以預見投資將繼續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隨著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海外市場也向中國敞開大門,中國出口迅猛增長。中國加入WTO後,出口更是以每年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高增長率持續擴張。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出口最多的國家。出口的迅速增長形成巨大需求,刺激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消費是「三駕馬車」中比較疲軟的,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可忽視。隨著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消費市場也日趨繁榮,內需的擴張雖然慢於經濟增長速度,但也是以較快速度增長,刺激了經濟的繁榮。在「三駕馬車」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迅速崛起。
五、洶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刺激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近三十年來,中國的城市化每年以接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城市本身就蘊含巨大的生產力。城市擁有素質更高的從業人員,擁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發達程度以及人均GDP等指標與城市化率基本上呈正相關,就很好地說明了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中國近年來經濟一直保持高增長率與城市的持續擴張關系密切。在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越農村人口,這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有標志性意義。隨著城市的繼續擴張,中國經濟的發展將邁上一個新台階。
六、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是中國經濟崛起的保障。
鄧小平曾說過:「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的環境,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可能迅速發展。因長期受戰亂困擾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的伊拉克、阿富汗就是很好的證明。而這三十年來中國國內始終保持穩定,沒有發生大的動亂,在國際上面臨的壓力雖大,卻始終沒有發生戰爭。偉大的領袖鄧小平預料到短期內世界大戰不可能發生,於是中國裁兵一百萬,韜光養晦,將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中國經濟隨之騰飛。
小結:中國經濟持續三十年的高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是改革開放,它是一個偉大的轉折點,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前提條件。教育水平的提高為經濟崛起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產業轉移使中國發展迎來難得機遇。投資、出口、消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它們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化浪潮的來臨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在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用辛勤的勞動創造了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跡」。

❾ 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的經濟改革

發展經濟學於20世紀70年代末被引進我國,在很長時期內,這門被為數甚少的國人所知曉的經濟學科,卻對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一階段結構主義學派提出的理論與政策建議,不僅成為不少非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制定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而且曾經是深受蘇聯模式影響的一些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指針。在中國,以蘇聯體制為藍本而建立的「大一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在50年代中期以前尚能適應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因而為推進工業化和建立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初步基礎。但在50年代中期之後,國民經濟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波折,除了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計劃經濟模式所固有的體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等根本性的缺陷。20世紀70年代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實行改革開放。自那時以來,中國20多年持續保持高速經濟增長,綜合國力得以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根本性轉變,除了在長期實踐中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計劃管理體制的嚴重弊病,因而普遍提出了要求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之外,客觀地說,在外部因素方面,還與發展經濟學內部所發生的理論與政策上的改弦更張,以及整個東亞地區經濟發展取得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激勵效應有關。
如果說發展經濟學是因為對發展中國家更為貼近,所以中國需要發展經濟學,那麼可以更進一步地說,正因為中國實現了成功的改革與發展,因此發展經濟學更需要中國。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它不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而是一個位於亞洲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經歷為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台。中國有數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發源於中國的儒家思想至今仍然深刻地影響著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和地區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甚至經濟行為。在這種背景之下,政府幹預不是在糾正「市場失靈」和補充或替代「市場缺失」與「市場不完善」的意義上體現出它的效力,而是因為政府幹預同東亞特有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近代史上中國逐漸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擺脫了殖民統治,中國的貧困落後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尤其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不僅養活了世界1/4的人口,而且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國民生產總值居於世界第8位的強國地位,但中國從總體來看仍然保持著作為發展中國家主要特徵的二元經濟結構。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背景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因此在中國,經濟發展問題始終同經濟轉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改革」、「發展」、「穩定」成為貫穿整個過程的不可分離的三大目標。而中國加入WTO又是在市場體制仍未完善的前提下邁出這一步的,這就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呈現出空前的復雜性。中國的案例是發展經濟學家們未曾遇到過的,人們所達成的共識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由於市場經濟體制遠未達到完善程度,經濟轉軌過程也遠未完成,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許多特徵都表現出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在分析中所依賴的范疇、命題以及基本假設條件在某種程度上的偏離,因此,在探討中國的經濟發展問題時,必須修正原有的假設條件,提出新的假設條件或增加附設條件,使之與中國的現實相適應。總之,對於推進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來說,中國的案例不僅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而且具有理論上的挑戰意義。
事實上,國內外不少學者在探討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時提出了不少新的范疇和命題,並且以中國為背景修正了某些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假設條件,為發展經濟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這遠遠不夠,中國經濟發展的許多方面還有待於總結。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紀的中國經濟發展將會成為國際發展經濟學界關注的焦點。其理由,除了中國在經濟發展實踐和政策操作上的巨大成功具有世界意義這一點之外,還在於經濟理論所固有的追求完美性的傾向。雖然經濟理論往往滯後於現實,但經濟學家有著追求其理論普適性的強烈願望,這種意向在包括諾貝爾獎獲獎者在內的經濟學家大家們的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迄今為止的53名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本人就是發展經濟學家或者從事經濟發展問題研究的就有10多位,其中如繆爾達爾、劉易斯、舒爾茨、斯蒂格利茨等人正是在親臨發展中國家並從事長期研究的基礎上才完成了他們的理論創新。多年來,一大批一流的經濟學家紛紛湧入發展經濟學領域,並在其中展現其才華,將他們提出的新理論放到發展中國家來檢驗,以驗證其理論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意義。這種對理論創新的追求,也促成了發展經濟學的長足進步。可以預料,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一定會為豐富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寶庫作出巨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科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