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有到廊坊的地鐵嗎具體時間地點
廊坊建設「北京新城」的總體構思已經初步形成,已經立項准備修建專與北京對接的輕軌。屆時,從屬北京到廊坊市區只需要15分鍾。該項目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實地考察和勘測,項目初步獲得了北京方面的認可。該條線路計劃以北京亦庄輕軌站為起點,一站直接到達廊坊中心城區,全程大約18公里。該項目最初是在11月初的「首屆京津冀晉蒙區域經濟發展論壇」上提出的。「預計建成後,將給整個廊坊的地方產業帶來商機。」同時,為了加快與北京的路網對接,廊坊市轄區內的三河、香河、大廠、固安、廣陽5個縣(市、區),將主攻北京線路,安次、霸州、文安、大城4個縣(市、區)主攻天津線路,打造京津廊無障礙交通圈,實現與北京的「無縫」連接和「零換乘」。
❷ 請教地理問題——環渤海地區指哪些城市
你好,你要的答案是: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位於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全區陸域面積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環渤海地區共有城市157個,約佔全國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13個。
珠江三角洲在廣東省的中南部,在行政轄域上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江門、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惠東、博羅,肇慶市的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四會,面積為41596平方公里,佔全省23.4%,人口佔全省31.3%。這范圍近乎通常從地理角度劃分的「大珠江三角洲」。
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上可以說,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岩五個地區均可稱為閩南,但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這個說法,具有特定的涵義,並不包含莆田,龍岩地區除新羅區與漳平市以外的各客家縣,其主要是依據語言,文化,風俗上等來劃分的,莆田通行語言是莆田話略區別於閩南話,而龍岩除新羅區與漳平市以外,通行語言是客家話.兩地均不屬閩南語系. 因此狹義上所指的閩南僅指--廈門--泉州--漳州--三個地區.
京津唐地區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轄市天津和冀東重要城市唐山之間三角地帶的廣大地區。土地總面積4.2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4 %),人口2975.8萬人(佔全國的2.4 %)。她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間的結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為華北全區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北京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軸,是聚集競爭力最高、發展最快的都市經濟圈之一。她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成為國內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
❸ 中國經濟論壇有地產商出席么隆基泰和受邀了么
中國經濟論壇是由抄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主辦的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高端大型論壇,是由全國人大、政協、國務院有關部委、國際組織等機構與領導共同參與的中國品牌性會議機構,應該說影響還是很大的。像你所說,房地產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走向影響不小,據我所知,往年國內知名的開發商都會參加,今年作為河北區域龍頭的隆基泰和集團也在受邀之列。隆基泰和集團在經濟論壇上積極參與了題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實現路徑」和「中國實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的兩個高端對話,並就「就地城鎮化的白溝實踐」這一議題與與會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其實值得關注的是,隆基泰和集團不再是單純的房地產開發商,商業運營、新能源新科技及金融服務與地產開發一起成為隆基泰和集團四大核心產業,通過全產業的塑造,隆基泰和一直朝新型城鎮化方向發力,相信河北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是有很多亮點的。
❹ 什麼是區域經濟轉型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水分、熱量、光照、土地和災害頻率等自然條件都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時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受投入的資金、技術和勞動等因素的制約;技術經濟政策對於特定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區域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及其問題,尤其是指礦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現在地區生產力布局的科學性和經濟效益上。區域經濟的效果,並不單純反映在經濟指標上,還要綜合考慮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和地區性的生態效益。衡量區域經濟合理發展應當有一個指標系統,從中國許多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一般包括以下5個方面:①考慮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分析地區經濟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是否適合當地的情況(包括人力、物力和資金等因素)。③規劃設計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④地區內各生產部門的發展與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應當比較協調。⑤除生產部門外,還要發展能源、交通、電訊、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等區域性的基礎設施。注意生產部門與非生產部門之間在發展上的相互適應。
你說的區域經濟轉型應該是從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轉型
請看下文示例~
京津冀晉蒙要共同推進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區域互動,盡快由各自為政的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轉型。
資源互通,共享要素環境。各地必須打破行政區經濟格局,整合各種資源,實現互通、共享。不僅要形成自然資源的供應體系,也要實現社會資源的跨地區共享共用;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有效對接;要推進區域市場體系建設,降低要素流動與進入成本;要改善區域合作軟環境,杜絕違背市場規律搞地區封鎖、地方保護的行為。
優勢互補,共度金融危機。從比較優勢的角度看,京津冀晉蒙區域差異性大,互補性強。從各方的利益需求看,對京津來說,迫切需要拓展發展腹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優勢互補的角度看,京津冀晉蒙算得上是一個「最佳組合」。各方需要充分發揮本地區的比較優勢,引導產業和勞動力有序轉移,形成產業協作體系,通過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有序轉移,實現區域共同發展,成為能夠有效利用世界資源和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重要地區。
區域互動,共建發展平台。應共同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官方與民間、政府與市場的合作機制,特別是要積極探索建立民間組織區域互動發展的新機制,提高區域協調發展能力。鼓勵和引導區域內企業通過市場機制加強各方面的合作,聯合進行投資、開發,共同拓寬市場。建立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建立產業合作聯盟,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加快區域間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與創新,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合作平台,把交流與合作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❺ 張家口到石家莊高速
張石高速
張家口至石家莊公路是河北省公路建設「十五」規劃的版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北省權高速公路網主骨架 「五縱、六橫、七條線」規劃中「五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張家口市壩上、壩下地區的唯一交通主幹線,也是張家口市戰略經濟發展「黃金島」項目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張石高速公路做為張家口市十大立市項目之一,它的建設對拉動地區經濟發展,提升張家口在京津冀晉蒙經濟圈中的社會經濟地位,加強文件交流、繁榮商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起自沽源縣冀蒙交界,終於蔚縣淶源縣交界(張保界),全長 262 ㎞(其中與宣大高速公路共線 31 ㎞),預計總投資 90 億元,張石高速淶水至淶源段92.6公里預計2012年9月建成通車。
❻ 化姓的分布情況、人口多少和歷史是什麼
如今化姓居民遍及全國大部分地區。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已在28個行政區中找到了965個化姓地名(香港、澳門、台灣、天津、新疆、西藏沒有找到),31個省市自治區發現有化姓居民(香港、澳門、西藏沒有化姓居民信息)。朝鮮半島亦有化姓分布,韓國化姓逾2000。但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八百十四位。
一、華中地區豫湘鄂贛四省
華中地區豫湘鄂贛四省中河南化姓分布是全國之最,其它三省沒有化姓居民的具體信息。湖南省化姓地名14個,湖北省化姓地名22個,江西省化姓地名13個。
河南省有112個化姓地名,是全國范圍內已知化姓地名和化姓村莊最多的省份,也應該是化姓人口最多的省份。目前只了解到河南省22個村子(含9個化姓村子)有化姓居住,據網友提供的大致數據估計這些地區的化姓人口是15600左右,結合其它因素,我推斷,河南省化姓人口在50000左右。
下面羅列河南省已知化姓分布地域和人口數據:
1、駐馬店市上蔡縣崇禮鄉化庄村有千餘化姓居民,西平縣譚店鄉後呂村有30多戶百餘化姓。
2、周口市太康縣大許寨鄉赫庄、化樓村約有化姓居民六七百人;商水縣固牆鎮智王村有化姓居民百十人;西華縣紅花鎮原名孔化集,就是姓孔的和姓化的居住地,不過現在姓化的少了。
3、商丘市寧陵縣劉樓鄉大化庄、小化庄、朱堂村有化姓居民千餘人,其中大化庄化姓約六七百人,小化庄約二百來人,朱堂不到100人,後兩庄化姓人家都是從大化庄移居的,三個村莊相距不遠;虞城縣田廟鄉金郭
庄村有化姓居民300人,民權縣老顏集鄉郝庄村有散居。
4、南陽市方城縣化庄村、拐河鎮曹庄、趙庄有幾百化姓居民,新野縣前高廟鄉郭灣村有化姓人口千餘。
5、洛陽市偃師市山化鄉化村有化姓居民188戶863人,山化鄉化碧村有八百多人姓化。
6、鄭州市金水區祭城鄉化庄村,現在歸屬鄭東新區化庄社區,化姓人口四五百。
7、濮陽市濮陽縣化姓人口估計在三千人以上,是化姓人口相對集中的縣級地區之一,目前了解到濮陽縣文留鎮化庄村有一千一百人姓化,濮陽縣王稱固鄉石木頭村、李拐村化姓居民約千餘人。
8、許昌市禹州市褚河鎮化庄村有三千左右的化姓居民,褚河鎮唐庄有八百左右的人姓化,許昌縣榆林鄉柏冢村有二千多人(一說幾百人)姓化,許昌縣有個叫白
庄的村子也有一百多戶化姓,這樣看來,是不是許昌市有六千以上的化姓居民呢?
9、平頂山市寶豐縣楊庄鎮有100人姓化,舞鋼市有三四百人姓化,不知具體是啥地方。
10、漯河市臨穎縣大郭鄉紂城有化姓居住,人數不詳。
二、西北地區陝甘寧青新五省區
西北陝甘寧青新五省區地廣人稀,化姓分布極散,雖然目前已知有148個化姓地名,但具體人口信息卻很不明朗,雖經極力搜求,得到的資料仍然十分有限,由已知推斷未知,五省區化姓當在一萬左右。先羅列已知信息:
陝西省已知化姓地名54個,西安市鄠縣五竹鄉周店村有百十戶化姓,其他縣區或有聚居或有散居,具體不詳。
甘肅省已知化姓地名99個,但估計地名符號較多,有化姓居住的地方估計人口也不是太多,畢竟甘肅地區是地廣人稀的。已知化姓居民較集中的地區是景泰縣、靜寧縣、會寧縣。
白銀市景泰縣化姓以蘆陽鎮的大蘆塘(東關村、城關村)、小蘆塘(西關村、響水村)、席灘村、條山村,喜泉鎮的三塘村、興泉村、喜集水村等地區較為集中,近年有許多化姓人漸聚居於縣城一條山鎮,全縣化氏現有千餘人,都是明朝先祖化盤的後人。有一戶化姓是建國後來自於河南洛陽偃師市山化鄉。景泰縣蘆陽鎮沈庄村化家嶺、化家頂(網路地圖為化頂)、化家墳掌,東關村化家崖灣,喜泉鎮喜集水村化家路漕等化姓地名,都是化氏先祖活動過的地方,現在並沒有化姓居
住。會寧縣楊集鄉劉咀村劉咀社、楊化社、兵灣社有數十戶化姓。
平涼市靜寧縣縣城周邊化家堡子有化姓十八戶、化家溝有八十戶,高界鎮、紅寺鄉化溝村化溝社有數十戶化姓,原安鄉姚化村、四河鄉化家灣人數不詳。
張掖市甘州區化姓約三十多戶,分布較散,來源不同。武威市古浪縣亦有散居者,人數不詳,有一支系解放後由景泰移居。
寧夏已知化姓地名8個,銀川市賀蘭縣立崗鎮化家團庄、化家莊有數十戶化姓,固原市人數不詳。
青海省有化姓地名3個,已知有化姓居民,但缺乏具體人口信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沒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已知有化姓居民,具體人口不詳。
三、西南地區川黔滇藏渝五省市區
西南地區川黔滇藏渝沒有化姓人口具體信息,西藏沒有找到化姓地名,四川省有化姓地名22個,貴州省有化姓地名67個,雲南省有化姓地名10個,重慶市有化姓地名12個。
四、華東地區魯皖蘇浙滬閩六省市
山東省化姓地名眾多,亦是繼河南之後化姓聚居最集中的地區,化姓總人口數量或低於河南,估計在一萬以上。由於人口總是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所以有些古老的化姓村子今天已經沒有化姓居民,但是名稱卻仍然保留著,默默闡釋者化姓先祖的歷史。
山東省有88個化姓地名,目前已經了解到有5000化姓居民,集中居住在臨沂市,又以莒南縣化家白龍汪村、化家廟子村、化家村最為集中。具體分布是:
臨沂市莒南縣嶺泉鎮化家廟子村(人口千餘)、薛家墩後村,縣城以西的十字路鎮化家白龍汪村,東南團林鎮李家團子村(幾十口化姓)、北泉子四村(幾十戶化姓)、化家村(二三百戶化姓),坪上鎮後野泉村(三戶化姓),縣城以北的北園鎮虎園村,相邸鎮何崖頭村均有化姓子孫聚居。以十字路鎮化家白龍汪村、嶺泉鎮化家廟子村最為集中,全縣化姓人口估計在三千以上。郯城縣有80多人姓化。蘭山區水田村化氏約有幾百戶,多來自化家白龍旺村、化家廟子。蒼山縣、南坊鎮橋坊村、臨沭縣曹庄鎮化橋(華橋)村都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德州市樂陵市化樓鎮化家村有近50戶人家,300口人,都姓化,沒有雜姓;臨邑縣興隆鎮唐家廟村有近20戶化姓居民,距唐家廟村4公里的化家村已沒有化姓居民。
菏澤市單縣終興鎮彭庄村東關四街有化姓四五戶,60餘人,曹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濟寧市金鄉縣司馬鄉成廟村有化姓60多戶;曲阜市姚村鎮化庄村化姓人數不詳,有化氏祖廟;微山縣也有居住,人數不詳。
臨清市有四五十家數百化姓,具體居住地不詳。
聊城市化姓地名頗多,可惜沒有具體化姓居住信息。
安徽省,有73個化姓地名。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化家湖村,原名化樓村,該村
居民90%都姓化,大概2000多化姓。阜陽市潁上縣是個化姓村落雲集的地方,一個縣域竟然有十四個化姓地名,是全國擁有化姓地名最多的縣級地區。潁上縣半崗鎮蔡廟村化庄及其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384人,耿棚鎮卞莊村有化姓家庭人口325人,十八里鋪鎮魏庄村及附近有化姓家庭人口40人。滁州市鳳陽縣臨淮鎮有化姓20餘戶。馬鞍山市當塗縣亦有散居。據此推斷,阜陽市化姓估計在五千人以上,安徽省化姓估計在一萬以上。
江蘇省有化姓地名23個,淮安市有1000多人姓化。鹽城市響水縣有十五戶化姓。邳州市有幾十戶化姓。宿遷市泗陽縣化庄村、泗洪縣瑤溝鄉化灣庄、沭陽縣,徐州市睢寧縣化庄、新沂市唐店鎮龍河村,鎮江市丹陽市瀛化庄村,南京市六合區化庄村,揚州市高郵市化庄等地都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
沿著京杭運河河畔,分布著很多化姓家庭,如山東省棗庄附近、江蘇邳州、高郵、金湖和高郵湖、地龍船閘等地都有姓化的。
浙江省、福建省有化姓地名21個,卻沒有收集到任何化姓居民信息。上海市既沒有具體居民信息,唯一的一個「東化村」還有可能不是化姓地名。
五、華南地區粵桂瓊三省區
華南地區粵桂瓊三省區,化姓信息極少,只知廣西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有數十戶化姓。
台港澳地區目前也只了解到化姓在台灣省名列第八百十四位,其它人口信息和化姓地名不詳。
六、華北地區京津冀晉蒙五省市區
北京市有化姓地名18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城區擴張迅猛,一些原本處於城
市邊緣地帶的化姓村落被納入郊區城建,知名度迅速提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化姓,但我了解到的化姓人口信息仍然甚少:密雲縣高嶺鎮下河村有100多化姓,房山區張坊鎮、豐台區花鄉黃土崗村有數十戶化姓。天津市沒有化姓聚居地信息,也沒有找到化姓地名,但和北京一樣有許多的化姓北漂族落居。
河北省有化姓地名78個,化姓聚居地信息有:
張家口市化姓估計近千人,但除懷來縣狼山鄉三營村十多戶化姓外,其它地區具體分布不詳;邢台市隆堯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寧晉縣(省直轄縣)耿庄橋鎮劉家台村有一百多戶約有500人姓化,鄰村亦有數百化姓;保定市徐水縣白洋淀有一村子多半人姓化,定州市東留春鄉東留春村化姓百餘人,雄縣、安新縣亦有散居;衡水地區故城縣夏庄鎮型谷庄村、故城鎮十里鋪、青罕鎮牛卧庄,都有化姓居民,但夏庄鎮小化村、大化村,都曾經是化姓聚居地,如今已經沒有化姓居民。
山西省有82個化姓地名,但目前了解到的化姓居民信息卻甚少:晉中市介休市連福鎮化家窯村大部分居民姓化,連福鎮東疙瘩村有十來戶化姓,平遙縣有個村莊全部姓化。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滿洲里市有200餘人姓化,河套平原土默特右旗散居有數戶化姓,烏海市亦有化姓居民。
七、東北地區黑吉遼三省
黑龍江省雞東縣有化姓居民,人數不詳。吉林省沒有收集到化姓居民信息。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有近百戶化姓居住,鐵嶺市銀州區有化姓數戶,可能是由山東闖關東而來,現多已移居他處。
黑吉遼三省區地域廣大,化姓人口大多是明清時期自內地移居。由於人口信息稀少,化姓地名不多,故大致推斷化姓居民在3000左右。
朝鮮半島化姓以韓國晉陽、羅州等地最為集中,據韓國經濟企劃院1985年的國情調查報告顯示,化氏有1592人,二十六年後的今天,估計化姓人口有2000以上了吧。
❼ 中國50年以後是什麼樣子全面分析!
50年太遠 變數太多 給你個20年後過過癮吧!!
20年後中國是什麼樣子:未來區域經濟發展四判斷
綜合考察各方面因素,我國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是完全
可以達到的。但是,從區域的角度看,一個地區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目標則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
當前,許多地區都在研究和部署實現這一宏觀奮斗目標的工作,作為地方政府的
經濟管理職能之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必須盡力防止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大
的行為偏差。其中,特別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警惕各個地方政府單純以GDP增長為
導向來設計當地小康目標及其「達標」方案。二是要預防「東西南北中」各個地區不
考慮基礎和條件以及特色,一律按人均GDP翻兩番來部署各方面「達標」任務。三
是要避免從省到縣市,每一級地方政府都來簡單地復制「達標」計劃或者規劃。
所以,我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過程中充滿了區域特色。為此,就東西發展
差距和南北增長潛力這兩個方面的變化趨勢提出以下四個基本判斷。
第一個判斷:東西部發展的結構性差距將繼續擴大
由於東西兩地在自然地理條件、物質技術條件和經濟增長慣性等方面的差距太大
,即使20年後,這類實質性差距也可能很難發生重大逆轉。初步預測20年間,東
西部發展的結構性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1、經濟結構高度化方面的差距將明顯存在,經濟結構合理化程度方面的地區差
異將不再突出。
預測20年後經濟結構高度化方面的地區差距,可能最突出地表現在三次產業結
構中的一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結構中的現代服務業比重和城鄉經濟結構中的城市經
濟比重這三個方面。
根據目前的人口發展及其流動趨勢預測,在今後15到20年間,東部地區的城
鎮化將由於城鎮密集區的迅速擴張,會加快形成若干由特大型和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
共同構成的相互配套發展的網路型城鎮體系。其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
及其周邊地區和山東半島、遼中南、閩東南這六大城鎮密集區的城鎮化水平年均增長
速度可能達到1.1—1.4個百分點。而同期西部地區,除了一些省會城市和四川
盆地、關中地區兩個城鎮密集區有可能取得較快的城市化增長速度外,其它大部分地
區受到淡水和土地資源供給約束、工業產業發展規模及其水平限制、城鄉居民可支付
消費能力不足等因素的綜合制約,其城鎮化率若能達到0.7—0.8個百分點就是
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說,到2020年,東西兩地經濟發展中最大的結構性差距
可能是在城鎮化水平以及與此相關的城鄉經濟結構上面。
2、經濟增長質量繼續保持顯著的地區差異,發展階段上的差距仍然明顯。
基於目前的發展趨勢,在東部的幾個大都市群內將會繼續加快完成三個重要要素
的集中過程,即一批代表著後工業化階段發展方向的新型產業相對集中、一批國際性
高級人才相對集中和一批市場化信息情報處理機構相對集中。顯然,這些內生型要素
資源的區域集中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也就是區域經濟增長競爭力和增長質量不斷提高
的過程。但是同期,雖然在西部一些地區(如重慶、成都、西安等)也將會出現上述
要素的集中過程,但是,從集中的規模、結構優化度和總體集中速度進行對比,則要
比東部地區相差甚遠。比如,東部地區2000年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額
要佔到全國的近70%,是西部的3.8倍,這種由於研發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必然直
接影響到經濟增長的高技術貢獻率方面的差距繼續擴大,進而再繼續直接影響兩地經
濟增長質量的差距繼續擴大,在10—20年間明顯縮小這個差距是非常不現實的想
法。
3、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區間差距呈現出總體擴大、部分縮小的趨勢。
到2020年,也許我們不再頻繁地討論「貧困」這兩個字。這是因為那時即使
是我國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也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並且實現了我國第一階段的小康
目標(即按2000年匯率人均800—1000美元標准)。
如若進行定性預測,大體上可以認為兩地居民生活質量差距繼續擴大的領域,將
會最為集中地表現在城鄉居民享受現代文明和物質生活方面的差異。如涉及「行」的
有現代城市交通設施和控制系統,涉及「娛」的有出境旅遊和探險旅遊、康體及其醫
療保健、家庭多媒體娛樂、一流的多樣化文化藝術欣賞等,涉及「用」的有私人轎車
,高檔傢具和電器用品。但是,在吃、穿、住方面的地區差距可能將出現縮小的趨勢
,特別是恩格爾系數上的差距將可能由於西部地區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明顯縮小。
第二個判斷:東西部地區人均收入增長差距將趨於縮小
對這一問題首先需要進行概念界定,即將人均收入增長差距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
這兩個不同的范疇進行一下界定。前者是指趨勢性差距,其擴大或者縮小屬於相對概
念。後者是指時點性差距,其擴大和縮小則是絕對概念。例如,若將2001年數值
與1997年相比(現價),東部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了3
3%和16%,西部則分別為32%和14%,兩地的相對差距分別僅僅擴大了1和
2個百分點,顯示出東西之間在人均收入增長上的相對差距有縮小的趨勢。但是同期
,若將兩地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在1997年到2001年之間的變化情況進行對比
,則顯示出絕對差距擴大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東西兩地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由相差1
885元擴大到255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則由相差1478元擴大到172
7元,又分別增加了600多元和200多元。
1、隨著國家公共財政體制的基本建立以及相應政策措施的實施,從區域的角度
看,最大獲益者可能是西部地區。
這是因為,實行這一制度將意味著中央財政支出結構要調整為追求公共產品和公
共服務均等化,從而使得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嚴重不足的貧困地區所獲得的財政轉移
支付規模不斷擴大。由於中央財政支出方向的調整,相對降低了東西兩地城鄉居民在
人均享受公共福利水平上的差距,促使西部地區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變相增長。
2、西部開發前十年打基礎時投入的巨額資金將逐步進入投資回報期,從而使得
西部開發的富民效應開始逐步顯現出來。
按照國家的戰略部署,本世紀前十年,西部大開發的資金投入重點是基礎設施建
設和生態環境治理以及人力資源開發。一般來講,這些投入從建設到基本形成能力進
而產生後發效應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同時由於在這些領域高達上萬億的投入將
會極大地改變西部許多地區的發展條件,從而誘導、刺激和拉動大批關聯產業和產品
開始加快發展起來,最終對地方財政增收和當地居民增收的直接貢獻將會明顯增長。
3、人口流動將更加直接地提高了西部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主要由於西部的自然環境限制和東部大都市化加劇所增加的就業機會,西部青年
人口繼續保持向東流動的大趨勢,並且其流動規模也將繼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第一,一部分外出人口中的成功者將舉家在東中部地區定居下來,這樣在計算西部人
均收入時由於人口分母相對減少而相對增加了西部當地的人均收入;第二,西部外出
打工者中的「淘金者」和「創業者」的比重都將會增加,在從事季節性打工或者積累
了一定財富後即會「攜金帶銀」返鄉創業或者供養家庭,使得西部人均收入與東部的
差距趨於縮小。
第三個判斷:北方地區增長速度相對快於南方地區所謂南北,是以秦嶺和長江為
界對北方和南方地區范圍做一個界定,即所指北方地區主要包括京津冀晉蒙魯豫黑吉
遼10個省區市,南方地區包括江浙滬粵閩瓊及鄂湘贛9省市。
在未來20年中,北方地區將出現重大戰略發展機遇,會加快把發展潛力轉化為
現實的發展優勢。
1、東北亞區域合作特別是中俄合作趨向理性化、機制化和中日韓經貿合作的推
進,將會給北方地區帶來較多的國際合作空間。
目前,國際政治和經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這是由於當今世界盛行國家安全第
一、國家經濟利益至上、國際關系實用主義、大國主導地緣政治格局等因素的必然結
果。因此,多年來一直停留在一般層次、低水平、無主流、不規范狀況的東北亞區域
合作也將會順應潮流發生一些實質性改變。
2、北方許多城市在總體上將進入一個經濟轉型速度加快,規模增大和結構趨優
的階段,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將明顯提高。
總體上看,北方地區有四類城市經濟結構都不同程度地正在進入一個戰略性轉型
期,10到15年後將會出現明顯的突破性進展。
一是北京地區,將基本實現首都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現代化,其社會經濟結構將
基本完成向信息化特徵非常明顯和高技術含量比重居統治地位的轉型。其中,舉辦奧
運會是一個歷史性機遇。
二是以天津、青島、煙台、大連等城市為代表,社會經濟結構將基本完成向工業
化後期階段的轉型,特別是城市經濟與港口經濟基本實現一體化,從而使得這些城市
不僅僅自身經濟結構得到提升和優化,而且還將對整個北方地區物流業發展及其經濟
振興發揮重大拉動作用。
三是以沈陽、濟南、長春、哈爾濱等省會城市為代表,社會經濟結構將基本完成
向綜合型、輕型化和多功能的轉化,在合理發揮省域范圍內政治文化中心作用方面將
會開創新的局面。
四是以大慶、唐山、淄博、鞍山、吉林、洛陽、包頭、盤錦、東營、濰坊、太原
、大同、齊齊哈爾等一批資源型城市為代表,將基本完成經濟結構向資源開采加工與
轉型產業相互配套、相互適應的城市經濟結構形態轉化。
3、北方主要港口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將得到強化,各具特色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
心形成經濟規模和效益平台。
由於連接我國「三北地區」的大通道將在近些年內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骨架,通
道能力和速度都將明顯提高,使得北方港口群所連接的直接經濟腹地隨之擴大。「三
北」地區能源、森林、造紙等資源性工業優勢將隨著價格形成機制的合理化而加快向
經濟優勢轉化,並且也將通過沿海港口向外輸出,從而大幅度增加港口貨源。
4、影響「三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水資源短缺問題有望緩解,
必將極大地釋放北部地區長期受到壓抑的生產力。
在2010年前後京津冀豫魯將要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一期工程完工的受益
地區,不僅僅是新創造出數十萬的就業崗位和新投入數千億的投資,而且由於水資源
的凈增加將對這些受水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關聯效益。隨著水價形成機制市
場化取向改革的深化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到位,水資源產業(包括開發、利用
、保護各環節)將可能成為北方地區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第四個判斷:南方地區仍然是經濟總量增長的主要部分
目前,南方地區的國土面積、人口和GDP大體上分別佔全國的11.1%、3
3.5%和48.1%。其中人均GDP大約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43%,比北
方地區也高出約1/5。特別不可忽視的是,南方地區的消費水平、引進外資能力和
出口實力要明顯高於北方地區,這是中國經濟日益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
據2001年統計資料,南方地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總
額分別達到4000元人民幣,73美元和460美元,比北方地區相應高出21%
,167%和247%。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預測性判斷,這就是在我國南方將出
現兩個世界級的特大型都市群,這將既可以在拉動周邊2億左右人口的直接經濟,並
且作為腹地發揮更加重要的輻射和集聚作用,將在推動沿長江流域和沿珠江—西江流
域以及沿京廣、京滬和京九鐵路的間接經濟腹地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大
龍頭」功能。
根據國際上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城市化水平達到45%
—50%以上和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其投資效率及其綜合競爭實力都將
會進入規模型和效益性雙快速增長階段。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
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這兩項指標,都已經達到進入這一階段所要求的基本標准。
2001年,僅僅這兩個地區就以占不到全國1.4%的國土面積和約佔9%的人口
,創造了佔全國28%以上的GDP、62%以上的實際利用外資額和64%以上的
出口額。
根據目前的發展勢頭,這兩個地區將可能在十數年內,基本建成世界級的信息產
業及製造業工廠或者「巨型總裝車間」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服務業及其物流體系,
它們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顯著地位還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因此,在人們有理由相信:如果現行的以行政區干預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盲目競爭
模式發生重大改變的話,10年內我國南方地區將出現兩個4000萬人口以上的特
大型都市群,即長江三角洲大都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加港澳大都市群(這里所指的兩個
大都市群概念與前述兩個三角洲地區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因為後者還要包括現行體制
下市所轄的農村地區,故所涉及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要大於兩個大都市群)。
新聞背景
「統籌區域發展」,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要求之
一。
要統籌區域發展,首先需要加快構建新的經濟區劃體系,並且合理界定經濟區域
定位、功能及其發展方向。經濟區劃工作本來應該是國土面積較大國家調控區域經濟
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國過去曾經進行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
建國以後,僅僅可以列為國家正式行動的就有,上個世紀50—60年代設立的
6大行政區及其以後劃分的7大協作區,80年代劃分的19片國土開發重點區域以
及其後設立的4大經濟區劃辦公室,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劃分的7大經濟區域等
等。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目前除了延續了90年代初劃分的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提
法以外,實際上已經基本停滯。因此,對區域經濟格局變化趨勢的理性判斷,就顯得
十分重要和迫切。
❽ 張石高速公路的張家口段
張石高速公路做為張家口市十大立市項目之一,是溝通張家口市壩上、壩下地區的唯一交通主幹線,也是張家口市戰略經濟發展「黃金島」項目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對拉動地區經濟發展,提升張家口在京津冀晉蒙經濟圈中的社會經濟地位,加強文件交流、繁榮商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對緩解北京的過境交通壓力也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起自沽源縣冀蒙交界,終於蔚縣淶源縣交界(張保界),全長 262 ㎞(其中與宣大高速公路共線 31 ㎞),預計總投資 90 億元。
2006年12月10日,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車。張家口段一期工程起自張北,沿國道207線走向布設,途經張北縣、萬全縣、高新區、宣化縣,在宣化縣舊羅家窪與宣大高速公路並線,全長90.23公里,雙向四車道、全封閉、全立交,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工程於2004年8月開工。張石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公路建設「十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北省西部地區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一期工程竣工通車,對於溝通內蒙古中東部與河北腹地的聯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一期工程建設中,廣大交通建設者克服了地質條件差、施工難度大、有效工期短等諸多不利因素,以只爭朝夕的干勁和科學務實的作風,如期完成了建設任務。
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二期工程化稍營至蔚縣段於2007年11月6日正式竣工通車。張石高速公路張家口段二期工程,起自陽原縣化稍營,向南跨越桑乾河和壺流河,途經陽原、蔚縣的八個鄉鎮,終於蔚縣、淶源縣交界(張保界)。路線全長76.929公里,概算投資46.5億元。此次通車路段為平原區陽原化稍營至蔚縣南,全長56.2公里,概算投資22億元。該路段的竣工通車,使張家口市的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78公里,仍位居河北省第一位。這對進一步優化張家口市路網結構,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