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誰談談中國現在的經濟走勢
當前經濟研判
首先,判斷我國的經濟現狀。總體上,經濟處於滯漲狀態,這種狀態對經濟的殺傷力非常之大,動輒可能引起致命性的經濟危機,應對方法幾乎是唯一的,就是啟動內需拉動,因為擴大出口顯然是不現實的,而投資驅動又不能夠解決滯漲狀態。
第二,判斷我國當前的財政金融政策。國家的提法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穩健的貨幣政策」,其實我個人認為,應該說是「一般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判斷貨幣政策的標准其實很簡單,就是看貨幣供應的環比增長情況,正常的經濟體,環比增長應該是穩定上升的,今年以來,則不是如此,一直是環比降低的;至於說財征政策,看看一看國家財政環比增收的比率就知道了,是劇增,經濟增長趨緩情況下的財政收入環比劇增至少可以說明一點,國家沒有進行有力度的減稅(或結構性)減稅,這顯然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
第三,貨幣政策與當前財政金融政策。央行的貨幣政策其實就一種,持平、緊縮或寬松,所採用的工具包括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業務等。當前的貨幣政策也只有一種,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回收流動性,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但顯然是不太成功的(或者說還需要時間來實現);按照當前國家的思路,是通過引導民間資金進入股市、債市(當然債市不發達,目前只是嘗試階段),再注入實體經濟,實際上也的確是注進了一些,但也是杯水車薪、並且後患很大,因為我國目前股市的理念扭曲,使其成為了企業的提款機、而不是居民的投資池,一直是只有投入、沒有收益的賭博場式狀況無法長久。按照經濟學理論,居民儲蓄應該等於投資,但實際上呢,我國作為一個高儲蓄國家,居民始終是被動的在接受這樣一些事實(被投資),截至目前,我國2萬億的基金投資基本上是來自中低收入者的投入,這些基金持續虧損的事實印證了這一說法。
Ⅱ 我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自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中國的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物價急速增長,與1985年、年、1994年前三次的物價上漲相比,這次顯得更長久,影響的范圍、力量更大,給中國居民和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的很大的壓力。
一、 物價上漲,居民生活壓力大。
2011年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破五」,上漲達5.4%,環比下降0.2%,創下32個月以來新高。
二、 物價上漲,中國的經濟發展壓力大。
三、 物價上漲,中國政府壓力大。
四、 物價上漲,大學生壓力大。
[世華財訊]歐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斯塔克稱,盡管針對歐債危機制定了貨幣政策,但穩定物價仍然是貨幣政策的中心,解決歐債危機的關鍵在於歐元區國家本身。
「當前國內經濟形勢已發生變化,宏觀調控重點應致力於在物價上漲和經濟增長之間尋求恰當平衡。在控制物價上漲已經逐漸淡出調控首要目標後,年末兩個月應適當放鬆流動性緊縮力度。」針對近日政策放鬆拐點將至的聲音漸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2011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如是表示。
近期,隨著物價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速度回落,中國政府高層已經表示要調整政府的主要任務,保持經濟增長已成為當前一個明顯的變化。李揚認為,近期歐美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長期波動和低速增長時期。
分析人士認為,11月食用農產品價格將延續小幅下行的態勢,但再次推高價格的因素仍然存在。雖然市場關注焦點正向經濟增長轉移,但政策還不會放棄「控通脹」的目標,將在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之間保持平衡。
國家還將採取哪些措施控制物價? 在應對這一輪物價上漲過程中,政府打了一套「組合拳」,綜合施策並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關於「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強化政府責任,加強市場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場價格秩序,對困難群眾採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的要求,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基礎上,重點採取四項措施穩定物價,一是對流通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費項目、降低過高收費標准,大力清理整頓農貿市場、超市進場費以及銀行卡的不合理收費。二是繼續推進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來。三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炒作、價格壟斷等違法行為。四是繼續加強糧食、生豬和蔬菜的供給,保障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
Ⅲ 哈繼銘: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有何影響
影響是多方面的,見幾個重要的方面來說,首先是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熱錢,也就是國專際游資進入屬中國,擾亂中國的正常經濟次序。第二個方面是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導致美元超發,從而美元貶值,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大量縮水。第三,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刺激本國經濟,吸引外資,有可能吸引更多我國的,導致更多的人民幣流入美國,我們知道人民幣現階段是一個升值期,美國吸收大量的人民幣之後相當於就是坐等人民幣升值而坐收漁利。。。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想起來具體的我再補充。
Ⅳ 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對老百姓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將更值錢。比如,如果人民幣升值10%,1000元人民幣就相當於132.90673美元。從狹隘的角度來看,升值對老百姓有好處,但如果從整體的國家或者經濟層面考慮的話,人民幣升值以後,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不確定性,甚至給就業帶來困難,個人收入很有可能會減少。比如,人民幣升值後,到中國直接投資的成本就會加大,外商就會減少在華投資,新的投資企業可能會停滯,已有的企業規模也可能會縮小,這當然會影響到我們的就業;同時,由於升值的原因,國外遊客就會減少來華旅遊和消費,這也會對我們的服務業、旅遊業等造成沖擊,進而影響到這部分的就業人群。人民幣升值,也會使進口商品大量涌進國內市場,這會讓國內的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佔領。這兩個方面都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國內部分企業需要重新調整,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失業。有研究表明匯率升值10%,全國就業人員將減少381.2萬。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我們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我們認為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參考資料:http://viewjinghua.qianlong.com/00/06/53/07/6530755.html
Ⅳ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汶川大地震給四川等災區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之後中國經濟走勢的關注。
在去年底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今年年初又遭遇雨雪冰凍災害的背景下,這場大地震之後,「中國號」經濟列車能否繼續平穩較快地前行?
「三駕馬車」動力不減 地震不會改變經濟基本面
一瓶娃哈哈礦泉水1元,一袋康師傅排骨麵1.7元……
這是近日記者在地震重災區四川德陽市八角柳江超市看到的商品價格表。「 的貨源充足,地震後和地震前的商品價格都是一樣的。」八角柳江超市營業員告訴記者。
八角柳江超市是一個縮影,目前整個地震災區商品供應充足,物價穩定,老百姓日常買賣東西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這場地震雖大,但對全國經濟來說,影響不會顯著。」經濟學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
來自發展改革委、央行等權威部門及研究機構的信息表明,雖然汶川大地震重創災區經濟,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被打亂,但由於受災地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較小,四川全省生產總值佔全國4%左右,特別是重災區主要處於山區,這場災害並不會改變 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在災區恢復生產和災後重建陸續展開之後, 國宏觀經濟運行可望經受住短期沖擊,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
投資、出口、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內在動力不減,地震不會改變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就當前經濟形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認為,當前出口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不會大幅度回落;投資反彈可能性較大,災後重建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從投資來看,前四個月 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7%,內在動力十足。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羅伯特·魏圖說,一旦重建工作啟動,建築領域的經濟活動會有明顯增加,將推動經濟發展。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也認為,國內外經驗表明,災後重建會帶來投資增長。
出口增速不會大幅回落。四川不是 國重要的出口基地,對 國出口貿易不會有大的影響。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分析認為, 國在國際產業分工的「世界工廠」地位已經形成,出口增速不會大幅回落。更為重要的是,「 國是一個大國經濟體,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具有決定意義,外需放緩不會影響今後經濟增長。」
當前國內市場供應充足,消費能力旺盛。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說,當前 國居民收入仍將較快增長,財政支出進一步向民生傾斜,加上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未來消費將較快增長。此外,不少專家也認為,災後重建也將推動國內對建材等產品的消費。
「總體來看,這次災害對全國經濟總量會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有限。」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28日特別強調說,「至於這次災害對中國經濟會否造成更長期的影響, 會密切關注。」
大地震帶來經濟新挑戰 潛在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汶川大地震雖然沒有改變整體經濟的基本面,但給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有可能使前期存在的通脹壓力較大等問題進一步加劇。
由於此次汶川大地震對災區農業生產,以及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造成較大破壞,供給方面的減少,可能在短期內對物價產生沖擊,加大物價上漲壓力。據發改委預測,這次災害造成的損失將成倍於今年年初雨雪冰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作為地震重災區的四川,是 國產糧、養豬大省。農業部數據表明,四川每年出欄的生豬達6000萬頭以上,在全國排第一位。到20日的數據顯示,四川、甘肅、陝西、重慶4省(市)畜禽死亡1523萬頭(只),其中豬死亡100萬頭。
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認為,地震會增加短期內通脹壓力。災後重建會促使水泥、鋼鐵等建築材料需求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推高全國原材料價格水平。
盡管通脹壓力上升,一些國內外研究機構認為,地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是有限的。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地震對四川豬肉和糧食生產造成的影響有限。全國現有的生豬存欄量在4億頭以上,近日來豬肉價格一直保持穩定也反映了這一點。
農業部23日的監測信息表明,汶川大地震以來全國鮮活農產品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供應充足,蔬菜和豬肉價格下降,雞蛋、水果價格略有上漲,走勢正常。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地震中,部分發電站和傳輸線受損,導致電力無法正常傳送,受此影響,國內能源供給可能會有所減少,同時由於電網破壞嚴重,重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由於即將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期,地震給四川水電設施以及國內能源需求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此次地震對災區上萬家企業的經濟影響也很顯著。國資委統計顯示,截至5月21日,僅四川的中央企業在地震中估計損失超過300億元。此外,地震還會給原來的銀行貸款形成很多壞賬。農行副行長張雲說,初步預計,地震將給農行帶來60億元的不良貸款。
堅持「兩手抓」 全力以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當前,抗震救災仍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保持國民經濟平穩發展面臨許多挑戰。為此,中央已明確提出「堅持兩手抓」, 一手毫不鬆懈地抓抗震救災工作,一手堅定不移地抓經濟社會發展。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抗擊這樣大的自然災害,只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切實消除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才能使抗震救災具有可靠的物質基礎,同時完成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
央行行長周小川26日在地震災區表示,當前要高度關注地震災害後的經濟運行態勢,按照中央提出的「兩手抓」的要求,既要滿足抗震救災需要,也要落實好宏觀調控舉措,防止物價和投資增長過快。
由於地震所帶來的新挑戰,當前控制物價上漲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任務格外繁重。「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而在地震發生的背景下,這方面的任務更加艱巨。」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認為。
當前要切實加強農業生產。努力使全年農業有一個好收成,這對穩定物價乃至經濟發展全局都有重要意義。夏收已經來到,來自農業部的消息稱,目前小麥長勢喜人,夏糧豐收在望,如果近期不出現重大災害性天氣, 國夏糧單產可望再創歷史最高水平,總產將實現第五年增產。當前務必組織好小麥跨區機收,統籌做好夏種工作。同時,切實做好防汛抗旱准備,做好各方面工作,特別是受災地區要抓緊組織搶收搶種,保護好生豬生產。
當前抗震救災工作已進入新的階段。「要以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和災後重建為契機,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運用力度,促進一系列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央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小組建議說。
目前,中央已提出及早謀劃和適時開展恢復生產和災後重建工作,並舉全國之力多渠道籌集災後重建資金。中央財政已安排250億元抗震救災資金,同時又安排了700億元災後恢復重建基金。
22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四次委員長會議已做出部署,支持國務院集中財力投入抗震救災的安排,對今年預算支出結構做出相應調整,對明後年的恢復重建資金要早做考慮,早做安排。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就業、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已紛紛行動起來。發展改革委及有關部門已啟動了災後重建規劃工作;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緊急出台了針對災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銀行業正在對受災企業的信貸需求情況進行評估,強化災區金融服務……
當前,抗震救災依然處在緊要關頭,確保中國經濟列車平穩較快前行的任務格外艱巨。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萬眾一心,奮發圖強,以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努力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的「雙勝利」。(記者張旭東、江國成、韓潔
Ⅵ 哈繼銘的個人簡歷
時間 職位 1993年8月至1999年10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師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印度尼西亞回代表答 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 香港金融管理局經濟研究部高級經理 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師 2004年4月2010年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Ⅶ 2011國際與國內形勢與政策論文
對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觀點綜述
近期,許多研究機構和專家對2011年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進行了判斷,筆者經過收集整理,也相應提出了一些觀點。
關於2011年通貨膨脹的判斷
對2011年通貨膨脹形勢,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為,2011年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一是對2011年居民消費指數(CPI)的預測值。主要研究機構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預測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紛紛大幅上調了原有預測值,目前對CPI的預測已經均在4%以上,最高預測達到5.5%。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預計CPI為5.5%;陸挺(美銀美林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預計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預測均為4.3%;中國人民銀行通貨膨脹監測分析小組、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預測均為4.2%。
二是關於2011年CPI走勢。主流觀點均認為CPI呈前高後低的走勢,月度漲幅的高點出現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本輪通脹率加速上升是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這決定了2011年上半年翹尾因素比較大。
三是對通貨膨脹原因的分析。許多專家認為,除農產品價格上漲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將持續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關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對於國際輸入型通脹壓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估計,日本資產泡沫破滅後形成的壞賬損失大約是資產泡沫高峰時價值的10%,美國資產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約30萬億美元,如果美聯儲不得不購買這些不良資產,前兩輪的貨幣增發量仍遠遠不夠,預計可能仍會實施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劉明康(中國銀監會主席)認為,目前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在內的金融市場上約有50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它們配置在新興市場的資產比例約為3%~7%,未來該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485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嚴峻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哈繼銘(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估計,2011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攀升,油價將漲至105美元/桶,銅價漲至11000美元/噸,黃金漲至1700美元/盎司。對於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分析;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認為,中國經濟到了一般所說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開始變得相對稀缺,食品價格上漲會推升工資水平;魯政委(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認為,「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趨勢正在形成。
筆者基本同意上述專家的看法,認為2011年CPI仍然主要由食品價格決定,而食品價格上漲的動力已經從「市場投機」因素開始向「生產成本」等中長期因素擴散,預示著通貨膨脹壓力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根據我國物價上漲歷史規律計算,2011年CPI上漲的均值約在4%~4.2%之間,但考慮到在較強通脹預期和通脹壓力的大環境下,天氣、疫病、減產等不確定因素都會觸發食品價格上漲,可以判斷CPI高點將出現在一季度,主要理由是:第一,從CPI翹尾因素看,在2011年一季度為最高,將達到3.8%,全年為3.0%(2007年和2009年12月份的CPI環比漲幅均為1%,2008年受危機影響為-0.2%,所以0.5%的估計是相對保守的。);第二,從新漲價因素看,再考慮到從二季度開始,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大量上市,農副產品價格將季節性回落。
關於2011年世界經濟的走勢
主要研究機構和專家的觀點基本一致,均認為2011年世界經濟總體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月份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源於發達國家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脆弱的金融系統、主權債務壓力,以及主要國際貨幣兌換匯率的大幅波動,預測2011年經濟增長更加緩慢,世界生產總值增長從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也認為,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紛紛削減預算,全球經濟增長步伐將大幅放緩。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0年12月發布的《世界經濟黃皮書》認為,全球總需求低迷、金融部門仍然脆弱、公共債務問題、美歐宏觀政策空間縮小等因素將導致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並不樂觀,全年增長率約3%,比2010年下降0.2個百分點。
關於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公共債務、房地產部門等當前突出的問題,部分機構做出了具體的判斷,主要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份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雖然美國GDP總值可望於2011年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就業全面恢復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11年美國失業率平均值仍將高達9.6%,而且全球房地產市場前景黯淡,低迷狀態可能持續八年時間;中國社科院在2010年12月發布的《世界經濟黃皮書》預計,到2015年美國赤字佔GDP的比重要達到110%,義大利將達到125%,日本達到249%,其中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問題仍然很突出,繼希臘、愛爾蘭之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而且西班牙經濟總量更大,一旦發生債務危機,對歐元區和世界經濟的沖擊也更加突出。
主要研究機構也認為,各國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仍然比較突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速度較高。主要理由是:新興經濟體受危機沖擊較小,家庭、企業、銀行、政府等各部門資產負債表比較健康,加上經濟刺激政策促進內需增長,有效減緩了外部沖擊,復甦力度遠比發達國家強勁,兩者之間經濟增長的不平衡在2011年仍然非常突出。
筆者基本同意上述觀點,並認為制約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還有以下三個因素:一是發達經濟體刺激政策效應受到限制。由於發達經濟體的各部門正在修復資產負債表,比如家庭和企業要提高儲蓄水平,銀行要降低不良資產率,所以寬松貨幣政策雖然為銀行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但實體經濟的信貸供給和需求依然比較低迷。二是各國間貨幣政策的不協調加劇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泡沫。當前世界各國之間貨幣政策出現了分化,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仍將長期推行低利率政策,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持續加息,引發投機者借入低成本的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再投資到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國家,加大了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泡沫,對全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新興經濟體宏觀政策也都帶來負面影響。三是新興市場仍未能徹底與發達經濟體脫鉤。世界銀行專家對過去30年世界經濟增長數據進行了分析,把不同經濟體的增長分為「長期增長趨勢」和「短期周期性增長」兩部分,發現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新興市場的「長期增長趨勢」已經基本與發達國家脫鉤,前者明顯高於後者3~4個百分點,但「周期性增長」之間的相關程度更加增強。因此,如果主要發達國家在2011年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也有所下降。
關於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
對於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當前存在較大分歧。有的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有的則認為中國經濟將明顯放緩。
持前一種態度的主要有: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認為,2011年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因素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在保持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相對穩定的條件下,仍將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增長率預計可以達到10%左右。巴曙松(微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認為經濟上行壓力仍大於下行壓力,2011年經濟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會持續增加;中國內需空間較大,居民家庭的杠桿率仍較低,政府保障房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將快於2010年。
持後一種態度的觀點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2010年12月發布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顯現,以及主要發達國家復甦乏力的影響,可能減緩中國的增長速度,預計2011年經濟增長預期為8.9%;世界銀行在2010年11月對我國2011年經濟增長預測為8.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鑒於採取對信貸增長更為嚴格的限制、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和限制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風險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國政府計劃在2011年實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但增幅有所放緩,預計全年增速為9.6%。
筆者的看法是:中國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主要理由是: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世界經濟環境低迷和國內政策環境趨向緊縮的雙重壓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新的投資項目較多,決定了經濟增速不會太低。具體來看:一是出口增速將明顯下降。2010年我國出口增速超預期,一個主要原因在於2009年出口為負增長,基數太低,但如果與危機前出口規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2011年,出口雖然在持續復甦,但增速不會太高,預計全年出口增15%左右。二是消費增速保持平穩。雖然以房地產、汽車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升級放緩,但基礎設施完善對中低端耐用消費品的促進作用將逐步顯現,預計2011年全年消費增15%左右(從歷史數據看,基礎設施改善有利於推動耐用品消費,如道路、電力設施、電視信號等設施與汽車、家電消費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三是投資增速將略有回落。上一輪基建投資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加上貨幣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效應顯現,都構成了投資增速的下滑壓力,但考慮到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有很多新項目上馬,保障房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根據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山東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分析,2011年政府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決心很大,預計2011年投資增速會比2010年略有回落,全年將保持在20%左右。
關於對2011年我國宏觀政策的建議
大部分經濟學家普遍贊同2011年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但在具體工具選擇和幅度上存在分歧。馬駿(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認為,2011年合適的貨幣增長應該是15%,貸款增長應該是14%,即6.5萬億元;王志浩(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預計2011年還將4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銀行信貸規模約在6萬億元~7萬億元,信貸增速從2010年的18%降至12%~14%;高善文(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到2011年年中會有兩到三次加息的空間,不排除會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魯政委(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認為,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頻率來上調准備金率;哈繼銘(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建議更多發揮匯率工具的作用。
也有的專家反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如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相比,始終應放在次要位置,且當前通脹是成本推進型的,緊縮型貨幣政策無益於通脹問題的解決,只會壓低企業發展生產的動力,他建議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保增長,使用財政政策加大補貼對抗通脹。
Ⅷ 急求美國金融危機對廣東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論文
專題:金融危機 廣東經濟及安防行業之影響
10月15日,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集團旗下的兩家大型玩具廠突然倒閉;10月17日,寶安百靈達公司宣布停止經營;20日,寶安宜進利工廠宣布破產,坪山創億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閉;21日,龍崗港聲電子廠破產,西麗西洋服裝廠倒閉......金融危機對市場信心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從未有像今天這樣,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雖然,安防行業規模小,對銀行的直接融資少,行業市場的特點使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要滯後一段時間才能體現!但這場經濟「寒冬」的來臨,就像深圳昨日的一場秋雨,一夜之間,萬物似乎都在寒意中瑟瑟做抖了……。
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的。廣東銀行業目前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還不大,經營規模和利潤都在擴大,城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不存在對外投資的風險。但他特別指出有兩家銀行例外,分別是深圳平安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其中廣發行持有2000萬美元花旗基金。
但孟建波表示,銀行受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不可避免,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結算,貸款出現違約風險。他舉例說,到今年9月底,廣東紡織業的大企業不良貸款率達27.3%,增長了2.38%,工藝品和其他製造業不良貸款率更高達31.8%,增加了11.3%.這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信貸。
相比於製造業,孟建波說,目前廣東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是可控的,但也需加緊關注。
金融危機下廣東製造調查: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壓力之下利好逐步累積,外延內拓以圖化危為機
家電業:「扛」到春來冰化時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廣東作為中國第一製造大省,其所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大?而曾經是廣東製造王牌之一的家電業,在這個「冬天」里境況如何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深圳的百靈達等中小家電企業黯然退場,而格力、康佳、美的、 TCL等廣東家電龍頭的三季報卻齊齊「逆市飄紅」,雖然壓力仍存,但廣東家電企業正在外延內拓,積極應對以圖化危為機。
■行業現狀?
粵家電龍頭企業「逆市飄紅」
增長勢頭不減
廣東家電業的輝煌,離不開「入世」之後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而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業的沖擊有多大?著名小家電廠商百靈達關閉深圳工廠,以及剛剛閉幕的104屆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下滑的消息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但人們似乎有點過慮了,從剛剛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來看,廣東家電業增長勢頭依然不減。深康佳A日前發布2008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在金融海嘯加劇經濟寒冬、中國企業利潤增幅明顯下滑的情況下,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34%,在消化了今年上半年發生的雪災、地震等災害性天氣對銷售收入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仍增長了6.29%,第三季凈利潤更比去年同期爆發性增長713.72%。同時,在整個白電(主要指空調、冰箱、洗衣機)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依然表現靚麗,從前三季度數據看,兩個企業仍然實現了較為理想的「量利齊升」(營業收入和利潤), 難能可貴。而進軍海外市場步子最大的TCL,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並不明顯,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01.20億元,同比增長 10.05%。
壓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環比的情況來看,壓力已經開始顯現。例如,格力電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51.12億元,同比增長19.60%,但第三季度收入僅增長了8.1%。第三季度凈利潤為4.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54.99%,而其上半年的利潤增速超過100%。而美的電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8.7%至373億元,但第三季度收入增長僅為17.7%,逐季放緩的趨勢已經出現。
一些出口佔比更大的代工企業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例如,位處珠海的小家電製造商德豪潤達,今年第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66.51%,但凈利潤卻下滑了9.40%,「銷售收入的增長所帶來的盈利增加未能完全彌補成本的上升和匯兌損失所帶來的影響。」而部分企業更是走到了破產清盤的境地。
面臨愈演愈烈的金融海嘯,對廣東家電企業而言,明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據美國一家名為 Popcorn的網站對1011名消費者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被調查的消費者中,有一半左右正在努力減少生活支出。這種跡象在作為「出口晴雨表」的廣交會上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公開數據,104屆一期廣交會機電產品成交量比上屆下滑13%。「明年中期的情況還會更糟」。不少廣東家電企業都對今年第四季度出口業績不抱樂觀,他們認為隨著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下滑,今年前三季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下滑局面將加速。
利好因素累積
但環境也在逐步發生變化,好的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例如,人民幣升值幅度的放緩,出口政策開始放鬆,近期全球銅、石油、塑料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過去困擾廣東家電廠商的不利因素開始減弱。
未雨綢繆,當次貸危機尚在美國本土肆虐的時候,廣東家電企業已經開始主動調整出口市場策略,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拉美、中東(17 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均超過3成,分別出口24.4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1億美元,分別增長33.4%、45.3%和42.2%。
而在今年10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了《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作為擴大內需的一項,家電下鄉實施區域和品類有所擴大。「國內家電企業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深圳康佳多媒體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而創維數碼、美的電器等其他廣東家電巨頭也表示將參與投標。
此外,還有廣東家電企業計劃利用環境變化抄底優勢人才,尋求並購機會。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將加速中國家電行業的再一次大整合,而善於應變,善於逆境成長的廣東企業,有望最早走出困境,迎接另一個春天。
■順德樣本?
利薄甚至虧損也要「扛」下去
11月12日,雲集了全球94個金融機構、227家企業和26個行業協會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在廣州召開,議題主要圍繞金融海嘯。廣東省銀監局副局長孟建波以數據說明,廣東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行業不良貸款率遠高於房地產業。
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谷底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發言中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只是經濟衰退的第一階段,而後將轉入信貸危機和經濟危機,因此明年還不是宏觀經濟的谷底。
哈繼銘說,作為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方面增長明顯放緩,去年,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2.3%,今年前三季度卻只有1.2%;製造業投資增長放緩,在房地產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增長為35%,但第三季度急劇下降為16.7%.哈繼銘預計,國內房地產價格還將繼續低迷,今年全國的 GDP漲幅會低於9.5%.
房地產信貸風險依然可控
中國銀監會廣東監管局副局長孟建波更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只顯現了65%,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顯現了2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只顯現了10%.
孟建波說,廣東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達150%,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宏觀經濟出現拐點的可能性很大,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的GDP增長為 10.4%,比去年下降了4.3%,主要就是出口增速放緩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