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什麼是區域經濟發展

什麼是區域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5 23:42:56

『壹』 什麼叫區域經濟發展

以哪個高速發展地區為中心的經濟帶。

『貳』 區域經濟指的是什麼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內生的生產綜合體。每一容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水分、熱量、光照、土地和災害頻率等自然條件都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時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受投入的資金、技術和勞動等因素的制約;技術經濟政策對於特定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區域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及其問題,尤其是指礦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現在地區生產力布局的科學性和經濟效益上。區域經濟的效果,並不單純反映在經濟指標上,還要綜合考慮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和地區性的生態效益。

『叄』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區域經濟(regionaleconomy)是指在:

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處於;

(一)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是建立在工業生產生命循環;區域經濟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它的產業結構優劣;處在創新階段的工業部門一般都布局在處於高梯度的經。

(二)梯度發展理論的動態表象——三種效應;在區域經濟梯度推移。

(3)什麼是區域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基本要素:區域經濟。

在區域經濟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個國家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會對國家的發展、國家經濟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區域經濟正是研究如何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在國際競爭中保護國家的自身利益。人類在地球上活動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

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總是選擇臨近地區的合作。地域上的連接產生的經濟關系稱之為區域經濟關系。這種關系通常表現為或者是聯合和合作即經濟集團化,或者是對立乃至是遏制、互設壁壘等,前者1稱之為互補關系,後者稱之為競爭關系!

『肆』 區域經濟是什麼

區域經濟學
開放分類: 經濟學、人文科學

目錄
• 區域經濟學的概述
•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 區域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及主要著作
• 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區域經濟學(Reginal Economics)

區域經濟學的概述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宏觀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及各國政府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有三個方面:

(1)經濟背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斷深化,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如日本的表、里差異,美國的東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異,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差異以及蘇聯的東、西差異等;二是區域經濟問題的顯露,如美國的田納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國英格蘭的西北部、東北部和蘇格蘭失業率超過25%,威爾士失業率超過36%,而倫敦和東南英格蘭的失業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政府的經濟職能加強,政府有能力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在東方,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可以在區域之間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要求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包括區域之間。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進,與其他經濟學科明顯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個背景下,形成了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前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及主要著作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志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伍』 什麼是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的特點

直轄以來,重慶經濟和城鎮化率均得到飛速發展,GDP年均增長11.4%,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73%,兩者均高於全國平均增幅。2007年末重慶常住人口2,816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1.35萬人,增加50.06萬人,城鎮化率48.3%,比上年提高1.6%,但同時重慶具有「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大工業與大農業並存」的格局,具有幅員面積大、城鄉差距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重慶城鎮化的特點。重慶城鎮化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2007年重慶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長15.2%。按同期匯率計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以世界相近發展水平國家(地區)的城鎮化水平作為參照,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時,城鎮化率一般達到60%以上。2007年重慶城鎮化率僅為48.3%,與其應達到的水平相差十幾個百分點。重慶城鎮化發展水平絕對值偏低,但重慶城鎮化率由直轄初的31%增加到2007年的48.3%,10年時間內增長17.3%,年均增長1.73%,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也高於世界城鎮化發展的平均增速,重慶城鎮化發展迅速。重慶城鎮化絕對值偏低,但發展迅速,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二、區域發展不平衡重慶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慶1小時經濟圈、渝東北地區和渝東南地區三大經濟圈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二是重慶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之間發展不平衡。按照基礎條件較好、道路交通便捷、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經濟聯系密切、發展水平接近的原則,將距內環高速公路1小時車程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區縣,納入1小時經濟圈。1小時經濟圈有23個區縣,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4.8%,2006年末常住人口1,673.6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9.6%,城鎮化率達到59.7%,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充分考慮經濟流向、發展水平、主要交通干線走向以及地理區位等因素,以重慶三峽庫區為主體,將11個區縣納入渝東北地區范圍,面積3.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3%,2006年常住人口850.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30.3%,城鎮化率僅為29.5%,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渝東南地區有6個區縣,幅員面積1.98萬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4.0%,2006年常住人口283.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0.1%,城鎮化率僅為21.5%,僅為全市平均水平的46%。城鎮化發展區域差異的另一個表現是重慶所轄的各區縣之間的城鎮化差異。1小時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率差距明顯:有6個區城鎮化率達到100%,而同位於圈內的大足縣城鎮化率僅30.9%,剛步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兩者相差3倍多。1小時經濟圈內城鎮化率高於60%的區縣有11個,其餘12區縣的平均水平僅41.3%,尚未達到重慶平均水平。渝東北地區除了萬州城鎮化率為47.5%,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外,其餘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最高僅為28.6%。渝東南地區的六區縣均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前期,僅黔江區和武隆縣城鎮化率超過25%,其他四區縣城鎮化率僅為20%左右,最低的酉陽縣才17.2%。重慶城鎮化三大經濟圈之間、三大經濟圈內各區縣城鎮化發展不平衡是重慶城鎮化發展的另一個基本特點。三、重慶城鎮化發展出現斷層重慶2006年城鎮化率為46.7%,達到城鎮化平均水平的區縣16個,占重慶總區縣數的40%。超過平均水平的區縣中,有6個是完全城鎮化,城鎮化率達到100%。另外,雙橋區雖然總人口僅4.66萬人,但其城鎮化率達到89.5%,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此外,61%~68%之間有4個,47%~51%之間有5個,而區間51%~61%和61%~89%之間沒有。低於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個區縣中,40%以上的僅有2個,區間30%~35%有5個,其餘17個區縣城鎮化率均低於30%,處於城鎮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從以上分析可得出重慶城鎮化的另一個基本特點,即各區縣城鎮化梯度發展的斷層現象明顯。四、重慶城鎮化水平雖然在西部有較強的優勢,但和其他直轄市相比差距不小將重慶城鎮化水平和西部其他十一個省區,即內蒙、寧夏、陝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和廣西比較可知:重慶城鎮化水平在西部地區排第二,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在西部優勢地位明顯。但和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重慶差距還不小。從直轄這個層面上講,重慶的城鎮化率偏低。北京城鎮化率是其1.8倍,上海城鎮化率幾乎是其2倍,天津城鎮化率也是其1.6倍。北京、上海、天津城鎮化發展均超過70%,已經步入城鎮化發展的後期。重慶處於加速發展期的中期,未來發展形勢看好。五、人口基數大,城鎮化發展任務艱巨重慶2007年常住人口為2,816萬人,位列四個直轄市之首,遠多於其他三個直轄市,分別是北京總人口的1.8倍、天津總人口的2.6倍、上海總人口的1.5倍。在總人口不變的情況下,重慶城鎮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需轉移28.2萬鄉村人口,而北京、上海、天津僅為15.8萬人、18.2萬人、10.8萬人。重慶人口基數大,城鎮化處於加速發展中期,發展任務艱巨是其另一個特點,要提高到一個較高水平還需著眼於長遠發展。作者:重慶大學來源:《合作經濟與科技》

『陸』 關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

不是,區域發展卻實要經歷4個階段,但並不是只停留在第三產業,因為只版要生產力發展了權,那麼就一定會突破這個階段,但要發展生產力就一定要發展經濟。當突破一二階段 到了第三階段時,到第四階段的可能是共產主義,也可能是一個極為健全的社會,但我認為到第四產業階段現在可以的,區域要發展首先要發展經濟,當然最好各區域間的互助互補發展會更快。

『柒』 什麼叫經濟區域化

品種區域化是葡萄生產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它是指在一個地方或地區,通過試驗,選擇一組最適合當地栽培的葡萄優良品種,充分發揮當地的生態優勢和品種的生產優勢。也就是說,把葡萄品種栽培在最能充分發揮其優良特性的適宜地區,在一個地區,栽培最適合當地條件的一組葡萄優良品種。品種區域化的具體方案要經過實地栽培試驗總結分析才能得出。一個地區在品種選擇上萬萬不可盲目套用外地的經驗,更不可輕易相信一些不負責任的廣告宣傳。

『捌』 什麼是地區經濟

是針對全球經濟而言的,是指在一個區域內形成一種相互競爭、相互合作、互利共贏的一個經濟體,一般都帶有明顯的排外性,是為了促進內部發展的,類似於區域集團化~
如果有限定范圍的,也可單純指某一地區的經濟~

『玖』 什麼是區域經濟轉型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都受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水分、熱量、光照、土地和災害頻率等自然條件都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有時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受投入的資金、技術和勞動等因素的制約;技術經濟政策對於特定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
區域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及其問題,尤其是指礦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現在地區生產力布局的科學性和經濟效益上。區域經濟的效果,並不單純反映在經濟指標上,還要綜合考慮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和地區性的生態效益。衡量區域經濟合理發展應當有一個指標系統,從中國許多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一般包括以下5個方面:①考慮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分析地區經濟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是否適合當地的情況(包括人力、物力和資金等因素)。③規劃設計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④地區內各生產部門的發展與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應當比較協調。⑤除生產部門外,還要發展能源、交通、電訊、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等區域性的基礎設施。注意生產部門與非生產部門之間在發展上的相互適應。

你說的區域經濟轉型應該是從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轉型
請看下文示例~
京津冀晉蒙要共同推進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區域互動,盡快由各自為政的行政區經濟向區域經濟轉型。

資源互通,共享要素環境。各地必須打破行政區經濟格局,整合各種資源,實現互通、共享。不僅要形成自然資源的供應體系,也要實現社會資源的跨地區共享共用;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有效對接;要推進區域市場體系建設,降低要素流動與進入成本;要改善區域合作軟環境,杜絕違背市場規律搞地區封鎖、地方保護的行為。

優勢互補,共度金融危機。從比較優勢的角度看,京津冀晉蒙區域差異性大,互補性強。從各方的利益需求看,對京津來說,迫切需要拓展發展腹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優勢互補的角度看,京津冀晉蒙算得上是一個「最佳組合」。各方需要充分發揮本地區的比較優勢,引導產業和勞動力有序轉移,形成產業協作體系,通過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有序轉移,實現區域共同發展,成為能夠有效利用世界資源和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重要地區。

區域互動,共建發展平台。應共同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官方與民間、政府與市場的合作機制,特別是要積極探索建立民間組織區域互動發展的新機制,提高區域協調發展能力。鼓勵和引導區域內企業通過市場機制加強各方面的合作,聯合進行投資、開發,共同拓寬市場。建立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建立產業合作聯盟,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加快區域間科技、教育的交流、合作與創新,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合作平台,把交流與合作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拾』 區域經濟指的是什麼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