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香港經濟發展百科

香港經濟發展百科

發布時間:2021-02-16 01:08:39

『壹』 介紹香港的資料

香港(Hong Kong),簡稱「港」(HK),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位於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中國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1)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香港的名稱來歷: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

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

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盡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貳』 香港的歷史簡介。

英國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時間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當時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叄』 香港百年歷史資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3)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肆』 關於香港的歷史

英國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還未有「香港」這個行政區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歷史皆附屬於嶺南或香港各地區的歷史。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至39,000至3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香港歷史: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

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4)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

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伍』 香港與祖國內地在經濟發展中各有哪些優勢

一、香港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香港經濟優勢目前主要集中在香港的「軟體」基礎設施與「軟實力」,即高端的專業性服務業,或稱全球先進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國際金融中心。與此同時,對外市場的競爭力與內部市場的壟斷性,對外經濟要素、資源的高度流動與內部階層的凝固性,對外經濟的高收益與內部經濟的低效率及缺乏活力與創造力等。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將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二、祖國內地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1、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我國迴旋餘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跟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國是已經是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這樣一個龐大的一個經濟體了,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大大加強。

2、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但要避免勞動力價格的迅速上升使我國高速增長期中斷,我國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國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國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

3、我國有利條件就是我們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我國這幾年在外商投資方面非常踴躍,所以我國可以利用我們的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國的優勢。

4、我國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為我國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的支撐,我國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國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我國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能化的,柔性化的,集成化的生產方式,生產線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線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控制。

5、我國經濟轉型加快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國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

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麼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5)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取向:

1、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中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

2、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遠期的問題。

3、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

4、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5、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6、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

『陸』 有關香港的歷史資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6)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20世紀80年代初,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

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准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

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歷史中,經歷了兩次經濟轉型。1950年以前香港經濟主要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香港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志著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香港經濟的第一次轉型。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港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柒』 香港歷史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7)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

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英國武力侵佔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島。1840年4月,中英鴉片戰爭首先在香港揭開序幕。戰後,英國代表義律提出割讓香港,賠償鴉片煙價等無理要求。

清政府負責對英交涉的琦善在談判中雖力求妥協,但由於道光皇帝態度強硬,琦善未敢接受義律的割地要求和與義律訂立任何條約。

但1841年1月20日,義律卻擅自宣稱與琦善達成了「把香港島及其海港割讓給英國」(即《穿鼻草約》)。這純屬義律所捏造。

公告頒布5天後,英國侵略者便用武力強佔了香港島,並於26日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1841年5月,英軍攻打廣州,逼迫皇侄奕山訂立《廣州和約》,要求清政府賠款和清軍從廣州城撤出。

並提出協商割讓香港島。1842年6月,英國攻入長江,並於8月進入南京江面。面對城下耀武揚威的炮口,清政府徹底屈服了,遂於8月29日,派全權代表耆英、伊裡布與英軍談判。

被迫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同意把香港島永久割讓給英國。割佔九龍半島。英國殖民者侵佔香港島後,便以港島為基地謀取九龍。

1860年,英法侵略者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3月,侵華陸軍司令克靈頓遵循英國在華全權代表卜魯斯的指令,派遣軍隊強行佔領了九龍半島岬角至尖沙咀一帶。

在軍事佔領後不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巴夏禮強迫廣東地方政府簽訂租約,將「九龍司地方一區」「永租」英國。

是年9月,英法聯軍6000餘人進逼北京,10月24日,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北京條約》,從而九龍半島南端的九龍司又被英國割占。

謀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雙方就香港擴界問題開始談判。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根據英國外交部的指示,向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圍的地圖。

李鴻章等屈從於壓力,遂於1898年6月9日,與英國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沙頭角海至深圳灣最短距離直線以南、界限街以北廣大地區。

附近大小島嶼235個以及大鵬灣、深圳灣水域租予英國,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這顆「東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國殖民者的魔掌。

『捌』 香港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金融、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和旅遊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

1.香港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

擁有多項制度優勢:資金自由流動、法制和監管健全、市場運作透明和高效、人才和金融機構高度國際化等。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香港一直名列前茅,緊隨倫敦和紐約之後,近年得分差距更大幅收窄。香港也是亞洲主要的資產管理中心、亞洲第三大銀行中心(全球首100銀行中有73家在香港營業),以及世界第六大外匯市場。在上市融資方面,香港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在2009至2011年均佔全球第一位。國家「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國際資產管理中心。

2.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貿易和服務中心,既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也是全球第十大貿易經濟體系。香港其中一個獨特優勢,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國際貿易組織。

3.香港擁有企業管理及各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專業服務一向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其中法律、會計、建築和相關工程以及醫療服務優勢尤其突出。香港的專業人才擁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豐富的國際網路和管理經驗,亦熟悉國情及內地市場。

4.香港是亞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2012年全年訪港旅客總數超過4864萬人次,其中約七成為內地旅客,其餘為歐美和亞洲區內的旅客。

香港是個多元共融的國際都會,既保留著傳統的中國文化,又受西方風尚的影響,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在積極發展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的同時,香港有購物消閑的好去處、享譽國際的美酒佳餚、富吸引力的主題公園、風景怡人的大自然景色、獨特的文化遺產如括廟宇、圍村、祠堂和富中西色彩的建築等,是觀光、商務和家庭旅遊,以至消閑及消費旅遊的最佳地點。

(8)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產業規模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份額,並起著支撐作用的產業或產業群。這類產業往往在國民經濟中起支撐作用,但不定能起到引導作用;同時,這類產業往往由先導產業發展壯大,達到較大產業現核以後就成為支柱產業或先成為對其他產業的發展既起引導作用又對國民經濟起支撐作用。

支柱產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強調大規模產出。支柱產業著重強調產業的凈產出占國民經濟或地區經濟的比重。

(2)強調現在。現在比重大的產業就是支柱產業,即便其比重呈下降趨勢,只要比重還較大,仍可稱為支柱產業。

(3)強調發展。支柱產業要求市場擴張能力強、需求彈性高,發展快於其他行業。要求生產率持續、迅速增長,生產成本不斷下降。

(4)強調擴大就業。

(5)強調帶動作用。支柱產業要求產業關聯度高、長期預期效果好。

(6)強調節約能源和資源。

『玖』 香港的歷史文化詳細介紹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9)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據香港《中報》1984年12月19日報道:「今天下午五時半,中英聯合聲明正式舉行簽署的儀式。這是香港前途歷史性的一刻。應邀前往觀禮的101名香港各界人士,將親眼目睹這一庄嚴的時刻。

世界各地、十億中國人民,其中包括550萬香港市民,此時同樣可以從電視熒光屏上觀看到中英關系史上閃光的一頁,可以看到如何洗滌140多年玷污在『東方明珠』上的塵垢,使她更加燦爛輝煌。」

報道稱,中英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是「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思的第一個碩果。這件令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事情自然也驚動了外國媒體。

日本《讀賣新聞》1984年12月20日評述稱,確定把香港——因鴉片戰爭而割讓以及被租借的地方歸還中國,可以說這是洗刷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污點」。

據不完全統計,曾駐足倒計時牌前的各界人士達數千萬人次。香港回歸之夜,有10萬群眾在這里齊聲讀秒。當時鍾歸零,米字旗降下,中國國歌聲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驀然回首,這一切的開始都從1984年12月19日那天起。

『拾』 香港簡介及特點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專,是屬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10)香港經濟發展百科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眾多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閱讀全文

與香港經濟發展百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