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要說明宋代經濟發展慨況。(從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來回答)
農業: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至道二年(996年),全國耕地面積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萬七千五百餘頃。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農田每年可畝收一石,江浙地區一年可達到二至三石。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1]。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甘蔗種植遍布蘇、浙、閩、廣、等省,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製糖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
手工業:宋朝哥窯——米色釉貫耳瓶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時期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唐朝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發達。到了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政府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州的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 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其中鈞瓷以神奇的窯變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產量而位居宋瓷之冠。北宋的瓷器,不論在產量還是製作技術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當時,燒造瓷器的窯戶,遍布全國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官窯(河南開封)、鈞窯(河南禹州)、汝窯(河南汝州)、定窯(河北曲陽)和哥窯(浙江龍泉),是北宋五大名窯。官窯的產品,土脈細潤,體薄色青,略帶粉紅,濃淡不一;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兔絲紋;汝窯則胭脂、硃砂兼備,色釉瑩澈;定窯以白瓷著稱,並能制紅瓷,其產品十分精美;哥窯盛產青瓷,產品被譽為「千峰翠色」。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新平設官窯,所造進貢瓷器的器底書「景德年制」四字,這就是後來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在瓷器上雕畫花紋是北宋時的新創,劃花用刀刻,綉花用針刺,印花用板印, 宋瓷
還有錐花用錐尖鑿成花紋,堆花用筆蘸粉堆成凸形,再施白釉。宋瓷不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北宋瓷器大量運銷國外,近年來在亞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證明瓷器是當時的重要輸出品。時至今日,宋瓷已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藝術品,而享譽海內外。 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稈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四 川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廠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南宋時代還出現了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戰艦。
商業: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Ⅱ 歷史問題,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農業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至道二年(996年),全國耕地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萬七千五百餘頃。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例如新式水車龍骨翻車和筒車。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農田每年可畝收一石,江浙地區一年可達到二至三石。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1]。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甘蔗種植遍布蘇、浙、閩、廣、等省[2],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制塘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3]。
手工業
宋朝哥窯——米色釉貫耳瓶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時期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唐朝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發達。到了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政府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縣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第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
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桿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廠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南宋時代還出現了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戰艦。
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會子危機
會子第一界會子的發行額僅三百萬貫。到幹道四年僅七年的時間,發行額增加到七百萬貫。之後固定在一千萬貫。盡管會子的加印與隆興北伐有關,但是由於作為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應追加,幣值增長指數已經達到300%以上。到理宗淳佑六年,會子發行額增加六十五倍。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寧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會子之多猶如決堤之水,物價飛漲猶如脫韁野馬,出現了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二年,會子換界。政府規定新舊會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兌換,同時嚴禁不按比例兌換會子,否則抄家,並鼓勵打小報告互相揭發。這無異於宣布會子已經信用破產。但是這依然沒能阻止拒收會子的風潮,會子也進一步貶值。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社會無論中下層都損失慘重。迫不得已,政府發還抄沒的家產,並籌措一千四百萬貫來回收舊會子。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政府一旦發生財政危機,就會以濫印鈔票飲鴆止渴。理宗親政後,由於十六及十七界會子數量巨大,險些再度造成通貨膨脹。端平入洛之後,會子與銅錢的匯率從端平初年暴跌廿五個百分點。十八界會子發行量更加大。米價漲到每斗三貫四百文,是孝宗年間的十一倍。淳佑七年,理宗頒詔,十七、十八界會子永遠使用。希望藉此來抑制物價上漲。但是兩百文的十八界會子卻連一雙草鞋都買不到,會子已與廢紙無異。景定五年,賈似道規定十七界會子須在一月之內全部換成十八界會子,並將會子改為「金銀見錢關子」,宣布關子與會子的兌換比例為一比三。結果通貨膨脹更惡性發作。
海外貿易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4]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元豐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現在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里、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5]。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6]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佑(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 1064年—1067年)63萬貫, 到了南宋紹興( 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
南宋時期,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宋朝出口葯材、茶葉、棉花、犀角、象牙等,進口北珠、人參、毛皮、馬匹等貨物。民間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
Ⅲ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發展特點:
①城市商品經濟繁榮。東京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其布專局打破了唐屬朝時「坊」和「市」的界限,有利於商業活動。大都商業繁榮,是聞名世界的商業都市,外國商團紛紛來此貿易。
②海外貿易發達。宋元時期,中國同朝鮮日本阿拉伯地區非洲東海岸以及歐洲都有廣泛密切的貿易往來。
③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榷場」貿易也是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一個特點。
④貨幣種類增多,北宋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是銅錢,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貨幣「交子」。
新變化:
①大量農產晶手工業產品投入市場成為交換的商品。
②全國出現30多座較大的工商業城市或對外貿易港口。
③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Ⅳ 跪求中國古代兩宋時代的經濟發展還有經濟的衰退 好的追加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宋朝也是中國為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還發展起一門新科學,技術科學。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系。宋代的GDP是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在宋朝立國之初,宋太祖趙框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錢庄業迅猛發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最早的紙幣和銀行。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北宋時期就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廠里的工人按期領工資。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造會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餘人。綾錦院織工達到四百餘人。除公辦的工廠外,一些私辦的工廠也相繼大量的出現與繁榮。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唐朝最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32萬貫)。
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太過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造詣最多最好的錢幣。宋幣上銘刻的文字書法優美多為名家及皇帝手筆,篆隸真行草俱全,還古篆體、瘦金體。種種精美的貨幣使人愛不釋手,宋錢幣的藝術總類藝術性工藝最高。宋錢是當時周邊各國最喜歡最堅挺的貨幣。宋錢成為南海諸國的鎮國庫之寶。雖然遼國、金國等國也仿製宋幣造錢,但在金國流通最多最廣的是宋錢。直到現在出土存世的宋錢還是最多的。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足見宋的繁榮與強盛。為免攜帶大批銅錢來往之煩勞,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這種紙幣只相當於擔保的代幣券。宋朝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類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宋政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銀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開始印刷發行"交子",此種"交子"銅板彩印,上面印有鳥獸、花紋、圖案或故事等,異常精美。此種票據有如公債,分界發行。交子最初是以兩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的同時廢止並回收舊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起,雖仍然是每兩年發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為自一貫文至十貫文的固定面值,以鐵錢為本,備有發行准備金,已經基本具備了近代本位貨幣的特徵要素。其施用愈來愈廣泛。票據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北宋崇寧四年,在江北、華北地區發行了稱為"錢引"的新式樣的紙幣,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為流通不暢不能順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四川交子改稱錢引,交子務也改稱錢引務,開始大量印刷紙鈔發行,由於數量發行過大,引起了錢引的嚴重貶值。公元1110年(大觀三年)限制發行量為天聖時的125萬貫左右,對流通地區也限在鐵錢行用的四川、陝西、河東地區,後又採取了受兌、停用舊錢引,增加准備金等多種方法,使錢引的價值得到恢復。南宋時期宋政府在杭州設立"行在會子務"專門管理印製"會子"。先後印造了一千文、兩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種面值的會子。會子以三年為"界",到期作廢,逐舊造新換舊。從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發行了十八界會子。後來政府規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可以永久流通。這是真正意義上由政府發行的紙制的純粹錢幣。紙幣逐漸代替了銅錢做為主要交換媒介。商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宋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輕民的傳統做法,義利並重相當重視經濟立法。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專門設置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其立法活動頻繁,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法規的制訂、實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宋的經濟法令,注意到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豐厚的社會財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稅於民又能保證政府收入。這就緩和了社會矛盾,進入治理國家的良性循環。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宋朝已經走出農業文明了,宋時中國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商業社會那邁進了。宋朝的手工業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比西方資本主義印刷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學者蘇東坡曾給一做油食老婦人做過一首廣告詩,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貨幣流通速度論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現類似現代報紙的"小報"了。世界的中國的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於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中。
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閑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發展。宋代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化。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發達的交通為人類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設一郵亭,每三十里設一驛站。各地的官道星羅棋布、四通八達。宋政府對郵驛是十分重視的"以法治郵"的做法,保證了郵驛的正常運行。"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宜驛分明。"地經就是地圖,宋朝的地圖已經相當的精確。宋朝四京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都是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樣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幾個增加到四十六個。(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萬人口。)在城市所有幹道的塔上都掛有一個時針。每個鍾都有一個人看守照料。他敲著銅羅報時,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會回盪著這種聲音,隨後他用文字把時刻展示給人們看。北宋富強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僅旱路暢通發達,水運也十分發達。"舳艫歲歲銜清汴","聯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經用煤(西方稱之會燃燒的石頭)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飯取暖了。當時西方都是用木頭劈柴生活作飯取暖。中國1949年解放後的各大城市都沒有達到這一點。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極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娛樂業等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裡是燦爛的光明之城。因為宋朝不像唐朝一樣實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裡,宋人就自己的房間里、在家門口、庭院門口都點上了燈,因而到處都有燈光。在夜晚趕路遊玩的人們都拿這各種各樣的燈籠。因此在夜晚整個城市都在閃爍。在夜晚城市裡燈火通明,叫賣聲到天明。在"瓦子"、"勾欄"等固定娛樂場所百戲伎藝競演,市民集中觀看。夜間飲食店鋪生意興隆,直到太陽從新升起街上一樣擠滿了人。"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酒壚博塞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不止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等少數的宋人而是城裡的廣大的市民、大多數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沒有"路有凍死骨"的貧窮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觀絕望。只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醉生夢死的樂觀、繁華。
宋朝開發了南方,實際是開發了領土。為南方人更像中國人做出了歷代都難以比擬的貢獻。雖然古之時有所開拓,但南方相對中原北方大部分仍是蠻荒之地。這種開發不是戰爭的開發是文化經濟的滲透侵略。宋朝的強盛使南方人也成為真正的中國人。南方各少數民族也逐漸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宋以後中國在再沒有南北分裂,中國各地的中原人北方人南方人在富強繁榮的大宋王朝已逐漸捏合成一個整體。北宋真宗、仁宗時就打破了"南人不為相"的傳統。臨江人王飲若、蘇州人丁渭擔任宰相。開寶九年在曾是三苗之地的湖南長沙興建四大學之首的嶽麓書院,宋真宗親筆賜書正門"嶽麓書院"四個大字,留存至今。宋朝的文人朱熹等文學思想大家來此授學講課,傳授儒家經典、立國齊天下和民貴君輕等民主思想。公元1024年秋--公元1028年春范仲淹在泰洲親率民工四萬餘人修建完成了一百五十餘里的捍海堤工程。從此鹽場、農田有了保障,使往年受災外遷的數千戶人從返家園。人們為紀念范仲淹的功勞,這條海堰被稱為"范公堤"。范仲淹被貶蘇州時經過一年多與廣大民工的勞作修建完成了蘇州水利工程。使相對貧瘠的蘇州成為旱澇保收的大糧倉。公元1085年蘇東坡被貶到杭州,那時杭州還是相對較落後地區,蘇東坡修建六井解決了全城用水。並全面整治西湖,挖出大量湖底葑泥用之修建一條溝通南北的柳堤。人們為了紀念蘇東坡取名"蘇堤","蘇堤春曉"至今仍是西湖勝景之一。蘇東坡一生先後轉徒知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潁州、揚州、英州、惠州等地,最遠最南到達海南島,可以說一路上督勸耕稼、興修水利替百姓排憂解難。宋朝犯錯誤或因政見不合被貶的官員一般都是被流放到南方落後地區。從而使他們有機會報效國家、證明自己、造福那裡的人民。
兩宋時期是太湖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的關鍵時期。蘇州在雍熙(公元984年-公元987年)前後的耕地數至多不超過1,400,000畝,在景佑年間(公元1034-公元1037)蘇州出稅之田3,400,000畝。50年間耕田數增加近1.5倍。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蘇州總耕地數越在12,000,000畝左右,為景佑耕地數的3.5倍,雍熙耕地數的8.5倍。宋政府高度重視疏浚工程和堰閘工程,時常大規模開展水利工程,大力提高了生產力。創造了成功的經驗。首先,疏通河湖港浦的水利工程,使廣袤農田去水澇之害而得沾溉之利。如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調發民夫15.6萬,疏浚諸涇64、浦44、塘6,築成至和塘,"田無洿瀦,民不病涉",兩岸膏腴之地數百萬頃都蒙其利。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趙霖役工278萬余,歷時19個月,浚治1江、1港、4浦、58瀆,使平江府"二十年間並無水患"。公元1115年(政和五年),江陰浚治橫河、市墩河、東新河和代洪港以後,使附近"十鄉之田,頻苦旱澇,盡除其患",得益農田達6,573頃。公元1167年(乾道二年),開浚顧會浦河道,"故水所敗田數萬畝還為膏腴"。開通疏導河湖港浦,不僅保證了太湖水系能循環暢通地流入江海,而且使當地農田能夠有力抗禦水旱災害。在各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應下,太湖流域的農田建設大受惠益,是宋代全國水利田最密集的區域。有人對北宋熙寧年間各路水利工程、水利田及其占總耕地數作過統計,太湖流域所在的兩浙路均位居第一,水利工程為2,294處,水利田為10,484,842畝,占總耕地數的28.8%。南宋淳熙前後,以太湖流域為主體的浙西路水利工程為2,100餘處,接近熙寧時期兩浙之和。《宋史·食貨志》說:浙西"南渡後水利之田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太湖水利使"低田常無水患,高田常無旱災,而數百里之內,常獲豐熟",經過治理的太湖流域"畎澮脈分,原田棋布;丘阜之間,灌以機械;沮洳之濱,環以茭楗;則瀉鹵磽確,變為膏澤之野;萍藻葭葦,墾為秔稻之陸",成為宋代集約化農業的首善之區。
宋朝南渡定都杭州後,大量北方、中原人民遷移到南方。全國精英雲集杭州。使南方更是繁榮起來。遷徙的人們怕後代們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來處,發展形成了宗祠的文化。公元1102年杭州人口僅二十萬戶,公元1274年人口達到一百二十四萬戶。杭州人口大部分都是外遷人口。宋朝在南方的開拓與經營,奠定了南方的富裕。從此以後歷代南方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Ⅳ 概括並結合史實說明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特點和原因,兩宋為何未因此而富強
特點:①都市繁榮(東京有20萬戶,出現娛樂場的「瓦肆」);②商業規模擴大,形式創新(打破「坊」、「市」界限,出現「夜市」);③貨幣發達(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④海路貿易興盛(東達朝鮮、日本,西至非洲;主要港口有廣州、明州、泉州);⑤邊地貿易繁忙(宋遼、宋夏、宋金之間以榷場通商)。 原因:①社會相對穩定(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南宋保持南方相對安定);②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在隋唐繁榮的基礎上進一步高漲,在農業、手工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③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統一邊境地區,建立政權與漢族政權並立;封建生產方式向邊地擴展,邊地得到進一步開發;邊地民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④政府政策開明(實行對外開放,鼓勵海外貿易);⑤科學技術進步(農作物種植技術、絲織、制瓷、礦冶、造船等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印刷、火葯、指南針等發明的完成)。 未能富強的原因:①小農經濟和長期以來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制約;②宋初加強中央集權形成機構臃腫和軍隊龐大,造成政府、軍隊效能低下和財政困難;③政治腐敗嚴重,耗損了大量社會財富,王安石變法失敗更加劇了這一趨勢;④外有邊地民族的戰爭威脅,內有農民起義不斷,統漢集團內部的嚴重分裂。 分析:本題三個求答項,第二間是難點。回答應注意:(1)特點不等於表現,表現是具體的歷史現象,而特點是從對現象的歸納、概括與同類歷史事物的比較中分析出來的;(2)兩宋時期的商品經濟發展情況不要忽略民族間貿易往來和對外貿易;(3)分析原因要全面考慮,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科技發展、政府政策等等都要注意;(4)第二問的難點,表面看來似乎商品經濟的繁榮和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是矛盾的,不可理解的。其實冷靜思考一下並不難解決。首先考慮一下,兩宋商品經濟在兩宋經濟中佔多大的比重?其次,造成兩宋時期國家貧弱的原因有哪些?商品經濟的相對繁榮能消除導致兩宋積貧積弱的這些因素嗎?比如政治腐敗;軍隊、官僚機構龐大等等。推而廣之,回答解決某歷史問題的條件時,首行要考慮造成此問題的原因,特別是根本性或本質性的原因;再考慮具有哪些條件才可消除這些因素。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Ⅵ 宋朝時期貨幣是什麼樣的
兩宋的銅鑄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點。據考證年號首創於漢武帝,而「年號錢」始於十六國時四川成都李壽的「漢興錢」。最後一枚年號錢為袁世凱復辟帝制鑄行的「洪憲元年,當十銅元。」此錢隨袁世凱垮台,存在不到4個月。
「年號錢」因鑄有年號,標明鑄造時間,使人在考證古幣年代時可一目瞭然,這在錢幣形式發展上是一個進步。歷朝年號錢中宋、明、清三朝的錢幣最容易收集。
另外,歷代書法中要數宋朝見著。相傳宋神宗元豐年間所鑄元豐錢有篆、隸、楷、草四種書體,其中蘇東坡手筆的隸書錢文沉著、豪邁,被稱「東坡元豐」。宋哲宗年間司馬光和蘇東坡用篆、行兩種書法寫過對文錢「元裕通寶」,使宋朝流行對文錢。
擅長書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錢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書寫的「御書錢」,據考證第一人為宋太宗趙炅,而歷代皇帝中書法成就最高為宋徽宗趙佶。他治國安邦無能,「靖康之恥」與兒子欽宗一起被擄為金兵俘虜。但對琴棋書畫情有獨鍾,尤其是書法「瘦金體」鐵畫銀鉤,別具一功。
兩宋時期鑄幣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有毀錢鑄器現象,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另外隨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的紙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
這紙幣是一種象徵性貨幣,它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與造紙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也有關。北宋的紙幣主要有交子,南宋有會子、關子。交子、會子都是當時對票據、證券的俗稱。而幣值是否穩定成為經濟財政局勢的晴雨表。
遼、宋、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與漢族交往中受中原經濟文化影響,除了使用唐宋所鑄銅幣外,也發行過民族文字與漢文銅鑄幣。
Ⅶ 列出兩宋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四點具體史實
如夢如幻的大宋王朝
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宋朝也是中國為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技等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宋朝還發展起一門新科學,技術科學。這些輝煌的成就與宋的綜合文明有直接聯系。宋代的GDP是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宋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一、[宋朝的經濟商業]
宋朝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宋朝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因而大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投入商業手工業中,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在宋朝立國之初,宋太祖趙框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錢庄業迅猛發展,促使宋朝在世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最早的紙幣和銀行。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北宋時期就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廠里的工人按期領工資。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造會子局,有徒工一千二百餘人。綾錦院織工達到四百餘人。除公辦的工廠外,一些私辦的工廠也相繼大量的出現與繁榮。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唐朝最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32萬貫)。
宋代的貨幣形式與種類太過豐富。銅錢、銀錠是宋朝的本位貨幣。宋朝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宋代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造詣最多最好的錢幣。宋幣上銘刻的文字書法優美多為名家及皇帝手筆,篆隸真行草俱全,還古篆體、瘦金體。種種精美的貨幣使人愛不釋手,宋錢幣的藝術總類藝術性工藝最高。宋錢是當時周邊各國最喜歡最堅挺的貨幣。宋錢成為南海諸國的鎮國庫之寶。雖然遼國、金國等國也仿製宋幣造錢,但在金國流通最多最廣的是宋錢。直到現在出土存世的宋錢還是最多的。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足見宋的繁榮與強盛。為免攜帶大批銅錢來往之煩勞,在公元998年(咸平元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這種紙幣只相當於擔保的代幣券。宋朝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類型形式。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宋政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銀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開始印刷發行"交子",此種"交子"銅板彩印,上面印有鳥獸、花紋、圖案或故事等,異常精美。此種票據有如公債,分界發行。交子最初是以兩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的同時廢止並回收舊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起,雖仍然是每兩年發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為自一貫文至十貫文的固定面值,以鐵錢為本,備有發行准備金,已經基本具備了近代本位貨幣的特徵要素。其施用愈來愈廣泛。票據的使用為商業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北宋崇寧四年,在江北、華北地區發行了稱為"錢引"的新式樣的紙幣,但是只印了一界就因為流通不暢不能順利使用而停印。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四川交子改稱錢引,交子務也改稱錢引務,開始大量印刷紙鈔發行,由於數量發行過大,引起了錢引的嚴重貶值。公元1110年(大觀三年)限制發行量為天聖時的125萬貫左右,對流通地區也限在鐵錢行用的四川、陝西、河東地區,後又採取了受兌、停用舊錢引,增加准備金等多種方法,使錢引的價值得到恢復。南宋時期宋政府在杭州設立"行在會子務"專門管理印製"會子"。先後印造了一千文、兩千文、三千文及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六種面值的會子。會子以三年為"界",到期作廢,逐舊造新換舊。從公元1171年到公元1240年,共發行了十八界會子。後來政府規定第十七、十八界會子可以永久流通。這是真正意義上由政府發行的紙制的純粹錢幣。紙幣逐漸代替了銅錢做為主要交換媒介。商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宋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輕民的傳統做法,義利並重相當重視經濟立法。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專門設置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其立法活動頻繁,法規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法規的制訂、實施各方面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宋的經濟法令,注意到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宋朝獲得龐大的財政收入是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豐厚的社會財力使得政府既不必求苛稅於民又能保證政府收入。這就緩和了社會矛盾,進入治理國家的良性循環。宋朝的經濟,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公元1077年,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了,宋朝已經走出農業文明了,宋時中國的農業社會已經在開始向工商業社會那邁進了。宋朝的手工業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比西方資本主義印刷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大學者蘇東坡曾給一做油食老婦人做過一首廣告詩,使之生意大振。沈括的貨幣流通速度論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此外宋朝已出現類似現代報紙的"小報"了。世界的中國的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於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中。
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閑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發展。宋代開始大規模的城市化。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發達的交通為人類封建史之最。宋朝每十里設一郵亭,每三十里設一驛站。各地的官道星羅棋布、四通八達。宋政府對郵驛是十分重視的"以法治郵"的做法,保證了郵驛的正常運行。"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宜驛分明。"地經就是地圖,宋朝的地圖已經相當的精確。宋朝四京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宋代大城市人口集中,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都是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洲一樣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宋朝十萬戶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幾個增加到四十六個。(南宋末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萬人口。)在城市所有幹道的塔上都掛有一個時針。每個鍾都有一個人看守照料。他敲著銅羅報時,即使在很在窄的小巷都會回盪著這種聲音,隨後他用文字把時刻展示給人們看。北宋富強160多年,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汴梁城不僅旱路暢通發達,水運也十分發達。"舳艫歲歲銜清汴","聯翩漕舸入神州"。"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宋朝的汴梁城已經用煤(西方稱之會燃燒的石頭)而不是用木材生火做飯取暖了。當時西方都是用木頭劈柴生活作飯取暖。中國1949年解放後的各大城市都沒有達到這一點。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極大地刺激了茶坊酒市、娛樂業等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宋朝的城市不像唐朝的城市一到黑夜就一片黑暗了,宋城在黑夜裡是燦爛的光明之城。因為宋朝不像唐朝一樣實行宵禁,宋人有夜生活。一到夜裡,宋人就自己的房間里、在家門口、庭院門口都點上了燈,因而到處都有燈光。在夜晚趕路遊玩的人們都拿這各種各樣的燈籠。因此在夜晚整個城市都在閃爍。在夜晚城市裡燈火通明,叫賣聲到天明。在"瓦子"、"勾欄"等固定娛樂場所百戲伎藝競演,市民集中觀看。夜間飲食店鋪生意興隆,直到太陽從新升起街上一樣擠滿了人。"大街一兩處麵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麵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亦有賣卦人盤街叫賣,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酒壚博塞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不止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等少數的宋人而是城裡的廣大的市民、大多數的宋人。宋人生活得是如此富足幸福。宋朝沒有"路有凍死骨"的貧窮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觀絕望。只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醉生夢死的樂觀、繁華。
宋朝開發了南方,實際是開發了領土。為南方人更像中國人做出了歷代都難以比擬的貢獻。雖然古之時有所開拓,但南方相對中原北方大部分仍是蠻荒之地。這種開發不是戰爭的開發是文化經濟的滲透侵略。宋朝的強盛使南方人也成為真正的中國人。南方各少數民族也逐漸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宋以後中國在再沒有南北分裂,中國各地的中原人北方人南方人在富強繁榮的大宋王朝已逐漸捏合成一個整體。北宋真宗、仁宗時就打破了"南人不為相"的傳統。臨江人王飲若、蘇州人丁渭擔任宰相。開寶九年在曾是三苗之地的湖南長沙興建四大學之首的嶽麓書院,宋真宗親筆賜書正門"嶽麓書院"四個大字,留存至今。宋朝的文人朱熹等文學思想大家來此授學講課,傳授儒家經典、立國齊天下和民貴君輕等民主思想。公元1024年秋--公元1028年春范仲淹在泰洲親率民工四萬餘人修建完成了一百五十餘里的捍海堤工程。從此鹽場、農田有了保障,使往年受災外遷的數千戶人從返家園。人們為紀念范仲淹的功勞,這條海堰被稱為"范公堤"。范仲淹被貶蘇州時經過一年多與廣大民工的勞作修建完成了蘇州水利工程。使相對貧瘠的蘇州成為旱澇保收的大糧倉。公元1085年蘇東坡被貶到杭州,那時杭州還是相對較落後地區,蘇東坡修建六井解決了全城用水。並全面整治西湖,挖出大量湖底葑泥用之修建一條溝通南北的柳堤。人們為了紀念蘇東坡取名"蘇堤","蘇堤春曉"至今仍是西湖勝景之一。蘇東坡一生先後轉徒知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潁州、揚州、英州、惠州等地,最遠最南到達海南島,可以說一路上督勸耕稼、興修水利替百姓排憂解難。宋朝犯錯誤或因政見不合被貶的官員一般都是被流放到南方落後地區。從而使他們有機會報效國家、證明自己、造福那裡的人民。
兩宋時期是太湖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的關鍵時期。蘇州在雍熙(公元984年-公元987年)前後的耕地數至多不超過1,400,000畝,在景佑年間(公元1034-公元1037)蘇州出稅之田3,400,000畝。50年間耕田數增加近1.5倍。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蘇州總耕地數越在12,000,000畝左右,為景佑耕地數的3.5倍,雍熙耕地數的8.5倍。宋政府高度重視疏浚工程和堰閘工程,時常大規模開展水利工程,大力提高了生產力。創造了成功的經驗。首先,疏通河湖港浦的水利工程,使廣袤農田去水澇之害而得沾溉之利。如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調發民夫15.6萬,疏浚諸涇64、浦44、塘6,築成至和塘,"田無洿瀦,民不病涉",兩岸膏腴之地數百萬頃都蒙其利。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趙霖役工278萬余,歷時19個月,浚治1江、1港、4浦、58瀆,使平江府"二十年間並無水患"。公元1115年(政和五年),江陰浚治橫河、市墩河、東新河和代洪港以後,使附近"十鄉之田,頻苦旱澇,盡除其患",得益農田達6,573頃。公元1167年(乾道二年),開浚顧會浦河道,"故水所敗田數萬畝還為膏腴"。開通疏導河湖港浦,不僅保證了太湖水系能循環暢通地流入江海,而且使當地農田能夠有力抗禦水旱災害。在各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應下,太湖流域的農田建設大受惠益,是宋代全國水利田最密集的區域。有人對北宋熙寧年間各路水利工程、水利田及其占總耕地數作過統計,太湖流域所在的兩浙路均位居第一,水利工程為2,294處,水利田為10,484,842畝,占總耕地數的28.8%。南宋淳熙前後,以太湖流域為主體的浙西路水利工程為2,100餘處,接近熙寧時期兩浙之和。《宋史·食貨志》說:浙西"南渡後水利之田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太湖水利使"低田常無水患,高田常無旱災,而數百里之內,常獲豐熟",經過治理的太湖流域"畎澮脈分,原田棋布;丘阜之間,灌以機械;沮洳之濱,環以茭楗;則瀉鹵磽確,變為膏澤之野;萍藻葭葦,墾為秔稻之陸",成為宋代集約化農業的首善之區。
宋朝南渡定都杭州後,大量北方、中原人民遷移到南方。全國精英雲集杭州。使南方更是繁榮起來。遷徙的人們怕後代們不知道自己祖先的來處,發展形成了宗祠的文化。公元1102年杭州人口僅二十萬戶,公元1274年人口達到一百二十四萬戶。杭州人口大部分都是外遷人口。宋朝在南方的開拓與經營,奠定了南方的富裕。從此以後歷代南方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二、[宋的科技技術]
宋瓷是當時中國的國家標志。宋時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定窯。可以說人類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工業是宋朝的瓷器工業。宋瓷是最精美藝術與精確工藝完美的結合。宋瓷神韻文明與大眾文化巧妙的融合與統一。各地名窯瓷器大量地生產,不僅供皇家貴族使用,還為官員學者們、及市民階級所珍愛、使用。宋瓷的各種窯類造法製造出來的瓷器品種層出不窮。讓所有見著的人都贊嘆不已。宋瓷許多的工藝都已失傳。宋瓷許多的工藝水平即使現代都難達到。宋朝的瓷器是如此的精美,可以說宋朝遺留下的名窯瓷器幾乎都價值連城。宋時中國的大眾絲綢工藝從實用化走向細膩化精密化。宋朝的絲綢,超乎尋常的先進。非常尖端的織機,包含1800個活動的構件。各種綉法讓中國的絲綢更藝術化、更美學化。外國富人穿的是粗布麻衣,中國平民穿的是柔絲綢緞。有的農民也穿上了絲綢。"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北宋時期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對天文、歷法、醫葯、數學等都有研究。沈括寫《夢溪筆談》記載了大量科技成果與科學發現,如地磁角的發現、摩擦起電現象的記錄及討論了光學問題等等。沈括還提出了沖擊成陸的觀點,此觀點西方十九世紀以後才出現。《夢溪筆談》被西方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網路全書。宋代隨著農、林、牧、副、漁各項事業的發展,宋的農業生態系統物資循環觀點與今天人類正建設的現代化生態大農業的觀點,在原則上達到了完全一致。宋的醫學規模及水平較唐代有了大幅度提高,宋代還創造了法醫學,《洗冤集錄》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西方同類專著早了三百多年。宋朝對石油、煤炭、天然氣各種能源廣泛運用。宋代用焦炭冶鐵,早於西方五百多年。
人類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是宋。把指南針用一軍隊的行軍也是宋。北宋初年,政府對製造火葯武器非常重視。宋軍在功滅南唐,奪取金陵的戰爭中就使用了火炮、火葯箭。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唐福呈獻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葯武器,受到宋政府嘉獎。從此,火葯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後來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公元1044年曾公亮等編著軍事著作《武經總要》里記錄了三種火葯配方及多種火葯武器,並配有插圖。公元1161年宋朝軍隊里出現了投擲榴彈的弩機。公元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雕印全部的《大藏經》,刻板十三萬塊,印行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費時十二個春秋。做如此浩大的工程印製書籍世界第一。中國最早的小說總集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的《太平廣記》,共有五百卷,分九十二大類。我國的類書之冠是宋太宗時的《太平御覽》,共一千卷,分為五十五門。我國現存最早的劇本是南宋的《東海黃公》。北宋熙寧以後私刻、坊刻蔚然成風。有的私刻書鋪有刻工幾十人之多。宋朝雕版印刷進入鼎盛時期。宋政府推廣印刷術大眾化,傳播技術手冊,諸如農業手冊和醫葯書籍。大量的私人出版社的產生,改變了世界文字的發展,傳播了知識。宋哲宗時期商人徐戩,刻印《夾注華嚴經》等書,運往朝鮮等地販賣,獲取了大量的利益。慶歷年間,畢生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遺憾的是活字印刷並未得到大規模的運用,但其意義巨大。系統可分解為要素,要素集結起來構成主體。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應用系統思維的具體實例,是應用系統思維、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的典範。宋版書講究質量,雕版細致,字體工整,刀法圓潤,紙堅色白,墨色香淡。北京圖書館所存的宋版書,至今還有一股清香味。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有裝置指南磁針的四種方法:水浮、指爪、碗唇、縷懸。北宋時期,人們創造了適用於航海的指南針,把航海事業推向了新的時代。那時中國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宋的商船是當時人們能夠想像出的最大的船隻,有的有六層桅桿,四層甲板,十二張大帆,可以裝載一千多人的巨型船隻。這些船不僅擁有精確得近乎奇跡的航線圖,還擁有幾何學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還有那些熟練運用天然磁石指南針的人。通過指南針,在茫茫的大海中可以找到通往陸上世界盡頭的路。宋朝是當時最重要的海上的貿易大國,泉洲、明洲都是當時最大海上貿易港口。海上貿易的稅收是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佔到了一半的財政收入。北宋時中國就擁有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帆船艦隊和商船隊,頻繁遠航至阿拉伯,東非,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的日本與朝鮮。正是由於宋朝的高度繁榮和發展與開放的經濟政策,導致了人類史上空前的東西方技術和物資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等等先進高超的技術迅速傳遍西方,中國大宋創造出的燦爛文明讓正處在野蠻時期的西方人第一次較完整的體驗擁有了文明。中國文明各個方面都影響著西方,給西方後來的文藝復興與文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代是中國古代數學的最繁盛時期,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顛峰。宋朝涌現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出現了大批有份量的數學著作。宋代最抽象的數學成就極高,在希臘文明與西方之間的空白地帶鶴立雞群。宋的代數學充分發揮了絕對化的方法,把漢代方程解法的組合變換式發展到了一個奇妙的境界,不但在解法上解決了很多問題,也提出了高次方程、虛根等問題。西方的方程學在幾個世紀之後才出現。宋的方程學是一個發達的數學學科。沈括的"燎積術"是中國第一個高階級等差級數。沈括的會圓術是一個幾何問題,把勾股定理用於從弓行的弦、和矢求弧長。宋朝著名數學家賈憲在《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中提出開任意高次冪的"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用於求解高次方程,是在求得一位商後即以之乘高次未知數的系數加入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在作法上把商、常數項、新方程一次項系數和高次未知數系數分別排列,再用上法對這個組合進行變換。七百年後西方人才發明了同樣的方法(1819年才由英國人霍納發現)。賈憲的二項式定理系數表與17世紀歐洲出現的"巴斯加三角"是類似的。南宋傑出的數學家秦九韶,公元1247年在《數書九章》中將"增乘開方法"加以推廣,論述了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並且例舉20多個取材於實踐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為十次方程)。16世紀義大利人菲爾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還對一次同餘式理論進行過研究。秦九韶還推廣了孫子定理,他的"大衍求一術"將孫子定理的方法從較小的數和較少的同餘式個數推廣到一般解法。秦九韶還得出了與希臘海倫公式等價的從三角形三邊求面積的公式。劉益的"益積術"、"減從術"也是對系數組合進行變換的技術。數學家李冶公元1248年發表《測圓海鏡》,該書是首部系統論述"天元術"(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數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數學家楊輝公元1261年在《詳解九章演算法》中用"垛積術"求出幾類高階等差級數之和,給出了幾種高階級數的求法。公元1274年在《乘除通變本末》中還敘述了"九歸捷法",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此外楊輝還發展了九宮圖,他作了圓、直線交叉的組合。使宋在組合數學上也有進步。楊輝在數學組合上指出4乘4數學方陣上交換對角結果,可惜他以後沒有進一步發展。數學在宋代已經開始得到重視,數學的研究成果在宋朝已開始有應用的環境了。數學家秦九韶認為數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經世務,悉萬物","竊嘗設為問答以擬於用的"。數學家李冶公開批判輕視科學實踐活動,將數學貶為"賤技"、"玩物"等長期存在的士風謬論。他說"術雖居六藝之末,而施人之事,則要實惠得多。"中國的數學在宋代領先西方幾個世紀。遺憾的是宋以後中國的數學開始衰落,雖然在元朝中國古代數學還有零星發展,但中國數學整體的已沒有繼續、發展運用的大環境了。中國宋代是數學是世界的奇跡,但也是中國科學的一個悲劇......
三[宋朝的政治民主]
趙匡胤得意於諸侯割據,他深深的知道諸侯割據對國家人民的種種壞處。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吸取了唐朝諸侯割據[實質上是國家四分武裂]的經驗教訓。是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祖國統一的深謀遠略。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沒有殺害有功大臣,還用法律形式規定以後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宋太祖傳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歷代皇帝都嚴格執行這一祖訓。即使是因戰亂得位的殺害岳飛的宋高宗趙構,也只開三回殺戒。這在其他歷朝歷代都是極其罕見的。宋朝統治者非常重視吸取中國過去的歷史教訓。司馬光編著了著名的《資治通鑒》。以參知政事的設立為標志,宋朝實行宰輔集體領導制,是中央集權更理性化運轉的一種標志。在相當程度上皇帝也必須聽取宰輔集體的意見,應該說最高統治者不能憑一己之喜怒哀樂隨意處置朝政或決定大臣的去留乃至生死命運。國家治理的"文臣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宋朝仁義立國,政局清明。宋朝的沒有地方勢力的割據,也沒有宦官、後妃、外戚的專權干政亂國。宋朝沒有文字獄,官員們不會因為說錯話寫錯字而掉腦袋、全家抄斬、滅門九族。宋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時近一步增加台諫力量,和庭辯力度。以文治國是中國從野蠻社會走向現代文明進程的標志。開明寬厚的政治氛圍,使官員們敢於抨擊朝政,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致使宋朝涌現出大批中國歷史上敢於直諫的官員,如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蘇軾等等偉大的名字。中國歷史上只有宋代才能出現像包拯這樣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當面爭吵,包拯的唾液都飛濺到宋仁宗皇帝的臉上的事。宋仁宗即使再生氣也沒把包拯怎麼樣。包拯照樣勇於直諫、照樣升職為官。"終仁宗之世,疑獄一從於輕"。宋仁宗對疑難案例都是從輕發落。可見宋代皇帝的開明與民主。整個社會尊重知識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歷代都特別愛惜人才,優待官員。即使是盧多遜和丁謂圖謀皇位,這樣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並沒有形成所謂的官場,下級官員可以告上級官員。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也難倖免。其中包拯就把他頂頭上司及幾位比他職位高的官員彈劾倒了。包拯這樣的人物只有在開明的大宋王朝才能產生。宋朝民告官的事也屢見不鮮,各級衙門門口都貼著反腐規訓,人民可以上訴、告官,直至勝訴。
宋太祖招令300人去天竺求取經書與舍利。宋太宗曾親自接見古印度婆羅門僧人和伊斯蘭教徒。在宋朝有大量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及其它教徒擁有自己的屋舍、教堂、寺廟。加上宋的儒教、道教的繁榮昌盛。可見宋朝的中國以是多宗教並存開放的國度了。只是在宋朝基督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根本競爭不過儒教、道教、佛教。早在馬克菠羅到達中國之前就有大量的歐洲商人到達中國經商。現西方又發現有義大利商人兼學者雅各.德安科納早在1271年就到達中國的泉洲並記下了傳記。那時只是在泉州生活經商的就有大批威尼斯人、猶太人、英國人、薩拉森人、法蘭克人、錫蘭人、印度人、小爪哇人、比薩人及一些黑人,還有來自亞力山大里亞、布魯格等地的人。大批歐洲及亞洲人在中國經商或定居,那時泉洲已有大量混血兒。其中宋朝更是同化了大批猶太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只是有記載的在宋朝首都開封就有猶太人的17個大家族,接受"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約法三章之後,定居中國。同化猶太人足見宋朝各個方面的強盛。可見中國文明及科技技術在宋朝時就傳播、影響到西方。各種信仰的各種人一同和睦相處的生活在開明富強的大宋社會里。合而不同是大宋王朝的整體寫照。
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第一次出現了工匠傳統和哲學傳統合流的跡象。宋朝聞名的四大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嵩陽書院)成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聖地,"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宋仁宗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趙禎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
Ⅷ 宋朝時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有怎樣影響
宋朝時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主要有以下影響:
一、彌補了貨幣的不足,宋元時期有時金屬貨幣主要是銅錢會因為很多原因比如給金夏等國的進貢而數量不足,而交易的需求又很大,交子的出現,很大彌補了這個缺口。
二、攜帶方便,促進了大額貿易,紙幣攜帶遠比沉重的銅錢方便,在進行大額貿易的時候,這個優點更加明顯,這極大的促進了交易量。
三、信用制度的建立,紙幣不像金屬貨幣,本身並沒有價值,其能流通,全靠信用支撐,交子最初是民間商人自主發起的,這一切都對社會的信用體系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儲蓄放貸等更加方便,貨幣的安全性增加。
五、負面影響,朝廷的貨幣思想並不成熟,誤認為可以無限發行紙幣來創造財富,導致大量發行,最後失去信用,紙幣大幅貶值,甚至不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