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摘要: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集中體現為學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發展的不均衡。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密切關注市場需求,以能力培養為突破口,按照知識經濟發展趨勢和工商管理教育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把與之有關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系統結構,是可供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活動中藉以進行操作的既簡約又完整的實施方案,其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培養過程。[1]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探究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根據系統優化理論探求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合理途徑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設置還不太科學,人才培養處於「大一統」的狀態,專業特色不夠突出,培養的畢業生「千人一面」,與市場需求錯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夠全面 盡管近年來各高校普遍認識到培養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數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論灌輸和簡單的案例討論階段。創新型人才培養歸根到底是能力培養的問題。當前我國的工商管理教育,較為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對於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則不夠重視;較為注重培養對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進行分析的能力,而對培養學生針對問題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則不夠重視;較為重視教給學生如何採取穩定可靠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對培養學生敢於承擔風險的膽識則不夠重視。 (二)企業家精神培養缺位 企業家精神是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它涵蓋了企業家才能,同時又有著更多的內涵,如冒險精神、效率精神、誠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等,這些都是企業家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有調查顯示:在美國,每16 個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在歐洲,每26 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在日本,每36 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業家精神;而在我們中國,每200 人中還找不到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2]這個調查結果為我們的工商管理教育敲響了警鍾。當前畢業生就業都傾向於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而不願到小企業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興辦企業。這與他們在校期間學校沒有為他們作好充分准備不無關系。 (三)忽視對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反應能力的培養 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是永恆的。企業經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所以有人認為如今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年代」。「管理無定式」,究其原因就在於環境是隨時變化的,因此對於環境變化的反應能力是企業和企業管理者關鍵的能力之一。反觀我們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給學生關於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如何運作、如何管理的知識,而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如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等方面)發展變化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而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企業所遇到的重大問題都是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引起的。 (四)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關注不足 當前,兩個互相聯系並正在加速的趨勢是:經濟向服務型發展和企業向信息密集型發展,這種趨勢對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中的各個部門(財務、會計、營銷、管理)都要應用信息技術,都要搜集、處理、傳遞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後的商業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據於信息技術。顯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僅僅開設一兩門信息管理與技術課程是不夠的。 二、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 針對傳統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紛紛進行創新教育。創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內容:(1)創新意識培養,是指樹立創新目標,發揮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激情。(2)創新思維培養,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的方式方法,用來處理某種事情或事物的思維過程。(3)創新技能培養,是指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創新情感培養,是指創新的情感動力,包括獨特的創新目標,為提高人類美學價值而創新的高尚情操,為優化個體創新功能而掌握創新技巧的熱情。[3] 結合專業特點,我們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突出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保護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培養自由精神和主體意識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保護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自由精神與主體意識。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個性發展的自由和生命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自由。[4]自由探索的熱情是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培養競爭意識、協作能力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是市場經濟的生命線,競爭能激活人的活力,是開拓創新的動力。競爭離不開協作。現代工業與經濟的主要特徵就是「學科交叉、知識融通、技術集成」,這種特徵告訴人們,發展需要超越個人知識的局限性。團隊合作已經成為競爭取勝的必要手段。所以,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競爭意識、協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培養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復合的能力結構 從知識結構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較深的專業造詣和較寬的學術視野,又要具有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既要具備生產運營、戰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又了解有關國際禮儀、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從能力結構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必須是多元復合型人才。既有較強的綜合開發創業和實踐應用能力,又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應對經濟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應具有立體交叉的知識結構和多元復合的能力結構. 三、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和措施 知識經濟時代迫切需要創新型管理者。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鑄造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如何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緩的命題。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力培養創新素質 創新素質的培養,首先要求轉變重共性、輕個性的教育觀念,注重人才素質的特質性。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所有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個教學計劃,同一種教學方法,結果培養出的學生千人一面。其實,每個學生在知識結構、個性心理特徵、興趣和愛好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實踐證明,某些獨特的品質往往是其創新素質的表徵。因此,強調培養學生創新品質,就首先要求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強調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大學應該更多強調給予學生一個廣闊的知識視野,一種終身學習的興趣,一種探索問題的意識。 (二)深化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增加創新創業類課程 在課程體繫上,從學生應有的管理知識、能力、素質來總體優化設計,進行工商管理系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在加強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建設時,注重提高學生知識素養的新型課程的設置,增加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可選擇性,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對學生實行分流培養;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突破現有課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課程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構建「能力主導型」管理系列課程的新體系,引入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的課程,比如《中小企業創業管理》《三國演義與孫子兵法》《商務溝通》等中西結合、融會貫通的課程;在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精選教學內容,吐故納新,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在傳授經典內容的同時,必須滲透現代管理的觀點和方法,為現代管理適當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發展的介面。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倡體驗式教學等現代管理教學方法 因循守舊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現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難以培養學生今後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以人為本」、「彰顯個性」和「鼓勵創新」的社會背景下,用人單位更注重大學生的協作與溝通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掌握與運用知識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高校學生越來越注重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到教學及實踐活動之中,通過親身體驗享受獲取信息的樂趣並培養專業情感,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達到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之上,進行大膽創新,轉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形式,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環境中通過體驗去感知、理解、領悟、驗證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做到觀念、判斷、技能的自主形成並被主動掌握,這就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親身經歷,從中形成認知和領悟,並成為具有團隊協作、情知合一、實踐創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相比,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改變,而是將認知過程與情意過程融合與統一,從而形成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綜合創新。 (四)打造創新型師資隊伍 教育能否為新世紀培養出理想的創新型人才,教師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創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創新型的教師來培養。創新型教師要具有如下特徵:具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和真摯的教育情感;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具有勇於開拓進取的創造才能和靈活機智的應變才能;具有創造性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輸出信息的能力;具有遠見卓識,善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和喜歡學生求異、創新,等等。工商管理專業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對理論有深入的研究,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實踐經驗,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角色調整為學習組織者、合作者、開發者、引導者,成為一個卓越的課堂組織者。教學方式從講授式、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調動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 (五)構建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 傳統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長於知識的接受和模仿,弱於逆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出現極強的求同現象。要想打破這種「趨同現象」,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構建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一是要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更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二是要由單一的評價標准轉化為多元化評價標准,在學習評價上,採取包括課堂觀察、測試與練習、學生作品評價、學生體驗與反思等多元化評價標准,著重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多元化評價更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統一評價的基礎上表現出一定的彈性,從而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 參考文獻 [1] 姚正海. 關於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17~18. [2] 張建華. 生存——20 個卓越的企業領袖20 家有影響力的企業25 年生存發展歷程[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3] 岑麗陽,黃河,魏格坤,等.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 高教論壇,2007(4):52~54. [4] 向秀英. 地方商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思路探討[J]. 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4):125~126.
㈡ 求助!一篇工商管理專業的論文,一萬五千字的!
其他答案
二、 戰略方向
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體系,缺少對戰略方向的闡述顯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業的戰略方向是在充分考慮中國國情、中小企業的特點及加入WTO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的幾個具體發展方向。
(一) 發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El趨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備特色的企業才會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因此,培育和發展地域特色型企業是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方向。各地應按照市場、資源、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群體型企業,通過地域特色形成的產業能帶動該地域形成產業群,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 發展配套型中小企業配套型中小企業是指那些為國內支柱型大企業和國外大企業生產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為大企業生產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進專業分工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復建設。
(三) 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各國的經驗來看,科技型企業是中小企業發展較為成功的企業,它在推動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應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優勢,大力促進產、學、研聯合,開發一批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科技成果,促進一批院士專家型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四) 發展就業型中小企業我國的工業不夠發達,勞動力富餘,就業困難失業人數的增加,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不利於我國工業化的推進 因此,要根據我國各地的特色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吸收富餘、下崗職工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同時還應重點發展社區(村)企業,這些企業立足本地,服務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產廉價的商品,這也是就業型企業拓展自己發展空間的領域。
(五) 發展外向型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生力軍,其發展可以產生幾個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國對外開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參與我國的工業建設;② 更多地利用外資和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與管理經驗;③ 帶動我國出口企業的發展,為增加我國企業產品的出口創匯創造更好的條件;④ 使我國形成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 所以我國應充分利用加WTO的帶來的機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六) 發展國有、集體中小型企業國有、集體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不在於企業數量的增加,而在於質量的提高 提高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質量的重點是加大企業的改革力度,促進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成為市場的競爭主體 為了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方面我國應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鬆對它們的限制,讓其有自由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為其盡快減負,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中平等的一員。
(七) 發展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是一類比較特殊的中小企業,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推動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條件是資金來源問題+這類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政府的扶持性資金;二是來自社區內的共同集資。如果地方經濟發展較快,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比較容易籌集到資金 只要企業的項目有發展前景,比較容易得到政府資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過共同集資的形式籌集到所需資本。
參考文獻:
[1] 李大明.產業結構謂整與中小企業稅收政策研究[J].財貿經濟2001.(10):41
[2] 項保華.企業戰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
[3] 馬晨,馬乃雲.我國民營企業貸款融資問題的研究[J]北京商學院學報,2001.(3):20-24.
[4] 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貸與二級市場[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
㈢ 關於工商企業管理方面的論文
學術堂提供了一些工商企業管理方面的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選擇
1、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2、「大類招生、分流培養」運行機制的困境和對策——以工商管理類專業為例
3、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4、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過程研究
5、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研究
6、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
8、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基於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10、新時期工商管理的職能探索
11、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12、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3、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研究綜述
14、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
15、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6、關於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討
17、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18、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實施
19、基於嵌入式學習的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探析
20、提升工商管理類學生專業能力的ERP實驗教學探討
21、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獻計量分析
22、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23、基於文獻計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間工商管理學科國內外研究熱點比較與分析
24、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案例教學模式及其評析
25、地方高校創業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6、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27、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索
28、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研究——以普通財經類院校為例
29、試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0、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31、加強工商管理培訓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32、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
33、關於工商管理教學案例庫建設的思考
34、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35、國外工商管理教材淺析
36、工商管理情境教育體系的內涵、架構與協同效應
37、論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8、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9、論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及現狀的分析
40、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41、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42、以ERP模擬實驗室平台打造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43、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4、淺談如何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45、論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46、淺論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
47、基於創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48、Wiki環境下「工商管理模擬」教學的探索
49、淺談如何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50、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
51、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52、區域經濟視角下的廣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研究
53、中國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的計量分析
54、創新教育視域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基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實踐與探索
55、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識來源與結構——基於文獻計量法的分析
56、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57、論案例教學價值取向的變革——基於對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的分析
58、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59、工商管理
學位論文 質量分級評價問題的探討
60、基於培養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的ERP沙盤模擬實訓探析
61、談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62、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體系
63、淺析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改革方向
64、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65、淺析工商管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66、關於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67、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內涵與界定標准
68、論工商管理如何促進經濟的發展
69、工商管理特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探討
70、工商管理課程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
71、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2、論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的區別
73、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措施
74、工商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75、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探討——基於一項案例教學實踐調查
76、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
77、工商管理大類專業內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
78、淺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79、關於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研究
80、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1、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學問題的幾點思考
82、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與知識轉換
83、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對策研究
84、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市場適應能力的調查與分析
85、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識與技能的分析
86、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現狀研究
87、創業大賽實踐與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互動研究——以《市場營銷學》為例
88、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式探析
89、論知識經濟時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創新
90、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狀況及培養模式研究——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與廣州大學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啟示
91、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探索
92、論新時代下工商管理的職能研究
93、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之我見
94、工商管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9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96、走特色之路建設工商管理專業
97、論高等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98、對開放大學課程體系的分析——以英國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群課程體系為例
99、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00、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
㈣ 求一篇關於工商管理的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的畢業論文,絕對給力嘚,原創!
㈤ 求企業管理和工業經濟方面的論文
持續改進的整合管理研究
摘 要:很長時間以來,持續改進一直是尋求競爭優勢的企業的重要手段。雖然諸如全面質量管理、再造工程、時間管理等改進項目應該提高企業的生產率、產品質量和競爭能力,但實施改進的企業在使這些改進項目得到初步認可和進行持續改進時卻存在著很大困難,常常事與願違。因此,本文在對各種改進管理方法的共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整合的視角,提供一個有助於經理人員提高持續改進的效率和效果的新思路,構建出持續改進的整合管理模型。
關鍵詞:持續改進;整合管理;並行工程;流程再造
一、持續改進的整合管理:對當前主流改進實踐的一種超越
所謂持續改進的整合管理,就是基於多數企業常常為應付快速變化的超強競爭環境和增強整體競爭實力而同時實施多個改進項目的現實,通過挖掘擬付諸實施的各個改進項目之間的共性和緊密聯系,在它們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強化關系,以突破單一改進活動的局限和某些人為分割的束縛,發揮各項持續改進活動的優勢與協同效應,最終確保企業持續改進的整體效果最優的動態管理過程。
(一)對企業改進實踐的再認識
自進入90年代以來,持續改進已經成為任何謀求發展的企業的永恆主題。與企業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強度的日益加劇相適應,諸如再造工程、全面質量管理、基於活動的成本管理、及時管理(JIT)、時間管理、員工授權、標桿管理、精益製造和經濟價值分析等有關改進的革新性管理思潮風靡全球,並逐漸成為企業改進實踐的主流。但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企業並未因此而獲得預期的成功,許多持續改進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這在伊麗莎白·凱提恩(Elizabeth Keating)等人於1999年所進行的相應研究中又一次得到了證實。那麼,究竟是各種改進管理方法本身不科學,還是企業在實施持續改進項目時存在問題?顯然,如果是各改進方法自身缺乏效率和效果,人們便很容易對上述現象作出解釋,但來自實踐的證據卻並不支持這種解釋。亨得里克(Hendricks
㈥ 如何發揮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對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開始和世界市場接軌,世界經濟的脈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更加廣泛,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在對法制建設進行完善的同時,工商管理作為整個商業體制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出對應的影響與貢獻。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職能。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以及經濟的不斷繁榮,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工商管理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在政府經濟社會當中的管理職能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與分析。
工商管理的基本職能可以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其一,在我國的社會經濟市場監管過程中,工商管理部門並不是的市場監管行為並不是獨立的,對其對應的管理工作可以概括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將市場主體的門檻進行良好把關,應該積極的做好保市場政策運轉的裁判員和監督員,同時為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站好崗。
同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還應該通過忠於職守等行為與方式對社會經濟中發生的各種行為予以負責,在做好市場監管工作的同時充分的發揮出經濟監管的主角作用。
再次,還應該極強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多個方面的基本合作。從當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來看,可以將工商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概括為這樣幾個主要方面:積極的行使其在市場監管方面的主要功能與職責,確保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部分性子的參與到經濟調控、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建設當中。工商管理的形式和模式應該是和對應的社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因此我國的工商管理與其他國家的工商管理形式又存在著對應的差別,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秩序管理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戰面起到的關鍵作用:
1、工商管理對我國經濟大局的穩定作用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公司管理部門在執法的過程中對企業與執法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良好的協作,通過積極的發揮其自身的職能作用,努力的改變了企業和執法部門之間的關系,通過改變自身工作的方法對自身服務機制進行了逐步的完善,有效的促進了經濟大局的穩定,保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對這方面的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我們應該樹立起促進經濟不斷發展的思想責任與意識,通過改進對市場監管與執法等方面的功能,更好的給我國環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大局提供一個良好的氖圍。
工商管理部門在執法的過程中還應該以把握經濟發戰向和節奏為主,以之作為國家發政務的一個重要內容。
為了營造一個和諧的執法環境,還要求在執法的過程中對各個執法方式以及執法監管途徑等進行完善,積極的尊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行為與作用。尊重納稅人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決摒棄為了一味的監督與執法來進行狹隘的部門利益追逐,只有這樣才能對我國市場監管的基本方式進行改革,最終達到和諧、高效執法的目的。
對於那些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以及和廣大農民、大多數消費者利益相關的情況,應該加強對那些涉及到諸多知名企業以及著名商標的產品等進行保護,尤其是對那些存在的商業違規操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2、工商管理工作對於深化流通體制的改革具有積極意義除了在政治經濟領域方案有保性的促進作用之外,工商管理工作還對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的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型商業企業在我國不斷出現,這些商業企業集團都是以跨越地區、部門甚至是跨行業的方式存在的,以我國企業之間的自由交流以及各個行業自主結合的方式而形成的。這中形成以及構成方式就使得企業利益容易從地方利益之中脫離出來,進而形成了一個超出地方利益集團而在外的模式。同時,這些處於地方利益集團外的利益集團又容易相互加強和扶持,進而發生對應的強制性關系,進而從根本上對我國的條塊狀分布的經濟發展基礎出現了溶解,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從地方素服中徹底的解脫出來。
在我國的流通領域,達到政企分開的目的是當前流通領域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於我國的商業企業集團是採用的綜合性商業經營方式,這就繞開了之前繁復的行政枷鎖,將各個行業、各種形式以及多種發展程度的企業在經濟方面發生了相互的聯系,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自主的經濟體系。這種獨立於傳統行政領域的經濟體系形成了一個新的指揮中心和經營體系。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對我國其他的一些商業企業集團並不能進行完全的管理,而知識進行適當的干預,通過一些幫助、輔導性質的工作來減少企業集團對我國政府政策等方面的依賴。這就有效的增強了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主地位和積極性,不但提升了其生產效率,同什有效的促進了經濟行業的健康與穩定,強化了企業生產的流通性。這對於社會和經濟發展而言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3、對消費者權益具有保護作用針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詩司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定期的法律知識宣傳等方式來鼓勵並倡導消費者通過法律方式和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那些違法經營者進行及時的舉報,積極主動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廣大的生產者而言,工商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的宣傳勞動法等相關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在受到企業的剝削時能夠有自己的法律知識進行反抗。這對於維護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4、正確引導企業進行轉型與改革工商管理部門在運作的過程中,以國家的長遠發展利益為根本,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導企業進行轉型與改革,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企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工商管理部門通過制定對應的正常,積極地指導企業開展相關的改革與轉型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工商管理部門對企業所進行的各種經濟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監管,使得企業的改革以及發展都是以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為目標的,並在嚴格遵循政府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方針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轉型,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雖然很多的企壹屬於獨立的經濟體,在發展以及轉型的過程中,一般是企業的自主經營來實現企業的自主發展利益,其主要的目標是實現自主經濟利益的增長,而不是相對次要的社會利益。因此,部分企業在改革與轉型的過程中會不顧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及要求,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來進行改革。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對相關的管理工作予以嚴格管理,通過合理引導企業進行轉型和改革來實現最終的改革目的。
例如,當工商管理部門在引導農業、交通運輸業、原材料以及公共事業相關的基礎產業與部門的企業發展時,應該對安歇生產工藝較為落後,生產設備陳舊以及經營情況不佳的地消音企業進行核准與**,並積極的引導其進行產業改革與轉型。這樣不但可以合理的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能夠有效的促進轉型企業的迅速發展。
同時,工商管理部門在引導各種中小型企業的過程中,尤其是對這些民營企業的管理工作當中,應該引導這些企業不斷的向服務型以及勞務性產業的方向發展,通過促進產業轉型實現國家經濟產業發展比重的改變。例如,可以積極的引導這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往餐飲、工藝品、農副產品加工以及小商品加工等方面的產業發展。這不但能夠使得這些中小企業避開傳統行業的高度競爭,同時還可以給他們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幫助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