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經濟怎樣又好又快的發展
(1)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2)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4)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⑸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⑺既要注重公平又要提高效率 ,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⑻促進各企業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9)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⑵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如何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可持續經濟發展是一種合理經濟發展形態。通過實施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使社會經濟得以形成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本質上是現代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它正確地在經濟圈、社會圈、生物圈的不同層次中力求達到經濟、社會、生態三個子系統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使生產、消費、流通都符合可持續經濟發展要求,在產業發展上建立生態農業和生態工業,在區域發展上建立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國21世紀議程》認為,在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少、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比較落後的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提倡適度消費和清潔生產,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持資源基礎,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即經濟發展不但要有量的擴張、也要有質的改善. 中國高層駕馭經濟社會全局的能力和高超智慧是一個重要原因.市場和民間的經濟推動力也起關鍵作用.創新能力提高和投資環境優化,建設資本的大量投入和貿易的迅猛發展同起作用.中國國際經濟地位和政治影響,國內廣闊的市場空間被世界普遍看好.等等.總的來說,中國大地呈現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勢下,面臨時代的劇烈變革,中國依然穩如泰山,保持可持續增長.
⑶ 為什麼必須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發生了新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成就和變化成為我們走向又好又快發展這一新的歷史起點的基礎條件。這一基礎條件可概括為6大歷史性變化:一是經濟體制,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是供求關系,由長期短缺轉變為一定程度的相對過剩;三是經濟運行,由大起大落轉變為快速平穩;四是經濟總量,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五是外貿總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六是人民生活,由解決溫飽到實現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人均GDP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到300美元上升到近2000美元。
就經濟體制的變化來說,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進入不斷完善的新階段。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市場機制的引入,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的發展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利於克服市場自發調節的缺陷,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下,我國市場供求格局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根本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存在的短缺狀況基本改變,買方市場初步形成,並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相對過剩。在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著強烈的投資飢渴和擴張沖動,在長期短缺經濟下商品供給嚴重不足,這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商品短缺狀況的基本改變,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體制性基礎條件和必要的市場供求格局。
就經濟運行由大起大落轉變為快速平穩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1953年起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到現在,經濟增長率共經歷了十次上下起伏的波動。其中,從1953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共經歷了五次波動。在這五次波動中,每個周期內經濟增長率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峰谷落差較大,最大的是48.6個百分點,最小的也在9.9個百分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和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又經歷了五次波動。在已進行的四次波動中,每個周期內經濟增長率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的峰谷落差已明顯縮小到6個或7個百分點左右。2000年,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周期波動,至2006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4%、8.3%、9.1%、10%、10.1%、10.4%、10.7%。這就顯示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突出特點,即從2000年到2006年,我國經濟已連續七年在8%至10%左右的適度增長區間內平穩較快地運行;其中,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在10%或略高的位勢上平穩較快地運行。我國經濟增長出現的這一高位平穩運行的新軌跡,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發展史上還是從未有過的。從總體趨勢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與波動呈現出這樣一種新態勢:峰位理性地降低、谷位顯著地上升、波幅趨於縮小。在經濟運行經常處於"大起大落"的情況下,是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在,經濟快速平穩的增長態勢為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運行環境。
就經濟總量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總量不斷上升。1978年為3624億元,2006年突破20萬億元,達到209407億元。扣除價格因素,2006年GDP總量是1978年的13.3倍,在長達28年中,GDP年均增長9.7%。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六位,排在美、日、德、英、法之後;2000年至2004年,均穩定在第六位;2005年上升到第四位,超過了英國和法國;2006年預計仍為第四位;2007年有望超過德國,上升到第三位。與此同時,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為206億美元,2006年上升到17607億美元。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在世界上的排位不斷上升,1978年為第二十七位,1990年上升到第十六位,2000年為第八位,2001年為第六位,2002年為第五位,2003年為第四位,2004年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提高,為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利的國際條件。
就人均GDP水平來說,改革開放初期,1981年至1987年,我國人均GDP始終停留在300美元以下;1988年至1994年,上升到300至400美元的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每年不斷提高,1998年突破800美元,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6年又上升到近200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動著消費結構的升級,使消費結構由吃穿用向住行升級,由一般吃穿用向高級吃穿用升級。這就為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以上分析說明,我國已具備了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
第二,為了進一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舉世矚目,但也積累了不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經濟增長速度,而要在"好"字上,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狠下功夫。我國經濟發展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不斷增強,但影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集中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依然偏大,經常出現投資增長過快、過熱傾向。雖然在每次宏觀調控中,投資增幅會受到一定抑制,但導致投資過快增長的體制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地區投資擴張沖動仍然強烈。投資反彈並引發經濟較大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這就要求在經濟增長中,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增強經濟增長態勢的穩定性。
二是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佔地)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很大。特別是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時期,這是能源和各種資源消費強度較高、污染排放較重的時期,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本著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都必須克服技術"瓶頸"的制約,都迫切要求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上不強,有的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在擴大,而且推動創新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國際科技進步和中國現代化建設都要求我們加緊建設創新型國家。
三是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近年來經濟的快速增長中,也積累了不少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的是:投資消費關系不協調,投資規模過大,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特別是廣大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消費能力不強;第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較大、服務業比重偏低,而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沒有改變,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協調;外貿順差較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國際收支狀況對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四是經濟增長中存在著不和諧性。我國經濟增長到今天,我們不僅要注重經濟效益,而且更要注重社會效益,也就是說,在經濟增長中要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社會和諧創造必要的物質基礎。然而,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總量增加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實現社會和諧。如果只顧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忽視人的發展,那麼就會加重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最終經濟發展也難以為繼。加快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妥善處理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關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公共教育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堅持積極的就業政策,注重為農村和城鎮低收入者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在經濟增長中,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為了進一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上述各種問題,我們就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⑷ 如何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4、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4)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原因擴展閱讀
發展特徵
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徵,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是真正地發展?是否在是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
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范。
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後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註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發展度和協調度。
建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徵,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徵了對於發展的完滿追求。
應對方法
在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嚴重困難的情況下,通過改革創新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力、解決我國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得重要而緊迫。
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把有效應對危機與完善體制機制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⑸ 我國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是實證分析的結果,這句話對嗎
我們國家的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我們當前實證分析的結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指的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
⑹ 怎樣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高一政治經濟生活
(1) 堅持以經濟復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制展生產力。
(2)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4)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⑸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⑺既要注重公平又要提高效率 ,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⑻促進各企業轉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9)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
⑺ 如何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經濟方面講
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8.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實施自由貿易防戰略。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具體題目就要結合材料了
把那個單元的相關知識點都答一點就行
⑻ 我國應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經濟方面講
十七大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6.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7.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8.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實施自由貿易防戰略。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具體題目就要結合材料了
把那個單元的相關知識點都答一點就行
⑼ 結合我國實際分析說明如何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要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中學生結合書本知識看來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國家:【1】必須調結構,促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必須擴大內需,促進國內消費的增長,鼓勵出口高端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
【3】國家應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促進市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4】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國內實際情況,正確分析國內國外形勢,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
二企業:【1】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競爭實力,響應國家政策,積極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淘汰一批落後裝備
【2】企業應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3】企業還應逐步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提高企業員工生產積極性,促進企業生產率的提高
【4】企業應發展高興產業,生產高技術產品,盡早實現企業走出去,產於激烈的國際競爭
三人民:【1】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應當樹立遠大志向,報效國家,提高全民族素質
【2】努力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文明、民主的社會做出貢獻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