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因素
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因素十分繁多,對這些諸多因素,沒有必要逐一展開詳細討論。這里,著重闡述一些主要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1.自然條件因素。
自然條件(包括自然資源)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自然條件的狀況如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各地區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特別是,自然條件直接決定了各地區農業、採掘業以及水力發電等部門勞動生產率的不同水平,進而間接影響到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各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如交通便利、接近原料產地和消費地區,同樣也影響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減少原料、材料以及成品運輸中的勞動消耗。因此,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由於自然條件的優劣不同,人們即使花費了等量勞動,勞動生產率也不相同。馬克思曾把由自然條件差異所形成勞動生產率稱為勞動的自然生產率,這種勞動的自然生產率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應該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條件因素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在逐漸削弱。
2.人口和勞動力因素。
人口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是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的載體。從生產者的角度看,一定的人口數量和適度的人口增長是保證區域勞動力有效供給的前提條件。在人口年齡構成一定的條件下,勞動人口數量與人口總量成正比,人口總量越多,勞動人口數量也越多5反之 ,則越少。此外,人口素質的高低率直接影響著區域勞動力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的水平。再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人口增長過快不僅直接制約著區域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國民收入一定的情況下,還會造成消費基金增加,生產積累基金減少,使科學技術和教育投資難以得到較大的增加,人口和勞動力素質難以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區域經濟的增長。據一些國家的歷史經驗,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增長1%,大約需要撥出國民收入1%作為維持新增人口生法和就業技術裝備戰平的費用。
勞動力是生產方的首要因素。一個區域勞動力資源豐富,即為該區域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勞動力資源缺乏,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所必要的人力算不到保證,就必然會影響乃至延緩和阻礙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勞動力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一般情況下,增加勞動力投入如增加勞動者人數飛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可以提高區域經濟的產出水平。一般地說,勞動力投入與經濟增長是成正比關系,投入生產的勞動力越多,推動的生產資料也越多,產出的產品就越多,增長就越快。但是,在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勞動力投入必須與資金投入相匹配,勞動力數量必須同現有生產資料相適應,否則,對區域社會再生產與經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加速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在於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勞動力素質包括勞動者的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身體素質越好,標志著勞動者的生產能力越強;高水平的科學文化素質可以將「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思想道德素質則是勞動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動力。因此,不斷提高勞動力素質,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區域經濟增長。此外,勞動力在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合理流動,能夠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從而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利於區域經濟的增長。
3.資金因素。
生產資金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生產資金(即生產基金)包括固定資金(原有固定資產和新增投資)和流動資金兩個部分,它是生產資料在價值形態上的體現。生產資金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一般情況下,資金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區域的產出水平。一般地說,資金投入的增加同經濟增長成正比,一個區域投入生產的資金越多,能容納的勞動力就越多,生產增長就越快。其次,資金產出率的提高是加快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資金產出率的提高,具體表現為生產資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如設備、燃料、動力和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單位產品物質消耗系數的降低,耕地復種指數的提高等。這就意味著用同樣多的生產資料或等量的資金,可以生產出更多數量的產品。因此,單位產品資金佔用量下降越快,達到一定的生產增長率所需要的積累基金就越少,也就越有利於區域經濟的增長。第三,固定資產投資是保證區域社會再生產和經濟增長的物質技術條件。固定資產投資是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一般地說,區域經濟要獲得一定數量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應保持同步或略快的增長。在積累和消費保持正常比例關系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可以使區域不斷採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提高生產能力,降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改善勞動條件和生產條件,促進產品升級換代,調整產品結構,增加花色品種,以及合理布局生產力等,從而加快區域經濟的增長。
4.科技進步因素。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進步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已越來越大,日趨居於主導性的地位。現代化生產的發展,愈來愈在更大程一度上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依靠提
高對現有資源的利用程度,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技術進步。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會改善資本裝備的質量,也會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從而使生產要素的產出能力發生質的飛躍。而且,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還可以大大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優化
現有資源的配置,改善區域生產力組織,從而加快區域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大小,取決於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推廣應用程度和生產技術的革新。一項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成果,只有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推廣應用並取得效果時,才能轉化為現實形態的生產力,推動區域經濟的增長。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推廣應用率越大,成效率越高,轉化的時間越短,就越有利於區域經濟的增長。對現有生產技術不斷進行革新,提高設計和工藝水平,也是加快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區域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必須抓住科學技術進步這個龍頭,加強研究與開發,大力推廣應用科學技術成果,盡快使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形態的生產力,這是加快區域經濟增長,擺脫落後地區貧窮落後面貌的根本途徑。
5.資源跑堂因素。
勞動力、資金和技術是區域經濟增長中三個最基本的生產要素。這些要素既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它們往往相互擬在一起,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綜合的影響。單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如果沒有其它要素的相互配合,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技術有機構成一定的情況下,勞動力投入的增加必須與資金投入的相應增加相配合。科技進步作用的發揮,也需要有一定的勞動力和資金投入作保證。因此,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和技術水平條件下,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樣能夠加快區域經濟的增長。所謂資源優化配置,就是在區域生產過程中,通過對各種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和相互組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要素投入的總體產出水平。不斷調整企業生產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合理布局生產力等,都是實際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
6.區際貿易因素。
區際貿易包括區域對外貿易,也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區際商品費易(包括商品輸入和輸出)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乘數作用。也就是說,區際貿易量一定增長,可以使區域社會總產品或收入成倍地增長。區際貿易量的大小,一般取決於區域輸出商品的比較優勢、區際貿易障礙(如地區問距離、運輸成本以及一些其它的人為障礙)和區域外部需求三個方面。區域可輸出商品比較優勢越大,輸出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向強,也就越能促進區際貿易的發展;區際貿易障礙減少,則降低貿易成本,擴大貿易交流;區域外部對本區的需求增加,促使本區增加輸出,從而有利於區域經濟增長。
2.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因素有哪些
首先,自然來因素
自然資源的源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
第二,社會制度。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市場經濟要遠遠優於計劃經濟,民主自由的國家可以激發國民的創造力,促進科技進步、思想進步。健全的法律體系可以節約經濟運行成本。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制 度因素,是決定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社會制 度因素,主要是從四大方面,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既,市場制 度因素,產權制 度因素,國家政體因素,法律體系因素,四個方面。
第三,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文化教育
第五,人口數量等。
3. 區域的政策對相鄰區域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首先,各種不同層次的區域經濟集團數量大量增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效果明顯,許多國家為了謀求自身利益發展,積極參與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區域經濟集團。脫離區域經濟集團的國家最終將在國際競爭中失去自身應有的地位。
其次,一些區域集團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區域經濟集團的成員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以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超大區域集團為中心的格局,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區「南進」、歐盟「東擴」以及亞太經合組織制度化,世界經濟的「三足鼎立」局面將會更加明顯。
再次,區域經濟集團之間跨區域經濟合作日益頻繁,出現了一些跨洲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各區域經濟集團採取了開放政策,一方面擴大自身的勢力范圍,加強與非成員國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區域經濟集團之間加強合作。北美自由貿易區帶動拉美地區經濟發展,與歐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更是地跨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正在成為主流。
區域經濟之所以迅猛發展,與經濟的全球化是並行不悖的。全球化和區域化之間矛盾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問題。,大多數國家將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集團視作對是多哈回合的補充。發達國家為了防止競爭優勢的喪失,都在尋求區域集團的保護。而發展中國家由於難以發揮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也不得不站到區域一體化的保護傘下。
4. 試述主要的區域經濟集團的特點及其對國際營銷的影響。
區域經濟集團是抄指在組襲成貿易集團的成員國之間逐步取消所有歧視性障礙和其他非貿易壁壘,實行自由貿易,進而實現生產要素在成員國之間的無障礙流動,並為此而協調成員國間的社會經濟政策。
對國際營銷的影響:
(一)區域經濟集團化有助於世界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二)區域經濟集團化推動世界格局進一步走向多極化
(三)區域集團化將導致國際間的競爭與協調由國家間轉向集團(組織)間
建立區域經濟集團(組織)已成為發達國家進行競爭、抗衡和劃分世界勢力范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四)區域集團化將對國際資本、技術、商品和人才的流向產生重大的影響
區域經濟集團。
具體可看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都是對其直接的證明。
5. 什麼是區域經濟,它的作用是什麼
區域經濟
特定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的總稱。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因而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布局的差異。國民收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概括性指標,決定著每個地區參加 勞動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區生產力發展 的效率及其經濟結構;固定資產是區域 經濟結構的主要部分,其多寡決定它進 一步發展的程度;價格和費率的地區差別是影響區域經濟區位選擇和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增長指數、專業化程 度、直接費用系數、生產部門職能組合結 構等,也是確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域生產綜合體發展規模及其影響范圍的綜合指標。區域經濟是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的共同研究領域,其內容主要包括:①經濟地帶和經濟區劃分;②形成區域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勞動資料;③區域可擴大利用自然資源的可能性;④國民經濟發展的地域比例;⑤生產力合理布局的客觀規律;⑥區域經濟發展過程;⑦新區經濟開發戰略;⑧發達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⑨區域國民經濟綜合體和地域生產綜合體組織;⑩科技進步對生產布局和勞動地域分工體系的影響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只有科學地組織區域經濟,才能有計劃地配置生產力,達到經濟地利用全國自然資源,合理地利用勞動力資源,確定最佳的生產規模,建立新型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的目的。
6. 將會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由於各地抄區的正式與非正式制度安排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制度以及制度變遷的起點也就存在著差異;同時,又由於制度變遷具有較強的路徑依賴性特徵,因此,區域間的制度因素也就影響著各個區域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而制度因素的差異必然影響到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東部地區存在很大差距,關鍵在於中西部地區缺乏一種能夠把這種潛在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和經濟優勢的制度環境,缺乏一整套能提高生產率和實現經濟增長的制度框架,而且現存制度結構的運行效率不高。這表現為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人們的努力與報酬聯系的密切程度還很低,制度在保障人們經濟自由方面較差,缺乏一種公平競爭、真正體現個體才能的制度環境,缺乏激勵性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得當地經濟發展缺乏活力和動力。而我國的東部地區正是由於市場體系制度比較完善,改革步伐較快,使當地經濟發展速度也相應較快。由此,不難看出,制度變遷與創新是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深層根源。
7. 旅遊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旅遊:抄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旅遊業是旅遊的媒介,是為旅遊的主體和旅遊的客體之間的有機聯系提供服務中介。
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的積極影響:
1、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2、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帶動當地就業。
3、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
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的消極影響:
1、因投入資金過大,難於收回成本,造成經濟損失;
2、因建造佔地過多,影響農業的發展 ;
3、因大量旅遊者的湧入,引起物價的普遍上漲,影響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