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東盟發展論壇中國經濟網

東盟發展論壇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1-02-16 18:33:10

A. 請問東盟對廣西的發展前景有何作用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九大論壇、第二屆泛北部灣合作論壇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由共識走向實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經濟區開放開發生機勃勃,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7%以上。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實際到位突破1000億元,增長74.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2%,其中出口增長42.3%。
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並運行。企業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改制708家。「鄉財縣管」改革范圍擴大到41個縣(市、區)。廣西北部灣銀行、鐵路投資集團、交通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抓緊組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合理制定水資源費收費標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金融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糧食流通、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據南寧海關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90.4%,其中進口7.4億美元,出口14.7億美元,分別增長42%和1.3倍,進出口增速排全國第4位。東盟已連續10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邊境小額貿易仍為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第一大貿易方式,2008年上半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達10.4億美元,增長90.3%,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的47%;一般貿易保持了去年以來強勁增長的態勢,上半年進出口10.2億美元,增長76.4%,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的45.7%;加工貿易進出口6817.7萬美元,增長1.1倍。今年上半年,廣西口岸自東盟國家進口水果23.2萬噸,同比增長2.1%,占同期全國進口東盟水果總量的28.7%,貨值7806.4萬美元,增長65.2%,進口量繼續居全國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廣西口岸進口東盟水果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越南仍為廣西口岸進口東盟水果最大貿易夥伴,進口量22.9萬噸,增長2.2%,占東盟水果進口總量的98.6%。二是私營企業為東盟水果進口主力軍,進口22.7萬噸,增長5%,占水果進口總量的97.4%。三是憑祥為最主要的進口口岸。自憑祥口岸進口東盟水果22.6萬噸,佔97.4%。四是西瓜占東盟水果半壁江山。廣西共進口西瓜11.7萬噸,占東盟水果進口總量的50.4%。龍眼、火龍果和香蕉進口量分別達6萬噸、2.7萬噸和1.5萬噸,分別增長39%、72.1%和1.2倍。

B. 中國加入東盟後的的發展趨勢。1000字左右。謝謝 分都給你

中國東盟貿易發展趨勢

,中國與東盟達成了設立自由貿易區重大共識,這預示著中國與東南亞這一相鄰地區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將進入一個突破性發展的新階段,預示著為相互間企業經貿合作提供了更新、更多的機遇。
1.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激活雙方經貿

1.1 設立自由貿易區協議達成後的這短短七個月來,我國與東南亞國家間就有十多次國家領導人互訪、領導人們在會見會談中都特別強調發展相互之間的經貿合作。伴隨著高層共識,我們也看到一項項行動接踵而至:中國一東盟商務理事會宣布成立,為中國與東南亞企業之問的合作又搭起了一座橋梁;全長1709公里的中國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線貫通;為同中國加強合作.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國經濟部長紛紛來訪:第三次中國——東盟經濟高官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一東盟談判委員會成工、雲南、廠西、廠東等與東南亞鄰近的省(區)政府將自由貿易區的設立作為契機.將發展與東南亞的經貿合作作為今年本地區對外經貿合作的重點:遼寧、江西、河南、四川、湖南等省政府分別組團.由省領導帶隊前往東南亞進行了商務訪問:四川省全面啟動了東南亞戰略;本次國際研討會在昆明成功召開。

1.2規模盛大的東盟一中國合作論壇將於8月下旬在馬來西亞首都專隆坡舉行,屆時11個國家的政界要人、商界領袖、知名學者將會聚一堂,共商分工整合、強化優勢。這一由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主辦的論壇將討論:中國興起如何改變亞洲經濟秩序,並評估對東盟經濟和商業的影響;東盟和中國企業應如何調整發展政策.以便在這一擁有17億消費者的共同市場增進合作、共同發展。論壇上將針對若干個企業重點關汪的專題進行演講和對話,內容主要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次區域合作、投資、電子與資訊科技、金融、城市基礎建設、農業、旅遊、醫葯等,尤其是自貿區建立的政策和所帶來商機的分析。論壇上還將專門召開中國和東南亞投資環境介紹會和項目洽談會。論壇期間將舉辦中國高科技與新產品展。

1.3 面對設立自由貿易區目標的確定,今年以來企業問的合作尤顯活躍,僅舉幾例:中國五礦集團和菲律賓聯合冶金公司簽署了兩份重要的貿易合作合同:中國銀行馬尼拉分行亘布試營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買下了印尼5個區塊的油氣開采權,該總公司將成為在印尼最大的海上作業石油公司:IO台國產鐵路機車首次走出國門進入越南市場;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龐大的企業家考察團來中國尋找商機、洽談合作;新加坡交易所致力於招攬中國的私營中型企業到新加坡上幣。

1.4今年一季度,中國與東南亞進出口值比上年同期增長了9.7%,其中:中國向東南亞出口值增長14.2%;中國從東南亞進口值增長6.4 %。由此可以預見,今年將是我國與東南亞經貿合作有突破性發展的一年。

2. 東南亞商機何在

2.1 中國與東南亞的地域優勢和經濟互補性為我企業進入對方市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自由貿易區這一新的貿易機制,將使得企業在區內17億人口大市場選擇新的經營發展方向,開展新的經營合作,實現新的跨國投資和國際營銷,來共同分享區域一體化帶來的機會和利益。

2.2 中國生產的許多商品在東南亞都十分暢銷。以越南為例,中越貿易額十年來增長了9O倍。現越南大量需要中國商品。越南小家電銷量上升而現尚少有企業生產。越南服裝加工所需的高級面料以進口為主,為降低進口成本,越南企業傾向於從我國進口面料,同時還進口絲綢、毛絨等。越南進行中、南部地區電力網的改造對設備需求大,鄉村地區電力需求也在大幅增加。越南市場不銹鋼廚房用具十分暢銷,目前廚具市場上的外國高級陶瓷和玻璃製品價格較為昂貴,我企業可抓緊進入。越南每年需進口5000多萬美元的產品或半成品皮革,皮革市場潛力巨大。

2.3現在邊境辦張證件,即可開著中國牌照的汽車前往寮國首都萬象經商,在中老邊境口岸裝載中國商品的卡車正不斷增多地駛入寮國。雖然寮國僅有500萬人口,但它還與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接壤,我國產品通過寮國可延伸至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市場。我國許多企業家不了解寮國。這種陌生意味著寮國市場競爭小、商機多,使其成為我企業尋求海外發展的新空間,而國際市場競爭就是搶占市場新空間。

2. 4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了一倍以上。今年前四個月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已經取代香港,成為新加坡第四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了84億新元,同期增幅是16%。雖然新加坡僅有400萬人口,市場容量有限。但我對新出口產品中有40%以上轉口到他國市場。我企業可充分利用新加坡是國際貿易中心之一的條件,通過與新加坡企業的合作,將我國產品帶入更廠闊的國際市場,因為新加坡商人畢竟有著長期國際市場營銷經驗和渠道,而新加坡政府也表示願意成為中國對外窗口,新加坡企業也願意經銷中國商品。

3.增進中國與東盟之間企業的相互了解與交流,營造合作發展的新空間
中國與東盟國家企業的交流.可促使相互間企業了解市場、掌握商機,有利於開發合作,擴大合作領域,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有利於推動中國與東盟地區經貿關系有效、快速、健康的發展。

3.1建議一:中國和東盟企業家應強化合作意識,進一步了解對方的市場、政策、企業運作機制

3.1.1.增進了解相互間市場的特點、供求變化、發展趨勢,有利於企業家開發市場、抓住商機和創造商機。
我們歡迎東南亞國家的企業能更多地走進中國,考察市場。同時,中國企業也應多了解和掌握東南亞市場.那裡商機層出,比如,東南亞許多國家是農業國,需要中國的農機產品、化肥、農葯等。中國的機電產品質量性能價格比在東南亞市場具有競爭優勢,如在印尼中國的橡塑膠加工機械、家電、縫紉機、機床等產品都擁有較大市場。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中國的中葯也具有較大的市場。

3.1.2.增進了解相互間國家的政策和政府導向信息、,這是企業比較商機、有效合作的基礎條件。
中國企業現在進入東南亞成本較低。東南亞自由貿易區已經啟動,在一國生產的產品銷往其他東南亞國家.享受關稅優惠。如果現在進入辦廠。經一兩年籌建試產,正式生產銷售時將受益匪淺。掌握這一關稅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商機.對於我國企業的海外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我國企業在尋求「走出去」的同時,應了解和利用我國的有關優惠政策。我國企業在東南亞辦廠組裝銷售,可以設備、技術為主,資金上可利用有關金融支持的優惠政策。在東南亞設廠正可繞開整機出口的較高關稅.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將生產與市場更加緊密的結合,有利佔領市場。以家電產品為例,我國產品有競爭優勢,東南亞一些國家又需要.如果一些知名家電企業避開國內競相壓價競爭的經營萬式,前往東南亞開辟擁有五億人口的市場,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經營策略。
中國正在積極買拖西部大開發戰略.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有利於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西部開發商機。同樣,東南亞在應對當前世界經濟變化中也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中國企業應及時關汪,比較政策優勢,積極進入東南亞。
正如前面所述,目前新加坡政界商界均看好中國.發展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已成為新加坡政府振興經濟的重大選擇。對此類政府信息、我企業應有較高的敏感度,如對新加坡則可不失時機的主動出擊,招商引資。

3.1.3.增進了解相互問企業運作機制.這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條件。
過去在中國與東南亞企業合作中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就是合作雙方相互間對對方的企業運作機制了解不到位,結果決策時意見不一、運作時多處不合。所以說,「入多問俗」、「入鄉隨俗」 才能左右逢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運作機制、經營理念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東南亞企業應了解目前中國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在領導體制、內部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新特點。同樣,經濟復甦中的東南亞企業也在不斷調整和改善經營管理,與中國企業的運作模式有一定差異,中國企業進入東南亞,與其企業合作經營、生產,則也必須先了解其企業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的特點,這樣才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2建議二: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政府積極地指導和引導,可極大促進相互間企業的經貿合作
在市場經濟和企業自主經營中,政府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十分重要,它可避免資源的浪費或閑置而有效促進企業開發資源、利用資源,它可減少企業決策失誤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而提高決策的成功率,它可為企業調整經營導向提供信啟、參考。在現階段中國和東南亞政府對其企業的指導、引導作用則更顯重要。對此建議:

3.2.1.各國政府定期公布其市場供求信息,發布商情分析報告。

3.2.2 各國政府有關部門經常與有代表性企業家們交流,聽取意見,向對方企業家介紹投資環境和可合作項目。

3.2.3.開設權威性中國與東南亞商務網站,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為企業提供信息、牽線搭橋,便於企業查詢資料,企業還可在網上發布信息,尋找經貿合作夥伴。

3.2.4.政府部門組織企業家,前往對方國家考察、招商、洽談,增進相互間企業接觸和企業對考察國市場的接觸。此種形式是大家所熟悉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的。

3.3.建議三:在增進相互間企業交流和合作中,應大力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在促進中國與東南亞經貿合作中,政府應發揮和利用各方面力量和渠道的作用和優勢,同時,企業也應藉助多種渠道來取長補短。

3.3.1.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均有許多商會、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絕大多數企業加入了有關商會。這些組織具有工作的靈活性和橋梁性、組織成員的代表性和廣泛性。政府利用其,可了解企業所思所想,引導企業經營行為,所以應有效發揮這些組織的作用。同時,企業也應積極參與所加。商會的活動,反映問題.交流在經貿合作中的經驗教訓,集思廣益.協作開發市場。

3.3.2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商會之間應建立廠泛、密切、長期的合作關系,可共同舉辦促進經貿合作的研討會、展銷會、洽談會、招商會、論壇,為企業廠開通商之路。同時,應經常、及時地為其會員企業提供商務信息,為企業提供中介服務,向政府部門反映經貿合作中的問題和提出建議.為政府當好助手和參謀。
我們相信,在中國和東盟組織及其成員國的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攜手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時期必將早日到來。

C.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會對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盟合作歷程中歷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關系的良好願望,也體現了中國和東盟之間不斷加強的經濟聯系,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會創造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按人口算,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上看,將是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創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關系正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首先是中國加入WTO為雙方存在的貿易投資等制度障礙掃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諾,我國近年來大幅度降低了關稅,減少並取消非關稅壁壘。另外,我國的市場進一步開放,尤其是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將為包括東盟在內的國外投資者提供廣闊的商機。依據我國與東盟WTO成員國的談判承諾,對東盟產品的關稅水平在5年之內將削減34-47%,快於中國關稅平均削減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為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快建設無疑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提供了經驗與參照,進而為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東盟與中國已就南沙問題達成協議,為地區的和平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周邊環境。
盡管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充滿風雨,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東盟-中國自貿區的建立充滿信心。今後幾年內,自貿區以及雙邊經貿關系將出現以下發展前景:
第一,雙方的貿易將有更大的增長,貿易結構進一步合理化
隨著入世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加快,特別是我國的製造業將會有快速發展,將帶動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占很大比重,而這一產業多為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加工,這將導致相關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的增多。從成本結構來看,在食品、農礦產品、能源和電子產品等方面,東盟與我國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較優勢,因而從東盟進口石油、天然氣、棕櫚油、天然橡膠、熱帶木材等資源性初級產品以及電子電器等機電產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將會進一步增多。據分析,按照我國年均10%的進口增長測算,從東盟的進口在2005年預計將達到355億美元,比2000年的133億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億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來從東盟進口增長21%的速度計算,進口數量還將大大超過上述數字。由此可見,我國入世將為東盟產品的出口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有利的機遇。與此同時,我國對東盟的出口也將保持持續的增長勢頭。這種增長一方面來自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另一方面來自對東盟具有潛在優勢的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些產品的進口占東盟從我國總進口的21%,今後幾年我國將仍然保持這些產品的出口優勢。此外,我國的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鍾表手錶、車輛、金屬產品和化工產品具有潛在優勢,1993-1999年東盟大量增加了上述產品的進口,增長速度大大高於東盟同類產品的總進口增長率,因此,在東盟市場上這些產品的份額將會繼續增加。
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互出口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將會有明顯增大。
第二,雙方的相互直接投資將逐步擴大
盡管目前東盟和中國都不是對方投資的主要市場,特別是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更少,但隨著雙方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投資壁壘的逐漸消除,相互投資將會增多。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投資是重要的措施,投資的重點區域今後首先將是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周邊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隨著我國電信、金融、保險和服務業的開放,一些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也將擴大對我國的投資。
第三,經濟合作領域將日益拓寬
隨著雙方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的正式啟動和實施,雙方的經濟合作將進入一個全面深化發展的新階段,服務貿易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合作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將會全面展開,特別是隨著「清邁協議」的實施和「電子東盟」的啟動,我國與東盟在金融、保險與電信領域的合作將更大規模地展開。基礎設施的合作步伐也將加快,同時將帶動相關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農業、環境保護、能源、知識產權及企業之間,特別是中小企業等方面的合作也將啟動,並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合作。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中國與東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方面有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有利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的團結合作,也有利於東盟在國際事務上提高地位、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規模,促進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區域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為區域內各國人民謀求福利。與此同時,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有利於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有積極作用。
政治意義
1、從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系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助於中國和東盟全面、深入、快速發展友好關系。維護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2、從建立國際新秩序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
3、從提高東盟的國際地位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東盟在國際社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
經濟意義
1、使雙方獲得「貿易創造」效益 。
2、使雙方獲得投資增長效益 。
3、使雙方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
4、推動雙方經濟發展
歡迎關注我會的官方微信公眾平台,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微信搜索:廣西-東盟經貿促進會

D. 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對中國經濟有何好處

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因為現在全球的經濟有很多問題,持續的經濟低迷,已經影響到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所以第十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具有一個很積極的意義。

E. 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趨勢,存在哪些主要的問題

影響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的政治問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構想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在雙方領導人會議上提出的,這表示該貿易區從提上日程的那一刻起就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中國和東盟雙方最大的貿易夥伴不是彼此,而是歐盟、美國和日本。換句話說,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在各自的貿易領域中都不具有主導優勢。中國、東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發達經濟體的市場而不是彼此,為了促進各自經濟的發展,雙方在吸引外部的資金上必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競爭。而中國經濟和貿易的飛快發展,使東盟擔心在國際市場上丟失掉自己本身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份額。所以怎樣使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更均衡是中國與東盟在長遠的經濟合作中需要考慮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影響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的其他問題:良好的基礎建設是合作的基本條件。以交通為例,廣西毗鄰東南亞,西與越南交界,南以1595公里的海岸線與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等國隔海相望,是中國唯一一個與東南亞水陸相接的省份,需要陸運和海運。我國雲南緊鄰東盟國家中的緬甸、越南和寮國,而我國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就必須通過這幾個國家。但很顯然,這些國家和中國西南地區的交通建設還不完善,有待於提高。而從中國—東盟貿易區的長期發展來看,中國和東盟的交通條件還需要盡快的改善和加強。
中國與東盟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東盟而言,泰國、緬甸、寮國和柬埔寨四個國家以佛教為主;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印度尼西亞更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伊斯蘭教人口的國家;菲律賓是一信仰天主教的國家;而儒家文化則在越南和新加坡佔主要地位。中國則是個多宗教的國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在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方式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

F. 東盟地區論壇第十二屆十三屆的時間地點及主要內容

東盟地區論壇成立於1994年,現有26個成員,是本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官方多邊政治和安全對話與合作渠道。中國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東盟地區論壇有關進程,倡導開展非傳統安全合作。

第十二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2005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萬象舉行。

中國駐寮國大使劉永興代表中國外長李肇星發言時指出,以東盟地區論壇為代表的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日趨活躍,維護和平、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已成為地區共識,但亞太安全還面臨不少挑戰,地區熱點問題仍很突出。
他說,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威脅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走私、販毒、海盜、洗錢等跨國犯罪日漸猖獗。生態惡化、自然災害、傳染性疾病等問題,制約著亞洲的發展與繁榮。

他說,面對亞太地區新的安全形勢,中方認為,東盟地區論壇的未來發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化相互信任。這是論壇開展合作的基礎和前提。當前,亞太地區各國對安全問題仍有不同的認識與關切,對如何深化安全合作也有不同看法。中國將繼續以東盟地區論壇為地區安全合作的主渠道,鞏固和加強建立信任措施,使之貫穿於論壇發展進程始終。

二、尊重多樣性特點。亞太各國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發展水平等各不相同。東盟地區論壇成立以來,尊重這一現實,逐步形成了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照顧各方舒適度等合作經驗和原則。這些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特點值得繼續發揚光大。

三、處理好論壇與其他機制的關系。亞太多種安全對話與合作機制共存,這是地區多樣化的客觀反映。東盟地區論壇應保持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同時處理好與其他各機制間的關系,加強相互聯系與溝通,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四、保持活力,推動論壇不斷發展。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論壇應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促進地區安全合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說,中方支持充實論壇的合作內涵,主張加強在反恐和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擴大國防官員對合作的參與。

他說,中方支持在協商一致、尊重各國主權的基礎上,深入探討開展預防性外交的途徑與方式,歡迎設立「建立信任措施與預防性外交會間會」,希望這一機制在建立信任措施和預防性外交間的重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劉永興最後說,中國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方針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致力於加強區域安全對話與合作。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但人均發展水平還很低,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各種矛盾和問題仍較突出,保持長期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是中國集中精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客觀需要。

第十三屆東盟區域論壇於2006年7月24至28日在吉隆坡舉行

會議取得的兩大收獲頗值一提。

首先,東盟進一步成功提升了自身影響力,其重要標志便是會議期間東盟與美國正式簽署合作夥伴行動藍圖的框架協議,雙方的貿易、投資及政治關系得以大幅提升,這表明東盟在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眼中地位陡升。東盟與中日韓三國必不可少的協商推進著相互合作;東盟還與加拿大、歐盟、紐西蘭、俄羅斯等十個對話夥伴國外長展開對話,彼此合作取得不同程度進展。

通過舉辦東盟區域論壇,東盟成功將美國、中國在內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及其他兩位數區域外國家攬入懷抱,讓他們傾聽東盟心聲;由於愈來愈不容忽視,現在連法國也向東盟伸出橄欖枝,表達加入的意願。

一向尊重東盟在本地區主導作用的中國一如既往不事聲張地發揮自身作用,使本次會議取得又一收獲,那就是朝鮮重新確認「朝鮮半島無核化」聲明的有效性,這是在今天中國外長李肇星與朝鮮外長白南舜會談中取得的共識,這對最終解決朝核問題極為關鍵。雖然人們期待的「六方會談」沒能在此次會議實現,但解決問題的大方向確定比任何成果不大乃至無結果的會談更為珍貴。

李肇星今天與美國國務卿賴斯會談中確認:「六方會談」依然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正道」,而非會議期間不脛而走的所謂「八方會談」,更非撇開朝鮮的「五方會談」。中國堅持解決朝核問題必須尊重朝鮮且不可能繞過朝方,這無疑是真正解決問題之道。

藉助主辦國際會議提升自身份量,東盟創造了一種嶄新模式。可以預期,東盟在世界的影響力還會與日俱增,它依然可以繼續指望得到中國的有力輔佐。

G. 東盟地區論壇的中國立場

唐家璇外長闡述了中國對地區形勢及對ARF未來發展方向的立場和主張。唐外長指出,亞太地區形勢總體朝著和平方向發展,但一些消極因素也有所增長,亞太地區安全仍面臨挑戰。他還對本地區雙邊軍事同盟、多國聯合軍事演習等問題表達了中方的關切,強調要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必須堅定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通過對話合作,建立和發展正常、健康、穩定的國家關系,尋求最廣泛的共同利益。關於ARF未來發展方向,唐部長重申ARF應堅持論壇的性質,以建立信任為核心。中方支持ARF探討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預防性外交,形成各方都能接受和支持的預防性外交概念與原則。
2001年9月和10月,中國在北京分別承辦了ARF軍轉民研討會和第四屆ARF國防院校長會議。同年,中方所提建立ARF海洋信息資料中心(網站)的建議順利實施。
2000-2001年會間年度,韓國和馬來西亞共同舉辦了ARF建立信任措施會間會議。在ARF框架下還舉行了搶險救災、反海盜等一軌道會議和培訓班,中國均派人參加。
2001年第八屆外長會就地區形勢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就論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充分討論,並通過了預防性外交概念和原則,加強ARF主席作用和專家名人職權范圍三個文件。各方普遍認為地區形勢總體穩定,但消極因素不容忽視。多數國家認為穩定的大國關系對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會議還充分肯定了ARF成立以來取得的進展,積極評價其在促進地區安全對話與合作中所發揮的作用。
唐家璇外長在會上著重闡述了中國亞太安全政策及對地區形勢的看法。唐外長強調,中國的亞太安全政策是要保障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用一種政治制度、一種經濟模式將亞洲地區統一起來,既無必要,也不現實。兼容並蓄,相互借鑒,才有利於共同進步。各種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應能長期共存,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唐外長指出,中方重視中美關系,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的積極作用,並願意同美方共同努力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同時,美國也應該認識和尊重中國的安全利益。
唐外長還闡述了對ARF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指出,各方就ARF預防性外交概念與原則、加強主席作用、專家名人職權范圍三個文件基本達成共識,標志著論壇從建立信任措施向預防性外交過渡的進程中取得重要成果。中方支持論壇認真落實已達成共識的有關文件。同時,鑒於非傳統安全問題正日益成為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突出問題,中方支持論壇逐步開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並願以積極態度參與並發揮應有作用。唐外長在會上再次重申了中方關於ARF成員間通報和派員觀察多邊聯合軍事演習的建議。
2001-2002會間年度,印度和越南共同舉辦了ARF建立信任措施會間會議。ARF框架下還舉辦了常規武器轉讓、維和、預防性外交等一軌道研討會和培訓班,中國均派人參加。
2014年8月,第21屆ARF外長會在緬甸內比都舉行。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了第21屆ARF外長會。王外長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亞洲保持了和平穩定和較快發展。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要維護亞洲長治久安,需要與時俱進,樹立21世紀安全理念。中方倡導各方應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得到了亞洲國家的廣泛認同和支持。亞洲安全觀倡導協商對話,而不是武力威脅;開放包容,而不是互相排斥;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各方應深化安全對話,促進共同安全;加強非傳統安全合作,推進綜合安全;促進大國良性互動,突出合作安全;探索構建新安全架構,保障可持續安全。ARF今後的發展應突出信任,堅持以建立信任措施為核心,通過預防性外交凝聚共識;突出務實,深化救災、反恐、打擊跨國犯罪、維護海上安全、網路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合作;突出包容,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有效性和生命力。
王外長並闡述了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當前南海局勢總體是穩定的。中國和東盟完全有能力、也有智慧維護好南海的和平穩定。中國和東盟國家達成共識,要繼續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爭取在協商一致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准則」。域外國家可以有合理的關切,但我們反對到這個地區來指手劃腳。
會上,王外長還介紹了中方在海上安全、網路安全、減災救災、預防性外交等領域提出的務實合作項目。
會前,王毅外長與馬來西亞外長阿尼法、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共同出席2015年ARF第四次救災演習標識發布儀式,在各國外長見證下宣布演習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H.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會對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和東盟合作歷程中歷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關系的良好願望,也體現了中國和東盟之間不斷加強的經濟聯系,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會創造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按人口算,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上看,將是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創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貿關系正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首先是中國加入WTO為雙方存在的貿易投資等制度障礙掃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諾,我國近年來大幅度降低了關稅,減少並取消非關稅壁壘。另外,我國的市場進一步開放,尤其是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將為包括東盟在內的國外投資者提供廣闊的商機。依據我國與東盟WTO成員國的談判承諾,對東盟產品的關稅水平在5年之內將削減34-47%,快於中國關稅平均削減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為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加快建設無疑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提供了經驗與參照,進而為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東盟與中國已就南沙問題達成協議,為地區的和平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周邊環境。
盡管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充滿風雨,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東盟-中國自貿區的建立充滿信心。今後幾年內,自貿區以及雙邊經貿關系將出現以下發展前景:
第一,雙方的貿易將有更大的增長,貿易結構進一步合理化
隨著入世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加快,特別是我國的製造業將會有快速發展,將帶動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占很大比重,而這一產業多為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加工,這將導致相關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的增多。從成本結構來看,在食品、農礦產品、能源和電子產品等方面,東盟與我國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較優勢,因而從東盟進口石油、天然氣、棕櫚油、天然橡膠、熱帶木材等資源性初級產品以及電子電器等機電產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將會進一步增多。據分析,按照我國年均10%的進口增長測算,從東盟的進口在2005年預計將達到355億美元,比2000年的133億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億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來從東盟進口增長21%的速度計算,進口數量還將大大超過上述數字。由此可見,我國入世將為東盟產品的出口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有利的機遇。與此同時,我國對東盟的出口也將保持持續的增長勢頭。這種增長一方面來自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另一方面來自對東盟具有潛在優勢的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這些產品的進口占東盟從我國總進口的21%,今後幾年我國將仍然保持這些產品的出口優勢。此外,我國的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鍾表手錶、車輛、金屬產品和化工產品具有潛在優勢,1993-1999年東盟大量增加了上述產品的進口,增長速度大大高於東盟同類產品的總進口增長率,因此,在東盟市場上這些產品的份額將會繼續增加。
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互出口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將會有明顯增大。
第二,雙方的相互直接投資將逐步擴大
盡管目前東盟和中國都不是對方投資的主要市場,特別是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更少,但隨著雙方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投資壁壘的逐漸消除,相互投資將會增多。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投資是重要的措施,投資的重點區域今後首先將是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周邊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隨著我國電信、金融、保險和服務業的開放,一些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也將擴大對我國的投資。
第三,經濟合作領域將日益拓寬
隨著雙方自由貿易區協定談判的正式啟動和實施,雙方的經濟合作將進入一個全面深化發展的新階段,服務貿易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合作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將會全面展開,特別是隨著「清邁協議」的實施和「電子東盟」的啟動,我國與東盟在金融、保險與電信領域的合作將更大規模地展開。基礎設施的合作步伐也將加快,同時將帶動相關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進展。農業、環境保護、能源、知識產權及企業之間,特別是中小企業等方面的合作也將啟動,並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和合作。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中國與東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方面有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有利於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的團結合作,也有利於東盟在國際事務上提高地位、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了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規模,促進區域內各國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區域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多的財富,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為區域內各國人民謀求福利。與此同時,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有利於推動東盟經濟一體化,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有積極作用。
政治意義
1、從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系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助於中國和東盟全面、深入、快速發展友好關系。維護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2、從建立國際新秩序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
3、從提高東盟的國際地位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於東盟在國際社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
經濟意義
1、使雙方獲得「貿易創造」效益 。
2、使雙方獲得投資增長效益 。
3、使雙方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
4、推動雙方經濟發展

I. 東盟地區論壇的中國ARF

1999年10月10~19日,中國在北京承辦了中國安全政策培訓班,ARF各方派人參加。
1999~2000會間年度期內間,新加坡和日本共同舉辦容了ARF建立信任措施會間會議。蒙古、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分別舉辦了第三屆國防院校長會議、軍事沖突法研討會和搶險救災培訓研討會等一軌道會議,中國均派人參加。
2000年第七屆外長會重點就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全球化對地區安全的影響及ARF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各方對論壇進程表示滿意,高度評價了論壇在促進成員增進對話與了解方面發揮的作用。會議決定授權ARF建立信任措施會間會繼續探討預防性外交的概念和原則。

J.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在過去10年中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速,區域貿易安排不斷增加,我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迅速增長,並相互從雙方的經濟增長、區域貿易自由化和貿易結構調整中受益。
(一)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利弊分析
東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外資流入大量減少。而我國避免了金融危機,這種情況使雙方之間出現了競爭不平衡的局面,從而使東盟對我國競爭的擔心增加。盡管如此,東盟還是同意與我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根本原因是東盟不僅看到了競爭壓力,同時也看到了機會。一個擁有13億人口、經濟持續發展的巨大市場,對東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1、我國和東盟共有17億人口,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為2萬億美元,對外貿易額1.7萬億美元。據研究,如果在我國與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使東盟向我國的投資增加48,使東盟的GDP增加0.9個百分點;使我國向東盟的出口增加55,使我國的GDP增加0.2個百分點(這是東盟秘書處利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計算的結果)。不論從人口、GDP還是貿易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都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FTA(自由貿易區)。
2、取消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區域內貿易並提高經濟效益。當FTA中的一個成員的國內生產被另一成員的低成本進口所代替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這將促進區域中實際收入的增長,因為資源流向了更能夠被有效利用的部門。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後,隨著成員間貿易壁壘的取消,各成員的企業必須提高效率以同區內的其他企業競爭。激烈的競爭會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專業化,同時也會增加產出和經濟效率。倖存下來的企業將具有更強的全球競爭力。
事實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僅可以增加區內貿易,而且會促進外部對區內的投資以及區內本身的投資。從發展區內的角度來看,我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也會大大增加。
3、使雙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國際貿易事務中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東盟成員和我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都很有限,對國際市場有很強的依賴性。雙方在許多問題上有相同的立場,比如如何應對發達國家在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協議中表現出來的越來越明顯的保護主義。通過建立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強相互間的合作,雙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國際貿易事務中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
4、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仍會面臨不小的挑戰。由於具有相同的國內工業結構,區域內各成員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職工與企業都需要調整,尤其是中小企業。還應當注意貿易轉移的問題,即貿易從低成本的非FTA成員向高成本的FTA成員的轉移。由於FTA成員間相互降低和取消關稅,就有可能發生貿易轉移。從具有自然競爭力優勢的生產者轉出的貿易轉移增加了隱含的經濟成本,關稅收入的喪失也會隨之發生。
(二)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框架設想
在本世紀建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關系是我國與東盟共同的目標,該目標推動雙方建立全面的、有利於發展長期關系的合作框架,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並不是自由貿易協定中唯一的焦點,服務貿易壁壘的降低與投資的自由化將更進一步加深自由貿易區的一體化進程。關於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框架設想:
Ⅰ.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A. 透明度
1. 相互提供頒布的法律、法規、產品標准、衛生防疫措施的信息。
2. 在中國與東盟之間實行年度的貿易政策對話制度。
B. 降低並最終取消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取消許可證要求和雙方其他的進口控制。
C. 國營貿易企業
事關任何一方利益的進口產品貿易分銷權的自由化。
D. 海關手續
簡化海關手續,便利雙方產品進入對方市場。
E. 標准與估價的一致
相互承認對方實施的鑒證程序和結果,相互認可對方鑒證制度。並通過雙方合作,使國內標准與國際標准一致。
F. 商務人員的流動
便利護照制度,推動商務人員的流動。
G. 投資協議
締結投資協議,避免雙重稅收,以促進和保護投資。
H. 貿易部門對話
便利雙方貿易部門定期會面,並建立網路聯系。
Ⅱ.服務貿易
確定推動服務貿易的領域,比如旅遊、教育、咨詢、管理技術、醫療和建築等。
Ⅲ.市場基礎建設和技術援助
提高東盟成員,特別是新成員們的市場硬體建設,拓展他們與中國的貿易。
Ⅳ.促進措施(針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言)
對於東盟的非世貿組織成員將提供特殊考慮。
Ⅴ.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A. 金融
B. 旅遊
C. 農業
D. 高纖維素飲食
E. 中小企業
F. 產業合作
G. 知識產權
H. 環境
I. 林業和林產品
J. 能源
K. 次區域發展
Ⅵ.制度性安排
A. 繼續推進現有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實施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
B. 在必要的情況下建立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項目的實施機構。
在實施合作工作框架時,有幾方面尤其值得注意: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服務貿易、技術援助和市場基礎建設促進措施。以上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將推動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進一步發展,並為東亞今後的穩定發展建立鞏固的基礎。
(三)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影響分析
自由貿易區是近期在東亞出現的新生事物。目前只有東盟真正接近和達到了自由貿易區的標准。盡管東亞經濟合作框架有堅實的基礎,但考慮到東亞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差別,該框架長期經濟合作的目標需要經過長時間充分地發展才能實現。新加坡與日本以及日本與韓國之間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而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將東亞經濟一體化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我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對亞太地區,而且對整個世界形勢和格局的變化產生重大影響。
1、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我國和東盟同為亞太地區的一級,東盟堅持實行「大國平衡」外交,我國堅持永遠不稱霸,不在本地區謀求勢力范圍,不幹涉別國內政的睦鄰外交政策和主張受到東盟的重視和認同,因而使雙方友好關系得以持續發展。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顯然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和政治關系,十分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
2、有利於我國和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與這些國家在資金和市場上的競爭將加劇。因此,我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有利於亞太以至世界穩定與發展,而且將提升我國和東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3、我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是否會使東亞合作產生分裂?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處理得好,不僅不會有損於東亞合作,而且會有利於東亞合作進程,成為加快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一個有利因素。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它將可能起到三個方面的效應:一是我國和東盟先行在一個大的范圍內建成自由貿易區,把其他國家吸引進來;二是激勵其他國家採取更積極的步驟加快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三是推動整個東亞地區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步伐,從而激勵東亞領導人及早對「東亞合作展望小組」關於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做出決定,提出落實規劃並開始實施進程。這樣我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就會對整個東亞地區的合作與一體化進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從而也就可以體現我國和東盟在推動東亞合作進程中的領導者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東盟發展論壇中國經濟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