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平衡增長理論的介紹
不平衡增長理來論是非均衡源增長論的理論之一,是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1958年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提出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致投資最大化」原理、「聯系效應」理論和優先發展「進口替代工業」原則。不平衡增長理論主張發展中國家應有選擇地在某些部門進行投資,通過其外部經濟使其他部門逐步得到發展的經濟學說。 赫希曼從主要稀缺資源應得到充分利用的認識出發,提出了不平衡增長。漢斯。辛格、金德伯格、羅斯托等人都主張這一理論。
⑵ 通過偏離份額分析法研究產業結構需要哪些理論支撐
產業結構理論的思想淵源 產業結構理論的思想源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W.配第版在17世紀第一次發現了權世界各國國民收入水平的差異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關鍵原因是由於產業結構的不同。他於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術》就通過考察得出結論:工業比農業收入多,商業又比工業的收入多,即工業比農業、商業比工業附加值高。 重農學派的創始人F.魁奈分別於1758年和1766年發表了重要論著《經濟表》和《經濟表分析》。他根據自己創立的「純產品」學說,提出了關於社會階級結構的劃分:生產階級,即從事農業可創造純產品的階級,包括租地農場主和農業工人;土地所有者階級,即通過我為地租和賦稅從生產階級那裡取得「純產品」的階級,包括地主及其仆從、君主官吏等等;不生產階級,即不創造「純產品」的階級,包括工商資本家和工人。他在經濟理論上的突出貢獻是他在「純產品」學說的基礎上對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條件的分析。 在配第之後,亞當
⑶ 什麼是赫希曼的經濟循環理論
赫希抄曼的經濟理論不是襲經濟循環理論,而是「核心-邊緣理論」,這是針對區域經濟不平衡增長理論之一。
赫希曼認為,增長在區際間不均衡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核心區的發展會通過涓滴效應在某種程度上帶動外圍區發展,但同時,勞動力和資本從外圍區流入核心區,加強核心區的發展,又起著擴大區域差距的作用,極化效應起支配作用。要縮小區域差距,必須加強政府幹預,加強對欠發達區域的援助和扶持。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展經濟學家P·弗里德曼從國家角度提出「中心邊緣理論」對赫希曼的「核心-邊緣區理論」進行補充。
http://www.03cg.nease.net/index009.htm
⑷ 求艾伯特·赫希曼.經濟發展戰略的外文版
這里可以閱讀原回版答http://www.questia.com/library/book/the-strategy-of-economic-development-by-albert-o-hirschman.jsp
⑸ 阿爾伯特·赫希曼的影響與著作
赫希曼的著作改變了人們對經濟發展、社會形勢、人的理解」、「《慾望內與利益》不僅在容知識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是赫希曼的一部力作。這部著作既關注當代的經濟理論,也關注歷史上的經濟理論。赫希曼解釋了德國是如何把對外貿易作為一種工具並建立其在中東歐地區的政治勢力范圍的。出版於1970年的名著《退出、呼聲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家衰退的反應》。赫希曼圍繞退出與呼籲所得出的三個緒論值得我國的政治家經濟學家以及各種組織的決策者們認真思考,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各個層面的管理都極富參考價值。
其他著作還有:《經濟發展的戰略》、《激情和利益》、《慾望與利益:資本主義走向勝利前的爭論》、《改弦易轍:個人私利與公共行動》等。
⑹ 試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特
經濟發展戰略論文:發展區域經濟重要性及意義 【摘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鑒於此在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與時共進的特徵。【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1 引言。1958年美國發展經濟學艾伯特·赫希曼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率先提出「發展戰略」這一概念,重點討論發展中國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潛力、資源與環境,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自20 世紀60 年代開始,聯合國先後制定了60 年代、70年代、80 年代三個10 年的「國際發展戰略」,它使得「發展戰略」一詞逐漸越出以發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的范圍,也廣泛運用於發達國家。2 國外研究現狀。2.1 理論貢獻。(1) 區域平衡增長論。(2) 區域不平衡增長論。區域不平衡增長論認為增長過程在實質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論有佩魯(Perour) 的增長極發展理論、繆爾達爾(Gunnar Myrdal) 的循環累積因果理論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 的依附理論。(3) 區域階段發展論。倒U 型理論(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1965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 把庫茲涅茲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說應用到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提出區域經濟差異的倒U 型理論。他通過分析24 個國家的國際橫截面數據和10 個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認為國內不同發展階段區域不平等的變化趨勢,地區間收入差異的長期變動趨勢大致呈倒U 型。(4) 鍾型發展理論( Bell Shaped Theory)1980年。 美國著名區域經濟學家阿朗索(W. Alonso) 提出了「鍾型發展理論」,引入了描述經濟發展過程的變化次序模式—鍾型模式。在發展初期,國家的增長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即使在某一區域內,用各人口組所佔財富比例來衡量,社會不平等現象也很突出。2.2 國外典型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戰略選擇案例。(1) 美國區域開發的「均衡」戰略。美國在開發不發達地區時,採取的是均衡戰略,其有七個主要措施:一是對不發達地區實現優惠稅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組建經濟開發區,幫助落後地區加快發展經濟;三是以交通運輸為重點,扶持經濟落後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利用財政金融手段,鼓勵並引導私人企業向落後地區投資;五是優化產業布局,拉動經濟增長;六是有意識提高勞動力索質,注重引導人力資源流向;七是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2) 前蘇聯區域開發的「傾斜」戰略。與美國不同的是,前蘇聯在區域開發上採取的是「傾斜」戰略,主要是通過建立一些科研中心來輻射周圍地區,為周圍地區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支持,以此來促進相應地區的經濟發展。(3) 巴西區域開發的「發展極」戰略。巴西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採取的措施是在落後地區建立「發展極」並以此形成發展網路,帶動整個落後地區的經濟開發。巴西「發展極」的建立是通過設立專門的開發機構來指導、組織並實施的。(4) 日本區域開發的特殊戰略。60 年代,日本政府為縮小經濟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的差距,緩解經濟布局的不合理現象,先後制定了四次全面綜合開發計劃,採取了「據點開」、建設「定居圈」和「技術集成城市」等措施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 國內研究現狀。中國從20世紀70 年代開始了經濟發展戰略的研究。劉國光(1984年) 在其主編的《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中提到,經濟發展戰略是指在較長時期內,根據對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條件的估量,從關系經濟發展全局的各個方面出發,考慮和制定經濟發展所要達到的目標、所要解決的重點、所經過的階段以及為實現上述要求所採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楊萬鍾(1999 年) 在《經濟地理學導論》中提出區域發展戰略是在經濟區劃的基礎上對未來區域經濟發展藍圖的總體勾畫,是進行區域規劃和產業布局的重要前提。方創琳(2002 年) 在《區域發展戰略論》中提出,區域發展戰略就是根據區域發展條件、進一步發展要求和發展目標所做的高層次全局性的宏觀謀劃;單於廣(2003 年) 認為我國當前宜採取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他認為區域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指由於我國各地區發展同一產業或者同一產業投人產出效果不盡相同,在國家所掌握的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證國民經濟較快增長,國家必須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採取重點開發的方式,並在資源分配和財政投入對重點開發地區的重點產業進行傾斜,以此求得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共同富裕。4 結語。李奇澤、敖明山(2008 年) 在分析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演化過程三個重要的階段,均衡發展階段、非均衡發展階段、非均衡協調發展階段後,作者指出區域統籌發展戰略將是我國今後區域經濟發展將選擇的發展戰略,他認為具有很強的統籌協調力是區域統籌發展戰略的關鍵點,區域統籌發展戰略有強大的資源整合力,具有生態支撐力是區域統籌發展戰略的亮點,具有生態支撐力是區域統籌發展戰略的亮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理論和模式也應保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新的、適應需求的區域發展戰略將產生。
⑺ 阿爾伯特·赫希曼的思想及貢獻
赫希曼的邏輯起點抄是襲,由於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類的生產活動會創造出一定的剩餘,從而使各類組織都程度不同地具備了承載低效運行的能力,因而,績效衰減(Deterioration)遲早會發生,經濟「鬆弛」(Slack)會不期而至。所謂的「鬆弛」就像一隻稍許泄氣的氫球,固然是癟了些(這個「癟」字,是體現「鬆弛」一詞的最准確、最形象的字眼),但照樣能在空中飛翔,只是高度和飛速(即經濟績效)不如以前罷了。要想使氫球恢復往日的「雄風」,就要再注入些氣體,使之再度滾圓而飛舞起來。如此這般地癟圓往復,就是赫希曼所稱的「衰減與恢復」、「鬆弛與緊張」。這種思想其實也是赫希曼「不平衡發展」戰略的一個延伸和體現。
赫希曼回顧了17和18世紀歐洲思潮,闡明了這一時期一個復雜的觀念轉變:長期以來,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被譴責為一種貪婪的罪惡,然而現在卻被賦予了新的角 色,即可藉以控制人類難以駕馭的破壞性的慾望。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資本主義興起的一種全新解釋,強調傳統與現代的緊密承接。赫希曼的發現頗具諷刺意義:現在我們認為資本主義最邪惡的特徵,卻是它最初的追求目標——壓抑慾望以追求「無害的」雖然也許是單調的商業利益。
⑻ 赫希曼不平衡理論內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核心內復容包括三大部分,即制「引致投資最大化」原理、「聯系效應」理論和優先發展「進口替代工業」原則。不平衡增長理論主張發展中國家應有選擇地在某些部門進行投資,通過其外部經濟使其他部門逐步得到發展的經濟學說。 赫希曼從主要稀缺資源應得到充分利用的認識出發,提出了不平衡增長。漢斯。辛格、金德伯格、羅斯托等人都主張這一理論。
⑼ 經濟增長理論 劉易斯 哪個譯本好
經濟學必讀書目推薦 1、亞當·斯密:《國富論》 2、阿瑟·劉易斯:《國際經濟秩序的演內變》 3、阿瑟·劉容易斯:《經濟增長理論》 4、 艾伯特·赫希曼:《經濟發展戰略》 5、愛德華·S·肖:《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 6、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 7、
⑽ 如何理解平衡與不平衡兩種發展戰略的對立統一關系
發展經濟學認為平衡增長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行業和部門相互協調,共同增長。不平衡增長理論強調經濟發展過程的非均衡性質。在以上論述中,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似乎是尖銳對立的兩種發展戰略,但是實際上它們的差別是次要的,對立統一才是本質特徵。從長期看,如果一個社會總是不平衡發展,資源的結構性短缺會阻礙經濟的發展,產業間不平衡增長超過一定程度會引起經濟結構的失衡。例如中國改革前長期奉行的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最終導致產業結構嚴重失衡,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所以不平衡發展戰略是相對的。赫希曼在?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對不平衡增長戰略並沒有絕對化,他認為不平衡增長是實現更高級發展階段平衡增長的手段。平衡增長強調產業之間的相互依存和協調發展能帶來外部經濟效應,強調合理安排投資結構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對於經濟長期協調發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平衡增長戰略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初期缺少實施平衡增長的資源條件這一關鍵性因素,從而脫離了發展中國家的實際。赫希曼強調的不平衡增長戰略,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資本稀缺對經濟發展形成約束的特徵,強調有限的資源要合理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因此,它比平衡增長戰略更適合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初級階段資本嚴重短缺的實際情況。由上述不難看出,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在理論上各有優點,由於它們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因而在發展戰略的主張上產生了差別。從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就是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的對立統一過程,任何將它們絕對化的作法都將對經濟發展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