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7大30年改革開放中農村經濟改革的重要性
一個重大戰略決策——確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問題,既是對改革開放30周年最好的紀念,也是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必須始終緊緊抓住這個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
3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摁下紅手印,毅然實行「大包干」。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探索勇氣,受到黨中央尊重和保護。勢如破竹的改革歷程首先從農村起步、率先在農村突破,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形成不可阻擋的滾滾洪流。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始終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置於重中之重的地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召開中央全會,研究農村改革發展問題,部署農業農村工作。
30年來,黨中央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先後發出10個「一號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全局,密集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這一切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
這是農村體制改革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的30年: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得到確立;糧食等農產品流通全面放開,農產品和生產要素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強農惠農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逐步擴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框架著手構建……
這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的30年:我國糧食生產先後跨上7000億斤、8000億斤、9000億斤、10000億斤4個台階,創造了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跡。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這是農村經濟日益繁榮的3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農村貧困人口由2.5億減少到1479萬;農林牧漁全面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壯大,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的30年:1.5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交學雜費和教科書費,7.3億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566萬農村困難群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放眼30年改革開放全過程,回望30年風雨兼程不凡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壯麗恢弘的農村改革發展偉大實踐,不但使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而且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
成就舉世矚目,經驗彌足珍貴,任務仍然艱巨。
⑵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政策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政策的變化由國有制公有制經濟向多種經濟過渡,現在是多種經濟同時出現的時期。
⑶ 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盡管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我們這代親身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來說,這就是一幅恢弘而壯麗的畫卷,令人盪氣回腸。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了,回顧三十年歷程,付出很多,成就巨大。這幾天對改革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當然對農村的發展也給予了足夠的關注。
三十年前,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破冰;三十年後的今天,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為契機,農村將掀起改革發展的新一輪熱潮。米袋子滿、菜籃子豐、農產品市場琳琅滿目,如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三十年前,城裡人的食品還得憑票供應,許多生產糧食的人吃不飽肚子,是小崗村農民的18個指印,啟發更太多地區的農民開始了「包產到戶」的探索。
農業稅、屠宰稅、牧業稅、農林特產稅、民政優撫費、教育附加費、民兵訓練費、計劃生育費、民辦交通費等,以前這些稅費加起來平攤到每畝地要100多元,現在這些稅費不僅全部免除,國家還給每畝地糧食直補和農資補貼至少60元錢。在這些支農惠農政策的帶動下,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來農民頭頂烈日收割莊稼的情景,深深烙在人民心裡。而今,秋收時節,耕牛馬匹在田野上已經不見了蹤影,到處都是農業機械化忙碌的身影,機器轟鳴給秋收增添了熱烈的氣氛,渲染著農民的豐收喜悅。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出台了5個知道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主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迎來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相信隨著農村改革發展部署的一一落實,凝聚全社會力量,興起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新熱潮,開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局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項又一項惠農政策,讓廣大農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⑷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採取得惠農政策有哪些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資金通過「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現到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號)要求,並結合本地實際具體確定補貼對象、補貼方式、補貼標准,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廣大農民直接受益。
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探索將補貼發放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掛鉤的機制,引導農民自覺提升耕地地力。
2、農機購置補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應補盡補,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增加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具品目。對購買國內外農機產品一視同仁。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原則上測算比例不超過30%。
3、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圍繞區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著力發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產業集聚區,示範引導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2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
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形成一批以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種養結合的農業產業集群。承擔任務的相關省份從中央財政下達預算中統籌安排予以支持。
4、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立足優勢特色產業,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託、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2019年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擇優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著力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創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中央財政對符合創建條件的安排部分補助資金,通過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後,再視情況安排部分獎補資金。
(4)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農村經濟政策發展研究擴展閱讀:
惠農政策指政府為了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而對農業、農民和農村給予的政策傾斜和優惠。惠農政策的意義重大,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實施10餘年來,給農業發展增強了後勁,給農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它不僅是一項強農政策,也是一項惠民的有力措施,更是一項民心工程。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做出來重要批示,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決策部署,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切實抓好各項工作。
⑸ 談談你對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政策沿革的認識
改革政策非常好。就是讓地方,級層腐敗蒼蠅給害苦了!啥還不打蒼蠅呀?
⑹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新政策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新人、新事,寫一篇記敘文400字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專言氣勢,增強表屬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如: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柯岩《周總理你在哪裡》)(連續反復)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想,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魯迅《「友邦驚詫」論》)(間隔反復)
⑺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政策
以家庭為主農村承包責任制
⑻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發展農村經濟,黨和政府根據農村實際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興農及減免農業稅等一
(1)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根據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提出並實施一系專列改革措施,體屬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根據我國農村生產力落後的情況,進行生產關系改革,實行家庭承包制,體現了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的深刻認識。 (3)振興農業,不僅要靠政策,還要靠科技,體現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理。 (4)生產力的發展最終要體現在人民利益的滿足上,減免農業稅體現了「以人為本」、「利為民所謀」的價值追求。 |
⑼ 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解放了農村剩餘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水平,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