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2016中國經濟發展如何調整

2016中國經濟發展如何調整

發布時間:2021-02-17 08:31:49

Ⅰ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走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消費形勢分析
消費、投資、凈出口,通常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看消費。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
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但是,受經濟整體下行的壓力、產能過剩及通貨緊縮的預期等抑制消費增長因素的影響,預期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小幅回落,增速緩慢下行。
與此同時,我國消費結構發生著變化,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西部地區的消費增速將有所提升;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以及網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消費增速仍將顯著快於傳統渠道的消費增速;農村商品流通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網路購物的普及,農村消費增速將繼續領先於城鎮消費增速;在高檔商品、高端餐飲消費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大眾化商品和大眾化餐飲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休閑旅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將越來越受到青睞。
投資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3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較1—8月份的累計同比增速下降0.6%,顯示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特別是1—9月份第二、第三產業投資累計增速比1—8月份累計增速分別下降0.5%和0.7%。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7.0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
政府投資佔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為9.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18.07%,比去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
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去年統計下降23.3%。受經濟前景不甚光明、產能過剩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仍將延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慢下行的態勢。
凈出口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與此同時,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達到54.9%,較去年同期提升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前三季度,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其中,原油進口量增長8.8%;成品油進口量增長4.7%;大豆進口量增長13.1%。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大。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2%,跌幅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進口價格的下跌,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2016年,受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預期我國進口規模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增長,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生產配套進口需求下降、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需求減小、國內投資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時,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將呈現增速將從高速轉為中低速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佔比將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得到提升。
產業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的增速繼續高於第二產業2.36個百分點,比去年統計高0.48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86個百分點。預期2016年,這一態勢將會持續。
不僅產業結構調整向好,而且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效果明顯,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2015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達31.25%,與之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速為17.04%。在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及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未來信息化領域的投資佔比將逐漸提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經濟將快速發展,並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改革,提高經濟整體活力。與此同時,製造業升級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智能製造、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將對我國製造業產生積極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將繼續向好。
事實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帶動下,一批新興產業,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型材料、機器人產業、衛星應用、3D列印、現代服務業、網購與快遞業、生物和健康服務、現代農業等蓬勃興起。盡管這些產業目前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太大,但其生命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前途不可估量。目前很多傳統產業在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等推動下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例如浙江省湖洲知名的吳興區童裝生產基地引進機器人後,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每個機器人8個小時可裁剪2萬件服裝,相當於10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機器人裁剪服裝的質量較人工更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該地區童裝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2016年是我國執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偉目標」的關鍵一年,是一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革之年、創新之年和轉型之年。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在給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之前,首先給出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走勢的定性判斷。
(1)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下行壓力較大。預計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2014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個百分點,降幅略有縮小。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長,經濟增速將會下降。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世界各國GDP增長率資料,2013年高收入國家GDP平均增長率為1.31%,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64%,中下等收入國家為5.05%,低收入國家為5.78%。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愈高,經濟增速將會較低。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如日本1955—1973年經歷高速增長。1961—197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8%,1974年為轉折年份,1974—1980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7%,1981—1990年經濟年均增速約為4.4%,年均增長率比1961—1973年分別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8.36%,1996年為轉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長率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這些國家高速增長後通常都轉為中速增長。中國的特點是高速增長階段以後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仍保持在6.0%—7.0%。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2)經濟增速的變化來自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動力的根本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將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較多依靠出口驅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同時三駕馬車全面驅動。如2006—2010年我國GDP增長中投資的平均貢獻率高達57.8%,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8.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16年及以後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生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GDP中佔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如2010—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45.8%左右。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70%左右,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產業的比重為57%左右。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速為8.4%,遠比第二產業增速(6%)和第一產業增速(3.8%)高,預計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1.5%左右。2016年我國仍將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推動經濟增長,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預計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2.5%左右。我國新增非農就業也主要依靠發展第三產業來解決。
基於以上的認識,本文預測2015年全年GDP增速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高於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6.5%左右,下半年增速為6.8%左右。預計2016年年中我國經濟將企穩回升,全年經濟發展比較平穩。
從三大產業來看,預計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約為3.6%,比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2016年糧食可能減產造成的;預計2016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5.4%,較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8.6%,比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表3)。
從三大需求來看,預計2016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速的貢獻有如下三個特點:
(1)預計2016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15年有明顯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2)預計2016年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5%,較2015年下降1.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3)預計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較2015年下降0.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風險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需要維持在6.5%以上,即中國經濟仍需保持著中高速增長的要求。這一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時期盡快實現經濟增速軟著陸,開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讓中國經濟增長企穩。為此,需要正視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核心風險,讓經濟盡快穩定在中高速的增長軌道上。
(1)產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是植根於全球經濟的過剩問題的大背景下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經濟就經歷了一輪產能過剩問題。但中國加入WTO之後,經濟中這些過剩產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際需求的負向沖擊讓中國經濟再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即供給相對於需求而言過剩,或需求相對於供給而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了價格下跌和企業的利潤下降,持續的產能過剩必將以企業破產清算告終,這將帶來失業和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解決需要「開源節流」:一方面,需要為過剩的產能尋找新的需求,這也是促進消費和「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初衷。但需要認識,這些新的需求必須是真實收入支撐的需求,而非貨幣信貸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兼並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形成更有效率的產能,讓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好地匹配。
(2)杠桿率過高與潛在系統性風險過大。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金融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穩定且良好運行的金融系統是支撐宏觀經濟有效運轉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存在著杠桿率過高的問題。據估算,截至2014年,中國政府部門債務規模高達36.8萬億,佔GDP比重為57.8%;居民部門負債23.2萬億,佔GDP比重為36.4%;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94.93萬億,佔GDP比重為149.1%,剔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為78.33萬億,佔GDP比重為123.1%。過高的杠桿率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更容易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3)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經濟增長質量不高。資源配置的方式決定了經濟效率,也決定了生產結構。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和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投資,使中國迅速完成了初級的工業化進程。但是,這一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產要素並非由市場定價導致了價格低估,相當於長期進行隱形補貼,這使得經濟越來越向資源密集型發展,也是導致當前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融資,而小微企業、服務業等的融資成本高。這進一步導致無效的資源配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開競爭性產品的定價,並通過財稅政策的調節,讓價格反映其真實的社會成本,此外,應該推進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資手段,切實降低融資成本,並通過差別准備金等宏觀審慎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的資源配置能夠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經濟增長,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需要政府的財稅政策配合實現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Ⅱ 2016年,中國經濟走向哪裡

一、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五大挑戰

去產能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個是30年形成的經濟增長方式:世界經濟的周期調整,讓中國一直處於外向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突然之間失去了外部的需求以後,造成產能釋放的困難,不僅是鋼鐵產能,我們很多行業,隨著出口的迅速下滑,都處於一個產能過剩的狀態。

第二個原因就是政府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採取的4萬億的財政政策來緩解今天外向型增長方式受到挑戰的問題,但是帶來的後遺症卻是造成了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因為那時全國各地不管能力有沒有,比較優勢在何處,都跟隨政府做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方向的投資,而且項目規模非常大,耗用資源非常多,投資方向非常集中,最後造成重復建設,過度投資,惡性競爭,價格破壞,引起了現在銀行回款能力弱的嚴峻問題。

第三個是我們成長的煩惱,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我們的消費能力還沒達到發達國家消費能力的這種硬傷,導致我們現在產能釋放要比發達國家產能釋放更加困難。我們有40%的人口還沒進入城鎮化,沒有完成農業現代化,國家也是希望在2020年讓大家人均收入倍增,可以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在沒有到達小康社會目標之前,中國老百姓靠自己國內的市場消費能力化解我們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確實是非常有限的。

去庫存

去庫存的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直接影響我們銀行回款能力低,造成錢荒的問題,進而不斷催生貨幣政策解決錢荒。但是投放的貨幣只是用於解決錢荒所造成的債務問題,也就說銀行有了錢即使借給企業,企業也直接用來還債(展期),所以,這種投放的錢,根本沒有盤活存量,服務實體經濟,這種放錢雖然穩定了金融體系,但實際上是沒有效率的錢。因此,去庫存直接涉及到銀行是否能夠有效地將資產盤活來解決壞賬的問題。

同時,房地產的屬性,需要從一個投資性的標的轉變為消費型的標的,需要真正解決住房的剛性需求問題。 需要通過稅收機制、市場交易機制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盤活存量,讓投資客覺得房地產的投資未來已經不再是一種投資標的的市場,而是要回歸它的消費屬性的市場。

否則,房子賣不動,開發商匯款能力低,銀行資金及時不能回款,銀行想再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能力就沒有了。所以現在去庫存的問題,就是要盤活存量的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我想2016年都在供求兩個問題上,一個是怎麼把今天的健康消費需求能夠釋放出來,一個是怎麼把房子的供給能力通過稅收機制的改革等等,把它盤活出來。

去杠桿降成本

去杠桿的問題,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去地方政府的杠桿,在賭注盲目向銀行融資的同時,加快地方債市場建設,這有利於調動社會閑置的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提供利率市場化後監管部門所需要的合理的利率期限結構打下基礎。二是去僵屍企業的杠桿,通過重組、收購、退出和必要的破產程序,把浪費的資源盤活出來。三是去金融投機的杠桿。實際上就是要解決今天中國開始出現了場外配資,互聯網P2P過度加大金融的杠桿,甚至出現龐氏騙局的賺錢方式。現在的監管已經發現了很多這樣的靠錢養錢的模式,甚至我們中國有很多的企業家,也放棄了主營業務,開始拿產業的資本進入到金融投資的平台上,造成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在2016年一定要加強金融的監管,要在金融的市場去杠桿,真正地讓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能夠降低下來。

我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由於金融的杠桿加得過高,最後金融的投資收益被過度的資金釋放,帶來了追漲收益高的現象。而金融市場的收益恰恰是今天我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因為金融市場的收益高了以後,銀行的存款就出現了流失,最後銀行就無法通過吸收存款提供貸款的模式。只能通過理財產品這樣一個服務,通過高成本的迴流資金的方式,再來對實體經濟服務,這時候他貸款的利息已經不是吸收以前資金的存款渠道,而是通過理財的高成本的渠道回籠資金,所以給實體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就是說借給真正需要錢的中小企業期限很短,利率很高,這樣降成本就降不下來。

國家貨幣政策已經如此的寬松,已經讓銀行互相的借貸成本得非常的低,但是一旦銀行去跟客戶打交道,借給那些沒有抵押能力,但是未來賺錢能力又是不確定的中小企業,今天他借出去的條件就非常的苛刻,期限短、資本成本高。這樣的話企業拿到了錢,也不可能再為實體經濟服務,只能去沖到金融市場去博一把,最後投資失敗的話,就出現了跑路的企業家,這樣的一種現象不容忽視。

一定要把金融的杠桿去掉,然後才能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我們才能夠做結構調整的補短板的問題。

補短板

中國的短板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的增長方式就是最大的短板。我們以前的增長方式是靠招商引資,搭著跨國企業的便車去做出口,民營企業的出口也是看跨國企業做什麼市場,他們也學做什麼市場,但是他們缺乏的是像跨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們需要進口大量的海外技術部件或者是貼海外的品牌才能在海外市場贏得更大的份額,這個商業模式花去他們高昂的代價。

但是在過去因為有勞動力便宜的成本,地方政府給他們土地資源的成本也非常的便宜,再加上稅收的監管又比較弱,偷稅漏稅這種現象非常嚴重。所以講白了,中國過去的企業最大的短板,就是靠成本的優勢去爭奪市場的份額,以此對沖技術高昂進口成本。再加上政府通過資源價格管制,給企業的便宜外匯和便宜的利率,便宜的油等。但如今都跟市場接軌了,這種成本優勢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商業模式也走不下去了。

所以現在能夠讓中國的製造業生存的短板問題必須要解決,能不能有自己國產化的技術,去替代用高昂的成本進口海外的技術。能不能用國產的品牌,自己的民族品牌,去替代貼海外的品牌所付出的高昂代價。這部分的成本如果能夠降下來,我們自己的企業就可以有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的短板真正的能夠解決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中國的經濟盤活了。

由於中國的企業賺得到錢了,中國銀行也敢給企業借錢,現在中國銀行業不想貸給中小企業,不是他們錢荒的問題,而是企業經營賺不到錢的風險太大,所以他們有錢也不敢貸。當中國企業把這個賺錢能力的短板補掉,中國銀行業對企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銀行不會再把對公業務的錢,拿到今天對家庭理財的業務,然後通過通道業務又把錢送到金融市場理財,這樣的模式就會改變,所以現在的短板就是實體經濟的賺錢能力,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們這個短板靠搭便車補掉了,這個短板就是我們靠跨國企業,他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另一方面,由於我們過去採取了招商引資的發展模式,所以我們的短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非常糟糕的制約被掩蓋了,因為我們是用海外招商引資的錢去服務實體經濟了,所以金融短板都沒問題。現在這個短板,由於招商引資的模式走不下去了,跨國企業的投資規模減少了,資本流入的結構也在在從長期變為短期,所以接下來的短板就是中國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就是我們自己要有找到好項目的能力。以前我們的錢放在銀行沒關系,找不到好項目都沒關系,只要跨國企業的錢能夠找到好項目,我們搭他們的便車就行了。現在要我們自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有我們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自己的品牌,這個短板一定要補上,不補上中國經濟就沒有希望,不補上就會出現金融體系大量的資金不得不空轉,從而滋生了股票市場場外高杠桿配資,P2P運營中採取旁氏騙局的「商業模式」。

二、2016年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艱巨性

我覺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個改革方向定得非常及時,中國應該盡早地開始去做這樣的努力。但是這個努力不是明年就立刻能見成效的,挑戰主要來自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中國30年形成的這種出口帶動投資的外向型增長模式,立刻要轉變為中國自己國內的內需來帶動經濟增長,這個難度很大。或者哪怕我們還是堅持一部分靠出口,但是今天全球的經濟,包括美國經濟的復甦都非常的脆弱。2016年世界經濟是不是重新回到2008年之前的繁榮狀況,讓我們有非常良好的出口的市場,我不樂觀。所以這也是我講的,增長方式,明年能不能靠出口的提升,再給我們時間,現在看這個時間都沒有。明年要靠我們自己的能力,確實一年就要把增長方式轉變過來,不太可能。

第二,我們2009年所做的4萬億的刺激經濟的做法所帶來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政策紅利的後遺症。到今天這種後遺症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要把這個包袱解掉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務。因為它在以下五個方面造成了我們資源配置效率嚴重損失的存量問題:

1、產能過剩。政府在2009年帶著我們圍繞整個大的產業振興計劃,後來是六大新興戰略產業,包括光伏產業,這樣投資引導,結果形成了全國各地,不管自己有沒有能力,是不是具有比較優勢,都做了同樣的投資,結果重復建設,投資過度,不得不惡性競爭,即使是光伏產業也因為價格惡性競爭,處在這個行業中的低端水平。現在這些行業都處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中。

2、全民理財。因為4萬億的做法是貨幣政策拿錢,財政政策投項目,銀行的信貸跟上。這種投放資金過度,造成老百姓對今天票子發的過多以後,未來這個錢不值錢,放在銀行你的錢一定會形成負利率,也就是說銀行的利息趕不過未來自己購買商品的價格或者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所以大家都不願意今天把錢放在銀行,都到銀行之外的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去理財,最後全民理財的結果是造成銀行的資金流失,銀行為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下降,銀行再把流失的資金拿回來,只能通過理財的通道,而理財的成本已經給實體經濟增加了嚴重的成本上升的壓力。這是第二個後遺症,4萬億的包袱到今天,你要想把今天老百姓理財的行為轉變為消費的行為,困難,短時間不可能。

3、國進民退。很多民營企業家4萬億的過程當中,他們沒有機會拿到政府的采購行為,最後他們把30年,2008年之前30年所創造的產業資本拿過來炒房,炒股票,出現了國進民退,民營資本退步了,去玩金融資本,而玩過金融的企業家,再讓他做實業難度也很大。所以我們希望推動供給端的改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式,將改革的重任交給沒有沉迷金融投資的企業家和富有理想的年輕人,但是年輕人的創業才剛剛開始起步,要獲得豐碩的成果,還起碼需要3年到5年的時間,所以短期就想看到我們市場活力的再現有相當的難度。

4、貪污腐敗。今天我們看到在那個政府權力過度集中的時代,以權換錢、以權謀私的現象非常普遍,居然成為了一條商業運行的潛規則。最後使得一些黨性不強的地方政府官員,今天成為反腐倡廉的反面角色——為他們的貪婪付出沉重的代價! 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今天又出現了另外一個相反的特徵,那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作為的現象。從昔日過度作為到現在的「不作為」,都是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明年地方政府還是像現在這樣不作為的話,也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無法產生經濟效益的話,那麼,要實現今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

5、環境的破壞。政府過去的治理模式,導致企業過度投資,重資產,高能耗的情況非常嚴重。再加上本來應該把財政的錢用在環境治理等民生問題上,但卻為了追求GDP增長給自己創下良好的政績,大興土木,這些都造成了現在的環境污染。這個問題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是一種慢性病,立刻要解決環境的問題,明年就辦到不可能。所以環境的污染會造成我們有能力的消費群體移師海外,甚至未來生活都選擇在海外。他們認為在中國投資的標准低,賺錢在中國好賺,但是現在中國的賺錢機會沒有了,要生活的話,還是沒有環境污染的海外更好,買商品更有安全感,這樣的話,環境的污染造成了中國消費的流失,於是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產能釋放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成長的煩惱。如果調結構的任務放在美國去到相對容易一些,原因是他們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了成熟的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是在世界的前10位。今天中國的人均收入排在世界70位左右,這樣一種消費能力不足的市場,要解決今天的庫存,解決今天的產能釋放是困難的。一方面,中國40%的農村人口,今天還沒有進入到城鎮化,他們的消費水平跟發達國家比較相差甚遠,消費還處在一個是解決溫飽的水平,而達國家的追求幸福的消費范圍各種各樣,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和高支出的消費能力,是我們目前達不到的。另一方面,有錢不敢消費的問題在我國也很突出,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居住的居民,中高收入的人群較多,購買力的相對旺盛和公共資源(養老、教育、醫療、就業、商圈等非常珍貴,所以,大家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富積淀才能確保未來安心的生活,如果我們的貨幣不能保證幣值的穩定,我們的社會保障問題政府不能及時加以解決,那麼消費能力的提高也是困難的。再者,國內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仇富心態的扭轉,環境的優化,都是解決有錢不在中國消費問題的努力方向。

三、用好市場兩種資源是化解中國經濟各類矛盾的關鍵

今天中國政府非常務實地認為中國未來的增長方式轉變,關鍵就是人均收入要倍增,要把我們的老百姓帶到小康社會。但是, 現在就有一個悖論問題來了,收入沒有到小康社會,收入的倍增靠誰來買單,企業發力但是缺乏市場消化能力的問題,就是中國今天的發展階段給我們帶來的成長的煩惱。

所以解決成長的煩惱,我們應該用好政府指出的兩種資源:在國內先解決以環境、消費者保護等等的問題和稅收問題,以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實施「互聯網+」戰略,把製造業的高成本通過服務環節的創新將成本降下來,從而確保中國勞動大軍在碎片化的時間,在確保誠信的環境中,進行消費,積少成多,也能釋放出國內足夠多的產能;另外一點,中國政府推進的「一帶一路」,上海自貿區,天津、福建、廣東自貿區的方式,鼓勵中國資本走出去,到海外去獲得財富增長的機會,全靠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能量來解決中國今天要實現的五個方向的轉變,那是非常困難的。總之,成長的煩惱和過去積極的政府刺激政策所帶來的今天負資產,以及30年所打造的增長方式的轉變,這些東西都不是明年一年能夠解決的簡單問題。

當然我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五個方向的改革任務當作一項競標賽,最後為了達標,又是政府出來解決。而政府解決的方式往往會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加以支持,因為政府手裡面沒有錢,你叫它減稅,它減稅的錢從哪裡來,減稅等於政府財政收入沒有了。政府已經在經濟下行的時候財政收入已經很薄了,還要完成減稅的指標,只能通過貨幣的印發,來解決減稅的政府讓利所需要的資金。這樣的話就會帶來又是政府帶著我們解決遺留下來的問題,又把今天政府幹預市場的後遺症留在了未來!所以,現在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方向的改革任務,一定要執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思路:資源配置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絕對不能夠依靠政府去購買樓盤,政府拿錢去消化今天的產能,政府去通過印鈔票降低資金的成本,如果一切的問題又回到政府來解決的話,未來的後遺症是更加得嚴重,現在的關鍵是要政府職能轉變,真正落實上海自貿區的探索負面清單改革的方向,這才是重中之重。

五項任務
三大挑戰
兩種資源

Ⅲ 2016年中國經濟怎麼看

編者按:陶冬先生幾個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值得注意: 1. 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 2. 供給側改革或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 3. 財政赤字可能突破國際紅線3%,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將在2016年變成現實。 4. 匯率政策會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政策黑馬,人民幣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5. 解決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 6.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格局。中國經濟下行周期中,舊經濟消退和新經濟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中國經濟在2015年充滿了意外,股市暴漲暴跌、人民幣升值預期終結、四萬億地方債置換、國企和地方大面積怠政,希望這些不是「新常態」。 變局會在2016年延續著,意外也未必少,畢竟中國經濟在轉型之中、政策在調整之中、外圍環境更難捉摸。以下是對2016年經濟的五個猜想: 1)焦點由宏觀轉向微觀,企業現金流值得關注 2015年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焦慮集中在增長動力之上,保七能否成功、統計數據是否造假、刺激措施如何出台,曾是市場的主要關注點。筆者認為,市場對於宏觀環境的關注可能會減少,大家意識到經濟處在「三期疊加」狀態,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不過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風險,硬著陸的機會短期看來似乎不大。 不過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而且風險可能由一家企業迅速傳導到一批企業身上,傳導到銀行賬面上。製造業名義GDP增長的惡化程度,遠遠快過全國實質GDP,凸顯出製造業目前所面臨的窘境,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 2016年進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關鍵期,基建增長未必突出,製造業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反彈乏力。筆者認為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而且由此牽扯到銀行不良資產狀況。 2)政策思維轉向供給側,實施難度未必小 「供給側」突然竄紅,給宏觀經濟政策帶來了一次理念上的革命。在過去十年以凱恩斯總量需求管理為指導的中國政策決策層,終於意識到「三駕馬車」政策思維無法引導經濟轉型,而且政策用力亦老。筆者十分認同解決目前經濟困境的方法在供給側,相信摧毀過剩產能、消除房地產庫存、打破國企壟斷、消減企業負擔、鼓勵創新創業,是令中國經濟重現繁榮的基礎,是經濟成功轉型之必需。 然而與貨幣擴張政策不同,供給側改革觸及利益。國企改革講了三年、消化過剩產能講了五年,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在於既得利益的制肘。另外許多供給側改革,短期對經濟會帶來通縮壓力,也令決策層在實施上有所顧忌。筆者認為宏觀政策重點轉向供給側,在方向上正確,不過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2016年的重點或許在去製造業過剩產能和降低企業負擔上。 3)貨幣財政政策之外,匯率另闢蹊徑 「積極的財政政策」很穩健,「穩健的貨幣政策」很積極,是近年常規宏觀政策的尷尬,其背後是財政收支上的不平衡。2015年預算財政赤字為GDP的2.3%,以財政收入及賣地收入下降的勢頭看,實際財赤可能突破2.8%,甚至國際公認紅線3%。如果將貨幣化的財政開支(央行向政策性銀行定向注入流動性)計算在內,財政赤字比率更高。 但是既然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財政擴張無懸念,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也將變成現實。貨幣政策上,美國加息後中國降息的空間受到擠壓,常規政策主打落在降存款准備金率上,預計降准起碼200點,若銀行壞賬大幅上升,最多降准可達400點。不過由於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定向寬松仍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政策抓手。 無可否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際效用在逐年下降,央行降息降准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只有半小時,對實體經濟的幫助更加有限。當傳統政策工具失靈,供給側措施遠水難救近火時,什麼是政策黑馬?筆者相信是匯率政策。 在美國聯儲加息、中國出口面臨寒冬的環境下,人民幣匯率正在成為利率、准備金率之外的第三個貨幣政策工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是大概率事件,對一籃子貨幣貶值也可以想像。在資本項目開放上,基礎性政策安排繼續放鬆,但是資金跨境流動的行政審批則可能進一步收緊。 4)房地產期待暖風,去庫存困難重重 房地產市場遭遇寒流,是目前經濟周期不斷下挫的主因之一,其中開發商建房速度驟降、買地趨向保守,為下行中的經濟雪上加霜。此時此刻,看不到哪一個行業可以像房市那樣給經濟打一劑強心針的,不過政府並不想過度干預市場。 與過往不同的是,此次房市下滑的原因不在政策打壓,而在庫存過高,是市場原因,政府救援更困難。筆者相信,現有的按揭優惠、取消限購令,不足以改變市場向下的大勢,指望農民進城來化解三四線城市庫存更屬緣木求魚。 解決中國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或讓部分房企破產,或由政府收購部分庫存並轉成廉租房,但是政府有沒有如此的政治願望,不得而知。比較容易想像的是,房地產政策吹暖風,較大的開發商允許在債市集資,緩慢地消減庫存。 不過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房地產市場早晚需要類似地方債置換的安排,不過難度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庫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在那裡通過市場去庫存的的難度頗高,風險仍在聚集中。 5)注冊制新氣象,股市基本面仍脆弱 股市在2016年實行注冊制,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這是一大進步,利好降低資金成本,利好經濟轉型。不過其短期利好效果,可能被過度評估了。同一批上市企業、同一批投資者、同樣的監管機制,舊酒換新瓶能否帶來煥然一新的市場行為?注冊制會否帶來蜂擁的上市,造成一時的資本供需失衡,也暫時難以評估。不過為了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增強資金的信心,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是可以想像的,所帶來的是流動性支持。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的上落市格局。中國資本市場走出強勢,仍待經濟轉型的成功,仍待民間投資的崛起,仍待企業管制結構的進步,仍待盈利基本面的改善。 必須看到,中國經濟在下行周期中,仍然出現服務業與互聯網+崛起的大故事,這折射著經濟轉型中的新趨勢、新投資邏輯。舊經濟的消退和新經濟的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搜狐財經

Ⅳ 2016中國經濟,做什麼怎麼做

主題為「2016中國經濟:做什麼?怎麼做?」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與會首席經濟學家分別圍繞「美聯儲升息周期與人民幣國際化」和「去產能、去庫存與供給側改革」展開了討論。
人民幣今年不會大幅貶值
在「美聯儲升息周期與人民幣國際化」論壇上,澳洲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前不久央行已經允許海外央行、主權基金直接進入中國的債市買中國的人民幣債券,下一步是不是海外的機構投資人、養老基金也能更加容易地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來買中國的人民幣債券。這樣一來,一方面我們有資本流出的壓力,但是隨著資本賬戶的開放,資本流入也會產生,這樣雙向的資本流動,才會使人民幣真正的浮動起來。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過去的歷史證明,美聯儲加息之後,往往是美元到頭了。這個很關鍵,所以我對人民幣並沒有這么悲觀,我並不覺得今年美元還會繼續走強,這個跟國內市場上的觀點很不一樣。現在是不是讓人民幣貶值好的時機?我覺得可能不是。」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央行不應該也不可能推行人民幣持續大幅度貶值的政策。它有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至少在短期內,比如說兩年之內,應該還是有這個能力的。將來這一兩年內,貶值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它會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內。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人民幣在今年仍然會是一個貶值的趨勢,貶值的幅度大概在5%左右,而且這個貶值可能更多會在上半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相對穩住。
東方證券(17.850, -0.09, -0.50%)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除了很多因素之外,人民幣相對高估給國際對沖基金造成了機會,所以對沖基金的做空套利也是人民幣貶值的一個很大原因。從戰術上講怎麼樣化解這個壓力呢?最好讓你的對手摸不清方向。
去產能最終要依賴市場
去年底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作為2016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在「去產能、去庫存與供給側改革」圓桌論壇上,中信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今年應加快「三去」、「一降」、「一補」。因為如果去產能、去庫存不做的話,經濟增長非常弱,甚至整個行業都活不下去。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意味著經濟的增速要有更大的容忍度。財政上,很大一部分會用到幾大任務當中,比如通過財力的支持,使僵屍企業失業的人員進行一定的安置、培訓,壞賬、不良資產的處置這方面都需要財力的支持,這部分今年可能會加強。現在觀望、等待的狀態比較嚴重,因為大家都怕出錯,在一定的容錯機制下,進程可以加快。今年五大任務,從推進的程度來看,我判斷要比之前更迅速,而且會有階段性的效果。
財新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供給側的改革成敗並不是在於能不能去產能,而是在於能不能通過改革帶來增量,為「三去」創造一個環境。只有在一個比較新鮮的環境裡面,我們產能調整庫存、去杠桿才有可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去庫存、去產能,關繫到政府的作為問題。過去政府一直覺得什麼都能做到,所以經濟高速發展。調結構的同時,政府對經濟干預的模式也要發生改變,不要過度干預經濟體,要做的事情是適應這個經濟轉型進行改革。
那麼改革的話,僅僅是供給端的改革嗎?需求端改不改?改革跟去產能、去庫存應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政府應該制定一個標准出來,讓市場去解決這些問題。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趙揚表示,政府希望維持經濟增長,不再繼續下滑。然而,從需求角度來說,已經沒有更大的需求增量能夠滿足我們的產能。在這個去產能的情況下,無論怎麼做,最終體現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慢。
去產能具體的做法雖然是政府主導,但最終要依賴於市場。去產能就是把過剩的東西去掉,供給側改革就是補短板,補不足,這基本上是市場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在調節產能過剩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進一步改革開放,更多對內開放。向私人資本開放,有很多不足就可以補起來了,比比如教育、醫療、環保等等,如果真正開放的話,對內開放就可以補得起來。

Ⅳ 人民網首頁2016年經濟下滑怎麼辦

015年GDP增速為6.9%,創25年來最低。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再平衡致使中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延續結構調整趨勢。數據體現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需求端調整明顯,二是結構改善有被動原因,三是民間投資趨於謹慎。因此,2016年宏觀政策著眼點,在去產能、去杠桿、減成本過程中,還會適當增加需求側管理。

中國2015經濟數據公布,GDP增速為6.9%,創25年來最低。按照中國政府年初設定的增長7%左右的目標,這個數據符合預期。不過,雖然經濟目標實現,但數據也表明經濟下滑格局並未改變,四個季度GDP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7%、6.9%和6.8%,環比增長1.6%,低於前值1.8%。季度數據顯示經濟並未見底,調整仍在繼續。導致經濟下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經濟再平衡致使中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中國經濟延續結構調整趨勢。
2015年數據體現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需求端調整明顯,二是結構改善有被動原因,三是民間投資趨於謹慎。
一,需求端調整主要體現在投資增速下降和出口增速下降。
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0%,勉強維持在兩位數,為經濟調整後投資增速最低一年。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1.0%,實際增長2.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0.4%。房屋新開工面積比上年下降14.0%。而早先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2014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1.4%,連續第六個月同比下降,全年出口下降2.8%,而2014年,則是上升6.1%。投資和出口下降,是經濟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消費佔比增長具有兩面性。
在GDP構成中,消費已經超過投資佔比,並且已經超過半數以上。可以認為這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但消費佔比增長也是投資增速下降的反映,並非消費主動超車。實際數據是,消費比上年名義增長10.7%,實際增長10.6%,也處於低水平增長狀態。
三是民間投資趨於謹慎,增速下降。
本屆政府上台後,即推行簡政放權、鼓勵創業創新政策,但由於經濟預期改變,民間小型創業熱情高漲,但大規模投資趨於謹慎。從投資構成看,盡管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為64.2%,但名義增速僅為10.1%,低於國有資本增速,民間資本對政策反應相對消極。在經濟繼續下行過程中,工業增加值有所變化。2015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9%,比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但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1%。這似乎預示經濟出現好轉跡象。由於經濟尚未見底,未來宏觀政策依然會在需求側保持一定刺激政策。從中央政策看,雖然強調供給側改革,但由於要確保十三五經濟總量翻番任務,僅僅靠改善供給側是不夠的,因為增加總供給的目的是刺激總需求,從而實現總量增長。
2016年宏觀政策著眼點,在去產能、去杠桿、減成本過程中,還會適當增加需求側管理。筆者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一,適度擴大財政赤字。
在財政收入下降背景下,增加債務依然是有效辦法。中央政府通過發債來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實際達到兩方面效果,既增加了需求,也為改善供給提供了基礎設施,同時為去產能和去杠桿提供政府補貼。可以說,一方面企業和地方政府要去杠桿,但中央政府要適度加杠桿。
二,市場出清不會一步到位。
政府強調市場出清表明政策決心,但實踐過程中仍需穩步進行,因為過度去產能很可能導致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因此,強硬去產能不如釜底抽薪,即一方面減少地方負債,為「僵屍企業」斷血,另一方面要通過資本市場並購重組,實現去產能目的。
三,貨幣政策仍需寬松。
2016年初,人民幣出現大幅度貶值現象,其中有國際投機原因,但主要是經濟下行導致的市場預期發生了改變,在經濟總量巨大和產能過剩背景下,全要素生產率下降,人民幣匯率必然存在長期貶值趨勢。匯率適度調整不是壞事,但資本外流也會導致貨幣供給減少,因此,央行應該在春節前實行降息降准,以解決流動性不足問題。

Ⅵ 2016年!中國經濟走向

如果不考慮官方的數據。可以這么看,經濟的三駕馬車,無論如何粉飾,出口已經是在步履維艱。在投資方面,可以投資的項目並不多,也不足以拉動經濟大幅度的上台階。內需方面處在瓶頸期,由於內部體制改革不到位,醫療養老等一些民生關鍵改革遲遲不能落實。啟動內需進程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改革准備工作。中國已經意識到經濟的嚴峻形式,轉型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市場經濟活力,掌握產品經濟的核心價值。都是在2016年需要大力政策支持的。經濟從以上的經濟三架馬車情況看,目前全民創業的整體氛圍並沒有完全建成。在經濟轉型期的痛苦抉擇下,一些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力薄弱的企業將被驅逐出市場。更多的鋼鐵,煤炭,紡織企業將會關停並轉。經濟將經歷陣痛期,希望是巨大的。中央執行的一帶一路經濟帶計劃,還有去庫存計劃,都是對經濟轉型期一味味良葯。經濟官方統計數字預計會在百分之六點五至百分之七左右,實際上經濟轉型壓力巨大,形式不容樂觀。美元升息周期的動作,將會使所有世界游資流出發展中國家。周邊經濟環境會不斷惡化,更好導致經濟轉型的難度增加。總之就是外圍經濟形式緊張,內需不振,經濟內部結構急需調整。震盪難免。

Ⅶ 2016年中國經濟如何走出當前困境

一、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巨大投資與消費需求。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而人的城鎮化過程也是創造新的經濟需求的過程。目前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為51%(城鎮戶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後城鎮人口比例達到60%,則城鎮人口將比現在增加約1.3億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鎮人口進入現有城鎮,一半進入新建城鎮,每個新城鎮人口平均10萬人,則將增加650個新城鎮。相應地,已有城鎮擴大規模及建設新城鎮均需要新增廠房、住房、道路、學校、醫院、生活設施等,將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資需求。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後,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需求也將擴大和升級。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二、非公有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更大作用。非公有經濟創造了中國絕大部分新增就業崗位,吸納的就業人數佔全國總就業人數70%以上,創造的GDP佔全國GDP總額近70%,上繳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比例超過50%。非公有經濟在支持經濟增長、促進城鎮就業、增加財政稅收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10年,非公有經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逐步推進,非公有經濟將獲得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包括:非公有經濟與公有經濟在權利、機會、規則等方面獲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種隱性
壁壘,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特許經營領域向非公有制企業開放,非公有經濟參股投資於國有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造,等等。可以說,非公有經濟發展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與政策支持,其在吸納就業人口、增加稅收、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三、產業結構調整將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健康可持續發展。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其中之一,其表現是產業集中於中低端環節,技術水平低,導致研發與創新能力弱,產能過剩嚴重,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資源消耗大。未來十年,我國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控制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耗產能,提升加工製造業技術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我國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產品技術含量更高,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同時,將推動中國經濟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健康可持續型轉變。
四、中國擴大開放與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未來十年,全球貿易、金融、投資以及區域經濟將進一步一體化,並促進各國經濟互惠互利,相互促進,相互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包括放寬投資准入,建立自由貿易區,擴大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中國經濟將更深入、廣泛地地參與到全球經濟之中,更充分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
五、發達經濟體總體趨向復甦,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利外部環境。目前,美國經濟復甦明顯,增長勢頭比較穩健,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將延續下去。歐洲經濟也表現出復甦的跡象,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其復甦勢頭會逐漸明顯。日本經濟在投資、消費、出口增長的帶動下開始復甦增長,並已擺脫通貨緊縮的威脅。這三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發展關系密切,是中國商品的最重要出口市場以及投資來源地。三大經濟體逐漸復甦、穩步增長,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環境。
此外,教育體制、醫療體制、社會保障體制、行政體制的改革以及建設法治社會、反腐倡廉等均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也同時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
一、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民營企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同時國有企業總規模也逐步壯大,如今,國有企業已佔據了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各重要領域,如金融、交通、電信、能源、原材料等領域,一些國有企業成為所處領域的大型壟斷企業,既壟斷了市場也壟斷了價格。一些國有企業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表現出自身的不足,如靠壟斷維持盈利、效率較低、缺乏創新活力。未來十年,國有企業將進一步改革,重點之一是發展混合所有制,這將導致國有經濟佔比下降;之二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這將導致部分國有企業不再直接由政府管理,從而失去政府提供的種種保護和特權。由於國有企業規模龐大,占據重要領域,因此,國有企業改革能否成功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一旦出現重大挫折,將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並帶來一系列社會後果。
二、市場化改革問題。未來十年,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一些現在仍由計劃控制的資源、價格會逐漸放開。過去三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價格改革往往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放開的同時伴隨著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因此,今後在進行市場化改革、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的同時,必須防止價格失控導致的嚴重通貨膨脹。
三、貧富差距。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0.4,表明貧富差距超過警戒水平。盡管目前已經表現出縮小的跡象,但是由於已經處於較高水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的貧富差距仍然會較大。貧富差距過大不僅會造成社會治安惡化、社會階層矛盾等社會問題,還會抑制社會總體消費增長,增加社會對貧困人口救濟的負擔,拖累經濟增長。

Ⅷ 2016年中國經濟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減速轉型,整合創新,去過剩產能

閱讀全文

與2016中國經濟發展如何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