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民營經濟三十年發展大致經歷了

中國民營經濟三十年發展大致經歷了

發布時間:2021-02-17 13:51:42

㈠ 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過寒冬准備。你們然

這是宏觀調控的經濟戰略。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只有少數國家的經濟增長,全回亞洲只有中答國,印度和韓國,而老牌經濟強國的歐洲只有德國獨撐,最強的美國也靠外債度日。在這種形勢下,控制經濟增長,壓縮內耗,以便將來形勢好轉,蓄勢待發而己。中國的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基礎建設完善,有超強抗擊能力。無論是金融危機還是經濟下滑的形勢下,都屹立不動。現在我國的GpT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黃金的儲備量更是首指一屈,根本無寒冬之憂。現被公認為全球的救世主

㈡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致歷程

我國在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也在收入分配領域進行著相應的改革,提出了「按勞分配為主、其他分配方式並存」、「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趨擴大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城鄉居民的可統計的收入差距經歷了縮小、擴大、在縮小、再擴大四個階段。1997年之後,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入改革開放之後的第2輪擴張期。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可統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到3.23:1,2006年為3.28:1,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差距要更大。2.區域之間以及區域內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擴大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各地區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東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最快,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慢。到2005年底,我國上海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8645元,是全國最高的地區;而最低的新疆陳鎮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7990元。在區域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區域內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而且落後地區的收入差距要大於發達地區的收入差距。3.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擴大主要表現為當前我國有些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過分向個人傾斜,使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總體上呈擴大的趨勢。1978年我國最高行業和最低行業的工資比是1.38:1,2005年我國職工平均工資最高行業為最低行業的約5倍。4.從社會各個階層的收入差距來看,據溫州的一項調查,在一般的私營企業中,企業主的年收入為一般職工的21倍,在具有百萬資產以上的私營企業中,業主的年收入為一般職工的79倍。目前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已經導致了嚴重而長期的社會經濟問題。例如,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雖然有許多種,但是大多數居民收入低、收入分配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多數居民雖然有強烈的需求沖動,但是沒有購買力,無法形成有效需求。收入差距的拉大災短期內難以消除,而且隨著我國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政策的實施,這種收入差距還會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三)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改惡開放以來,我國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政治體制改革。但是從現實中可以看出,後者是滯後於前者的。當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才考慮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且往往是推而不動或大推小動,甚至越改越令人不滿意,例如,機構改革越改越臃腫。可以說,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後,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阻力。(四)技術創新落後於制度創新這里所謂的「技術創新」是指直接進入生產領域的技術發明、創新、運用,不是科學家的實驗室或檔案櫃里的「科研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不斷進行,可以說制度創新是明顯的。但是,技術創新相對於制度創新是嚴重滯後的。技術創新滯後於制度創新的後果就是當制度創新所帶來的效率完全發揮出來之後,經濟發展的動力就趨於消失。

㈢ 跪求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歷程,要高度概括的,300字左右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30周年。在這30年中,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生了一些重大變化,信用社的辦公條件、經營場所、信貸業務、科技應用水平等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我見證了這段改革發展歷程。

我是1977年參加信用社工作的。參加工作初期在本公社信用社擔任業務員。當時,我社只有3個人,分別是主任、會計和我。辦公地點是租用國家公房,包括一間搭建的小木樓在內共有4間窄小的土木結構房。設在糧站大門口的一個門廳兩側,一側是辦公兼庫房,主任住在辦公室小木樓上,另一側是會計和我各一間住房,門廳中間是公共通道。辦公室臨通道一側窗檯就是我們的營業櫃台,客戶只能站在通道里辦業務。營業終了,雙扇木門一關,和糧站營業房就是同一個小院。辦公條件很簡陋,每人一張辦公桌、一個木製保險櫃和兩個破爛的舊式櫃子做檔案櫃(據說是土改沒收地主充公的)。那時到營業所和縣支行取款、送款、送表、開會等多是走山路,有時搭乘拖拉機,幾年後信用社才買了輛自行車。1978年我社各項存款只有65,977元,各項貸款也只有25,272元,業務量最多時也只有幾十張傳票,少時就那麼幾張。盡管我社當時的業務量並不大,但信用社為千家萬戶和生產隊提供信貸和結算服務的作用很大,支撐著一個公社的經濟命脈,群眾稱它為「公社銀行」。信用社貼近農民,貼近農村,背包服務是我們最大的特長,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兒子可真是「門當戶對」,能參加信用社工作就很知足了。於是,堅定了我紮根信用社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由此愛上了我的崗位和事業。

工作環境如此,生活條件就更艱苦了。我們先是在公社食堂搭夥,後來自己在院子階沿坎上燒蜂窩煤做飯。吃用水是場口附近生產隊稻田裡的水,自己挑,有時還有農葯味。三年後公社才組織打了一口土井,稍微改善了一下水質。最苦的是沒有廁所,白天上公廁,夜裡就用瓦罐子。

1982年,我擔任了信用社主任,當年新進了一名同志,人員增加到4人。1983年縣農行為信用社批了1.8萬元基建計劃,在場口邊新征地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一樓一底磚木結構瓦房,才開始有了不符合「現代」標準的金庫和守庫室,有了上面無任何遮擋的營業櫃台,實現了與顧客面對面的辦公。1984年12月成立第一屆縣聯社,我被選為理事委員,同時被任命為區指導組成員。縣農行領導兼任聯社主任,管理職能掛在信用合作股。沒有專職班子和辦事機構。我作為理事委員只出席過一兩次會議,基本沒有履行過職責,那時也不知怎樣履行職責。

我社所在地屬於離縣城「偏避的近郊」,集鎮小,斷頭路,經濟流向不集中,組織資金困難。為改變這一面貌,經多方努力和各方支持,1985年8月,我社在縣城購房45.6平方米,設立了服務部,是全市第一家鄉鎮信用社到縣城設立的分支機構。服務部先後調來了3名職工,實行全天營業,既為城鎮居民服務,又為進城農民服務。截止1987年6月,該服務部存款余額56萬元,貸款余額26萬元,分別佔全社存貸款余額的43.41%和24.07%;此時,我社各項存款余額從1978年的6.6萬元,增至129萬元,是全區7個信用社中唯一存款超百萬的社(當時的區叫區公所,是縣政府的派出機構,條塊管理多以此為轄區分設機構)。這是我在信用社工作10年的發展情況。

改革方面,1978-1986年這一階段信用社改革的主要政策是:1979年10月,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行長會議對信用合作社「官辦」體制弊端作了認真剖析。1982年12月,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重申信用合作社應堅持合作金融組織的性質。1984年8月,國務院批轉了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提交的《關於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體制的報告》。報告指出通過改革,恢復和加強信用合作社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經營上的靈活性,實行獨立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充分發揮民間借貸的作用,把信用社真正辦成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1984-1985年進行了首次擴股工作,我社股金余額從10,098元,增至22,498元,比擴股前增加12,400元。

1987年6月,我調區信用社管理指導組工作。同年10月,又調縣聯社工作。先是從事職稱改革工作,不久分配在業務組當負責人。這一年成立了第二屆縣聯社,並開始設置內設機構,在信用社抽調10多人,設置了政工、業務、財務、稽核、保衛、辦公室等組室,與農行信用合作股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動作模式。聯社從信用社配備了一名常務副主任,主任仍然由縣農行副行長兼任。

1990年前後,我縣聯社另址先後修建了辦公樓和職工宿舍,並開始實行單獨辦公,內部組室改成了股室,在信用社幹部中增配了副主任。1992年我市進行了撤區並鄉鎮工作,由縣直管到鄉鎮。從此,農行開始通過縣聯社對信用社逐步進行比較具體的指導和管理。

1987年-1996年這一時期的改革,信用社進入了治理整頓階段,主要開展強化內部管理、整頓金融秩序的活動。在這一階段,通過清股、擴股,密切了信用社與社員的經濟聯系,經營管理體制有了明顯改善,內部經營機制逐步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方向轉變,各項業務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1996年6月,我市又實行行政區劃調整,由原來的5縣1區,調整為4縣3區(縣級)。信用社機構也同步調整,我時任聯社副主任,開始從聯社領導層接觸信用社改革之路。

1996年8月至2003年6月是信用合作社獨立發展階段。1996年8月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出台,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鉤,信用社按照合作制原則重新規范,標志著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重新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由社員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服務的真正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改革的步驟是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按照合作制的原則進行規范,其業務管理和金融監管分別由農村信用社縣聯社和中國人民銀行承擔。1996年的改革啟動了農信社以產權明晰為主旨的產權制度調整,初步形成了農村信用社自求發展、自我約束、自主決策的經營機制;基本理順了農村信用社和央行及農行的關系。

2003年6月至今是信用社深化改革階段。2003年6月27日,國務院出台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度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這輪農村信用社改革,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信用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將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成立農村信用社省(市)級聯社;三是強化服務功能,要求信用社立足「三農」,服務縣域經濟,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2003年以來的試點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抗風險能力有了較大變化;不良貸款率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目前,縣級聯社統一法人產權模式已經全面建立,「三會一層」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勞動用工制度以及薪酬分配製度正在深化改革,內部運行機制正在不斷完善。2007年11月,SC6000門櫃綜合業務系統在全省信用社開始陸續上線運行,2008年4月,信用社成功發行「蜀信」銀行卡,科技服務手段的提高必將極大地推動信用社更快發展。各地聯社和合作銀行已經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信用社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向上市公司奮斗。

30年過去了,農村信用社逐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今天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現在的農村信用社和過去比起來那簡直是「天堂」和「地獄」之別。我曾經工作過24年的某縣信用聯社到目前各項存款已達到24.6億元,比1996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所以以此年為基數)的7.2億元增加17.4億元,12年增長3.42倍;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7.2億元,比1996年的5.9億元增加11.3億元,增長2.92倍,市場份額位居全縣金融機構榜首; 2007年利潤達到了1,493萬元,比1996年的248萬元增加1,245萬元,增長5.02倍。特別是2001年,聯社在新縣城修建了漂亮的辦公大樓,人們稱它叫「白宮」。現在全縣57個營業網點都有自己的明亮寬敞的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且全部達到了安全設施的標准要求,配置了監控系統。信用社各項業務、設施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家家吃的衛生水,用的自來水,戶戶燒的天然氣,社社有了小澡堂,有的還有小菜園,小食堂天天都在調整菜品,改善生活,不會做飯的職工再也不用為做飯犯愁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職工收入的增加,職工個人基本上都買了住房,養汽車的也越來越多了。可以說,什麼都變了。就是有一個沒有變,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沒有變,信合人背包服務的工作作風沒有變。通過信用社的信貸扶持,一部分農民走向了富裕,一大批農民成了「大款」和「企業家」,助推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興,金融活。正因為如此,農村信用社才有了生存發展的基礎,才有了今天的興旺發達。

改革開放使農村信用社換發了生機和活力,真正成為聯系農民的橋梁和紐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我堅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將會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日趨規范,經營效益大幅提升,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將會愈來愈大。可以斷言,農村信合事業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中廣網伊寧9月9日消息(記者胡志堅 通訊員顧新勇)對於許多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們來說糧票這個詞已經顯得很陌生了,但對許多曾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糧票這個詞帶給他們的除了感情復雜難以言表外,還有蘊涵其中的苦澀和辛酸,沉重和無奈。

一張張聯系著千家萬戶的方寸糧票上濃縮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它是國家在糧食匱乏,商品短缺的特殊年代裡為全國人民吃飯問題而印製的糧食供應憑證,它關系著全家人的溫飽。

從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糧食統購統銷的命令到1993年全國取消糧食定量供應,在五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共和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改革開放三十年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結束了票證時代,糧票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社會大舞台,但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糧票的收藏價值,社會價值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凸顯。

伊寧市糧食局退休幹部蘇育恆是一位熱衷於收藏糧票和各種票證的收藏家,目前擔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新疆票證協會副會長。蘇育恆收藏的糧票從一個側面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歷史變遷。

蘇育恆收藏糧票起源於1993年發生的一個偶然事件,那一年他接到一封從湖北寄到伊寧市糧食局的信件,信是一位素不相識的收藏家寫給他的,他不知從什麼渠道了解到蘇育恆以前在伊寧市糧食局工作過,有機會接觸到各種糧票,便將這封信直接寄給了蘇育恆。

信中寫到糧票作為一種特殊的流通證券,已經退出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研究那段歷史卻具有特殊的史料價值,他希望曾在伊寧市糧食局工作過的蘇育恆能為他提供一些已經作廢的糧票作為研究使用。接到這封信後蘇育恆給他寄去了一些已經作廢的糧票。信寄出後,蘇育恆卻萌生了一個念頭,新疆發行糧票38年了,已經發行了多套糧票,為什麼自己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收集全套的新疆糧票呢?從那以後他開始四處收集糧票,同時又通過那位湖北的收藏家與全國各地的票友建立了聯系,通過交流,購買和親友的幫助,十幾年的時間中他收集了幾千張除海南省以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行的糧票,而收集最全的就屬新疆糧票了。

翻看那幾大本厚厚的收集冊,一張張鈐印不同,票面大小各異,圖案多樣的糧票,彷彿翻開了一幕歷史的畫卷,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奮斗歷程,新疆工農業各條戰線上所取得的各項成績都濃縮到這小小的糧票中,給人一種濃郁的時代氛圍,小小的糧票世界展示了不同時代的縮影。這其中有全國普通糧票,軍用糧票、大米票、工種專用糧票,購油券,牲畜料票.........幾千張各種各樣的糧票和票證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新疆1960年發行的用公分做計量單位的糧票,而公分是長度計量單位,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他收藏的糧票中,票面最小的僅有半市兩,相當於現在的25克,最大的有5000斤,也就是2500公斤。糧票的尺寸有橫式的、豎式的、齒輪式的,也有無圖案且紙質極差的。在一些早期的糧票上,只在紙上用鉛印了一些字,文革期間發行的還要加上毛主席語錄。越往後期糧票印刷越精美,開始出現了各種風景名勝、民俗風情,其中有西藏的布達拉宮、陝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新疆的姑娘追等都出現在糧票上。糧票的版式也開始出現了雕刻和水印等版本,並有了防偽標識,大多數糧票上都蓋有部門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

這些每個歷史階段發行的糧票上都帶著獨特的歷史印記,經歷了新中國糧票從流通領域到收藏領域的全過程,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

㈣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資本發展歷程

原始資本積累,爬行主義,

㈤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歷史主觀題)跪求…

第一個5年計劃(1953-1957 工業化的起點),經濟中心主要位於東北地區, 人民公社化1956,大躍進(1958-1960), 3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促使上海浦東崛起。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改革開放30年年均gdp增速超9%。 前不久(2010第二季度)中國成為第二經濟大國。主要由計劃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

㈥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歷史生回答你·給我追加分好不?這個網上很難找到·我是課堂筆記來的·第一階段內:1978-1984把農民從人民公社中解容放出來,使農民獲得了有限的自主權第二階段:1985-1992把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允許農民「綜合發展」--發展鄉鎮企業第三階段:1993到至今核心內容:允許農民「離土又離鄉」把農民從農村仲解放出來

㈦ 我國改革開放30年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顯著改善,消費結構經歷了三次升級換代。收入水平的提高為消費奠定了基礎,消費觀念和消費質量隨之變化,經歷了消費結構的三次升級換代。經過三次消費升級,全市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到2007年,城鄉居民生活由溫飽走向小康。

一是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GDP增長了57.8倍,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四。人均GDP增長了42倍。貨物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76萬億美元,增長了85倍,躍居世界第三位。國家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上升為世界第一。

二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從1978年到200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4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了27倍。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0多萬,貧困發生率從30%降至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已覆蓋4億多農民。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三是提升了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2003年和2005年,先後兩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2007年「嫦娥一號」探月工程取得成功。2008年北京將舉辦奧運會,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所有這些都要靠改革帶來的經濟成就來支撐。

㈧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大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

第一階段:由計劃經濟到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就是目標探索階段)
第二階段: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市場經濟框架構建階段)
第三階段:改革不斷深入,對外開放向深度和廣度推進。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格局(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階段)

㈨ 新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時代拜託了各位 謝謝

經歷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十年動亂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營經濟三十年發展大致經歷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