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2-17 14:33:21

A.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什麼意義

土地可持續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新德里由印度農業研究會、美國農業部和美國Rodale研究所共同組織的首次國際土地持續利用系統研討會上正式提出的。由於不同學者對其認識角度的差異及其功能的側重點不一樣,土地可持續利用的概念也不相同,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又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面臨的土地問題不同,發達國家側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強調資源利用的環保效益;而發展中國家則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保證生態平衡,這也符合可持續土地發展的公平性准則。不同學者不同國家的觀點涉及生態、經濟、技術、社會、空間、人與自然相協調、世代倫理等諸多方面。然而從土地科學的范疇出發,建立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框架,來統一各種背景知識和觀點學者對土地可持續性的認識,還是可能的,也十分必要。從總體來看,「土地可持續利用」應該涵蓋下述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1)從生態學意義上來說,是保持特定地區的所有土地均處於可用狀態,並長期保持其生產力和生態穩定性。
(2)從社會一經濟學意義上來說,是保持特定地塊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學不頁士學位論文土地習,持續利用戰略幣開究來源。農民可能從他們自己的觀點出發,並由他們自己的理解和定義,他們的觀點和行
動在確定現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續性問題上起著重要作用(Shaxon,1998)。
(3)從時間上看,土地可持續利用不僅著眼於眼前,更著眼於永久的未來;從空間上看,不是著眼於一部分人,而是著眼於全體人類。
(4)從系統論看,土地可持續利用是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戰略下進行的,這就意味著土地可持續利用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要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
(5)從與傳統土地利用方式的

B. 土地資源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

經濟的發展需要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能夠帶來很大的效益,

C. 土地資源在農村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部門,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它是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故選:A

D. 中國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土地資源是經濟社來會發展的源重要基礎,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掌握的主要資源,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土地資源的保障,「踐行科學發展,建設優美城市」更離不開土地的開發利用。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建設城市,對土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更加明顯。在土地資源供需問題日益突出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科學有序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土地管理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

E. 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基礎。

F. 自然資源對某一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1、自然資源市場化對資源型產業的影響

自然資源進入市場之後,由於需求大於供給,各需求者競爭的結果必然使資源產品的價格上升。擺脫了長期以來計劃體制制約的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效益將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困擾我國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危機」將得到緩解。

2、加工型產業的影響

我國的許多企業,尤其是國營大中型企業,在長期受到計劃體制約束的同進,還受到許多保護,廉價的自然資源產品的供給便是其中之一。

在原材料價格很低而成品價格相對較高的情況下,許多企業仍存在虧損,一旦自然資源進入市場,資源產品價格上升,這些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3、自然資源市場化將促進資源節約型產業結構的形成

自然資源市場化可以使資源型產業部門加深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可以使加工型產業部門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還可以使其他產業部門(例如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等)增強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這些作用的結果,是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6)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特徵

1、數量的有限性。指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的不平衡性。指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3、資源間的聯系性。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G. 土地資源的形成受到了哪些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現實迫切要求我們進行土地資本運營,以達到合理使用土地,讓有限單位面積的土地產生最大利潤。
政府是國有土地的所有者、管理者,也是經營者。如何管理好、經營好土地資源,該文作者從運營原則、運營環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土地運營的四大原則 獲取最大利潤;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相統一;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必須建立在對國有土地集約高效利用、供應總量宏觀控制的前提下,目的是使國家、企業、個人投資者均受益。由此,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應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保證使所投入的土地獲得超額利潤。 國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是國家,法律授權市(縣)以上人民政府對國有土地進行管理。因此,投資者或使用者必須按照當地政府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利用、經營土地。土地投放市場的壟斷行為,使政府有條件、有目的、有選擇地去尋求獲取不同的土地收益。一種是土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時,一次性獲取的高額地價,如房地產開發用地等;另一種是通過對土地使用的限定,按年度長期獲得高額收益,如各類現代高新技術產業用地。 必須堅持使所用土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國有土地是各種產業形成和發展的載體,在進行土地資本運營的時候,必須與所要發展的產業相結合。哪些產業能夠帶來長期高效收益,在土地投放時就應向哪些產業傾斜。受土地資源稀缺性的影響,應優先發展「五少兩高」產業,即佔地少、耗能少、用水少、污染少、物耗少和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讓產業發展推動一個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的關系,是土地資本運營必須遵守的一項基本要求。首先,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應在強調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不僅要使國有土地得到最優利用,而且也要為土地持久、高效利用打下基礎和提供條件。其次,土地使用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服從社會及生態效益的要求。 必須堅持計劃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在計劃導向的條件下,土地經營才可能順利發展和取得高效率。沒有計劃導向,土地運營必然會處於無序和盲目狀態,並且有可能畸形發展。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如美國和我國香港的土地經營模式中,也非常重視計劃的作用。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更應發揮計劃對土地資本運營的主導作用。 土地運營的六個環節 征地、補償、開發、出讓、建設、投入產出,必須依法進行 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對六個環節作以下分析: 集體土地徵用 集體土地使用權徵用,是將集體土地使用權變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過程。承擔這項工作的主體應是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土地徵用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產業發展規劃要求,確定年度用地計劃,並根據用地計劃確定具體的征地范圍。二是根據已確定的計劃,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可採用一次徵用、分批次農地轉用的方式。三是在有條件的村鎮還可以採用預征土地的方式,通過協議明確安置途徑和補償費用。 拆遷安置補償 征地過程中對農民進行拆遷安置補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既要保障農民的利益,又要科學地降低成本費用。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做好提前清查登記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加大政府征地費用。其次,征地補償費用和部分拆遷安置費用可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可採用將征地補償費變為股權、產權置換等方式,並要做好農民的就業安置。 基礎設施開發 基礎設施開發要引進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招標,選擇有開發能力和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進行土地「九通一平「及功能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 土地使用權出讓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提供給入區企業。提供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對商業、旅遊、娛樂、金融、服務業、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一律採用招標、拍賣的方式;一種是對工業及科研用地採用協議出讓的方式;還有一種是對高新技術企業及需要扶植的成長性很強的企業,可以採用租賃的方式。另外,為更加體現市場經濟的原則,確保土地使用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在開發區內可以摸索並實行掛牌交易的方式。 項目建設 建設周期的長短直接關系企業的投產和土地效益的產生,因此,要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嚴格限定在兩年以內完成建設項目的施工和竣工驗收。 土地產出效益分析 土地產出效益分析,是對土地利用綜合指標的考核,也是對前五個環節運行情況的總結。要從土地投入指標、投產企業佔地指標、企業利潤和財政稅收指標、環境效益指標等進行綜合分析。 必須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法律、規劃、范圍、金融四位一體,一個都不能少 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疇內探索。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要與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結合起來。新《土地管理法》確立了一系列重大土地使用制度,規定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多種形式,為進行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提供了法律基礎。另外,國有土地資本運營,涉及到巨額國有資產,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也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公開各種信息和程序,實行科學的民主決策。 要有超前的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指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超前規劃有兩個層次:一是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數量;二是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做好城市控制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地確定土地的利用率,因為土地的利用率,直接影響土地的投入產出效益。 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適宜進行國有土地資本的運營,因為它具備了基礎設施條件、招商引資條件、產業形成和發展條件;同時只有在一定范圍內摸索探討,取得一定經驗以後,對土地管理和使用才有指導意義。 要運用好土地金融管理手段。土地金融是指以土地使用權抵押而獲得的資金融通。土地金融手段運用得好,可以促進土地資本運營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從而保證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各環節更加暢通。

H. 土地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土地是一切陸地生態系統的載體,人類的任何經濟社會活動都離不開土地;另一方面,人類的土地利用活動也會影響生態系統,從而會影響其生態服務價值,這也是導致土地生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4]。生態價值問題的提出和進一步研究是伴隨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而凸現的,具有時代必然性。所謂的生態價值是指環境價值中無形的比較虛的功能性的服務價值 [5]。土地生態系統中各種要素都具有特定的生態服務功能,比如森林具有生產有機物的價值、涵養水源的價值、保土的價值、納碳吐氧的價值、遊憩的價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凈化環境污染的價值。自然生態系統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種原料或產品、食品、水、氧氣、木材、纖維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調節氣候、凈化污染、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輕災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進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生活質量有貢獻的所有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統稱為生態系統服務
可見,如果一種資產淪為公共產品,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那麼就會造成毫無限制的使用,從而導致公共產品消失個體利益受損。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現在還未納入經濟價值的范疇,但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無償的使用它,如果沒有一種實現這種無形生態資產的機制,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公地的悲劇」,最終,受損害的是人類自己。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福利,並且大多是無償的,而現階段土地利用則大多以單純經濟利益為目的,在這種目標下的土地利用對土地利用類型的影響導致了各種自然生態系統的面積大量減少,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功能也大幅度減少。因此,通過技術手段對各類生態系統的生態價值進行數值化核算,可得出土地利用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定量化結果,使土地利用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直觀的評價,並以此為據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地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研究土地資源生態價值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服務應被視為一種資源、一種基本的生產要素,而這種生態服務或者說價值的載體便可看作是「生態資本」。生態資本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能直接進入當前社會生產與再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即自然資源總量(可更新的或不可更新的);環境消納並轉化廢物的能力,即環境的自凈能力;自然資源(及環境)的質量變化和再生量變化,即生態潛力;生態環境質量,這里是指生態系統的水環境質量和大氣等各種生態因子為人類生命和社會生產消費所必需的環境資源。而整個生態系統就是通過環境要素對人類社會生存及發展的效用總和體現它的整體價值。如果隨著生態資本的增值,而生態投資者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那麼就沒有人願意從事這種公益事業的投資,因此,通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生態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使生態保護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應的費用就顯得很有必要。體現在土地上,就是土地使用者在開發利用土地之前就必須對使用該土地生態資產的行為付費,政府可以採用稅收等手段讓生態資產的受益者認識到生態價值的重要性;而在土地開發過程中,對那些採取生態保護措施的開發者進行補償,反之,則進行懲罰。通過建立土地生態補償機制,可以約束破壞土地生態的行為,達到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I. 如何利用土地資源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堅持把「有保有壓、突出重點」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基本思路,強化最科學的用地保障機制。只有寸土必惜其貴,寸土必盡其用,科學發展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和保證。為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同仁縣2010年第一批城市分批次22.2729公頃呈報材料已上報省國土資源待批,其中:擴大內需項目2個,用地面積3.228公頃;民生工程項目2個,用地面積5.8393公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個,用地面積13.2056公頃。新上的單獨選址項目3個,其中軍事用地1個,用地面積1.202公頃;游牧民定居點2個,用地面積16.0355公頃。游牧民定居點項目已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待批。把有限的新增建設用地用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地方。
二、堅持把「完善共同監管責任機制」作為土地執法監察的重要手段,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是我們的生命線,保護耕地紅線是保障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堅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是當前耕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推行土地管理共同監管機制,變「一家管、大家用」為「大家管、大家用」,強化屬地管理,嚴格責任追究,不斷完善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的聯合土地執法機制,加強動態巡查,保持高壓態勢,嚴防違法違規用地反彈,堅決維護土地管理秩序。凡是本行政區域內發生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不制止、不組織查處的,對土地違法違規問題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要嚴厲追究責任。通過共同監管,落實責任,強化政府領導責任,建立早發現、早制止和早處置的快速反應機制,促進全縣耕地保護工作健康開展。要根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的規定,嚴格土地違法問責,對耕地保護不落實、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違反土地供應政策等重大問題堅決糾正,嚴肅查處。
三、堅持把「節約集約用地」作為破解土地瓶頸、保障科學發展的根本措施,確保耕地總量占補平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我省產業政策和我縣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控制標准,加大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危房改造,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拓寬用地空間。繼續科學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千方百計優先保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用地需求。同時,嚴守土地門檻,落實好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的全面優化。要全力加快推進利用低效園地、山坡地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補充耕地工作,加大資金投入,狠抓開發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確保耕地佔補平衡。
四、堅持把「招拍掛出讓」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推行土地最低限價制度。要不斷深化土地市場體系建設,堅持推行土地最低限價制度,全面落實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充分體現市場杠桿的調節功能,發揮競爭機制在土地資源分配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土地資源公平、公開、集約、高效利用。要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和集約節約用地評價工作,及時發布市場信息,監測企業用地情況,在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制度的同時,避免已出讓土地的閑置和低效利用,以市場化的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遏制浪費土地資源的低層次擴張。
五、堅持把「維護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作為各項建設的基本前提,切實保障民生和新農村建設用地。耕地不僅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護廣大農民的基本生活,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是縣鄉兩級政府和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堅持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加強和改進征地管理,維護征地農民的知情權、擴大參與權和談判權,不履行征地報批程序的,一律不予報批征地。繼續完善征地補償先行機制和直接到位機制,凡被征地農民征地補償費、安置費不落實的,未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的,一律不予報批。在保障民生和新農村建設用地方面,一是要合理安排生產建設用地,注意控制工業用地量;二是要保證節能降耗改造工程、環境治理工程和生態建設工程等用地優先;三是要重點保障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包括存量用地在內的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供地量;四是要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用於農村規模化養殖、基礎設施和農民住宅建設。
六、堅持把「履行好部門職責」作為國土資源部門的首要工作任務,夯實最堅實的土地管理基礎。要以縣委提出 「大幹一年跨越三年,苦幹三年跨越十年」的拼搏精神,加快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優化土地利用布局。深入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摸清全縣土地"家底",為加快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加強土地產權管理,提高群眾的產權意識,促進土地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推動社會各界耕地保護意識的提高。切實加強節約用地宣傳教育,著力提高人的素質,強化土地法制觀念,為加強土地管理、嚴格保護耕地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J. 土地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是什麼

土地資源的重要性、有限性與其供給上的稀缺性,客觀地要求人們經濟地使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與其創造的效益。在我國的實踐表明,土地政策與管理體制的合理性對土地利用的效率與效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從資源科學的角度,運用法學與經濟學的原理,研究土地政策對土地利用效率與效益產生的影響,對未來制定合理的土地開發政策、保障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率與效益,珍惜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資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的土地政策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性與典型性。為此,本文選擇深圳經濟特區土地政策(1980-2002年)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理論分析、實證分析與統計模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特區土地政策變化對土地經濟效益與利用效率產生的影響並分析了其中的影響機制。
文章首先系統回顧了特區產權制度與地租、地價體系的沿革過程及其階段性特點。在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特區逐步推行了土地有償使用制度與土地有償轉讓制度,實現了土地使用權的依法自由流轉,使用權的流轉方式逐步變化為劃撥、出讓、轉讓、抵押等四種,流轉的手段逐步變化為協議出讓、公開招標、拍賣、掛牌(以上四種為出讓的手段)、買賣、交換、贈與(以上三種為轉讓的手段)等七種。土地產權得到明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自由轉讓且途徑多樣,為市場在土地資源的配置中發揮作用奠定了基礎。
特區的地租體系經歷了「土地使用費」的雛形階段、土地批租階段與年租和批租混合階段。通過地租體系的改革,特區進一步明晰了土地產權,國家作為土地所有者的經濟利益也得到充分實現。批租地價經過不斷改革,最終取消了非市場化的協議地價,實現了批租地價的全面市場化,促進了土地產權交易過程中市場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文章對特區土地經濟效益與利用效率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土地經濟效益的階段性提高與土地政策改革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C-D生產函數的分析表明,土地政策改革的三個階段中(1980-1987年,1988-1994年,1995-2002年),土地資源投入量對經濟增長的彈性得到了提高,其值分別為0.004,0.011,0.036。在此基礎上,文章分析了特區土地邊際產出的變化,結果表明單位土地資源投入量所帶來的收益是增加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文章最後從土地流轉的角度入手,圍繞建立高效與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的目標分析了土地政策對土地流轉造成的影響。運用工具變數法,將政策對土地流轉的影響分解成產權制度明晰程度、產權是否可以自由流轉、土地一級市場的流轉方式、土地二三級市場的流轉方式等四類要素,評價了土地政策對土地流轉與市場作用的有益性,並與土地經濟效益與利用效率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土地政策變化對土地經濟效益與利用效率的影響是顯著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879和0.715。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之上,文章認為,目前城市土地政策改革的重點仍然是明晰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地租與地價體系。

閱讀全文

與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