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2015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2015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17 14:39:30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

①中國共產黨是執來政黨,是中國特自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十二五」規劃制定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
②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黨中央起草和通過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過程是黨不斷探索和遵循執政規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關注公眾社會心態,表明黨堅持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保證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每點3分,共12分)

2. 請問:2015年對2014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是2o15年的幾月幾號怎樣能查到正式

這些屬於國家的機密!

讓你查到那還了得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

①中國共抄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關注公眾社會心態,表明黨堅持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十二五」規劃制定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③黨中央起草和通過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過程是黨不斷探索和遵循執政規律,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

4. 新絳縣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參考:http://www.jiangzhou.gov.cn/gk/tzgggq/20826.htm

5. 如何監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在一般正常情況下,人代會閉幕會上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公布審查意見,即《關於×市(縣)2015年國民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6年計劃(草案)審查的決議》

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於哪一年開始實施

今年,也就是2011年

7. "十五計劃"與"十一五規劃"的具體起止時間.

十五計劃起止時間:2001-2005年。

十一五規劃起止時間:2006-2010年。


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十五」計劃。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主線。

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規劃綱要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

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06-201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7)2015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十五」計劃的實施背景

「十五」計劃是21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際上,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為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WTO所推行的市場經濟運行體制有利於我國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全球性的資源配置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產業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與國際逐步接軌,中國經濟越來越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例如如何控制擴大開放所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對金融安全的關注,怎樣改革政府的管理體制和進一步轉變其職能使其與世界接軌都成為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十一五」規劃的實施背景

「十一五」規劃實施期間中國所面對的國內外環境與「十五」計劃時期比較類似,但是在許多方面又呈現出新的特點。

國際上,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加強,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我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國外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推動本國經濟發展,有利於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與此同時,可能造成國內經濟波動的因素也在增加,給我國的經濟主權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如何立足於中國國情,融入全球化浪潮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

8. 「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十二五」規劃

一、阿勒泰地區「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評估

「十一五」時期是阿勒泰地區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重要時期。全地區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億元,年均增長10.8%;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元,年均增長9.7%;地方財政收入17億元,年均增長40.6%;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42億元,年均增長2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9億元,年均增長14.7%。

(二)優勢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三次產業由2005年的31∶30∶35。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牧民定居、牧區水利、飼草料基地建設,推進產業化經營,畜牧業產值增長51.4%,佔到農業總產值的1/2。加快發展礦業深加工,培育壯大骨幹企業,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達到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突破10億元,礦產業佔到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0%。煤炭、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取得新進展。圍繞「擴容、延時」,加快旅遊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喀納斯旅遊格局已具雛形,冬季旅遊、邊境旅遊快速發展,旅遊接待人數突破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4.4%、24%。

(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阿勒泰地區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和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5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為「十五」時期的3倍,年均增速近30%,是地區投資建設規模最大、開工項目最多的時期。累計實施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49項。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灌溉面積34萬畝,節水灌溉82.9萬畝,奎北鐵路實現通車,建設公路4500餘千米,電力裝機達到53萬千瓦。城鄉建設面貌明顯改觀,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7平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5%,標准化定居牧民9741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成人工造林40.4萬畝,封育38.2萬畝,草地改良160萬畝,超額完成自治區減排計劃。

(四)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

農村綜合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逐年提高,經濟活力不斷增強。財稅、金融、價格、投資體制改革逐步深入,投融資環境明顯改善。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穩步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兩個口岸實現常年開放,對外進出口重要貿易通道初步形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利用取得重大突破,5年累計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 13.9億美元,年均增長77.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項目393個,到位資金205億元,年均增長45.4%。

(五)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67元,年均增長14.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38元,年均增收319元。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建立起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在內的險種齊全、政策配套的社會保險體系。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就業10.3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扶貧開發成效顯著,5269戶27026名農村人口實現脫貧。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兩基」任務全面完成。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逐步健全。科技、文化、體育、人口、廣播電視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五年來,特別是近三年,地委、行署圍繞「富民強區」目標,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創新工作舉措,帶領各族幹部群眾艱苦奮斗,真抓實干,開創了發展速度最快、穩定形勢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好局面。地區確定的總體發展思路,完全符合阿勒泰的實際,並取得成效,為阿勒泰長遠發展拓展了新空間、增加了新動力,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一五」以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在「十二五」期間著力解決,主要是: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缺乏,資源性豐水和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現有公路、鐵路、航空運輸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電源建設滯後、結構不合理,電價過高、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急需解決;地區還未形成區域經濟發展中心,工業園區間色和處在起步階段,投資環境有待改善;優勢資源利用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冬季旅遊還要加大力度進行突破;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十分繁重,人民生活總體上還不富裕,牧民定居、邊遠農村通電、邊民生活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問題亟待解決;人才匱乏,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二、阿勒泰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

2011年3月23日,阿勒泰地區人大工委2011年第一次會議批准發布《阿勒泰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主要闡明未來五年到十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發展任務和重要舉措,明確政府工作職責,是地區實現率先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2015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表5-3):

表5-3 新疆阿勒泰地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要目標(指標)

續表

註:帶[ ]為5年累計數。

(一)綜合經濟發展實力大幅躍升

阿勒泰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0億元,年均增長23%,佔全疆的比例明顯提高。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8萬元,年均增長21%,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2億元,年均增長25%。地方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超過1200億元,年均增長3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2億元,年均增長20%。

(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71∶20。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經營能力顯著提高,明顯農業產業體系初步確立。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旅遊業「擴容、延時」實現新突破,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大幅躍升。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比例調整為30∶25∶45。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5%。

(三)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

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3億美元,年均增長50%。

(四)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明顯提高

水資源控制率提高到50%;電力裝機達到400萬千瓦;高速公路和鐵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450千米、640千米;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100%;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100%;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40%。

(五)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城鄉

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實現「雙高普九」,「技能培訓」和「雙語教育全覆蓋」目標;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保補助標准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5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0.2萬人次,轉移農業勞動力30萬人次;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各類社會群體得到多層次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 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人均公共服務達到全疆平均水平。

(六)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城鎮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達到2.25萬元,年均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年均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高於全疆平均水平;牧民標准化定居率達到90%以上,安居富民住房覆蓋率達到70%。

(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擴大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30%;森林覆蓋率達到1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

阿勒泰地區到「十二五」末,綜合經濟實力達到全疆中上等水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

9.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規劃與十二五規劃是什麼關系

十五規劃是指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十二五規劃指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它們的關系是一個前、一個後十年。

10. 十二個五年計劃全文

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相關音像作品展開 會議通過「十二五」規劃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十二五計劃,也就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起止時間為2011-2015年。 規劃編制工作大體包括前期調研、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布四個階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統一匯總到國務院,編制全國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建議稿,而後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通過付諸實施。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並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斗,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准入標准,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加強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范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持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12)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完善依託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合理引導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 (14)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遊業。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15)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發展智能電網,完善油氣管網,擴大油氣戰略儲備。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推進國家運輸通道建設,基本建成國家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發展高速鐵路,加強省際通道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積極發展水運,完善港口和機場布局,改革空域管理體制。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確保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 (17)發展海洋經濟。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運輸、漁業等產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漁港建設,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8)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壯大優勢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強化交通運輸樞紐地位。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自主創新中走在全國前列。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實行地區互助政策,開展多種形式對口支援。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19)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要求,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基本形成適應主體功能區要求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 (21)加強城鎮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注重在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建成區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強土地、財稅、金融政策調節,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抑制投機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與2015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