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氣候變化對經濟發展產生深處影響!
最新公布的科學調查報告顯示,環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尤為突出。英國災難緊急救援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蒂爾基金會近日發表一份報告說,受環境問題影響,傘球已有25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到2億。
❷ 全球氣候協議是干什麼用的
來自全球195個國家的代表在2015年12月12日於法國巴黎批准了一項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具有內里程碑容意義的協議——《巴黎協定》。這一雄心勃勃的全球協議承諾,大多數國家都將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尋求保護低窪島嶼對抗海平面上升以及幫助貧困國家在不依賴廉價、骯臟的化石燃料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的方法。
這項協議旨在將全球變暖的增幅控制在不高於工業化前氣溫2攝氏度的水平上。各國目前的氣候承諾尚達不到這個目標,但是許多科學家和政府認為,巴黎協議是使人類居住的這顆行星避免發生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最後及最好的希望。
❸ 巴黎協定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1、延續性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2、公平性
《巴黎協定》獲得了所有締約方的一致認可,充分體現了聯合國框架下各方的訴求,是一個非常平衡的協定。
協議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時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能力自主行動,採取非侵入、非對抗模式的平價機制,是一份讓所有締約國達成共識且都能參與的協議,有助於國際間(雙邊、多邊機制)的合作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培養。
歐美等發達國家繼續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中印等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提高減排目標,逐步實現絕對減排或者限排目標;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編制和通報反映它們特殊情況的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的戰略、計劃和行動。
3、長期性
《巴黎協定》制定了「只進不退」的棘齒鎖定(Ratchet)機制。各國提出的行動目標建立在不斷進步的基礎上,建立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對各國行動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的約束機制。
《巴黎協定》將在2018年建立一個對話機制(the Facilitative Dialogue),盤點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的差距。
4、可行性
《巴黎協定》協定要求建立針對國家自定貢獻(INDC)機制、資金機制、可持續性機制(市場機制)等的完整、透明的運作和公開透明機制以促進其執行。所有國家(包括歐美、中印)都將遵循「衡量、報告和核實」的同一體系,但會根據發展中國家的能力提供靈活性。
(3)2015氣候協議經濟影響嗎擴展閱讀:
從經濟視角審視,《巴黎協定》同樣具有實際意義:首先,推動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避免過去幾十年嚴重依賴石化產品的增長模式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其次,促進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財力支持,在技術周期的不同階段強化技術發展和技術轉讓的合作行為,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再次,通過市場和非市場雙重手段,進行國際間合作,通過適宜的減緩、順應、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推動所有締約方共同履行減排貢獻。此外,根據《巴黎協定》的內在邏輯,在資本市場上,全球投資偏好未來將進一步向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領域傾斜。
❹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經過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維普、同方教育等資料庫檢索: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美國總統奧巴馬前亞洲事務首席顧問傑弗里·巴德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令人印象深刻。」他認為,中美兩國今後在氣候領域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美國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宋然平認為,中國在《巴黎協定》通過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作為第一批國家簽署協定,並表示在今年9月二十國集團峰會前正式加入,更是為協定的早日生效注入強大動力。
「法國新聞電台」高度評價中國為落實《巴黎協定》所作努力。該電台22日在其網站發布的一篇文章中說,中國的戰略舉措不僅能夠減少污染,還有助於建立以綠色工業為基礎的新經濟模式。「中國還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概念,盡管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但中國作出的努力是實實在在的。」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4/24/c_135306753.htm
❺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內陸核電正在選址尚在進一步論證當被問及內陸核電重啟問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麼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他說:「關於核電的問題,最近國家又開工了一些核電項目。如果我們真正把煤和火電比重壓下來,單純發展可再生能源可能還不足以達到我們確定的2030年佔比20%的目標,必須要發展一些核電。核電的發展首先要確保安全,包括設備的安全、管理的安全、廠址的安全,國家現在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內地現在在選址,到底什麼時候建、在何地建,可能還在進一步論證。但是,現在在沿海條件成熟的地方已經開始建,而且這些核電技術也在更新,從二代、二代半到三代,現在都在更新。核電的發展,就中國的國情來說還是要搞。」發達國家1千億美金/年支持發展中國家當談到此次協定會對今後國際社會之間的合作產生什麼積極影響時,解振華表示:協定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明確了2020年之間每年1000億美金以及2020年之後在此基礎上擴大的指標。他說:「《協定》當中要求發達國家必須要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可以自願的加強南南合作,也動員了私營部門的資金進入到氣候變化市場當中去。在《決定》當中明確發達國家有義務,2020年之前拿出每年1000億美金支持發展中國家,2020年之後還要在1000億的基礎之上繼續擴大支持規模。應該說,整個協定既動員了所有的國家都來採取行動,又體現了區別,是一個公平合理,很包容的協定。所以我覺得這個協定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作用。」中國在氣候變化上做出的改變與治理霧霾有協同效應關於中國解決霧霾和應對氣候變化措施有什麼關系,解振華表示兩者之間有協同效應,主要目標是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根據中國國情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一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採取的氣候應對變化的措施。比如,我們過去公布2020年之前的目標,今年又提交了2020年之後的目標和2030年的目標,確定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提前實現等等,還有碳強度、非化石能源佔比等等目標。這些目標都是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這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我們必須要做好,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二是現在我們確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實際上對解決霧霾有協同效應。我們主要目標還是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節能提高能效實際上也是一種新能源,如果我們能效提高1倍,經濟能夠翻一番,但是我的能源不需要增加這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能提高能效也是提供了一種新的能源。另外,我們調整能源結構,現在的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今年年底是佔12%,我們原來的目標是11.4%,現在已經達到12%了,到2020年要達到15%,到2030年達到20%左右,能源結構在做大的調整。按照國外的評論,在中國確定自主貢獻的目標當中,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最困難的,我們完全贊成這么一種評論。另外,還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搞森林養護,對改善環境、增加碳匯會有好處。如果我們這些目標能夠實現的話,實際上對解決霧霾的污染降低了42%,這是我們專家做的一個評估。我們國家已經發布的「大氣污染治理10條」,這10條採取的措施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也有貢獻,這兩個具有協同性。能源結構調整艱難,未來會有改觀當問到巴黎協定會對中國今後5年新能源的轉變有怎樣的推動作用時,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佔比會逐步提高,能源結構在艱難地做調整。他說:「關於能源結構的調整,現在主要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這幾年發展非常快,最近這十年,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發揮了顯著的變化。比如水電這十年增加了2.57倍,風電增加了90倍,光伏發電裝機增加了將近400倍,整個總裝機容量佔全球24%。裝機增量這部分,我們大體佔了三分之一。由於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整個可再生能源成本大體上降低了50%。這是中國在這方面做的貢獻,因此我們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採取這些措施在被問及中國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要採取哪些措施時,謝振華表示:實現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是重要戰略手段,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未來的潛力也很大。他說:「我們國家確定的自主貢獻有幾個內容,和其他國家也有不同之處。發達國家自主貢獻只是減排,不符合現在協定要求,還要增加適應的內容,而且特別要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他們要寫到貢獻裡面。中國的自主貢獻既包括減緩也包括適應,要實現這一目標採取哪些政策措施,還有哪些行動,應該說是既有目標,又有配套政策措施,還有行動工程,是有保障的。我們對外宣布減緩的目標包括:·2030年碳強度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要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可能早達到峰值。我們也公布了中國適應戰略,也是確定了如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預警預報系統,提高減災防災的能力,各個領域怎麼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減輕對老百姓的損失損害,這是我們確定的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首先要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生活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第一,調整結構。調整結構是節能提高能效的根本性的措施,從結構上先來解決問題。第二,在工業、建築,交通和人民生活消費這個領域節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方面我們國家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應該說,我們綜合能耗水平比世界上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已經作出了很大成績,但是差距還很大。最近20年,中國的節能降耗累計節能量佔了全球52%,全球一半以上的節能是通過中國的努力取得的。即使這樣看我們潛力還是很大,跟國際先進水平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這一點上繼續在各個領域節能,特別是工業節能,我們還有很大潛力。另外,在城鎮化過程中建築領域的節能和交通領域節能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老百姓消費生活方式也應該有根本變化,也就是說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搞環保,大家都要參與,這是必須要做的一些事。第三,調整能源結構,現在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雖然暫時不能夠改變,但是我們從長遠來看,必須要進行調整,煤電、火電存量必須繼續提高效率,更清潔、更環保、更節能。增量這一部分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核能還要繼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把能源結構調整過來,實際上這是一場革命。第四,要增加森林碳匯,植樹造林。植樹造林不光是增加碳匯,也很環保,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增加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這也是非常利國利民長遠的措施。這些措施現在我們國家政策當中,從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價格政策方面要逐步體現對節能、減排、環保、低碳的鼓勵和限制,盡可能採取一些激勵性的政策鼓勵節能減排,在我們國家自主貢獻裡面都體現了。整個國家自主貢獻的方案也是一個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發展機遇的方案。有專家算了一下,如果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完成這個目標,大體上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這種投入成本來看可能需要41萬億人民幣,6.7萬億美金。但是我想,如果真正實行起來不會這么多,為什麼?因為技術要進步,五年一個技術更新,成本就會降下來,我們的目標可能會早一點實現。」巴黎協定重拾走綠色低碳道路的信心相比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會議,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對此次巴黎氣候大會有著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他在會上表示:「經過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會議,當時大家對多邊進程、人類合作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似乎失去了信心,通過巴黎協定談判磋商的過程,達成這樣的結果,實際上也是重拾了國際社會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信心,進程還會繼續走下去。還有一個巴黎協定給國際社會對世界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面臨著氣候變化這樣嚴峻的危險,世界經濟必須走一條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出這樣的信號,對於工商業界,對於市場都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也會大大推動世界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❻ 美國總統特普朗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對世界經濟價值有什麼影響
氣候大會開的比較不愉快的幾屆主要是09年哥本哈根的COP15、10年的坎昆版COP16、11年的德班COP17、12年多哈的權COP18,這幾年主要是因為《京都議定書》的續約問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不願意在經濟發展問題上進行妥協,在關鍵的減排問題上置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於不顧,互相扯皮、攻訐、推諉,相繼以退出為要挾,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以遏制氣候災難為目標的氣候大會上大打政治牌的醜陋表演。扯皮主要在美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印度等幾個碳排放大國之間進行。2015年巴黎的COP21開得還算相對成功的,來自195個國家的代表終於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通過了《巴黎協定》。協定在總體目標、責任區分、資金技術等多個核心問題上取得進展,被認為是氣候談判過程中歷史性的轉折點。
❼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將對中國的影響有:
1. 綠色低碳轉型目標要內求企業盡容快改變發展模式
2. 綠色金融政策將給企業帶來新的影響
3. 推進氣候變化立法將增加企業合規壓力
4. 碳市場的相關建設將推動企業節能減排
5. 低碳能源體系建設將促使企業能源轉型
6. 科學技術產品扶持將推動企業科技創新
7. 規范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將增加企業相關責任
8. 源審計工作發展將監督企業能源利用
❽ 2015聯合國氣候大會簽定了什麼合約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月12日晚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協議將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版出安權排。
當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協議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❾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這一協定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巴黎氣候大會。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協定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根據巴專黎協定,各方將以「自屬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並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後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從2023年開始,每5年將對全球行動總體進展進行一次盤點,以幫助各國提高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