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藏高原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概述
整個青藏高原面積約290×104km2[188]。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境內,少部分涉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領土。其地理位置尤其特殊,面臨南亞各國和西亞的部分國家,是世界運輸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因此,不僅是地質學家、生態學家等關注的地區,也是軍事學家關注的重地,近來也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中心之一。該地區在中國境內大約有240×104km2[188],其中蘊藏著大量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如銅、鉛鋅、金、銀、鉑等金屬礦產資源,硼等非金屬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其經濟地位越發顯得重要。
1.研究地區范圍界定
青藏高原所指范圍,不同研究者的劃分有著明顯不同,尤其是不同行業差別更大。本次研究按照青藏高原自然界的地形,北以階地海拔4000m為界,南為中國國界,其間區域界定為研究范圍。因此,所涉及的行政省、自治區和相關縣等情況見表8-1。
中國油氣戰略儲備研究
其中,t=0,1,2,3,4,…,13。並帶入公式(8—1),進行模型檢驗。計算預測模型的誤差檢驗值(表8-4)。由表8-4中數據可以得到GDP預測平均相對誤差值為0.0026,該值小於0.05,則模型滿足預測精度要求。
表8-4 誤差值統計表
進行後驗差檢驗計算C和小誤差概率P檢驗,得到CGDP=0.0018,PGDP=1.0000。表明青藏高原地區GDP預測模型的精度均為一級。因此,利用預測公式(8—1)可以得到該地區2011年至2020年間的GDP可能的發展狀況趨勢(表8-5)。同理可以得到其人口變化預測值(表8-5)。
根據預測,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該地區到2013人均GDP為21999.58元,經濟水平大約是2009年全國的平均水平(25575 元)。到2020年該地區的GDP 水平接近北京2005年的狀態(6969.52×108元)。
表8-5 青藏高原地區GDP和人口預測值
由此可見,青藏高原地區的人口和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無論是人民生活還是經濟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源配置,能源資源的消耗速度快速增長是不可避免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不斷提高致使戰略能源儲備要求必然到來。
㈡ 西藏未來經濟的發展
西藏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從古至今西藏大部分的人都有一顆慈善的心,因此專遊客只多不屬少,但交通和地域問題也給不少遊客帶來了不便,甚至膽小一點的遊客都不敢來西藏,直到現在,西藏通了鐵路,飛機且最新消息得知還在新建一個機場,這交通方便的話未來西藏經濟發展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㈢ 西藏的發展現在怎麼樣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始終把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和支持。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西藏的經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此同時,西藏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白皮書客觀公正、系統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態環境狀況和中國政府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態環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們表示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白皮書的發布,將對達賴集團和國際反華勢力借用所謂西藏環境問題攻擊我國政府的陰謀給予有力的回擊,同時也是對我區五十多年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所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里不僅是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全球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伴隨著人民民主政權各方面工作的開展納入議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2000年,組建了政府直屬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專業隊伍從1975年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230多人,環保機構從無到有,逐步得到加強和完善。目前,全區已建立各級環境保護機構74個,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和參與經濟社會綜合決策的能力明顯增強,環境保護服務於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五十多年來,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並把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藏戰略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中的兩大戰略加以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的重視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經過努力奮斗,不僅使西藏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 為了保護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後批准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西藏自治區沙漠化土地防治規劃》、《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規劃》、《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和《西藏自治區「一江兩河」地區綜合開發生態環境規劃》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下發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意見》;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草)、雅魯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建立了雅魯藏布江源頭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了拉魯濕地、納木錯等重點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區共建立 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保護區面積達40.0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4%,佔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有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8848.13m)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峽谷一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168km2;城市濕地生態系統一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6.2km2。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嚴格限制經濟開發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多數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趨於穩定,並逐漸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較好地保護了珍稀瀕危物種的繁殖地、棲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態系統,候鳥遷移的重要濕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自然景觀、地質遺跡和生物遺跡等。西藏擁有的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為了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一樣,西藏自治區政府對工業發展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努力作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絕不為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和填補空白而盲目上馬項目,做到了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西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由此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環境污染防治,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按照國家關於關停污染嚴重的「15小」和「新5小」,企業的決定,1998年至2002年,全區共關問水泥生產線8條,土法煉油廠1家、小鋼鐵廠2家、小造紙廠3家、棚砂加工廠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治理污染和改善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對一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一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後才能立項,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西藏的羅布莎、香卡山絡鐵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都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作為資源開採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羊卓雍湖水電站,從項目的確定、設計到施工建設,均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該電站自運行以來,沒有因發電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響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國家投資12億元的「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項目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的人工造林、人工種草、改良草場、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兩河」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林地面積增加,區域氣候環境改善。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在項目立項、設計和施工階段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和落實,並確定了「建成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型鐵路」的目標。為了有效保護國家瀕危I級保護動物一藏辮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全線布設了25處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通道,在橋涵和隧道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野生動物穿越鐵路的需要,在許多地段還專門架設了旱橋,作為野生動物遷徙過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為了保護沿線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全線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將達12億元,創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最高記錄。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的開工典禮上,朱鎔基總理強調「一定要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愛護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護我們祖國的每一寸綠地」。有理由相信,經過努力,青藏鐵路將作為一條符合環保要求的高原鐵路,真正造福於西藏各族人民。 長期以來,在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艱苦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下,較好地保護了西藏的生態環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西藏的水、氣環境質量狀況一直保持著比較良好的狀態。據監測, 2002年,拉薩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的天數為144天,良為214天,輕微污染為5天,輕度污染為2天,優良率達到了98%。迄今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既不能用停止發展來維系,又不能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只有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與經濟規律,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並舉,在發展中重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確保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必須是積極、主動、動態的,而不能是被動、保守、封閉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狀態為由,拒絕一切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交流互動,阻礙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將以白皮書的發布為契機,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扎實有效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西藏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
㈣ 西藏經濟發展有何優勢與劣勢
西藏經濟發展的條件與優劣勢分析
西藏偏居祖國一隅,閉塞的交通與獨特的高原環境,強烈地影響著區內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
1、地勢高亢,寒冷,缺氧,人煙稀少。
西藏高原被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唐古拉山與橫斷山四面環繞,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橫穿其間,海拔5500米以上地面佔19.7%,4500~5500米的佔58.0%,3000~4500米的佔16.8%,小於3000米的佔5.5%。高原氣溫很低,年均溫低於0℃,海拔3658米的拉薩大氣含氧量只相當於北京的60%左右。人口增長很慢,勞力少與低溫缺氧明顯地影響了工農業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2、偏居西南邊疆,高山峽谷重阻,交通困難。
西藏遠離內地,高山,峽谷重重,交通閉塞。境內無鐵路,也基本上沒有水運,公路運輸與牛、羊馱運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3、自然資源的種類與類型多,地理分布相對集中。
藏北與藏南高原的光能、風能資源豐富,年日照多在2900~3390多小時,太陽輻射量達191~192千卡/平方厘米,每年大風日一般達50~150天。江河湖泊水面大,水量多,河川遠量居全國第二位,水能蘊藏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並且70%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湖泊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帶。森林資源99%集中在東南部,草原78%分布在藏北與藏南高原,耕地面積較少,90%集中分布在南部與東部河谷地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67種,儲量較大的稀有貴重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羌壙高原。
4、水土資源的地區結合一般較差,影響其開發程度與利用效益。
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已發現的稀有有色金屬礦與非金屬礦產資源遠景儲量較大,而煤、鐵與石油儲量較小。
5、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多,數量大,質量好,是一大優勢。
西藏野生鳥獸有500多種,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黑頸鶴、藏寒雞、藏馬雞,經濟價值較大的有沙錐、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綠翅鴨等。獸類資源中,藏羚,藏野驢和野氂牛系青藏高原特有的三種大型珍貴的資源動物;野生植物資源50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或久已利用的有1000多種,包括葯材、纖維、糖類、油料、香料、鞣料等各種類型。其中,葯用植物類中比較著名的中葯材有大黃、黨參、秦艽、貝母、丹參、蟲草、胡黃連、天麻,它們多集中在藏東三江中上游地區的山原地帶。
㈤ 西藏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呢
我感覺總體水平不是很高。但消費水平卻不低。拉薩市象一個縣級市不過面積挺大的。
㈥ 西藏地區的經濟如何呢
在民主抄改革以前的西藏,占人口不足5%的寺廟上層僧侶集團、舊地方政府官員和貴族佔有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並佔有80%以上的社會財富。廣大農奴一貧如洗,沒有人身自由和基本生活保障。民主改革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目前,絕大部分農牧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一部分農牧民已經富裕起來。農牧民純收入已由1978年的人均約200元提高到2000年的1325元;群眾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有超過80%的農牧民住了新房。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比1978年也有大幅度增長,達6385元。城鄉居民增加的收入,除用於改善生活外,還有餘款,存入銀行,2000年底,全區城鄉儲蓄存款余額達40.48億元。
建議看點統計,不然就是最簡單的回答,總體水平低,還是要看地方,,針對性的區域。。局部地區發展迅速
㈦ 西藏經濟變化的狀況及其原因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始終把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和支持。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西藏的經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此同時,西藏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白皮書客觀公正、系統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態環境狀況和中國政府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態環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們表示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白皮書的發布,將對達賴集團和國際反華勢力借用所謂西藏環境問題攻擊我國政府的陰謀給予有力的回擊,同時也是對我區五十多年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所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里不僅是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全球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伴隨著人民民主政權各方面工作的開展納入議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2000年,組建了政府直屬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專業隊伍從1975年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230多人,環保機構從無到有,逐步得到加強和完善。目前,全區已建立各級環境保護機構74個,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和參與經濟社會綜合決策的能力明顯增強,環境保護服務於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五十多年來,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並把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藏戰略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中的兩大戰略加以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的重視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經過努力奮斗,不僅使西藏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
為了保護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後批准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西藏自治區沙漠化土地防治規劃》、《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規劃》、《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和《西藏自治區「一江兩河」地區綜合開發生態環境規劃》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下發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意見》;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草)、雅魯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建立了雅魯藏布江源頭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了拉魯濕地、納木錯等重點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區共建立 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保護區面積達40.0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4%,佔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有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8848.13m)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峽谷一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168km2;城市濕地生態系統一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6.2km2。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嚴格限制經濟開發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多數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趨於穩定,並逐漸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較好地保護了珍稀瀕危物種的繁殖地、棲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態系統,候鳥遷移的重要濕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自然景觀、地質遺跡和生物遺跡等。西藏擁有的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為了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一樣,西藏自治區政府對工業發展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努力作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絕不為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和填補空白而盲目上馬項目,做到了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西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由此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環境污染防治,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按照國家關於關停污染嚴重的「15小」和「新5小」,企業的決定,1998年至2002年,全區共關問水泥生產線8條,土法煉油廠1家、小鋼鐵廠2家、小造紙廠3家、棚砂加工廠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治理污染和改善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對一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一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後才能立項,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西藏的羅布莎、香卡山絡鐵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都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作為資源開採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羊卓雍湖水電站,從項目的確定、設計到施工建設,均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該電站自運行以來,沒有因發電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響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國家投資12億元的「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項目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的人工造林、人工種草、改良草場、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兩河」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林地面積增加,區域氣候環境改善。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在項目立項、設計和施工階段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和落實,並確定了「建成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型鐵路」的目標。為了有效保護國家瀕危I級保護動物一藏辮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全線布設了25處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通道,在橋涵和隧道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野生動物穿越鐵路的需要,在許多地段還專門架設了旱橋,作為野生動物遷徙過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為了保護沿線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全線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將達12億元,創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最高記錄。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的開工典禮上,朱鎔基總理強調「一定要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愛護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護我們祖國的每一寸綠地」。有理由相信,經過努力,青藏鐵路將作為一條符合環保要求的高原鐵路,真正造福於西藏各族人民。
長期以來,在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艱苦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下,較好地保護了西藏的生態環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西藏的水、氣環境質量狀況一直保持著比較良好的狀態。據監測, 2002年,拉薩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的天數為144天,良為214天,輕微污染為5天,輕度污染為2天,優良率達到了98%。迄今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既不能用停止發展來維系,又不能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只有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與經濟規律,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並舉,在發展中重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確保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必須是積極、主動、動態的,而不能是被動、保守、封閉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狀態為由,拒絕一切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交流互動,阻礙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將以白皮書的發布為契機,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扎實有效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西藏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
㈧ 西藏經濟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如何
西藏動物多 皮毛也多
你要做皮毛生意來西藏真是不明智
很多西藏商人是拿著西藏皮毛去內地賣的
㈨ 西藏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態勢如何
西藏自治區官方8月20日通報,今年上半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回均可支配收入、規答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郝勝龍介紹,上半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0%,兩個增速均居全國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4.76,比上年同期縮小0.06,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另外,綠色工業穩步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壯大。上半年,全區工業增加值48.70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㈩ 西藏自治區經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始終把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和支持。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西藏的經濟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此同時,西藏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白皮書客觀公正、系統全面地反映了西藏的生態環境狀況和中國政府為保持和改善西藏的生態環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們表示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白皮書的發布,將對達賴集團和國際反華勢力借用所謂西藏環境問題攻擊我國政府的陰謀給予有力的回擊,同時也是對我區五十多年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所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這里不僅是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還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全球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伴隨著人民民主政權各方面工作的開展納入議事日程。1975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2000年,組建了政府直屬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專業隊伍從1975年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230多人,環保機構從無到有,逐步得到加強和完善。目前,全區已建立各級環境保護機構74個,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和參與經濟社會綜合決策的能力明顯增強,環境保護服務於經濟社會建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五十多年來,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並把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藏戰略作為西藏現代化建設中的兩大戰略加以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的重視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經過努力奮斗,不僅使西藏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動物多樣、植物繁茂,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
為了保護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後批准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西藏自治區沙漠化土地防治規劃》、《西藏自治區水土保持規劃》、《西藏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和《西藏自治區「一江兩河」地區綜合開發生態環境規劃》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下發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意見》;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草)、雅魯藏布江中游治沙等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建立了雅魯藏布江源頭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強了拉魯濕地、納木錯等重點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截止2002年底,全區共建立 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8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保護區面積達40.0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3.4%,佔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30.8%。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有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8848.13m)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3810km2;世界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8萬km2;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峽谷一雅魯藏布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168km2;城市濕地生態系統一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面積6.2km2。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嚴格限制經濟開發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多數保護區的生態環境趨於穩定,並逐漸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較好地保護了珍稀瀕危物種的繁殖地、棲息地以及重要的生態系統,候鳥遷移的重要濕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自然景觀、地質遺跡和生物遺跡等。西藏擁有的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為了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正如白皮書所指出的一樣,西藏自治區政府對工業發展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努力作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絕不為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和填補空白而盲目上馬項目,做到了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西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由此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並不突出,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截止目前,共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環境污染防治,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按照國家關於關停污染嚴重的「15小」和「新5小」,企業的決定,1998年至2002年,全區共關問水泥生產線8條,土法煉油廠1家、小鋼鐵廠2家、小造紙廠3家、棚砂加工廠4家,充分表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治理污染和改善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西藏自治區始終堅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對一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一律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後才能立項,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西藏的羅布莎、香卡山絡鐵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都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作為資源開採的重點工作加以落實。羊卓雍湖水電站,從項目的確定、設計到施工建設,均充分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該電站自運行以來,沒有因發電而造成湖水水位的下降,影響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國家投資12億元的「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項目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的人工造林、人工種草、改良草場、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兩河」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林地面積增加,區域氣候環境改善。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在項目立項、設計和施工階段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和落實,並確定了「建成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型鐵路」的目標。為了有效保護國家瀕危I級保護動物一藏辮羊和沿途的珍稀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全線布設了25處不同類型的野生動物通道,在橋涵和隧道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野生動物穿越鐵路的需要,在許多地段還專門架設了旱橋,作為野生動物遷徙過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證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為了保護沿線的生態環境,青藏鐵路全線用於環保工程的投資將達12億元,創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最高記錄。在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的開工典禮上,朱鎔基總理強調「一定要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愛護青海、 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護我們祖國的每一寸綠地」。有理由相信,經過努力,青藏鐵路將作為一條符合環保要求的高原鐵路,真正造福於西藏各族人民。
長期以來,在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分艱苦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下,較好地保護了西藏的生態環境,西藏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西藏的水、氣環境質量狀況一直保持著比較良好的狀態。據監測, 2002年,拉薩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的天數為144天,良為214天,輕微污染為5天,輕度污染為2天,優良率達到了98%。迄今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深深地感到,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既不能用停止發展來維系,又不能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只有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與經濟規律,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並舉,在發展中重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確保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必須是積極、主動、動態的,而不能是被動、保守、封閉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狀態為由,拒絕一切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交流互動,阻礙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將以白皮書的發布為契機,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扎實有效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西藏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