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新疆工作更加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新疆發展和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把新疆工作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確定了「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戰略目標,明確了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進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新疆黨委、人民政府帶領全疆各族人民,堅決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積極構築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發展之路,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國民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的輝煌成就。
一是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3%。從2003年起,連續6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1.1%。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區中位居前列;全口徑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億元增加到2008年817億元,增長近114倍,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1億元,比1978年增長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56.7億元,是改革開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別是2000年以來,新疆進入了大規模投資開發的「黃金」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1377億元,占改革開放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6%,大大超過建國後新疆前50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的總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要基礎產業和新的生產能力,對支撐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新疆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極大地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區水庫總庫容83.8億立方米,在建的水庫庫容約60億立方米,擬建山區控制性水庫庫容70多億立方米,全部建成後庫容將達218億立方米,屆時新疆將依靠大型水利樞紐適時調節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資源配置的主動權。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在相繼建成北疆鐵路、南疆鐵路、蘭新鐵路復線的基礎上,近年來又先後開工建設了精—伊—霍、烏魯木齊—精河復線、奎屯—北屯、吐魯番—庫爾勒二線、喀什—和田、蘭新線嘉峪關—阿拉山口段電氣化改造、庫爾勒—阿克蘇二線、庫車—俄霍布拉克、五彩灣—將軍廟、哈密—羅中等,目前正在同時建設11條鐵路,蘭州—烏魯木齊第二雙線、福海—富蘊、將軍廟—哈密、哈密—策克(額濟納)等五條鐵路將於今年年底前陸續開工,新疆鐵路進入了高速建設時期,這在新疆乃至全國省區鐵路建設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萬公里,在全國排名第10位;民航機場15個,通航里程14.8萬公里,是我國擁有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規劃2009—2013年公路建設總投資1200億元,重點建設境內高速公路網路、加大國省道改造力度、加強口岸公路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除在建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喀什機場改擴建和哈密機場復航工程外,「十一五」後兩年,新疆還將陸續開工建設伊寧、吐魯番、庫車、石河子、博樂等機場。
三是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土地光熱、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優勢,為特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按照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推進糧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1978—2008年,農業增加值由14億元增加到691億元,增長48倍。2008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棉花產量301.6萬噸,比1978年增長54倍,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40%;林果面積1450萬畝,其中南疆環塔里木盆地達1200萬畝,果品產量451萬噸,成為農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長點;肉類產量175萬噸,比1978年增長16.5倍,現代畜牧業產值佔大農業的比重達到27%。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以來,新疆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相繼建成了克拉瑪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瑪依、獨山子、烏魯木齊、庫爾勒—庫車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產量2772萬噸,天然氣產量240億立方米,分別比1978年增長6.7倍、95倍,油氣當量居全國第一位。特別是隨著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中哈石油管線、獨山子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等工程建設,奠定了新疆作為全國重要的戰略能源基地和國際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資源的開發已進入大發展階段,一大批有戰略眼光的國內大企業大集團紛紛介入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一批千萬噸級的煤田相繼開工建設。在加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基礎上,相繼建成了卡拉通克銅鎳礦、阿西金礦、阿舍勒銅礦、羅布泊鉀鹽等一批重點項目,鋼鐵、貴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一體化、庫爾勒—庫車石化工業帶等工業聚集區,新型工業化顯示出極好的發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態環境之獨特,旅遊資源之豐富是內地省市所不具備的。新疆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2008年,全區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195萬人次,超過了全疆人口總數,國內旅遊收入197.95億元;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6.32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36億美元。
四是對外對內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充分發揮向西開放的地緣區位優勢,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開拓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和俄羅斯市場,加強與內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貿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12個,已與14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2008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222億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區之首。積極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新疆優勢資源開發和優勢產業發展,目前在新疆落戶的區外企業達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強及外國知名企業25家,引進我國500強企業75家。
五是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普九」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推進,率先對貧困地區中小學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義務階段中小學生免收學雜費。全面推進「雙語」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階段教育作為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國家和內地省區的大力支持下,內地高中班和疆內初中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醫療衛生服務逐步改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實現了全覆蓋。大力實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進了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35倍和28倍。
Ⅱ 。。 為了促進新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黨和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1)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民族政策。
(2)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
(3)堅持宗教政策。
經濟上(4)西部大開發
(5)財政支持
(6)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幫助。 補充: 政策特殊主要體現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民族特色 1、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內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也應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而且對人口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額和比例分配將依法給予適當的照顧。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以及政府所屬工作機構中,要盡量配備少數民族的幹部,對基本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幹部要優先配備。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區總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幹部構成應當與本民族人口比例大體相當;少於1/2或者更少的,一般應高於本民族人口比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1、民族立法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規定有關本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問題;單行條例規定有關本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某一方面的具體事項。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可以對國家法律和政策作出變通性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變通執行權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如果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財政經濟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具有較大程度的財政經濟自主權,並可以享受國家的照顧和優待。
凡是依照國家規定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項目,由國務院按照優待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則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預算支出,按照國家規定,設立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佔比例高於一般地區。 4、文化、語言文字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主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公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5、組織公安部隊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6、少數民族幹部具有任用優先權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年修正版)
Ⅲ 結合新疆實際如何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鴉片戰爭以抄後,在中華民族襲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中,新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樸素的認同更加走向自覺。如在沙俄侵佔中國大片土地時,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沒有停止過反侵略斗爭,無論是在清軍驅逐阿古柏侵略軍,還是從沙俄手中收復伊犁,各族人民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1912年在和田爆發的反對沙俄誘騙南疆居民加入俄籍的「策勒村事件」,都有力地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不可動搖的。
Ⅳ 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的經濟快速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新疆經濟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後,發展處於停滯狀態。當時的新疆,沒有一寸鐵路,沒有農場和成規模的良田,工業企業幾乎全是私營小作坊,人民生活貧困不堪。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新疆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中國政府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高度重視新疆的發展和建設,始終把幫助邊疆地區發展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適時作出一系列推動和促進新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00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促進新疆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年來,新疆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新疆發展與全國發展相協調、南疆發展與北疆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新格局。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按不變價格計算,2008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達4203億元人民幣,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長了86.4倍,年均遞增8.3%;比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19.6倍,年均遞增10.4%;比2000年西部大開發開始實施時增長了2.2倍,年均遞增10.6%。2008年新疆地方財政收入達361.06億元人民幣,是2000年的4.56倍,1978年的50.57倍,1955年的208.71倍。
——經濟結構逐漸優化。近年來,新疆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均保持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取代農業成為主要產業。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發展迅速,郵電通信網路快速普及,房地產、金融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2008年,一、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4%、49.7%、33.9%。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新疆根據「綠洲生態、灌溉農業」的特點,建成了以阿克蘇克孜爾水庫、和田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等為代表的一批現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滲工程,全區的引水量、水庫庫容和有效灌溉面積迅速增加。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的塔里木河綜合治理項目2008年完成,結束了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斷流30年的歷史。全面推進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防護林、平原綠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成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農田近80萬公頃,年節水50億立方米以上。2008年底,新疆已有國道主幹線8條、省道66條、縣級公路600多條,通車總里程達到14.7萬公里,基本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國道干線為主骨架,環繞兩大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兩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橫貫天山、連接南北疆的干支線公路運輸網路。相繼建成南疆鐵路、北疆鐵路以及蘭新鐵路復線等工程,2008年新疆鐵路營運里程達3000多公里。航空事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聯結國內外近70個大中城市和區內12個地州市,擁有114條國內外航線的空運網,通航里程達到16萬多公里,成為國內擁有航站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基本形成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完整的現代化通信體系,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等現代化傳輸網路已覆蓋全疆。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新疆的農業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圍繞糧食、棉花、特色林果、優質畜牧業基地和設施農業建設,新疆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逐步形成,農業基礎地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成倍增長。2008年農業增加值達691億元人民幣,比2000年增長了1.4倍。 2008年糧食總產量達1022.85萬噸,保持了自治區內供需平衡,並且略有節余。新疆是中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08年棉花總產量達301.55萬噸,棉花總產、單產和人均佔有量均位居中國首位。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已佔農業總產值的27%,2008年肉類產量達175.49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95%。特色林果業發展迅速,2008年林果總面積突破100萬公頃,林果總產量400多萬噸,總產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截至2008年,新疆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059家,並成為中國最大的番茄製品加工出口基地。乳品日加工能力在短短幾年裡從不足1000噸提高到近3000噸,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區之一。甜菜糖生產能力達到6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甜菜糖生產基地。葡萄釀酒業發展迅猛。農產品加工企業使新疆50%以上的種植面積實現了訂單生產,輻射帶動了新疆65%的農戶。
——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形成。新疆的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近年來,通過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疆的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逐漸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鋼鐵、化工、電力、建材、紡織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烏魯木齊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體化經濟區、庫爾勒-庫車石化工業帶等工業聚集區,建成了32個國家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2008年,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3%,工業增加值達1790.7億元人民幣,比1952年增長274倍,比1978年增長16.6倍,比2000年增長3.98倍,成為推動新疆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不斷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初步控制,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成效。
——礦產資源有效開發。新疆是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國家堅持對新疆油氣大勘探、大開發和大投入的方針,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資源開發帶動新疆經濟快速發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2008年,新疆原油產量達2722萬噸,成為國家第二大原油產區;天然氣產量24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位。隨著新疆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以及中國與西亞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合作,新疆的管道運輸建設快速發展,2008年新疆擁有各類油氣輸送管道4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北疆、南疆、東疆油氣管網的框架。近年來,依託煤炭資源進行的煤電煤化工產業在新疆快速興起。能源及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新疆經濟發展對能源和石化產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了服務業的增長,對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形成和升級、解決就業以及推動城市化進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新疆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通道。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區。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實現了由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目前,新疆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7個、自治區批準的二類口岸12個,輻射周邊十幾個國家。截至2008年底,新疆已與16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濟貿易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2008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22.17億美元,居全國第12位(中西部省區市第2位);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64億美元,居全國第13位;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7.95億美元,居全國第14位;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8548人,居全國第13位。
——旅遊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新疆旅遊業快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08年,新疆共有景區(點)近500處,形成了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喀納斯湖生態旅遊區,天池、賽里木湖和博斯騰湖風景旅遊區,吐魯番、庫車古文化遺址旅遊區,喀什民俗風情旅遊區,伊犁塞外江南風光旅遊區為重點的發展格局。2008年新疆接待國內外入境遊客達2231.32萬人次,當年旅遊總收入近200億元人民幣。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和新疆自治區積極支持有優勢有條件地區率先發展,並採取特殊政策措施,促進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牧區和邊境地區加快發展,推動形成南北協調互動、區域競相互促、城鄉統籌互進的發展新格局。加快天山北坡經濟帶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構建新型工業化發展高地。加快烏昌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天山南坡吐哈(吐魯番、哈密)地區石化產業帶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煤電煤化工為依託,發揮大型項目的聚集效應,形成連環配套的產業集群。大力促進南疆三地州經濟社會發展,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喀什老城區改造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地下水開發、鹽鹼地改造、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和民生改善工程。抓緊改善牧區和邊境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採取特殊扶持政策,促進牧區和邊境地區加快發展。
新疆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長期支持幫助下實現的。多年來,中央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或規劃時,始終把新疆基礎設施項目、農業基礎發展項目、現代工業體系建設項目等列為國家重點項目,給予政策資金支持。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資達3862.3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新疆總投資的25.7%。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累計達3752.02億元人民幣。特別是2000年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逐年增長,年均遞增24.4%,2008年達685.6億元人民幣。中央政府還通過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新疆的資金投入和支持。近年來,為優化新疆產業結構布局,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工廠搬遷至新疆,從內地調進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新疆初建的骨幹企業中去,並選送大量少數民族工人到內地企業進修實習,在很短的時間內為新疆培養了一支工程技術骨幹隊伍。全國其他省市還以對口的形式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援,在新疆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發達地區派技術人員、教師、醫生、企業管理人員等各類專業人才作為援疆幹部,到新疆地(州)縣掛職,傳播並示範先進的技術和觀念;另一方面,新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則分批到內地對口支援省市掛職學習。近年來,根據中央政府的要求,由北京、浙江、天津、山東、遼寧、江西、上海、河南等8個省市和15個國有骨幹企業,對南疆33個縣(市)進行經濟、科技、文化全方位對口支援。
Ⅳ 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確答案:黨和政府對新疆給予大力支持;兄弟省市鼎力援助新疆的舉措;各族人民以實際行動感恩祖國,共建美好新疆等等。
Ⅵ 你認為如何加快西藏,新疆等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1)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建議:① 引導東部省市對口支援西版部少數民族地區,加權快扶貧開發力度;②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引導大學畢業生投身少數民族地區建功立業;③重視充分合理有效地開發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資源,發展特色經濟;④中央政府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財政資助力度;⑤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科 技與教育事業,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等。
(2)①有利於增強青少年學生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積極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②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③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和諧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④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等。(答出3點
Ⅶ 新疆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
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中國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亞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艾提尕爾」意思是「節日的禮拜場所」,全寺總面積16800平方米,坐西朝東,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有禮拜堂和教經堂,大門是用黃磚砌成,石膏勾縫,高4.7米,寬4.3米,有一個高17米的門樓,以淺綠色為主色,布滿精細刻花,門樓後面有一個大穹頂,頂端也有一個尖塔。門樓的兩旁各有一個18米高的宣禮塔,但不對稱,塔頂有新月裝飾。大門後面是一個巨大的庭院,院內南北牆邊各有一排共36間教經堂,供阿訇講經之用;寺院西部高台上是禮拜,由內殿和外殿組成,頂部由158根淺藍色的立柱托著,呈方格狀,頂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繪的藻井圖案。主殿內正中牆上有一壁龕,內有轎式寶座。
這里原是征服中亞的阿拉伯大將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爾王沙克色孜·米爾扎首先在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統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為了紀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將寺院擴建,16世紀,葉爾羌汗國君主將其擴建為能夠做主麻日禮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維吾爾族女穆斯林古麗熱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於喀什噶爾,人們用她遺留的旅費擴建了清真寺,並取名「艾提尕爾」。後由一位維吾爾族女富翁卓力皮亞汗捐資擴建,並購置600畝田產作為寺產。
目前這里已經成為全新疆穆斯林聚禮處,每天到這里禮拜的人達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禮拜人數達到6-7千人。古爾邦節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來禮拜,通宵達旦地狂歡。
Ⅷ 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疆的經濟總量從1952年的7.91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2萬億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增長了200倍,年均增長8.3%。人均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166元增長到2018年的4.9萬元,增長了37.7倍,年均增長5.7%。
業現代化邁出歷史性步伐,農業機械化、高效節水灌溉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干鮮果生產基地。現代工業從無到有,基本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新疆與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2018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00億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此外,旅遊業呈現井噴式增長,201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1.5億人次,增長40.1%,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7589萬人次,增長46%,預計全年將超過2億人次。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分別提高到2018年的32764元和11975元,年均分別增長12.3%和12.2%。
各族群眾衣、食、住、行條件有了巨大改善,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缺電缺水、交通封閉的日子已徹底成為歷史。」雪克來提·扎克爾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堅持緊貼民生推動發展,連續多年將財政支出70%以上用於保障改善民生。「通過實施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民免費健康體檢、農村學前三年免費教育以及農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等政策措施,讓各族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雪克來提·扎克爾表示,在脫貧攻堅方面,新疆以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累計實現231.47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9.4%降至6.1%。
Ⅸ 有關新疆的經濟、文化發展的情況
新疆在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中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口岸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和人文優勢,使得新疆在中國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地位越發重要,定位更加明晰。就新疆自身發展來說,如何利用好國際、國內良好的發展環境,創造條件不斷優化組合各類發展資源,加快經濟崛起步伐,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速建成輻射中亞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核心區,是國家利益的需要,也是加快新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在經濟領域合作,除正常的貿易外,當前重點做好兩件事:一是積極推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的建設。該合作區是我國第一個跨境建立的國際合作中心,具有探索、實驗的性質和開創性意義。首先,要積極推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並盡快投入運行。其次,高標準定位。哈薩克是中亞各國中經濟恢復最快的國家,合作區不僅要成為中哈兩國的合作中心,而且成為輻射中亞各國的合作中心。使合作區成為中國向西推進的窗口、產業基地,通過合作區的建設能夠帶動新疆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而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先升級。再次,抓緊研究運行模式和相關政策與管理辦法。二是加強民營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從目前看,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力量。近幾年,新疆本地已經培育出廣匯、美克、麥趣爾、三寶、野馬等一大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非公有制企業集團。同時,一批有實力的國內外民營大企業,如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也紛紛進駐新疆開拓市場,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交流的急先鋒和生力軍。要進一步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同時要加強市場監管,運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規范民營企業的經營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中國企業聲譽。
在工作方法上要推行「大小並舉」的戰略措施。在「大」字上做文章,有助於我們在合作中占據主動,有助於增強抗風險的能力,無論從經濟合作來講,還是從科技文化教育合作來說,有大項目大集團做支撐其穩定性穩固性肯定顯著增強。從這一意義上講要落實國家能源、礦產資源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大企業集團戰略,使新疆成為連接中亞的能源、礦產資源的整合區。引進國內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國外的技術設備,利用新疆資源優勢,發展製造業,將新疆建設成為出口加工基地,從而增強新疆挺進中亞市場的能力。同時面對新疆的實際,也要高度重視邊貿工作,新疆對中亞國家的貿易額占我國對中亞國家貿易額的80%以上,2005年自治區邊貿達55.40億美元,成為自治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柱。要繼續依託新疆對中亞國家貿易的重要地位,將新疆發展成為我國與中亞地區商品物資的聚集地。 新疆與中亞各國的經濟合作涉及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各個領域,既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有一定的政策來保障。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各個領域的合作研究中,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國家層面如何制定政策支持新疆加大向西開放的力度;亞洲銀行層面對有前景的項目如何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新疆層面如何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內在的經濟活力。研究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內地「大企業」和中央企業及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來疆投資。研究建立鼓勵企業來疆投資的補貼政策,包括投資者予以就業補助,價格補貼等。同時,要建立市場化的跨地區企業協作機制,吸引企業到新疆來投資,將其技術、資金等優勢與新疆的資源、勞動力和市場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研究駐地中央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中央企業應適當保護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業在對資源開發的同時,要確保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現行財政體制本身過於標准化,尤其缺乏對民族地區、貧困落後地區體制性的區別對待,沒有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必須建立有利於增強地方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扭轉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財政財力匱乏、財政困難的局面的財政體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長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勵新疆企業到中亞國家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新疆參與中亞區域合作的資源開發利用,必須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由於中亞國家中,普遍對探礦權和采礦權採用市場化運作,國家應制定有關鼓勵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優惠政策,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中亞國家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或鼓勵有實力的大型礦業集團對中亞國家的礦業企業實行跨國並購。
積極研究「大項目」爭取亞行資金支持,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我們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礎設施、教育、能源、城市發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項目積極爭取支持。在公路項目方面,近期可以考慮的重點有:賽里木湖—霍爾果斯公路改造;規劃建設喀什—伊爾克斯坦—奧什—安集延公路;改善口岸交通基礎配套設施;規劃建設卡拉蘇—霍羅格—杜尚別公路。在鐵路項目方面,近期可以考慮的重點有:新歐亞大陸橋全線擴容;精—伊—霍鐵路;中—吉—烏鐵路;哈、烏、吉、中四國鐵路建設。同時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多邊合作,選擇好的項目積極爭取亞行資金和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內地「大企業」和中央企業及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來疆投資。研究建立鼓勵企業來疆投資的補貼政策,包括投資者予以就業補助,價格補貼等。同時,要建立市場化的跨地區企業協作機制,吸引企業到新疆來投資,將其技術、資金等優勢與新疆的資源、勞動力和市場優勢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研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研究駐地中央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中央企業應適當保護地方的利益,尤其是中央企業在對資源開發的同時,要確保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的可持續性發展。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現行財政體制本身過於標准化,尤其缺乏對民族地區、貧困落後地區體制性的區別對待,沒有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必須建立有利於增強地方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扭轉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財政財力匱乏、財政困難的局面的財政體制和管理手段,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長治久安。
制定政策鼓勵新疆企業到中亞國家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新疆參與中亞區域合作的資源開發利用,必須納入國家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由於中亞國家中,普遍對探礦權和采礦權採用市場化運作,國家應制定有關鼓勵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優惠政策,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中亞國家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或鼓勵有實力的大型礦業集團對中亞國家的礦業企業實行跨國並購。
積極研究「大項目」爭取亞行資金支持,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我們可以在交通及其他基礎設施、教育、能源、城市發展和金融改革等方面研究提出好的項目積極爭取支持。加大財政性資金管理機制的創新力度,通過貼息、股權等方式,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和外貿質量的提升。此外,要進一步整合世行、亞行貸款與財政專項資金。要建立由政府主導的地方投融資公司,通過公司的運作成果,爭取商業銀行的支持,或與商業性銀行協作共同培育發展自治區資本市場,包括各類保險和企業債券,從而實現支持經濟發展的資金總量的擴張。要善於把運用盤活存量,擴充增量來調整結構的工作思路,貫穿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