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網路經濟發展現狀

網路經濟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2-18 05:23:50

㈠ 網路經濟學現狀

網路經濟學發展概述
隨著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網路經濟學的研究也日益成為一個熱門的領域。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研究體系,多種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相似的學科名稱並存,容易造成混淆和誤解。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外有關領域研究現狀的概述和分析,向讀者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研究脈絡,為進一步的「網路經濟學」探討奠定基礎。

以Internet為基礎結構的網路經濟的發展,引出了許多技術上和經濟學上的問題。直到目前為止,許多關於互聯網發展和網路經濟的研究工作都是圍繞技術進步展開的,其焦點集中在網路工具和機制的設計上。但隨著網路經濟的深入發展,無論是互聯網本身的進一步成長,還是網上經濟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經濟學原理的解釋和指導。今天,與網路經濟相關的經濟學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盡管如此,至今網路經濟學尚未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國外,經濟學家們對涉及互聯網和網路經濟發展的不同領域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名稱常常重復,而實際的研究范圍則有所交叉,但又各有側重。由於網路經濟本身仍然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至今沒有人對這些術語作權威的規范。這樣,在使用中,人們常常不加區別地使用這些術語,這無疑給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都造成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進行網路經濟學的基本分析之前,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澄清不同內容的「網路」經濟學之間的關系,並對它們加以界定。

一、早期的網路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早在今天的網路經濟(或者說是數字經濟)出版之前,在經濟學中就已經出現了「網路經濟學」這一學科,有時也被人稱作「網路產業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stries),它實際上一直被劃歸在通信經濟學(The Telecommunication Economics)的范疇中,其中包括對電信、電力、交通(公路、鐵路和航空)等基礎設施行業的經濟學研究。之所以被稱為「網路經濟學」,是因為這些行業共同具有「網路」式而非「垂直」(Vertical,亦稱縱向相關)的經濟結構特徵。這類的網路經濟學主要研究與有限資源的最優配置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對接入政策的討論。

接入,又被稱為互聯(Interconnection),是網路問題中的一個經典概念:當某一家公司在網路中掌握著「瓶頸環節」(Bottleneck Link),通常也可以叫做「基礎設施」(Essential Facility)的時候,別的公司要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必須要通過這個瓶頸環節,連接到這個基礎設施上的時候,就出現了互聯。在不同的網路行業中,由於接入問題的技術特徵是不同的,具體的術語也有所不同,比如在電信業中被稱為接入(單向)或者互聯互通(雙向),而在電力工業中則稱為傳輸問題,但問題的實質都是相同的。在接入問題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接入定價,即如何對某種「瓶頸」資產的使用確定成本的分配和費用的計算,以期在建立一個有效的定價機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除了接入定價以外,在這類「網路(產業)經濟學」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對規制與競爭的激烈討論。由於網路行業固有的技術經濟特徵和網路外部性的存在,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網路行業存在規模經濟和自然壟斷的傾向,因此經濟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制定各種規制制度和反壟斷制度並對這些法規的效力進行分析,例如美國AT&T公司的分拆一直是「網路(產業)經濟學」分析中的經典案例。近年來,由於經濟現實和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將其討論的焦點從制定各種經濟法規轉移到引入激勵規制和市場競爭,以建立一個存在多種互相競爭的市場結構的主題上來。

從上述「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出發,西方經濟學界對與之相關但又側重不同的一些經濟學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樣也稱為The Economic of Networks。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之一的Nicholas Economids教授於1996年10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al Organization》上發表了一篇《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對網路產業中廣泛存在的網路外部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Economids教授從對不同類型的網路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徵——由聯結不同節點的鏈路組成,在其結構中具有一個固有的特徵,即網路的各個組成成分之間是互補的,換句話說,一個網路所提供的服務是由許多互補的成分組成的——開始,將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由互補性引發的網路外部性問題上,分析了網路外部性的來源、網路外部性對網路服務定價和市場結構的影響,並將其他經濟學家對網路外部性的研究進行分類,分為從宏觀視角進行的和從微觀視角進行的分析。之後Economids教授從對網路外部性的研究擴展到對兼容、技術標准合作、互聯和互操作性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它們對定價、網路服務質量以及在不同的所有權結構下的網路鏈接價值的影響。同時Econnmids教授還指出,由於這些問題都是互補性作用的結果,因此實際上對於那些呈現出很強的互補關系的「垂直」產業,這些經濟規律同樣也是適用的。

與前一種「網路(產業)經濟學」相比,盡管Economids教授所研究內容是這類「網路(產業)經濟學」的基礎(網路產業的許多分析都是從網路外部性的基本特徵衍生而來)。但他的研究顯然超越了網路產業本身的運作,從網路產業的具體分析中抽象出來,而將研究重點集中在「網路」本身,僅從網路所具有的物理性質出發,討論具有網路形態和特徵(這種網路可以是真實的物理網路,也可以是虛擬的網路)的一切經濟系統的經濟學問題。從具體內容上看,這部分名為「網路經濟學」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又屬於產業組織理論的討論范疇,也就是說,其討論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網路產業中的廠商結構和行為(經營策略和內部組織)、市場結構和運作而非整個具有網路特徵的基礎設施行業的資源配置、政府規制和行業競爭,這正是我們前述的那類「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重點)。可以說,這兩者應當同時屬於「網路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國外也將這兩類同時統稱為「網路經濟學」。但是這兩者之間顯然是存在區別的。

二、Internet經濟學 (Internet economics)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計算機網路(後來演化成為Internet)的發展使得有關計算機網路的經濟學問題成為「網路(產業)經濟學」的一部分,最初是關於電子計算機的區域網、廣域網的成本核算、收費標準的一些經濟學討論,後來逐漸增加到對Internet服務價格、稅收和服務提供者競爭等的分析。這些在決定互聯網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互聯網網路投資的獲利能力、制定適當的政府政策方面的研究主題都被經濟學家納入了「網路經濟學」(更具體地說,這是「網路產業經濟學」)的討論范疇。1999年3月在荷蘭鹿特丹大學召開的「網路經濟學」國際研討會上,列入的議題就包括「網路理論」、「電訊」、「網際網路」(Internet)與「航空運輸線」。

在Internet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拓展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的同時,經濟學家們逐漸認為繼續將關於Internet的討論放在「網路經濟學」的總學科中進行,繼續將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與電力、航空、電訊技術、廣播電視、鐵路等稍顯傳統的生產部門放在一起研究已經不合時宜了,為了適應Internet和網路經濟的前進腳步,一門新的「Internet經濟學」發展起來。

1995年3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舉辦了Internet經濟學研討會(a Workshop on Internet Economics)。會後,由美國學者Lee. W.McKnight和Joseph.P.Baley將會上的發言稿編纂而成《Internet Economics》一書。在書中,首次比較明確地闡述了Internet經濟學的定義:Internet經濟學是一門研究Internet服務市場的經濟學,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對Internet中「雲」的部分的經濟解釋,弄明白在網路之「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它會存在,以及它的關鍵經濟特徵是什麼。

經濟學界認為,Internet經濟學實際上是「網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甚至更有人把它作為通信經濟學的分支加以考慮。從Internet經濟學的主要研究范圍來看,確實如此。但是由於Internet既和其他的通信網路具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它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超出了原來的通信經濟學的范疇,從而使得「網路經濟學」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由於Internet本身的存在和發展只是近幾年的事,關於它的經濟學研究也就具有相當的局限性,其研究主題主要包括對擁塞定價的討論、ISP如何就互聯問題和多址傳輸分配成本等。同時,在《Internet Economics》一書中,將電子商務的經濟學討論也涵蓋在Internet經濟學之中,但所涉不廣,總的來說,Internet經濟學仍然主要是從Internet服務價格和服務提供者的競爭方面出發,研究與有限資源的配置、Internet投資獲利和適當的政府政策有關的問題。

三、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也許網路時代的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的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必須隨時跟上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變化。網路經濟時代,技術和經濟本身就處在不斷的變遷之中,作為其經濟解釋的經濟學必然也如是。當技術界中Internet通信的真正本質在發生著變化的時候,經濟學家們開始認為即使是Internet經濟學也無法完全反映網路時代的經濟現實,目前在經濟學中出現了用「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取代Internet經濟學的新趨勢。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當然在於技術的迅速發展。從技術上看,下一代的網路通信將可能會繞過傳統的電話網路或有線網路,而通過衛星直接將數據傳送到個人計算機中。這樣的無線通信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許多商業部門中,比如尋呼服務、行動電話服務以及衛星電視之中。通過低空地球衛星和計算機中的紅外線感測器,未來的網路結構可能並不需要以有線網路為基礎。盡管目前Internet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信息基礎結構的同義詞,但是當所有這些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都轉變為數字網路並且成為可互相操作的網路系統之後,今天的有線連接的Internet將僅僅是信息網路結構的一小部分了。以此為基礎,以「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來取代「Internet經濟學」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當信息基礎結構從有線通信網路發展為各種不同結構的包括衛星電視和無線通信網路在內的綜合形式時,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就不僅僅包括有關定價、資源配置和政府規制等問題了。與早期的「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發展相似,經濟學家預測其分析重點將有可能集中在如何建立一個包含不同類型網路相互競爭的基礎結構市場上。總的來說,盡管著眼點和側重點尚有待於將來進一步的研究,但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將比Internet經濟學更加超越通信經濟學簡單擴展的外延,這一點卻是毋庸質疑的。

四、電子商務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伴隨著對Internt作為信息基礎結構地位的質疑,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象《Internet Economics》中那樣,把電子商務經濟學內容置於Internet經濟學之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相應地出現了「電子商務經濟學」。其代表作品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經濟學家Soon—Yong Choi、Dale O.Stahl和Andrew B.Whinston所著的《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關於電子商務經濟學的概念,Internet經濟學和電子商務經濟學是不能混淆的兩個定義。電子商務的根本在於它通過通信網路和傳輸系統使得交易更為便捷,在於它組織市場和開展交易的方式,即通過可視化的市場代理商、數字產品和電子過程進行交易。這樣一種經濟過程和承載它運作的技術平台沒有必然和永遠的聯系。盡管由於Internet的開放性和用途廣泛使得它目前成為電子商務所選擇的使用媒介,這使得人們常常將通過Internet進行的商務活動等同於電子商務。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任何一種數字通信媒體都將有可能支持電子化市場的運作,Internet從本質上說僅僅是一種電子商務最初運作時暫時依賴的基礎結構,電子商務這樣一個具有革新意義的市場形式不論是建立在何種基礎結構上都能夠存在並且起作用。基於這一觀點,電子商務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市場上,市場過程和產品發生了怎樣的基本變化,市場參與者在生產、營銷、消費過程中應當就產品選擇、市場戰略、價格制定等考慮哪些新的影響因素。這顯然和Internet經濟學甚至是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所研究的網路產業的資源配置、市場競爭等大不相同,是不能相互混淆的。

從電子商務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來看,它討論了在網路經濟時代數字產品和實物產品的經濟學含義;它應用了基礎微觀經濟學理論,論述電子交易市場上的質量不確定性、市場信息、市場中介和新的市場效率問題;分析了在網路時代十分敏感的版權問題。同時,電子商務經濟學還系統地進行了網上營銷、網路廣告、信息查詢、產品差別定價、金融電子商務的經濟學分析。總的來說,電子商務經濟學是對一個買賣雙方、產品和交易過程都發生了本質性改變的市場進行的微觀經濟分析,目的是為一個全新商業模式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學基礎,並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前景作出了預測。

從我們對相關的「網路經濟學」的簡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關於我們正在經歷的網路經濟,尚未形成一個系統而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人們只是針對網路經濟中出現的一些經濟現象和問題進行了分散的、不完整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網路經濟本身尚處在發展的初期,有許多經濟規律尚未被人們發掘出來,隨著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新的事物將不斷出現,網路經濟學本身還處在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

但是,不論怎樣,當技術和經濟本身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迫切需要相應的經濟學理論來指引和帶動技術和經濟的下一步增長和擴張。當網路帶來的最初狂熱過去以後,當人們又開始懷疑那些曾經讓人們激動萬分的「網路利益新規律」的時候,清晰而嚴謹地分析網路經濟中的經濟學問題,向人們提供一個盡量完整的解釋框架,就成了當務之急。許多經濟學家正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從「網路經濟學」的發展來看,有一點是相當明確的:適用於今天的網路經濟的經濟學規律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傳統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象一些文章中所斷言的那樣,認為網路經濟時代需要重建經濟學系統,舊有的經濟學將受到時代的拋棄。正如Shapiro和Varian在《信息規則——網路經濟的策略指導》一書中所說:「如果你觀察得當,網路經濟中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在舊的經濟中找到。」新的網路經濟學並不是對傳統經濟學的全盤否定,而是一種繼承和發展,既包括了傳統理論在網路經濟中的運用,又包括了挑戰傳統經濟學的新說法和新理論,以這樣的態度和理解去進行網路經濟學的研究,才是最適宜的。

㈡ 網路經濟的現狀是什麼樣子的

網路經濟是新的一種經濟形態。
一般,經濟都是伴隨著貨幣的流通來承載經濟形態的。而網內絡,從最廣泛的角度容說,已經形成了一些最最基礎的經濟形態,如銀行業的信用卡體系、消費時使用的POS端結賬等等。
但是,上升到一定的經濟實體,則遜色許多。盡管網路商店比比皆是,如易趣、淘寶、阿里巴巴等等,也有相當大營業額,但並不意味著成功。
主要是因為商品的質量沒有保障,售後服務非常困難;網路的法規體制不健全,安全漏洞層出不窮等等。
目前就中國而言,網路經濟除了游戲實體以外,真正的經濟規模沒有構成。它更多的是一個信息的平台。如采購一台電腦,可以上網了解其配置,價格等信息,然後,再去電腦市場購買。

㈢ 請問哪位大俠幫我找一下"網路經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論文

論網路新聞編輯規律
——兼析網路新聞受眾的多元需求

欒 軼 玫

中、英文摘要

二、前 言: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維度

第二部分:理論基點——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第三部分: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四部分: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五部分: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結束語:

八、索引與參考書目:

論文:(以下為索引鏈接列表)

題目:《論網路新聞編輯規律——兼析網路新聞受眾的多元需求》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二、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1、 網路傳播的特點;

2、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三、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受眾的多元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定位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2、 網路新聞編輯功能分析與受眾心理的引導;

3、 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多層次需求的滿足;

四、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定義、內容;

2、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功能分析與受眾需求的滿足;

3、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特點;

五、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研究與對受眾的「迎合」與「引導」;

2、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研究與有效傳通局面的形成;

3、 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

網路媒體——這一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現的全新媒體,被人們稱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它的出現給傳播領域帶來全方位的深刻變革。一個全新的媒體、一個全新的傳播領域正吸引著學界對它的深入研究。 「網路新聞編輯學」是網路傳播學眾多研究內容中的一個重要且實用的方面。本文選取它作為研究的主題, 以受眾的多元需求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文中的所有考察都與受眾密切相聯。

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指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此外,本文還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入手,探討了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策劃中的「度」的把握的問題;本文微觀方面,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形式呈現」兩方面現狀的考察,提出相應的內容與形式的良性建構標准。

主題詞: 網路新聞編輯規律、編輯思想、編輯策劃、編輯實務、開放式、受眾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 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傳播模式,基於「技術」而生的網路特點賦予網路傳播一些全新面貌,對網路傳媒這樣一個「嶄新的、上升的」媒體進行研究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本文在網路傳播學眾多的研究方向中,選取其中一個方面——「網路新聞編輯學」作為研究主題; 在眾多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中,選取目前網路傳播研究中選用較少的心理學視角,從受眾的多元需求出發,探索網路新聞編輯規律。

為了全方位反映「網路新聞編輯學」的各個方面,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深入分析,提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這一論點。文中各個部分的論述都是基於對這一基本規律認識的基礎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討網路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研究是網路編輯研究中一個嶄新的領域,學界目前對這一命題的研究還顯不足。文中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展開論述。 特別注意到了「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問題,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本文第五部分將研究聚焦於「網路新聞編輯實務」這一微觀層面,通過對「網路新聞內容媚俗化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標准與規律」;通過對「網路新聞形式呈現方面不良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標准與規律」。文中還首次提出了一些基於技術而形成的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郵發之最 / 閱讀之最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等。

研究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一、問題的提出:

本文論題的選定與論述的確立基於這樣一個現實層面:自1995年網際網路在全世界出現,此後數以萬千計的大小網站雨後春筍般地成長、發展。盡管各網站主營內容、經營模式紛繁復雜,但是提供信息與服務幾乎是所有網站共同的目標。在這期間,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網路新聞編輯——以向受眾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務為工作任務的全新職業。伴隨著新興事物而來,學術領域可能更為關心「受眾的需求對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影響」以及「受眾的需求在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的具體體現」這一命題。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學界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以下問題展開研究:「什麼樣的信息及服務是受眾關心的?怎樣提供這些信息與服務被證明是有效的?有沒有一些切實可循的標准可供參考?網路新聞編輯應涉及和不應涉及的領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廣度是怎樣的?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所涉及的受眾、傳者(編輯)、傳播技術、信息等諸要素之間是何種關系?如何在它們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研究網路新聞編輯——這一網路傳播中的重要內容,源於現實的需要與緊迫性: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事物。 對於整個互聯網來說,它至今仍然處於兒童期(從

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對於傳統媒體來講,缺乏經驗的累積與規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猶如空白的紙張,充滿著待墾的誘惑。

二、網路傳播是一個上升的領域。 全新充滿著懸疑,而「上升趨勢」則意味著研究更有價值。不論從全球還是我國范圍來看,整個網路事業仍然處在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網民數量連月增加、網頁內容不斷翻新、網路普及范圍日益深廣。這一切都說明,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有前瞻與實際意義。

三、網路傳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較於傳統媒體,對於網路傳播這樣一個全新領域,國內外的研究都比較薄弱。台灣學者在1997年曾經做過一項對「全球資訊網傳播學術資源」的研究,他們利用關鍵詞查詢「與大眾傳播相關的網站」,在亞太地區共找到56個中英文傳播研究和教育網站,其中台灣有38個,澳大利亞有9個,香港有3個,新加坡2個,日本2個,泰國1個,紐西蘭1個。至於中國大陸則未找到任何網站。(參見:雷躍捷、辛欣著《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雖然到目前國內也有了類似「中國傳播學評論」的傳播學術網站,但關於網路傳播的學術研究與日益增多的網路傳播現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方面依然顯得不足。

心理學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有自身優勢與獨特性。 本文在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時選擇心理學視角,從受眾多方需求的角度審視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論述中,更為關注受眾需求的多樣性特徵、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機制、以及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滿足受眾需求方面的「足」與「不足」 等問題。

我們知道,技術賦予網路的交互特徵,使得傳、受者的心理互動較之傳統媒體而言更為經常更為深入,而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深刻影響著網路傳播過程的各個方面,因此,從這一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更易貼近與深入問題的實質。從另一方面來講,目前學界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仍較多地停留在宏觀層面的理論探討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討第四媒體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2)探討第四媒體與傳播新聞傳媒的關系;3)探討新聞媒體網路的建設與經營;4)對國內外網路法規的評介;5)調查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的狀況。」(參見《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而對於微觀層面,比方說用心理學視角、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網路傳播實務進行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本文則試圖從這一角度進行一些學理意義的嘗試性探討。

由於技術的密切介入,與傳統新聞編輯不同,網路新聞編輯從誕生之日起就決定著它的內容、趨勢等都將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術的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將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將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與方式方法。這種影響可能表現為漸進式,也可能表現為瞬間突破性。正是技術的深度介入,使得網路新聞編輯工作表現為更多的動態性、開放性。因此,對它的研究也必然應該選取動態、多維、開放的視角。

二、研究的維度:

傳統意義上的編輯研究一般關注報道方針、報道策劃、報道實務等三方面。這三方面立體地構成了編輯學的全部內容。 網路新聞編輯雖然是一門全新課題,但對它的研究依然離不開上述三個層面的內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維度的選擇上採用了傳統編輯學的方法,從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三個層面進行研究。

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本文將「編輯思想」做為論述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編輯思想」是傳統編輯學研究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網路傳播過程中,「編輯思想」一度被人忽視或者說從來被人重視不夠,這或許由於網路傳播的「技術決定論」或許是「傳播主體多元化」導致的網路編輯工作的「唯技術」或「人人皆為傳者,無需編輯」的現實傾向;而對網路編輯工作理解上的錯覺與誤讀已經並且還在給現時的網路編輯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正本清源——從源頭上的重新認識將有助於網路新聞編輯具體操作的良性發展。本文從「更好地滿足受眾多樣性需求」出發,提出「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著重強調了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的對歷史、對社會、對受眾的全面負責態度。

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長期以來,對於編輯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策劃的研究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近些年來,隨著媒介產業化進程,這一問題又重新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毫無疑問,對於網路新聞編輯研究來講,網路新聞策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網路新聞策劃的目標是為了讓自己的新聞產品能被更多的受眾接受、喜愛,因此,對於它的研究一定是基於對受眾的心理特點、多元需求仔細分析基礎之上的。

網路新聞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立於媒介產業化的前沿,較傳統媒體而言,它帶有更強的商品屬性、經濟功能。這使得網路新聞策劃在功能與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本文試圖探討「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問題。目的就是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對宏觀編輯思想與中觀編輯策劃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網路新聞編輯工作應有的一種寬廣視界與胸懷,它們是隱性的、穩定的,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常態。而具體到「每篇稿件的選擇、每個網頁的建構、每條鏈接的設計」這些屬於編輯實務方面的具體編輯工作,則更多表現為顯性的、動態的、受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編輯成果。因此,對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現實指導性。

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選擇方面的「長與短」、「新與舊」、「軟與硬」、「深與淺」「真與假」、「原創與整合」的研究;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方面的「網頁空間」、「信息編排」「版面色彩」「導航結構」的研究;通過對基於網路技術而形成的特殊編排手段——「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的編輯手段」等等專題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回答「什麼是受眾討厭的?」「什麼是受眾喜歡的?」、「如何滿足並提升受眾的喜好?」等一系列問題。 從而為傳受良性互動與網路新聞的高效傳播找到實現途徑。

網路新聞以網路為傳播平台。一方面,網路傳播的特點勢必影響著網路新聞編采特點;另一方面,網路新聞在編采過程中也要時時刻刻注重網路傳播的特點,只有這樣網路新聞才能更好地發揚技術帶來的優勢,才能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聞形式,有獨立存在的理由與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將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分析、以及網路編輯與傳統媒體編輯工作的對比研究,探索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開放式規律。以下各部分的論述都將建立於這一基本規律之上。

一 、 網路傳播特點分析

關於網路傳播的特點,目前存在多種解說。

例如:有將網路媒體特點歸結為:1)超越時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體;4)交互性;5)小眾化(實質上強調的是個性化服務);(參見:張海鷹、騰謙編著《網路傳播概論》第77頁----第8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傳播主體多元化;2)傳播方式多媒體;3)傳播關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個人化和主動化;5)信息傳播的快捷性;6)傳播內容的廣泛性;7)傳播環境的全球化;(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54頁---第70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還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時性;4)超文本信息檢索方式;5)媒體個人化;(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將散見於各報章、論著中的表述歸結起來,盡管各方表述在選取詞彙與著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網路傳播的基本特點方面,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簡言之,就是普遍承認網路傳播在如下方面擁有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特點:交互性、海量性、多媒體、即時性、個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網路傳播則提供一種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用「邏輯拓樸結構」(它是描述不同網路系統中信息傳輸邏輯過程的方法)分析,傳統媒體的邏輯拓樸結構是星型結構,即中心製作,四面傳輸。其特點是1)中心節點:報社、電台、電視台是傳播中的唯一信息來源;2)單向流動:信息由信息源向終端點「受者」流動;3)終端點彼此孤立,沒有聯系;4)中心節點批量復制同樣信息,單向傳諸終端點。這種結構使得傳統媒體基本上只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什麼樣的信息,受眾只能照單全收,形成了「我傳你受」的傳播定勢。網路媒體基於完全不同的一個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網路傳播的邏輯拓樸結構是環形分布式的,其特點為:1)拓樸結構中無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可向其他節點發送信息成為信息源;2)雙向流動:任何節點都可以向發送信息的節點傳回反饋信息;3)網路各節點之間不是孤立的,任意兩點可以通過網路進行雙向信息交流;4)任意兩點間的交流路徑不只一條。採用這種邏輯拓樸結構的網路傳播本身就具有雙向交流的特點,這使得傳受雙方較之傳統媒體而言,雙向交流的發生更為經常也更為深入。(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北京廣播學院)

2)海量性:網際網路將全世界的計算機和計算機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料庫。世界上任一時間任一地點發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網路的信息被廣泛傳播。與傳統媒體相比,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它可以逃脫報紙版面、廣播電視固定時段、節目容量等諸多限制。技術創造的電腦網路時空,幾乎可以將全世界的新聞信息全部包攬;此外,由於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為信息源」——使得網路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其次,由於資料庫的存在,得以縱向保存歷史新聞信息,正是信息集納的廣度與深度形成了網路傳播的海量特點。

3)多媒體:報紙通過紙質媒介利用文字和圖片傳遞新聞,廣播以聲音發送信息,電視藉助聲畫播放節目。網路媒體則兼容了文字、圖表(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現信息、發送信息。網路傳播的多媒體特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並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受眾也有了眾多的自由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有字無聲、有聲有像、圖文並茂等多種形式,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

4)即時性:報紙使用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傳遞速度受制於交通手段和零售環節;廣播電視採用無線電磁信號的形式,由於受到信號傳輸覆蓋面的限制,傳輸范圍之外的地方還需其他手段幫助來獲得信號,增加環節會大大影響傳播速度; 網路新聞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光纖傳遞數字信號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瞬間可達世界上任何地方,從而在技術環節上保證了網路新聞傳播的即時特點。此外,傳統媒介需要製作周期,有截稿時間的限制。而網路新聞傳播則不受此限,新聞稿件可以隨到隨發,24小時不間斷發稿,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所發生的一切。

5)個人化: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眾傳媒應該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收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網路傳播的個人化特徵非常明顯,技術帶來的優勢可以使得受眾從容地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類資料庫中「各取所需」;受眾還可以自由的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作為網路傳播另一端的傳者也可用一種「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推送信息的專門化服務。信息的傳播在網路中顯得個性張揚、特色鮮明。

6)超文本:與傳統媒體不同,網路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超文本,與用字元串來表達,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信息的處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元,而是以結點(Node)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一個結點是一個「信息塊」,結點內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或其組合;它的信息在組織上採用網狀結構,結點間通過關系鏈加以鏈接,從而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路。它對信息的存儲可以按照交叉聯想的方式,從一處迅速跳到另一處,打破了原文本系統只能按順序、線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靈活的檢索。超文本賦予網路傳播許多優勢,比如說,形成網狀的復雜信息結構,系統能按不同查詢條件鏈接,從而使網路傳播擁有強大的檢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編輯功能,可以進行多窗口編輯,使得網路編輯可以方便地容納更多元素。

二、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諸如宏觀的「把關」、「發言」以及微觀的「文稿(聲像)通順」、「節(欄)目整體感強」等編輯規律外,它們還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說,報紙編輯突出「版面和諧」,廣播編輯強調「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編輯則非常重視「聲畫合一」。正是這些特性構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編輯規律,那麼網路新聞編輯的根本特點、基本規律是什麼呢?

網路是一個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納報紙、廣播、電視的所有的傳播功能,因此,可以說,在網路新聞編輯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網路報紙)則要重視「版面和諧」、偏向聲音(如網路廣播)則要重視「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偏向聲像(如網上電視)則要重視「聲畫合一」。從這一角度講,網路新聞編輯要遵循傳統媒介編輯的所有規律。但是它有沒有自己的規律呢?有沒有自己區別與他者而獨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規律呢?

本文認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現,更深入研究網路新聞編輯,我們發現「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是滲透到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各個環節中的一條主線,它是網路新聞編輯區別於他類媒體編輯工作的一個基本特點。

網際網路實質上是一個時空開放的網路空間。正是這種「時間與空間上的最大限度開放」賦予網路傳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等眾多特徵。通過對網路的這些傳播特徵深入分析,不難發現「開放式」是它們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筆者以為,如同報紙的「版面和諧」、廣播的「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的「聲畫合一」等為上述媒體的基本編輯規律一樣,「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

這里指出的「開放式」包含三個層面:時間層面的開放、空間層面的開放、技術層面的開放。下面我們依次對網路傳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6大特徵進行分析:以此論證 「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這一命題。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對一人、一人對多人、多人對一人、多人對多人」的傳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時間層面、空間層面上的開放性帶來的。時空開放,從而可以實現「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此人與彼人」的共時或異時、同地或異地傳播,時空的開放賦予傳播更多的深度與廣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徵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其一、網路傳播實現了地域上的全球覆蓋(這是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其二、網路傳播實現了信息的海量存儲(這是時間上與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網路傳播可以橫向容納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資料庫可以縱向容納歷史信息);其三、網路傳播中信息存儲的質的多樣性(網路傳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存儲,這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結果)

3)即時性:得益於技術帶來的優勢,網際網路可以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實現信息的「瞬間」傳輸,傳播速度快、時效強。時間上的開放性是新聞即時傳播的前提與保證;此外,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新聞線索提供者,也是新聞發布者。「地球上沒有一家報社、廣播公司或電視機構有實力把他們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區,去應付突發事件」 (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從這個意義上講,網路傳播即時性的前提正是在於「空間上的開放性」。

4)多媒體:網路傳播實現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組合的多媒體傳播,這正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直接成果。技術的開放增強了網路本身的容納力,技術的開放延伸並調動了人類的各個感覺系統。

5)個人化:個人化特點意味著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時收看」(時間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內容」(時空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接收模式(有聲有像或有聲無像或圖文並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組合)」(技術上的開放性)。正是時間、空間、技術上的開放性使得「個人報紙」、「我的新聞」等個人

㈣ 網路營銷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網路營銷的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網路營銷的水平總體低於發達國家。

(一)消費者方面

網路營銷提供了一個虛擬市場,其前提是雙方的信譽度。目前,中國部分消費者對網路營銷認識不足,主體缺位,市場定位困難。部分企業認為網路營銷只是建立一個企業網站來發布信息,忽略了它在企業營銷、研究、客戶分析、產品開發、營銷策略、信息反饋和售後服務中的作用。當企業信譽不足時,高附加消費成本的網路營銷是消費者的一種高消費行為。大多數消費者缺乏的是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能力,而不是缺乏時間。由於網路產品性能的直接觀較差,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的風險、售後服務的保障等因素比較重視,其結果是市場無法形成規模。

(二)企業方面

信譽是企業的形象。在正常的實物商品交易市場中,信譽低的客戶和不誠實的客戶只多不少,偽劣產品層出不窮。此外,在用戶看不見、摸不到的網路虛擬市場中,大多數消費者比較理性或強烈的不信任感,因此他們很容易被嚇倒。網路營銷的前提條件之一是企業擁有良好的信譽。此外,計算機應用水平落後、管理模式落後也是制約網路營銷發展的因素。瀏覽客戶數量少,網路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減少,形成惡性循環;企業的組織結構沒有調整到開展網路營銷所必需的結構,也不利於網路營銷活動的開展。

(三)政府方面

網路營銷的全球化要求建立全球化的標准和規則,以保證網路營銷活動的實施。因此,政府不應過分干預網路營銷活動,而應遵循國際電子商務規范,盡可能地將權力下放給企業。政府的作用是支持和服務。如何建立國家權威機構,確認網路營銷雙方的身份、信息來源,維護交易活動的安全,保證交易活動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是我國網路營銷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物流方面

網路營銷雖然減少了企業之間信息虛擬市場的競爭力度,但對企業的物流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具有國家物流能力的企業較少,特別是中小企業,物流能力不強,效率不高,而對網路用戶進行實物配送還不夠及時,這已成為網路營銷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發展網路營銷和物流是可行的。

(五)人才方面

人才是網路經濟中最重要的資源。目前,在企業網路營銷活動的廣泛發展中,缺乏懂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營銷人才,絕大多數企業還不知道如何應對網路營銷。不知如何利用電子手段來提高企業的營銷管理水平。因此,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文化、引進高素質、合理水平的專業人才、專業支持網路以及運營管理,為企業網路營銷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營銷推廣是當下互聯網的一種推廣方式。它是通過網路和媒體在互聯網上推廣其產品或服務。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要進行市場推廣。如果公司由自己的公司負責營銷和推廣,那麼它將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上文章講述我國網路營銷現狀分析的一些相關內容。

㈤ 我國網路市場的現狀特徵及其歷年來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網路革命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路業也不甘居人之後。我國政府從20 世紀90 年代初開始,便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發達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國的一批信息技術專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信息網計劃(CHINA) 」,1993 年10 月15 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通信光纜,縱貫中國南北的京漢廣通信「大動脈」全線開通,拉開了我國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我國企業從1994 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998 年是世界電子商務年,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熱,我國的「中國商品市場」從當年7 月1 日起,正式進入Internet 。1999 年在上海舉行的「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又傳出消息:到2003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路市場。由此不難推斷,中國經濟也必將融入全球網路經濟的大潮之中。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對即將來臨的網路經濟進行科學的理論探討和分析,認真研究和總結全球范圍內網路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確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網路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廣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全球網路經濟剛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和網路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路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路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路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路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選擇網路經濟發展戰略。要在深刻認識和把握網路經濟運行的機制、規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

2.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要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狀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進和加強我國的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3.建立一支適應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路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路經濟發展人才。

4.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路化改造。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產業或企業進行網路化改造試點,推動企業上網,指導上網企業充分利用網路優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網路經濟發展技術保證系統。在充分認識國內外網路經濟運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上網企業特點,研製、開發適應我國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保障系統,確保網路經濟安全。

6.加快制定網路經濟發展政策。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網路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上網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網路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我國網路經濟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

㈥ 有誰知道美國網路經濟發展的現狀,最好寫明文章出處,謝謝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0/pages3/cet050400.html
美國網路經濟發展迅猛
http://www.cet.com.cn 中國經濟時報

--------------------------------------------------------------------------------
網際網路能夠帶來大量的新產品和服務,並降低了生產成本。2003年,美國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將從1998年的430億美元增加到1 3萬億美元。
網際網路技術始創於美國。1969年9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通過一條4 6米長的電纜將數據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這些研究人員可能未曾料到,二十幾年後,這項新技術會催生出一個全新的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從而使美國經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有關專家認為,網際網路的「商業化」始於1991年3月,而美國這一輪創紀錄的經濟增長期也正始於此。雖然這可能是一種巧合,但網際網路對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確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包括電子商務、產業基礎設施、軟體應用等在內的網際網路產業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得克薩斯大學的研究表明,1995至1998年間,美國的網際網路產業以每年1 74倍的速度增長,網際網路產業的銷售收入1998年達到3014億美元,去年估計達到5070億美元,首次超過汽車、電信等其它傳統產業。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使美國公司的經營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和運輸等各個環節的效率大大提高,庫存大幅減少,從而推動了勞動生產率的加速增長。網際網路同樣也大大提高了服務業的效率。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認為,美國這一輪經濟增長70%的功勞應屬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對於網際網路在推動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方面的作用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在去年10月份的一次講話中說,網際網路能夠帶來大量的新產品和服務,並降低了生產成本。他認為,網際網路技術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可靠性和及時性,使得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

美國在開發應用網際網路方面起步早、投入大,從而確立了在全球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90年代美國公司用於計算機、軟體和其它技術產品的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僅去年就達到5100億美元,佔全部企業投資的40%以上。截至去年底,美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已達到1 1億,佔全球網際網路用戶的42%。美國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還得益於投資者積極支持創新公司的發展。去年美國風險資本投資中的66%投向了與網際網路有關的公司,達到319億美元,比前年增加了3 5倍。

美國政府對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推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早期開發和完善網際網路技術方面,五角大樓曾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1993年,柯林頓政府上台後不久成立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工作小組」。美國政府還採取了多種措施鼓勵人們使用網際網路。在今年2月初提交的下一財政年度預算中,柯林頓建議撥款1 75億美元,幫助貧困家庭和社區上網以及支持企業通過網路銷售產品和服務。

美國政府最近發表的「總統經濟報告」援引有關機構的預測說,2003年,美國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將從1998年的430億美元增加到1 3萬億美元。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規模相對較小,但也將達到1800億美元。專家預計,即使今後3年內美國網際網路產業按前幾年增速的一半發展,到2002年該行業的產值仍將達到1 2萬億美元。

但是,網際網路產業的迅猛發展也給美國經濟增加了新的變數。首先,網路公司的股票價格存在嚴重的泡沫。在大多數網路公司處於虧損的狀態下,網路類股票價格卻持續攀升,這種現象能否長期保持下去顯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其次,網路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擊。最近,雅虎、亞馬孫等多家著名網站相繼受到黑客襲擊,服務被暫時阻斷,從而暴露了網路的脆弱性。此外,一些持悲觀態度的分析家將目前的網路繁榮和美國20年代的汽車繁榮相類比:20年代的汽車銷售在1929年4月達到頂點,此後不久美國經濟即陷入了大蕭條。他們擔心,類似的情況可能最終也將發生在網際網路帶來的經濟繁榮上。

㈦ 網路經濟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國際的發展狀況 :以歐美國家為例,可以說電子商務業務開發的如火如荼.在法,德等歐洲國家,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營業額已佔商務總額的1/4,在美國則已高達1/3以上,而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開展也不過才十幾年的時間,在美國.美國在線(AOL),雅虎,電子港灣等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在1995年前後開始賺錢,到2000年創造了7.8億美元,IBM,亞馬遜書城,戴爾電腦,沃爾瑪超市等電子商務公司在各自的領域更是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巨額利潤.
歐美國家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歐美國家擁有電腦的家庭,企業眾多,網民人數占總人口的2/3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幾乎都是網民,優裕的經濟條件和龐大的網民群體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2. 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信用卡消費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用保障體系,這為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問題解決了出路.細致說來,歐美國家的信用保證業務已開展有80年的時間.在歐美國家,人們可自由流動,不用像中國一樣受戶口的限制,為方便生活起居,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不能偽造並伴隨終生的信用代碼,持此信用卡進行消費,發卡銀行允許持卡人大額度透支,但持卡人需在規定時間內將所借款項歸還,如果某企業或個人惡意透支後不還款,那也就意識著以後他無論走到何地,他的信用記錄上都會有此污點,不論他想貸款買房,購車或辦公司,銀行都不會貸款給他,這在貸款成風的西方世界是及其可怕的!因此,西方人普遍將信用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誰也不願意貪小利失大義,當在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在點擊物品直接輸入密碼,將信用卡中的電子貨幣劃撥到網站上,商務網站在確認款到後,立即組織送貨上門.
3. 歐美國家的物流配送體系相當完善,正規,尤其是近年來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使的不同地區的眾多網民,往往能在點擊購物的當天或轉天就可收到自己所需的產品.這要得益於歐美國家近百年的倉儲運輸體系的發展史.以美國為例,第二次世界大站後,許多企業將軍隊後勤保障體系的運做模式有效地加以改造運用到物資流通領域中來,逐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星羅棋布,無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網路.即使在電子商務業務還未廣泛開展的十多年前,只要客戶打電話通知要貨,幾乎都可以享受免費的送貨家政服務.美國聯邦快遞,UPS(聯邦包裹快遞)等是大型物流公司的典範,專門負責為各個商家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有了這樣龐大的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當電子商務時代到來後,美國只需將各個配送點用電腦連接起來,即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傳統配送向電子商務時代配送的過度,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環節---物流配送問題就是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在國內的發展狀況:國內的電子商務網站還在適應市場,可以說還是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很多公司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了,已經再努力做了。

㈧ 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一、研究生必備四本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一定要首先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作為研究生下面這幾個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實驗記錄本(包括試驗准備本),這當然首當其沖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說了;
2,Idea記錄本,每次看文獻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先記下,由此產生的idea更不能放過,這可是做研究的本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以後翻翻會更有想法的;
3,專業概念以及理論進展記錄本,每個人不可能對自己領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門者更是如此,這時候小小一個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講座記錄本,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雜,記錄聽到的內容,更要記錄瞬間的靈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視!
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過作為我們這些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來說,還有一個應該具備的本子就是英語好句記錄本。

二、論文寫作要點
1、選題要小,開掘要深;不要題目很大,內容卻很單薄。
2、寫作前要讀好書、翻閱大量資料、注意學術積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利用網路,特別是一些專業資料庫
3、「選題新、方法新、資料新」的三新原則(老闆教導的)
4、「新題新做」和「小題大做
總之,一點之見即成文。

三、如何撰寫實驗研究論文(唐朝樞)
論文發表意識:基礎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是否急於發表(創新與嚴謹的關系);發表的論文與學位論文的區別(反映科學事實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論文格式:原著、快報、簡報、摘要。不同於教科書、講義,更不同於工作總結。
撰寫前的准備工作:復習和准備好相關文獻;再次審定實驗目的(學術思想,Idea);實驗資料完整並再次審核
1.Introction: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現狀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礎;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說);對象;方法;結果。在… 模型上,觀察 … 指標, 以探討 … (目的)
2. M

㈨ 誰能幫幫忙吶」全球網路經濟發展現狀」

Internet 自20 世紀80 年代建立以來,發展非常迅速。世紀以來更呈現指數性發展的趨勢,每年都有幾百萬個新的站點加入。現在聯Internet 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60 個,與之相連的站點也由最初的幾千個增加到9000 多萬個。
隨著電子技術及電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主要國家的電信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電信市場的全球化進程加快,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的固定電話普及率已達到70%左右,而行動電話的普及率也達到了30%。完善的電信基礎設施為網路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資金方面,流動性越來越快,市場變化也越來越快,各國間經濟依存關系更加緊密,傳統的商務活動方式已不能滿足全球經濟發展的要求。
網路經濟不同於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路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路經濟方向發展。可以說,網路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路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㈩ 有誰知道 網路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嗎

一、網路經濟的內涵
眾所周知, 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路「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網路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路經濟。

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網路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增長,也包括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更包括由於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因此,絕不能把網路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於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深化對知識經濟的研究和認識,我們不難發現,盡管目前人們對未來經濟的描述有多種說法,諸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後工業經濟、新經濟、注意力經濟等等,但它們的基礎是相同的,這就是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特別是國際互聯網路。

目前,進入國際互聯網路的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已經擁有了一個更加先進的交互網路「www 系統(World Wide Web) 」。它是Internet 上提供的一種高級瀏覽服務。藉助這個系統,即使不懂計算機的人也可以享受計算機帶來的各種便利。因此, Internet 自20 世紀80 年代建立以來,發展非常迅速。90 年代以來更呈現指數性發展的趨勢,每年都有幾百萬個新的站點加入。現在聯入Internet 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60 個,與之相連的站點也由最初的幾千個增加到9000 多萬個。

人們利用Internet 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各種各樣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動態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種功能為商業拓展服務。因此我們可以說,Internet 帶來的不僅是一場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將引起人類經濟活動方式的深刻變革。美國在20 世紀末創造的長達10 年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和低赤字」的新經濟奇跡,便是對這種變革的最有力、最生動的證明。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網際網路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網際網路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路經濟方向發展。可以說,網路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路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網路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新千年之際,美國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了10 個年頭以後,出現了放緩的跡象,並由此引發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速下降,給網路經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對網路經濟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失去發展網路經濟的信心。美國經濟經過長達10 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作出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這不過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現而已。

我們說網路經濟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僅是因為它創造了美國經濟長達10年的高增長奇跡。更重要的是因為它為現實經濟增長構築起一個全新的技術平台,提供了一種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的高效工具,營造了一種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人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進行計算機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等,實現生產的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並使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的邊際成本最小化;人們利用發達的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從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為經營決策服務,並大大加快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把信息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經濟資源;人們通過由計算機網路連成一體的全球化市場,可以實施真正的全球化經營戰略,優化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可見,網路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它本身能夠立即產生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所營造的是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發展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台,使所有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積聚和跳躍式發展。

網路經濟不同於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路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網路經濟發展的最為直觀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運用Internet 來進行采購和銷售。這不僅意味著商業機會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新興市場」的誕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斷擴大其市場影響,增加其市場份額,保持其競爭優勢地位,就必須加入Internet 。

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並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三、我國發展網路經濟的思考
在全球網路革命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路業也不甘居人之後。我國政府從20 世紀90 年代初開始,便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發達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國的一批信息技術專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信息網計劃(CHINA) 」,1993 年10 月15 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通信光纜,縱貫中國南北的京漢廣通信「大動脈」全線開通,拉開了我國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我國企業從1994 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998 年是世界電子商務年,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熱,我國的「中國商品市場」從當年7 月1 日起,正式進入Internet 。1999 年在上海舉行的「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又傳出消息:到2003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路市場。由此不難推斷,中國經濟也必將融入全球網路經濟的大潮之中。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對即將來臨的網路經濟進行科學的理論探討和分析,認真研究和總結全球范圍內網路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確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網路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廣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全球網路經濟剛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和網路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路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路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路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路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選擇網路經濟發展戰略。要在深刻認識和把握網路經濟運行的機制、規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

2.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要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狀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進和加強我國的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3.建立一支適應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路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路經濟發展人才。

4.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路化改造。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產業或企業進行網路化改造試點,推動企業上網,指導上網企業充分利用網路優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網路經濟發展技術保證系統。在充分認識國內外網路經濟運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上網企業特點,研製、開發適應我國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保障系統,確保網路經濟安全。

6.加快制定網路經濟發展政策。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網路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上網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網路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我國網路經濟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

閱讀全文

與網路經濟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