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黨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

黨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

發布時間:2021-02-18 06:43:46

① 國家鼓勵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都有哪些

實體經濟作為國內生產總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會和國內生產總值的特徵有一定相內似性。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容速換擋說明實體經濟有下行壓力。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工業品出廠價價格指數,從2014年以來,基本上呈現負增長,處在連續下行的階段,也反映實體經濟的景氣度指數不是很好。

② 電大論述題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方針政策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國家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採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幫助、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經濟,並動員和組織漢族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
1、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
從「一五」計劃開始,國家即在內蒙古、新疆、寧夏等民族地區安排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如內蒙古包頭鋼鐵基地、寧夏青銅峽水電站、新疆的石油勘探和內蒙古興安嶺林區的開發等。僅在五六十年代,國家就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了四川至西藏、青海至西藏、新疆至西藏等公路干線,建設了包頭至蘭州、蘭州至西寧、蘭州至烏魯木齊、貴陽至昆明、成都至昆明、成都至貴陽、長沙至貴陽等通往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主要鐵路干線。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陸續建成了烏魯木齊石化總廠、獨山子石化總廠乙烯工程等一批先進的現代化大中型工業項目和南疆鐵路、塔城機場等一批交通設施。
2、發展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業經濟,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力度。
如廣西的北海市被列為國家14個沿海開放城市;烏魯木齊、南寧、昆明、呼和浩特、銀川、西寧、貴陽被國家列為內陸開放城市;國家還先後批准在桂林、南寧、烏魯木齊、包頭四個民族地區大中城市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
3、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 。
4、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
5、扶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③ 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推進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

(一)推進全民創業。加強政府引導,充分調動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創新創業的態勢。對企業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或領辦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

對吸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其稅費、小額貸款擔保、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等,執行國家對下崗職工的有關優惠政策。

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微型企業,引導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民營企業,實現集約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為項目推進、群眾創業創造寬松、便捷的市場准入環境。

(二)放寬創業條件。鼓勵各類資本在我市投資、參(控)股發展民營企業。降低門檻,放寬注冊資本限制,注冊資本達到3萬元以上即可申請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貨幣出資可降至注冊資本的30%。

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新設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外),可實行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實繳的注冊資本可降至注冊資本額的20%(不低於3萬元),其餘注冊資本可在2年內分期到位。

(3)黨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擴展閱讀:

民營經濟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步擴大,開始發揮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1)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產權多元化和產權明晰,從而有利於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2)民營經濟的運行機制最接近於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在民營經濟中體現得最充分,因而民營經濟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3)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加供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4)民營經濟具有相對分散、規模小、易吸納勞動力的特點,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

(5)民營經濟有助於調動多種積極性。由於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特點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形式,所以能夠充分調動所有者、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6)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和造就了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經營、管理人才。

④ 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和國家採取了哪些政策

一、加快經濟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首要任務 汕頭的奔康之路,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動力。 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加快汕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積極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機制,擴大企業規模,促進經濟發展。要改革流通體制,立足汕頭,面向國內外,建設一批現代化的大商業和集貿市場,使汕頭成為輻射潮汕乃至閩西、贛南的貿易中心。要進一步改革勞動就業制度,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加大開放力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要調整外貿出口結構,力爭出口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2、要把發展工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重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直接指向是經濟現代化,而經濟現代化的實質就是工業現代化。沒有工業的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只能是一句空話。發展工業,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優勢產業,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核心競爭力;用信息化帶動高新產業的發展,力爭三、五年內,汕頭有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一方面要引導企業強強聯合,同行業聯合,形成「航空母艦」,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採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把各種生產要素優化組合起來,實行低成本擴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實施名牌戰略,用名牌帶動企業發展,推動整個經濟上新台階。總之,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3、要把第三產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當今世界各國對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視,第三產業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已經成為衡量其經濟發達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幾年來,我市第三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顯較為落後,客觀上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一是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二是要大力發展旅遊業。三是要穩固發展房地產業。
4、要把民營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汕頭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是要為非公有制企業創造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公平稅費負擔,暢通融資渠道;二是要加強服務和引導,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圍繞優勢產業辦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三是積極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公有制企業的結構調整,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非公有制企業上規模、上台階。 二、可持續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目標之一。因此,一定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國策抓緊抓好。首先,要千方百計控制人口增長。其次,要想盡辦法保護好環境。發展經濟,千萬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再次,要保護土地,節約資源。 三、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一是要推進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二是要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三是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 四、「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 汕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一是要落實雙層經營基本制度。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土地問題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核心,要不折不扣地落實黨在農村的政策,維護農民權益,才能保護土地,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二是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三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四是要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理清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制訂扶持農村發展的優惠措施,特別是要在用地、用水、用電上給予優惠,千方百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汕頭既有沿海、山區、平原,又有城市、農村、海島,由於條件不同,經濟發展差別極大。因此,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根據汕頭的實際情況,可把全市劃分為三種經濟類型。總要求是:「特區領先,東西兩翼(潮陽、澄海)齊飛,海島(南澳)、山區崛起」。特區領先,就是汕頭特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龍頭」,起領頭雁作用,帶動全市經濟發展。潮陽要大力發展音像製品、化妝品、文具用品等新興工業,改造紡織服裝、食品塑料、五金機械等傳統工業,逐步形成製造業基地。澄海要根據新區域調整後的新特點及傳統優勢,大力發展玩具行業,樹立玩具行業的「澄海品牌」,形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玩具製造基地。南澳島和山區,要充分發展自己的優勢,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發展旅遊業和現代農業以及沒有污染的加工工業。市要以足夠的政策力度改善海島、山區的交通條件,提升海島、山區的區域優勢,使他們迅速跨越自我發展的「門檻」,找准戰略突破口,逐步縮小與全市的距離,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

⑤ 黨中央為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採取了哪些重大政策措施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建議和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九五」期間,要更加重視支持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積極朝著縮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國家採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優先安排中西部地區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逐步增加財政支持和建設物資;調整加工業的布局,引導資源加工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理順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增強中西部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區;加強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經濟聯合與合作,鼓勵向中西部地區投資,引導人才向中西部流動。這些措施必將有力地促進包括民族地區在內的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哪些政策促進了國家發展

(一)看國情,我國仍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本世紀頭10年,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我國經濟總量、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顯著提升。尤其是「十一五」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和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辦成了一批大事,辦妥了一些難事,辦好了一系列喜事。中央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從全局看,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並沒有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而改變,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內在優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也沒有改變,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總量雖然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傳統的增長方式面臨許多挑戰,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凸現出來。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正確把握發展趨勢,緊緊抓住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觀世情,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時期,各國都在搶抓發展先機。綜觀世界大勢,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但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兩年多時間來,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仍然十分緩慢、基礎依然脆弱,危機的負面影響遠未結束。大的危機往往伴隨著大的發展機遇。如何搶得這輪世界經濟調整變革的先機,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應對策略。有的國家開始倡導儲蓄,鼓勵出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實行所謂「再工業化」;有的國家和地區加快制定未來發展戰略,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信息網路等領域試圖搶先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正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全球治理、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的合作和博弈日益強化。我們要運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把握好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三)察民情,社會轉型中諸多矛盾和問題急需解決,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有許多新期待。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39.8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階段,既是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也是社會轉型矛盾增多的關鍵階段。應對不當,很容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經濟社會發展停滯徘徊。這是一個新的重大考驗。近年來,我們著眼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社會事業發展總體上仍然滯後於經濟發展。在就業、教育、住房、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人民群眾在基本溫飽解決以後,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願望有著更高期待。我們要順應民意關切,著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分享到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⑦ 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方針,政策有哪些

1、樹立新的思想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科學發展觀是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所必須遵循的指導方針,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所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已證明,凡是思想解放,勇於創新和開放的國家和地區,都能把握時代脈搏,變機遇為動力,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2、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它不僅對帶動相關產業和行業發展,助推經濟騰飛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

目前,由於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一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特別是一些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難以適應新型農業發展的要求。

社會公共設施欠缺、陳舊,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作為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

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不僅是經濟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的重要環節,而且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縮小欠發達與經濟發達地區差距的重要戰略舉措。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如何,對提高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於一些民族地區地處偏僻,自然條件惡劣。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大,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快等,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民族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

扶貧幫困工作是一項「德政工程」,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一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十分關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扶貧幫困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一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總量小、速度不快、質量不高,其中資金不足是制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5、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即「人民生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幹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群眾生活顯著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但由於受經濟發展條件等因素制約,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民族教育力量薄弱、醫療衛生事業落後、通訊能力低下、人才隊伍匱乏等。

⑧ 1.黨和國家發展民族地區經濟的方針政策:

1、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產業發展
2、發展少數民族回地區農牧業經答濟
3、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力度
4、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
5、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
6、扶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⑨ 政府維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公共政策有哪些

1、鼓勵技術進步

政府在促進技術進步方面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教育投資,因為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研究與開發團隊是改善技術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素。

2、鼓勵資本形成

一方面,從直觀的角度看,由於資本是被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因此一個社會可以改變它所擁有的資本量;另一方面,資本存量的增長是儲蓄和投資推動的,因此,鼓勵資本形成便應鼓勵儲蓄和投資。這是政府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方法,而且在長期中,這也是提高一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種方法。

3、增加勞動供給

增加勞動供給會引起經濟增長,與勞動供給相關的一個概念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也提高了一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能力。人力資本越多,其創造的產出就越多,創造的新的人力資本就越多。因此,政府政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訓體系,並鼓勵人們利用這樣的體系。



(9)黨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擴展閱讀

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正確的經濟政策可以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國家或政黨制定的經濟政策主要有:

1、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制定產業政策,以控制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規劃和調整產業布局;

2、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與信貸綜合平衡政策,調節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社會財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控制貨幣發行,制止通貨膨脹;

3、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引導消費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費的結構,從而使積累基金與消費基金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防止通貨膨脹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黨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