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4年世界經濟運行呈現什麼特點
1、 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全球需求增長近一半將來自發展中國家; 分地區來看,全內球經濟復甦步伐容各異。2、未來增長風險猶存。 首先,債務危機陰影揮之不去;在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看來,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出不同速度復甦的特點,其中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引領著全球經濟復甦,而一些高收入國家的債務問題則為可持續復甦蒙上陰影,為全球發展製造了新的障礙。 其次,國際金融體系亟待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努力進行改革,希望以更積極、更有效的方式來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提倡國際儲備貨幣多樣化。第三,全球經濟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一些發達經濟體遭遇主權債務危機;另一方面,國際資本正從發達國家市場流向新興經濟體市場。 3、短期來看,國際金融市場的一些表現顯示了市場脆弱性。 從中期來看,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還包括國際資本流量減少、失業率高企、通貨膨脹等。
② 影響2014年世界經濟走勢的新因素有哪些
2014年世界經濟,美國「退出」量化寬松及其溢出效應、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區域貿易談判進展、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等諸多因素值得關注,預計全球經濟增長仍將維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
2013年世界經濟運行的特點
當前,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繼續鞏固,美國和日本經濟進入低速增長通道,歐元區結束衰退並呈復甦跡象。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步入結構調整進程中,伴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外需下降以及發達經濟體「退出」預期提升等因素,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隨著復甦的鞏固,全球就業市場不斷改進,失業率有所回落,物價低穩運行,財政平衡狀況繼續改善,但貿易增長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支撐,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亦明顯乏力,部分發達經濟體公共債務再攀新高。
回顧2013年世界經濟的總體形勢,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經濟呈現出諸多新的特點和變化。
一是美國貨幣政策調整蓄勢待發。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2013年1月起,美聯儲實施了新一輪的數量寬松政策QE4。除了數量寬松之外,美聯儲繼續將利率保持在0至0.25%的極低水平。美國當前的這些貨幣政策在客觀上為美國經濟注入了動力。一年來美國經濟增長緩慢提速,失業穩步下降,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美聯儲已經開始把實施「削減數量寬松規模」政策列入議事日程,具體做法是逐步縮減每月85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直至停止購買。鑒於美國在全球中的地位,這一擬議中的政策對市場已經帶來沖擊。
二是歐洲一體化在曲折中繼續前行。歐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說2013年負增長幾成定局,但其經濟收縮幅度在收窄,最後走出衰退也完全有可能。除了人口老齡化和不統一的社會經濟政策外,掣肘歐洲經濟增長的因素還包括銀行金融系統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和各國間因國內政治矛盾而出現的政策協調問題。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應對債務危機過程中,歐盟和歐元區內部機制體制的一體化進展非常顯著,尤其是財政和金融監管一體化進程得到了大力推進。
三是發達經濟體央行合作日趨密切且職能發生變化。傳統上,中央銀行的職能主要包括維持物價穩定、維護金融穩定和危機時融資。然而,金融危機以後,傳統貨幣政策的空間日趨縮小,財政政策的作用也十分有限,這使得主要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職能發生了明顯變化。2013年10月,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六家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決定將其「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至長期協議,實現貨幣互換協議常態化,繼續作為「審慎流動性支持」,以防止全球金融緊縮。除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間合作更加緊密外,金融危機爆發後央行職能發生的另外兩大變化亦常態化,即貨幣政策主要由確定利率轉向通過管理資產負債表來提供流動性,以及貨幣政策尤其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具有明顯的財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含義。
四是技術突破使能源革命面臨新的選擇。頁岩氣革命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的新亮點。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技術發展遇到瓶頸,成本下降的空間變得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頁岩氣開發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帶來了天然氣產量的迅速提升。美國藉助頁岩氣改變了能源結構,降低了其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盡管法國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岩氣,但頁岩氣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的潮流不可逆轉,綠色、替代能源發展受到巨大挑戰,全球能源發展模式重新回到依靠技術創新開發不可再生能源的軌道上來。
五是中國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2013年以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了更具建設性的角色,尤其是在創建更加公平開放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加強國際貨幣金融合作、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等方面,中國更加積極參與並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9月,中國提議同中亞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貿合作。10月,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7月,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多項重要共識,並確定開展雙邊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這是中國實施開放戰略、加強與外部世界融合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國還積極推動金磚國家貨幣金融合作以及IMF、世界銀行等國際貨幣金融機構的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
影響2014年世界經濟走勢的因素
展望2014年的世界經濟走勢,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時間、力度與速度。2014年啟動的可能性很大。盡管美國減少資產購買將是一個漸進過程,但一旦實施就意味著全球風險資產的重新定價,加劇國際資本流動,引起匯率和國際收支的變動,進而為全球經濟增添不確定性。
二是新一輪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盡管去年10月份美國兩黨在給予聯邦政府臨時撥款和提高公共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妥協,但美國的債務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民主黨和共和黨對立依舊。
三是盡管歐元區債務危機總體上得到了一定緩解,但不排除個別國家債務問題暴露或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如果某些、尤其是個別系統重要性國家主權債務風險上升,歐洲的復甦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並會拖累全球增長。
四是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經濟硬著陸的風險。過去10年,印度以及巴西經濟相對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於全球流動性寬裕、政府支出擴張和新興市場的整體繁榮。現今這些條件均在發生變化。嚴重倚重能源資源出口的俄羅斯、對外脆弱性高的土耳其、墨西哥及部分中東歐國家,其經濟表現也特別值得關注。
五是區域貿易安排的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很可能在2014年完成談判並締結協定的TPP將會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TTIP談判和RCEP談判等也會成為影響雙邊和多邊經貿關系的因素。這些區域貿易投資安排能否有效遏制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勢頭,仍是個不小的問號。
六是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企穩,但仍會在一定時期和條件下出現波動。美伊談判取得進展以及敘利亞問題達成暫時妥協,使得中東地區石油出口的阻礙因素將會減少,同時美國天然氣產量的繼續提高將成為能源價格穩定的積極因素。但在一定范圍內,全球石油供應受阻的風險仍將存在,並且由於美國貨幣政策調整引起的流動性變動,不排除原油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可能。
七是中國仍是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情況下的正常水平,也與中國當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相符合。所謂潛在經濟增長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和充分配置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正常經濟增長率。根據測算,未來十年中國的平均潛在增長率為7%至7.5%。這表明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有條件和有能力繼續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勢頭,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將持續擴大,對外投資也將大幅增加,並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2014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
2013年10月IMF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按PPP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6%。這其中,發達經濟體整體增長2.0%,美國2.6%,日本1.2%,歐元區1.0%;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整體增長5.1%,中國7.3%,印度5.1%,巴西2.5%,俄羅斯3.0%,南非2.9%。按市場匯率計算,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3.0%。2013年6月,世界銀行預測2014年按PPP和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8%和3.0%。2013年5月,聯合國預測2014年按PPP和市場匯率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8%和3.1%,分別較2013年1月預測數據下調0.2個和0.1個百分點。2013年5月,OECD預測2014年按PPP計算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0%。
鑒於目前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以及發展趨勢上所呈現的種種跡象,並基於2013年世界經濟整體運行的描述與分析,本課題組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道路仍將十分曲折,經濟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相比2013年,經濟增速很可能會出現小幅上揚,即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為3.2%,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為2.6%。
③ 2014年全球經濟的三大變化是
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弱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勢頭較好,但歐回元區和日本經濟答出現停滯不前現象;受金融動盪及烏克蘭危機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緩,但改革力度較大的印度經濟表現較好;全球就業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但青年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發達國家物價低位徘徊,新興經濟體仍存在較大通脹壓力;全球貿易低速增長。2015年,再工業化有望推動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結構調整將會促進全球經濟復甦,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會對新興市場形成一定沖擊,發達國家高負債及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移也將對世界經濟構成一定不利影響。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表現將好於2014年,但仍屬緩慢復甦,IMF預計增速將在3.8%左右。
1、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弱於預期,增長格局出現新變
2、就業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但青年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
3、發達國家物價低位徘徊,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較大
④ 2014年的經濟建設成就
根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信息,2014年的經濟建設成就主要有:
經濟社會發回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答」的主要標志是,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增速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就業穩,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高於上年。價格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進」的總體特徵是,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經濟結構有新的優化,糧食產量達到1.21萬億斤,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達到51.2%,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
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快於東部地區。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6%,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超過2%,能耗強度下降4.8%,是近年來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快於經濟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32萬人;66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出境旅遊超過1億人次。
⑤ 2014年世界十大經濟體gdp是多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 2014 年的全球經濟展望,根據各國經濟成長率以專及貨幣匯率的變化預估了僅屬剩下一個月即將結束的 2014 財年各國 GDP 的排位。根據這一排名,在 2014 年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變化較大。英國將超過法國位居第五,義大利,印度,加拿大將超過俄羅斯,俄羅斯跌出前十位。而印度也將超過義大利。
GDP總量(單位/ 10億美元)( 以美元匯率計算的增長率)(與 2013 年相比位次變化)
1,美國17416(增長 2.2%) ——
2,中國10355(增長 7.3%) ——
3,日本4769(萎縮 0.9%) ——
4,德國3428(增長 1.2%) ——
5,英國2896(增長 3.2%)+ 1
6,法國2849(增長 0.4%)- 1
7,巴西2244(增長 0.3%) ——
8,印度2047(增長 5.3%)+ 2
9,義大利2039(萎縮 0.2%)- 1
10,加拿大1829(增長 0.4% )+ 1
⑥ 2014年世界經濟為什麼還在總體呈下滑趨勢
世界經濟下行的因素:
1、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修復期。2014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過程中,各國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如:結構調整遠未到位、人口老齡化加劇、新經濟增長點尚在孕育、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等問題,都制約著經濟發展。
2、全球需求不足。一方面,全球進口需求增長乏力。2012-2013年全球貿易量增速連續兩年低於經濟增速,2014年貿易量增速也僅比GDP增速快0.8個百分點,與國際金融危機前5年貿易量快於GDP增速1倍形成強烈反差;另一方面,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各國均致力擴大出口,競爭性貨幣貶值的誘惑力增大,國際競爭趨於激烈。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區域貿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勢。
3、各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加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組織的政策協調成效並不明顯,特別在維護金融穩定、恢復金融秩序與保持經濟增長方面更是如此。在2014年11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上,各方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將G20整體GDP由目前預測水平提高2%以上。但總體來說,具體實施效果不容樂觀,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經濟組織倡導的改革則一拖再拖。各國貨幣政策措施分化嚴重。美國於2014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寬松;歐元區和日本年中以後仍在加大寬松政策力度;俄羅斯和巴西分別升息6次和5次,累計升息幅度全年達1150個和125個基點;羅馬尼亞和韓國分別降息3次和2次,累計降息100個和50個基點。
4、國際金融市場再起波瀾。2014年國際金融市場在年初出現一波震盪以後,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到了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出現了大幅波動,涉及股市、匯市等多個領域。
1)、股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14年屢創歷史新高,而主要歐洲股市下半年來震盪加劇,全年總體走勢平平。日本股市在2014年下半年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新興市場則出現了明顯的劇烈震盪走勢,2014年2月初至9月初一路上揚,4季度急劇下跌,幅度超過12%,致使上半年成果盡失。
2)、匯市。美元走強,歐元和日元走弱。美元指數在2014年下半年上漲超過13%。受烏克蘭危機影響,俄羅斯盧布全年貶值超過73%,僅2014年4季度就貶值了近43%。烏克蘭格里夫納全年貶值近48%。受經濟疲弱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拉美主要國家成了貨幣貶值的重災區,阿根廷比索全年累計貶值近23%,巴西雷亞爾貶值近14%,墨西哥比索貶值超過11%。
5、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跌。
1)、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三年下跌。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能源、非能源價格比上年分別下跌7.2%和4.6%,均連續三年下跌。其中,農產品價格下跌3.4%,肥料下跌11.6%,金屬和礦產下跌6.6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2014年全年平均為202點,比上年回落3.7%;12月份同比下跌8.5%。其中,穀物價格跌幅最大,穀物價格指數年平均為192點,比上年下降12.5%。全球穀物供應充足,2014/15年度世界穀物產量預計將再創紀錄,達到25.32億噸,比2013/14年度的原紀錄再增700萬噸,增幅為0.3%,為連續兩年增長。
2)、原油價格暴跌。受全球原油供給增加、原油需求增長放緩、美元繼續升值以及投機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全球原油價格出現暴跌。2014年,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為96.2美元/桶,比上年下跌9.2%;紐約期貨市場輕質原油價格為93美元/桶,比上年下跌3.6%,均連續兩年下跌。2015年1月12日,歐佩克一攬子原油價格更是創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43.55美元/桶,比2014年內最高點110.48美元/桶暴跌60.6%。
原油價格下跌對世界經濟將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對世界經濟產生正向拉動。據世界銀行測算,油價每下跌30%,將拉動全球經濟增長0.5%;二是對石油出口國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原油價格每下降10%,其GDP增速將大幅回落0.8-2.5個百分點,同時還導致財政收入下降、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不利影響;三是拉低CPI漲幅,加大部分經濟體通貨緊縮風險。據分析,油價每下降30%,全球CPI將回落0.4-0.9個百分點。
6、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俄烏沖突、中東局勢等地緣政治形勢惡化,一方面造成了該區域的不穩定性,使國際投資、資本撤離該地區;另一方面,西方和俄羅斯經濟上的制裁與反制裁,也打壓投資者信心,抑制各自的進口需求和相互間的貿易,使歐洲和俄羅斯不穩固的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擴散,也使相關地區的交通、旅遊等行業遭受損失。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⑦ 2014世界經濟形勢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啟示
對於全球經濟形勢而言,當前全球性的經濟增長速度顯著下滑,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糧食、能源價格上漲及美國暴發的金融危機。盡管兩者發生的原因不同,影響的對象不一樣,但集中在今年暴發,加大了我國政府的決策難度。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各國資本、金融環環相扣。發達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導致流動性緊張,發展中國家金融會因國際資本流動減少而出現壓力,甚至也可能出現類似危機。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國際金融秩序,避免全球性危機的到來。
過去5年,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增速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當發達國家出現經濟波動時,發展中國家也會在比較高的平均線上出現波動。因為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發展中國家之所以經濟增長比較快,重要原因是
投資
拉動和出口增長。而投資的重要來源是發達國家,南南貿易近年來雖增長迅速,但南北貿易依然是主體。所以,發達國家出現危機和波動,必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出口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在發展中國家中,我國處於最游刃有餘的狀態。我國外匯儲備多,政府財政情況好,經常項目盈利相當大,外資在中國整個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在當前的情況下,中國靠刺激國內經濟、增加國內需求,可以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
在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條件下,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們更有義務去肩負起屬於我們的義務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學習工作的模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生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標准、嚴要求,兢兢業業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圓滿完成黨和國家的各項任務。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真抓實干,開拓進取,爭取獲得好成績。第二,要做團結的模範。學生黨員幹部要滿腔熱情地為增強信心、重振經濟多做工作。用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鼓舞人心,激勵鬥志,引導學生看到主流、看到機遇、看到希望,自覺地為應對危機貢獻力量;引導人們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黨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團結廣大群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措施。第三我們要迎頭趕上,勇於挑戰。挑戰總是與機會並存,危機固然意味著挑戰,但也必然隱含某種進取的機會。環顧古今中外,我們會發現,每一次危機的出現和解決其實都是成就英雄人物的機遇。直面挑戰,挺身而出,化挑戰為機遇,方顯英雄本色銳意進取。第四我們要敢於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求得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會有出路。作為學生黨員只有把更多的時間用於領導群眾創新新事物探索新方法讓我們在全球危機下更具實力,更有競爭力。
⑧ 2014世界經濟排名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23/16/816508_347365158.shtml
給個地址抄自己慢慢看
別信什麼狗屁網友採納!
那是翔
⑨ 2013-2014年,全球經濟形勢總體特點呈現什麼態勢
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我們應有全面的認識。經濟下行趨勢確實存在,壓力有,問題有,而且會持續一段時期。但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看到改革的全面推進。只有將這3個方面綜合起來看,才能全面認識新常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多層面觀察新常態下的經濟運行觀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形勢,至少應有3個維度:一是數量、規模維度,二是經濟運行效益和質量的變化,三是改革的進展。這3個維度對應著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3大特徵「2014年的主要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些分析者僅僅關注這一表象,對中國經濟發展得出了悲觀的結論,少數人甚至將這種狀態與『經濟衰退』甚至『硬著陸』等量齊觀。這種看法肯定是不全面的。」李揚代表表示。李揚代表認為,觀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形勢,至少應有3個維度:一是數量、規模維度,如經濟增長速度、物價水平、CPI和PPI走勢、財政收支變化、貨幣供求、國際收支等,這一維度展示的是經濟運行的數量側面;二是經濟運行效益和質量的變化,這一維度展示的是經濟運行的質量側面;三是改革的進展,這一維度展示的是經濟運行體制機制的變化,它揭示的是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可持續性。這3個維度對應著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3大特徵。只有將這3個維度密切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對中國經濟的狀況及未來發展有清晰的認識。從這3個側面綜合分析當前形勢,李揚代表的判斷是: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開始脫離投資驅動和出口驅動增長方式,正逐漸向更強調質量、更強調效益、更注重創新、更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更重視民生改善、更具可持續性的軌道過渡。降速提質增效是新常態下的關鍵變化經濟增長要關注量的變化,更要關注質的提高。我們一直希望經濟增長機制從投資增長型、外需引導型轉變到內需引導型,這個希望,在2014年開始實現。數據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呈現著速度略有下降但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新常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有所提高,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動力逐步實現均衡發展,這些都是新常態下的積極變化。「經濟增長要關注量的變化,更要關注質的提高。這種提高,表現在效率和質量方面。」李揚代表說。首先,2014年我國勞動生產率較2013年提高了7%,顯示出效率對速度的良性替代。從經濟結構看,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增長8.1%,超過了第二產業增速0.8個百分點。這一變化,導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8.2%,同比提高1.3%,高於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這正是我們多年來孜孜以求但一直沒有發生的變化,這個變化在2013年實現了,2014年則鞏固了這一趨勢。從增長的動力上看,201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達51.2%,比上年提高1.3%,超過投資對GDP增長率的貢獻4個百分點。自上世紀末以來,我們一直希望經濟增長機制從投資增長型、外需引導型轉變到內需引導型,這個希望,在2014年開始實現。長期以來,我們希望經濟發展能夠在較低能耗、較低水耗和減少排放的基礎上進行,但長期未能實現。2014年,這些目標開始顯示出實現的可能。例如,2014年GDP能耗下降4.8%,超出了預期0.9個百分點;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以上,超過預期1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64.4立方米,同比下降5.6%,等等。另外,雖然增長速度下降,我國依然保持著居民收入增長率高於經濟增速、農民純收入增長率高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這樣的「雙超」良好態勢。2014年,中國城鄉收入比近13年來首次降到3倍以下。同時,2014年我國國際收支差額繼續保持著佔GDP之比低於4%的態勢,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繼續下降。這些都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呈現著速度略有下降但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新常態。李揚代表特別指出,一些發生在局部地區的變化尤其值得關注。例如,2014年上海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投資增長率為6.5%,這個組合具有里程碑意義。長期以來,投資增長率2倍甚至多倍於GDP增長率已成通則,這本質上反映的是投資主導經濟發展的傳統增長模式。上海的這一變化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突破了上述通則,就在於它告訴我們,投資與外需之外的動力,特別是創新,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改革構成新常態的重要內容觀察中國經濟形勢,必須有改革這個維度。2014年,我國重大改革接連不斷,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深入推進自貿區建設、全面推出財稅體制改革,這些改革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可持續性「觀察中國經濟形勢,還須有改革這個維度。」李揚代表強調。2014年,我國重大改革接連不斷,僅在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