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級開發區歸哪兒管理
國家級的開發區跟市同級,歸省管。
國家級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保稅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同時,開發區特指的是未被開發的地方,是具有經濟或人文環境潛力的地方,所以稱之為開發區。
(1)工業經濟開發區管理擴展閱讀:
基本職能:
開發區,設有相應的管理委員會、投資公司,投入資金,對本轄區進行開發、建設,具備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其主要管理人員一般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
它根據國家相關外資產業政策,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鼓勵類項目進行稅收減免(如企業所得稅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提供工業用土地和其他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劃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像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開發的蘇州工業園,天津開發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加強標准體系建設。改革標准體系和標准化管理體制,組織實施製造業標准化提升計劃,在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標准化工作。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准推進聯盟,建設標准創新研究基地,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准制定。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准,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B.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土地管理的職能是什麼
中國大陸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而設立的現代化工業、產業園區,主要解決中國大陸長期存在的審批手續繁雜、機構疊床架屋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問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我國現存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居於最高地位。
C. 什麼叫開發區管理體制
開發區管理體制,是指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內,建立的組織結構和組成方式,即採用怎樣的組織形式以及如何將這些組織形式結合成為一個合理的有機系統,並以怎樣的手段、方法來實現開發區內管理的任務和目的。具體地說:開發區管理的體制是規定開發區的管理范圍、許可權職責、利益及其相互關系的准則,它的核心是開發區管理機構的設置。各管理機構職權的分配以及各機構間的相互協調,它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開發區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對開發區整個管理起著決定性作用。
我國開發區管理體制可以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一是准政府的管委會體制。管委會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經濟開發規劃和管理,為入區企業提供服務,還擁有一定的行政審批權。因此,其機構和人員編制比行政區管理體制要精簡得多。大部分開發區在建設初期採取這種模式;二是開發區與行政區管理合一的管理體制。其特點是開發區和行政區的管理職能合一,或者是兩塊牌子一班人馬,內設機構基本保持行政區管理機構的編制和職能;三是以企業為主體的開發體制。在這種模式中,開發主體不是一級行政組織或政府派出機構,而是由開發商來規劃、投資開發和管理一個開發區。開發公司不僅要開發工業用地,還要進行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但不能像大部分行政管理機構那樣直接從稅收收入中獲得必要的投資補償,公共基礎設施成本靠工業和商業用地開發收入來補償。
我國開發區管理體制的變化主要呈現幾個趨勢:一是隨著開發區范圍擴大,功能多元化,從准政府向行政區體制轉化。如,上海浦東開發區管委會轉為浦東行政區政府。二是隨著開發區層次和數量增多,競爭加劇,從分散管理逐步轉向集中管理。三是開發區之間的競爭從優惠政策競爭逐步轉向制度競爭。如,北京出台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上海出台了「張江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等等。四是一區多園,發展專業園區。如,杭州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分為高校園,醫葯園等;深圳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帶,對不同區片進行功能劃分:北京的一區五園中有科技試驗園、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城等。
D. 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模式是怎麼來的,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如題 謝謝了
幾乎所有中國的工業園區都是政府擁有的。工業園區通常有兩個機專構,一是工業園區管理委員屬會;二是工業園區有限公司。前者是工業園區所在地域的政府派出機構,執行該區域的政府職能。工業園區有限公司是一個經濟實體,從事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兩者都由地方政府全面控制。
工業園區的商業模式需要解釋的是單純從工業園區運營的角度來看工業園區的成本和收入狀況,以判斷把工業園區作為一個企業看待時,它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性。
工業園區的成本構成: 土地開發成本:該成本包括農民的動遷補償、農民的養老補償、農作物的補償。 各級政府收費:該部分在土地出讓時,由各級政府收取。該部分約占工業用地出讓價格的70%。
基礎設施費用:包括道路、各類地下管路。
日常管理費用: 財務成本:工業園區開發早期通常都從銀行獲得貸款,需要支付高額利息。 工業園區的收入: 土地出讓金的留存部分。即客戶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在扣除各級政府收費後的留存部分。 工業園區內企業的稅收留存。即工業園區內企業繳納的稅收,在扣除各級政府留存之後剩餘的部分。
希望能幫到你哦,望採納
E. 工作去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好嗎
根據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過的體會 ,管委會,是一個沒有技術難度的崗內位,很適合剛畢業的容各專業大學生。但你要有心理准備:工作大多是事物管理性或服務性的,政策性相對強,具體工作比較繁瑣。你學計算機的,從專業上完全勝任在這里工作,不嫌平淡就好。而且你在學校的時候有做過生意賺過錢,也比較適合跟別人談生意以及自己組織策劃,那這個工作就很適合你。
F.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有什麼區別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2、內容不同
工業區是從產業功能角度來劃分的,是在城市規劃中進行的工業行業布局,如在一個市或縣劃分工業區、文化教育區等。工業區內企業是不講究關聯和其他條件的,很大程度上是工業企業的鬆散組合。
開發區是綜合經濟的內容,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內容,二者的關系緊密,很多時候是工業園區存在於開發區內,好像總公司與子公司、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一區內可以建多個工業園區,當然也可單獨存在。
3、 批准范圍不同
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是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提出關於稅收減免,土地價格便宜和政府支持的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化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經濟開發區必須經過省以上政府批准,一個省只要幾個;工業園區沒有這么復雜,一般每個縣都有。一個開發區可以是一個工業園區,也可以由若干個工業園區組成。
G.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什麼單位。待遇怎麼樣
就是事業單位行使著政府單位的職責,一般與區縣級的同級別公務員一樣的待遇,當然你還不是公務員。
有一個區域准備開發,但在行政劃分上還沒有這個區,各方面的條件還不足以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區縣級的行政區域,開發好了才能申請行政劃分。
那麼先成立一個事業單位來代管這個區的所有事務,對這個區進行開發發展與管理,後期行政劃分了就有相應級別的公務員來管理,沒劃分就一直是管委會負責管理。權力還是蠻大的,一般都是搞開發的區域,油水多……
H. 「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有區別嗎
一大一小、一廣一窄;經濟開發區是指整個當地區域的發展,而工業園區是一些集中項目的發展
I. 經濟開發區算不算市級下轄的行政區劃
經濟開發區並不算市級下轄的行政區劃。
經濟開發區是一個泛指的說法。是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科技工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各類產業工業園(比如農業開發區、化學工業園、汽車工業園等等)的一種通稱,也簡稱開發區。
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
(9)工業經濟開發區管理擴展閱讀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開發區也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開發區的主要管理人員經常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來兼任或專職。
J. 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談如何提升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一、當前開發區工業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
當前,開發區的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但同時,隨著政策法規的調整,大的體制環境的演變,以及形勢任務的深刻變化,更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嚴峻挑戰。
首先,政策法規環境的變化。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各項政策相繼出台,特別是所得稅政策調整、用地指標供求矛盾突出、環境保護加強以及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收緊銀根等,從多個層面制約了開發區的發展。此外,開發區財政綜合收入雖然較高,但可用財力尤其是償債能力低,融資額度受到限制,造成融資困難。目前,我區執行與市屬城區幾乎無差異的市區分稅制財政體制,財權與事權不統一,在推進大建設、優化大環境過程中,資金十分困難,壓力很大。
其次,體制環境的束縛。一是經濟管理權分散化。近年來,國家對稅務、土地、環保等機構先後實行了垂直領導,一些原來下放的職能許可權逐一上收,有些雖未上收但須逐事逐項上報「確認」、「審核」,導致辦事環節增多,協調難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經濟成本增高。二是管理職能行政化。開發區社會管理與服務職能日益加重,肩負著經濟開發和社會管理的雙重重擔,由此導致管理服務職能延伸,管理鏈條增長,財政負擔增大,精幹、高效的管理架構面臨膨脹的極大壓力。同時,上級部門要求開發區象其他行政區一樣,開展統一要求的各種社會活動,參加名目繁多的各類會議,承擔與工作無關的社會事務,增設相應的工作機構,接受各種檢查評比,導致工作精力分散,主動性減弱,呈現出明顯的行政化趨勢。上述問題,使開發區以往所具有的觀念新、體制優、人員精、效率高等比較優勢受到挑戰,開發區面臨向舊體制回歸或受舊體制「反向輻射」的巨大壓力。
二、對優化開發區發展環境的思考與建議
環境建設是一個常抓常新,「永不竣工」的基礎工程。優化發展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明確定位。首先是法律定位的問題。盡管我國工業區建設已實行了20多年,但關於工業區的成立、運作、監管的法律、法規卻仍然處於缺失狀態。在國家法律法規對開發區地位沒有法定認可的情況下,地方黨委和政府更應給以相對寬松的政策法規環境,為開發區管委會「正名」。建議政府對開發區管委會進行書面正式授權,讓管委會代表政府對開發區范圍內土地的開發、使用行使權力。在進行土地徵收、管理、開發過程中雖然「無法可依」,但至少「有據可依」,而不至於說不清、道不明,做的時候是對的,檢查起來又都是錯的,造成工作的被動局面。其次是功能定位的問題。開發區作為城市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的載體,其功能應為城市戰略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區的主要職能是吸引、發展先進製造業,同時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城市第三產業,最終目標是建設成為合肥市經濟實力最強、人居環境優良、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新城區。
二是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經過14年的努力,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逐年增加,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逐步提高,但適應現代化、多功能、綜合型新城區發展的城市配套設施仍欠完善。下一步,要進一步發展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公共交通、商業等服務業體系。同時,要創造良好條件,吸引法律、會計、保險、金融等中介組織充實到開發區的城市框架中,使靜態的「城」變為動態的「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城市化帶動現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配套的完善上,作為合肥市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電、熱、氣、以及污水處理等,還有會展中心、接待中心等市重點工程,都由開發區來投入和運營,壓力極大,建議應納入全市的統一規劃和綜合配套之中,不能僅僅依靠開發區的投入和負債來解決。
三是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如何看待開發區,其實是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從開發區來說,不能就開發區說開發區,更要認識到開發區是合肥的開發區,是安徽的開發區。從上級部門來說,急需站在全市的大局上考慮,不能把開發區簡單地等同縣區或市直部門,以同樣的標准、規范和尺度來要求,而必須當成「特區」來看,給予特別的政策、特殊的關注、特事特辦,更多地關心、幫助和支持,多設路標、少設路障。只有這樣,才能舉全市之力,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集中精力辦好開發區以及工業園區,為工業立市多做貢獻。
四是大力優化體制環境。在硬體設施、政策環境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開發區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體制環境上的競爭。吳儀副總理去年在視察長沙經濟開發區時指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必須由政策優勢向體制機制優勢轉變。當前,開發區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進一步壯大,必須實施體制創新戰略,保持其在區域經濟社會競爭中的領先優勢。但是,體制創新不能僅靠開發區的努力,更需要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第一,支持開發區在用人機制、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以及分配機制上大膽試驗,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應放手讓開發區先行先試。第二,鼓勵開發區進一步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探索市場化招商、中介機構招商、代理招商等新路子,促進招商手段的市場化和專業化。引進專業咨詢公司、財務公司、律師所、評估機構、代理公司等中介機構,提升招商層次和水平。第三,切實為開發區「減負」。對開發區的機構,不能要求對口設置,盡量採取合並、綜合和代管的方式;各項工作不能按區一級政府來要求;各種會議、檢查、評比對開發區應給以特殊對待。第四,應對審批許可權上收的壓力,應學習西安、南昌等地開發區的經驗,將垂直部門設置在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能部門,實施管委會統一領導,上級對口指導。開發區工委管委會可根據發展情況和形勢變化,自主對機構、幹部、編制等進行適當調整,在很多做法上,賦予開發區先行先試、試驗的權力。
合肥市工業經濟發展環境,集中體現在開發區(工業園區)的環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