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有哪些分別是什麼發展歷程是什麼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
1、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1957年,法國等西歐6國簽署條約,1958年條約生效,宣布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正式成立,至今歐共體已有15個成員國。
2、北美自由貿易區
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組成,是在原美國、加拿大自由貿易區基礎上的擴大和延伸,自1994年1月1日開始生效實施。
美國、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與實行,標志著北美貿易區的萌發,而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3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與實行,則意味著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真正建立。
最早由美國、加拿大,後有墨西哥三國自由貿易協定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以此法律生效。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
協定的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貿易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誕生,將牽動著整個拉美國家很快仿效,國為這是世界第一個由最富有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貿易集團。這將促進美國與拉美國家的雙或多邊貿易協定的談判,為實現美國「所有拉美國家貿易自由化」,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倡議計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北美各國乃至世界經濟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對區域內經濟貿易發展有積極影響,對美國而言,積極的影響是:
第一,不僅工業製造業企業受益,高科技的各工業部門也將增加對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國同墨西哥的貿易順差將會因此而增加。
第二,美國西部投資的擴大。
第三,由於生產和貿易結構的調整結果,將會出現大量勞動力投入那些關鍵工業部門。
第四,協定對墨西哥向美國和移民問題將起到制約作用。消極影響的主要有:技術性不強的消費品工業對美國不利,為改善墨西哥與美國邊境環境條件,美國要付出60-100億美元的經濟和社會費用,關稅削減美國減少大筆收入,加重了美國的負擔。
協定對加拿大、墨西可兩國同樣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對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影響,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一方面擴大了區域內貿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國家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區域外向美國出口構成威脅。特別是對以日本為主的企業影響最大。
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日本一方面修訂自己的貿易戰略,另一方面通過外交途徑向美、加、墨3國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以確保本國及其它國的根本利益。
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所謂亞太,即亞洲與太平洋一詞的簡稱。提到亞太經濟合作,亞太地區一般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國,包括南北美洲瀕臨太平洋的國家、太平洋內島國、大洋洲及亞洲東部各國和地區,隨著亞太地區的經濟的迅速崛起和世界經濟發展重心的逐漸東移,以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了實現亞太經濟區域合作的步伐。
亞太自由貿易區全稱為亞洲及太平洋自由貿易區,是現今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所預先確立的一項總目標。亞太經濟合作的構想於90年代進入討論實施階段。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的提議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東盟、韓國等12個國家的27位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在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部長及會議」的首次會議,標志著亞太經合組織問世,APEC的產生,使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很快。1994年11月14日亞太組織18國首腦會議,確定2020年前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並討論如何把亞太經合組織變成世界上最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根據各成員國國情的不同,亞太自由貿易的步伐有所減慢,到2010年以前工業化國家美國、日本等應排除貿易障礙,新興工業化國家可在2020年前完成自由貿易的目標。
亞太經合組織原18個成員國所擁有的面積佔全球陸地面積的31%,人口2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13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的50%,進出口貿易總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45%,現在,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已達21個。
雖然亞太經合組織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這一地區建立起歐洲聯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那樣的一體化組織,目前還不具備充分的條件
1、合作對象的地區范圍和概念一直不明確。
2、亞太經合組織同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兩個一體化組織比較,缺乏同質性。
3、在亞太經合組織中包含著「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2個自由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面臨著調整區域內各經濟圈之間的相互關系,維持開放的地區主義的艱巨任務。
4、亞太經合組織的一些成員區域外國家經濟關系非常密切。
第五,亞太經合組織缺乏政治向心力。歐共體的形成和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對美、蘇兩國的霸權主義不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對日本和西歐的挑戰。而在東亞地區特別是亞太地區,目前還缺乏政治上的向心力,這不利於一體化的實現。
⑵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及特徵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含義: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之間通過達成協議,相互取消進口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主要特徵:
(1)成員內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對外關稅。
(3)實踐中通常採取「原產地原則」以區分來自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商品。
(2)區域經濟組織發展擴展閱讀: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原因: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 1921 年,當時的比利時與盧森堡結成經濟同盟,後來荷蘭加入,組成比荷盧經濟同盟。 1932 年,英國與英聯邦成員國組成英帝國特惠區,成員國彼此之間相互減讓關稅,但對非英聯邦成員的國家仍維持著原來較高的關稅,形成了一種特惠關稅區。
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並形成三次較大的發展高潮。第一次高潮發生在 20 世紀 50 ~ 60 年代。
盡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比利時和盧森堡經濟同盟(1948年荷蘭加入,組成比荷盧同盟)。但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真正形成並迅速發展,卻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⑶ 區域經濟組織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區別
區域經濟一體抄化組織作為具體分析對象,從組織經濟學的視角,圍繞「區域組織租金」這一核心概念,沿著尋租、創租、分租的線索,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現象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主要特徵:
(1)成員內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貿易的障礙。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共同對外關稅。
(3)實踐中通常採取「原產地原則」以區分來自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商品
世界區域經濟組織包括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 獨聯體經濟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澳新自由貿易;黑海經濟合作區;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阿拉伯合作委員會;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經濟合作組織;安第斯集團;維謝格拉德集團;中美洲自由貿易區; 南錐體共同市場;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經濟共同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上海合作組織等22個組織。
⑷ 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有哪些
區域經濟一體化又稱區域經濟集團化。 區域經濟集團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專,地理位置屬鄰近的若干國家,通過一系列協議和條約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其積極影響主要有: (1)有助於生產要素在本地區的自由流通與優化配置,促進本地區市場的擴大與經濟增長。 (2)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賦予世界經濟多極化以新的內容,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其主要弊端是區域經濟集團都有排他性,對集團外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實行歧視政策,使經濟集團和組織之間的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和尖銳,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規模和層次空前提高。從而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
⑸ 怎樣發展區域經濟
(一)清除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性障礙,推進市場化進程
區域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型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走得快的地區,經濟發展也常常走在前列。加快制度創新,為經濟發展清除體制性障礙,是現實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消除了體制障礙,才能加速市場化進程,才能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
1.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清除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性障礙,關鍵是解決產權問題。構建合理的產權結構,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是對國有企業進行規范公司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更是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股份制是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我國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得出的真諦。單一國有資本構成的國有企業,產權主體虛置,經營責任不落實,企業缺乏活力,運營缺乏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積極吸引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和改組,切實解決產權主體法人化的問題,建立並完善出資人的責任機制和產權利益機制,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經理人的職業化建設,這是激活國有企業的希望所在。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過程中,重要的企業可以考慮相對控股和由多家國有投資主體共同持股的方法,多家出資主體的存在可以互相制約,這是規范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基本要求。此外,國有投資公司、控股公司在遵守市場經濟自願交易、公平競爭的原則下,也可以而且應當向非國有企業參股。國有資本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與其它性質的資本融合,有利於國有產權的流動、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
2. 調整所有制結構,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是搞好國有經濟,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需要,而且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的迫切要求,將有力推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在非公有制經濟沒有進入壁壘的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的總體競爭力處於趨弱態勢,在這些領域,非公有制企業比國有企業更具優勢,國有企業要從這些領域退出。
(二)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首先,大力發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企業技術水平。企業競爭力大小最終取決於技術水平的高低,提高技術水平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建立多層次的合作渠道,依託科技交流合作及產業化中心,將科技合作方向向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鼓勵各中心與大企業合作,參與國家技術引進、吸收和產業化,建立更多的科技合作示範基地。積極運用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升企業新產品開發和管理能力,加大製造業信息化的實施力度,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其次,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增強市場控制力。在科學分析和合理規劃的基礎上,構建企業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經營,擴大經營規模。其中,進行縱向一體化延伸時最好採用資本集中方式,盡量收購或聯合現有企業而不主張新建企業,以防止重復建設。這個過程中,企業要盡量打破地區界限進行資本輸出,開展跨地區和跨國經營。
再次,廣泛開展與跨國資本的合作。與跨國資本合作,不僅可以使國內企業從國外獲得資金、技術和優秀的管理模式,而且可以參與跨國資本內部全球分工體系,與跨國公司一起分享增長利益。為此,當前要加速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公司化改制,組建開放式產權市場,興辦各類中外合資的產權交易中介機構,以一些合作基礎好、技術水平高和產業化進度快的企業為依託,促進與跨國公司的合作。
(三)加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一,全力拓展城市功能。要充分發揮港、區、市(港口、開發區、城市)三位一體的綜合功能,增強中心城市和開發區的輻射能力,加快構築經濟區之間相連而成的城市經濟帶。
第二,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發展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的重要條件,構建現代物流網路要加大港口、機場、鐵路、公路、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第三,構建創新的制度、機構和機制,建立和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運行機制。如建立和完善區域利益共享機制、協調發展機制、聯手對外招商機制、行業推進機制、有效的制衡機制等,以保障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順利進行。
(四)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是當前世界經濟中一種非常有效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形式。區域的核心競爭力往往表現在地方特色產業集群上。產業集群是指由相同、相近與相關產業的企業聚集某地,進而吸引其他相關機構進駐該地,共同構成的群體,是產業與區域的有效結合。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是專業化、集中化、網路化與地域化,它強調區域發展要素中資源整合的協同效應,從而能帶來外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范圍經濟,有效發揮產業集群的強大優勢,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產業集群發展典型的是浙江、江蘇、廣東等地,它們很大程度上依賴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要有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作為產業鏈的環節,以保持企業和集群的活力和競爭力。因此,發展集群經濟,一方面,應採取有效措施促進非國有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通過激活民營經濟,推動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應整合和優化物流供應鏈。
在產業集群規劃發展過程中,要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產業集群能夠在某一地區形成並非偶然,地方政府的有效介入是推動集群經濟發展和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關鍵因素。各地可根據本地特性選擇合適的產業,引入或培育出具有較強衍生能力的關鍵企業,通過該企業的成功發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來越多的相同、相近與相關企業聚集該地。政府機構應該以集群整體來看待區域集聚的企業群,培育高級資源要素,優化集群結構,尤其在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術資源的培養方面,應通過有意識的培訓和引進加強資源上的優勢,適當引導集群的規模,增強集群總體的生產能力和市場佔有率,擴大集群的影響力。在集群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引進產業內極具競爭力的企業,改善集群結構。在集群群內企業行為方面,政府應積極引導和規范競爭,促進合作
⑹ 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區域經濟組織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全球化的一種組成部分,目前主要有:東盟,非盟,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oecd,APEC。
區域經濟組織對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區域經濟組織是建立在自山貿易的基礎之上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導致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雙重性特徵。
1.區域經濟組織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組織既可以消除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等障礙,同時也為市場容m:的擴人和市場的深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為區域內自山貿易在淘汰成員國的劣質產品的}司時,又鼓勵擴人再生產其優質產品,這就促進了區域內各國生產的分工和生產的專業化,每個國家都集中自己的有限資源生產效益最高的產品。生產規模的擴人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勢必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洋低成木,從而增強整體競爭力。
2.區域經濟組織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一戰後,經濟出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區域性經濟聯合組織迅速增加,共}司的經濟貿易政策紛紛登台。如歐盟早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就率先實現了成員國之間的關稅為零,歐盟成員國內部消除關稅壁壘,對外則實行統一的貿易壁壘,到建立統一人市場建成後,基木實現了無國界限制的商品、資金、勞務人員的自山流動。_比美自山貿易區成立後,也確立了將在巧年內取消關稅壁壘和其他限制,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山流通。可以說,區域經濟一體化是III_界貿易領域競爭的產物,它有力地推動了世界貿易自山化的進程。
3.區域經濟組織推動了經濟個球化的進程。就發展階段而言,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際上是經濟個球化在一定區域內深化和加強的反映。經濟個球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突破國家的界限,要求有關國家在經濟上以某種方式聯合起來,在更人的范圍內有效地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區域經濟集團就是通過簽約的方式結為不}司性質的經濟聯}}}, JI允許各成員國的生產要素在木區域內自山流動,從而提!p成員國的經濟效益。可以說,在某種程少夏上,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個球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動作用。從生產、貿易、金副;三個角少夏石,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僅有利」幾生產要素的國際流通,而且亦能提資源配置的效能提高,刺激經濟增長,最終加快經濟個球化進程。
區域經濟組織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1.具有排他性,不利於商品、資金、技術和服務在區域集團間的流動。
2.加劇了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世界經濟生活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4. 國家主權概念受到沖擊。
⑺ 中國加入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後取得的進展
1.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多邊貿易體制目標一致。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的是協調各成員之間的立場和利益,消除成員間商品、服務以及生產要素自由流通的各種障礙,以實現區域內各國福利的最大化,促進自由貿易。這一目標與多邊貿易體制——消減貿易壁壘,促使貿易盡可能自由流動的目標從根本上是一致的。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熱潮強化了目標的一致性,突出表現在:一是以APEC為代表的新興區域經貿集團公開倡導「開放的地區主義」,強調以亞太區域為基礎推動全球經貿自由化。二是RTAs(區域貿易安排)與WTO共同應對非關稅壁壘。目前,RTAs的迅猛發展,將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和經濟全球化一起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主導因素和重要潮流。截至2007年7月,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並已生效的區域或雙邊貿易安排達到205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RTAs驅動下的貿易措施自主自由化」,這本身促進對多邊貿易自由化的發展。
2.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行動一致性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RTAs構建基礎的拓展和深化使得更多的國家在諸多方面都有了共同利益。由於區域經濟一體化多為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涉及成員的數量要遠遠小於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各成員之間就貿易自由化進程達成一致的難度相對較小,從而有利於在小范圍內更快地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如果世界各國首先在小范圍內達成一致,那麼坐在WTO談判桌前的代表的數量就可以下降,從而有效地降低多邊貿易談判的復雜程度和難度。反之,全球多邊貿易談判規模較大,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要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程度的進展必然會有很大難度。而雙邊的或次區域的經濟組織由於參與國的溝通、協調和談判的成本較低,可以相對順利地啟動實質性的合作進程。這實質上也是一種降低廣義的交易費用的過程。這種雙邊的或次區域的經濟合作本身就是多邊談判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可以迂迴推進多邊貿易談判的發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AFTA和APEC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加、日、歐在關稅和市場准入等議題的談判,使得歷時近10年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在1993年得以圓滿結束。
3.區域經濟作為多邊貿易的先行者,區域經濟一體化不奉行「最惠國待遇原則」,而實行「非互惠原則」,並體現「授權條款」的精神,這樣的理念使得經濟合作組織內的國家更易於達成協議,開展自由化貿易,從而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的發展。當前,多邊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談判難度較大,前進步伐緩慢,因此,越來越多的WTO成員國開始嘗試通過RTAS來實現貿易的自由化,應該說,在推進貿易領域的自由化方面,RTAs是WTO的先導。區域安排可以為全球行動提供准備和經驗,同時容易協調各參加方的立場和利益,使有關參加方在多邊貿易體制下暫時無法實現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圍內予以實現,為多邊貿易體制提供有益的經驗。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WTO發展並走向成熟的中間環節,有助於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向更深層次發展。
⑻ 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組織有哪些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版構,是權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增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始設於1989年現有21個成員經濟體。亞太經合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2011年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⑼ 發展中國家加入區域經濟組織集團有哪些利弊
區域經濟一體化又稱區域經濟集團化。
區域經濟集團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地理位回置鄰近的若干國家,通過答一系列協議和條約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其積極影響主要有:
(1)有助於生產要素在本地區的自由流通與優化配置,促進本地區市場的擴大與經濟增長。
(2)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賦予世界經濟多極化以新的內容,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其主要弊端是區域經濟集團都有排他性,對集團外的國家和地區往往實行歧視政策,使經濟集團和組織之間的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和尖銳,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規模和層次空前提高。從而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
⑽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特點
1、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開放與封閉相統一的,以開放為主的體系
2、 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市場一體化為開端,已實現經濟一體化乃至政治、安全、軍事一體化為目標。
3、 在區域經濟集團的內部,往往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發揮主導作用。
4、 區域經濟集團對內、對外既有競爭又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