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19 06:42:46

Ⅰ 概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並簡析導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是中國開發最早的的地區,人口集中,經濟文化發達,成為最早經濟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亂後,北方因為藩鎮割據、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備受影響,生產遭到破壞,而南方又相對安定,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向南遷移,並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自此,經濟重心開始向南轉移!
(一)發展歷程
1.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得到重點開發。
2.東晉和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南朝末年開始趕上北方。
3.隋唐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
4.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進一步大發展。
5.南宋至元朝時期,南方經濟突出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
6.明清時期,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經濟重心南移的重大發展時期

1.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至南朝末年為止的時期。此期,由於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戰亂及少數民族內遷,北方經濟衰退。而江南相對穩定的環境,使北方人民為逃避戰火紛紛南遷,為南方農業生產增加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他們同南方的漢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數民族人民共同興修水利,開墾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有所提高,小麥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長江中下游經濟迅速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到南朝末年,南方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2.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再次經歷了長期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後周世宗時才得到恢復和發展,而南方相對穩定,各國統治者為了保存和增強自己的實力,都比較重視農業生產。同時,許多中原人民流遷江南,增加了當地的勞動力。所以,南方社會經濟又獲得較大的發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爭阻止了金軍南進,北方勞動人民的紛紛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農作技術最發達的江浙地區,水田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區生產在全國所佔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種植推廣、棉紡織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進步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這都說明南方經濟已經超過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至於元朝開通漕運和海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也首先產生於江南地區,進一步說明了這種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

(三)經濟重心南移的特徵

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具有三個明顯特徵: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體現了當時生產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家分裂或割據戰亂時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響。

(四)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②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③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⑤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Ⅱ 論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現和影響。要求不少於800字

一、過程
1.東晉南朝:趨向平衡。西晉滅亡以後,南方地區經歷了從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2.隋唐五代: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均獲得極大發展。江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但是安史之亂以後,北方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經濟再次受到嚴重破壞,至唐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整個五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南方日益成為全國經濟的先進地區,人口數量超過了北方。
3.兩宋時期:最終完成。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後,南宋政權偏安於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性。可見,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的階段。明清時期,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原因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發生南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
1.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例如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比較繁榮,但後來由於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影響,北方的社會安定受到了破壞;五代十國期間,北方幾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規模戰爭;兩宋期間。與少數民族政權對峙,戰爭更是接連不斷。
2.北方大量勞動人民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並且帶去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例如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民達九十萬之多,佔北方總人數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南遷的北方人民還給南方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地區從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發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東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開發。南方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統治者在楚州「築白水塘以溉田」;吳越興修了許多水利設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條件好,適合農業發展,而且對外貿易條件比北方優越。

Ⅲ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歷程.影響

從東晉南朝到南宋,我國的經濟重心經歷了一個逐漸南移的過程。本文擬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過程及影響問題略作探討。一、原因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發生南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1.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例如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比較繁榮,但後來由於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影響,北方的社會安定受到了破壞;五代十國期間,北方幾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規模戰爭;兩宋期間。與少數民族政權對峙,戰爭更是接連不斷。2.北方大量勞動人民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並且帶去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例如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民達九十萬之多,佔北方總人數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南遷的北方人民還給南方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地區從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發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東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開發。南方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統治者在楚州「築白水塘以溉田」;吳越興修了許多水利設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4.南方自然條件好,適合農業發展,而且對外貿易條件比北方優越。二、過程1.東晉南朝:趨向平衡。西晉滅亡以後,南方地區經歷了從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2.隋唐五代: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均獲得極大發展。江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但是安史之亂以後,北方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經濟再次受到嚴重破壞,至唐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整個五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南方日益成為全國經濟的先進地區,人口數量超過了北方。3.兩宋時期:最終完成。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後,南宋政權偏安於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性。可見,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的階段。明清時期,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三、影響1.對我國交通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交流。2.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了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狀元的變化。自唐至明清,狀元籍貫地理分布具有明顯自北向南逐漸推移的趨勢。唐宋兩代來自北方的狀元共68名,佔全國總額的61%,北方籍狀元占明顯優勢。元明清三代狀元籍貫的地理分布與前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全國共有狀元194名,其中來自北方的僅26名,佔全國總額的13.4%;南方狀元則有168名,佔86.6%,南方籍貫狀元在數額上形成了絕對優勢。4、對民族關系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遷,使游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5.對南方環境的影響。南方一些地區的過度開發,如「放火燒荒、圍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

Ⅳ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Ⅳ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分南移對南方城市發現的影響 論文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2.北方農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江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3.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

4.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5.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

1.對我國交通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

2.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

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

4.對民族關系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遷,使游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

三、經濟重心南移的重大發展時期

1.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至南朝末年為止的時期。此期,由於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戰亂及少數民族內遷,北方經濟衰退。而江南相對穩定的環境,使北方人民為逃避戰火紛紛南遷,為南方農業生產增加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他們同南方的漢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數民族人民共同興修水利,開墾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有所提高,小麥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長江中下游經濟迅速發展,福建、廣東和廣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到南朝末年,南方經濟開始趕上北方。

2.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再次經歷了長期戰亂,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後周世宗時才得到恢復和發展,而南方相對穩定,各國統治者為了保存和增強自己的實力,都比較重視農業生產。同時,許多中原人民流遷江南,增加了當地的勞動力。所以,南方社會經濟又獲得較大的發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此期,人民的抗金斗爭阻止了金軍南進,北方勞動人民的紛紛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農作技術最發達的江浙地區,水田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區生產在全國所佔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種植推廣、棉紡織技術的提高、造船技術的進步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這都說明南方經濟已經超過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至於元朝開通漕運和海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也首先產生於江南地區,進一步說明了這種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三個主要階段及其原因

第一個階段,是從遠古到西晉時期
此階段的特點是北方經濟的發展遠遠超過南方,經濟重心在北方,盡管其間經濟重心也有所變動,但始終是在黃河中下游一線東西移動。直到三國時期,孫吳地區的農業雖得到一定程度開發,但曹魏所在的黃河流域地區經濟的發展仍然是超過吳和蜀兩國的。

從遠古到西晉期間,中國經濟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與北方的黃河流域自然條件較好,中華先民最早開發這一地區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關;三國時期,南方的吳國和西南的蜀國地區雖然開始開發,然其經濟基礎薄弱,這種開發僅屬局部開發成功,曹魏地區經濟的發展仍然是超過吳和蜀兩國的,這正是日後西晉統一全國的基礎。

第二階段,從西晉末年至隋唐五代時期
此階段的特點是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經濟發展從南北基本趨於平衡到南方開始超過北方。西晉末年和十六國時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進一步開發,南方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否超過其它地區,不能僅看其發展速度。現實經驗證明,由於經濟發展的起點低,往往是經濟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在起步階段經濟發展速度會大大超過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據此,我們不能說此時南方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超過北方,而只能說南方此時正處於經濟開發階段,南方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隋唐統一,南北經濟得到盛大發展,但唐朝「安史之亂」前,經濟重心還是一直在華北平原,北方經濟總的來說在整體上仍佔一定優勢。直到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才開始南移,從五代起,南方經濟才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從西晉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間,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經濟之所以開始趨於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②從西晉後期,北方大量南遷人口,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③江南地區戰爭相對較少,社會比較比較安定;④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加速經濟發展;⑤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唐朝「安史之亂」後到五代時期,經濟重心之所以開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來,北方人民為了逃避戰亂,大量中原地區人口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也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②南方戰爭相對較少,局勢相對穩定,為江南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③南方政權的統治者為發展實力,重視農業,大力興修水利,鼓勵生產,推動了經濟恢復和發展;④江南地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勞動。

第三階段,從北宋到南宋時期
這是經濟重心繼續南移並最終完成的重要階段。北宋時期,南方經濟繼續持續發展,到北宋末年,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的歷史進程;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南宋開始,標志著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東南地區,中國已穩定地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經濟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此後,歷經元、明、清三代,經濟上南重於北的形勢始終沒有改變,南方經濟更加繁榮。經濟重心始終在南方。

Ⅵ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對山東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①經濟重心的南移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財賦之地,人文淵藪」,南宋起,江浙地區人才密布。②隨著中華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展,區域經濟發展的多樣性日益突出。③經濟重心的南移突顯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互補的需求,成為中國古代農耕經濟的一大特點。

Ⅶ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對南方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問題探究

1.對我國交通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交流.
2.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了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
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狀元的變化.自唐至明清,狀元籍貫地理分布具有明顯自北向南逐漸推移的趨勢.唐宋兩代來自北方的狀元共68名,佔全國總額的61%,北方籍狀元占明顯優勢.元明清三代狀元籍貫的地理分布與前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全國共有狀元194名,其中來自北方的僅26名,佔全國總額的13.4%;南方狀元則有168名,佔86.6%,南方籍貫狀元在數額上形成了絕對優勢.

Ⅷ 中國古代經濟南移的原因、經過和影響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問題:
①主要經歷的階段:黃河流域原是我國古代經濟的重心.但後來重版心逐漸南移,主要權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和南宋時期.
②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促使經濟重心南移的共同因素:A北方戰事頻繁,南方相對安定.B北民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C統治中心的前移,推動了經濟重心的南移.D南方自然環境,海外貿易優於北方.經濟重心南移是自然環境與整個生產力之間辨證發展的必然結果.
③特點:由西向東,由北向南.
④啟示:政治穩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經濟的發展必然得到領導者的重視,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正確處理好民族關系,開展對外交流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Ⅸ 我國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原因與影響拜託了 大家

從東晉南朝到南宋,我國的經濟重心經歷了一個逐漸南移的過程.本文擬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過程及影響問題略作探討.一、原因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發生南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1.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例如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比較繁榮,但後來由於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影響,北方的社會安定受到了破壞;五代十國期間,北方幾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發一次大規模戰爭;兩宋期間.與少數民族政權對峙,戰爭更是接連不斷.2.北方大量勞動人民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並且帶去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例如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民達九十萬之多,佔北方總人數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南遷的北方人民還給南方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地區從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發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東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開發.南方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統治者在楚州「築白水塘以溉田」;吳越興修了許多水利設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4.南方自然條件好,適合農業發展,而且對外貿易條件比北方優越.二、過程1.東晉南朝:趨向平衡.西晉滅亡以後,南方地區經歷了從東晉南朝的政權更替.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差距縮小、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2.隋唐五代:開始南移.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均獲得極大發展.江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但是安史之亂以後,北方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經濟再次受到嚴重破壞,至唐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整個五代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南方日益成為全國經濟的先進地區,人口數量超過了北方.3.兩宋時期:最終完成.兩宋時期,北方同樣戰亂頻繁.北宋滅亡以後,南宋政權偏安於東南一隅,使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性.可見,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的階段.明清時期,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三、影響1.對我國交通貿易的影響.由於經濟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後,南方城市一直到現在都受益匪淺.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促進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交流.2.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人口的轉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而經濟中心的南移又反過來促使了北方人民進一步南遷.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3.對人才教育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導致了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狀元的變化.自唐至明清,狀元籍貫地理分布具有明顯自北向南逐漸推移的趨勢.唐宋兩代來自北方的狀元共68名,佔全國總額的61%,北方籍狀元占明顯優勢.元明清三代狀元籍貫的地理分布與前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全國共有狀元194名,其中來自北方的僅26名,佔全國總額的13.4%;南方狀元則有168名,佔86.6%,南方籍貫狀元在數額上形成了絕對優勢.4、對民族關系的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使我國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遷,使游牧民族和漢族有了更深更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5.對南方環境的影響.南方一些地區的過度開發,如「放火燒荒、圍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生態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