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政政策總是從( )角度影響經濟運行的
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9.6%,如果今年後幾個月數據與此相當,財政收入增長9.8%的年度預算將不至於落空,而這正是財政部一直最擔心的問題。
困難顯然還很大。
「近期財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成品油稅費改革後轉移性消費稅增加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響。」財政部6月份收支報告指出,全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而支出勢頭不減。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考慮到大量的或有負債和隱性負債,財政壓力已經非常明顯,如果經濟沒有明顯起色,那麼未來的財政狀況將令人擔憂,財政空間也將變得越來越狹窄。
對此,中央政治局7月23日召開會議強調,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
從近來高層反復強調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看,積極財政政策遠沒到功成身退之時。而積極財政政策如何繼續則成為擺在決策者眼前的難題。
「積極財政政策方向不變,但會致力於結構調整。」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等多位專家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救急式」保增長措施已初見成效,下一步重點將從「救急」調整為「養生」。
收支矛盾尖銳
稅收收入的負增長局面從2008年7月一直延續到今年5月。
時至6月,在經濟刺激政策帶動下,增值稅、營業稅實現正增長,帶動稅收才首次實現正增長12.2%。
而整個上半年,受稅收收入持續負增長拖累,在非稅收入同比增長31.4%補充下,全國財政收入仍然同比下降了2.4%。
收入下降的同時,財政支出卻在大量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已安排新增投資1040億元,2009年共安排新增投資4875億元。截至6月25日,1.18萬億元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已安排資金5915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財政盈餘5073.58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約57.5%,其中,支出則同比大幅增長26.3%。
事實上,企業所得稅等與生產相關稅種的大幅減收,還反映出實體經濟依然不容樂觀。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指出,特別是企業經濟形勢依然沒有走出困境。
「目前,財政收支形勢不容樂觀。」王雍君直言,即使「保八」成功,財政收入依然很難樂觀,歷來財政收入的波動幅度都遠大於經濟增速。
而財政壓力還不止如此。
在王雍君看來,9500億財政赤字在3%的警戒線范圍內,但若加上規模巨大的隱性債務,財政壓力就非常大了。據他分析,公開官方數據並不包括那些通常不透明、數額巨大的政府隱性債務,如財政擔保和財政支持的政策性銀行均發放了大量高風險貸款,一旦出現問題,這些負債的還本付息將不得不由政府承擔。
稅改進退兩難
嚴峻的財政形勢下,既定的稅制改革則走向了兩難路口。
5月25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其中物業稅、環境稅、個稅、資源稅等廣受關注的稅制改革被再次提及。
但是,記者一直跟蹤采訪獲悉,這些廣受關注的稅制改革並沒有進一步的實質進展。最典型的是資源稅改革,這個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確定要出台的改革方案,至今難產。
《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公布之時,曾有專家分析,為增加提振經濟的財力保證,以增加財政收入,一系列稅制改革提速可能成為選擇,不過到目前為止,稅制改革提速跡象並沒有顯現。
有財政部人士告訴記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出台稅改方案將更加謹慎、難度也更大。
現在的問題是,增加企業稅負的稅改將增加企業負擔,對實現經濟復甦不利;而有利於企業的減稅政策則會造成財政進一步減收,加劇財政困難局面。
事實上,此前公布的高達5000億規模的減稅方案,已然加劇了財政收入的困難局面。財政部上半年稅收收入分析明確指出,政策性減收因素影響較大。
記者了解到,受減稅政策影響,證券交易印花稅和車輛購置稅在股票、汽車成交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依然減收,出口退稅大幅增加也相應減少了稅收收入。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胡少維則撰文指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和突發性風險依然較多,即使相關稅制改革方案成熟,也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把握好出台時機。
取道結構調整
時至年中,收支困局背景下,下半年財政政策如何取捨?
「將致力於結構調整。」王雍君等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人士分析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方向時認為,大方向肯定不會變。
王雍君認為,國內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所以,結構性減稅、停止或減少對產能過剩產業的補貼、優化涉外稅收優惠政策是下一步重點。
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救急式」的保增長措施已初見成效,宏觀政策重點將從「救急」調整為「養生」,調結構將成為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祝寶良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下半年不宜再加大「保增長」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應將工作重點放在落實和完善已出台的政策上,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結構調整、科技支撐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培育帶動新一輪經濟復甦的新增長點。
「啟動內需的投入不能僅著眼於總量上的擴張,更應該基於未來發展的宏圖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胡少維稱。
希望採納
② 從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看,應包括哪些政策
財政政策的分類:
1.按照財政政策是否能夠對商業周期產生重要影響作用,劃分為自動的財政政策和審慎的財政政策:
自動的財政政策是指能夠依據國家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自動做出相應反應並產生穩定作用的財政政策,這種財政政策實際上是政府精心設計的規范化的特定財政活動安排。具體說來,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稅收的自動穩定性。稅收體系,特別是公司和個人所得稅,對經濟活動水平的變化反應相當敏感。如果當初政府預算是平衡的,稅率不變,而經濟活動出現不景氣,國民生產就要減少,這時稅收收入就會自動下降,從而抑制社會購買力的過快、過猛下降,對經濟在較短時期得到恢復是有利的;反之亦然。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動穩定性。政府的轉移支付主要用於對失業者的失業補助和對低收入者的生活開支補貼,只有符合規定條件的國民才能享受這一制度的「好處」。
從整個社會范圍來看,在經濟繁榮時,人們收入普遍提高,領取政府補助的社會成員大為減少,政府轉移支付開支便也減少,從而減少了對經濟社會總需求擴大的壓力;而在經濟衰退時,人們收入普遍下降,領取政府補助的社會成員大為增加,政府轉移支付便也增加,從而對提高經濟社會總需求有利,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力地促進了經濟恢復。這種稅收-轉移支付機制本身具有自動調節經濟社會總需求的作用,可以自發地配合政府「審慎財政政策」的實施。所以人們通常把所得稅、社會保險與政府轉移支付稱為經濟社會的「內在穩定器」(Build-in Stabilizer)。
需要提及的是,內在穩定器的作用使政府在經濟社會出現過熱或過冷的初期階段,不用急於馬上介入市場經濟進行主動干預。內在穩定器也為政府對市場經濟進行主動干預的時間選擇作了規定:只有在市場經濟運行失常,而內在穩定器又不能有效發揮其穩定作用的情況下,政府的主動干預才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內在穩定器的作用只是緩和經濟社會的供求矛盾,而不能改變供求趨勢,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較大的經濟調整還要依靠政府實施(前面提到過的)那些具有「逆商業周期而動」性質的政策安排。
2.在這種自動性失效的情況下,政府就要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採取相應的財政措施,來繼續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這時的財政政策在制定與貫徹上均要求政府對現行的財政活動(預算安排)進行必要的調整,表現為政府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有意識的干預,被稱為審慎的財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它包括汲水政策(pump-priming policy) 和補償政策(compensatory policy)。從字面上看,汲水政策就是水泵里缺水不能吸進地下水,需要注入少許引水,以恢復抽出地下水的能力。按照漢森的財政理論,汲水政策是對付經濟波動的財政政策,是在經濟蕭條時靠付出一定數額的公共投資使經濟自動恢復其活力的政策。有四個特點:1是一種誘導景氣復甦的政策;2 載體是公共投資;3 財政支出的規模是有限的,不進行超額的支出;4 是一種短期的政策,隨著經濟蕭條的消失而不復存在。補償政策是政府有意識地從當時經濟狀態的反方向調節景氣變動幅度的財政政策,以達到穩定經濟波動的目的。
可以看出,補償政策和汲水政策雖然都是政府有意識的干預政策,但其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一,汲水政策只是藉助公共投資以補償民間投資的減退,是醫治經濟蕭條的處方;而補償政策是一種全面的干預政策,它不僅在使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中得到應用,而且還可用於控制經濟過度繁榮; 二,汲水政策的實現工具只有公共投資,而補償政策的載體不僅包括公共投資,還有所得稅、消費稅、轉移支付、財政補貼等; 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資增加只能是在支出規模既定的前提下,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來實現,而補償政策的財政支出可以超額增長;四,汲水政策的調節對象是民間投資,而補償政策的調節對象是社會經濟的有效需求。
推行審慎財政政策可以給政府官員在穩定宏觀經濟過程中以更大的靈活性與自由度,這種財政政策具有最為明顯的「逆商業周期而動」的作用。不過,也應該看到,如果政府官員在政策制定與貫徹上,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其可能產生的政策偏差、政策失誤、政策失靈也會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3.根據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總量變動所發生的不同影響,劃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擴張性財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在經濟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國民經濟出現衰退情況下,政府往往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該種政策的載體通常有增加政府開支、擴大轉移支付、降低稅率或調整稅收結構等。一般來說,減稅可以增加民間的可支配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同時,減稅的種類和方式不同,其擴張效應也不同。財政支出是社會總需求的直接構成因素,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大會直接增加總需求。在減稅與增加支出並舉的情況下,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會導致財政赤字,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張性財政政策等同於赤字財政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strict fiscal policy)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在國民經濟出現總需求過旺的情況下,通過緊縮性財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貨膨脹缺口,達到供求平衡。政策的載體有減少政府開支、減少轉移支付、提高稅率或調整稅收結構等。增加稅收可以減少民間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人們的消費需求;減少財政支出可以降低政府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以上兩種財政政策實際上均是審慎財政政策的具體實施,是現代政府財政政策的核心內容。卓有成效地制定、推行這兩種財政政策,也是現代政府經濟領導能力不斷提高的集中表現。
所謂中性財政政策(neutral fiscal policy)則是指政府財政活動對經濟社會總需求變動既不發生擴張效應,也不發生緊縮效應,而保持中性性質。中性財政政策和非中性財政政策(如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在外在表現上的區別是,前者通常與政府年度預算平衡相一致,而後者則允許年度預算不平衡,甚至發生較大規模的預算盈餘或負盈餘(赤字)。現代西方經濟理論認為,中性的財政政策不僅不能發揮「逆商業周期而動」的作用,而且帶有加劇商業周期波動的負作用。所以,現代政府,只要把保持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視為壓倒一切的重要任務,就很少有可能去積極推行中性財政政策。
在此應該指出,不同類型的財政政策所追求的社會經濟目標在時限上是有區別的。分配性、調節性、再分配性財政政策往往追求的是社會公平、經濟效率等長期目標,而審慎財政政策則既追求經濟增長這樣的長期目標,也追求宏觀經濟穩定的短期目標,但經常以實現短期目標為主。因此,財政政策就有了長期政策、短期政策之分。與長期政策相比,短期政策在制定上更為復雜,在貫徹上也更為困難,並且政府還會承擔較大的政治風險。
③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有什麼影響
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增加國債、支出大於收入,出現財政赤字來實現
寬松的經濟環境
促進經濟增長
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
經濟增長率降低
④ 財政政策各種手段如何影響經濟運行
也許我喜歡秋天的橙黃。
男人、女人,和孩童
她寫信給我。
八月那些發霉的夜裡受盡了煎熬.
在擁擠的街道我想停下
一么一把火的的的情哈哈
⑤ 分析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短中期的影響
我用IS-LM曲線來分析下,
擴張性財政政策如減稅和增加政府購買,會使IS曲線右移,從而提高利率和總產出,由於現在提供高後的產出高於自然產出(是勞動力資本量生產技術的函數,一般認為短期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物價水平開始上漲,實際貨幣余額開始下降從而推動LM曲線左移,達到長期均衡點,總產出重新回到原來的產出,而利率卻進一步提高
⑥ 財政政策總是以( )角度影響經濟運行的
就財政政策總體來說,是以需求的角度影響經濟運行的
分配只是影響著需求的
所以是需求
⑦ 我們近幾年的財政政策對我們經濟的影響
我過採用雙寬松政策。即為貨幣政策寬松和財政政策寬松。目的在於加快國民經濟發展。貨幣政策長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保持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通貨膨脹。尤其是在去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天量信貸的發出使得房價車價和各種人民生活必需品一起飛漲,CPI也在頭幾個月有負轉正。在經濟發展方面由於貨幣政策的寬松貸款十分容易,促進了一大批民營企業的發展,出口創匯也增加了國家外匯儲備。賺取外匯能力大了那麼花外匯的能力也就大了,這就使得國民買得起外國貨,外國廠商也願意參加中國這個有前景的市場。財政政策方面的寬松主要是表現在國家大手筆的花錢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上。這個方面顯而易見,中央電視台新樓,奧運各大場館,北京的新的各種地鐵火車站,飛機場等等。每個城市都在不斷地建設,這都是國家出資放寬財政政策的表現。總而言之,雙寬松政策最大的弱點就是會通脹但是換來的是經濟發展。一國家要攆上發達國家肯定是要經歷些痛苦的進步歷程。名義工資沒有通脹來的快,相反有很大的延遲,所以在通脹發生時,國民生活水平明顯下降。
⑧ 財政政策對經濟周期的影響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A C
⑨ 如何運用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運行
經濟運行一般具有周期性,即繁榮與蕭條交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會引回起就業和國答民收入等變數周期性波動,因此國家需要運用宏觀經濟政策來減少波動,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有擴張性的與收縮性的之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指政府擴大支出,比如國家為應對危機而增加的4萬億投資,或者減少收入,比如減稅,緊縮的財政政策正好相反;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利率、准備金率或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增加貨幣供給增加市場流動性的措施,緊縮性貨幣政策正好相反。不管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均會引起經濟增長,失業率降低,緊縮性政策則可以防止通脹和經濟過熱。 既然宏觀經濟政策的目的是減少波動或者說燙平經濟波動,則在經濟處於繁榮狀態時應該使用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而經濟處於蕭條狀態時則使用擴張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