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帶一路對我國物流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目前已經處於物流發展倒閉政策放開的節點。而「一帶一路版」戰略,將為中國物流業發展帶權來新契機,藉此釋放中國製造業的產能。
全球經濟一體需要物流一體的製程。而中國則需要引進外資,同時讓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有一流的物流支持。而「一帶一路」戰略將有利於中國構築全球物流一體化的物流戰略通道。
此外,「一帶一路」將提高西部地區製造業規模效應。東部以烏魯木齊為代表的城市可以興建物流樞紐。而物流樞紐將極大方便企業對歐洲出口。同時更能帶來中西部西區人口的聚集,加速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進程。
另外,「一帶一路」還將帶領中國物流產業改造和升級換代。據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表示,物流業將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從幕後走到前台」,起到引導作用。而將來西部也將以產業輸出而不是產品輸出為主。
⑵ 求 經濟全球化對物流的影響 快 謝謝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國際貨代企業物流化的影響物流經濟地區、跨國經營。鼓勵流通企業採用現代物流技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流通現代化。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放寬市場准入,取消對物流企業經營范圍的限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入物流領域,促進現有運輸、倉儲、貨代、外貿、批發、零售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建立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物流企業、采購中心;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參股、兼並、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擴大經營規模。清理和完善有關物流的行政法規,改革物流管理體制,破除物流市場的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推動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改造與提升。在運輸型、倉儲型與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逐步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國、跨所有制的大型專業物流企業。提高企業物流信息化程度。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構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電子數據交換(ED,)的普及和應用,積極運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技術,推廣電子自動訂貨(印S)技術。盡快制定物流信息的標准和網路介面規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機制。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要根據濰坊市物流市場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物流園區建設規劃,優先整合存量資源,防止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使物流園區成為名符其實的物流功能集結區,經濟功能協調區。以物流的流量、流向為依據,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和倉儲設施的配置,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與組織,解決物流設施系統性差、兼容性差、多種運輸方式不協調、線路與節點不配套和各種設施之間不銜接的矛盾,提高綜合運輸體系和倉儲設施的效率。積極利用市場經濟手段整合現有交通運輸、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盤活存量資產,促進技術改造和服務升級。通過科學規劃,努力建設系統化、專業化、規模化、網路化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抓好現代物流人才隊伍的建設。現代物流是跨行業、跨部門的復合型產業,物流人才是物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濰坊市物流專業人才十分短缺。當前要用整合的思路和方法來解決物流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一要整合人才培訓市場,按照國家職業資格標准,規范物流人才培訓認證工作。二是提倡企業與院校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三要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人才培養的交流與合作,或直接引進國內外物流專業人才。
⑶ 經濟發展和政策對物流管理的影響
經濟越發展對物流影響越大,經濟發展了,對物流管理的的要求相對來說也就大了
⑷ 經濟新常態下對企業和物流業有何影響
在新常態下推動物流企業的發展 物流是一個重在資源整合、靠管理出效益的行業。新常態下,我國物流業的增長將從規 模速度擴張階段轉向質量效益階段,新增長意味著企業將更多轉向效益優先、結構調整、創 新支撐和勞動者素質的提升等多措並舉的軌道。 優先將效益作為考核物流企業業績的核心指標 同其他行業一樣, 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是考核物流企業的兩個基本指標。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pGui2GSRo2kU65sPNsOTxDmo1DMP3
⑸ 現代物流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現代物流業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帶動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讓基礎設施建設得以有效改善,為現代物流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保障。比如說,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的投資人員在對投資基地進行考察的過程中,常常都會將這一區域中物流業的發展狀況作為重點考察內容。上海浦東剛剛建成的時候便吸引了很多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但因為很多企業了解到當時的上海並未建立物流中心,便揮袖離去。自此,上海市政府部門投入更多資金加大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到現在我們知道,上海已經是國際重要的物流樞紐以及亞太物流中心之一。
——促進產業的合理化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產業分工逐漸細化,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也催生了物流產業。物流產業擁有獨特的整體優勢與規模效益,其發展能夠有效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因為我國改革開放較晚,區域經濟結構也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和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差距,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便成為了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任務。
現代物流屬於第三產業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第三產業的新的增長點。現代物流發展所形成的商流、資金流、技術流的聚集,以及交通運輸業、金融業、旅遊業等多種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地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確保區域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發展。
——有利於生產力發展
現代物流業的最突出特徵便是專業性,它可以讓生產者與經營者壓縮存量資本與不必要的物流投入,最終讓消費者的需求獲得更多的滿足。電子商務、GPS定位等現代化技術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會讓現代物流的服務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物流經營者也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物流服務中來,讓自身的服務變得更加專業,物流設施與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快。物流資源的合理化、規范化配置能夠逐漸形成集約化物流經營,進而形成更大的規模效益,有效地促進地區生產力發展。
——促進地區企業發展
現代物流的發展還能夠有效地拓展生產廠商的市場范圍,在很大程度上轉變廠商過去的經營決策。如果缺少了現代物流的發展,過去的生產布局因為自然因素與區域市場條件等限制,必然會產生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比如說重復建設、反復購置等。
現代物流的發展可以更快更准確地獲取市場相關信息,獲取更多的資源;讓企業之間的交易費用進一步減少,企業和產業的選址布局具有更多的選擇餘地;產業選址布局不單單考慮原料產地與消費市場,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會結合企業經營發展戰略與物流方案來確定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信息請參考: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⑹ 經濟危機對物流業的具體影響
影響不是很大,目前,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企業訂單大幅減少,一些企業倒內閉,而鄔院長認為,物流業是派容生行業,處於供應鏈經濟的末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只要有經濟的運行,物流業就永遠不會消亡。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細分,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需要更細化,物流教育面臨重新洗牌。經濟危機促使企業挖潛、提高管理效益來提高生存能力,這對物流業來說,是發展的機遇。國外的發展經驗也表明,歷次經濟危機是物流業發展的契機 。所以我認為這還是件好事。。。
⑺ 物流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什麼促進作用
常用的指標有物流業增加值、社會物流總額、貨運總量等等。物流業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增長密切相關。
我國大眾對「要想富,先修路」的廣泛認同,反映了我國社會對物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肯定。物流業對經濟增長能夠產生促進作用的分析,通常是遵照經濟學的創建者亞當·斯密的分析而展開的。即認為,物流產業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社會產品總量的增長,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成長起來,並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故而,現代物流的本質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同時現代物流的發展又促進了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增長。物流的發展,擴大了市場的范圍,促進了進一步的勞動分工。分工越深化,生產率就越高,經濟就越發達,因此現代物流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
促進投資增長
物流業的發展能促進投資的增長,投資的增長則會導致經濟的增長。物流業的發達能吸引大量投資的觀點是為大家所公認的。無論是我國的香港、上海、深圳,還是歐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舊金山,它們都是以發達的物流業吸引大量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優秀典範。當然大家馬上會意識到,在多數時候這個促進關系應該是相互的,即物流業能促進投資的增長,投資也能反過來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上,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關系,使得經濟能夠得以長期穩定的增長。在投資快速增長,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如果物流業的發展不能及時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那麼經濟的增長就會受到制約,最終,經濟增長會受到拖累而放慢步伐。這種例子在我國的經濟增長過程中是有的,運力緊張的情況時而會出現在我們身邊。不過,也正是這種不利情況的出現,才使我們更明確的認識到,物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物流業發展涉及到交通運輸、倉儲、配送等行業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為吸引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同等條件下,資本總是願意流向具有發達的物流業水平的地區,這是資本的逐利性所決定的必然結果。發達的物流業能使資本以更低的成本運營,能極大的提高資本的產出效率。絕大多數企業在選取投資地點時,都會仔細的評估其物流業發展水平。對於投資小者而言,投資地點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當地的經濟條件和優惠政策,還要考慮其物流環境。企業生產運營體系的建立,總是希望更多地藉助於當地的物流資源來實現其高效的生產運作和市場擴張。在土地、勞動力價格低廉以及各種優惠政策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發展而逐步減弱的趨勢下,物流環境在吸引外來投資中所佔的權重越來越大。物流業的這一重要作用使得它應當成為我國經濟優先發展的產業。
促進需求增長
發達的物流業能通過對需求的推動來促進經濟增長。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進程中,經濟生產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幾十年前商品數量生產的矛盾,而是流通矛盾。這一矛盾的核心在於,如何將社會生產的產品以高效經濟的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物流業的發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物流的發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們需求被滿足的時滯,從而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物流的發展使得各類商品能便捷高效地擴散到不同地區,客觀上使得一個地區的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從而引發社會需求的增長。
通過擴大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國經濟增長亟待解決的問題。物流業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我國的經濟增長最終必將以依賴內需為主要基礎,物流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的作用將日益顯現。
促進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物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創新、社會分工及產業結構優化,從而滿足製造業供應鏈的需要。物流產業的前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對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原料、新能源、新裝備工具出現的誘導作用;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促進物流裝備製造業、物流系統業、物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發展,提高物流活動的效率;不但能促進物流產業優化,而且能潛在地增進經濟和社會機會。物流產業的後向效應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帶動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倉儲、通訊等物流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對鋼鐵、煤炭、水泥和製造業的需求。物流產業的旁側效應是指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所有的商業、供銷、糧食、外貿等行業乃至所有行業的供應、生產、銷售中的物流活動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各類經濟活動的效率。由此可見,物流產業的發展對促進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一個發達的經濟必然存在著完善的物流產業結構。現代物流的發展,將有效整合地區內物流資源,將製造業企業物流活動延伸至商務環節,組成並優化鏈路,通過生產、銷售環節,把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變成價值增值的產品,並送到顧客手中,以增加整個供應鏈價值,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目前,物流業發展對促進我國的創新和技術進步具有尤為重要意義。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高速鐵路技術的創新,而高速鐵路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物流業發展對我國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涉及到機械製造、電子信號技術、控制技術等許多產業。物流業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是廣泛而深入的。類似的物流業發展推動創新的例子還有許多,例如我國大型飛機項目的研製等等。物流業發展所促進產生的創新往往是能直接對經濟增長產生效果的創新,其創新活動的經濟效益非常的顯著。
⑻ 經濟要素是如何影響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
近年來,物流系統的、集約的作用,又展示了它降低環境污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物流業及相關的市場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外國物流企業將逐漸進入我國。這對我國物流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挑戰。我們如果不趕在他們立足未穩之際採取措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一、物流的定義及現狀
(一)物流的定義
現代物流管理最早運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陸軍。戰爭需要快速有力的後勤保障,戰後這一理論和方法在美國企業界和理論界得到普遍認同和廣泛運用。繼而日本於20世紀70年代接受了物流革新的思想,並廣泛運用產業界,使物流的理論技術更趨成熟。1962年,美國管理學家P•德魯克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了「經營的黑暗大陸」一文,強調人們對物流及物流過程中的物流管理還存在很多未知的東西,是一塊尚未認識,尚未了解的「領地」,在這一「領地」中,理論和實踐皆不成熟。此後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又提出「物流冰山理論」,認為現在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人們對物流費用的了解實際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虛假性,物流費用就像冰山一樣,露出水面的僅是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則沉在水面之下。1970年,西澤修教授又把他的著作《流通費》的副標題寫作「不為人知的第三利潤源?」。由此,人們取得了「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後處女地」的共識。在發達國家,物流理論促使物流實踐快速發展。1963年,美國成立了「物流管理協會」,提供專業的物流和培訓,日本也於1964年發表了池田內閣時期的「中期五年經濟計劃」,強調要實現物流的近代化,並提出建設高速公路網,港灣設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種基礎設施的措施。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物流產業規模已達9000億美元,為高技術產業的2倍之多,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1996-2000年間,美國物流產業為美國各類公司減了500多億美元的商品分批成本,整個物流活動佔到了製成本的15%-20%,這些都說明了加快物流管理、發展物流業的必要性。
物流概念自1979年從日本引入,自到我國物流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計劃經濟下的物流,即從建國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前;二是計劃的商品經濟下的物流,即從改革開放到九十年代中期;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的我國現代物流發展,即從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現在。
從國內外物流演變的過程筆者認為物流的定義應該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
(二)我國物流的現狀
近年來,現代物流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跨國物流企業進入我國,國內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實踐深入進行;有關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聞報道等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新興的服務產業,現代物流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因此要正確看待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
1.物流基礎設施的能力大為提高,市場物流網路逐步擴大
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遠遠超過了5.7萬公里,其復線1.9萬公里,復線率達33.1%;電氣化鐵路1.2萬公里,占總里程的21%。全國公路通車里程1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過4771公里,一、二級汽車專用公路約2萬公里。內河航程11萬多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碼頭泊位達1330個,其中萬噸泊位有499個。民航里程為186萬公里。輸油輸氣管道長2.04萬公里,各種運輸工具的數量與質量都有所提高,形成了五種運輸方式的綜合運輸體系。
我國郵電通訊事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展。郵電通信網已覆蓋全國所有城鎮,全國電話網總容量超過1億門。網路規模居世界第2位。數字數據容量超過46萬個埠,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專用物流信息網路開始在一些部門和地區建立。
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已通過市場解決,物資流通市場主體向多元化發展。初步形成一支社會化,專業化的產業隊伍,並建立了以中心城市為依託的城鄉一體的流通網路。作為新型營銷方式連鎖商業和配送服務正在興起,物資配送試點企業已擴大到40多個城市。
2.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物流量快速增長
物流規模是從量的角度反映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根據統計資料,1997年全社會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物運輸量127.6億噸,貨物周轉量3.8萬億噸公里(本文是用貨物的輸送量和輸送能力來衡量社會物流規模)。
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國際經濟交往和貿易快速增長,1997年全年出口總值為3250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代表中國國際物流發展規模的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量平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形成以沿海主要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網路。
3.物流質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質量主要由物流時間,物流費用和物流效率來衡量。中國物流業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物流質量總體水平較低。
(1)物流時間: 據有關資料介紹,工業生產中物流所佔用時間幾乎為整個生產過程的90%。中國現行的運輸管理體制制約了不同貨物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銜接,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物流速度。城市內由於運輸道路面積增長與車輛增長不適應,使運輸速度不斷下降,在有些大城市車速已下降到每小時15公里。
(2)物流費用: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運輸費用在生產費用中因各部門產品對運輸的依賴程度不同,其所佔比重也不同。從物流總體費用考慮,有關資料顯示,物流費用占商品總成本的比重,從賬面反映已超過40%。
(3)物流效率:在總體上分析計算物流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用物流相關行業的成本費用總和與GDP的比值評價物流總體效率。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我國物流的效率已經有所提高。
4.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尚需進一步深化
長期的計劃經濟使我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滯後,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管理體制的改革落後於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的物流業仍是多元的管理方式。由於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條款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問題。同時由於社會物流系統的管理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和協調發展,對物流的合理化產生不利影響。
5.物流科學研究亟待加強
物流科學是融匯了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綜合科學,其內容相當廣泛。中國對物流科學的研究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專門的研究機構不多,在理論上尚未形成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科學體系。我國現階段對企業物流的研究比對社會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對於物流技術的研究水平比對物流管理研究水平要高一些。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從總體來看,我國物流產業的規模目前還比較小,發展水平也比較低。一方面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的,另一更為重要的方面是還存在著許多影響和制約物流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以下是影響物流業發展的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對物流產業的認識存在偏差
我國現階段物流運作的特點是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各地區、各部門的協調性比較差。同時國民經濟中每個產業都在運作物流,都與物流有關,物流產業顯得沒有特定的經濟活動領域,不少人甚至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存在提出懷疑。其實,這是由於體制原因造成的,我國現階段基本上沿用計劃體制的產業劃分體系來對產業結構進行適時調整,沒有將物流產業單獨設立。因而,我國的物流產業不是不存在,而是發育不完善。
(二)基礎設施方面和裝備條件制約著物流效率的提高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但由於過去長期受「重生產,輕流通」思想影響,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偏小,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使我國交通運輸矛盾日益突出,陸路運輸「瓶頸」制約問題較嚴重,時有「塞車」的現象,對江河的治理不到位,嚴重影響了船舶的運輸能力,主要的鐵路干線運輸存在嚴重的超負荷運載等情況。同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也不合理,東部運輸設施比較發達,約佔全國的50%,中西部地區的只佔34%和16%。物流產業的滯後發展以及物流體系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國物流行業的運輸效率低下。
(三)物流產業的管理模式不合理
計劃經濟時期,物流企業充當政府的運輸工具,政府直接參與經營活動,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物流產業政企不分的現象仍存在,嚴重影響物流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在物流管理體制設置上,從中央到地方均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管理層次,造成部門之間權力和責任交叉重復。另外,還涉及到外貿、內貿、倉儲業、流通加工、國家信息產業等部門。物流行業協會和有關管理部門沒有制定物流行業技術標准和服務標准,造成物流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准不統一,包裝標准與運輸實施標准不配套,嚴重影響物流效率的提高。
(四)市場需求約束物流產業的發展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那種「大而散」,「小而全」的物資流通布局阻礙著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造成大量資金的閑置和浪費。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這也是當前制約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從物流產業自身來看,內部資源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合理流動,物流企業社會負擔過重,都制約著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能力。
(五)經營管理粗放和服務質量較低
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較低,如生產部門庫存管理不嚴,原材料積壓嚴重,運輸部門運送不及時,使物流受阻;流通部門倉庫管理不善,造成殘損霉變,損失嚴重;裝卸部門的裝卸不當造成的損失等是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較低的表現。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主要表現為:目前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規模和實力還比較小,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服務質量較低。
(六)基礎理論研究落後和專業人才缺乏
我國在物流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還非常落後,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科研機構很少,物流教育也處於落後水平。在全國上千所高等院校中,設置物流專業的高等院校只有10所左右,物流企業職工的後續教育幾乎沒有。同時,物流企業自身也忽視對物流人才的引進,由於經濟效益低下不能在待遇上留住人才,造成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相當缺乏,這與我國物流的發展和改革要求極不適應。
三、解決對策
物流產業的發展要靠外力推動,我們要在借鑒外國物流運作模式的基礎上,積極尋找適合我國物流產業特點的運作體系,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下面主要從國內方面對影響物流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加快物流體制改革
我國目前對物流產業發展和物流企業的運作同時有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交通部、鐵道部、外經貿部、民航總局、郵政局甚至包括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的參與和管理。由於現行體制的原因,各方對物流產業的認識和所實施的管理必然採取不同的視角,也可能具有部門利益的背景。體製成為目前掣肘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的瓶頸,其具體的改革措施為:
1.加強政府對物流工作的宏觀調控,建立權威機構
物流業包括運輸業,倉儲業,商業,物資業和對外貿易業等,是第三產業的基礎產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物流業賴以發展的物資基礎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但是由於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使得物流業的發展不快,處於小、多、散、弱的狀態,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社會物流整體效益差。現在我們要大力發展物流業,僅靠某幾個部門或行業自我封閉式的發展是難以達到目的。應當像過去抓聯運,集裝箱運輸和散裝水泥推廣等工作一樣,國家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專門工作機構,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全國物流的各項工作。建議由國家計委或者國家經貿委牽頭,交通,鐵路,國內貿易,外經貿易等有關部委參加,組成一個高層次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全國物流發展工作,組織各方面力量,盡快制定規劃和我國物流的各項政策、方針、法令及中、長期的物流發展戰略,統籌安排物流基礎建設的投資,加強物流的宏觀控制和國際物流業務活動,並納入到十五計劃之中使我國物流業在進入21世紀初期能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2.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的部門和大專院校設立了專門的物流研究或科研項目,但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獨立的。物流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統一協調,科學規劃的指導下,各個有關部門分別按照系統發展的要求開展技術,經濟和管理等專業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國物流業發展走向健康軌道。因此,建議由一個部門牽頭,在政府部門支持幫助下,組織全國的有關科研教育單位的專業布置,研究制定物流科學的具體研究計劃,分別對企業物流,社會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等問題開展系統的研究工作。
3.加快制定有關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
國家已經確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盡快制定一系列具體的配套政策,措施是保證大政方針實現的關鍵。對於物流業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制定政策或建立建全的有關法規,來規范市場流通秩序和流通企業的經營能力,指導物流行業的發展,協調部門,條塊關系,促進流通和生產的共同發展。目前全國正在興起一股物流熱,這是好事,但也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不少行業或部門都熱衷於搞物流中心,交易中心或配送中心。同一個城市一下子出現好幾個中心,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錢花了不少,效益不大。這種一窩蜂式的作法已經有過多次的教訓。國家政策鼓勵企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的路子,但由於改革中政策的不配套使企業在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中困難重重,所以僅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加快制定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二)支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技術創新
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應加強和重視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引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家和區域物流發展規劃相銜接。同時,制定物流技術改革和發展規劃,確定一些物流技術標准化系列項目。發展現代物流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平台,這對整個國民經濟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應該積極支持。制定物流產業的發展規劃,重點是建設符合國家統一規劃的大型物流園區,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網路平台建設,以及處理地方或部門邊緣的「節點建設」應大力支持。
建立專業化物流中心網路:第一,在生產較集中和物資集散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地段,可設立物流管理中心,全國可以搞七個物流區,第一個是珠江三角洲,第二個是長江三角洲,第三個是環渤海地區,第四個是鄭州物流區,第五個是武漢物流區,第六個是西安、蘭州物流區,第七個是重慶、成都物流區。由各商業部門成立一個聯合儲運企業,或系統成立幾個大型儲運企業,統一辦理商品運輸和保管業務。這樣,在一個大城市形成一個或幾個物流中心。第二,在一般中等城市物資、商業、供銷社等部門可聯合建立一個或幾個專業化儲運公司,統一管理物流工作、承辦保管和運輸業務。第三,在縣城的物資、商業部門,可聯合建立專業儲運站,共同修建、使用倉庫的專用線,統一辦理商品接運、保管和分發業務。這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成以大、中城市的物流中心為中心骨架,由國營集體、個體經營的專業的和兼營的物流企業,構成一個四通八達、互相聯系的全國物流系統網路。以適應生產的發展和搞活流通的需要。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要重視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充分發揮物流信息反饋作用,指導物流的系統分析和管理,進行物流的預測。現代物流企業採取各種途徑籌集資金,鼓勵、引導多元化市場主體投資物流基礎設施,以增加發展現代物流的資金來源。
政府管理部門應為既有物流資源的整合挖掘創造條件。對物流基礎設施整合與綜合利用的建設項目,應該給予較為優惠的土地、貸款、稅收及相關的扶持政策。要打破部門分割和行業界限,為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物流企業參與物流設施整合和綜合利用創造環境和條件。在資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慮物流的合理化,積極制定既利於城市交通的通暢,又便於高效率組織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機制,緩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貨運汽車裝載效率、減輕環境負荷。
在物流管理和技術創新方面,一是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充分發揮研究咨詢機構在理論研究及應用技術方面的優勢,使其與物流企業緊密結合,以提高物流企業的技術開發與經營管理能力;二是積極開發、研製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運輸、搬運裝卸、倉儲、包裝、條碼及標志印刷信息管理等技術裝備,並使其具有產業化發展能力;三是加強對適合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組織等特點的各種物流組織技術條件。
(三)發展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和培育社會化的物流市場
目前,我國物流管理運作的絕大部分還是貨主企業自營,專業化的企業內部物流不是物流活動的主體,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還不是很大,這是造成我國物流水平不高的原因。為此,一方面要引導製造業,商貿業的物流改造和外包;另一方面要採取積極措施,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在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今天,企業為了增加競爭力要大力發展核心業務,企業分工趨於專門化,這是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一個重要原因。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將有利於物流的專業化、規模化、合理化,從而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徑是:通過鼓勵合資、合作、兼並等整合措施,擴大現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通過建立現代物流行業規范,促使小於規模經濟的物流企業轉型;通過修訂和完善各種法規和政府行為,打破現有各種市場條塊分割的制約,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發展;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推動物流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創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優於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務,同時要鼓勵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時必須充分注意企業物流的合理化問題,每一個生產企業都是社會物流網路的一個節點,企業物流合理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是社會物流合理化的基礎。
其次,在我國現代物流市場化的進程中,還應盡快解決物流市場管制方式不適應WTO規則的問題,努力克服地區封鎖和行業分割,並在物流企業市場准入、物流網路建設和發展、市場監管體系、稅收體系等方面形成全國統一的制度環境,以便真正向國內外全面開放物流服務市場,並以開放的方式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服務市場的發育與成熟。
物流產業的發展最終要靠市場供需雙方的發展,政府可以通過適當的政策加以引導。一方面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促進物流改造和外包,擴大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稅收要鼓勵物流業務的整合,提升物流企業的供給能力。
(四)健全規章制度和實施強化管理
針對當前我國物流標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際物流標准化的發展方向,制訂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標准,來加快標准化建設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語、計量標准、技術標准、數據傳輸標准、物流作業和服務標准等方面基礎工作的同時,要加強標准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在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現行標准。對已經落後於物流發展需要的標准應予淘汰,並代之以新型標准;對部分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標准,進行修訂完善;對尚未制訂的標准,要抓緊制訂,以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准協調一致,使全體人員有章可依,能動地通過對人的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做好物資供應工作,要求每個職工工作事事有依據、環境無差錯、工作規范化,確保了各個階段物資供應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 同時與國際標准接軌,提高貨物和相關信息的流轉效率。
建立現代物流運作體系,實現物流產業結構調整。首先,政府部門要實行政企分開,將物流企業推向市場,物流企業自身要按市場經濟運作要求進行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物流企業要適時轉變經營方式,積極建立現代物流運作模式,實現以電子網路為平台,多種運輸方式組合的現代物流。其次,管理部門要制定有關政策促進物流企業進行經營機制轉換,實現物流企業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資產重組,實現物流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的調整。
五、結束語
物流業正在以穩健、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發展我國物流業不僅要深化物流體制的改革、加強物流的基礎建設、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還要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和好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從國內闡述物流的現狀和影響因素,並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而對外國的成功經驗和好的管理模式則研究的比較少,這是本文的不足之處。隨著物流改革的不但深入、物流基礎設施的不但完善、企業經營環境的不但好轉,我相信物流企業將會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下,走得更快、更穩、更好。
⑼ 物流供求變化對區域物流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物流供求變化對區域物流經濟發展的影響:
1、物流供給等於需求時——防止了版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又實現了權區域物流經濟效益最優化。
2、物流供給小於需求時——整體的降低了物流公司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而包裹的積壓也造成了物流倉促成本的提高。
3、物流供給大於需求時——使得物流公司的供給能力在短時期內難以轉移, 造成了物流公司的人員、基礎設施、技術設備的閑置, 帶來了資源的浪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