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發展階段論的介紹
首先提出經濟發展階段論的是歷史學派先驅F.李斯特,他將發展階段分為:①狩獵狀態;②游牧狀態;③農耕狀態;④農工狀態;⑤農工商狀態。這是在斯密的三階段劃分的基礎上,加上了後兩個階段。目的在於明確當時德國國民經濟所處的歷史的落後地位,和它所應採取的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李斯特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是為振興德國產業資本、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其後舊歷史學派的B.希爾德布蘭德(1812~1878)則提出了經濟發展階段的三分法,他以財貨的流通形態為標志,將經濟發展階段分為:①實物經濟;②貨幣經濟;③信用經濟。他的「實物經濟」是指物物交換的經濟;「貨幣經濟」是指近代市民社會,包含有資本主義經濟一切特徵的經濟階段。由於「貨幣經濟」階段產生了種種的弊害,他認為「信用經濟」是可以解除「貧困」的理想的經濟狀態。他的這種劃分在理論上早已沒有任何影響。但他所用的「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概念,直到現在仍被沿用。
❷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Whitman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准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1) 傳統社會階段
傳統社會是在生產功能有限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圍繞生存而展開的經濟,而且通常都是封閉或者孤立的經濟,生產活動中採用的技術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技術,看待物質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頓時代以前的方式,社會似乎對現代化毫無興趣。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一些國家至今還處在這一發展階段。
(2) 准備起飛階段
這一階段是擺脫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准備階段,它的特徵是社會開始考慮經濟改革的問題,希望通過現代化來增強國力並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創造條件。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則通常是第一產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這一階段要解決的關鍵難題是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3) 起飛階段
這是經濟由落後階段向先進階段的過渡時期。羅斯托認為,經濟起飛必須具備4個條件: ①生產性投資率提高,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經濟中出現一個或幾個具有很高成長率的領先部門; ③發明和革新十分活躍,生產過程吸收了科學技術所蘊藏的力量; ④適宜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風俗環境。 在起飛階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移到製造業,外國投資明顯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長的產業為基礎,國家出現了若干區域性的增長極。起飛階段完成的標志是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從農業出口轉向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開始出口大量的服裝、鞋、玩具、小工藝品和標准化的家電產品。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歷起飛階段的時期如下:英國1783-1802年,法國1830-1860年,美國1843—1860年,德國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中國,則在1977—1987年間實現了起飛。
(4) 走向成熟階段
這是指一個社會已把現代化的技術有效地應用到了它的大部分產業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國家的產業以及出口的產品開始多樣化,高附加值的出口產業不斷增多,廠家和消費者熱衷新的技術和產品,投資的重點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國民福利、交通和通訊設施顯著改善,經濟增長惠及整個社會,企業開始向國外投資,一些經濟增長極開始轉變為技術創新極。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成熟階段的時間為:英國為 1850年、美國為1900年,德國為1910年,日本為1940年。中國目前也已經進入了這一發展階段。
(5) 大眾消費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的經濟部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奢侈品消費向上攀升,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開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人們在休閑、教育、保健、國家安全、社會保障項目上的花費增加,而且開始歡迎外國產品的進入。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已進入這一發展階段。
(6) 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羅斯托對大眾消費階段以後的社會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過他認為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隨著這個階段的到來,一些長期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是在考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後提出的,它正確地強調了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落後國家追趕先進國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理論。 在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第三階段即起飛階段與生產方式的急劇變革聯系在一起,意味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開始,在所有階段中是最關鍵的階段,是經濟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分水嶺,羅斯托對這一階段的分析也最透徹,因此羅斯托的理論也被人們叫做起飛理論。
❸ 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該怎麼解釋,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資格考試中的一個心理學常考點,一般會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因為科爾伯格把人的道德發展分為了三個水平,每個水平包含兩個階段,所以一般我們也把他的理論稱之為「三水平六階段」。
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兩難故事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漢斯偷葯」。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本城一個葯劑師發明的鐳才能治好她。病婦的丈夫漢斯找到葯劑師,卻被索價2000元,這個葯價足足高出了葯成本的十倍。漢斯只能到處借錢,可最後只湊夠1000元。漢斯不得已,只好懇求葯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賬,以便能快點救活妻子。但葯劑師一口回絕他,說:"不成!我研製此葯就是為了賺錢。"漢斯因此走投無路,於是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夜黑風高的晚上,撬開葯劑師的店門,為妻子偷來了葯。
故事講完以後,研究者會向被研究的兒童提出問題:這個丈夫應該這樣做嗎?科爾伯格帶著問題,採用縱向法,對72名10~26歲男孩的道德判斷進行長達10年的跟蹤測量,並對所得結果在其他國家進行驗證。最終,柯爾伯格於1969年提出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如下:
1.前習俗水平(0~9歲)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道德判斷著眼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包括兩個階段:
(1)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於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道德判斷的根據是是否受到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所以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回答不該去偷葯,因為偷葯會受到懲罰,是不好的。
(2)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把這種關系看成類似買賣的關系,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所以這時候兒童會在回答之前會想知道漢斯的妻子對他好不好?如果好,他們就覺得漢斯應該偷葯,因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們就覺得漢斯不應該偷葯,因為不符合他的利益。
2.習俗水平(9~16歲)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范的要求,並遵守、執行這些規范。包括一下兩個階段:
(3)尋求認可(或好孩子)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則。所以這個時期的兒童會想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的?如果大多數人都支持漢斯偷葯,那麼他們就覺得應該偷葯,因為偷葯符合大家的意見;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對漢斯偷葯,那麼他們也會覺得不應該偷葯,因為偷葯不符合大家的意見。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所以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回答不該偷葯,因為偷葯觸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3.後習俗水平(16歲之後)
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5)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准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准則,但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所以這時兒童會覺得既然漢斯偷葯救人會觸犯法律,那麼說明現在的法律考慮的還不夠多,應該進一步修改。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如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心、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在這個階段的兒童會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沒有什麼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所以他們會認為漢斯無論如何也該去偷葯。
❹ 經濟學經歷了哪幾個主要發展階段
經濟學經歷的主要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此時以微觀經濟學為主,代表為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理論研究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代表作有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始建立,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最終確立,建立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拓展資料
一、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為經濟學發展作出中國貢獻_新華網
❺ 經濟成長階段論的簡介
經濟成長階段論 the theory of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從時間進展來分析經濟成長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W.羅斯托於1960年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提出。
羅斯托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共分為6個經濟成長階段:一是傳統社會,其特徵是不存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動,農業居於首要地位,消費水平很低,存在等級制,家庭和氏族起著重要作用。二是為起飛創造前提的階段,即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世界市場的擴大成為經濟成長的推動力。三是起飛階段。根據羅斯托的解釋,起飛就是突破經濟的傳統停滯狀態。實現起飛需要3個條件:①較高的積累率,即積累占國民收入的10%以上;②要有起飛的主導部門;③建立能保證起飛的制度,例如建立使私有財產有保障的制度;建立能代替私人資本進行巨額投資的政府機構等。羅斯托認為,一國只要具備了上述3個條件,經濟就可實現起飛,一旦起飛,經濟也就可以自動持續增長了。在西方國家中,英國在18世紀的最後20年裡實現了起飛,法國和美國在1860年以前的幾十年裡實現了起飛,德國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紀最後25年。四是成熟階段。這是起飛階段之後的一個相當長的、雖有波動但仍持續增長的時期。其特點是,現代技術已被推廣到各個經濟領域;工業將朝著多樣化發展,新的主導部門逐漸代替起飛階段的舊的主導部門。五是高額群眾消費階段。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六是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❻ 美國經濟學家錢納里的工業化六個階段理論哪些階段
1)初級產業,是指經濟發展初期對經濟發展起主要作用的製造業部門,例如食品、皮革、紡織等部門;
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經濟階段。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沒有或極少有現代工業,生產力水平很低。
第二階段是工業化初期階段。產業結構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結構逐步向以現代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結構轉變,工業中則以食品、煙草、採掘、建材等初級產品的生產為主。這一時期的產業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2)中期產業,是指經濟發展中期對經濟發展起主要作用的製造業部門,例如非金屬礦產品、橡膠製品、木材加工、石油、化工、煤炭製造等部門;
第三階段是工業化中期階段。製造業內部由輕型工業的迅速增長轉向重型工業的迅速增長,非農業勞動力開始佔主體,第三產業開始迅速發展,也就是所謂的重化工業階段。重化工業的大規模發展是支持區域經濟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這一階段產業大部分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
第四階段是工業化後期階段。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協調發展的同時,第三產業開始由平穩增長轉入持續高速增長,並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這一時期發展最快的領域是第三產業,特別是新興服務業,如金融、信息、廣告、公用事業、咨詢服務等。
3)後期產業,指在經濟發展後期起主要作用的製造業部門,例如服裝和日用品、印刷出版、粗鋼、紙製品、金屬製品和機械製造等部門。
第五階段是後工業化社會。製造業內部結構由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導向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轉換,同時生活方式現代化,高檔耐用消費品被推廣普及。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迅速發展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
第六階段是現代化社會。第三產業開始分化,知識密集型產業開始從服務業中分離出來,並佔主導地位:人們消費的慾望成現出多樣性和多邊性,追求個性。
❼ 簡述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經濟成長階段理論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理論簡介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W.W.羅斯托在《經濟成長的階段》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按照科學技術、工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和主導部門的演變特徵,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歷史分為六個「經濟成長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特徵
經濟成長階段的特徵如下:
(1)傳統社會階段:此階段沒有現代科學技術,主導產業是農業。
(2)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從傳統社會向起飛階段轉變的過渡階段,農業產量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主導部門是工業部門,如食品、飲料、煙草、水泥。
(3)起飛階段:增長成為各部門的正常現象。此階段農業勞動力逐漸從農業中解脫出來,進入城市勞動,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導產業體系是非耐用消費品的生產部門(如紡織業)和鐵路運輸業。
(4)向成熟推進階段:起飛後經濟持續發展,已經有效吸收了當時技術的先進成果,並有能力生產自己想要生產的產品。主導部門是重化工業和製造業體系,如鋼鐵、機械和肥料。
(5)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工業高度發達,經濟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部門,主導部門是耐用消費品工業(如汽車)。
(6)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有關部門成為主導部門。
其中,起飛階段是關鍵,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主導產業的更替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處於哪個階段的主要因素。但該理論忽略了生產關系變革對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❽ 馬斯格雷夫經濟發展階段增長理論
馬斯格雷夫經濟發
❾ 誰提出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
柯爾伯格的理論認為道德判斷作為道德行為的基礎,可以區分出6個發展階段專,這6個階段屬屬於3種水平:前習俗水平(1. 服從與懲罰定向;2. 利己主義定向 )、習俗水平(3. 人際和諧與一致 ,即好孩子定向;4. 維護權威與社會秩序定向即法律與秩序定向)和後習俗水平(5. 社會契約定向;6. 普遍倫理原則 即 原則與良心定向)。 ,每一個階段都比前一個階段對倫理困境的回應更為適當。 也宣稱邏輯與道德發展貫穿各建構的階段。 柯爾伯格認為道德經驗重於道德環境。
下面是具體資料網址,這里因為字數有限就簡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