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文 瘟疫對宗教、文化社會、經濟。科學技術、醫療實驗、恐怖活動等得影響 字數2500字
總的來說,瘟疫[1]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先秦時期
瘟疫在中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瘟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認為溫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素問·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指出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只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文中的「傷寒」,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烈性傳染病,可見當時溫疫流行之猖獗。
三國
曹植《說疫氣》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描繪了當疫病流行的慘狀,並明確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也記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是當時凄涼情景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記載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連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也一時俱逝。其慘狀可見一斑。
晉朝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溫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隋朝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疫癘病諸候》認為疫癘病「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有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雲疫癘病。」並認為嶺南地區的青草瘴、黃芒瘴等瘴氣也屬疫癘病范圍。並進一步指出:「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葯及為法術以防之。」
唐朝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出於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溫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癘」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宋代
宋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元朝
元朝醫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溫疫五》:「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總結了溫疫的治療方法。
明朝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氏認為戾氣是物質性的,可採用葯物制服。雖然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又進一步指出「物之可以制氣者葯物也。」
戾氣是通過口鼻侵犯體內的。認為「邪從口鼻而入」,又感染戾氣的方式,「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
而人體感受戾氣之後,是否致病則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指出「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戾氣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與散發性的不同表現。而戾氣致病又有地區性與時間性的不同情況。此外,由於戾氣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臟器部位也不一。認為「……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並且還指出人類的疫病和禽獸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氣所引起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清朝
清朝余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綜上所述,中醫葯學在與溫疫長期的斗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臨床治療方法。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葯治療急性傳染病的作用。[2]
編輯本段
巨大危害
2000年八國集團領導人(G8)將在日本沖繩舉行年度會議。鑒於包括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在內的傳染病已成為人類頭號殺手,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數計,如何遏止全球瘟疫的蔓延將首次正式列入此次會議的議題。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格里高利-哈特爾表示,「此舉標志著人類在與傳染病的斗爭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三種傳染病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人類經濟和社會結構。相反,如果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能共同為此做出貢獻,事情將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3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70%的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該地區迄令為止已有1100萬人死於艾滋病。
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最後都死於肺結核,後者每年奪去200萬人的生命,同時又有800萬人感染,幾乎全部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瘧疾只需藉助蚊子叮咬就可以傳染,在非洲,它每年要奪取100萬人的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展中國家,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疫這三種傳染病使各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過去35年中,僅瘧疫一種傳染病就使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三分之一。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一次重大艾滋病會議上曾表示,他將在八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上敦促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支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水平。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八國集團所做的允諾往往最終不能兌現。例如,1999年,八國集團曾宣布將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削減1000億美元的債務,但迄令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採取具體行動。
有鑒於此,積極呼籲向貧窮國家提供廉價葯品的世界慈善醫療衛生陣線(MSF)警告說,八國集團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所許下的諾言。
MSF女發言人薩曼莎-波爾頓說,「八國集團應該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生產一些普通葯品,如治療艾滋病的抗逆轉錄酶病毒葯品,以使這些國家擺脫對國外大醫葯公司的依賴。」
此外,鼓勵、支持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研製新葯品不應該象商品一樣為某個跨國大公司所壟斷。肺結核的治療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目前僅有的一種疫苗還是在1923年發現的,此後,幾乎沒有人再去研究新的更為有效的葯品。而這種名為TB的疫苗經過30多年的運用之後,不僅價錢昂貴,而且葯力也在逐漸下降。
波爾頓說,「肺結核是窮人的疾病。如果感染了肺結核,你必需呆在醫院里幾個月,無法工作,而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編輯本段
第一次流行瘟疫
[3]自2400多年前至19世紀中後期雅典瘟疫
2400多年以前的一場疾病幾乎摧毀了整個雅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雅典的市民們生活在噩夢之中,身邊強壯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發高燒,咽喉和舌頭充血並發出異常惡臭的氣味。 不幸的患者打噴嚏,聲音嘶啞,因強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一位醫生發現用火可以防疫,從而挽救了雅典。
流感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臘時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紀,德國醫學地理學家Hirsch詳細列表記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爆發情況。明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發生在1510年的英國。
後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的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自此以後,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至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捲西歐的「俄羅斯流感」,發病范圍廣泛,死亡率很高,造成嚴重影響。
鼠疫
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流行中心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著名國家。這次流行疫情持續了五六十年,極流行期每天死亡萬人,死亡總數近一億人,這次大流行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公元14世紀,其起源眾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一個月後竟達8000人。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歷史上稱為「黑死病」的那一次。
狂犬病
狂犬病毒的面貌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僅僅百餘年的歷史,但明確的病毒致病的記載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早在1566年,瘋狗咬人致病的案例已經被記錄下來,但直到1885年,人們還不知道狂犬病到底是由什麼引起的。
在細菌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年代,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的試驗,為狂犬病的防治開辟了新的路徑。巴斯德從實踐中發現,將含有病源的狂犬病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後,再將這些毒性已遞減的液體注射於狗,以後狗就能抵抗正常強度的狂犬病毒的感染。
編輯本段
第二次流行瘟疫(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結核病
據資料介紹,自1882年柯霍發現結核菌以來,迄今因結核病死亡人數已達2億。而今日重提防治結核病,是因為最新資料表明,全世界結核病人死亡人數已由1990年的250萬增至2000年的350萬。75%的結核病死亡發生在最具生產力的年齡組(15至45歲),全球已有20億人受到結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為1%,即每年有約6500萬人受到結核病感染。
第三次鼠疫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目前,鼠疫在北美、歐洲等地幾乎已經絕跡。但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地區,人鼠共患狀況還時有出現。
流感
1918年,一場致命的流感席捲全球,造成了2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盡管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西班牙女士」,但是它似乎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是從豬身上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平時流行的流感雖然沒有這么致命,但是平均每年在美國也導致11萬多人住院,3.4萬人死亡。作為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流感沒有特效葯可治,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有效率為70%至90%。由於流感病毒極其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類型不一樣,因此必須每年注射疫苗才能發揮作用。
天花
天花原來只在「舊世界」(亞洲、歐洲和非洲)流行,在17和18世紀,它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但是在歷史上的影響卻比不上鼠疫,這可能是因為其受害者以兒童為主(約1/10的兒童因天花夭折),活下來的成年人大多已有免疫力能力。天花是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的,無葯可治,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5月28日宣布人類消滅了天花。天花消滅後,人們對如何處置天花病毒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論。1990年,第22屆世衛大會作出決定,將世界上僅有的天花病毒儲存於俄羅斯的科爾索沃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還有美國的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 銷毀天花病毒的最後期限仍沒有明確。
編輯本段
第三次流行瘟疫(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
流感
世界上又出現過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開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亞洲流感」、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在1957年「亞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發流行期間,各年齡組均易感染,死亡率升高,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顯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現了較高的死亡率,這兩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個地區。據美國公布的統計數字,在1957年「亞洲流感」流行期間,美國共有7萬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間,共有3.4萬人在美國因感染致死。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俄羅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徵募的新兵中爆發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
登革一詞源於西班牙語,意為裝腔作勢,乃為描寫登革熱患者由於關節、肌肉疼痛,行走步態好像裝腔作勢的樣子。登革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過多次大流行,患病人數多達數百萬之多。
1998年時,登革熱已成為僅次於瘧疾的最重要的熱帶傳染病。在東南亞地區呈地方性流行趨勢,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及華南各省也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流行。
西尼羅河病毒
2002年的夏季,「西尼羅河」病毒在美國再次爆發,從1999年到2002年四年間,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奪去了幾十人的生命,100多人受到感染。西尼羅河病毒是在1937年從烏干達西尼羅河區的一位婦女身上分離出來的,近年出現在歐洲和北美的溫帶區域。
專家認為,每200個感染「西尼羅河」病毒的人中只有1個可能引發致命疾病,但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系統較為脆弱的人,感染可能引發腦炎直至死亡。
艾滋病
艾滋病是「後天免疫缺損綜合征」(AIDS)的英文簡稱。艾滋病病毒終生傳染,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1981年6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首先報道了5例這樣的病例,他們都是同性戀者,隨後,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陸續發現了類似症狀的病人,後在全世界大規模傳播開來。
埃博拉病毒
2000年10月14日在烏北部的古盧地區突發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經死亡。埃博拉病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烏干達出現。這種病由埃博拉病毒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感染病毒的人出現高燒,肌肉劇烈疼痛,鼻腔、口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有可能在24小時內死亡。據報道,烏干達的鄰國蘇丹和剛果(金)曾先後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過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奪去了生命。[4]
編輯本段
人類歷史上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
1 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雅典大瘟疫
2 多種瘟疫集體爆發安東尼瘟疫
3 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4 肆虐三百年,死亡近兩億歐洲黑死病
5 史上最大的種族殺——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
6 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
7 無法估量的損失霍亂橫行的19世紀
8 20世紀人類的噩夢西班牙大流感
9 戰爭的幫凶俄國斑疹傷寒
10 仍在肆虐的瘟疫瘧疾
② 中國人口太多,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為了中國的未來和經濟,我不惜被戴上千古罵名,去研製瘟疫,同時有
不需你研製,日本人早就有了,已經殺死很多中國人,你最好研製能砸死人了千元大鈔,那樣即是被砸死了,你也不會留罵名,反而會感謝你。
③ 三國時期爆發國哪些瘟疫,分別對當時的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造成漢末三國動亂的,不光是桓靈之時宦官與外戚內斗造成的黨錮之禍的餘波,也不光是漢朝為了應付羌亂大量巨額軍資,還有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種種流行病。可以說,流行病是民間動亂的源頭,也是漢末亂世中,更甚於刀劍飢饉的一大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
曹丕代漢以後,雖然戰事激烈程度,較先前漢末混戰時有所消減,但瘟疫這個人類的大敵,依然在不時作祟。就在曹丕代漢的那一年,荊州就發生了一次瘟疫,讓剛剛戰勝關羽,全取荊州的呂蒙身亡。到了黃初四年(223年),曹魏治下又發生大疫一起。青龍二年,在封地行醫的原大漢皇帝,山陽公劉協病故以後不久,曹魏境內又發生大疫一起,這一場瘟疫還讓與諸葛瑾在江陵對峙的夏侯尚被迫還師。次年,瘟疫復作,肆虐於曹魏京城洛陽。
253年,魏吳合肥新城之戰中,吳軍方面也是因為瘟疫大作,“士卒死者大半”,所以統帥諸葛恪不得不下令退兵。不過這次瘟疫卻是由於飲用不潔之水所致,大概是一場痢疾大流行。此外,在孫權發兵進軍朱崖(今海南省)、夷州(今台灣省)以前,陸遜就曾上書勸阻,他的上書中就有“民易水土,必致疾疫”這種內容,可惜後來孫權還是不聽,遠征夷州的衛溫諸葛直二將,最後在一年以後,也只能帶著被熱帶流行病折磨的,減員十分之八九的疲憊之師,押著數千個土著俘虜返還。
結語:瘟疫,是造成漢朝統治崩潰的一大誘因,也因著漢末三國的戰爭、人民流離失所的困境而愈演愈烈。從桓靈時代到三國初立,人口就減少了九成,這其中,因封建時代醫療條件限制所引發的大瘟疫以及各種地方性流行病,造成的破壞要比戰爭的殺傷,恐怕還要大上幾分。誠如曹操在《蒿里行》里所述場景,“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令人唏噓不已。
④ 主要自然災害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回顧為前瞻,知往為開來。災害類型隨城市化發展而變遷,由於人口與生產力向城市集中,防災減災形勢更加嚴峻。一般城市典型災害類型主要可歸納為:公害、交通、水害、火災、地震、高新技術隱性災害、生物災害等,且城市化發展次生災害比重呈上升趨勢。研究表明,現代城市人為致災及次生災害造成的災損已佔全部災損的60%以上,再不加以綜合治理,後果不堪設想。聯合國1993年在東京召開的「大城市管理會議」的總報告聲稱:21世紀可以稱為「新的城市世紀」,在所強調的諸多因素中特別強調城市安全防減災體系建設。聯合國1994年日本橫濱的世界減災大會已將面向安全少災的21世紀的目標集中在大城市上。1996年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確定的國際減災日主題是「城市化與災害」,1996年世界水日主題為「解城市用水之急」,199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與城市用水問題」。可見,全球已極大地組織了城市減災活動。但必須看到,全球的城市防災形勢不容樂觀,面對我們大城市減災建設,人們會首先發問:城市決策者重視了 城市管理體制理順了 科技投入暢通了 全民防災文化意識增強了 每個城市的綜合減災能力究竟具備不具備 在這方面,1998年長江大水已為國人上了一課,再次敲響了警鍾。有關專家已將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不可持續致災要素歸納為:地震災害、洪災與水害、氣象災害、火災與爆炸、地質災害、公害致災、「建設性」破壞致災、高新技術事故、城市雜訊危害、住宅建築「綜合征」、古建築防災、城市流行病及趨勢、城市交通事故、工程質量事故致災等十四類。其宗旨在於形成城市災害源的新理論,即使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環境公害、危險事故等威脅成為現代城市能力評價的重要指標。所以,從綜合減災觀出發的城市災害源,不僅指城市自然巨災,還特別包括日益嚴重的城市人為災害及人為自然綜合災害等。以國都北京為例,其城市災害類型隨城市化發展而變遷,現在及未來的城市災害類型可歸納為:『氣、染、路、水、火、震、生」七個字(其中:「氣」指氣象類災害;「染」指公害及重特大化學品泄漏,城市大氣。水、垃圾污染問題;「路」指頻發不減的交通事故;「水」指城市水災與水資源匱乏;「火」指火災與爆炸;「震」指地質地貌類災害;「生」指生物及流行病災害)。1995年元月17日,日本販神地震造成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我國近十年來的自然災害損失更呈上升趨勢,據國家減災委專家組的統計:1989年自然災害損失為525億元,1996年已達2882億元,1997年雖總值有下降,但災情突發後果仍很嚴重。而中國安全文化研究會籌備組《21世紀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綱要)中指出: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年均自然巨災、事故、公害三類損失之和已佔國民生產總值10%以上,幾乎相當於國家財政收入的40%,且大量損失及危害都集中在減災能力脆弱的城市中。1998年北京市災害總結分析會強調:氣象與人為事故仍是防範重點。具體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突發事件、火災、化學事故、工傷死亡事故和氣象災害是北京重點防範的主要災害。上海災協和市科協聯合召開了1999年上海市災害趨勢預測及對策協商會,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就上海常見的、對城市安全構成威脅的十幾類災害或事故進行預會商和對策研討。1998年上海各類災害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略有下降,但經濟損失有所上升。據預測,1999年減災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防災任務比較艱巨。在總結、分析1998年全市災情特點時,有關專家認為,上海應堅持「建管並舉」的重大防災戰略舉措。據預測,上海1999年汛期防災形勢比較嚴峻,有數次台風登陸和風暴潮侵襲的可能性,人為災害是上海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最主要的災害。道路交通事故、火災和疫情等發展趨勢出現新的特點,並存在不少致災隱患。根據預測會商表明,台風、風暴潮、高溫、煤氣事故、疫情、火災仍是1999年上海城市防災的重點。作為全國最先開展地方性綜合災情預測會商的城市,上海已連續舉行了10次年度以綜合災情趨勢預測會商會。每年一度的災情預測會商不但成為上海防災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其權威性已得到市政府的認可。1997年國家建設部在「建築技術政策」中集中將地震、火災、風災、洪水、地震破壞五大災種列為城市災害的主要典型。以下結合這些災種,就其重點逐一分析:
(1)中外災情的總估計
1999年7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減災大會」是繼1994年日本橫濱減災大會後的第二屆,它是對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予以總結,並制定2互世紀減災發展戰略。會議的具體內容是:①總結「國際減災十年」的成功經驗,明確21世紀有效的減災方針;②全面討論國際減災十年框架內的有關議題;③通過聲像、報告等手段展示「國際減災十年」的成就等。本屆世界減災大會給我們留下的管理思考及科學任務是要總結20世紀災害規律,研究對21世紀可持續發展形成障礙的一系列致災因素。從全球看,20世紀70—80年代,全球各種自然災害已使300萬人喪生,8億多人生活遭受破壞,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之巨。災害已成為全球人類的大敵,聯合國倡導的國際減災十年得到了全球廣泛的響應與支持。1994年在日本橫濱召開的第一屆「世界減災大會」重新界定了國際統一的大災標准,體現在三個方面:①財產損失超過該國年度國民生產總值的1%;②受害者超過該國人口的1%;③一次死亡者超過100人。按此標准,1963~1996年的34年中,全球大災有近1600起,災害死亡近400萬人,受災人口有40億人,直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以1998年為例,世界范圍的暴雨、火災、旱災在1998年前11個月對全世界造成至少9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中國長江大水災是損失最慘重的災害,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華盛頓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一項報告指出:1998年全世界天災損失的初步估計總額已比1996年創下的600億美元損失紀錄增加了48%,也超出80年代期間的總損失550億美元。1999年6月24日,國際紅十字會發表的年度《世界災難報告》中指出,1998年是有史以來最惡劣的自然災害年,但更大的災害恐怕還沒有到來。氣候惡化、荒漠蔓延、貧困加劇以及過度擁擠的城市都預示著更加頻繁與嚴重的「超級災難」的可能性。
中國處於全球環太平洋及北緯中帶兩大災害帶交叉地區,是世界上災害頻繁而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防災減災任務繁重。我國近10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年平均達1578億元,最低為525億。統計表明,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以11%的高速發展,引起世人注目,但災害損失也相伴而行,重災的1991、1994和1996年均創峰值。從1989~1996年災害損失相當於當年國民生產總值及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比隨年代變化情況看,1991年大災竟達6.l%,最低也為3.2%(1993年及1995年),10年平均達3.8%。而發達國家自然災害損失率僅千分之幾。由此可見,我國災害損失(並未包括事故及環境)已相當於把全國人民辛勤勞動的財富的一半或1/4耗費掉。
(2)城市地震
從地震區的分布來看,我國有60%國土、一半以上的大中城市位於地震烈度及6度以上的地區。大地震造成的強烈地面運動除直接使建築物破壞之外,還誘發山崩、滑坡、泥石流、地基液化等地質災害,地震引起的破壞還導致火災、水災、爆炸、毒氣蔓延及瘟疫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北部地區共同構成首都圈地區(其范圍是北緯38.5度至41二0度,東經114度至120度)。這一地區是中國地震局確定的全國唯一的地震強化監視區,也是最近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防震減災示範區。首都圈地區位於華北地震區的北部和燕山地震構造帶中部,是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區之一,有歷史記載以來,已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47次(不含餘震),其中8級大震1次,7級大震5次,6級強震20餘次,20世紀以來平均每10年左右發生1次5級以上地震。近30年來其活動水平在我國東部地區是最為突出的。在首都圈地區,歷史上及近期發生的一些強震和大震,均造成了十分嚴重的震害,對北京市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影響。目前可能處於第四個活動期的剩餘釋放期,未來30年內不排除六級左右地震的危險,特別是西北方。
(3)城市洪水
我國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區有800多個縣市處於洪水水位以下,佔全國縣市總數34%,人口5億多,工農業總產值佔全國的60%。建國50年來,長江、淮河、海河發生的幾次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洪澇災害除造成農業損失外,主要是對城市的破壞,包括房屋倒塌、設備損毀、工礦企業停產停業、生命線工程設施破壞及引起的次生災害等。北京城區處在永定河沖積扇上,山區處在華北平原西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台階,境內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大清河五大水系,歷史上洪澇災害頻繁。據資料記載,從明初到新中國成立前的580餘年間,北京共發生洪澇災害387次,永定河5次潰堤造成洪水人城,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50年來,北京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這些工程對確保首都50年無大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城市現代化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①城區不透水地面(道路和房屋)面積占城區總面積的百分比由過去20%—30%均猛升到80%左右,使城區降水的地面徑流系統高達50%~70%;②排水管道工程已控制城區排水量的90%,這兩個原因使得城區一旦出現大暴雨,城區的排水河道洪峰流量要比50年代高3—4倍,北京歷史上1893年、1959年、1963年的洪災都是因河湖淤積、排水不暢而積水造成的。為此,北京市政府一舉投入10億元,從1998年4月開始,進行北京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整治河湖工程。待城市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完工後,城區防洪標准和近郊河道防洪標准可大大提高一個水平,體現「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原則。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在永定河堤防險工護砌施工現場指出:「北京的防洪重點是永定河,而永定河左堤是重中之重。在治理中:一要抓設計,一定要經過審查;二要杜絕施工中的層層轉包;三要確保工程質量,確保首都安全。」自1998年以來,國家投資1.2億元用於永定河盧溝橋的下段堤防治理,這項工程完成後,將使得永定河抵禦洪水的能力顯著提高。
(4)氣象災害
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大氣風暴災害頻度很高,是世界上發生台風最多的地區,從1951~1980年的30年間,平均每年登陸的台風的8個,有的可深入內地1500千米。還有的台風雖然沒有登陸,但從近海地區移過,對沿海城市仍可造成重大影響。同時特殊的城市化與氣象災害交織出現,規律更復雜。以北京市為例:
其一,城市漬澇災害頻發。表1給出城區兩個雨量站(松林間和右安門)平均每年降水量與四個平原郊區氣象站(通縣、豐台、大興、昌平)平均每年降水量的差值的每五年平均值變化趨勢。可見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區降水量大於周邊郊區降水量的趨勢是同步增大,特別是1979年後,這種城區降水量增大趨勢有一個躍升,到90年代初,平均每年城區要比郊區多60毫米(相當於一個暴雨日的雨量)。
⑤ 國際重大新聞,甲型流感對中國和中國人有沒有影響!!!急急急急··
中新網5月19日電 一份由清華大學學者提供的分析報告指出,如果甲型H1N1流感爆發,短期內或會導致經濟波動,從長期看不會使經濟基本面產生根本變化。報告說,只要防控得力,則甲型H1N1型流感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
這份題為《甲型H1N1流感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分析和預測》的報告,由清華大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劉濤雄、吳曉明撰寫。報告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如果甲型H1N1流感爆發,短期和長期內可能會對經濟產生的影響,並梳理出甲型H1N1流感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三種傳導機制。報告指出,只要能將流感疫情控制在零星感染程度,那麼此次流感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就能控制在最低范圍內。
如果「甲流」爆發的長短期影響
報告分析說,從短期看來,如果甲型H1N1流感爆發,人們為了避免感染,將減少經濟活動,因而會造成某些行業需求的迅速萎縮,尤其是在第三產業。一些人員相對密集,和其他人接觸頻繁,而對活動主體而言又不是特別必須的經濟活動首當其沖會被大大壓縮,在這類活動比較多的產業中,比如文化體育娛樂業、旅遊業、餐飲業等,需求會率先萎縮。此外,甲型H1N1流感爆發也會對勞動供給產生影響。
對此,報告指出,雖然某些產業會受到嚴重打擊,但一般情況下,全球供應鏈並不會中斷,從而保證經濟系統的基本命脈。同時,應對流感危機時,人們可選擇的替代活動方式大大增多;此外,如果政府的措施得當,也可能降低疾病的危害程度,提高大家的信心,從而減輕其經濟後果。
從長期來看,包括H1N1甲型流感在內的大流感,不會對經濟的基本面有明顯改變,因而不會改變經濟系統增長的長期路徑。從歷史經驗看,各次流行病危機雖然造成經濟的短期波動,甚至一些負面影響通過經濟系統的傳導機制,滯後一段時間才表現出來。但只要危機沒有改變系統的基本參數,長期影響並不顯著。報告舉例說,從SARS危機看來,對下一年(2004年)以後的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並不明顯。
「甲流」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三種傳導機制
這份報告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可能影響中國經濟三種傳導機制:
情形1:中國發生零星疫情,甲型H1N1流感主要在全球其他地區蔓延,並逐漸得到控制。
此種情形下,甲型H1N1流感主要是通過國際市場的變化影響到中國經濟,同時,國內某些行業的相關市場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但此種波動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的程度一般要小於第一種影響。
情形2:甲型H1N1流感傳播到了中國,並在一定時期內有一定程度上的傳播,但之後得到較好的控制。
此種情況下,由於感染病毒造成的勞動力損失對於經濟的供給方面的實質影響是有限的;而流感對於經濟造成的主要影響,還是因為人們減少了對於某些行業,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的酒店、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聚集人口較為密集的經濟活動的需求所造成的。但只要控製得力,甲型H1N1型流感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情形3: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圍內失控,演化成大流感,並波及到了中國。
一旦此次甲型H1N1型流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會演變全球性瘟疫。其後果就是全球性的經濟活動基本陷入恐慌,結合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其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將是不可忽視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一旦爆發大流感,全球范圍內將損失3萬億美元,將近全球GDP的5% ;但值得指出的是,傳染病是典型的外部沖擊,其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性的 。
建議:政府應制定相應應急預案
報告最後提出建議說,應對這場流感對於經濟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從根源出發,盡量將疫情發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只要能將流感疫情控制在零星感染程度,那麼此次流感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就能控制在最低范圍內,即僅僅通過進出口對中國經濟產生間接影響。
同時,報告提醒,一旦流感大規模爆發,為了盡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政府要為在此次疫情中受到重大影響的產業制定專門的維持及恢復計劃,要加強和有關行業企業的信息溝通,特別是督促和引導事關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企業,在大流感中易受影響的行業企業充分認識到大流感的危害,盡早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⑥ 動物的瘟疫對該肉類價格有什麼影響是導致肉類供給減少導致價格暴漲,還是導致人們不敢吃導致價格暴跌
在現在的情況下應該是有瘟疫也會往外賣,而且因為死的多了所以同種肉類多了還有挺專多人知道瘟疫不會吃這些肉屬所以價錢就降下來了。所以瘟疫導致的價錢下降,當然也有可能管控特別嚴一點瘟疫死的動物的肉都不會進入市場所以可能會導致價錢上升但是現在的情況還是價錢下降才對因為畢竟管不過來。
⑦ 什麼是瘟疫,它的危害是什麼/
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2000年八國集團領導人(G8)將在日本沖繩舉行年度會議。鑒於包括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在內的傳染病已成為人類頭號殺手,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數計,如何遏止全球瘟疫的蔓延將首次正式列入此次會議的議題。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格里高利-哈特爾表示,「此舉標志著人類在與傳染病的斗爭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三種傳染病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人類經濟和社會結構。相反,如果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能共同為此做出貢獻,事情將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3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70%的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該地區迄令為止已有1100萬人死於艾滋病。
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最後都死於肺結核,後者每年奪去200萬人的生命,同時又有800萬人感染,幾乎全部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瘧疾只需藉助蚊子叮咬就可以傳染,在非洲,它每年要奪取100萬人的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展中國家,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疫這三種傳染病使各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過去35年中,僅瘧疫一種傳染病就使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三分之一。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一次重大艾滋病會議上曾表示,他將在八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上敦促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支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水平。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八國集團所做的允諾往往最終不能兌現。例如,1999年,八國集團曾宣布將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削減1000億美元的債務,但迄令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採取具體行動。
有鑒於此,積極呼籲向貧窮國家提供廉價葯品的世界慈善醫療衛生陣線(MSF)警告說,八國集團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所許下的諾言。
MSF女發言人薩曼莎-波爾頓說,「八國集團應該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生產一些普通葯品,如治療艾滋病的抗逆轉錄酶病毒葯品,以使這些國家擺脫對國外大醫葯公司的依賴。」
此外,鼓勵、支持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研製新葯品不應該象商品一樣為某個跨國大公司所壟斷。肺結核的治療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目前僅有的一種疫苗還是在1923年發現的,此後,幾乎沒有人再去研究新的更為有效的葯品。而這種名為TB的疫苗經過30多年的運用之後,不僅價錢昂貴,而且葯力也在逐漸下降。
波爾頓說,「肺結核是窮人的疾病。如果感染了肺結核,你必需呆在醫院里幾個月,無法工作,而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人類歷史上十大傳染病死亡事件編輯
1 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雅典大瘟疫
2 多種瘟疫集體爆發安東尼瘟疫
3 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
4 肆虐三百年,死亡近兩億歐洲黑死病
5 史上最大的種族殺——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
6 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
7 無法估量的損失霍亂橫行的19世紀
8 20世紀人類的噩夢西班牙大流感
9 戰爭的幫凶俄國斑疹傷寒
10 仍在肆虐的瘟疫瘧疾
⑧ 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的瘟疫,每次發生對當時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多年來,科學家和醫學研究者對大流行(或流行病)的確切定義一直存在分歧,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是,這個詞描述的是疾病的廣泛發生,超出了正常情況下的定義。
從1918年到1920年,一場令人不安的致命流感疫情在全球爆發,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2億至5千萬人死亡。在1918年發生大流行的5億人中,估計死亡率為10%至20%,僅前25周就有2500萬人死亡。導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不同於其他流感爆發。在過去,流感只殺死老年人或削弱病人的能力,但現在它開始攻擊頑強而完全健康的年輕人。
第六次霍亂流行(1910-1911)
死亡人數:80萬
原因:霍亂
像前五個化身一樣,第六次霍亂疫情起源於印度,造成80多萬人死亡,然後蔓延到中東,北非,東歐和俄羅斯。第六次霍亂疫情也是美國最後一次霍亂爆發的根源(1910-1911年)。美國衛生當局吸取了過去的教訓,迅速隔離了感染者。最後,美國只發生了11例死亡。到1923年,霍亂病例已經大大減少,盡管它們在印度沒有變化
流感大流行(1889-189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流感
該毒株原名“亞洲流感”或“俄羅斯流感”,雖然最近發現了甲型流感(H3N8)病毒,但仍被認為是甲型流感(H2N2)病毒。1889年5月,在三個遙遠的地方觀察到了第一例:中亞的布哈拉(斯坦,土耳其),加拿大西北部的阿薩巴斯卡和格陵蘭。19世紀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城市地區的人口增長,只是促成了流感的傳播,很快席捲全球。雖然這是細菌學時代第一次真正的疫情,但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1889-1890年的流感大流行奪去了100多萬人的生命。
第三次霍亂流行(1852-186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霍亂
一般認為是七次霍亂疫情中最致命的一次,19世紀第三次霍亂疫情發生在1852年至1860年。像第一次和第二次流行病一樣,第三次霍亂大流行起源於印度,從恆河三角洲蔓延,然後經過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造成100多萬人死亡。來自英國,的醫生約翰斯諾,在倫敦,貧困地區工作時追蹤了霍亂病例,並最終成功地將受污染的水確定為疾病的傳播途徑。不幸的是,與他的發現同一年(1854年)成為大流行最嚴重的一年,在那一年,大不列顛有23,000人死亡黑死病(1346-1353)
死亡人數:7500萬-2億
原因:布氏的瘟疫
從1346年到1353年,瘟疫的爆發席捲了歐洲,非洲和亞洲,估計死亡人數在7500萬到2億之間。鼠疫被認為起源於亞洲,可能是通過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到歐洲大陸的,老鼠通常生活在商船上。港口是當時的主要城市中心,是老鼠和跳蚤的理想滋生地。所以潛伏細菌興盛,後來毀滅了三大洲。
查士丁尼的瘟疫(541-542)
死亡人數:2500萬
原因:賈斯汀尼安瘟疫
據信,當時歐洲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鼠疫,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港口城市遭受鼠疫爆發,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賈斯汀尼安鼠疫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次淋巴腺鼠疫,它在世界上留下了印記,殺死了東地中海四分之一的人口,摧毀了君士坦丁堡城。在這座城市的鼎盛時期,它每天殺死大約5000人,最終導致這座城市40%的人口死亡。
安東尼瘟疫(公元165年)
死亡人數:5百萬
原因:未知
安東寧鼠疫也稱為蓋倫鼠疫,是一種古老的流行病,影響了亞細亞,埃及,希臘和義大利。它被認為是天花或麻疹,盡管其真正原因尚不清楚。這種未知的疾病是由大約165年前從美索不達米亞返回的士兵帶回羅馬的。不知不覺中,他們傳播了一種疾病,最終殺死了500萬人,摧毀了羅馬軍隊。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怎麼樣?
從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人類中出現。它被命名為新冠肺炎,是“2019年冠狀病毒病”的縮寫。這種新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地球上沒有人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這種病毒在幾個月內就傳遍了全世界。根據世衛,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時間24日23: 05,新冠肺炎確診肺炎病例31664104例,全球死亡972221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感染率仍在上升。
隨著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大流行期間的最佳做法,從粗心的洗手到遠離社會距離。世界各國已經宣布強制“在家”關閉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的措施。幾十家公司和更多的獨立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和測試疫苗。努力促進人類在這一流行病中的生存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關切。在撰寫本文時,還無法預測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結果。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流行病中吸取教訓。
醫療保健一直是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參與醫學研究的學生人數在增加,但醫療設施的質量仍然不達標,特別是在低收入群體中。技術進步可能降低了一些疾病的強度或頻率,但仍有一些疾病尚未消亡。特別是,影響許多人的疾病爆發(流行病)對社會更危險,需要迅速治癒。大流行會沖擊全球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餐飲、金融!
⑨ 瘟疫會不會導致經濟危機
我只能告訴你不會那麼容易。工廠老闆,地產老闆絕對不會把東西砸在手裡他們總會找到辦法,雖然肯定會下降一點但是我們絕對不會出現股市崩盤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