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股市和GDP
中國股抄市非常不成熟,只是個大眾賭博機,了解了就少參予了,只剩跌了。
GDP增速很快,那是數據,可看到的是多了幾輛車、幾棟房、幾條路,看到最多的是多數低端產品物價翻倍,造成GDP數據大漲。
這樣一來,銀行放的大量貸款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政府的大量投資沒有好好地用到項目中,居民和機構的大量資金既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又不願投到股市中,造成經濟無實質發展的局面。
2. 股市與經濟的關系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是經濟學家對股市與經濟關系的一個規律性總結.
但在中版國,股票市場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1.中國股權市的規模相對較小,還沒有達到能明顯影響宏觀經濟的程度。
2.中國股市至今仍是一個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場,無論從市場體系建設、管理還是從市場買賣雙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宏觀的經濟大環境中發展,同時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講,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周期決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同時股市的運行狀況也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3.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中國股市與經濟發展沒有聯系,他們是怎麼想的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不過中國股市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但也反映了當前中專國經濟的轉型變化。比屬如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去年經歷了一場大牛市,大盤藍籌股的低迷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困境。上證指數走熊七年正是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降的現狀。
4. 股市和經濟的關系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是經濟學家對股市與經濟關系的一個規律性總結.但在中國,股票市場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1.中國股市的規模相對較小,還沒有達到能明顯影響宏觀經濟的程度。
2.中國股市至今仍是一個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場,無論從市場體系建設、管理還是從市場買賣雙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宏觀的經濟大環境中發展,同時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講,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周期決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同時股市的運行狀況也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5.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達到30多萬億,也就是常說的流動性比較過剩。因此,從發展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資金應該是不缺乏的。從國際資本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在對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資)的競爭中,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在過去幾年中,包括QFII在內的國際投資界對中國市場始終看好。
世界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資本窪地」現象:十七世紀,大量國際資本湧入荷蘭,荷蘭崛起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國;十八世紀,大量資本湧入英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十九世紀,歐洲資本大量湧入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盡管國際資本的流向先導於一個國家經濟的崛起,但是,只有資本是不夠的,比資本更為重要的是有效的資本運作機制。十七世紀的荷蘭崛起曇花一現,以「鬱金香泡沫」匆匆收場。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個健康、高效的資本市場體系,則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本創造出強大的實體經濟。在今天的世界,資本市場的博弈,將直接影響到大國博弈的結果;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成為新世紀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
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國內流動性過剩的格局仍將延續。針對這一局面,抓住機遇,推進改革,完善機制,實現中國資本市場又快又好的發展,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具有第一流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以有效地將國內資金和國際資本轉化為強大的實體經濟,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產生四大消極影響
流動性過剩對經濟的影響是多個層面的。首先,在宏觀經濟方面,流動性過剩會導致各類資產價格的波動,或者出現資產泡沫,一旦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出現逆轉,可能會導致股市大幅度滑落,影響宏觀經濟穩定。
其次,流動性過剩對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也有影響。比如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一些效率比較低的行業和企業也能夠比較容易地得到資金的支持,資金的利用效率會大大降低。
再次,為了把資金運用出去,銀行放款的時候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比較多,或者審查貸款的時候考慮安全性方面可能會有所放鬆,這樣就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最後,如果資產價格上漲很快,可能會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
中國股市的「價值重估」實際上也是國際市場的流動性流入並炒作的結果。比如,中國人壽( 40.20,1.17,3.00%)預計2006年營業額可達到136億美元,只是保險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AIG的11%(1142億美元),而中國人壽在市值上趕超的ING和德國安聯保險2006年預測營業額也分別高達1280億美元和1057億美元。同樣,工商銀行( 5.53,0.04,0.73%)2006年預測營業額為232億美元,而銀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銀行的營業額則達到892億美元,被工行超過的美國銀行為729億美元,匯豐銀行為637億美元。也就是說,無論按照傳統的市盈率,還是價格相對賬面利潤等比例,中國人壽和工商銀行的股價都被炒上了天。
當然,國內流動性過剩也與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形勢變化及中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有關。對此,我認為陸磊的分析較為全面,即中國銀行( 5.84,0.04,0.69%)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從短期來看是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後可貸資金出現瞬間上升;從中期看是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形成人民幣泡沫而推動投機性資本大量流入;從長期看是持續走高的居民儲蓄率。
首先,盡管美國從2004年開始收緊其流動性,各發達國家也陸續進入升息周期,但目前美國利率水平仍處於歷史低位,加上日本的利率基本沒有改變零利率態勢。如果這樣的格局不改變,國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在短期內是不會有多少改觀的。
其次,國內的因素:一是國內銀行體系因股份制改造上市而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更是不可避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先後從市場籌集到資金近3600億元,加上上市前的注資600億美元,則新增資本金按照資本充足率計算要求,可增加近4萬億以上的可貸資金,遠遠大於2006年國內銀行新增貸款。2007年國內各家銀行股改上市將成為潮流,因此央行僅是希望通過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及定向票據發行來減少銀行的流動性,是不現實的。
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般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因為中國貿易順差過高,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但無論是從歷史經驗還是從一般的金融理論來看,人民幣升值既不是減少貿易順差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辦法。反之,如果從中國城市居民及農民社保基金的歷史欠賬、地方政府嚴重的負債、國內銀行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貸款來看,人民幣不僅不應該升值,反而應該貶值。我們只要看看農民與城市居民的財富佔有及生活水平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民的欠賬有多大。把這一大塊欠賬扣除後,人民幣豈有升值之理?對此,政府應該有清楚的認識。最近,國內各銀行盛行一種「同名轉按揭」。其實,無論對個人還是對銀行信貸人員來說,無非是千方百計通過種種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把銀行的錢掏到個人手上,把國家的財富掏空。因為,這種同名轉按揭可能導致的風險最後肯定要全國人民來買單。
三是國內儲蓄率過高是特定的歷史條件、經濟環境與人口結構決定的。政府希望用擴大內需的政策來降低居民的儲蓄率,1998年以來的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試想,目前中國城市這種「421」的人口結構豈能不使儲蓄率不斷上升?要改變目前中國過高的居民儲蓄率,惟有增加居民可選擇的投資途徑。
總之,要解決國內「流動性過剩」問題,首先就要穩定人民幣匯率、完全弱化人民幣升值預期。否則,沒完沒了的人民幣升值一定會先把中國經濟引向泡沫,然後走向泡沫破滅後的衰退。別看目前公布的數據形勢一片大好,這都是高房價拉動的結果,而房價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其次,政府要考慮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改變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這是政府化解流動性過剩的核心。可以說,低利率政策不改變,國內流動性過剩就不能緩解。國內流動性過剩也正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時機。此外,在改變低利率政策的同時,政府要通過各種政策來弱化人民幣升值的內在條件,如要素價格市場化和改變外資進入及外貿出口政策取向等。
6. 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的增長有關系嗎
主流觀點是來認為,沒啥自直接的關系。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有太多的小散戶是為了投機的目的進入股市。都是想賺一票就跑。
因此,股票市場在中國並沒有起到真正的融資,增強資本流動的作用。
中國的股市可以說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比較弱,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促進作用。
7. 經濟和股市到底是什麼關系
你好,股市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經濟的一面鏡子,因為能夠在股市上市的企業基本都是這個地區最優秀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就反應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但是放在A股市場,這句話卻經常被懷疑,認為股市和經濟沒有必然的聯系,因為我們的經濟每年都在穩定的增長,但是股市卻是在在跌,或者是沒怎麼增長。之所以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兩個:
1、第一、A股並沒有包含所有優秀的企業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因為A股市值最大的企業是中國工商銀行,市值1.96萬億,而市值超過1萬億的7家企業基本都是銀行和石油企業,這些企業都是傳統領域的企業,但是中國經濟最近20年大力發展的新經濟卻並沒有在這個市場內,比如騰訊,比如阿里巴巴,這兩家企業的市值都超過了4000億美元,平均市值達到了3萬億人民幣。但是這些優秀的企業並不在A股,所以A股並沒有完全反應中國整體的產業情況。這個也是A股沒有完全和宏觀經濟走勢一致的原因。
2、第二、A股的牛市時期泡沫太大
A股只有30年不到的時間,很多制度並不完善,到現在還在不斷的改革過程中,但是A股歷史上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牛市,第一次是2007年,第二次是2015年,這兩次牛市都吹起了巨大的估值泡沫,估值都是上百倍,這樣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這次牛市以後,整個股市需要用五六年甚至10年的時間去消除泡沫,這個就導致從指數上來看,A股始終在3000點,和10年前一樣,只有高峰時期的一半,而這10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了數倍,中國那些最大的企業也增長了數倍甚至是數十倍。
一次泡沫之後,上市公司需要用很多年的時間用自己的業績增長去消除當時的泡沫,筆者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平安,中國平安在2007年創新股價的新高後,直到2017年的11月份才超越了當年的高點,這個過程整整花費了10年時間。
而當時的估值超過70倍,而現在的估值是10倍,所以估值降低了6倍,而這10年中,中國平安的業績增長率6倍。
中國平安雖然是在業績不斷增長的,但是只不過是在償還10年前的債,這么一看就能夠理解了,如果我們把2007年的高點,2015年的高點去掉的話,中國A股的估值走勢還是能反應出和宏觀經濟走勢相匹配的走勢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8. 中國股市和國民經濟的關系
中國股市和經濟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就是說,中國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是圈錢,垃圾變現,權利兌現等等的場所!
9. 股票市場與經濟的關系是怎樣的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是經濟學家對股市與經濟關系的一個規律性版總結。但在中權國,股票市場不完全是經濟的晴雨表。
1、中國股市的規模相對較小,還沒有達到能明顯影響宏觀經濟的程度。
2、中國股市至今仍是一個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場,無論從市場體系建設、管理還是從市場買賣雙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場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宏觀的經濟大環境中發展,同時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講,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周期決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同時股市的運行狀況也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