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食用菌有哪些經濟影響

食用菌有哪些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0 16:19:13

『壹』 食用菌有何發展前景

「土大力」菌糠微生物有機肥、「畜大壯」菌糠營養飼料、「果正大」菌糠有機肥、「地大豐」菌糠生物有機肥、「苗正紅」菌糠有機肥。山東土大力生物科技研發基地,晾曬場地面積60餘畝,在美麗富饒的黃河三角洲境內設有三處大型天然晾曬加工廠(場),大型機械化作業、半自動化生產。研發基地依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食用菌協會權威技術,以山東省工廠化食用菌省、部級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的真姬菇、白玉菇、杏鮑菇、金針菇、菇菌菌糠為原料。專業研發、加工、生產微生物菌糠。通過吹瓶、晾曬、脫水、儲存、粉碎、二次發酵、殺菌、消毒、攪拌、添加輔料等科學技術工藝處理,年提供發酵菌糠30萬余噸。工廠化食用菌培養基為食品PEC瓶裝采潮(茬)一次與農民小規模散戶、合作社種植的木耳、平菇菌棒有很大的不同。小規模種植食用菌一般采菇3-5潮(茬),剩餘的食用菌菌渣菌糠幾乎沒有任何養分成為廢棄物。而工廠化食用菌為了提高工廠無菌庫房車間利用率增加生產茬次,採取僅收一潮菇。養分剩餘為65-80%。
通過天然晾曬、脫水、殺毒、滅菌、二次發酵、添加有益菌群等先進工藝,生產加工的菌糠菌渣含水量20、30%、40%三個等級,有機質含量70-90%,腐植酸30%、蛋白質12-21%,氨基酸總量11.2%。附有發酵前(後)菌糠營養成分化驗報告(國家級權威檢測機構出具)。可按各地有機肥、飼料廠家不同需求深加工,送貨上門(需方支付運費)或自提。配有檢測報告、有發票結算方便。歡迎各地有機肥、飼料廠家前來考察和咨詢。有意者可簽訂長期合同,可先免費郵寄菌糠樣品化驗。菌糠食用菌蘑菇培養基也稱菌棒、菌糠,是有機肥生產的首選原料,還可加工動物飼料,植物營養土(基質)。還可利用菌糠養殖蚯蚓、做牛、羊、豬、雞舍的發酵床,同時還可以做活性炭。
經食用菌轉化後的菌糠,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還含豐富的菌體蛋白、多糖、維生素及FE、CA、ZN、MG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可與麥麩、玉米面相比;據測定,每100公斤菌糠乾料中,仍有40%~55%的食用菌絲體殘留在肥料中,菌糠中粗蛋白含量大多在8%~13%,粗纖維素降低50%,木質素降低30%左右。菌糠可以作為肥料:菌糠疏鬆透氣,可在土壤中進一步分解成具有良好通氣、蓄水能力的腐殖質,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避免土壤板結等現象。菌糠富含有機物和多種礦質元素,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單位土壤面積的生產效益。熱忱歡迎新老客戶與有識之士共謀發展大計!

『貳』 介紹種植蘑菇經濟效益

如何種植蘑菇 現在由於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從事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多。究竟怎樣才能種植好食用菌,記者采訪了有關農業專家。 食用菌是知識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發展食用菌,沒有成熟、過硬的技術,想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肯定不行。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降低市場風險,一是選擇營養價值高、無霉爛的原料作為栽培食用菌的營養料。二是適時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種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種同樣不行,遲栽也不行。三是選擇優質、高產的菌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沒有好的菌種就達不到好的產量。四是提高產品質量。做到適時採摘。食用菌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後期大量的孢子已經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質都會下降。據了解,市場上最常見的平菇,大部分採收都在後期,同時有些從事食用菌銷售的商販還加些水,但消費者對此不清楚,買回去後烹飪,出現大量的水,一點鮮味也沒有,逐漸地消費者對這種產品就不再購買。還要注意增加室內通風和濕度,創造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環境。 發展一個產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場信息,不能憑空想像。要了解市場上哪一種品種今年會走俏,哪一種品種適合在當地銷售,投入有多大、產生的效益如何、技術能不能接受等。靠「自產自銷」的思路來發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慮找一家有實力、技術過硬、信譽度好、可靠的單位與其聯手或簽約合同,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單位來銷售。必須採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方式來發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術、新品種和市場,通過基地來生產,跟銷售方簽訂合同,帶動農民一家一戶生產,才能把食用菌生產風險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糞種植蘑菇,及如何發酵,及如何選種子? 答:雙孢蘑菇牛糞、鋸末堆料發酵制種 傳統的雙孢菇制種技術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絲不易長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種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們採用了牛糞、鋸末堆料發酵技術進行雙孢菇制種,制母種的成功率達99.9%,制原種的成功率達98.1%.制栽培種的成功率93.2%。 制種方法如下: 牛糞、鋸末的發酵 選未變質的鋸末,過篩後在陽光下暴曬2~3天。曬時要攤勻、曬透。然後貯存備用。將牛糞曬干、打碎後備用。另外,備足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生石灰、輕質碳酸鈣等輔料。將牛糞、鋸末,按體積比1:1的比例混合。同時,加入牛糞和鋸末總重量0.3%的碳酸氫銨、2%的磷酸二氫鉀、約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據其質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勻後,pH值為7.5~8)、2%的輕質碳酸鈣。混合均勻後加水,使水分含量達68%~70%。然後建高1米、寬1.2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後插入溫度計。當溫度上升到75℃左右時進行第一次翻堆(時間約為10 天)。每次翻堆前,給料堆表面噴少量的石灰水,在發酵過程中,若發現料堆的中下部有變黑的趨勢,可用木棍適當打孔通氣。一般翻堆4~5次,時間間隔為10、9、8、7天。若時間來不及,可翻堆3次。發酵完後曬干備用, 發酵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處理辦法: (1)料堆不升溫或升溫緩慢。鋸末發酵不如秸稈升溫快,若發現升溫較慢,可適當加入碳酸氫銨,調節碳氮比,促其升溫。若溫度能升到60℃以上,則不必調節。 (2)料堆中下部變成黑褐色,有異味。這種現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過大或過實,應抓緊翻堆,翻堆後打孔通氣。 配製培養基 將麥粒煮透後,加入麥粒體積1/4左右的鋸末發酵料,然後加人生石灰,將pH值調至7.5~8。按干麥粒的重量,加人1%~2%的輕質碳酸鈣,拌勻後裝瓶。鋸末料必須細碎,不能有大塊,防止因塊內干心而導致滅菌不徹底裝瓶時要將料充分混合。裝瓶時瓶子要放正,不能過度傾斜。否則,裝瓶後麥粒偏向一側,鋸末偏向一側,裝料後接入菌種。

『叄』 食用菌在我國農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發展食用菌的意義

食用菌生產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佔地少回、用水少、投資小、見答效快等特點,能把大量廢棄的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為可供人類食用的優質蛋白與健康食品,並可安置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高效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食用菌產業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新興產業,已在許多地方的生態高效農業建設實踐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肆』 食用菌的發展前景!!!

食用菌作為21世紀朝陽產業,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公害。而且食葯兼用的優勢,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健康食品。已受到世界各國的廣大消費者普遍青睞。市場消費量逐年擴大。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我國的食用菌生產由1978年的年總產5萬噸,發展到2008年食用菌總產1600萬噸。30年時間,增長了300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它已經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項目。我國的食用菌商品出口量達到世界的70%左右。在國內,食用菌產品也已經成為國內消費者主要食品之一。市場逐年擴大。廣大農民群眾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營養健康食品,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因此作為一個長期創業投資項目是前途光明的,而且國內許多有識之士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良好的典範。數千萬的食用菌企業各地都有。而且日本,韓國,以及香港,台灣的很多人到中國大陸來投資建菇廠。就是看到了中國的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土地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伍』 發展食用菌生產有什麼意義

(1)為人類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食用菌不僅質地柔嫩、味道鮮美、食味獨特,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並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因此食用菌常被人們稱作美味佳餚,譽為「山珍」「植物性食品的頂峰」「上帝的食品」「長壽食品」等。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等成分。

(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變廢為寶。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十分廣泛。如各種農作物的下腳料,麥草、稻草、棉籽殼、玉米芯、麩皮、米糠、野草、作物秸稈、高粱殼等;林業上的闊葉樹鋸木屑、樹枝、樹葉、雜木和廢木材;釀造業上的酒糟、醋糟;製糖業上的廢甜菜絲、廢糖蜜;各種畜禽的糞尿等。利用這些材料栽培食用菌,不僅可以得到人類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時還消除了對環境的污染,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活躍山區經濟。國內外實踐證明,利用山區部分雜灌林木資源和剩餘勞動力,進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或代料栽培,都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對活躍山區經濟和農民脫貧致富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國山地復雜、菇樹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多變,這為發展一定規模的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河南泌陽和西峽、福建古田、湖北房縣、山西安澤栽培了大量的香菇和木耳,並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陸』 食用菌有沒有發展前景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我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全世界較大面積的栽培食用菌約5類,產量約7萬噸,西歐一些生產蘑菇的國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平均產量約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種類已超過12類,產量約121萬噸、有的國家每平方米的產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來,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2005年我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我國雖然是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年人均消費量不足0.5公斤,美國年人均為1.5公斤,日本年人均為3公斤,全國年人均消費量與世界一些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海關提供的數據,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別為47.6萬噸、38萬噸、43萬噸,換匯分別為6億美元、4.6億美元、6.2億美元,出口量和總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國外食用菌人均消費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遞增,有大的國外市場空間可供開拓。我國內地食用菌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調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產量為15萬噸,按固定人口1500萬人計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已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柒』 如何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

我國食用菌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從弱小到強大,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國、出口國和主要的消費國。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繼糧、棉、油、菜、果之後的第六大種植產業,並呈現出穩步快速增長的趨勢。
一、加強食用菌產業區劃和規劃
1.根據食用菌種類差異,規劃發展主產區 不同種類的食用菌,需要的生產資源條件不同。在自然界物種競爭選擇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優勢種將得到快速發展,並形成其主產區。如我國東北地區著名食用菌為黑木耳、榛蘑,而華北地區多為猴頭、平菇,口蘑則生於有牧草的張家口及內蒙地區,福建、廣東則以草菇、香菇等居多。然而,就一個省來說,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差異較大,產業發展的差異性也較大。如吉林省,其東部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冷資源,比較適合發展平菇、香菇、毛木耳、黑木耳、靈芝、猴頭菇、金針菇、滑菇、黃傘等木腐菌,而吉林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作物秸稈,比較適合發展雙孢菇、杏鮑菇、白靈菇、草菇、雞腿菇等草腐菌。因此,「東木西草」是吉林省食用菌產業區劃和規劃基本原則。
2.根據資源稟賦,確定產業戰略轉移趨勢 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南方早於北方,但是經過規模擴張和持續生產後,南方生產資源匱乏和生產環境惡化。北方擁有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不可替代的冷資源等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及龐大的農村勞動力和研究人員構成的人力資本,多樣的食用菌種質資源和研究成果構成的科技支持,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形成食用菌產業由福建、浙江向山東、河南轉移,並繼續向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轉移,形成「南菇北移」的產業發展格局。例如在烏蘭浩特市建立滑菇生產基地,把滑菇生產由東南向西北推進一大步;在敦化市建立的香菇生產基地、黑木耳及靈芝生產基地,為高寒山區發展食葯用菌生產開辟了一條新路等。這樣的產業發展布局和趨勢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遵從產業發展規律的客觀選擇。
3.以產業集群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產業規劃 在產業規劃過程中,要從產業集群發展的高度,對相關產業(部門)進行整體規劃,確保產業的集群發展,以獲得產業最佳收益率。如在某一特定區域進行食用菌產業規劃,要考慮產業發展的規模、需要的生產基質數量和質量,以及交通運輸能力、運輸成本、市場銷售能力、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技術服務部門的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單位的研發能力、副產物處理企業的加工轉化能力等要素,還要考慮產業發展需要的外部環境條件,如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信貸保障體系完善度、各個部門之間關系等方面,以保證產業集群間的協同力和產業發展的持續性。
4.協同發展食用菌產業與生產林的培育工作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木腐菌產業規模的擴大,有些地區食用菌生產形成的菌木矛盾日漸突出。據測算,每生產1噸椴木香菇,需消耗闊葉林70立方米,1公斤木屑菇也需耗1.5公斤木屑,導致生產林撫育遠跟不上食用菌生產發展,引出生產與生態失衡的矛盾。但是,只要做好科學規劃,就可有效避免,並形成產業間的協同發展。例如,浙江省慶元縣1986~1995年共發展袋料香菇5.5億袋,年均消耗菇木20餘萬立方米,是該縣菇木林年產量11萬立方米的1.8倍,對生態平衡產生威脅。由於該縣及時認識到食用菌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從食用菌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適時構建起森林生態、林業產業和森林安全三大體系,使失衡的生態得到及時恢復。據2004年慶元縣森林資源補充調查結果表明,到2003年底,該縣森林總蓄積達599.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83.6%,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121.6萬立方米和提高了1.2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資源、環境和產業三者協調發展。
5.設立種質資源保護區,確保遺傳基礎豐度 食用菌種質資源是指食用菌的基因資源或遺傳資源。為了食用菌產業永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除了考慮產前、產中、產後的協調發展外,在推進主產區規模發展同時,還要注重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與保護工作,確保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在創新能力。以雲南為例,雲南的野生食用菌是全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有代表性地區之一。如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會迅速推廣具有出菇齊、轉潮快、生物轉化率高的優點的改良品種,而傳統地方品種會被取代,並使之加速滅絕,導致遺傳基礎變窄,並向一致性方向發展,降低了新品種對流行病蟲害潛在的遺傳抵抗性。而隨著野生菌資源的減少,地方品種的淘汰,食用菌育種中,遺傳改良所需求的廣泛遺傳基礎也將縮小,並進一步降低新品種改良和創新能力。因此,需要盡早建立食用菌種質資源保護區,確保遺傳基礎的豐度,提高食用菌產業的後續發展能力。
二、加強行業執行標准,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食用菌生產的主力軍依然是各地的農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食用菌種植模式約佔99%。21世紀以來,我國雖然被譽為食用菌最大的生產國,其產量佔全世界的70%,但由於存在生產設備簡陋、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管理粗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風險高等劣勢,我國食用菌的出口創匯能力還是較差的,並屢受貿易「壁壘」、環保、知識產權等「壁壘」。就食用菌而言,歐盟於2007年2月修改了殺菌劑「多菌靈」在新鮮食用菌中的殘留限量標准,由原來的1毫克/公斤提高到0.1毫克/公斤。美國也於2008年1月1日起,採用與歐盟相同的標准。而「多菌靈」是發展中國家在園藝作物,特別是食用菌上廣泛使用的高效、低毒殺菌劑,因此,這對我國食用菌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沖擊,需要進一步強化標准化生產,並推進從餐桌—產品—產地—農戶的溯源體系,具體包括:產地—投入品—菌種—栽培過程產品—收購—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營銷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標准體系,以此約束生產者—技術員—加工者—銷售者的行為,避免因質量安全問題而影響食用菌產業發展和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國際聲譽和貿易額。
三、加大宣傳,提高全民對食用菌產業的認識
與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相比,食用菌產業在我國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產業,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為滿足種植結構調整需要而出現的。食用菌經營專業戶、專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共同架起栽培與銷售、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但是,多數人對食用菌產業還缺乏整體認識,需要採用科普宣傳方式,提高公眾對食用菌產業的資源保護、產業優勢、健康飲食、科學烹飪、生態經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認識,使之形成有需求導向和受保護的主導產業。例如2003年,中國食用菌協會舉辦「全國食用菌烹飪大賽」,推出多款食用菌菜餚,促進大眾餐飲消費;2008年,中國食用菌協會組織開展的「小蘑菇大產業健康萬里行」活動,提高了公眾對食用菌產業地位的認識;大 三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毛傳福同志2009年6月出版的《菇糧時代——說菌菇話健康》,讓公眾熟知了食用菌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今後,還需藉助電視、廣播等現代傳播媒介,定期播放相關主題的科教篇,並製成光碟,進行廣泛宣傳。
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發展
食用菌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以科技研究為先導,實現研究與應用的協同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技術創新不僅要抓具體環節,如生產環節的菌種開發、病害管理、生產設施創新、生產模式創新等,而且要將食用菌產業鏈條看作一個系統工程,用市場和產業化的眼光來做研究。
1.促進研發實用小型機械 我國生產模式落後,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低,以農戶為單元的生產模式將在一定時期內成為主流。隨著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喪失,新生代農民向城市轉移的大趨勢下,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加快。為了滿足產業發展,急需組織能工巧匠和研究力量,進行實用小型機械等勞動力替代技術的研發。
2.加強生產設施改造 目前,食用菌生產上使用的大棚均來自於蔬菜生產。由於蔬菜生產與食用菌生產需要的條件不同,前者要求形成有利於光合作用的溫、光、二氧化碳等條件,而後者則需有利於子實體生長的微光和溫度條件。因此,需要根據食用菌生產對大棚設施功能進行技術改造。
3.研發安全健康的滅菌技術 在食用菌生產的多個環節,都需要進行消毒、滅菌。然而,滅菌劑的大量重復使用,會導致有些菌農產生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等,嚴重影響生產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者在研究滅菌效果和生產環境安全的同時,也要關心生產者的健康,即研究開發更安全更健康的滅菌產品。
五、產業發展需國家「惠菌」 政策助力
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難以迴避國際競爭的大環境。日本、韓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均得益於國家食用菌產業政策支持,如政府為農民提供40%~50%的食用菌生產固定資產投入補貼以及出口補貼等。我國要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競爭力,也需要國家給與配套的「惠菌」政策支持,根據國情,適度發展,推進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規范化進程,確保產業發展的國際競爭力。

『捌』 現在種植食用菌的經濟效益如何

要種食用菌不只是一樓說的幾點,還有就是品種的選擇與種植時間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食用菌有哪些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