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建築經濟影響因子

建築經濟影響因子

發布時間:2021-02-20 19:15:33

㈠ 中國有哪些偏向經濟或上層的刊物

有些刊物是內部要參,一般人看不到;有些是需要專門訂購,不對外發行(例如決策要參);公開發行的核心刊物如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簡明目錄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軍事
第二編 經濟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第四編 自然科學
第五編 醫葯、衛生
第六編 農業科學
第七編 工業技術
對中國(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認定,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有兩種版本。一是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以下簡稱《引證報告》);另一種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以下簡稱《要目總覽》)。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發布上一年的科研論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別收錄的論文量和中國期刊發表論文量等項指標。最後一項指的是各單位在《引證報告》收編的期刊中發表的論文數。《引證報告》以1400多種中、外文科技類期刊作為統計源,報告的內容是對這些期刊進行多項指標的統計與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類進行影響因子排名。目前,有些大學評定職稱就是按照這個標准認定的核心期刊。
《要目總覽》每4年出版一期,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第三版。2004年是第三版。《要目總覽》收編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學科類別的中文期刊。其中對核心期刊的認定通過五項指標綜合評估。2000年版本收錄核心期刊1500餘種,2004年版本收錄1798種(總計在12000種刊物中篩選而來)。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軍事
A/K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社會科學 2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社會科學戰線 4學術月刊 5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6天津社會科學 7學術研究 8江海學刊 9江漢論壇 10江蘇社會科學 11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2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5浙江學刊 16浙江社會科學 17社會科學研究 18求是學刊 19社會科學(上海)(吸收: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20社會科學輯刊 21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2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3中州學刊 24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5人文雜志 26求索 27思想戰線 28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9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30國外社會科學 31南京社會科學 32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4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5齊魯學刊 36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37學海 38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39江西社會科學 40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1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2河北學刊 43學術界 44東岳論叢 45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46東南學術 47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8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49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並入:社會科學) 50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1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52北京社會科學 53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4學術論壇 55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56廣東社會科學 57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8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9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60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1山東社會科學 62探索 63學術交流 64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65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6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7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68北方論叢 69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0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1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72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73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4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5寧夏社會科學 76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7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8雲南社會科學 79長白學刊 80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1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2江淮論壇 83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4河南社會科學 85內蒙古社會科學 86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87甘肅社會科學 88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9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0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91晉陽學刊 92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93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4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5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6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7貴州社會科學 98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99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B(除B9)哲學類核心期刊表
1哲學研究 2心理科學 3心理學報 4哲學動態 5自然辯證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辯證法通訊 8心理學動態(改名為:心理科學進展)9中國哲學史 10道德與文明 11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2現代哲學 13心理發展與教育14心理學探新 15周易研究
B9宗教類核心期刊表
1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學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國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國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
C8統計學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統計 2統計研究 3統計與決策 4數理統計與管理
C91社會學類核心期刊表
1社會學研究 2社會 3婦女研究論叢 4中國社會保障
C92人口學類核心期刊表
1人口研究 2中國人口科學 3人口與經濟 4人口學刊 5人口與計劃生育
C93管理學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領導科學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學學報
C96人才學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人才
C95民族學類核心期刊表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貴州民族研究 4廣西民族研究 5黑龍江民族叢刊 6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中國民族 10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1雲南社會科學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滿族研究15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改名為:雲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6內蒙古社會科學
17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改名為: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D1,3,5國際政治類核心期刊表
1世界經濟與政治 2現代國際關系 3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4歐洲(改名為:歐洲研究)5國際問題研究 6當代亞太 7國外理論動態 8美國研究 9當代世界 10西亞非洲 11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12國際展望 13國際論壇 14國際觀察 15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6和平與發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學刊 19東南亞研究 20國外社會科學
D2,4,6中國政治類核心期刊表
1政治學研究 2求是 3中國行政管理 4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5瞭望 6社會主義研究 7教學與研究(北京)8毛澤東思想研究 9黨的文獻 10馬克思主義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國青年研究 13探索 14黨建研究(北京) 15中共黨史研究 16學習與探索 17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18社會科學研究 19理論前沿 20理論探討 21新視野 22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3求實24理論與改革 25科學社會主義 26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8工會理論與實踐 29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30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31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32理論學刊 3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34婦女研究論叢 35黨政論壇 36理論導刊 37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8理論探索 39半月談 40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41中國青年 42公安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D9法律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法學 2法學研究 3法學 4法學評論 5中外法學 6現代法學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學 9法學家 10政法論壇11人民檢察 12河北法學 13法制與社會發展 14政治與法律 15環球法律評論 16比較法研究 17法學雜志 18當代法學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適用 21法學論壇
E軍事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軍事科學 2軍事經濟研究 3國防大學學報 4政工導刊 5軍事史林 6軍事歷史研究 7世界軍事 8軍隊政工理論研究 9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第二編 經濟
F綜合性經濟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經濟研究 2管理世界 3經濟學動態 4改革 5經濟學家 6世界經濟 7財貿經濟 8財經研究 9經濟科學 10宏觀經濟研究 11財經問題研究 12經濟評論 13當代財經 14當代經濟科學 15經濟管理 16當代經濟研究 17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8南開經濟研究 19經濟問題 20經濟問題探索 21現代財經 22上海經濟研究 23財經科學 24國際經濟評論 25外國經濟與管理 26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7經濟縱橫 28中國經濟問題 29經濟與管理研究 30中國經濟史研究 31經濟經緯 32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33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34生產力研究
Fll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表
1世界經濟 2世界經濟與政治 3世界經濟研究 4國際經濟評論 5外國經濟與管理 6國際貿易問題 7國際貿易 8當代亞太 9亞太經濟 10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11現代國際關系 12東歐中亞研究(改名為: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13世界經濟文匯
F12,2(除F23,27)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類核心期刊表
1改革 2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3上海經濟研究 4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5經濟體制改革 6中國經濟問題 7特區經濟 8開放導報 9南方經濟 10宏觀經濟管理 11中國改革 12中國勞動 13城市發展研究 14城市問題 15國際經濟合作 16改革與戰略 17中國流通經濟 18中國物資流通(改名為:中國物流與采購)
F23會計類核心期刊表
1會計研究 2審計研究 3財會月刊 4財務與會計 5財會通訊 6審計與經濟研究 7中國審計 8中國農業會計 9廣西會計 10中國會計電算化 11財會研究(蘭州)12事業財會 13財經理論與實踐 14會計之友
F3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農村經濟 2農業經濟問題 3中國農村觀察 4農業現代化研究 5農業技術經濟 6林業經濟 7中國土地科學 8林業經濟問題 9生態經濟 10農業經濟 11調研世界 12鄉鎮企業研究 13中國農墾經濟 14農村經濟 15鄉鎮經濟 16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17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改名為:農村經營管理)18世界農業 19農村經濟導刊
F4/6(含F27)工業經濟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工業經濟 2管理世界 3經濟管理 4經濟研究 5改革 6外國經濟與管理 7經濟問題探索 8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9企業管理 10企業經濟(南昌) 11汽車與配件 12中國建材 13煤炭經濟研究 14中國電業 15建築經濟 16中國地質礦產經濟(改名為:中國國土資源經濟)17企業活力 18上海企業 19集團經濟研究 20管理現代化 21經營與管理 22國有資產管理 23企業家(改名為:財智文摘)24工業技術經濟 25電力需求側管理 26鐵道經濟研究 27交通企業管理 28旅遊學刊 29郵電企業管理(改名為:通信企業管理)
F7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表
1國際貿易問題 2商業研究 3國際貿易 4商業經濟與管理 5財貿經濟 6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消費經濟 8國際經貿探索 9商業時代 10國際經濟合作 11國際商務研究 12價格理論與實踐 13中國商貿 14商場現代化 15江蘇商論 16銷售與市場 17商業經濟文薈 18中國物價 19中國市場 20財貿研究 21價格月刊
F81財政類核心期刊表
1稅務研究 2財政研究 3稅務與經濟 4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5財貿經濟 6中國財政 7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8財經問題研究 9涉外稅務 10財經論叢 11財經研究 12中國稅務 13當代財經 14財經科學 15江西財稅與會計 16財會研究(蘭州)
F82/83/84貨幣/金融、銀行/保險類核心期刊表
1金融研究 2國際金融研究 3證券市場導報 4證券研究 5金融論壇 6保險研究 7金融理論與實踐 8上海金融 9財經理論與實踐 10金融與經濟 11浙江金融 12武漢金融 13中國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現代金融 17農村金融研究 18國際金融 19銀行家
第三編 文化、教育、歷史
G20 信息與傳播類核心期刊表
1 現代傳播 2 當代傳播
G21 新聞學、新聞事業類核心期刊表
1國際新聞界 2新聞記者 3新聞通訊(改名為:傳媒觀察)4新聞與傳播研究 5中國記者 6新聞戰線 7新聞與寫作 8新聞界 9新聞愛好者 10新聞大學 11新聞知識 12新聞實踐
G22廣播、電視事業類核心期刊表
1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 電視研究
G23 出版事業類核心期刊表
1編輯學報 2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3中國出版 4編輯之友 5出版發行研究 6編輯學刊 7出版廣角 8讀書 9中國圖書評論 10科技與出版
G25,35圖書館學,情報學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圖書館學報 2圖書情報工作 3大學圖書館學報 4情報學報 5圖書館雜志 6情報科學 7圖書館建設 8圖書館 9情報雜志 10圖書館論壇 11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12情報資料工作 13情報理論與實踐 14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5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16圖書情報知識 17現代情報
G27 檔案學類核心期刊表
1檔案學通訊 2中國檔案 3檔案學研究 4檔案與建設 5浙江檔案 6檔案管理 7蘭台世界 8山西檔案 9檔案 10北京檔案 11上海檔案 12四川檔案 13湖南檔案(該名為:檔案時空)
G3科學、科學研究類核心期刊表
1自然辨證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學學研究 4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5中國科技論壇 6中國軟科學 7自然辨證法通訊 8科學管理研究 9研究與發展管理 10科技進步與對策11科學新聞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G4綜合性教育類核心期刊表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論與實踐 3比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評論 6中國教育學刊 7外國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學與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與經濟 12教育科學 13江西教育科研 14遼寧教育研究 15教育導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東教育科研(改名為:當代教育科學)18教育研究與實驗 19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G61 學前教育、幼兒教育類核心期刊表
1學前教育研究 2幼兒教育 3學前教育 4早期教育
G62/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類核心期刊表
1課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學管理 3語文教學通訊(分成: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和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 4學科教育 5外國中小學教育 6歷史教學 7上海教育 8中小學教師培訓 9小學語文教學 10小學教學研究 11思想政治課教學 12天津教育 13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14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15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16英語輔導(與瘋狂英語合並為:英語輔導、瘋狂英語)17中小學外語教學 18數學通報 19中學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學教學
G64高等教育類核心期刊表
1高等教育研究(武漢) 2教育發展研究 3中國高等教育 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5中國高教研究 6江蘇高教 7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改名為:教師教育研究)8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0黑龍江高教研究 11現代大學教育 12高校理論戰線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G71/79各類教育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成人教育 2教育與職業 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4中國電化教育 5中國遠程教育 6電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國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10父母必讀 11繼續教育
G8 體育類核心期刊表
1體育科學 2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3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4體育與科學 5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6體育學刊 7中國體育科技 8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9體育文化導刊 10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11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12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13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H0/2語言學/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語文 2語言教學與研究 3民族語文 4語言文字應用 5漢語學習 6語言研究 7中國翻譯 8世界漢語教學 9古漢語研究 10方言 11當代語言學 12語文研究 13語文建設 14修辭學習 15語言與翻譯 16上海科技翻譯 17中國科技翻譯
H3/9外國語類核心期刊表
1外語教學與研究 2外國語 3外語與外語教學 4外語界 5現代外語 6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7外語學刊 8外語教學 9外語研究 10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1中國俄語教學
I1,I3/7世界文學類核心期刊表
1 外國文學評論 2外國文學研究 3國外文學 4外國文學 5俄羅斯文藝 6當代外國文學 7世界文學 8譯林
I20文學理論類核心期刊表
1文學評論 2文藝研究 3文學遺產 4文藝理論研究 5魯迅研究月刊 6當代作家評論 7文藝爭鳴 8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9小說評論 10新文學史料 11中國比較文學 12明清小說研究 13文藝理論與批評 14文藝評論 15紅樓夢學刊 16南方文壇 17中國文學研究 18名作欣賞
I21/29文學作品類核心期刊表
1人民文學 2收獲 3十月 4當代 5上海文學 6中國作家 7鍾山 8清明 9山花 10北京文學 11解放軍文藝 12時代文學 13青年文學 14長江文藝 15長城 16天涯 17大家 18作家雜志 19散文 20民族文學 21山東文學 22詩刊 23花城
J綜合性藝術類核心期刊表
1文藝研究 2藝術百家 3民族藝術
J2,3,5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類核心期刊表
1美術研究 2美術 3美術觀察 4裝飾 5書法研究 6美術&設計 7世界美術 8中國書法
J4攝影藝術類核心期刊表
1大眾攝影 2中國攝影
J6音樂類核心期刊表 1中國音樂學 2音樂研究 3中國音樂 4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5人民音樂 6黃鍾 7音樂藝術
J7舞蹈類核心期刊表
1舞蹈 2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J8戲劇藝術類核心期刊表
1戲劇藝術 2中國戲劇 3戲劇 4劇本 5戲曲藝術 6戲劇文學 7中國京劇 8四川戲劇 9上海戲劇
J9電影、電視藝術類核心期刊表
1電影藝術 2當代電影 3世界電影 4中國電視 5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6電影文學 7電影 8電影評介 9電影新作 10當代電視
K(除K85)歷史類核心期刊表
1歷史研究 2世界歷史 3史學月刊 4中國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黨史研究 7史學理論研究 8中國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當代中國史研究 12抗日戰爭研究 13史學集刊 14中國史研究動態 15中華文化論壇 16民國檔案 17安徽史學 18歷史檔案 19史學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國農史 24文獻
K85文物考古類核心期刊表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學報 4考古與文物 5東南文化 6農業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華夏考古 10江漢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宮博物院院刊
第四編 自然科學
N/Q,T/X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表
1科學通報 2中國科學.A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分成:中國科學.A輯,數學和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天文學) 3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5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6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9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10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 11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12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13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14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15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 16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改名為:天津大學學報)17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19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1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22中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3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 24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5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6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7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8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9自然科學進展 30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31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2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33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34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5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6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37高技術通訊 3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39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0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41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2應用科學學報 43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4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5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46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47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8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9北京化工大學學報(改名為: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50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1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52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3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54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5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6北方交通大學學報 57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8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9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0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61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2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3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64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5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6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67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68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69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70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1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2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73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4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5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76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77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8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9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0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1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82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83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4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85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86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7甘肅工業大學學報(改名為:蘭州理工大學學報)88桂林工學院學報
N自然科學總論類核心期刊表
1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系統工程 3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4系統工程學報 5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6自然辨證法研究 7科學 8管理科學學報 9自然科學史研究 10自然雜志 11科學技術與辨證法 12中國科學基金 13中國科技史料
O1數學類核心期刊表
1數學學報 2數學年刊.A輯 3應用數學學報 4計算數學 5數學進展 6數學研究與評論 7系統科學與數學 8數學物理學報 9應用概率統計 10工程數學學報 11應用數學 12數學雜志 13高校應用數學學報.A輯 14模糊系統與數學 15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16數學季刊 17工科數學(改名為:大學數學)18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19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 20運籌學學報 21數學教育學報
O3力學類核心期刊表
1力學學報 2應用數學和力學 3計算力學學報 4力學進展 5固體力學學報 6力學與實踐 7應用力學學報 8工程力學 9爆炸與沖擊 10空氣動力學學報 11實驗力學 12工程熱物理學報 13振動工程學報 14力學季刊 15振動與沖擊 16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 17航空學報 18機械強度
O4物理類核心期刊表
1物理學報 2光學學報 3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4光子學報 5中國激光 6物理 7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8半導體學報 9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10強激光與粒子束 11量子電子學報 12物理學進展 13聲學學報 14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15發光學報 16核技術 17大學物理 18金屬學報 19低溫物理學報 20無機材料學報 21高壓物理學報 22材料研究學報 23波譜學研究 24量子光學學報 25化學物理學報 26計算物理 27人工晶體學報 28光學技術 29原子核物理評論
O6化學類
1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分析化學 3化學學報 4化學通報 5中國科學.B輯,化學 6物理化學學報 7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8催化學報 9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10應用化學 11高分子學報 12有機化學 13無機化學學報 14分析試驗室 15色譜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測試學報 19化學物理學報 20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1化學試劑22結構化學 23化學研究與應用 24化學進展
P1天文學類
1天文學報 2天文學進展 3雲南天文台台刊
P2測繪學類
1測繪學報 2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3測繪通報 4地圖 5遙感學報 6地殼形變與地震(改名為: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7測繪科學 8測繪學院學報
P3地球物理學類
1地球物理學報 2地震學報 3地震 4地震地質 5中國地震 6空間科學學報 7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8西北地震學報 9地震研究 10地球物理學進展 11水文
P4大氣科學(氣象學)類
1氣象學報 2大氣科學 3高原氣象 4氣象 5應用氣象學報 6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7熱帶氣象學報 8氣候與環境研究 9氣象科學
P5地質學類
1地質論評 2地質學報 3地球科學 4地學前緣 5岩石學報 6沉積學報 7地球化學 8礦床地質 9地質科學 10第四紀研究 11地球學報 12礦物學報 13地質地球化學 14地質科技情報 15地質與勘探 16現代地質 17成都理工學院學報(改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8地球科學進展 19中國區域地質(並入:中國地質)20高校地質學報 21長春科技大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2地層學雜志 23古生物學報 24礦物岩石 25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6岩石礦物學雜志 27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8中國岩溶
P7海洋學類
1海洋學報 2海洋與湖沼 3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5熱帶海洋學報 6海洋通報 7海洋工程 8海洋科學 9台灣海峽 10黃渤海海洋(改名為:海洋科學進展)11東海海洋 12海洋湖沼通報
K9,P9地理學類
1地理學報 2經濟地理 3地理研究 4地理科學 5人文地理 6中國沙漠 7乾旱區地理 8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9地域研究與開發 10冰川凍土 11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2自然資源學報 13地理學與國土研究(改名為: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14資源科學 15山地學報 16湖泊科學 17地理科學進展 18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9乾旱區研究
Q綜合性生物類
1生態學報 2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3遺傳學報 4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5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6微生物學報 7生物物理學報 8遺傳 9生物工程學報 10應用生態學報 11生理學報 12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 13古生物學報 14微生物學通報 15水生生物學報 16菌物系統(改名為:菌物學報)17生物多樣性 18生物工程進展(改名為: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19實驗生物學報 20生命的化學 21古脊椎動物學報 22微體古生物學報 23生態學雜志 24生物數學學報
Q94植物學類
1植物生理學報(改名為: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報) 2植物生理學通訊 3雲南植物研究 4植物分類學報 5西北植物學報 6武漢植物學研究 7植物生態學報 8植物學通報 9廣西植

㈡ 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談談"道路自信"的理論源泉和歷史依據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民族自信心,就會失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就會失去未來。黨的十八大總結以往的發展經驗,提出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並論述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同時強調,全黨一定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民族自信心是指一個民族對自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發展前途的信心。這種信心建立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是一個民族肯定的、積極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近代中國,面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上下求索。然而,多少次旗豎旗倒,多少次人聚人散,多少英雄飲恨蒼天,多少豪傑壯志難酬,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壓。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照亮了中華民族獨立的道路,指明了民族振興的前程。然而,中國的事情終究要靠中國人自己才能辦好。中國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特殊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條件。無論是當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革命,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政策,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從未遇到過的新課題,都不可能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中找到現成的答案。
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來,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堅持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富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終於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順應時代潮流、切合中國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完全切合中國實際的科學理論,具有科學性、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共性,也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因而也是完全切合中國實際的制度設計。
回望近代中國的歷程,我們更能深切感受到,中國社會發生的變革,中國人民命運發生的變化,其廣度和深度,其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接受實踐檢驗,所以要長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任重道遠,所以必須不斷發展。這是我們從中國近現代史、從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感受。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因此,中華民族必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自信,這種自信理應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特徵的高度認同
一個執政黨,確定什麼樣的執政目標,選擇什麼樣的實現路徑,以什麼樣的指導思想作為自身的行動指南,進行什麼樣的制度設計,這是衡量一個政黨執政能力的幾個重要影響因子。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長期思考和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十分豐碩的成果,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
201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11月8日在黨的十八大上,胡錦濤同志反復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問題,並對各自的內涵作了科學闡釋。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立足於中國基本國情,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領導全國人民開辟的。它既與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相異,也與其他國家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有所不同;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共性,又體現了區別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特色」;這條道路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它在發展的戰略重點、發展的制度保障、發展的動力方面具有創新性。這條道路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為根本任務,以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發展目標的發展道路,在發展內容上具有全面性。這條道路,延續了並從根本上發展了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結著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的奮斗和犧牲,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始終做到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有科學性;這一理論體系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隊國防建設、祖國統一、對外關系、黨的建設等各方面的內容,具有系統性;這一理論體系產生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實踐中,並隨著實踐的發展充實新的內容而不斷完善,具有實踐性;這一理論體系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實際,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一理論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概括,體現了我們黨非凡的創造能力和強大的活力,具有創新性;這一理論體系是在不斷吸收借鑒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具有開放性特徵。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我們必須堅定這樣的理論自信。
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障。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因而制度問題同樣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必須堅定這樣的制度自信。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通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而取得的偉大成果。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三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他們相互促進,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為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了厚重的現實依據。

堅定自信要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
一個民族要樹立自身的民族自信心,還必須擁有對於本民族進一步生存和發展能力以及光輝前景的確信。黨的十八大堅定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科學制定了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進一步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於中華民族進一步生存和發展能力以及光輝前景的自信,這對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強調如何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大特色」,進而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整體規劃和部署,這必將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就是要用正確道路導引實踐,用科學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基本制度保障實踐。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八項基本要求,指明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主體力量、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價值取向、基本目標、國際戰略和領導力量。這些基本要求與我們黨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一道,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實踐指南。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特色,就是要不斷增強理論自覺自信,不斷開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按照十八大要求,當前要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程;必須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必須繼續深化科學發展觀的研究;必須深入研究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推動社會全面發展,努力以新的思想觀點和理論認識進一步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就是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繼續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堅持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體系和制度體系。一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三是堅持和完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制度體系,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就是要始終站在時代前列,敏銳把握時代特徵,准確反映時代要求,合理引導時代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當前,世界仍然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仍然很不安寧。根據十八大報告精神,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就要既立足於中國,又要放眼世界,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把中國的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把中國的發展進步與世界的發展進步聯系在一起,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和平發展。

㈢ 2006年核心期刊排名,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CSSCI來源期刊(2006-2007)
(共493種)

管理學

管理世界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學學報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中國軟科學
科學學研究
南開管理評論
中國管理科學

管理工程學報
預測
中國科技論壇
經濟管理(新管理)

研究與發展管理
科學管理研究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管理現代化

經濟體制改革
中國行政管理
商業經濟與管理
軟科學

科技管理研究
管理科學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未來與發展

科技進步與對策
宏觀經濟管理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教學與研究
國外理論動態

馬克思主義研究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社會主義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高校理論戰線
科學社會主義
毛澤東思想研究

哲 學

哲學研究
世界哲學
自然辯證法研究
自然辯證法通訊

哲學動態
中國哲學史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孔子研究

道德與文明
現代哲學
周易研究
管子學刊

宗教學

世界宗教研究
宗教學研究
中國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語言學

當代語言學
外語教學與研究
現代外語
外國語

中國語文
方言
語言研究
外語界

世界漢語教學
語言文字應用
語言教學與研究
中國翻譯

外語與外語教學
國外外語教學
民族語文
語文研究

外語教學
漢語學習
外語研究
外語學刊

中國俄語教學
古漢語研究

中國文學

文學評論
文學遺產
文藝理論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文藝爭鳴
當代作家評論
中國比較文學
南方文壇

中國文學研究
明清小說研究
魯迅研究月刊
紅樓夢學刊

新文學史料
當代文壇
民族文學研究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評論
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研究
國外文學

當代外國文學
俄羅斯文藝

藝術學

中國音樂學
文藝研究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音樂研究

音樂藝術
當代電影
電影藝術
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新美術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民族藝術
電視研究

中國音樂
戲劇藝術
人民音樂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中國書法

歷史學

歷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中國史研究
清史研究

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抗日戰爭研究
史林

史學史研究
史學月刊
世界歷史
安徽史學

西域研究
史學集刊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當代中國史研究

歷史檔案
民國檔案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敦煌學輯刊

中國史研究動態
歷史教學
文獻
歷史教學問題

中國地方誌

考古學

考古學報
文物
考古
考古與文物

華夏考古
敦煌研究
江漢考古

經濟學

經濟研究
中國工業經濟
金融研究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世界經濟
會計研究
中國農村經濟
國際經濟評論

經濟科學
改革
經濟學動態
中國農村觀察

財貿經濟
農業經濟問題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國際金融研究

經濟學家
財經研究
南開經濟研究
國際貿易

經濟評論
中國經濟問題
上海經濟研究
宏觀經濟研究

國際貿易問題
當代經濟科學
世界經濟研究
證券市場導報

中國經濟史研究
財經科學
投資研究
中國土地科學

財政研究
財經問題研究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城市問題

城市發展研究
當代財經
經濟與管理研究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經濟導刊
當代經濟研究
稅務研究
財經理論與實踐

農業技術經濟
審計研究
經濟問題
經濟縱橫

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
國際經濟合作
金融論壇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中國農史
國際經貿探索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消費經濟
中國流通經濟
涉外稅務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現代日本經濟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
亞太經濟
經濟經緯

保險研究
上海金融
中國國情國力
生態經濟

稅務與經濟:長春稅務學院學報
林業經濟
生產力研究
開發研究

政治學

世界經濟與政治
政治學研究
美國研究
太平洋學報

現代國際關系
國際問題研究
歐洲研究
和平與發展

國際論壇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台灣研究
當代亞太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當代青年研究
南洋問題研究

台灣研究集刊
日本學刊
國際觀察
中共黨史研究

青年研究
求是
黨的文獻
俄羅斯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婦女研究論叢
國際政治研究

新視野
南亞研究
中國青年研究
東南亞研究

理論前沿
東北亞論壇
理論探討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西亞非洲
拉丁美洲研究

法 學

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
中外法學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法商研究
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法學評論
知識產權

法學
比較法研究
現代法學
法制與社會發展

中國版權
行政法學研究
法學家
政治與法律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中國刑事法雜志
電子知識產權
河北法學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社會學

社會學研究
中國人口科學
人口研究
人口與經濟

人口學刊
市場與人口分析
南方人口
社會:社會學叢刊

民俗研究

民族學

民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國藏學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西北民族研究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廣西民族研究

貴州民族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黑龍江民族叢刊
回族研究

新聞學與傳播學

編輯學報
新聞與傳播研究
國際新聞界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編輯之友
科技與出版
新聞大學

新聞記者
中國出版
出版發行研究
編輯學刊

新聞界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中國圖書評論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

中國圖書館學報
情報學報
大學圖書館學報
圖書情報工作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情報資料工作
情報理論與實踐
圖書館

圖書情報知識
圖書館雜志
圖書與情報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情報科學
圖書館論壇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情報雜志

檔案學研究
檔案學通訊

教育學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
全球教育展望

比較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與實驗
教育發展研究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教師教育研究
教育與經濟
外國教育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

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程·教材·教法
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教育學刊

開放教育研究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中國電化教育
教育科學

外語電化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
中國遠程教育 (上)
高教探索

江蘇高教
現代大學教育
現代遠距離教育
中國大學教學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外國中小學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中國特殊教育

教育評論
教育信息化(學術版)

體育學

體育科學
中國體育科技
體育與科學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體育學刊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統計學

統計研究
數理統計與管理
中國統計
統計與決策(理論版)

心理學

心理學報
心理科學進展
心理發展與教育
心理科學

心理學探新
應用心理學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綜合性社科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
國外社會科學
天津社會科學
讀書

學術月刊
江蘇社會科學
浙江社會科學
江海學刊

學習與探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文史哲
開放時代

社會科學研究
學術界
學術研究
浙江學刊

東南學術
社會科學戰線
社會科學
南京社會科學

人文雜志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雲南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輯刊

中國文化研究
社會科學家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河北學刊

寧夏社會科學
江漢論壇
北京社會科學
內蒙古社會科學

中州學刊
廣東社會科學
學海
求索

甘肅社會科學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江淮論壇
科學·經濟·社會

西藏研究
貴州社會科學
江西社會科學
青海社會科學

新疆社會科學

高校綜合性社科學報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求是學刊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思想戰線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齊魯學刊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人文、經濟地理

旅遊學刊
城市規劃學刊
城市規劃
經濟地理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與開發
旅遊科學: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環境科學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資源科學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環境保護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備注】各學科期刊以期刊五年年均他引影響因子的高低橫向順序排序。

一刊兩版期刊選用的版本

期刊名稱
CSSCI選用版本
非選用版本

經濟管理
經濟管理(新管理)
經濟管理

漢語學習
漢語學習
漢語學習(普及版)

當代青年研究
當代青年研究
當代青年研究(學生卷)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學術版)
教育信息化(資訊版)

教育理論與實踐
教育理論與實踐
教育理論與實踐 (學科版)

統計與決策 統計與決策 (理論版) 統計與決策
中國遠程教育
中國遠程教育 (上)
中國遠程教育(資訊版)
TU建築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岩土工程學報 2建築結構學報 3土木工程學報 4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5建築結構 6工業建築 7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 8中國給水排水 9岩土力學 10建築技術通訊.給水排水(改名為:給水排水)11施工技術 12建築技術 13世界建築 14建築科學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築學報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規劃 20暖通空調21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2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3建築機械 24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25重慶建築大學學報 26新型建築材料 27空間結構 28城市規劃匯刊

㈣ 請教,港口方面的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影響因子多少

1.中國港灣建設

通部優秀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為0.174。中國港灣建設雜志主要刊登港口、航道、水運、橋梁及港口機械製造等領域的應用理論,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報道國內外有關港灣建設方面的科技發展動態。


2.港工技術

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地港口工程設計及建設的科技信息,為港口工程基本建設不斷採用高新技術創造條件,為提高港口工程設計質量、技術水平和工程效益服務,促進水運建設行業"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從...


3.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學報

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收錄。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學報主要反映在船舶運輸系統、船舶設計、船舶自動化、船舶電站、交通工程、環保工程、港口工程、電子信息、船舶動力機械、船舶儀器設備、航運經濟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4.水運工程

面的方針、政策;重點報道港口、航道、航電樞紐、道路、橋涵、修造船廠、市政建設等方面的勘察、規劃、設計、科研、施工、監理、水運經濟及管理方面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及技術改造成果和主要經驗教訓。


5.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上海鐵路局、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深圳市地鐵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中鐵三局集團公司、深圳市地鐵三號線投資有限公司、...

㈤ 2010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題目_D題 對學生宿舍設計方案的評價

0對學生宿舍設計方案的評價
摘要

關鍵詞:

一、 問題重述與分析:
學生宿舍事關在校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品質,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健康成長。學生宿舍的使用面積、布局和設施配置等的設計既要讓學生生活舒適,也要方便管理,同時要考慮成本和收費的片平衡,這些還與所在城市的地域、區位、文化習俗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因此,學生宿舍的設計必須考慮經濟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等問題。
經濟性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影響:建設成本、運行成本和收費標准;
舒適性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影響:人均面積、使用方便、互不幹擾、採光和通風;
安全性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影響:人員疏散的能力和防盜能力。
本文旨在解決以下問題:
(一)本題要求根據列舉的四種典型的宿舍設計方案進行綜合量化分析,對各種宿舍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每個影響因子對選擇其中某一個方案時的權重,在綜合全國平均選擇水平的基礎上,對四個設計方案的各項影響因子進行比較評分,在評得的分數的基礎上綜合各自的權重比,可以評價出一個較為普遍經濟適用的方案。
(二)評價這四種典型的學生宿舍設計方案各自的特點(優、缺點)及適用環境。
(三)根據全國各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等因素的差異,每一種設計方案在不同經濟水平的地域城市裡的合理度是不盡相同的,可以選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三個城市,然後對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重新進行權重賦值,可以對這三類城市在選擇宿舍設計方案時的偏好程度進行分析。
二、 基本假設:
1) 假設全國平均選擇水平以網站調查數據為依據;
2) 假設所給四種設計方案中的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僅考慮各自的直接、主要的影響因子;
3) 假設

三、 符號說明:
:方案 的合理度,用來評價方案合理度的目標函數( );
:各個影響因子對合理度 的貢獻權重 ;
:各種影響因子對宿舍設計方案合理度 的影響力 ;
:

四、 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宿舍設計方案的綜合量化比較主要包括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這三個方面,而且在上述三個方面中,經濟性又由三個影響因子組成,舒適性主要由五個影響因子組成,安全性主要有兩個影響因子組成。為了評價四個宿舍設計方案的相對合理性,設定一個目標函數值 , 的值越大就表示方案相對越合理。
由於各類不同的宿舍設計方案對上述各種不同影響因子的取捨不同,那麼各種因子對合理度 的值的貢獻也不同,設置各個因子對合理度 的貢獻權重為: ,由此得到確切的評價宿舍設計方案的合理度目標函數:

模型中權重值 通過層次分析法得到,各種影響因子的影響值 可參照圖紙通過五分制打分法得到。
(一)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時 ,具體的演算法如下所述:
1)在認真分析影響宿舍設計方案合理度的各個直接因子(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之間的關系後,我們建立宿舍設計方案的遞階層次結構:
2)對同一層次的各個因子關於上一層次中某一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在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的過程中,按1~9比例標度對重要性程度進行賦值。
對於任何一個准則,幾個被比較元素通過兩兩比較就可以得到一個判斷矩陣:

其中 就是 與 相對於 的重要性比例標度。

3)根據得到的判斷矩陣,我們採用「特徵根法」來求解判斷矩陣中被比較元素的排序權重向量。
對於本模型而言,我們認為經濟性比舒適性稍微重要,經濟性比安全性略微
重要,安全性比舒適性略微重要,依據上述的層次分析方法及1-9比例標度賦值,利用matlab軟體計算得到如下各個層次下的判斷矩陣和其對應的特徵值、特徵向量、一致性指標。

標 度 含 義
1 表示兩個因子相比,具有同樣重要性
3 表示兩個因子相比,一個因子比另一個因子稍微重要
5 表示兩個因子相比,一個因子比另一個因子明顯重要
7 表示兩個因子相比,一個因子比另一個因子強烈重要
9 表示兩個因子相比,一個因子比另一個因子極端重要
2,4,4,8 上述兩相鄰判斷的中值
倒數 因素 與 比較的判斷 ,則因素 與 比較的判斷

表1 判斷矩陣元素 的標度方法
(1)
表1 目標層的判斷矩陣
A B1 B2 B3

B1 1 3 2 0.5279
B2 1/3 1 1/3 0.1396
B3 1/2 3 1 0.3325
最大特徵值: =3.0536
一致性指標: = = =0.0268
表4 隨機一次性指標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隨機一致性指標: =0.58(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2)
表2 准則層B1的判斷矩陣
B1 C1 C2 C3

C1 1 5 4 0.6833
C2 1/5 1 1/2 0.1169
C3 1/4 2 1 0.1998
最大特徵值: =3.0246
一致性指標: = 0.0123
隨即一致性指標: =0.58(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3)
表3 准則層B2的判斷矩陣
B2 C4 C5 C6 C7 C8

C4 1 2 4 5 5 0,4375
C5 1/2 1 3 4 4 0.2855
C6 1/4 1/3 1 3 3 0.1451
C7 1/5 1/4 1/3 1 1 0.0660
C8 1/5 1/4 1/3 1 1 0.0660
最大特徵值: =5.1399
一致性指標: =
隨即一致性指標: =1.12(查表4)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4)
表4 准則層B3的判斷矩陣
B3 C9 C10

C9 1 3 0.7500
C10 1/3 1 0.2500
最大特徵值: =2
在此基礎上, 層對 權重總排序 ,結果可下表計算可得:
表5 合成排序
C B B1 B2 B3 總排序權值

0.5279 0.1396 0.3325
C1 0.6833 0 0 0.3607
C2 0.1169 0 0 0.0617
C3 0.1998 0 0 0.1055
C4 0 0.4375 0 0.0611
C5 0 0.2855 0 0.0399
C6 0 0.1451 0 0.0203
C7 0 0.0660 0 0.0092
C8 0 0.0660 0 0.0092
C9 0 0 0.75 0.2494
C10 0 0 0.25 0.0931

綜合(1)(2)(3)(4)求得的一次性指標檢驗值都符合要求,說明上述所得的權重向量是合理的。

(二)採用五分制打分法計算以上四個設計方案中各個影響因子的值 如下表:
表一:四種設計方案的評分
因子
方案

方案一 5 5 2 2 1 1 5 5 1 2
方案二 2 2 5 4 5 3 4 4 4 4
方案三 3 2 4 3 4 5 5 4 4 4
方案四 2 3 2 5 3 2 4 5 5 5

通過函數 用matlab軟體求得四種設計方案的合理度為:
3.0130 ; 3.2918; 3.4533 ; 3.3619 ;
因為 3.4533 是四個方案中最大合理度,所以我們認為在全國平均水平下,方案三是相對較為合理的方案。而四個方案的最後合理度相差不大,說明以上四種設計方案都是合理的。
(二)現在我們根據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占整個設計方案中的比例對這四種設計方案分別進行評價:
比例結果如下圖:

圖2
方案一:該方案建築面積小,設施布置公共集中,宿舍入住人數較多, 收費比較低廉,經濟性好,舒適性差,安全性差,適用於人數較多,考慮經濟性比較多,建築面積有限的環境下採用此種方案;

方案二:該方案面積大,入住人數較多,基礎設施十分齊全,但造價高,設施浪費嚴重,經濟性比較差,安全性能好,舒適性較好,適用於人數較多但安全性和舒適性要求較高的環境;

方案三:該方案入住人數多,設施齊全且布置相對集中,樓梯、陽台、公用設備等布置合理且不浪費,經濟性較好,舒適性較好,安全性好,適用於綜合考慮三方面要求的環境;

方案四:該方案入住人數少,住宿環境寬松,生活設施獨立布置,安全性很好,舒適性好,經濟性差,適用於人數較少,建築面積足夠大,對舒適性及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環境;
五、 模型的評價與推廣:
(一)模型評價
該模型在綜合全國的平均選擇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比較評價四種宿舍設計方案。
優點:該模型能較為明了的描述出:每種設計方案中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所佔的權重值大小,可以粗糙的分析出三種性能在該方案中的地位;
缺點:各項影響因子在建立矩陣,進行標度處理時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大,對研究設計方案的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時,不能很精確的計算出三個主要因素在選擇時的權重值
(二)模型推廣

表6 決策層對准則層 的判斷矩陣
S1 上 海 西 安 武 漢

上 海 1 1/5 1/3 0.1095
西 安 5 1 2 0.5815
武 漢 3 1/2 1 0.3090

最大特徵值: =3.007
一致性指標: =
隨即一致性指標: =0.58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7 決策層對准則層 的判斷矩陣
S2 上 海 西 安 武 漢

上 海 1 5 3 0.6483
西 安 1/5 1 1/2 0.1220
武 漢 1/3 2 1 0.2297

最大特徵值: =3.003
一致性指標: =
隨即一致性指標: =0.58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8 決策層對准則層 的判斷矩陣
S3 上 海 西 安 武 漢

上 海 1 3 2 0.5499
西 安 1/3 1 1 0.2099
武 漢 1/2 1 1 0.2402

最大特徵值: =3.0183
一致性指標: =
隨即一致性指標: =0.58

一致性比率: 通過一致性檢驗

六、參考文獻:
[1] 馮樓台 趙賢淑 矩陣論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
[2] 周義倉 赫孝良 數學建模實驗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9年
[3] 馬莉 MATLAB數學實驗與建模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年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 宿舍建築設計規范 2006年2月1日實施
[5]
[6]
七、附錄:

㈥ 健康世界雜志影響因子查詢

這個雜志沒有影響因子吧

㈦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工程背景主要涉及內容

注1:三個特例
根據實際情況還需要增加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公眾參與的內容:提高科學民主決策的能力,體現以人為本原則;
(2)環境風險評價的內容:對存在風險事故的建設項目,特別是在原料、生產、產品、儲存、運輸中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必須有環境風險評價的內容。
(3)清潔生產分析的內容::《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原料使用、資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污染物產生與處置等進行分析論證,優先採用資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技術。
注2:
編制依據主要包括:項目建議書;評價大綱及其審查意見;評價委託書(合同)或任務書;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注3:
參照的國外標准應按國家環境保護局規定的程序報有關部門批准。
[例題4]為了降低資源消耗和控制污染物產生,建設項目應優先採用資源利用率高和污染物產生量少的( )技術、工藝和設備。(2008真題)
A.自主創新 B.國外引進 C.集約生產 D.清潔生產
[答案]D
2.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內容
(1)編制的法規依據:環發[1999]178號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試行)》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試行)》的內容和格式(1999年8月)。
(2)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內容
表5-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內容

注1:
環境影響報告表若不能說明項目產生的污染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應依據建設項目的特點和當地環境特徵,選擇1~2項進行專項評價,專項評價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有關要求進行。

㈧ 工程建設與第四紀地質

一項較大工程的實施往往需要多學科的協同攻關。在工程的選址、選線以及具體工程的地基岩土工程地質條件、樁基工程地質條件等基礎工作中,第四紀地質學將發揮重要作用。如在預測預報煤礦周圍地質環境的穩定性方面,若證實該地區有冰川活動的跡象,就應了解和掌握冰川活動對基岩的擠壓和對該地區地形的改變等情況,要對被擠壓物質的方向和結構質地進行研究,因為它們是受當地冰川流動方向控制的。

對於一些地質工程問題主要工作之一是探測不穩固沉積物,像泥炭層、滲出層以及鬆散沉積物的成分在垂向和橫向的變化。第四紀鬆散沉積物的厚度、岩性、物理力學等性質,及受沉積動力、海平面變化及古氣候、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為各沉積層的三維空間分布非常復雜。

1. 第四紀地質工程

第四紀地質工程,是指在區域開發或城市建設中,把第四紀環境作為某項具體工程的建築環境,第四紀地質就是這項工程構件的一種系統工程。作為具體工程,在設計上要正確運用勘察與實驗資料,充分考慮第四紀地質條件; 在施工上要採用第四紀地質控制施工法,按照可能的超前預報,對不良的第四紀地質體予以改良使之適應工程建築要求。要完成這樣的工作首先要有堅實的第四紀地質基礎理論,同時應掌握地質力學、岩土力學等基本知識,以便更好地分析認識地質體的變形破壞機理。

地基土層的晚第四紀沉積物其埋藏深度、分布、結構、物理力學性質方面的差異,對工程造價及建築物的穩定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埋藏地貌類型,其組成物的岩性、厚度、分布特徵及物理力學性質等各不相同,而埋藏地貌的發育過程受古地理環境變化所制約,所以說古地理控制著各沉積層的空間分布及物理力學性質。因此,對淺層第四紀地質及古地理的研究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

2. 地面沉降問題

中國大多數大城市都面臨地面沉降問題,究其原因,皆因在鬆散第四紀地層中過量開采地下水或新構造運動所致。這些城市多位於我國東部沉降區或黃土高原區,明顯受第四紀地質背景影響。地面沉降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很大,尤其是城市建設和發展。

第四紀沉積物是多數城市的地基與供水水源的載體,也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載體。因此能否控制或預防地面沉降,首先取決於對地質條件的充分認識。在制訂針對已經出現的地面沉降對策時,要以對第四紀演變規律了解為基礎,預測城市發展或抽灌可能出現的新的地質問題,研究建築負荷極限和土地負荷極限,為控制高速率沉降區,大城市的擴展與預防農業土地受損,提供必要的地質依據。

我國長江三角洲有1500km2面積低於海拔2m,黃河三角洲的大部分海拔僅1 ~3m,珠江三角洲幾乎全部位於 1. 5m 以下,考慮到地面沉降的疊加,這一結果會對我國經濟發達和人口密集的低海岸區形成重要威脅。而當前在許多地區因海水入侵(絕對海平面上升和相對海平面上升的疊加)已出現土地鹽漬化、淡水咸化、風暴潮的強度增大,沙灘海岸蝕退加速、海岸風沙盛行以至濱海農田沙化等。新構造運動也是海平面變動的起因之一。現代海平面上升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面臨海水入侵危機,鹽水入侵可影響甚至改變水文地質與地下水地球化學過程,其中土地鹽漬和淡水咸化現象已間接和直接地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海岸土質環境問題: 鹽水入侵或海水倒灌現象,一方面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人為作用觸發了災害的產生。大量不合理地開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不斷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導致陸地的地質災害,嚴重地影響到生產建設和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海南西瑁島上,由於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出現嚴重的海水倒灌現象,在島上開挖井水的深度比原來的深度增加了30% ,在距離海岸線 100m 左右的水井已出現鹹味,不能食用。其他地區如瓊山市東營鎮的井水中所含鹽分不斷增加,已達到了危險地步。

3. 第四紀工程地質評價

在實施較大工程,尤其是跨長距離和地質情況復雜地區的工程中,第四紀工程地質評價是重要的基礎前提。因為工程的選線、選址的確定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田明中等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乾渠徐水—容城段選址研究中採用了層次分析法(AHP)進行第四紀工程地質評價。其中影響因子層採用了斷裂、基岩、地貌、人工因素、潛水面、第四紀堆積物岩性和第四紀堆積物成因等七項因子。經過層次分析法(AHP)初步確定影響因子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為: 斷裂、基岩、地貌、第四紀堆積物及其岩性、人工因素、淺水面。通過相互間重要性對比,建立了重要性成分對比判斷矩陣。通過評價指標優越性權值及影響因子相對重要性分析,可以用因子組合優越性值綜合表示因子的優越性和重要性的評價結果。

將層次分析法引入第四紀工程地質評價中,使問題條理化、系統化,也使整個評價過程定量化、標准化,得出的結果比較合理。但這種方法也存在著隨機性,這是其本身無法克服的一個不足。譬如,對於同樣的問題的決策,如果在互不幹擾、互不影響的條件下,不同的研究者既使採用同樣的方法來研究,他們所建立的層次結構模型和所構建的判斷矩陣很可能各不相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能各有差異。為了克服這種缺點,在實際運用中,特別是多目標、多准則、多層次的非結構化的戰略決策問題的研究中,對於問題所涉及的各種要素及其層次結構模型的建立,往往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專家共同會商、集體決定。在構建判斷矩陣時,對於各個因素之間的重要程度的判斷,也應該綜合各個專家的不同意見,譬如,取各個專家的判斷值的平均數、眾數或中位。

㈨ 《鋼結構》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嗎速求回答

鋼結構
主管單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主辦單位: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中國鋼結構協會
快捷分版類:建築建築科學與權工程
出版地區:北京
國際刊號:1007-9963
國內刊號:11-3899/TF
創刊時間:1986
發行周期:月刊
期刊開本:A4
審稿時間:1-3個月
所在欄目:工程科技II
綜合影響因子:0.253
期刊級別: 國家級期刊

㈩ 建築經濟和工程管理學報哪個更好

工程管理包括建築經濟
個人覺得,還是報建築經濟
工程管理的面太廣,

閱讀全文

與建築經濟影響因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