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市場經濟政治的的影響

市場經濟政治的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0 19:39:38

㈠ 市場經濟對青少年的影響

市場經濟對青少年的影響
首先,我來和大家闡述下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又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市場經濟也被用作資本主義的同義詞。
這么專業術語的講述,也許不是很讓人理解,那麼我現在做個對比讓大家更深入的明白什麼是市場經濟。計劃經濟時候,也就是我們父母那一輩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用貨幣買賣的,而是用糧票啊~油票~布票去換的,然而現在我們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也就是說是用貨幣買賣的一種經濟體制。
那麼,我們現在轉入正題,市場經濟對於青少年的有哪些影響呢?我們還是拿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做對比,看一看市場經濟對青少年的正面以及負面的影響。
據我們小組對自己父母的調查了解到以下計劃經濟對青少年的正面的影響,即市場經濟負面影響:
計劃經濟時期青少年的
金錢觀:應為當時貨幣的不通用,也不是非常的重視金錢;
道德觀:擁有良好的政治面貌,做個黨員等一些精神上的理想。
價值觀:人人平等,社會對於人都是一視同仁的。

然而市場經濟的現在青少年的金錢觀出現了一些腐敗的思想,首先是社會價值觀的錯位,市場經濟大潮的消極面,那些拜金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追求享受的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那些庸俗、低極的處世哲學、對青年思想的影響更直接、更深刻地沖擊著當代青年的心靈,腐蝕著青年學生,使部分學生迷茫、困惑、偏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使他們不加批判的接受了社會的不正之風。對原有的信念產生了懷疑,以致許多人置人品道德而不顧,推崇金錢至上,權力第一,追求個人自我價值,以致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光光如此,人開始有自私心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計劃經濟時期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經常有鄰居串門,大門都無所謂開關;然而現在的人由於在青少年時期接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道德觀方面的錯位引發的盜竊,嫉妒等,已經看不到原先的和諧的一幕了。
自私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反映了有私慾心的人,尤是人生觀、世界觀未成型的人也就是青少年所帶有的一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心理。自私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金錢欲的驅使和腐敗風的蔓延。在商品社會中,錢這一特殊商品在人們心目中開始顯得重要,但是有些人受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把錢看得太重,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從而不擇手段地抓錢、昧著良心地撈錢,把錢當成生命的第一追求,這些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無疑會產生一種消極影響。自私心理往往導致未成年人持刀搶劫、綁架殺人等犯罪。

【案例1】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做祟
2002年5月19日晚11時30分左右,小平、吳有明和外號叫麽黑的按預謀時的分工,由麽黑從瓊山區府城鎮的新城路搭乘劉某駕駛的一輛紅色摩托車到雲露里一小巷,與在該處等候的吳有明、小平共同用西瓜刀工具威脅,將劉的摩托車搶走。隨後三人將摩托車開往定安縣仙溝鎮,賣給蔣封雄,得款人民幣600元後各分200元用於揮霍。
第一次輕易得手後,他們很得意。此後依法炮製於2002年12月、2003年5月29日凌晨搶劫蒙某等摩托車各一輛。一次次得手後,他們膽子越來越大,一有空就湊在一起伺機作案。 (南海新聞網)

現在我們來談談市場經濟的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
計劃經濟時期青少年的人生觀是:做一個工人,老師等對社會有貢獻的鐵飯碗的職業。因為當時的社會對人都是平等的。這樣卻扼殺了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沒有人願意做的比別人多,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然而現在的市場經濟不是這樣,現在只要你付出的多,必然收獲的也多。並且開始有人挖空心思如何賺更多的錢,而不屈於小職業。於是開始自主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
創業是一種敢於放棄的事情。在大學順利讀完四年本科,甚至是讀完研究生或者博士以後,在離家近一點的城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似乎是大多數中國父母希望子女所走的道路。而向文波這種還在上大學期間就「不務正業」的做法是一定不能為父母所理解的,另外兩個創業人的做法似乎更加不能被人「原諒」。但也正是這段「不務正業」的經歷,讓一些躊躇滿志的年輕人踏上了成功的起點,開始了為事業而奮斗的人生。其實更深層地講,這是青少年那顆「不安分」的心在驅使,選擇研發創新之路

【案例2】
蓋茨曾就讀於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湖濱中學,在那裡,他開始了自己個人計算機軟體的職業經歷,13歲就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

1973年,蓋茨進入哈佛大學一年級,在那裡他與Steve Ballmer住在同一樓層,後者目前是微軟公司總裁。在哈佛期間,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BASIC語言是John Kemeny和Thomas Kurtz於六十年代中期在Dartmouth學院開發的一種計算機語言。 (網路網)

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社會主復義市場經濟是一個政治制概念.
因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反對市場經濟的.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而共產黨的使命就是消滅資本主義.鄧小平要改革要實行市場經濟.但直接說搞市場經濟黨內的頑固派接受不了.所以就說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講跟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沒有任何區別.都是通過市場來調整資源配置.有中國特色則是一塊遮羞布.因為中國有很多不成熟.不公正.不科學的制度和政策.就統統劃入中國特色的名義之下.
中國電信之類的國有企業並非中國市場經濟跟國外市場經濟的區別.資本主義社會也有國有企業.比如目前美國正在花7000億美元救市.很多銀行接受政府援助後就會變成國有企業.
總得來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落後的.不成熟的市場經濟.

㈢ 市場經濟對於政治具有什麼影響

1、對社會政治的極大的瓦解作用。
2、對國內內部以及國家之間的財富及權力分配發揮作用。
3、經濟相互依存在社會各集團及國家之間建立了一種實力關系。

㈣ 市場經濟對我們的影響

特徵也可說是社會影響吧,不過對於個人或小的組織如家庭要另寫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時代最基本的特徵是,工業取代農業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市場營銷成為最普遍的經營形式,由此導致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1) 由封閉走向開放 市場營銷要求根據市場需求,廣泛利用各種市場資源,在極其廣闊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生產,而不是象傳統小農那樣局限在一個家庭范圍內,使用家庭資源,為滿足家庭需要而進行生產。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廣泛利用市場資源」。到目前為止,國人一般已經普遍接受了面向市場需求的概念,但廣泛利用市場資源的觀念依然十分淡薄,經常見諸媒體的一句話是「立足於當地實際,從當地實際出發」,乍一看似乎的確無疑,但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小農經濟觀念,應當從根本上予以革除。
(2) 機器化 從歷史發展來看,世界各地小農經濟統治數千年間並不曾發明過任何一台最簡單的機器,而15世紀末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流,人們便開始嘗試發明這樣那樣的機器,特別是自18世紀下半葉以來短短二三百年時間,人們便便發明了無數精巧絕倫、神通廣大的機器,各行各業都普遍實現了機器化。事實表明,機器化是與市場化相聯系的一個歷史范疇。從理論上來分析,首先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手工生產是無法滿足的,必須大量應用機器生產;其次,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廣泛的社會分工協作,集廣大民眾的智慧和汗水於一體,為各種機器的發明和製造提供了充分的現實可行條件。於是,經過人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實現了機器大生產,其主要特點是:以煤炭、石油等非生物能源為動力,能夠大功率、高效率、長時間連續作業。簡言之,歷史發展的邏輯表明,機器化是市場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伴隨產物,沒有市場化,就沒有機器化。
(3) 科學化 由於面向市場經營,使用機器大生產,這就要求人們改變以往小農經濟狀態下那種憑經驗靠估計的做法,而代之以科學的定量測試、計算和分析。注意:這里「科學化」並不簡單地局限於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中的應用,而是主要指人們觀察和分析問題時的思維方式的科學化。
這里插一段討論。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15卷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Needham Puzzle):「如果我的中國朋友們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樣,那為什麼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頓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或印度人呢?為什麼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麼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後來卻會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麼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這一問題引起了國內許多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筆者認為,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在於中國近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萌芽遲遲未能發展起來。小農經濟本質上是排斥科學的,中國古代曾長期將一些民間創造發明斥之為「奇技淫巧」,就是這種觀念的一個典型例證。分析其原因,可以設想一個封建小農家庭,其產品都由自己家人消費,首先,自己是不會欺騙自己的,因此無需對產品的數量與質量進行嚴格的定量檢驗;其次,投入與產出均在家庭內部完成,因此無需進行嚴格的會計核算;第三,沒有市場需求,自己家庭的需求有限,因此無需費心巴力地探討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的方法;第四,家庭的能力有限,除忙於日常生產外,根本無力顧及其它;第五,小農家庭經營規模過小,一項新技術即使能夠使產量成倍增加,對農戶來講,也沒有什麼吸引力。歸納起來,當這種封建小農家庭在社會上占據絕對多數的時候,即使少數人有興趣進行科學研究,也成不了氣候。反之,市場經濟就不同了:第一,產品要通過市場銷售,這就需要對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嚴格的定量檢測;第二,生產要素是通過市場方式配置的,這就要求進行嚴格的會計核算;第三,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整個社會都有強烈的動機探討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減少消耗、提高效率的方法;第四,經濟的主角是廠商,廠商有足夠的資金與實力來推動科學研究的發展,並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各種科學研究成果;第五,由於廠商經營規模很大,一項新技術的採納,即使產量僅僅增加1%,也會帶來相當豐厚的利潤。總之,科學化是市場化的伴隨產物,沒有市場化,就沒有科學化。
(4) 僱工經營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要,僅靠家庭勞動力顯然是無法滿足的,必須大量引入家庭外勞動力。抽象地來講,使用家庭外勞動力,可以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強迫一些人當自己的奴隸;另一個是通過支付工資來僱傭他人為自己工作。但是,大量強迫本國人當奴隸,會使國家統治失去基本的依靠力量,導致社會秩序徹底崩潰,因此使用奴隸勞動原則上只能抓擄其他貧窮落後弱小國家的民眾,如美國早期歷史上曾大量抓捕非洲黑人從事奴隸勞動,就是一例。但是,抓捕外國人來當奴隸,決非長久之計,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都是有限的,並且增長緩慢,遠遠趕不上非人的奴隸勞動折磨下人口減少的速度,同時大量抓擄外國人當奴隸,還會引起越來越強烈的反抗,不利於海外市場的擴大。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能通過支付工資的辦法來僱傭本國自由民從事生產勞動。此外,大量機器的應用及由此導致的技術分工,使大量工人能夠真正融合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共同完成生產過程,為大規模僱工經營提供了技術基礎。否則,在手工生產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缺乏內在的技術分工和聯系,勉強將大量的人集中在一起勞動,不過是聚沙成塔,徒勞無功,就如同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前的人民公社一樣,最終還得散夥。
(5) 專業化和社會化 使用機器大生產和僱工經營的結果,是社會分工變得越來越細,整個社會經濟呈顯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特點,社會成員普遍養成了分工協作的習慣和理念,這也是社會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6) 廠商(或企業)成為最基本的經濟組織形式 機器大生產和僱工經營,必然突破家庭經營的局限,使廠商成為最基本的經濟組織形式。與小農家庭相對簡單的內部結構,廠商內部結構要復雜得多,其中包含了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分工精細的各種生產要素,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經濟系統。
(7) 私有制范圍擴大了 廠商成為基本經濟組織形式以後,私有制的范圍就擴大了,雖然名義上仍然是私有制,但在實際經營和管理層面上,所有者已經不能完全隨心所欲地支配和處分自己名下的財產了。這與封建農業時期的個體私有制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是一種「擴大的私有制」,其內部正在孕育產生新興公有制萌芽。
(8) 利潤取代具體產品成為直接生產目的 由於在極其廣闊的時空范圍內組織市場經營,廠商生產的目的不再象小農經濟那樣以獲取產品為直接目標,而是以利潤為直接生產目的,產品的生產變成了獲取利潤的手段。在這里,利潤是泛指一切價值增值。
(9) 生產要素資本化 隨著利潤成為直接的生產目的,一切生產要素都相應地變成了賺取利潤的手段,即通常所謂「資本」。整個社會經濟從此都置於資本的支配之下,受資本統治,「資本主義」成了這一時代的最強音。
(10)實行市場機制 市場分配成為最基本的分配形式 包括各種市場資源和勞動產品,都通過市場交換來進行分配,實行「各增其值、等價交換」原則,即個人向廠商提供生產要素,按系統論觀點,每一種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都實現增值,並得到各自的報酬,形成個人收入,個人再以其收入按等價交換的原則向廠商購買各種消費品。
(11) 廣泛而激烈的市場競爭 由於市場分配成為最基本的分配形式,一切生產要素和產品都要通過市場來分配,於是千千萬萬的廠商和個人便在市場上圍繞有限的市場資源展開了廣泛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每一個人和每一家廠商都隨時面臨嚴酷的市場壓力,從而推動市場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12) 政治民主 由於市場經營通行等價交換原則,從本質上來講,要求人與人平等協商,這樣就形成一種基本的人類行為模式,反映到政治上,就要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同時,市場把個人、企業與社會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這使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強烈的動機關心和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人們普遍具有濃厚的民主意識。最後,市場經濟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廠商,廠商既財大氣粗,又人多勢眾,這樣政府使用高壓手段就失去了現實可行基礎,除了民主別無出路。總之,民主化是市場化的派生產物,沒有市場化,就沒有民主化。
(13) 規范化 市場經濟是一個由千千萬萬的廠商和個人參與的過程,因此必然要求對人們的行為作出嚴格的規范,包括國家法律制度、廠商內部的管理制度、各種技術性操作規范以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標准等。這就好比,在鄉間小道上,一個人或很少的幾個人走路,無需交通規則,但在大城市,數以萬計的行人、車輛一起上路,就必須制定交通規則了。總之,規范化是與市場化相聯系的,沒有市場化,就沒有規范化。
(14) 對外擴張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 市場經營由封閉走向開放,廠商經營規模越來越大,最終勢必突破國家疆界,向全球擴張,這樣市場經濟的擴張性就與小農經濟的保守性形成了尖銳的矛盾,這是15世紀末以來長達數百年的殖民侵略活動,以及20世紀上半葉發生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所在。
市場經濟就是指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經濟運行方式.
(15)市場經濟的局限性 市場經濟是一個由千千萬萬的廠商和個人自主參與交易形式,在市場經濟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指揮。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的價值規律。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是受供求關系影響,沿著自身價值上下波動。所以在交易過程中,我們常能看到同一種商品在不同時期價格不同。當漲價時,賣方會自發的加大生產投入;當減價時,賣方會自發的減少生產投入,這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特點:自發性。市場的范圍之大使得誰也無法客觀宏觀的去分析觀察,參與者們大多以價格的增幅程度來決定是否參與,與參與程度,這就體現了市場經濟的第二個特點:盲目性。參與者盲目自發的投入生產,而生產是一個相對於價格變動耗時較長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常能看到一種商品降價後,它的供應量卻在上升,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第三個性質:滯後性。
對於個人或家庭等首先就農業來講,其比較經濟效益顯著下降,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農民的貧困問題日漸突出,農民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湧入城市,成了社會上長期受到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問題的原因當然是非常復雜的,但從根本上來說,則是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發展過渡時期的社會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自近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就是工業和服務業的興起,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之不斷地由農業向工業、服務業流動。就象「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樣,資源是由經濟效益低的行業向經濟效益高的行業流動。因此,伴隨著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必然是農業的比較經濟效益低於工業和服務業。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任何企圖提高農業比較經濟效益的努力從根本上說都是徒勞的。要解決農民的貧困問題,根本出路只能是「非農化」。
其次,世界性的家庭倫理危機日益嚴重。家庭的規模在不斷縮小,「三世同堂」式大家庭已基本成為過去,一對夫婦及其孩子組成的「核心家庭」已取而代之成為目前最普遍的家庭形式。但家庭規模的縮小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還在進一步縮小中,出現了大量非典型不完整家庭,如各種單親家庭、丁克家庭(Double in no kids,DINK)、單身家庭等。與此同時,家庭的職能也在不斷剝離。在農業時代,家庭可以說是全職全能的,包括生產經營、生活消費、兩性情愛、生育後代、撫養教育、贍養老人以及承擔社會義務等許多職能。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這些職能都開始相繼從家庭中分化獨立出來,程度不等地實現了市場化、社會化。生產經營差不多已經完全由各類廠商所包辦,生活消費遠遠超出了家庭范圍,「天倫之樂」已讓位於「天涯之樂」,孩子的撫養教育不再由家庭大包大攬,而是由各類托兒所、幼兒園、學校承擔了相當大一部分,老人的贍養也不再完全由子女承擔,而是由各類托老組織承擔了一部分。最叫人難以接受的是,夫妻感情日漸淡化,婚外戀大量涌現,非法色情交易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發展至今,除了生育職能基本上完全由家庭承擔以外,其它職能都已經全部或部分越出了家庭的范圍。導致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當然是非常復雜的,但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由於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隨著生產經營職能完全由廠商所取代,人們正在日益遠離家庭,融入社會,最終必然導致家庭的解體。

㈤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影響

首先強烈鄙視下,翻下政治經濟書不就得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專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屬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異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
一、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二、在分配製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三、在宏觀調控上,由於公有制為主體,因而國家對市場的調控具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計劃與市場兩個手段的長處,把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結合起來。 影響自己發揮吧

㈥ 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什麼來進行的

這個是很復雜的事情啊宏觀調控(簡稱宏調)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內的運行。在市場經濟中容,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周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著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來達至計劃經濟之目標。
還有利率之類的,但現在的中國經濟主要是財政基建財政的方式來進行的。

㈦ 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關系

市場經濟對民主政治產生的積極作用
1.市場經濟將個別勞動轉化成社會勞動,從而使人的生產能力和活動能力沖破狹窄的范圍和孤立的地點向深度及廣度擴展。
2.市場經濟培養了無數獨立的經濟主體和個體,增強了人們的獨立和自主意識。
3.市場經濟培養出了「天生的平等派」。
4.市場經濟的「多元經濟結構」為西方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奠定了基礎。
5.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它限定了政府的職能和權力,使專制、獨裁政體難以生存。
6.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使民主政治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

從西方市場經濟和議會民主政治產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大量經濟剝削和勞動者異化現象,阻礙
2.資本主義國家政權主要保護的是資產者的利益,其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資產階級統治的性質。在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真正保護的是私有財產的權利,「自由」、「平等」的背後都以財產權為基礎。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少數人和集團對市場和國民財富的壟斷而必然造成政治上的壟斷,使國家政治權力實際上掌握在極少數大資本家和壟斷集團手中。

「民主政治」是人類文明幾千年孕育出來的一個理性結晶。在當今世界,它是以主權國家議會民主和基層組織直接民主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在現代生產力的條件下,民主政治比專制和獨裁政體更符合時代的要求,也更能適應市場經濟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沒有民主的「社會主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性。如今,我國已經轉入市場經濟軌道,我們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這種復雜的歷史和現狀決定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艱難性、曲折性和長期性。中國只能在本土政治文化的主幹上「汲取」西方民主政治文化中的精華與合理成分,創造出一種適合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模式。

㈧ 國家政治環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何影響

由於收入分配不公所導致的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問題近年來一直困擾著中國,這一問題內已經超越其他所容有一切因素成為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之間矛盾之最主要源頭.收入分配不公導致社會高度分化,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糾正,社會的穩定就成大問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成大問題. 政治相對開放的國家,經濟發展也會相對較快

㈨ 談談市場經濟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我們有市場經濟嗎?
除非壟斷企業也市場化,
才對政治有影響!
但這又不合國情
所以沒什麼會對政治有影響!

㈩ 「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有什麼意義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中國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今年5月,歐洲議會議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入世十五年後,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一輪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據最新消息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個關於反傾銷法規的整體法案,以應對中國議定書的某些條款將在12月到期。
歐美集體耍賴
根據15年前簽署的入世協定,中國到2016年年底可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地位,決議表示,歐盟一些企業和工會組織擔心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將有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從而威脅歐盟企業生存、影響歐盟就業。雖然議員的投票結果不具約束力,但這更代表了一種情緒,即歐洲人認為,歐洲失業率升高是因為來自中國國有企業廉價產品的沖擊。數據顯示,歐盟現有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有56項都應用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當前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手段正在執行中,占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案件涉及的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於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英國、荷蘭、比利時則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德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其態度模稜兩可。如果歐盟委員會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最終還是需要議員的認同。決議表明,歐盟如今不想履行承諾,各國也從遮遮掩掩猶豫不決到表態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對於歐盟的大張旗鼓,美國在背後的小動作不斷。美國公開反對按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不斷在這個問題上和歐洲加強「協調」,變向對歐洲施壓。5月18日,美國將進口自中國的冷軋扁鋼最終進口稅率提高至522%,關稅將使中國製造的冷軋扁鋼產品價格提高逾五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國的態度。5月底,美國反對張勝和繼續擔任WTO的仲裁官員,據了解張勝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間問題的裁決時,結果利於中國的相對較多。美國已經開始布局為年底耍賴做准備。據《產經新聞》6月19日報道,美國和歐盟的官員表示,市場經濟國地位不會按照WTO的協議規定自動給中國,因為中國的鋼鐵等基建材料的傾銷、以及中國行政干預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什麼是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名號,其實質性的影響體現在反傾銷、反補貼訴訟過程中的法律成本上。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由於WTO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WTO成員,導致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不一致。因此,認定一個國家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更多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利益權衡和討價還價的結果。
按照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協定書的第15條規定,到2016年年底中國就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中國經濟外交主要目標之一。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已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其中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但美國、歐盟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卻一直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政府2003年起正式向歐盟提出,希望歐盟立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提交了一系列文件,以證明中國的市場經濟情況。此後,中國多次提出這一要求,不過,歐盟評估一直認為中國尚未滿足所有相關標准。
歐盟的標准
由於 WTO 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 WTO 成員,必然導致各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的不一致。美國遵循「一案一議」原則,在具體的反傾銷案件中判定涉案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歐盟則採用單獨列舉的方式,在其國內法中直接列舉「非市場經濟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
從公開報道釋放的信息來看,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大概有三個層面的考慮:一是中國並未達到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五項標准;二是歐洲產業競爭力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三是美國在幕後使絆子。
今年5月的歐盟決議認為,在中國滿足歐盟關於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大標准前,中國對歐出口仍應按照「非標准」方式對待。歐盟所稱的五大標准,指企業不能有國家干預,比如國家給予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企業運行應符合國際會計准則;成本與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體系的嚴重影響;政府不能幹預企業的成立或倒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有評論稱,中國所有的國企都不符合五大標準的要求,並且包括民企在內的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的會計制度。
歐盟提出的五大標准,是以「去政府化」為核心,要求改變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試圖影響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實際上,中國也正在積極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國有資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為核心,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對國企的性質和功能要准確定位。具體對策為「兩進」、「兩退」、「一去」、「兩剝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
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很重要。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在為「非市場經濟體條款」買單。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國家進行反傾銷起訴。截至2016年7月,中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調查更如疾風驟雨,平均每月超過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反傾銷對中國開拓國際市場造成極為嚴重的困擾和傷害。以歐盟為例,自1995年至2014年,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119次調查,共執行85次,分別占同時期歐盟發起調查和執行總數的25%和29%。相比較歐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美國,同時期只接受16起反傾銷調查和8起採取執行措施。
其次,容易被抬高反傾銷的幅度。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在同一國際反傾銷起訴中,中國企業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偏高。
歐洲商業團體委託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歐盟若在2016年底決定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將下降30%,對歐盟出口量較2011年將擴大25%至50%。在之後的頭3到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製造業產品總額可能上升高達1425億歐元(1歐元摺合約1.111美元)。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降1141至2,280億歐元(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此外,這還將導致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歐盟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原料與零部件的公司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以上研究結果不排除相關利益集團為了游說歐盟,把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條款對歐洲市場的影響效果誇大其詞,但也不難看出歐洲商業團體對大量中國產品低價進入歐洲的擔心。
但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地位」只是反傾銷訴訟中一個概念。但中國一直把「市場經濟地位」當成一個政治符號和外交目標來完成,覺得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似乎就意味著取得了西方工業化國家平等地位,這無端也給自己背上了不必要的政治包袱。
但是也不要誤以為, 被「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就能避免反傾銷起訴,或者在反傾銷訴訟中獲勝。事實上,即便是被歐美視為市場經濟國家的日本、印尼、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其企業也常常遭反傾銷控訴,在應對反傾銷控訴時勝訴率也難以超過40%。「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WTO的工具,更是對一國經濟運行方式的認可。僅僅從是否有利於貿易的角度去理解是否該「市場經濟地位」是捨本逐末。
「市場經濟地位」何去何從?
歐美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關注的焦點是,在2016年12月11日以後,如何執行他們的反傾銷調查,而不違反WTO的規則。
歐盟已經開始著手一系列的立法准備。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指出,歐盟正在討論如何調整其貿易防衛政策,應對產能過剩和一個變遷中的國際法律框架。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如何解決,中國以及貿易企業將面臨歐盟新一輪的政策和法律變動。目前的提案仍處於起草階段,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交,接下來提案需要通過歐盟的立法程序,即獲得歐盟理事會和歐盟議會的批准。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歐盟新的方案將包括3個主要內容。
第一,改變歐盟反傾銷調查的做法,不再對「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區別對待,而是採取一種「國別中立」(country-neutral),從而廢除這種國別分類名單的制度。調查將解決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行業存在部分扭曲問題。
同時,新的方案將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內既存在現有的反傾銷措施,也存在根據舊的規則而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
第二,歐盟委員會將繼續要求歐盟理事會的成員國批准關於修訂歐盟貿易防衛工具(TDIs)的提案,該提案是在2013年4月提交的 。
關於貿易防衛工具的提案包括:在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之前兩周通知這些企業;在例如有可能發生貿易報復的情形下,即使沒有行業提出訴求時,歐盟委員會也可以啟動調查;在特定情形下不使用「較低關稅」的規則,因為「較低關稅」的規則通常要求反傾銷稅稅率水平僅僅需要抵消對生產者的實質性損害。
第三,宣布歐盟中國鋼鐵聯合平台將是一個重要的機制來解決這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在美國,商務部對「市場經濟地位」認定具有終決性,不受到司法審查以及美國國會或法院的約束。由於美國對「市場經濟地位」評判標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管理當局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是否認定一個國家為「市場經濟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政治意願而非客觀標准,牽涉更多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
從美國以往的政策立場來看,其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態度。因此,美國在2016年後是否如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存在很大變數。美國最近的反傾銷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商務部明顯轉變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的「單獨稅率」政策,拒絕給予國有獨資和政府部分持股企業單獨稅率。此舉將降低政府直接或間接投資企業適用「單獨稅率」的可能性,進而導致這些企業承擔更高的反傾銷懲罰性稅率。美國的做法充分表明在反傾銷問題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調查標准不降反升,並未呈現緩和的局勢。2016年6月,美國對中國的冷軋扁鋼徵收265.8%的反傾銷稅以及256.4%的反補貼稅,對中國的耐腐蝕鋼板徵收210.0%的反傾銷稅和39.1%的反補貼稅。同時,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其一舉一動都具有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美國的態度將深刻影響歐盟、日本等中國重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態度。對於美國而言,即使美國接受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它也可以不做政治宣誓或者政策和法律層面的調整;即使美國不能使用替代國來進行價格比較,美國仍有可能以其他理由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甚至已經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也有猶豫反復。目前澳大利亞雖然在原則上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又以中國涉案產業可能存在「特殊市場情形」或者「國家壟斷」為由來推翻「市場經濟地位」,從而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這對飽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盟和煽動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顯得尤為有吸引力。套用最新流行的一句話「鐵打的福原愛,流水的大魔王」,這同樣是「鐵打的貿易保護,流水的保護措施」。中國也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閱讀全文

與市場經濟政治的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