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創新發展

中國經濟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0 20:44:46

① 創新驅動是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素嗎

創新驅動是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唯一因素(對)。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版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權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供參考。

② 創新如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科技創新不斷推動傳統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其原有生產效率與服務效益。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升了服務業產品、產業創新的整體水平,從生產、消費、流通等各個環節為現代服務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更為強勁的發展動力。

第三,在消費方式打破時空局限的同時,消費需求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實用性讓位於個性化,能否獲得心理滿足成為了衡量消費方式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准。現代服務業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了與消費者「一對一」對話,使服務的情感性超越價值性,在滿足消費者最基礎的衣、食、住、行等需求之外,更加註重心理需求,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最後,信息高頻交互帶動流通方式的直接化、集中化。近年來網購的快速發展使物流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藉助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物流將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等各個環節整合處理。以食品類貨物為例,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通過智慧物流相互協作,而消費者可以通過貨物源頭自助查詢和跟蹤等多種服務,實現對食品類貨物的源頭查詢。

這一新型的流通方式既節約了企業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又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從而更好地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期待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③ 近些年,有哪些領域的創新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近些年,有哪些領城的創新為中園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④ 淺談創新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

摘要: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靈魂,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什麼是創新,中國自主創新之路應該怎樣走以及在「十二五」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好創新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自主知識產權;新型工業化道路
經濟創新指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的開拓、新生產要素的發現、新生產方式的引進和新企業組織形式的實施。創新詞義解釋為創新行為、發明行為或者創造某種新事物的行為,因此有知識創新(即科學新發現)、技術創新(技術新發明)。「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創新就是新的組合。」(1)總之,創新在經濟學上的意義就是新的組合,而這個組合最初可能就是由知識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引起的,一旦與經濟活動相組合,就會帶來一場經濟領域的變革。
一、創新的含義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英語中Innovation(創新)這個詞起源拉丁語,原意有三層含義:更新,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替換:創造新的東西.就是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改變,就是對原有的東西進行發展和改造。「創」,即創造。提及創造,不得不提到中國製造——產品產自中國、銷往海外,在這一價值鏈中,中國企業獲得的效益是最少的,盡管這比在國內銷售更能保住其收益,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企業才屈從於外國品牌的各種苛刻條件,甚至不惜出讓巨大利益,而真正能從中受益的是那些中間商、品牌商和外國的消費者,尤其中間商,更是最大的獲益者。
那麼中國如何提升中國製造能力呢?首先,要對企業生產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爭取以零質量事故為標准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平台,在出現貿易摩擦時政府要鼓勵企業和行業協會聯合起來主動維權;第三,企業要盡快樹立品牌意識,要捨得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也有助於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有助於本國企業獲取應得利益,也有助於實現權利與責任的均等劃分;第四,從國家政策上適時地作出一些調整;第五,從當前的宏觀調控角度看,我們有必要將中國製造的產品銷售市場從海外轉向國內,目前我們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這樣不僅有助於緩和國內經濟運行緊張的狀況,也有助於減少中國產品在海外的銷售壓力。
中國創造是一個所有權概念,只要是技術、品牌、利益等屬於中國資本控股創造的,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生產的,都叫「中國創造」。張瑞敏曾這樣分析:「『創造』是『人無我有』,而『製造』卻是『我有人也有』」(2)。「創造」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生產的,假使不清楚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再好也只能是生產量,依據用戶需求來生產產品,可以調節高低端產品分配和不同地區的市場份額,生產出多元化的成品,從而為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和降低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風險保駕護航。「中國創造」是不僅要從硬體與低成本勞動力中出效益,最主要的是從管理與技術中出效益。
「中國創造」不僅意味著核心技術的創新、自主品牌的打造,也包含商業模式的轉變。
中國企業也可以從工業生產模式向服務生產模式轉變,在國際市場上開辟一條新的營銷道路。在現代競爭中,不是國際品牌的產品只能算是「半成品」,是「只能被有品牌的跨國公司來購買的初級產品」(3);隨著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和市場前景的不斷變化,新型高科技企業對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經營者必須對市場有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也只有在此引導下建立起良好的人才資源管理體系,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生產熱情,穩步提升企業的生產和活力;中國創造也需要持續不斷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大環境。因此中國企業應該打造科技創新的堅實平台,跨越核心科技的「龍門」,開發和突破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必須以堅韌不拔的決心努力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二、以創新為助推器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當今世界形勢發展、調整、變革之大——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全球經濟和國際市場走向已經發生巨變,科技產業在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尋求新的突破,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也在發生調整,這些因素都給我國經濟發展提出很多挑戰。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發展過程中的失調問題突出,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繼續發生新變化:「一是經濟社會結構變化呈現新特點;二是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新挑戰;三是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新期待。」(4)世界在發生巨變,同時中國也在進行著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面而深刻的變革,我們應當清醒認識到:機遇和挑戰並存,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國人的責任意識和緊迫感,從而達到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的作用,在新形勢中抓住機遇,在國際交往中操控主動權,認清中國特色主義建設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積極化解各種挑戰並利用當前中國良好經濟形勢的戰略機遇期,爭取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大方向依然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為主要目標,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5)
經濟結構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因此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首先,應該在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在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中找到科技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創新點;其次,依託關鍵的核心科技,發展中國的自主品牌和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力;再次,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中應該取消一些體制性障礙,全面整合市場准入機制、技術標准制定、發展規劃等政策配套性要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最後,利用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資源為新興產業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切實做好思想工作並統一到「十二五」經濟工作的發展規劃上,全面推動各領域體制改革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失衡問題,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制約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源於體制的不合理,因此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實現持久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可靠保證。體制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行軍。加強體制改革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作為創造者的作用,確定改革的先後順序,重點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
積極推進經濟領域的稅費體制改革。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各層級的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改革個人所得稅徵收方法,探究並建設經濟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設全面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穩步增長和結構升級,防止「大躍進」式的盲目性模式再生。因此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充分探究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6)工業化為城鎮化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信息化也使城鎮化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興工業市場的擴大和其在全球的推廣成為我國工業和城鎮化進程中的有力手段。工業發展速度的加快,也必將有力的促使我國農業逐步實現現代化。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沒有變,且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們必須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加快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為早日實現現代化打好基礎。

⑤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創新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所以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創新。

⑥ 請用創新來講講如何提高中國經濟的發展,舉例說明

①發揮財政來,推動引資自、引技。
⑤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形成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建立健全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分配製度、引智有機結合,提高我國引進,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同時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
④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稅收等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國家通過下列措施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③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②落實創新體系執法、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

⑦ 怎麼發展中國創新經濟

創新,創造出新的東西,建立相關制度,給予財政支持,培養人才。

⑧ 為什麼將創新至於中國經濟發現的核心地位

為什麼將創新至於中國經濟發現的核心地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創新驅動發展對版於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重要權意義。
一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就難以擺脫傳統的過多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長方式,難以破除資源、環境和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從而難以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就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創新成為塑造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的關鍵。創新能力強,不僅能夠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和競爭優勢,也能夠主導規則的制定和發展的方向。
三是沒有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將難以實現經濟強國,也最終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能否真正成為經濟強國,最關鍵的並不是看其經濟總量的大小,而是要看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經濟結構的優劣。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不小,但要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必須在科技水平和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取得大的進步。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