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

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

發布時間:2021-02-21 02:31:01

❶ gdp是什麼意思它的多少代表什麼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從產品的使用出發,把一年內購買的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加總而計算出的該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這種方法又稱最終產品法、產品流動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產量,P1、P2……Pn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價格,則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現實生活中,產品和勞務的最後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居民消費(用字母C表示),包括購買冰箱、彩電、洗衣機、小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服裝、食品等非耐用消費品的支出以及用於醫療保健、旅遊、理發等勞務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屬於消費。
企業投資(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資本資產(包括廠房、機器設備、住宅及存貨)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新造廠房、購買新設備、建築新住宅的投資。為什麼住宅建築屬於投資而不屬於消費呢?因為住宅像別的固定資產一樣是長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貨投資是企業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如果年初全國企業存貨為2000億美元而年末為2200億美元,則存貨投資為200億美元。存貨投資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因為年末存貨價值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年初存貨。企業存貨之所以被視為投資,是因為它能產生收入。
計入GDP中的投資是指總投資,即重置投資與凈投資之和,重置投資也就是折舊。
投資和消費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具體的分類則取決於實際統計中的規定。
政府購買(用字母G來表示),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購買軍火、軍隊和警察的服務、政府機關辦公用品與辦公設施、舉辦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給政府雇員的工資也屬於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是一種實質性的支出,表現出商品、勞務與貨幣的雙向運動,直接形成社會需求,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政府購買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產出來的商品與勞務的作為報償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失業救濟、貧困補助、老年保障、衛生保健、對農業的補貼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轉移支付是政府通過其職能將收入在不同的社會成員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將一部分人的收入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實質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轉移支付發生時,即政府付出這些支出時,並不相應得到什麼商品與勞務,政府轉移支付是一種貨幣性支出,整個社會的總收入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中。
凈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它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
把上述四個項目加起來,就是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從收入的角度,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加來計算的GDP,即把勞動所得到的工資、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資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業家才能得到的利潤相加來計算GDP。這種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沒有政府的簡單經濟中,企業的增加值即其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要素收入加上折舊,但當政府介入後,政府往往徵收間接稅,這時的GDP還應包括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間接稅是對產品銷售徵收的稅,它包括貨物稅、周轉稅。這種稅收名義上是對企業徵收,但企業可以把它打入生產成本之中,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故也應視為成本。同樣,還有企業轉移支付(即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帳),它也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移給消費者,故也應看作成本。
資本折舊也應計入GDP。因為它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中。
還有,非公司企業主收入也應計入GDP中。非公司企業主收入,是指醫生、律師、小店鋪主、農民等的收入。他們使用自己的資金,自我僱用,其工資、利息、租金很難象公司的帳目那樣,分成其自己經營應得的工資、自有資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資、利息、利潤、租金常混在一起作為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這樣,按收入法計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從理論上講,用收入法計算出的GDP與用支出法計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產法核算GDP
用生產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質產品與勞務的各個部門的產值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又叫部門法。這種計算方法反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來源。
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時,各生產部門要把使用的中間產品的產值扣除,只計算所增加的價值。商業和服務等部門也按增值法計算。衛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務等部門無法計算其增值,就按工資收入來計算其服務的價值。
按生產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分為下列部門:農林漁業;礦業;建築業;製造業;運輸業;郵電和公用事業;電、煤氣、自來水業;批發、零售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業;政府服務和政府企業。把以上部門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加總,再與國外要素凈收入相加,考慮統計誤差項,就可以得到用生產法計算的GDP了。
從理論上說,按支出法、收入法與生產法計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因而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項來進行調整,使其達到一致。實際統計中,一般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支出法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計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標准。
四、兩種國民收入核算體系
以上所介紹的是西方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簡稱SNA)。該體系以西方經濟理論為依據,認為創造物質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勞務活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活動,將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核心指標。西方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是目前大多數國家所採取的一種核算國民經濟的方法,是一種比較合理和科學的核算體系。首先,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市場化、信息化趨勢不斷加強的今天,信息、知識、技術、勞務部門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產業創造的價值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愈來愈大,而物質生產在整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對下降。因此,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應把非物質生產勞務計算在內,把一切有償勞務的市場價值計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據SNA核算國民收入時可以避免重復計算,區分名義GDP和實際GDP等也都有合理性。當然,這種體系以GDP來衡量國民經濟總產出水平、衡量經濟發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場交易活動(如家務活動、自給自足生產)得不到反映,無法說明人們閑暇的享受與安全,無法反映一國環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復計算,等等。在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以前,還有一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中央計劃經濟各國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簡稱MPS),為前蘇聯、東歐及我國所採用。該體系以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為依據,將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作為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總成果的基本指標。這種核算體系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相適應,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隨著全球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勞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不利於反映綜合國力和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它不能系統反映社會資金運動情況,不利於國家宏觀管理和調控;不能反映國民經濟循環全貌及各環節間銜接情況,不利國家掌握整個經濟運行的綜合平衡。因此,東歐、俄羅斯等經濟轉軌國家和我國也逐漸採用了西方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我國從1985年起,正式採用GDP指標作為考核國民經濟發展和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主要指標。目前我國已計算並公布GDP數字,但還沒有計算和公布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標的數字。

❷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了讓同學們對我國經濟發展及百姓生


小題1:主要信息:2007年至2011年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總體上呈下降趨勢,而2008年到2011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基本保持平穩。
現狀: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共4分。主要信息2分,現狀2分)
小題2:①醫療有保障②菜籃子豐富了③住房有保障
小題3:認識國情,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共3分。與上句語意相關、句式相同、字數相等)

❸ GDP來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這樣對嗎如果不用GDP那應該用什麼來衡量

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反映一國經濟的總體狀態,但用它來衡量一國的經濟成果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第一,GDP不包含出某些經濟成果。
第二,實際GDP不有反映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加或減少。
第三,GDP不能反映地下經濟活動。
第四,國內生產總值表明社會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量,但不能說明街道的是什麼商品和勞務。
第五,有一些經濟活動在提供產品和勞務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這些GDP都沒有反映出來,如環境污染問題。


  1. GDP只是產值的一種指標性描述,並非全面衡量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指標;

  2.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忽視環境,以環境換產值,將來再費錢治理,危害不言而喻;

  3.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重視短期效益,不重視長遠效益;

  4. 如果以GDP為導向,可能會使地方政府重視企業規模、數量;而不重視企業的生產效率。

    (以上為部分考試回答)

我國的GDP的數據來源與稅收統計,而且不是所有經濟活動都包含,比如中國和美國GDP統計的「籃子」里裝的東西就不一樣。所以算出來根本不代表什麼。1,稅收數據的可靠性不可查證,2,隱性收入(腐敗)不計算,3,房地產占很大比例,4,偷稅漏稅嚴重,這樣的GDP不可能表明經濟發展水平,只是政績,表功。很簡單的一件事就能說明,中國的人均GDP排第幾,呵呵。


世界上還有兩個比較靠譜的參數;一個是生活必需品(吃穿住用行)占收入的比例,人們在這些方面花錢越多,閑錢越少,生活品質越低。二是幸福指數,但是這個指數在各個國家之間沒有通用性,很難比較。

還有就是年均帶薪假期數,還有犯罪率,失業率。

❹ 為什麼說人均GDP是一個國家衡量經濟發展的最佳指標

第一,GDP指標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的重要工具。首先,GDP增長率是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不關心經濟增長,國為沒有經濟的適當增長,就沒有國家的經濟繁榮和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國政府的統計部門都把GDP增長率作為描述經濟增長情況最重要的綜合性宏觀經濟指標。 第二,GDP指標是描述經濟規模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是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當然,經濟規模與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並不是對等的。在同樣的經濟規模下,國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以及經濟增長的潛力不同,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有經濟實力,也很難在國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GDP指標是描述經濟結構的重要標志。經濟結構始終是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許多重要的經濟結構,如產業結構、消費需求、地區經濟結構等等,都是通過GDP來描述的。目前,我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重偏低,地區經濟結構中中西部地區比重偏低,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GDP反映出來的,它們是制定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第四,GDP指標是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國際上通行的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描述的是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另一個是GDP縮減指數,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即除了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外,還包括用於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變動和進出口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CPI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縮減指數也很重要,因為它反映的價格變化更全面。 第五,GDP指標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指標。一個國家承擔國際義務的輕重,享受優惠待遇的多少,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的大小,往往和這個國家的GDP有密切的聯系。例如,GDP和人均GDP是聯合國確定其成員國承擔聯合國費用、維和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世界銀行確定其成員國享受優惠待遇的重要指標。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確定其成員國發言權時也要重點考察這一指標。 客觀地說,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的經濟總量指標GDP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這三個主要的宏觀經濟運行指標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一國經濟及其景氣周期、經濟健康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因而它至今都是國際上用來衡量所有國家與地區經濟表現的通用標准。 但是,當人類邁入了21世紀後,以GDP作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標准卻日益顯現出其片面性和滯後性。GDP指標只考慮經濟總量的增長,而沒有將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使用狀況考慮在內,並且沒有剔除對環境和生態破壞這一因素。目前很受關注的由美、德兩國作者合著的《四倍躍進》一書,對GDP曾這樣描寫道:「鄉間小路上,兩輛汽車靜靜駛過,一切平安無事,它們對GDP的貢獻幾乎為零。但是,其中一個司機由於疏忽,突然將車開向路的另一側,連同到達的第三輛汽車,造成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好極了』,GDP說。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救護車、醫生、護士,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汽車修理或買新車、法律訴訟、親屬探視傷者、損失賠償、保險代理、新聞報道、整理行道樹等等,所有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職業行為,都是有償服務。即使任何參與方都沒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還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我們的『財富』———所謂的GDP依然在增加。」 在GDP日益顯現其不足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推出新的經濟運行指標,力求將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率等因素考慮在經濟運行狀況中。然而在中國,GDP增長率目前依舊是考核官員的最重要標准。各地官員為了提高GDP以實現政績,很多時候不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上馬各類所謂的「開發區」、「工業區」等項目,不僅造成了濫佔耕地等環境問題,而且經濟效益也微乎其微。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GDP的「虛假繁榮」,但就其質量來說,很可能出現《四倍躍進》中所描述的情況。 在世界各國紛紛採用更加合理的經濟運行指標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唯GDP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唯GDP論」的第一個危害在於,它沒有意識到,GDP的增長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帶來社會財富的減少。比如說,當年的大水災引發了巨大災後重建需求,推動了GDP增長,但實際上社會財富卻是絕對的減少。再比如,在許多地方是一任領導,一任工程。班子一換屆,工程可能就沒人收尾,投入了資源,增加了GDP,卻沒有任何收益。而農村征地和城鎮拆遷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當地政府官員在這方面的觀點錯誤有關。「唯GDP論」的第二個規律在於它為短期目標往往犧牲長期利益,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根據一份對蘇州引資情況的調研通報,這些年蘇州由於外資大量進入,經濟發展很快,而代價是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消耗4000畝土地,以目前14%的增長率發展速度來看,到2020年蘇州工業用地就沒有餘地了。這實際上就是將當前的GDP建立在透支未來的基礎上。「唯GDP論」的第三個危害在於:在追求總量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就容易忽視結構的平衡。 國內湖州市就率先取消GDP指標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它摒棄了幾十年來「唯GDP論」的片面做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多考慮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❺ GDP越多就代表國家經濟越強大嗎

不一定的,一個國家的GDP越多,並不一定就能說明這個國家經濟越強大!一方面GDP的增長代表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提出要又好又快的發展,GDP的發展應該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且太快會造成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形成泡沫經濟,會阻礙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的政府,其根本義務是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這樣一個健康的基礎上這個國家成為大國強國自是理所應當。因此,政府在經濟上應優先考慮如何提高就業率、提高居民收入以及穩定物價等與居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的事務。但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GDP凌駕於一切,一切以大局為重、集體為重、勝利為重,犧牲個人利益似乎是天經地義。當然GDP作為一項衡量社會總體財富的經濟指標,本身無可厚非,但同它一樣,還有許多衡量社會民生的經濟指標(失業率、個人收入、購買力等)。CPI才與國民生活有關!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全國范圍內的概念,它不能看出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我認為GDP越大,不能代表人們越幸福,就我們全國而言,滬寧杭,京津塘,珠江三角洲,遼沈四個小小的地區的生產總值卻占我國GDP的百分之五十之多,舉個例子,假如我國有13個人,每年共可以得到13塊錢,照理說是平均每人每年一元錢,而事實不是這樣的,其中有四個人高馬大的就可以每人得到一元之多,平均算下來是他們四個人共得到的是6元,剩下的六個人只能得到幾毛錢,從這樣的一個邏輯出發,幸福的是誰,痛苦的是誰,應該都知道了吧!統籌的說,GDP越大人民就越幸福,這是糊弄老美的話,但要對我們廣大的人民而言,應該說是一個地區的GNP越大人民就越幸福,畢竟這個承認私營的社會里,收入差距的問題是不能克服的,又出現一個馬太效應,所以說,幸福的只是GDP的創造者!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是取決於政府的福利、消費的需求、人民的受教育程度、等等。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GDP大幅增長,那麼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 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 ·GDP從低到高是個過程,增長快了也不好,不增長,或下降也不好。

❻ GDP能代表什麼代表一個城市的實力嗎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專一定時期內生屬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GDP並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6)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

❼ 為何要用GDP反映經濟增長水平

———本市同普路1030號小謝 答: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能力持續擴張的過程。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長期的經濟增長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素投入(主要指資本與勞動力)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短期的經濟增長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生產能力的擴張;二是生產能力利用程度的提高。經濟增長在現實生活中的直接體現就是,社會產出水平的增加。因此,在評價一個國家、地區或者一個經濟區域的經濟增長水平時,使用最多的指標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即GDP。 GDP這一概念來源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個完整描述經濟總體運行過程及結果的核算框架),是該體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按照標準的說法,GDP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一國境內所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即以消費和投資為目的現期生產和出售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市場價值計算的總和。GDP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區域內一定時期經濟生產過程的最終成果。 應該說,GDP較好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是一個具有很強綜合性的指標。因此,當前這個指標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用於描述經濟增長的指標。 然而,GDP這一概念也受到了不少批評,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GDP進行質疑的歷史與GDP的歷史幾乎同樣長。歸納起來,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來自基礎理論方面,即認為在GDP核算過程中,只考慮了可以市場化交易的社會生產部分,而沒有包括非市場化交易的部分。例如,GDP的統計范圍沒有包括自我服務。在GDP的成本部分,只是較充分地反映了私人成本;沒有反映未進入市場交易的成本,例如,GDP核算過程中對於資源耗竭、生態退化、環境惡化等沒有進行充分考慮。由此,也有人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但在實際操作中尚未形成規范的指標體系。 二是來自於倫理學方面,即認為GDP沒有關注人類福祉的增長。例如,在經濟學中很有名的「交換母親」案例就反映了這一點。這個故事說的是,如果兩個母親各自在家裡照看孩子,則不會生產GDP;如果她們交換看孩子,每個母親向對方付費,則會增加GDP,但是,孩子卻會因為非母親照看而增加痛苦。 三是來自於統計學方面,即認為GDP在統計學方面是不夠完善的,例如,大量的地下經濟沒有被納入統計范圍,這使得GDP統計在市場完善的國家與市場不完善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GDP作為一種流量指標,在統計學上不能取代存量指標,不能反映社會財富水平的增長。 第一個理由是GDP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基礎性和現實操作性。 對於很多國家包括我國來說,選擇GDP作為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是基於數據可獲得性等方面而做出的最優選擇。GDP的背後,是一整套以市場價值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這套方法邏輯嚴密,以量化的指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這種制度對於現代社會經濟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其建立了以數字管理社會經濟的基礎框架,顯然,測量結果也更加准確、客觀。從這個意義上說,GDP是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重要的綜合性經濟指標。 第二個理由是GDP與市場制度之間具有天生的契合性。 GDP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體系,GDP的核算是以市場交換與市場價值為前提的。GDP作為一個指標,嚴密地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總體運行的過程和結果,是對市場經濟進行核算與管理的一個最全面、最完善的指標。而GDP的核算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在核算期內,經濟總體中各機構單位、機構部門及其之間的經濟關系,如產出、投入與效益之間的生產關系,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關系,消費與積累的關系,儲蓄、實物投資與資金融通的關系,資產、負債及凈值之間的存量及變動關系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GDP的增長率成為國家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的三大指標之一(其餘兩個指標是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而且是最基礎性的指標。 第三個理由是GDP用於國際比較和歷史比較是最有利的。 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均以GDP作為一個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因此,GDP在進行國際比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歷史比較來看,GDP核算以市場交換為核心,以市場價值為基礎,解決了實物核算體系所固有的因產品增長不均衡而無法計算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歷史可比性。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與服務的種類繁多,新產品、新服務不斷產生。而這些產品與服務在一個核算期間內,其實物產出水平有的會增加,有的會減少,有的甚至會消失。而且,社會產出的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又處於經常性的變動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反映社會經濟總體水平的增長,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GDP指標通過一整套以市場交換為核心的體系,對這些產品與服務的產出作了全面的核算。 第四個理由是GDP數據會隨著數據來源、統計學方法等方面的進步而不斷調整,變得更具有可信性。 在我國,GDP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家統計局所提供的數據就開始受到多方面的批評與質疑,例如,世界銀行、羅斯基、麥迪遜等。2005年,國家統計局組織了首次全國經濟普查,並對中國的GDP數據進行了大幅上調,使GDP數據更加客觀地反映我國經濟增長水平。 GDP核算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需要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非常龐大,因此我們很難、也不可能全部具備齊全,只能給出一個近似的估計。一旦發現了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准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還要對GDP歷史數據進行調整,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也是國際慣例。例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正是因為進行了不斷的調整,GDP的統計誤差越來越小,數據也更具可信性。日前進行的對於2005年GDP數據的修正,恰恰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GDP是衡量市場經濟運行的一個基礎性與綜合性的總量指標,代表了社會產出水平的增長,其核算過程反映了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因此,需要用GDP來反映經濟增長水平,也應該深入對於GDP這一概念的理解,不斷完善GDP在我國的運用。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博士 李勇堅

❽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什麼作為標准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標准。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可以從其規模(存量)和速度(增量)兩個方面來進行測量。所謂「經濟規模測量」是指對一個國家在特定時間范圍里能夠生產出來的財富總量,包括從基本的生活用品到復雜的生產資料,再到各種文化和精神產品等財富的總量。

在對經濟規模的 測量中最常用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它綜合性地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財富(物品和服務)的總和。此外,對經濟規模的測 量又分為對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的測量。

絕對規模只是測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時期內的GDP總量,而不論這一規模的GDP是多少勞動力創造出來的。而相對規模指標則要關心一個國家的人口(或勞動力數量)與其GDP總量之間的關系。在相對規模指標中,最常用的是「人均GDP」指標。在經濟發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標是「GDP年增長率」。

(8)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水平意義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態、潛力的標志。包括:

1、GDP/GNP總值、人均值和變化率:

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指標。據聯合國和經濟學的資料,當人均GDP/GNP值超過3000美元/年時,經濟發展趨向穩定上升,即可持續發展。

2、科技在GNP/GNP中的貢獻率:

是判別是否屬於高投入、低產出的落後經濟或生產發展方式。凡是科技貢獻率越高的,經濟越可持續發展,是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指標。

❾ GDP是不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GDP只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的大小,很難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經發展水平版,就像權我們國家的GDP雖然居世界第四位,但是經濟發展的質量還是比較低,經濟結構換不夠合理,主要優勢是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

與gdp代表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