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民對移入國經濟的影響(與勞動經濟學有關),最好3000字左右
近年來,各國無論來自什麼黨派的政客都表示要控制迅速增加的移民數量,正如移民專家所指出的那樣,在如今的發達國家,移民問題已躍升為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非法移民通過各種非法途徑進入另一國家,如以遊客身份進入,然後就「黑下來」不走了。聯合國難民署表示,2006年全球有1000萬難民或政治避難者進入他國。成為移民或外籍勞動力是窮人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只要收入差異存在,移民就會繼續增長。今天全球的移民總數(包括非法人口)預計達到2億。這個數字聽上去很大,但只佔到世界總人口的3%,今後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大多人並不明白過去40年的全球人口大流動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消極後果。相反,在讓數百萬移民或外籍勞動力過上更好生活的同時,移民輸出國和接收國在文化和物質上也獲得利益。
過去10年來,世界上大多數地區之所以能在低通脹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球范圍內的勞動力增長迅速。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稱過去40年的移民數量翻了一番還多。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或是能力不夠,或是缺乏鬥志,因此需要輸入新鮮血液。歐美在這方面獲益匪淺。此外,隨著移民輸出國人口的不斷增加,移民也是一件好事。IMF的數據顯示,來自宏都拉斯、薩爾瓦多、蓋亞那和牙買加的移民離開後,促進了本國工資的上漲和貧困率的下降。移民也可以讓本國人從日常工作中得到解放,轉而去做更具技術含量的工作。讓外籍勞力照顧孩子,父母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移民也是消費者,他們也要租房子、買東西,也要購買服務。
發達國家比其他任何歷史時期都想要接收更多的技術移民。世界銀行對20個發達國家的5200萬移民做的調查顯示,36%的移民擁有大學學歷,比1990年大幅提高。2007年11月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55%的西班牙人認為移民對他們的經濟有好處,義大利人同意這一觀點的比例是50%,德國和英國只有42%。許多民眾擔心的是,大量外來者會佔用有限的公共資源,而且,如果國家經濟不景氣,外來者會搶他們的飯碗。不歡迎移民的人認為移民或許會給經濟總量帶來好處,但個人感受到的卻十分有限。此外,對於大批移民會佔用接收國大量公共資源的擔憂,如學校、廉租房和醫療衛生設施等,研究顯示,許多合法的新移民都是身強力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並不會佔用多少公共資源,而他又和普通公民一樣交稅。當然,隨著移民年齡的不斷增加,他使用公共資源的幅度也會隨之增加。
西班牙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不僅阻礙了經濟增長,縮小了公共社會保護體系的經濟基礎,而且大大增加了支出規模。西班牙人口4400萬,其中外國人幾乎佔9%。1998年至2005年,西班牙的外來人口增長了486%,使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移民大國。隨著西班牙經濟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員還在持續增加。如何安排好數量巨大的勞工的工作和生活,成了關乎社稷的大事。與此同時,還使政府和各政黨必須面對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之間的利益沖突。因此,改變勞動力供給短缺狀況,可以有效地緩解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與政治的諸多負面影響。西班牙政府於2005年為居住在本土上的非法移民解決身份,受益者達到70萬之眾。為了保證其政策獲得期望中的成果,西班牙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社會政策措施,在解決人口問題時,也緩解了經濟壓力。事實上,西班牙不少地區,由於充分利用來自操相同語言的拉美國家移民,加上來自北非、東歐和亞洲的移民10年來為經濟發展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改變了社會面貌。當地人口的缺損給移民創造了機會,這是移民西班牙成功的客觀因素。
去年7月聯合國「移民與發展論壇」上來自160多個聯合國成員國以及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移民組織、歐委會等國際性或地區性組織的600多名代表專程與會,就當前國際移民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展開熱烈研討。再次激發了歐洲各國對移民問題的密切關注。專家們普遍認為移民問題是一個世紀挑戰,各國應努力尋求妥善的應對措施。
B. 往發達國家移民對發達國家的政治方面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移民對國際政治經濟的影響
(一)移民有利於促進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隨著經濟和政治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國際移民對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移出國和移入國的社會整合以及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都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國際移民是國際民間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其母國與移居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梁之一。對於加強世界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加強國際對話與合作,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移民的發展促進了跨國的和全球性的文化網路的形成,促進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與全球文化的生長,對於文化全球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國際移民對民族國家管理控制其領土事務的權威、能力提出了挑戰。盡管許多國家都試圖控制國際移民入境並為此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加以限制,但往往收效甚微。國家對其邊界的控制管理能力不斷受到削弱,大量的非法移民通過各種非正規途徑逃避國家的控制,進行跨國流動。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之間無證件工人的流動幾乎不受阻礙,美國和墨西哥邊界之間的非法移民的屢禁不止也說明了這一點。
(三)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認同,對民族國家的社會及政治穩定造成危害。國際移民大規模的跨國界流動在移入國造成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大量移民的移入帶來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國民族的同質性和共同的價值觀遭到挑戰。國際移民大多屬於非主體民族。而非主體民族在對變動中的環境做出適應的過程中強化了社會分界意識,特別是本民族的心理認同[9]。同時,移民要融入當地社會,需要克服許多因素,諸如移居國的語言、風俗習慣、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移民對其源出國文化的保持及其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移民對移居國的文化認同,有可能造成社會關系的緊張及沖突。而在移居國,來自貧窮國家的移民日益受到仇視和排斥。大量移民的進入帶來眾多的社會治安問題,這也是一些極右勢力沉渣泛起的誘因。尤其在歐洲,民眾把一切由經濟衰退和資本主義調整帶來的社會經濟弊病,如失業、住房短缺、高犯罪率、社會服務不足等都歸咎於移民。一些極右勢力更是利 用民眾的這種「恐外症」,煽動人們的反移民情緒及種族主義情緒。一些極右政客甚至宣揚所謂的「差異的種族主義」,鼓吹絕對的、不可化約的「自我」差異和不同文化特性的互不相容。
(四)國際移民加劇了南北雙方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國際移民對發達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其中大量移民勞工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短缺的人力資源,同時對於發展中國家,移民匯款也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來源。另一方面,這種國際移民卻使南方國家更加邊緣化、貧困化。在當代,國際移民的一個重要的新趨勢就是高技術移民的增加。大量的高學歷、智力型的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及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等優秀人才從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流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利用失衡的國際關系在不投入任何教育成本的情況下,從其它欠發達國家掠去大量技術人才,造成了發展中國家日益嚴重的「人才流失」。不僅在新技術領域,而且在傳統領域如採掘業和製造業,也都是如此。這不僅直接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在新技術領域的持續落後,而且在傳統部門也嚴重削弱了其實力和競爭力,使這些國家除普遍的資本貧乏外,技術人才的短缺也日益束縛著其經濟增長率,進一步加劇了南北之間的經濟差距和不平等,南方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的處境更加不利,更加貧困化、邊緣化。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南北關系的緊張。
(五)國際移民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和艾滋病的蔓延。正如斯蒂芬·卡斯爾斯所說:「移民也可能對環境構成影響,因為它會使城市膨脹無法控制或形成過度利用自然的壓力。」不僅長期移民會對移入國的環境造成某種程度的壓力,同時像旅遊這樣的短期流動對環境造成的損害也是不容忽視的。此外,國際移民也加速了各種疾病的傳播,如艾滋病的蔓延。「離開家人和缺少女性陪伴,年輕男子易於搞同性戀,也容易接觸妓女和毒品。感染上艾滋病的移民返回鄉村和小城鎮的家中,這給那些直到最近還不知道這種病毒的地區造成了很高的感染率。」此外,國際人口販運組織為了牟取暴利, 把越來 越多的婦女販賣到國外,許多人被迫從事所謂的娛樂業。其中很多人被感染上艾滋病並不斷地傳染其他人,這也是目前世界范圍艾滋病不斷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跨國人口流動的發展,不可避免的也會帶來其它傳染病的跨國界傳播,危及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國際移民造成的問題僅靠任何單個民族國家是無法解決的,加強國際合作必不可少。
(六)國際移民造成國際關系的緊張。由於移民問題涉及到來源國和接受國的不同利益,特別是非法移民和難民問題往往摻雜了復雜的政治因素,對國際關系的挑戰更為嚴峻。國家間由於國際移民問題造成的外交摩擦時有發生,甚至導致軍事沖突。此外,某些國家也會為了在政治上削弱和打垮另一國家,採用各種手段引起移民或難民潮,以此達到損害其國際形象、擾亂其國內秩序的目的。美國和古巴之間的長期外交摩擦就是一例。美國出於其政治目的,長期以來對古巴人採取鼓勵、縱容的手段,使大量的古巴人以各種非法形式離開古巴移民美國,並給予這些古巴人以居留和就業優待,造成了古巴持續的移民潮,進一步加深了兩國業已存在的矛盾。另外,難民問題的出現,也有可能導致大國利用難民問題對難民源出國施壓或藉此干涉其內政。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聯盟發動空中打擊,理由就是南聯盟製造了難民潮。然而,打擊的後果非但沒有制止那裡的「難民潮」,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對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C. 移民人口的增加會給一個國家帶來哪些利弊
移民的方式有購房移民、投資移民、創業移民、團聚移民、技術移民等;站在移民國家的問題考量,他們當然更希望投資類、創業類的移民方式,因為這樣給他們國家帶來了資金、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崗位,而不是移民來跟當地人搶福利的;
D. 世界各國移民對全球經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全球化時代移民模式的新特點:
全球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今仍在持續。就經濟層面來說,著名經濟學家張幼文將全球化歸結為三個階段,即國際化、全球化、一體化。國際化是指「各民族國家隨著相互間貿易的發展,開始了市場的統一和融合」,「在此基礎上,實現諸如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和技術在國際間的流動。」全球化是指「國際化基礎上,隨著分工的深入和市場的擴大,各國經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戰後跨國公司的大發展使全球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推進。」目前的世界經濟正處在這一進程當中。一體化則意味著「世界經濟已完全融為一個整體」。1全球化要實現的是各國經濟表層化的相互依存,那麼一體化則是在本質上達到各國經濟的充分融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意味著目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各國間的移民模式將受其影響。與二戰後的冷戰時期相比,國際間的移民必將出現全新的模式。
首先,國家和地區間移民的自由度將有大的提高。正如《國際移民與亞洲民族國家》一文所述,漫長的陸地和海岸邊境難以控制,特別是那些具有人口流動傳統的地區移民體系;缺乏能夠形成有效監控體系的制度性能力;由於勞工需求和僱主壓力使得政府容忍不規范的移民活動。這些因素是推動國家間移民的重要原因,但國際移民最主要的推力來自於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國家和地區間移民的合法性將有大的改善。自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各國多將勞動力視為國家的財富,嚴格地限制人民出國。甚至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各國為爭奪勞動力而發動戰爭的情況。另外,古代的經濟活動主要是圍繞土地展開,奴隸、農民被迫依附在土地上,流動性很低。再加上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極低,移民不具備應有的物質基礎。即使有小規模的人員遷徙也絕非出自本意,而是出於生活貧困或政治壓迫。
再次,各國間移民的成分、方向差異很大。
總之,全球化時代的移民由於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加深與舊時代的移民相比具有很多新的特徵。
E. 移民能給一個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來1、增加勞動力,降低本自國勞動力成本
2、吸引投資,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3、有利於行成本國文化多元化發展
壞處:1、勞動力過剩,失業率上升
2、增加本國社會負擔
3、不利於管理!
F. 移民對美國政治,經濟等的影響
1 新移民的特點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20年來中國內地移居美國的僑民於90年代大量增加,已超過台灣和香港。1995年後台灣移居美國的人口開始消減,1997年後香港移民也開始劇減。中國內地移民人口中男女比例也有新變化。1970年內地移民人口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14∶100,十年後這一比例變成100∶114。到2000年男性與女性人口比例變成84∶100,呈現出新移民女多男少的特點[1]。新移民在年齡上表現出維持年輕化的特性。
新移民人數增加最快的是15~44歲年齡段,該年齡段在1990~2000年增加了98729人;15歲以下增加了79395人。二者合計占所有年齡曾增加總人數的45%。中國內地移民中94%是在最近20年移居美國的[2]。
中國移民首選加州作為居住地。根據「美國摘要統計」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合法移民人口有6.1282萬,其中加州佔1.9494萬,約有1/3。其次是紐約和德克薩斯州。
2 中國新移民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來自中國內地的新移民大多是具有高學歷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士,他們多是以出國留學或技術移民的方式到美國尋求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品質。一項調查顯示,北京清華大學約有80%的工科學生畢業後流向美國;北京大學也有76%的理科學生前往美國深造。近幾年移民到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中國內地移民大部分是謀職創業的科技人才。據統計,在該市由內地留學人員創辦經營的生物科技與制葯公司超過30家,有的已經頗具規模[3]。
華人雖然只佔總人口的1.1%,但對美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中國新移民的工作早已不局限於飲食業、零售業,而是擴展到高科技、通訊業、金融保險等行業。華人中也有許多人工作在矽谷的高科技公司中,許多來自清華大學的優秀人才在矽谷開辦公司,為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做出了貢獻。今日華裔美國人比一般美國人有更高收入和職業地位。在所有受雇的華裔美國人中有四分之一工作在科技和專業領域[4]。
3 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對中國移民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競爭。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大量人才,美國也不例外。然而,由於美國本國的培養能力有限(只能滿足1/3左右),所以需要其他國家培養的人才為他所用,為美國的發展注入活力。
3.1 招收留學生為美國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
美國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和較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大量留學生。2001年到美的留學生約有20萬,半數以上來自亞洲,其中僅中國就有6萬留學生,居第一位。事實上,一半以上的理工科專業博士在拿到學位後留美工作至少五年。外國優秀人才移民美國,既帶來了知識和技術,又節省了培養他們需要的巨額經費。這些人在美國安居樂業,同時又創造財富。吸收移民,藉助移民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最大的贏家是美國。
3.2 大企業招聘、延攬人才
美國不僅能夠吸引大量留學生,而且還直接從發展中國家招收工作人員赴美工作。例如,比爾?蓋茨每次訪華都要到北京清華、上海交大與學生座談,目的是物色、選拔人才。僅微軟在美國西雅圖的總部就有一百多位清華大學畢業的研究生[5]。
4 美國逐年增加H-1B簽證的數量
為了吸納人才,美國從1990年實施《H-1B簽證計劃》開始,經過數次延長時間和增加名額,大量外國優秀人才前往美國工作,移居美國。美國加州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沙克斯尼安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2002年他對舊金山灣區17家頂尖公司的2273名成員調查後發現90%的人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出生的,這些非美國土生土長的科技人員中43%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6]。
5 中國新移民的文化成果
中國新移民在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僑社文化事業的繁榮。在這個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在國際交往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加州聖地亞哥市教授漢語拼音和簡體漢字的華夏中文學校四年內學生已超過800人,該校成為當地第一大僑辦教育機構[7]。隨著中國日益強大、進步和美國華人自身實力的增強,美國的華文媒體不斷發展,知名度也逐漸提高。美國華文傳媒界發行量和廣告佔有量居首位的《世界日報》為了搶占日益龐大的華人移民市場,近兩三年加大對中國大陸的報道力度和篇幅,向讀者提供有關大陸的時政、經濟和生活新聞[8]。
6 人才迴流現象漸顯
現今,中國非常重視人才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制定了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回國。美國新經濟泡沫的崩潰也使大量移居美國的科技人員身處尷尬境地。許多人費盡周折到達美國卻面臨失業危險。目前,在美國剛畢業不久留在矽谷工作的中國留學生中有八成表示有興趣回國[9]。因此,人才流向美國的趨勢已減緩。
中國新移民憑著勇氣和靈氣在美國改善自己的生活,拓展自己的事業。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壯大、社會日益走向進步,大多數美國當地人也用積極的眼光看待正在走向和諧發展的中國和自強不息的中國新移民。在「科教興國」的方針指導下,現在已有不少海外遊子願意回國發展。務實的美國政府可能會繼續歡迎「知識移民」,而正在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國更加需要優秀人才報效祖國。
G. 移民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都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現在歐美發達國家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包括中國都是多元化的國家,以美國來說,它就是移民國專家,每年都有數屬以萬計的新移民加入美國,這些人不僅能拉動美國的經濟發展(投資、創造就業崗位等)還能豐富美國的多元文化等等
H. 論述移民對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
中國沒有黃忠認了,全是混血
I. 富人和精英移民會給國家帶來哪些影響
你好,
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稱,白皮書中提出,過半受訪者稱他們想離開中國的原因是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海外教育機會。四分之一的人進行海外投資是為了分散和規避風險。據中國觀察家們分析,人身及資產安全是那些選擇將財富移入海外的富人們最大的原因。
「我們看到太多擔心自己會面臨牢獄之災的企業家。」CNN援引北京學才胡星斗接受香港《明報》采訪時的話說。胡星斗認為,缺少法律保護使得中國很多地方的經商環境不斷惡化,這增加了中國富豪的移民動機。而胡也警告說,這些大富豪的外流帶走了大量現金。如果現金由於經濟蕭條而無法迴流回大陸,中國經濟將面臨崩潰。(環球網)
在中國富豪移民浪潮中,財富流出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僅2009年,大陸就有3000人投資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他們投資的總額超過了80億元人民幣,若再加上其他比較熱門的地區,中國移民帶出去的資金就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
「溫跑跑」式的移民產業鏈斬不斷,理還亂
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紛紛「跑路」的溫州富商,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出台,地方也退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穩定措施。此等「亡羊補牢」成效如何有待檢驗,但已經出現的「溫跑跑」現象當引起足夠的警醒,尤其是其背後的移民產業鏈,莫非真的斬不斷,理還亂?
全國人民為溫州的中小企業主擔心不已之時,當事者卻無比從容——「很多老闆都正在走移民的程序,當銀行貸款和債務達到一定數量時申請破產,就可以規避一切責任。之後,把國內的爛攤子留下,直接去加拿大定居。」擺在政府面前的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抓回來吧,也是「要錢沒錢,要命一條」,但不抓回來,國家的尊嚴何在?當務之急是斬斷「溫跑跑」的背後移民產業鏈,這是治標,然後理清思路,踏踏實實的大力扶植中小企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這是治本。【詳細】
富豪為子女教育移民怎樣影響教改?
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富豪選擇讓子女到海外求學,無疑傳遞對國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失望。筆者注意到,此前,還有很多聲音關注並批評國內教育改革,而現在,關注和批評的群體卻在減少,究其原因是,既然教育改變不了,就讓孩子出國吧,而一旦做出出國的選擇之後,也就不在意這一教育能不能變化了。所謂與其與其糾纏,不如一刀兩斷。近年來,各地國際班如雨後春筍冒出,出國留學的數量也以每年20%的增幅遞增,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國內教育改革沒有信心。
這種失望情緒,對教改的打擊是十分沉重的。不管從哪個角度說,公眾對教改的關注與參與,是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對於富豪、企業家來說,他們如果能對教育改革發出自己的聲音(畢竟除了自己的孩子求學之外,企業也要招募大量人才),同時,積極介入、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總會對目前的教改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而現在他們隨子女出國留學而移民、投資海外,就把自己置於國內教育體制之外,既不發聲,也不介入推動,教育改革就失去了重要的力量。【詳細】
富人大量移民的「社會危機」暗示
人們所謂的仇富,並不是一味地見富就仇,而是仇富而不仁的富,見不得光的富。既然如此,富人們如果僅僅因為要避免國內的仇富心理而選擇移民,那麼,不僅無法有效化解國人的仇富情緒,而且還會在原有的基礎上變本加厲,讓窮人非常受傷,而這是我們所有人都不樂意看到的。
富人大量移民,在除富人以外的人們,特別是窮人看來,富人爭相移民會給人一種「遭到拋棄的感覺」。這並不是說富人拋棄了窮人,而是說富人的移民行為會讓人覺得是精英在「拋棄」甚至「逃離」共同所在國家,那麼這個國家的魅力何在?這裡面的危機暗示,對人心和社會都是莫大的傷害。(中國經濟網)
當然,凡事要兩面看待,這些新富和精英階層移民也對中國有一定意義上的積極影響
促進中外多方面合作和交流
有學者指出,精英移民海外後並不是單純養老,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促進中國和發達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從長遠來看,人才的國際化流動,在資本、技術輸入以及國際合作等多方面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2009年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稱,僅2007年中國的海外僑匯就高達320億美元,平均每個中國人分到25美元。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數據表明,在2001到2005年間中國科學家同美國學者合作發表的論文中,七成都有海外華人學者的參與。
「應該以開放、自信、包容的心態對待移民熱。」葛劍雄認為,這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歷過。「亞洲四小龍在上世紀50、60年代曾有過大規模移民歐美的經歷,但隨著經濟發展、各項社會制度的完善,80、90年代後大量人才迴流,反令經濟社會發展從中獲益良多。只要我們改善吸引人才的條件,從管理、文化上暢通人才回歸的渠道,他們早晚都會回來。」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說。(人民日報)
「人才環流」有助於海外中國人獲得更廣泛的文化認同
目前有不少留學生在學成後,無論移民與否,選擇了回國尋找發展機會,這和中國目前社會體制、經濟形勢的改善有密切關系。因此,所謂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現象已經開始向人才獲取(brain gain)轉變。
人才外流是第三世界在經濟和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共同問題。目前大陸有一部分精英外流,這是正常的現象,但相對於中國的精英總人數來講,他們還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日趨明顯的回歸浪潮(目前回國人數已超過了出國人數),則可以抵消精英外流所帶來的沖擊。
另外,我們應該放棄「人才外流」這種觀念,目前的全球趨勢是「人才環流」。當前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旨在建立人才強國政策和措施,對於人才回歸和人才環流都起到了有益的推動作用。因此,不排除目前流出的這部分精英,在不遠的將來以某種形式迴流或環流。
隨著中國海外移民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人是看中國外的教育資源,進行一種知識性的人口流動。這樣勢必會提高中國海外移民的總體人口文化水平,也會有助於海外中國人獲得更廣泛的文化認同。(南都周刊)
移民潮倒逼制度改新
任何人都有權追求自己希望過的生活,這毫無疑義,但一個社會出現財富階層移民風潮,卻不能不說是深刻的社會危機。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伴隨移民而產生的財富轉移和智慧轉移,更在於這個讓富人得以成為富人的社會似乎被視為飄搖的船隻,使富人們急於棄船而去,只有無力移民者不得已而在此撐持,並繼續充作使人富起來然後移民而去的「群眾基礎」。
這個社會固然要反思財富的分化,固然要反思社會的斷裂,但尤其需要反思,是否為建設「美好生活」的未來而開放了門徑。富豪階層的移民,多少是因為財富產生的不安,多少是因為享受生活,多少是因為感到缺乏一個充分吸納和包容的制度改進空間,這不能不思考。我並不以為這樣的空間,只須為富豪所享有,也應該為所有民眾參與制度改進提供通道。而實際上,空間和通道可能是堵塞的。【詳細】
如何留住人才和財富?「移民潮」讓我們學會反思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說:「人口相對集中的流動反映了社會環境的諸多『不適』。目前部分精英舉家移民的狀況,值得我們思考:國內的發展環境有哪些不適宜?人們移民海外的目的不一定是謀求財富,而是追求一種人文價值取向,比如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更好的教育制度,更優的生態環境等等。中國在經濟崛起後,還需要補上什麼?由此可見一斑。」
「如何留住人才和財富?還是要下決心營造人盡其才、合法財富受到保護的環境。」葛劍雄說,「許多人移民海外,不是因為國內的物質條件差,而是覺得發展環境還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他指出,留住人要靠進一步深化經濟社會領域的改革,比如加快發展教育,讓中國的孩子有足夠的大學讀書;完善國內相關立法,保障個人財產安全;繼續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建立起惠及絕大多數民眾的醫療、養老等保障體系;調整收入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等。(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