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
普遍聯系作為一般哲學范疇,通常是指事物或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要素之間相互連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等相互關系。
在無限的宇宙中,聯系不是個別事物之間暫時的、特殊的關系,而是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所共有的客觀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發生著聯系;世界是萬事萬物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是統一的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成分或環節,都體現著普遍的聯系。
(1)發展經濟依然關鍵擴展閱讀: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中央政治局分析認為,綜合判斷,雖然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
但我國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有些還相當尖銳。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原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 你認為中國農村發展的關鍵是什麼
農村的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求緊迫;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求平衡壓力增大;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較低,改革農村落後面貌任務艱巨;農村社會利益格局深刻變化,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管理任務繁重。
3. 中國經濟是否依然具有持續較快發展的潛力與空間
一、「新常態」下「穩中求進」。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但一些趨勢性變化也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攻堅克難,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合理區間指的是:中國將下調2015年GDP增速目標,預計會將經濟增長目標由7.5%左右下調至7%左右。二、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中國對現階段消費和投資的特點進行了深刻把握,由此得出一個判斷是,通過改善供給端來適應消費新特點,並以供給來創造消費。而供給的產生要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來實現。可以說,未來的國內需求擴張模式是,通過創新來增加供給,進而創造需求。公報指出: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三、「穩健貨幣政策」,即實質上的穩健偏寬松狀態,會隨著情況降准和降息,這也是「穩中求進」。四、區域經濟布局「三大重點」: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中央提出,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五、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雙支撐」作用,未來可能會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大眾創業、大眾創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六、國際收支平衡,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全球經濟溫和復甦,美國正式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資本流出新興經濟體,我國也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保持較快增速。有人預計,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可能出現拐點,從多年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格局轉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現逆差。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現,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會成為宏觀調控重點。對此,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附: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的重點標紅版:/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263
4. 為什麼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第一要務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專能解決面對的屬各種困難和問題,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由黨的執政...
5. 為什麼說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是全面客觀分析我國發展現狀得出的科學結論。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黨的十七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成功克服四川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大力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連年增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穩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鎮化,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整體競爭力逐步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城鎮化率從45.9%提高到51.3%。
第二,客觀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我國剛剛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國家門檻,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2011年人均國民總收入排在世界第114位(21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排序),只及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1/8多,還有1.2億多人口需要國家扶持才能脫貧。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2011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3.13∶1,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1.83倍、1.92倍。
第三,全面把握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我國雖然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一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絕不能有絲毫動搖。二是必須把堅持科學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必須針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改革開放,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績,不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