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經濟的發展現狀
安徽現在的經濟發展還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區,2009年GDP還突破萬億,進入萬億俱樂部。有兩個國字型大小,合蕪蚌經濟創新實驗區,皖江產業承接示範區,再加上合肥經濟圈,皖北皖南聯動發展,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實之前就發展的不錯,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池州機場的建設將助推沿江旅遊的大發展,皖北地區由於底子薄,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視,亳州正成為中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和中葯材市場,中部地區白酒製造基地,尤其國家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滬和京福高鐵的建設中起樞紐地位也在進一步提升。所以我覺得整個安徽都在發展,而且今後五年將更快。
希望採納
2. 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旅遊收入乘數效應是如何影響安徽省國際旅遊產業結構變化的
(一)名詞的解釋。旅遊購物旅遊目的地為滿足旅遊者的購物需求,提高旅遊業的綜合經專濟效益,發展區域經屬濟,傳播旅遊目的地形象提供了一系列商品。圖2。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旅遊產品從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其他產品引進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圖2。簡單回答1。應該是導致旅遊活動的旅遊產品。所有可以出售給旅遊者消費和享受的產品都可以稱為旅遊產品,具有廣泛的外延和內涵。圖2。旅遊產品的概念在學術界還沒有統一。一般來說,目前存在兩大誤解: 一是把旅遊產品和旅遊景點狹義等同起來顯然過於簡單,因為最基本的「旅遊」(交通)不包括在內; 二是廣義的旅遊產品不包括在內,把旅遊產品的概念概括起來,認為交通產品、住宿產品、旅遊線路、導游服務以及與旅遊活動有關的一切都是旅遊產品。事實上,根據組合產品的概念,旅遊產品包括交通產品和旅遊景點。沒有吸引力。是旅行。沒有交通堵塞。這是娛樂和探索。
3. 安徽黃山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主要依靠旅遊業,近年發展極快
2004入選世界地質公園。07年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是世界級的旅遊勝地。
4. 考試最後的論述題,黃山的旅遊資源特色及在發展安徽旅遊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徽文化資源特色的是安徽旅遊經濟主導地位,是安徽旅遊舉足輕重,任何東西不能代替的作用。
5. 安徽經濟發展情況
樓主你好 安徽現在的經濟發展還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區,2009年GDP還突破萬億,進入萬億俱樂部。有兩個國字型大小,合蕪蚌經濟創新實驗區,皖江產業承接示範區,再加上合肥經濟圈,皖北皖南聯動發展,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實之前就發展的不錯,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池州機場的建設將助推沿江旅遊的大發展,皖北地區由於底子薄,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視,亳州正成為中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和中葯材市場,中部地區白酒製造基地,尤其國家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滬和京福高鐵的建設中起樞紐地位也在進一步提升。所以我覺得整個安徽都在發展,而且今後五年將更快。
希望採納
6. 請問安徽黃山市近年來經濟發展狀況如何主要是旅遊業能很好地帶動經濟發展嗎
黃山旅遊搞得還行 但安徽畢竟整體經濟實力太弱 所以還是比較落後
7. 安徽省宿州市旅遊業發展狀況對經濟的影響
旅遊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貢獻將更為明顯。到2015年,全國旅遊業增加值可達2萬億元內左右,約容佔GDP的4.8%,約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1%,旅遊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可達1個百分點,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可達2個百分點,旅遊業可以為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到2015年,旅遊就業總量將達1億人左右,旅遊業對社會就業增長的貢獻率可達2個百分點,旅遊業可以為社會就業發揮積極作用;到2015年,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收入將佔全國旅遊總收入的50%左右,農村地區的旅遊收入將佔全國旅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旅遊業可以為新農村建設和區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到2015年,中外旅遊交流人數將達到2億多人次,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旅遊交流人數將超過1億人次,旅遊業可以為國家總體外交和對台港澳工作發揮積極作用;到2015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將達1億人次,境外旅遊花費可達10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減少我國國際貿易順差1000億美元,旅遊業將發揮平衡國際貿易、緩解貿易磨擦的潤滑劑作用
8. 安徽省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安徽旅遊定位 主題定位:安徽山河天下秀;決策定位:使安徽旅遊由資源大省轉變為旅遊經濟強省;經濟定位:把安徽旅遊經濟培植成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實行「農、工、旅、貿」綜合發展;目標定位:把安徽建成全國優秀旅遊省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區成為世界旅遊勝地。
1.旅遊業總量較低。旅遊收入總量指標綜合反映了某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經濟的總體規模狀況和旅遊業的總體經營成果。我省旅遊總收入2006年為4l1.5億元,2010年超千億元,雖增加了很多,但在長三角旅遊圈五省市中的排名仍靠後,其旅遊經濟總量還是偏低。
2.旅遊業的綜合性配套服務有待加強。從單純的觀光旅遊向觀光度假休閑旅遊發展是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省旅遊景區在游樂休閑設施、購物中心及金融、通訊、醫療方面投入有待加強,遊客在景點逗留時間較短。
3.旅遊業創匯能力偏低。近年來,我省提升了黃山、合肥、阜陽機場的接待能力,加大了對外宣傳促銷力度,但與全國周邊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以入境旅遊促國內旅遊這一方針已在雲南省取得顯著的經濟成果,而在我省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4.旅遊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我省旅遊業多元化投入體系逐步形成,但總體規模偏小。相關的配套政策還不夠完善,落實政策也不夠到位,招商引資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產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旅遊的服務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有待更進一步促進和提高。
9. 你看好安徽省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嗎
我是非常看好安徽省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因為他們的發展也特別的迅速,不斷的在搞建設
10. 試分析安徽省目前經濟發展的概況及其為了經濟發展趨勢。謝啦!很急的。
近年來,安徽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發展正步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2003年,在「非典」和「洪災」的雙重影響下,全省經濟仍實現了9.2%的增長,不僅保持了GDP增速連續幾年攀升的勢頭,而且增速高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顯示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正在不斷增強。2003年全省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大關,達到412.3億元,增速創98年來的新高,顯示經濟增長的質量正穩步提高。工業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全省工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現已形成機械、家電、化工、能源、原材料等支柱產業,正在積極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改造、提升煙酒、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大力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先導產業。其中,不少產品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經濟增長的基礎厚實。「十五」前三年,全省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75億元,年平均增長19.5%,高出「九五」平均增速9.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後勁十足。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59.4億元,同比增長42.1%,總量居全國第12位,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同比增長47.8%,對外開放呈現了新的局面。
安徽省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集中。已發現 各類礦產130多種,其中探明儲量的有6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49種,保有儲量居全國10位的礦產有38種。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全省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鐵等11種礦產保有儲量和潛在價格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
安徽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開發規模較大的礦產有煤、鐵、銅、水泥石灰岩、硫鐵礦,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礎產業,是國家級的材料工業基地和華東的能源供應基地。兩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2003年全省發電量為547.8億千瓦時。
安徽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現有黃山、九華山、天柱 山、琅琊山、齊雲山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23個,有毫州、壽縣、歙縣三座國家 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鳳陽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和縣猿人」 遺址、歙縣許國石坊、毫州花戲樓等9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1997年,安徽就提出了"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的發展方針。經歷了六年多的努力,我省產業結構趨向優化,到2003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8.9∶44.8∶36.3,同1997年比較,一產比重下降了8.5個百分點,三產比重提高了7.3個百分點。與產業結構變動相適應,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由1997年的59.6∶16.7∶23.7,調整為2003年的52.9∶19.2∶27.9。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農產品優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純農業比重下降,在1997年農林牧漁總產值中,農業佔57.2%,到2002年,農業佔54.6%,下降了2.6個百分點。2003年,全省稻、麥、油三大農作物綜合優質率達46.2%。
工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帶動作用明顯,2003年,三大支柱行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9.3%。
今後五到十年,是我省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時期,也是擴大開放、更廣泛地融入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時期。在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十五」期間要努力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經濟總量。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其中三次產業年均分別增長4%、 9%和11%。到2005年,按20O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600億元,人均達到70O0元;地方財政收入 268億元,年均增長8.5%,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五年累計投資6000億元左右,投資率逐步達到30%以上,民間投資的比例逐步達到5O%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5%。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產比重降低到20%以下,三產比重提高到 35%以上。初步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在提高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同時,使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35%以上。城鄉結構有新的改善,市鎮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每年提高1—2 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到56億美元,「十五」時期年均增長 11%,其中出口達到35億美元,年均增長10%;五年累計利用外資45億美元以上。
人口和就業。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2005年全省總人口控制在66O0萬以內。20O5年全社會從業人員達到3750萬人,「十五」時期年均增長1.6%;其中城鎮從業人員750萬人,年均增長2%。五年新增從業人員290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
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標准繼續有所提高。以住、行為重點的居民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提高到20平方米以上,農村住宅磚混結構比重增加到85%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和城鎮居民計算機普及率分別達到45%和17%左右。鼓勵轎車進入家庭。
生態環境。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O%,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5O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平方米。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工業廢水全面實現達標排放,城市大氣污染和長江沿岸酸雨得到控制,淮河、巢湖水質繼續改善,確保長江、新安江水質良好。
社會發展。「兩基」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十五」末高中階段教育和省屬普通高校在校生規模均比「九五」末增加1倍以上。嬰兒死亡率控制在30‰以內。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增加。社會保險覆蓋面有較大幅度提高,民主法制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後,為把這一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安徽省委、省政府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並結合實際,進一步提出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階段扎實建立八大產業基地和構築六大基礎工程,確保到2007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以上(簡稱「861」行動計劃),即,建立加工製造業基地、原材料產業基地、化工產業基地、能源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供應基地、全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重要的文化產業大省,構築防洪保安工程、通達工程、信息工程、生態工程、信用工程、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