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和歐洲將從中國雙循環格局中學習到什麼有什麼幫助
德國和歐洲將從中國雙循環格局中學習更多動能,相信能幫助中歐經濟合作將在更好、更穩定的基礎上擴大互利共贏。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表示,中歐雙方正加快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努力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他表示,相信中歐經濟合作將在更好、更穩定的基礎上擴大互利共贏,德國和歐洲將從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汲取更多動能。吳懇當天在線出席了第七屆“一帶一路”中德經濟對話會並作主旨發言。他在發言中作出上述表示。
中國將繼續堅持擴大開放,這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不會改變。”吳懇表示,剛剛結束的第三屆進口博覽會是又一例證。盡管受疫情影響,但仍有近200家德國企業踴躍參展,彰顯中德經貿合作的高水平。中方剛剛同東盟十國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就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發出積極、明確信號。“中歐雙方正加快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努力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相信中歐經濟合作將在更好、更穩定的基礎上擴大互利共贏,德國和歐洲將從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汲取更多動能。”
2. 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析中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馬克思主義 } ?>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中文名
馬克思主義
外文名
Marxism
誕生時間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內容劃分
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政治經濟學原理
快速
導航
理論來源
理論與宗教
發展歷程
國外發展
歷史變遷
經典著作
其中國化
理論介紹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廣義和狹義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早在馬克思在世時就已經使用。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至於為什麼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這一理論,恩格斯在1886年曾經作了說明。他說:「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原理論、基本觀點論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及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等對其繼承和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並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基本概念
恩格斯
馬克思列寧主義(俄語: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簡稱馬列主義或馬列,嚴格地說,是指由列寧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然而,在不同的大環境下,許多不同的政治團體都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並宣稱以此作為理論體系的支撐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階級爭取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
3.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是什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的表述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互相促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這是根據國際國內的新情況提出來的,對我國經濟發展必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4. 經濟學家彭文生是如何從「小事」看「內外雙循環」的
最近,針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了很多討論。市場對這個新提法十分關注,但也存在諸多的認識分歧,譬如內、外循環的含義與兩者之間如何互動?如何理解“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邏輯聯系?彭文生是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他結合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新挑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闡述。
5. 如何打造「雙循環」格局財富管理新生態
國內循環和與國際循環沒有完全打通。內銷、外貿的循環系統並不相同。外貿出口轉內銷,既沒有銷售渠道、銷售網路,也沒有品牌。內外循環不暢,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外資企業是雙循環的結合部、推進雙循環的樞紐。只要外資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張,中國的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性就會提高,內外循環會更加暢通。
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表示,在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開放是對內放鬆管制、對外放開限制的更高水平開放,以健全具有更高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現代金融體系為目標。證券業應當發揮好投資銀行促進「雙循環」的作用,支持中資券商融入國際循環發展,支持外資券商融入國內循環發展。
安青松建議,支持證券公司開展跨境業務,逐步放寬具備相應能力的證券公司直接參與國內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限制。放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適當放寬證券公司境外發債在額度、結匯等方面的要求;允許境內證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跨境資金。支持證券公司開展海外並購,加快國際市場布局等。
6. 從當前經濟形勢看我國「雙循環 新發展格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形勢。
這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7.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出的兩個循環的內容是什麼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也有利於帶動國際經濟循環,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同時,大國經濟一個共同特徵是國內可循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其他的大國經濟是一樣的,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於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保證中國經濟安全、確保突圍成功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一方面,對一個大國來說,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於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變數作用,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對中國來說,加入WTO之後,我們對外競爭力的來源,越來越依賴於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通過強大的國內市場,分攤較高的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使得規模經濟產業更具出口優勢。
此外,還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託國內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不是說層層要搞省內循環、市內循環、縣內循環,」。
8.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擴大內需。
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理解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國內大循環」,又有「國內國際雙循環」,前者為「主體」,後者則要「相互促進」。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兩個循環割裂開來。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共贏的選擇。
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論斷。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
但這並不是說國際循環不重要,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然要擴大開放、擁抱世界。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大約30%,在新發展格局下,一個依然開放、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8)我國經濟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擴展閱讀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創新驅動、創新引領,實質在於均衡發展,戰略基點在於擴大內需,戰略方向在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支撐在於以「一帶一路」引領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突破在於打造區域性的新增長極和開放新高地,戰略目標在於全面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內循環、雙循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深層次改革開放的必由之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認為,未來我國需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加大對企業扶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擴大民眾消費等綜合措施,消除痛點、補齊短板,更好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暢通經濟循環,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應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只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才能更好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效果。」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說,面向未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由「門檻式」開放轉向「規則式」開放,要著力增強我國在區域經濟市場規則的兼容性,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