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1 13:24:34

A.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中國的人口問題會影響經濟發展
人口問題從本質上講是發展問題,我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教育問題、資源破壞、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著直接的關系。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沒有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很困難的。在人口、資源與環境中,人口與計劃生育是中國社會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從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認識人口問題的重要性。
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將經濟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片面追求增長速度和提高產量,而忽視了成本和效益。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直到80年代,世界各國才逐步形成共識,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但就中國的國情而言,人口問題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中國人口基數大、增長量大,給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中國的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問題的解決,包括人口數量的控制、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優化。

B.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人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自上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策以來,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成果,主要表現在於為國民經濟長久穩定的發展解除了後顧之憂。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由於工業的迅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我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一、 人口過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以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的成果
由於人們對人口與經濟關系之間的研究還很不充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無法一概而論。因此對人口增長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及作用幅度與方向上還沒有達成共識。
但是,在人口過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阻礙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這里可以用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證。我國自1978年以來,由於成功地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國策,已經卓有成效地將人口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並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從以下兩圖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增不斷降低,人口總量的增長也趨於平緩。
同一時期我國整體經濟總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變化則是不斷向上發展,這應該說計劃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有專家測算了區位條件、基礎設施、資本投入、人口增長,得出結論: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並進而推論:「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降低幾個千分點就會明顯促進人均GDP增長」。
盡管該數據模型建立及有關結論數據有待商榷,一些學者也質疑該量化結論和推論的准確性。但從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們根據該研究報告中可以得出結論,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過度增長,從而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經濟有效的作用。
由於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來的過度增長(自八十年代中葉以來,世界人口已經增長了132%),已經在糧食生產,耕地面積,淡水,海洋捕撈,肉類產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氣候,能源,廢棄物,就業,收入,住房,教育,城市16個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1960~1998年間,巴基斯坦,奈及利亞,衣索比亞,伊朗這四個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了40%~50%。
由於世界人口的過度膨脹,自然保護區開始受到威脅,大面積森林退化,大量的海洋漁業資源枯竭。在全球15個主要海洋漁業區中,就有11個漁場捕撈量下降。大多忽視人口增長和忽視計劃生育的非洲國家,開始被大量需要就業和受教育的問題所困擾。而在人口增長最慢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收入增長最快,包括:南朝鮮,台灣,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所以說,如果世界各國不能同時開始重視人口過度增長並把經濟轉向環境可持續發展,控制人口過度增長的軌道,經濟的衰退將是難以避免的。
二、人口適度增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發達國家人口緩慢增長阻礙經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在我國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增長才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否只要人口增長為零甚至負增長就會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就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呢?類似觀點可在各類研究報告上發現「在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口將控制在16億以內,並順利實現零增長,然後開始緩慢下降…… 這將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提供良好的人口環境」。
通過對美國,歐洲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人口與經濟相互影響的關系來看,保持適度人口增長才會利於一個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人類發展的歷史,說到底,是人類同自然環境關系的歷史」,「人口和環境作為自然界中一對既互相對立,又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矛盾統一體,貫穿於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伴隨著社會發展的始終」。
這里的適度人口是指經濟適度人口,即:從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資源供給、生態環境承載力相互之間的制約關系出發,尋求通過最佳方式達到經濟協調發展最優目標的適度人口。
我們暫時可得出這么一個結論,世界各國由於各自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素質狀況以及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的不同,適度人口規模以及適度人口增長水平都將會不同。但是如果人口增長規模偏離了適度增長速度,不論是高是低,都將不利於經濟發展。

C. 人口數量與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經濟發展與人口變動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著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在特殊地、歷史地作用於人口規律。」人口變動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當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時,將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反之,將起到延緩經濟發展,甚至造成社會經濟的停滯與破壞的作用。

經濟發展對人口變動的決定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經濟發展決定人口的自然變動,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越低。其二,經濟發展決定人口遷移。在現代社會中,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及第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導致人們從農業部門轉向非農業部門,從農村走向城市,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以謀求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其三,經濟發展決定人口結構。包括人口階層結構、教育結構和職業結構等。

從宏觀角度看,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影響人口變動。一是經濟發展使生產條件和生產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使得對勞動力由數量的需求轉向質量的需求。二是經濟發展促進了生存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強化了人們對自身發展和享受的需求,生兒育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逐漸弱化。三是經濟發展為城市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條件。城市化體現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包括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現代生育觀念的建立等等。四是經濟發展促進了科技進步,提高了避孕節育技術,改善了人類生殖條件,從而促進了人口素質的提高。五是經濟發展有助於提高婦女參與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能力,促進其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的轉變。六是經濟發展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弱化家庭所承擔的傳統功能如養老、保障、安全等,有利於生育率的下降。

從微觀角度看,經濟發展同樣對人口變動產生影響:家庭是一個生產單位,家庭的生育決策取決於家庭收益最大化這一影響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將增加對高質量的勞動力需求,減少對低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家庭為了培養高質量勞動力,必須增加培養孩子的成本投入,從而產生孩子質量對數量的替代。二是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尤其是婦女受教育水平高,就業率高,收入水平高,則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大,父母傾向於減少養育孩子的時間。三是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完善,使得養育孩子的收益減少,生育效益下降,有助於降低生育率,四是城市化水平提高使人們更注重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再加上城市規模擴大,生活費用上升,增加家庭撫育孩子的成本,促使人們傾向於少生孩子。

上述分析對於我們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所有宏觀環境的變化、政策變化只有落實到微觀利益機制的變化上,才會最終發揮作用,目前我國生育率的下降主要是依靠強有力的行政制約手段實現的,不是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之上的生育率的自發下降,這在農村尤為明顯。群眾的生育意願和生育政策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是由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在家庭這一微觀層次上建立起一個有利於計劃生育的利益機制。因此,我們必須把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推行「三結合」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途徑。

D. 人口增長對經濟的影響

在1999年出版的《中國發展報告:社會與發展—中國社會發展地區差距研究》第章中,胡鞍鋼博士(1999a)使用回歸分析技術,根據我國30個省區市1979-1994年的有關數據(共16×30=480個樣本點),測算了發展的初始條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區位條件、基礎設施、資本投入、人口增長、人口質量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用人均GDP增長率表示)的影響。在4個多元回歸方程中,人口增長率作為自變數之一,其回歸系數均為負值,在-0.59至-0.36之間,於是得出結論: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並進而推論:「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降低幾個千分點就會明顯促進人均GDP增長」(胡鞍鋼,1999b)。這個結論隨即被大量引用(如田雪原,國家計生委《西部大開發中的人口與發展問題研究報告》等)。

我們試用1998年的數據來檢驗上述結論。1998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比1997年下降0.53個千分點(註:從1997年的10.06‰下降到1998年的9.53‰。),那麼,根據上述推論,1998年的人均GDP增長率應比1997年有所提高(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比1997年增長13.9%)。但實際情況是,按可比價格計算,1998年人均GDP增長率為6.7%,反而比1997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註:1997年人均GDP增長率為7.7%。)!由此看來,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絕非如此簡捷明了,更不會「立竿見影」。胡鞍鋼博士的上述結論值得商榷。

2 經濟學理論的「矛盾」

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定量分析手段,回歸分析應該以定性分析為先導,回歸分析的結果也應該用正確的理論來解釋。在發現人口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的回歸系數為負數後,由於胡鞍鋼博士沒有分析二者之間內在作用的因果關系,因而從經濟學的意義上看,所得出的結論缺乏說服力。

迄今為止,人們對人口與經濟關系之間的研究還很不充分,對人口增長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及作用幅度與方向)還沒有達成共識。關於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即馬爾薩斯派和反馬爾薩斯派。

馬爾薩斯派的主要觀點是,人口增長會導致勞動生產率降低,生態環境退化,社會總儲蓄減少(投資率下降),從而不利於經濟增長。盡管技術進步可以加速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人口無限制地增長下去,那麼,技術進步的步伐將最終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從長期的觀點看,人口增長阻礙經濟的增長。

反馬爾薩斯派則認為,人口增長可能在短期內會不利於經濟增長,但從較長的時期看,人口增長將最終促進經濟增長。首先,人口增加將增加勞動力供應,增加人口密度,人口壓力的存在將激發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第二,「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較多的人口可能產生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科技進步正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第三,人口多也是資源優勢,較大的市場規模必將產生「規模效應」(註:前些時候,有的學者曾在某大報上著文,強調人口多對我國當前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

3 統計方法應用的「陷阱」

統計分析,尤其是基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數據(所謂時間序列橫截面數據)的分析充滿了「陷阱」。

在胡鞍鋼博士的回歸分析中,有一個潛在的基本假設條件: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單向的,人口增長本身不受經濟增長的影響(註:用計量經濟學的術語講,人口增長應該是一個外生變數.在以經濟增長為因變數,以人口增長(及其他變數)為解釋變數(或自變數進行回歸分析時,由於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到的人口變數的回歸系數必然是有偏估計,不能反映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真實影響。)。很顯然,這個假定靠不住。人口與經濟的關系是雙向的,人口增長必然要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並最終取決於經濟增長(註:例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經濟發展嚴重受損,人口增長率因此急劇下降,甚至負增長。),人口自身的生產必須與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因此,把人口增長作為自變數,把經濟增長作為因變數,進而計算得到的回歸系數是不正確的,不能正確反映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作用的方向與強度。因此,胡鞍鋼博士的4個回歸方程並不必然支持「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這個結論。

從統計學的意義上講,任何兩個變數在數量上的變化都可能呈現某種「相關」的關系,但如果不對這種「關系」的內在作用做認真科學的分析,很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規律性的現象」並不就是規律本身!「相關關系」不等於「因果關系」。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以來,教師收入增長很快,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教師收入與環境污染這兩個變數之間並無必然聯系。但是,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進行回歸分析,那麼就會得到教師收入增長不利於環境保護的荒唐結論。

4 統計水分的「迷霧」

統計數據存在系統誤差,使分析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困難。

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國的人口統計數據和經濟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均存在較大誤差。據估計,計劃生育統計報表的水分約為30~40%。有人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出生和人口增長數據可能還存在一定的漏統。

與人口統計數據相比,經濟統計數據的水分更大。據2000年2月3日的《中國經濟時報》,連續兩年獲湖北省「十強縣市」的丹江口市的經濟統計數據水分極大(見下表),GDP和鄉鎮企業產值高報幅度分別在100%和160%以上。毋庸諱言,這種虛報經濟增長指標的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

表1 湖北省丹江口市經濟數據統計水分

附圖{圖}

說明:「1998年統計水分」的計算中有一個假定,即:1999年有關經濟指標的實際值與1998年相同。如果1999年經濟有所增長,那麼,實際的統計水分將比以上計算值更大。

經濟統計數據高報、人口統計數據低報,勢必人為造成(或加劇)經濟增長與人口增長之間的負相關關系。目前,我們還很難計算經濟增長與人口增長的數量關系。換句話說,即使我們能夠確定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定性關系,在計算定量關系時也沒有太大的把握。

5 實證分析的「反例」

1992年11月,為迎接開羅「人發」大會的召開,聯合國秘書處經濟和社會事務司(註: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atariat.)在巴黎召開了專家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法國學者Blanchet運用世界各國的歷史數據做過類似的分析。

其回歸結果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增長率與人均GDP增長率出現強烈的負相關,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顯著聯系。雖然這項研究結果得到許多其他研究的驗證,但是,Blanchet認為,這些分析並不必然表明80年代以後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負作用。相反,他認為,回歸系數為負,意味著增加經濟活動人口(註:總人口與經濟活動人口高度相關。)將使社會總產出下降,這很難從理論上得到解釋。因為在較短時間內,大致可以認為資本總量、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等其他因素基本不變,勞動力的邊際生產力不可能為負值。Blanchet還用實例說明,即使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內在作用機制不變,人口增長率的回歸系數的符號和數值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定時期為正,在另一時期為負,在某一時期甚至接近於零。

6 結論

在我國(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增長有利於經濟發展,這一點毋庸質疑。但是,現有的研究還不能完全揭示人口與經濟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尚不能准確反映人口變動與經濟增長有關指標的數量關系。正如一些學者(註:如Srinvasan;Johnson and Lee。)所指出的,目前所完成的研究經常出現樣本有限、數據質量不佳、定性分析失當、定量分析欠妥等問題,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人口增長率下降的後果(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研究還很不夠。因此,從提高人均GDP的願望出發,提出人口增長的控制目標,是不合適的。

胡鞍鋼博士的這項研究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我們願意與胡鞍鋼博士一道,繼續探討我國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

後記:在本文剛剛完成後,我們看到了西部某地計生委的一個立項報告。該報告說明項目實施後,每年可使當地的人口增長率降低2個千分點。因為「人口增長率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GDP增長率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所以,控制人口增長可以使當地每年的GDP至少增加xx億元(這個GDP的增加值=人口增長率下降幅度×0.36×總人口)。未來幾年,這個地區的人口增長率仍有下降的空間,但GDP是否能增加xx億元,我們期待著結果。

E. 人口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好處:
1.人口密度高,勞動力資源豐富;
2.大量的人口經過教育,將來會轉變為寶貴的人力資源
3.人多了,市場就大,商機也就多。
4.人口基數大,敵對國家或集團對我們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國家被征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壞處:
1.人口多,人均資源佔有量低;
2.人口多,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多,城市和農村同時勞力過剩,就業問題突出,競爭越來越激烈;
3.人口素質低,貧困人口多;
4.人口多,住房問題,教育問題,治安問題,老齡化問題突出。
採納哦謝謝

F. 人口增長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是一個長期以來人口經濟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只是不同時期爭論的側重點不同而已。有些文獻強調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有些則強調積極影響。
對於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的討論最有影響的文獻當推馬爾薩斯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論》。馬爾薩斯的先驗假設是,糧食生產充其量以算術級數增長,而人口(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制約)將以幾何級數增長,其結果是產生大量的「過剩人口」。這種過剩人口只能以飢荒、瘟疫、戰爭等消極手段或獨身、節欲等積極手段來消除。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隱含:1)人口增長受到糧食供應或土地等自然資源的約束,當因人口增長過快造成失衡時,只能通過消除過剩人口的辦法實現平衡;2)從動態來看,如果經濟發展,人均消費水平提高,人口的加快增長會將消費水平重新拉回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即所謂的「貧困陷阱」。一方面,馬爾薩斯主義的理論被後人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補充和發展;另一方面,馬爾薩斯的理論也受到很多人的批判,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人口過剩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馬爾薩斯的假設也未能得到實證數據的支持。

G.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什麼聯系

  1. 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基礎,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定人口之上的,而經濟的增長又往往會幫助人口增長。

  2. 從總體看,經濟發達區的人口自然增長速度較慢而機械增長速度較快,不過相對而言,如果針對某一國家或某一區域而言,人口自然增長的影響大於機械增長的影響,即隨著范圍的擴大,人口遷移對人口數量的影響逐漸減弱。

  3. 一般情況下,經濟發達水平與人口增長速度呈負相關,即經濟水平越高,人口增長速度越緩慢。

H. 如何理解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這兩者間的因果關系不是單向的。不僅人口增長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經濟發展,也會對人口增長造成影響。一般來說,人口增長率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是個倒U型曲線:開始時,經濟發展將會促進人口的增長,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口增長率將隨之下降。所以當你在現實中觀察到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某種聯系時,你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誰是因,誰是果?
關於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其中關鍵在於對技術進步的處理。如果不存在技術進步,那無限增長的人口和有限資源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也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基礎。但一旦假設存在技術進步,尤其是一旦假設存在內生技術進步,人口對經濟增長就很有可能具有促進作用。除此之外,人口的增加還可能會帶來某種規模效應,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理論模型大體就沿著這幾個思路展開,你看到假設,大致就能猜到結果。
大致來說,人口過快增長會帶來資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儲蓄率的降低、投資的減少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難度的增加。但它同時也會帶來勞動投入的增加、技術進步速度加快和潛在的規模效應。顯然,其凈影響取決於具體的人口增長速度、取決於各種外部因素尤其是政府政策應對,理論分析無法告訴我們答案。
理論不能解決爭論。但這個方面的實證也很麻煩:因而兩者之間因果關系的復雜性,實證模型就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內生性問題。07年RES上有兩個港中文教授發的一篇paper,用少數民族人口比率做工具變數來控制內生性,得到的結果認為人口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負面影響:出生率下降千分之一,經濟增長率提高0.9%。這個工具變數同樣可能與被解釋變數相關,因為少數民族人口佔比高的地區往往地處偏僻,不過他們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也在回歸中控制了相關因素。因而這個結果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不過他們的被解釋變數是五年的經濟增長率,所以捕捉到的可能依然只是人口增長在短期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長期,過去幾十年人口的低增長即將給我們帶來人口老齡化和撫養率的降低,而人口年齡結構未來對中國經濟將帶來負面影響這基本上是共識了。

I. 人口的迅速增長會對人類的福利和經濟發展造成哪些影響

人口的迅速增長會對人類的福利造成影響,對人們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回:
1、人口的過快增長答阻礙發展中國家改變落後面貌、減輕和消滅貧困。
如果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就會進一步放慢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加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由於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相當低,有時新增生產能力甚至不能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僅有的一些增長還被新生人口吃掉。那就意味著不但不能使人均收入增長,甚至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2、人口增長會極大增加就業的壓力。
3、人口過快增長還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福利和生活質量。
4、人口過快增長還會對發展中國家政府提供一些基本社會服務造成嚴重的壓力。

閱讀全文

與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